在新加坡過年怎麼過
❶ 新加坡的春節習俗與我國有哪些相似
新加坡華人約佔全國人口的75%,他們向來都非常重視中國農歷新年。因此,新加坡華人的新年習俗保留了和我國大部分相似的習慣,既保留著濃郁的傳統風俗,又富有強烈的現代氣息。
相似之處一: 新年活動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在新春佳節,長輩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古已有之。古詞曰:「兒童行禮說辭歲,長輩分他壓歲錢。一見簇新原辮子,磕頭領去喜連天。」新加坡華人如今仍保留著這一傳統習俗。每當新年臨近,新加坡人都會到附近銀行換取價值為2新元到20新元(1新元約合0.709美元)不等的新鈔,等到除夕夜或新年期間,裝入印有圖案及寫有吉祥祝願詞的紅包之中,再分送給自己的兒孫或其他前來拜年的孩子,壓歲錢從5新元、10新元和20新元不等。沒有結婚的年輕人不用給孩子紅包,但結了婚的人就需要給自己有關系的晚輩紅包。
相似之處二:在過年前,新加坡華人會將住家徹底打掃干凈,此後,就會購買各種新年飾品,如財神、門神和春聯等,也會到花店仔細挑選自己喜愛的諸如寓意大吉大利的柑橘樹、象徵開運聚財的開運竹、具有吉祥與發財之意的菊花、象徵財源滾滾的金錢樹等。
相似之處三: 在新春期間,華人依然保留走親戚、互道吉祥的習慣。大年初一,兒子兒媳和孫子輩都要向父母和爺爺奶奶拜年,女兒女婿和外孫輩則是初二上門道賀。當然除了紅包外,也會送一些諸如寓意大吉大利的柑橘水果與花卉等。
相似之處四:春節飲食 年夜飯也叫團年飯、團圓飯,是華人新春期間最為重視的一頓飯。它既是一次家庭成員的大團圓,也是一次品嘗美食的好機會。因此,這頓飯不但豐盛而且講究寓意。 新加坡華人以中國福建人和廣東人居多,也有部分海南人和客家人。潮州人過年少不了鹵味,客家人少不了豆腐,海南人則一定要吃雞和寓意久久昌盛的韭菜。魚象徵吉慶有餘,自然是華人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新加坡華人中也有一些中西合璧的特殊文化。製作的新年食品有寓意「旺來」的黃梨撻,祝福人們步步高升的九層糕,象徵家人「粘」在一起的糯米類食品等。 春節最為獨特的一道菜是「撈魚生」,即切成一片片的新鮮生魚肉配以瓜絲、水果絲和各類蔬菜,再加上蜂蜜等,大家圍坐在一起,一邊用筷子將各種美味高高夾起,一邊用廣東話說「撈起(喜)!撈起(喜)!」,借著「撈喜」的諧音祝福來年事業發達。迎合農歷新年,新加坡的餐館與酒店紛紛推出精美的各式菜餚:如「喜悅祥和宴」「富貴滿堂宴」「駿業宏圖宴」「恭賀成功宴」等,價格的尾數也多取與「發」的諧音8,圖來年風調雨順,大吉大利!洋溢著濃郁的中國傳統節日風情。
❷ 新加坡有什麼節日
1、八月九日國慶節
當天政府一般會在國家體育場舉行慶典活動。
2、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農歷春節
過年時,華人都喜歡去牛車水采購年貨。除夕前1周都會熱鬧到凌晨,有很多社團組成的舞獅、舞龍隊作精彩表演。
3、四月五日清明節
是華人紀念祖先的傳統節日,清明日前後兩個星期,人們會攜帶祭品、鮮花,到墳場去掃墓,祭拜祖先。
4、四月七日食品節
食品節是新加坡和美國紐約的一年一度的傳統性節日,但兩地的日期不同,而且慶祝活動的形式也各有特色。到了這一天,這兩個國家的人民都會製作食品互相問候。
5、農歷八月十五端午節
原本是屈原投江紀念日,現在發展成包粽子拜祭神明的節日。
6、農歷七月初一到三十號中元節
在這期間有宴會、歌台表演、喊標福物等活動,十分熱鬧。
7、農歷四月十五日衛塞節
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成道及涅盤紀念日。
8、回歷九月開齋節
馬來人最重要的節日當屬開齋節,每年回歷九月,回教徒從日出到日落都要禁食,戒食一個月後見到星月才可開齋。
9、回歷十二月的第十天哈芝節
回教徒前往回教聖地朝聖後隔天所舉行的重要宗教儀式,慶祝儀式主要是宰殺牛羊,感謝真主。
10、公歷在一月至二月間大寶森節
家家戶戶會把房屋打掃干凈,在住屋周圍點上燈,迎接守護神和幸運女神。
11、公歷在十月至十一月間屠妖節
此時家家戶戶點燃油燈,家人以姜油塗抹全身,表示純潔和清白。
12、十二月二十五日聖誕節
紀念耶穌基督誕生的節日,基督教堂會舉辦特別的慶祝儀式,教徒也會唱聖詩、訪問家庭。
13、一月一日元旦
新加坡雖然大大小小的節假日不少,可是政府並沒有像中國這樣制定「黃金周」計劃,除春節大年初一,初二放假外,他們只是對節日的當天實行放假。
(2)在新加坡過年怎麼過擴展閱讀:
4月 1日 愚人節 4月 5日 清明節 4月 7日 世界衛生日 4月9日 菲律賓勇氣日 4月13日~15日 泰國潑水節/泰國宋干節/泰國新年
4月17日 食品節(新加坡) 4月20日 菲律賓濯足節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4月24日 世界青年團結日 4月25日 讀者節/世界兒童日 每年4月最後一個星期三 國際秘書節
❸ 新加坡國家過年什麼風俗和我們不同
新加坡華人去親友家拜年,是拿兩粒柑向對方拜年,同時說一些吉利話語。對方也會同樣是拿兩粒柑回拜。
❹ 新加坡百分之70的華人,是如何過春節的
新加坡有70%華人,他們是如何過春節的?他們的回答讓人意外!
