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的血怎麼捐

新加坡的血怎麼捐

發布時間: 2022-08-27 04:52:53

新加坡如何獻血漿,具體什麼地點,什麼要求,

我是學醫的,建議你不要輕易獻血,以前獻過血三次,身體一直沒有長上來,面色很黃,上帝愛你,你也要愛你自己

Ⅱ 獻全血和成分血待遇

法律分析:成分輸血比全血更好,病人缺少的一般是血液的某種成分,缺什麼輸什麼,輸血反應更小,用血更節約。單采成分血,對獻血者來說恢復更快,捐獻全血至少要間隔3個月(一般為6個月),而兩次捐獻成分血只需間隔14天。一個治療量的血小板如果從全血中提取需要12個半全血(200毫升)。為鼓勵捐獻成分血,從開始很多地方就把捐獻血小板一份,按照800毫升表彰和用血報銷。無疑是正確的。現在全國多數省市仍按照這個規定執行,也有一些省市按照一個血小板按照200毫升報銷。全國的表彰是按照一個血小板記一次,200毫升全血記一次。具體用血時按多少,還要執行獻血地的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第九條 血站對獻血者必須免費進行必要的健康檢查體狀況不符合獻血條件的,血站應當向其說明情況,不得採集血液。獻血者的身體健康條件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血站對獻血者每次採集血液量一般為二百毫升,最多不得超過四百毫升,兩次採集間隔期不少於六個月。嚴格禁止血站違反前款規定對獻血者超量、頻繁採集血液。

第十條 血站採集血液必須嚴格遵守有關操作規程和制度,采血必須由具有采血資格的醫務人員進行,一次性采血器材用後必須銷毀,確保獻血者的身體健康。血站應當根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標准,保證血液質量。血站對採集的血液必須進行檢測經檢測或者檢測不合格的血液,不得向醫療機構提供。

Ⅲ 介紹骨髓庫——體現目前社會對捐獻的努力和積極樂觀的態度

骨髓庫也叫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
骨髓庫並不是把供者的骨髓或造血幹細胞存到庫里。骨髓庫里保存的只是志願捐獻造血幹細胞人們的名字、年齡、性別、健康狀況、詳細地址、HLA基因檢查結果等。如果有一個白血病患者需要做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的HLA基因與所有志願者的HLA基因進行配對,配對相合,便通知該志願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因此骨髓庫參加的志願者越多,庫容量越大,患者找到相合捐獻者的機會就越多。
世界各國有各自的骨髓庫,國際上目前已有40個國家的54個骨髓庫和21個國家的37個臍血庫,登記的資料約1000萬。
亞洲地區有設於中國香港地區的香港骨髓捐獻者登記處、中國台灣省的台灣慈濟骨髓捐獻者登記處、新加坡骨髓捐獻者登記處、日本骨髓捐獻庫和韓國骨髓捐獻者庫。由於人種遺傳的差異,中國人的HLA型別與白種、黑種等人群差別較大,中國白血病患者尋找HLA相合捐獻者的最大希望是在中國人群中,在其他人種中很困難。居住在世界各地的華人一旦患病,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時,能求助於「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大陸的患者也可以求助於中國香港地區的香港骨髓捐獻者登記處、中國台灣省的台灣慈濟骨髓捐獻者登記處、新加坡骨髓捐獻者登記處。

一、什麼是造血幹細胞移植:人們以前常說的骨髓移植、骨髓捐獻到今天已經不準確也不科學,由於我們醫學技術的高發展,也就是說我們真正採集、我們捐獻的實際是造血幹細胞。在我們人身體哪些部位生產和存儲造血幹細胞呢?一般來說,有三個部位,生產和儲存的大部分在骨髓里,所以我們叫做骨髓造血幹細胞。還有一部分在外周血,也就是在血管裡面有少量的造血幹細胞。第三就是人們所知道,當媽媽生完小孩之後,在臍帶里有大量、豐富的造血幹細胞。反過來說造血幹細胞都在哪些部位,有骨髓的造血幹細胞,有外周血的造血幹細胞,有臍帶的造血幹細胞,現在我們提倡用外周血的造血幹細胞來進行採集。那麼骨髓的造血幹細胞採集和外周血的造血幹細胞採集有什麼不同呢?如果說是骨髓移植用骨髓的造血幹細胞,供者要進行全麻,或者在他的骨上鑿幾個洞。用外周血造血幹細胞則是先打三、四天的外周血動員劑,將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動員入血,然後用采血的方法來採集,這樣的方法供者沒有什麼痛苦。