現如今旅遊已經成為人們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很多國人都非常喜歡旅遊。尤其是春節期間,國內很多景點都人潮擁擠,摩踵擦肩,掀起了一股旅遊熱潮。既能一家團團圓圓,又能到全國各地感受不一樣的春節氛圍,實在是春節旅遊最佳的活動之一。
❺ 新加坡中國城亮起彩燈迎春節,你家通常都是如何慶祝新春的
新加坡中國城亮起彩燈迎春節,在新春,我家會提前打掃好衛生,貼年畫,貼春聯,然後大家一起開開心心的吃團圓飯,吃完飯一起嘮嗑,打牌,看春晚,最後大家有興趣的話還一起守歲,不過都是小孩子多。
其實相信大家過新年都大同小異吧,不過我們在意的不是過年的形式,而是大家能夠在一起過年。說到新年,我就想給大家說一下什麼是新年了。
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自己的風俗習慣,各不相同,這也是地球村能夠進一步發展的好處。正如國際上的不同一樣,我們國家裡面每一家每一戶,大家的過年習慣其實都會有點不一樣,只能說是大同小異,不過在這一天沒有人會想要吵鬧,也沒有人會想要發脾氣,因為在這一天里一家人團團圓圓真好。
祝大家新年快樂!
❻ 新加坡過年有哪些習俗和我們相似
新加坡過年送橘子,不知道南方是不是有這習俗。還有撈魚生?南方有嗎?北方是沒有
❼ 新加坡有70%華人,他們是如何過春節的
現如今旅遊已經成為人們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很多國人都非常喜歡旅遊。尤其是春節期間,國內很多景點都人潮擁擠,摩踵擦肩,掀起了一股旅遊熱潮。既能一家團團圓圓,又能到全國各地感受不一樣的春節氛圍,實在是春節旅遊最佳的活動之一。
對此驢友們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說說自己的見解!
❽ 新加坡新年的習俗都有哪些
● 站在凳上撈魚生
新加坡人在過年時,必須要吃一道稱為「魚生」(Yu Sheng)的菜。象徵新的一年風生水起、好運旺旺來。這道菜其實是魚和菜蔬分別盛在圓碟子里,撒上胡椒和調味品,用筷子攪拌各種配料然後進食。這道菜的重點在於如何吃這道「魚生」,當然不只是將菜夾起來往嘴裡送那麼容易,所有人得將魚片、配菜高高地撈起來(廣東話稱為lo hei)吃掉,這樣來年就可以事事順利、步步高升——舉得越高,運氣就越好。新加坡人一向以有禮貌著稱,但如果春節期間,你在新加坡的餐廳里,看見一群人站在椅子上把筷子舉得老高在吃,千萬別覺得太奇怪,這是新加坡的節日習俗,不妨也站到凳子上也為自己求個好彩頭。
● 兩個桔子拜大年
桔子作為新年禮物。這一點可能是新加坡獨有的春節特色。新加坡保留春節期間拜訪親友的習慣,一般來說,大年初一,晚輩拜訪長輩。初二以後,同輩互拜,但與中國不同的是,即便拜訪的人是長輩或上司,人們上門攜帶的禮物不但相同,也非常之輕,是什麼呢?兩個桔子。
● 大人給小孩發紅包
每當大年夜全家齊聚,吃完團圓飯後,一個重要的節目就開始了,那就是向晚輩發放紅包。新加坡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結了婚的人要給沒有結婚的人(沒有結婚的人無論多大都算小孩)送紅包。
送灶神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是道教徒的重要節日,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情。人們都希望灶神上天說好話,因此這一天道教徒特別准備了豐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❾ 新加坡的春節是什麼日期
正月初一至初三
春節不是中國獨有的節日,亞洲國家中,與中國一樣過農歷春節並有法定假期的包括越南、印尼、朝鮮、韓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在新加坡,正月初一至初三是公共假期。
新加坡的春節習俗:
1、新加坡的華人家庭每年都會聚在一起做年糕。一家人聚在一起,一邊做著各種各樣的糕點,一邊話著家常,其樂融融。
2、新加坡人在向親友拜年時,總是呈上一對柑,而且必須是雙手奉上。
(9)在新加坡過年怎麼過擴展閱讀
新加坡的文化傳承:
早期離鄉背井到新加坡再創家園的移民者將各自的傳統文化帶入新加坡,各種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不僅創造了今日多民族的和諧社會,也留下了豐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華人,刻苦耐勞的精神底蘊,勤奮實乾的創業精神。他們與各族和平相處,積極融入、反饋於當地社會。
中華文化精髓也深深影響著新加坡的生活形態。如歡欣多彩的農歷新年,或慎終追遠的清明節和傳統祭祖普渡的中元節。
新傳媒拍攝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新加坡電視劇,注重介紹新加坡華人先輩如何漂洋過海來到南洋,以及一群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比如《霧鎖南洋》《和平的代價》《出路》,還有以各個籍貫的華人的劇情片《客家之歌》《潮州家族》和《瓊園咖啡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