二、如何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首先讓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大量釋放到血液中去,這個過程稱為「動員」。然後,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分離獲得大量造血幹細胞用於移植,這種方法稱為「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這樣現在捐贈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獻血」了。而且,由於技術的進步,現在運用造血幹細胞「動員」技術,只需採集分離約50至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採集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後,血液可回輸到捐獻者體內。

三、造血幹細胞移植與輸血有什麼不同:不論是骨髓移植還是外周血幹細胞移植,說到底是造血幹細胞移植。按照造血一元論的觀點認識,人體的造血細胞都是來源於一種最原始的血細胞,由它不斷地增殖、分化,生生不息產生出多種多樣的血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既然這樣,人們又管它叫種子細胞。把它播到另外的有機體內(受者),在合適的環境下,就能不斷地增殖、分化,將有病的細胞取而代之。輸血就不一樣了,輸的都是成熟的成分,只能暫時幫一下忙,慢慢地就被受者破壞分解掉了。

四、造血幹細胞移植會不會影響身體健康:現在很多人對於造血幹細胞捐獻不了解,認為捐獻出去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影響。其實,通過對全球已實施移植的供者的身體狀況進行監測,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對身體有影響的個例。正常人骨髓總量約為3000克,移植時只需10克,相當於採集幹細胞10毫升。在採集時,從一處靜脈引出血,通過儀器把需要的細胞提取出來用於移植,不需要的成分再「送」回供者的體內。採集過程中,供者只需躺在床上約4個小時,整個過程只需一個星期。由於造血幹細胞具有自我復制功能,捐贈造血幹細胞後人體將在短時間內恢復原有的造血細胞數量。所以,人不會感到任何不適,對供者很安全。造血幹細胞的供給者通常只要請半天假就能完成整個手術,不用作任何額外的休息和調養。

五、造血幹細胞移植有哪些類型:造血幹細胞移植按造血幹細胞的來源部位可分為骨髓移植、外周血幹細胞移植和臍血幹細胞移植。按造血幹細胞來自患者自身與否可分為自體移植、同基因移植和異基因移植。其中同基因移植是指患者與移植供體為同卵孿生兄弟或姐妹。對急性白血病無供體者,在治療完全緩解後,採取其自身造血幹細胞用於移植,稱為"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因為緩解期骨髓或外周中惡性細胞極少,可視為"正常"細胞,但一般復發率較高,因而療效比異體移植稍差。人們正在研究一些特殊的"凈化"方法,用以去除骨髓中的惡性細胞,可望進一步提高自體移植的療效。

六、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應用: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治療多種血液病、實體瘤、免疫缺陷病和重度急性放射病,這已被很多人所熟悉。據介紹,造血幹細胞移植目前廣泛應用於惡性血液病、非惡性難治性血液病、遺傳性疾病和某些實體瘤治療,並獲得了較好的療效。1990年後這種治療手段迅速發展,全世界1997年移植例數達到4.7萬例以上,自1995年開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例數超過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占總數的60%以上。同時移植種類逐漸增多,提高了臨床療效。

七、造血幹細胞移植的三個必要條件:

一是移植前的預處理。這是為了使受者能夠接受外來的造血幹細胞和減少本身腫瘤細胞的負荷採取的措施,經典的方案是環磷醯胺60毫克/公斤體重服3日加上8~12戈瑞的一次或分次的全身照射。這種方案對病人損傷較大,多用於原來身體較好、年齡較輕、病程較短、主要臟器功能良好的患者。為了使兒童和年紀稍大、體質較弱的患者也可以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於是有了對上述經典方案的改良方案,稱之為非清髓性骨髓移植預處理方法,通常是減少使用細胞毒葯物的數量和劑量,不加或減少全身照射劑量。這對於病人來說相對比較安全。二是受者和供者應有相匹配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系統。它存在於人類第六對染色體上,醫生稱其為HLA-A,B,C和DR位點,在移植能否成功上,HLA—DR位點關系尤大,必須相合,這樣成功機會大,風險比較小。三是要有一定量的造血幹細胞數。這點不難理解,既然作為種子細胞,就要到適合於它的新的「土壤」環境中去生根、發芽、開花和結果,就不會是一帆風順,其過程會有損失,沒有一定數量是不行的。這些主要是對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而言。它帶給移植患者以生存的機會,同時又受屏障和條件的限制而埋伏著風險,諸如出血、感染、排斥、抗宿主病和肝靜脈栓塞等並發症。但隨著科技的不斷創新,不完善的逐漸完善,沒認識到的逐漸被認識,經驗越來越豐富,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得到合理的救治重新獲得健康。

八、造血幹細胞的移植是否會有排斥反應:有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本身也可以說是一種器官移植,不過它不是大的組織,大的器官,也是人體的細胞,人體的本身的免疫功能,都有一個認自己,排別人的東西,自己體內的東西都可以和平共處,不是自己身體裡面的東西都要千方百計的排斥出去。機體有兩個屏障:一個是個體發育屏障,一個是免疫屏障。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屏障,最重要的理由就是生物的多樣性,人和人不同。具體到造血幹細胞移植,除了同卵雙胎外,其他的都存在著差別,只不過差別有大有小而已。現在已經知道胎兒發育到3個月以後,胎肝便有造血幹細胞,胎兒開始自己造血。但這種造血功能還很不完善,各種細胞成分的比例還很不穩定,紅細胞系統造血比較旺盛,免疫功能細胞不夠完善,抗體數量不足,這時如果作為造血幹細胞移植給別人,則有不易植入而易被排斥的可能,對於受者而言此即個體發育屏障。而成人的造血幹細胞,包括骨髓和外周血幹細胞,就可因性別、內分泌、免疫功能和基因的內在差別而影響植入,這即謂之免疫屏障。造血幹細胞的移植本身也有排斥的過程,這樣我們就要在移植造血幹細胞之後,大夫要密切觀察排斥的現象,根據排斥現象,要用一些葯物來進行預防它的排斥。如果說人體本身的一個功能,應該要有,但是由於我們嚴密的進行分型和配型,我們的配型是全相合,所以排斥的情況也不一定特別嚴重,我們也要預防,也要注射一些抗排斥的葯物。所以採集以後,主要兩大問題,一個是排斥問題,一個是抗感染的問題。

九、造血幹細胞的捐獻和配型過程:首先從捐獻者抽取的5毫升左右的血液送往血液中心細胞實驗室進行分子學檢測,得到捐獻者的人體白細胞抗原(HLA)數據,存入資料庫。然後由各大醫院提交申請單,並附有病人的人體白細胞抗原(HLA)的檢測數據。管理中心再將捐獻者的HLA和病人的HLA在電腦中進行配型檢測,如果有相符的就將進入實質捐獻階段。

十、骨髓移植改變了什麼: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骨髓移植」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詞了,很多人都知道,如果人的骨髓出現問題,失去造血功能,就可能不得不接受骨髓移植手術。但是成功接受骨髓移植後,患者的身體方面會發生什麼變化,一般人恐怕都不了解。有人提出:進行骨髓移植後,兩個非親非故的陌生人的相貌越長越像。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認為患者的性格會發生變化。這種說法有科學性嗎?骨髓移植到底改變了什麼?專家認為骨髓移植是造血幹細胞移植,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經大劑量放化療或其他免疫抑制預處理,清除受體體內的腫瘤細胞、異常克隆細胞,阻斷發病機制,然後把自體或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給受體,使受體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治療手段。造血幹細胞移植後,患者身體的確會發生一些變化。根據現有的已經被普遍接受的研究資料,接受骨髓移植者,最常見的改變是血型,移植後患者的紅細胞血型變為供者紅細胞血型。比如供者是A型,移植後不論移植前患者血型為何型,均變為A型。內分泌系統也會改變:由於移植前預處理為大劑量照射和化療,這種治療對身體器官有很大的損傷。移植後很多器官組織短期內得到恢復,但是性激素分泌變化顯著。男性患者出現精子數量減少,但其性功能(性生活)不受影響。女性患者常常出現閉經。另外,由於移植後的免疫反應,部分患者會出現口腔潰瘍、皮膚色素沉著。人的一生很多關鍵的生長發育是在胎兒期間完成的,一個器官的形成需要非常復雜的發育過程。因此,單純通過骨髓移植改變人的性別是不可能的。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在相貌上也許有「越來越像」的可能。因為傳統觀念認為,不同組織種類的幹細胞是「世襲終身制」,不可逆轉,然而在1999年,美國科學家首先證明人體幹細胞具有「橫向分化」的功能,比如造血幹細胞可能轉化為肌肉細胞、神經細胞、成骨細胞等等,反之亦然。因而相貌的「移植」恐怕不僅僅是猜測或者空想。不過專家表示,關於國內的骨髓移植,可能這些話題都還不應該是「主角」,盡快解決國內骨髓庫捐獻者資料稀缺的問題才是目前最迫切的事情。

十一、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華骨髓庫)介紹:

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亦稱「中華骨髓庫」。其前身是1992年經衛生部批准建立的「中國非血緣關系骨髓移植供者資料檢索庫」。2000年11月,經衛生部同意改為「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華骨髓庫)」。2001年經中央編辦批准成立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管理中心成立兩年來,資料庫已建立了24個省級分庫,24個定點實驗室,一個質控實驗室,已有了較為健全的規章制度,可用於檢索的資料達6萬多人份,由管理中心統一指揮協調。迄今,各地分庫及實驗室已為2000多人進行了檢索服務,有200多名患者配型成功,有40多位患者成功地進行了造血幹細胞的移植。根據統計,目前全球已有37個國家建立了48個骨髓庫,美國國家骨髓庫有470萬份,歐洲370萬份,我國台灣有23萬份,資料表明登記人數已達700多萬。在亞洲、香港、台灣、新加坡、日本和韓國都相繼建立了骨髓捐獻者登記處。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起步較晚,但這兩年發展較快,目前正在向具有臨床意義的10萬人份庫容積極努力。計劃在2005年內達到20萬人份的庫容,並力爭做到華人最大的骨髓庫。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拯救生命、奉獻愛心、參與公益、升華自我,希望有更多的志願者加入到當中來。

十二、關於臍血庫:目前我國的幹細胞庫主要有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和臍血庫。這兩類幹細胞庫的不同在於,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華骨髓庫)是中國紅十字會發起建立的,主要對自願捐獻者進行白細胞抗原配型和資料登記,將來需要時再採集骨髓,是一種資料庫。臍血庫是實物庫,即通過對新生兒臍血進行配型和資料登記,同時採集儲存可供移植用的幹細胞,一旦需要,這些幹細胞即可用於臨床移植。目前我國已有7家成規模的臍血庫。臍血庫可分為公共庫和自體庫兩種。 臍帶血庫的公共庫可為廣大患者提供作為造血幹細胞來源的臍帶血,進行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自體庫可為需要凍存臍帶血的個人及家庭服務。公共庫是由政府出資或社會捐贈,自體庫則由保存者個人出資。自體保存的好處是,配型的針對性極強,排異性小,成功率極高。與骨髓幹細胞移植、外周血幹細胞移植相比,臍帶血幹細胞移植具有以下優勢:臍帶血資源豐富、採集簡單;異體間排斥反應小,再生能力和速度是前者的10-20倍;純潔度高;對HLA(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相合的要求相對降低,可擴大供者范圍;能快速獲得移植供者,避免供者原因耽誤造成風險;移植後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險性較低。用臍帶血替代骨髓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始於90年代初,目前只有美國、英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建有臍帶血庫。臍帶血移植配型相和的機率要比骨髓配型高得多,配型指標中人白細胞抗原(HLA)有A、B、DR三項共6個位點,只要有5個位點相和就可進行移植,而且成功率高,花費相對低廉。

Ⅳ 捐獻造血幹細胞需要哪些流程以及手續

1、年齡在18-45歲的健康者均可登記成為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18-55歲健康者可採集造血幹細胞;

2、採集造血幹細胞的最佳年齡為18-55歲,捐獻者登記入庫後到尋找到相合患者需要一定的時間。為充分利用有限的檢測資金,登記年齡以不超過45歲為宜;

3、凡年齡在18-55周歲,身體健康,經下列血液檢查合格者,都可以成為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4、如果適齡、身體健康、志願捐獻造血幹細胞,可與當地紅十字會的熱線電話聯系報名、填寫志願捐獻書及有關表格,並抽取5毫升血液。

組織配型實驗室將會對你的血液進行HLA分型等檢驗,並把你的所有相關資料錄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計算機資料庫中,以供渴望移植治療的患者尋找配對,這樣你就成了一名光榮的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

5、志願中報名登記後,首先要安排你抽取5毫升血做HLA分型檢驗,數據儲存到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備查。

當某一位患者需要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時,由移植中心將患者的HLA分型數據傳送到資料庫,如果檢索結果得只你的HLA正好與患者吻合時,省級管理中心將通知你做捐獻的准備。這個過程可能很短,也可能要等若干年。而大部分志願者可能沒有捐獻的機會。

Ⅳ 剛來新加坡可以獻血嗎

獻血應該都可以的,這個也不分國界的,都是為了老百姓做福利這是好事情。

Ⅵ 造血幹細胞捐獻過程是怎麼樣的

造血幹細胞捐獻過程分為:捐獻者去資料庫匹配、安排捐獻者入院、進行捐獻採集。

1、捐獻者去資料庫匹配

捐獻者到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檢索,初配成功後,通知捐獻者進行身體檢查、並做高分辨。高分辨結果相合,則進入下面的環節,如果不合,則不能捐獻了。

2、安排捐獻者入院

高分辨相合以後,根據捐獻者的日程安排,在採集日前五天進入醫院,簡單體檢,在四天內,每天靜脈注射一針動員劑,即第0天入院,第1~4天注射動員劑,第5天採集。

3、進行捐獻採集

現代造血幹細胞移植法採用從外周血中採集造血幹細胞。用科學方法將骨髓血中的造血幹細胞大量動員到外周血中,從捐獻者手臂靜脈處採集全血,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幹細胞,同時,將其它血液成份回輸捐獻者體內。

由於整個採集過程是一個封閉和符合醫療安全要求的環境中進行,因此是極為安全的。在採集完成後,一些輕微疼痛感和不適將會很快消失。

(6)新加坡的血怎麼捐擴展閱讀

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影響

捐獻造血幹細胞對供者的身體健康不會產生不良影響。我們體內許許多多各類血細胞都是來自同一祖宗—多能造血幹細胞。他不僅能不斷分化出子子孫孫,而且能復制出與它自己完全相同的細胞來。從而使得我們造血功能綿綿不絕。

當老的血細胞死亡後,新的又長出代替它;當一些造血幹細胞受損時,健康的幹細胞又很快出生以補償之。我們的機體配合得真巧妙呀。多能幹細胞數量並不很多,分布在整個骨髓中。獻骨髓時,只抽出人體一小部分骨髓,多能幹細胞也只失去一部分,剩下的多能幹細胞會迅速復制,造血功能短期內完全恢復正常。所以獻造血幹細胞不會影響人的造血功能。

Ⅶ 怎麼獻血獻血有什麼好處嗎去哪裡可以獻血

去醫院或血站無償獻血車也可以,獻血好處很多可以增強你的造血功能,加快你血液更新,這樣你會很鍵康,因為你的老細胞少,新的血細胞能很好的運輸氧氣等等,獻血也很講究的,獻血前提你不是貧血,你要滿18才能獻血,你不能有傳染病,你太瘦也不能獻血>

Ⅷ 新加坡有無償獻血的地方么

有,比如國大醫院

Ⅸ 捐獻血漿都需要什麼過程 有什麼要求嗎

平時獻血一般指的是捐獻全血,而捐獻血小板則是捐獻血液中的一種成分,即捐獻成分血。人體血液是由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漿蛋白等成分組成的。捐獻成分血是指健康公民通過血液分離機捐獻血液中某一種成分的無償志願獻血行為。捐獻一次機采成分血享受800毫升全血待遇。捐獻的成分可以是血小板、粒細胞或外周造血幹細胞。目前,國內以捐獻機采血小板最為普遍。 捐獻血小板 有益而無害 血小板主要是參與體內凝血止血的,正常人血液中血小板數為10萬~30萬/立方毫米。臨床上,血液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和手術中大出血等都需要及時使用血小板來挽救病人的生命。 那麼,獻血與捐獻機采血小板有什麼區別呢?獻血是一次採集全部血液成分的過程。捐獻機采血小板是血細胞分離機採集血液中的血小板成分,同時將其他血液成分回輸給捐獻者體內的過程。 正常人血小板在體內的存活期為8-11天,採集後獻血者體內的血小板數量仍然保持在正常范圍內。所以,只要符合機采成分獻血的要求,採集後不會對身體有任何影響,也可進行正常的工作和學習。捐獻成分血還有利於降低捐獻者體內血液黏稠度和膽固醇,對保護人體健康更加有益。 在捐獻機采血小板的過程中,採集血小板的血液都是在經過嚴格消毒後的一次性、全新密閉管道套材中循環和分離的,因而絕對不會造成交叉污染、感染上疾病,是非常安全的。 既然捐獻成分血對身體有利無害,可為什麼無償獻血已經實行了若干年,但機采血小板才剛剛開始停止有償服務呢?這是因為機采血小板用時比較長(約45分鍾),再加上捐獻者來迴路程所需時間,一般來說都需要2~3小時,耽誤了捐獻者的工作學習。所以,一直以來都給予捐獻者一定的補助。 常懷平常心 捐血保安寧 捐獻血小板和平常捐獻血液一樣,等於給血液銀行里存血,好比買了一分平安保險。據有關規定,捐獻一個治療量的血小板按捐獻全血800毫升計算,我省規定,無償獻血者累計獻血800毫升,可以享受終生無限量免費用血的待遇,獻血者獻一次機采血小板,就可以終身享受免費用血。此外,其直系親屬可以等量免費用血。捐獻者累計獻血達8000毫升、6000毫升、4000毫升,可以獲得國家頒發的無償獻血奉獻的金、銀、銅獎。 一般情況下,捐獻血小板後,僅需3天,機體血小板就可以恢復到捐獻前的水平。國家規定捐獻機采血小板的間隔一般為28天,如大於14天低於28天,則血小板計數必須達到15萬/立方毫米。另外,獻血後要保持針眼處清潔,防止穿刺點感染。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但不要參加劇烈運動。針眼周圍如有青紫現象,這是因為有少量血液流出血管外的緣故,不要緊張,做一下熱敷,過幾天就會消退。 根據捐獻者血小板計數情況,一般採集時間需要40分鍾至60分鍾。捐獻者必須具備以下條件:年齡18-55周歲;體重50公斤以上;經體檢各項檢查結果合格;外周血小板計數符合採集標准(大於等於15萬/立方毫米);手臂上的血管較明顯;機采成分血需要專門的設備和場地,所以捐獻者目前只能到血站進行血小板的捐獻。在街頭獻血時想獻血小板也可以由血站接往站內獻血或自己到血站獻血,血站將給予50元人民幣作為交通補貼。捐獻前需注意以下事項:1、獻血者在獻血前一天和當天早晨禁食雞、肉、魚、奶及蛋豆製品等高脂肪食物; 2、捐獻前一天應保證充足的睡眠,不飲酒,多飲水,當日吃早餐,不得空腹獻血。 3、獻血者在獻血前一周不得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抑制血小板代謝的葯物,如阿司匹林、維生素E、消炎痛、潘生丁、氨茶鹼、氯黴素及抗過敏葯物等。 4、獻血前保證充分的睡眠和穩定的情緒,獻血期間避免精神緊張,要全身放鬆。 總之,從十月一日起,全國將實行無償捐獻血小板,為了確保臨床搶救用血小板,一方面請各醫療單位要嚴格掌握用血小板指針,並動員患者親屬到血站互助捐獻血小板,另一方面媒體要全力支持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全體適齡健康公民踴躍參加成分獻血,為創建健康城市,構建和諧港城貢獻自己的力量。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7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3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9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7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2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5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