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新加坡橋什麼時間建成
❶ 哈爾濱一大橋疑被冰排撞塌是否有人員傷亡
哈爾濱一大橋疑被冰排撞塌,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方正縣官方微博30日消息,2021年3月28日夜螞蟻河突發特大凌汛,3月29日5時50分,方正縣新興大橋一號橋板發生移位下沉,方正縣應急、交通、交警等部門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對該路段實施管制,並公告繞行路線。29日11時40分,新興大橋2、3號橋墩坍塌,未造成交通事故和人員傷亡。目前,大橋坍塌原因正在調查中。
據悉,此前,一段《哈爾濱一大橋疑似被冰排撞塌》的短視頻在網上引發關注,視頻顯示,一座大橋橋體從中間斷裂,河面上浮現大量碎冰。
(1)哈爾濱新加坡橋什麼時間建成擴展閱讀:
哈爾濱大橋被撞塌的原因
根據公開的報告指出,這座新興大橋建成於2007年10月1日,是一座雙向兩車道的大橋,而這次當地居民拍攝的視頻顯示,其中一段橋面完全垮塌,出現數10米長的空缺,橋下水面上有許多的冰排流過。不過出現這個問題並非是首次。
根據當地局面反應,此前該橋的東頭就已下降約30厘米,所以這次的垮塌可能是與前面的問題存在一定的關系。
❷ 哈爾濱最早的第一條跨江鐵路橋是什麼時候建的!
哈爾濱防洪紀念塔為了紀念1957年戰勝松花江特大洪水而建的,松花江是黑龍江在中國境內最大的支流,跨越黑龍江、吉林和內蒙古三個省、區。松花江全長1,927公里,流域面積約550,000平方公里,溝通了哈爾濱、佳木斯、齊齊哈爾、吉林等主要工業城市。哈爾濱松花江大橋是松花江上最早的鐵路大橋,也是哈爾濱的第一座跨江橋,位於哈爾濱松花江畔東側,距防洪紀念塔不遠的地方,從防洪紀念塔走向江邊遠望就能夠看到哈爾濱松花江大橋的倩影。
這座大橋始建於1900年5月,1901年10月投入使用,是中東鐵路西部線的第一座橋梁,也是中東鐵路沿線跨度最大的單線鐵路橋,當年曾經被稱之為第一松花江大橋。該橋是由俄羅斯的橋梁專家、中東鐵路工程局橋梁總工程師連多夫斯基親自監督下,工程師阿列克謝羅夫負責施工的。大橋具有造型美觀、結構新穎、技術先進三大特點,全橋共有19個孔洞,其中八個為下承穿越式曲線鋼桁梁,是由比利時鋼結構工廠製造的,另外11個孔為上承華倫式鋼桁梁,由俄國鋼結構工廠製造。當時建橋的鋼梁從傲德薩港上船抵達海參崴,經烏蘇里鐵路至伊曼港,再換裝輪船順烏蘇里江、黑龍江、松花江運到建橋工地,現場拼裝而成。整座大橋全長949.185米,橋墩施工就地取材,用花崗岩砌築,用石膏白灰砂漿膠結,使得大橋十分堅固。這座百年大橋見證了中東鐵路的通車,也見證了哈爾濱由小村鎮迅速發展為遠東文化經濟貿易中心的重要發展過程,更是見證了哈爾濱在清末、民國、日偽時期以及新中國時期的城市歷史,因此也具有非常珍貴的文物價值。
❸ 松浦大橋是那年通車
哈爾濱松浦大橋已於2010年10月13日早8:30分正式剪綵通車。
供你參考
❹ 中國最早的鐵路跨江大橋
蘭新鐵路黃河大橋位於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河上鎮,是新中國成立後在黃河上建造的第一座大鐵橋。大橋全長278.4米。該橋於1954年4月動工修建,1955年7月1日建成通車。
❺ 哈爾濱公路大橋是什麼時候建立的
哈爾濱市道里區公路大橋簡介
位於道里區河圖街松花江南岸江畔到北岸道外區前進鄉之間,大橋於1983年5月動工,1986年8月建成,全長1565米,是松花江流域上建設的第一座特大永久性公路橋梁。大橋工程巨大,結構新穎,呈剪子形狀。貫通了哈爾濱及黑河、蘿北、滿洲里等國道干線,成為哈爾濱市以及黑龍江省公路交通的重要樞紐,為繁榮經濟、促進交流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也是哈爾濱市區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哈爾濱松花江公路大橋是建國以來我省新建的第一座跨越松花江特大型公路橋。大橋工程於1986年9月20日建成通車,比原計劃提前一年交付使用。大橋的建成對促進我省的經濟、溝通南北交通,發揮著重大作用。通車近三年來,大橋使用情況良好,並榮獲我省首屆「魯班獎」,全體建橋職工深受鼓舞
已回答,望採納!!!
❻ 哈爾濱繼紅橋是什麼時候建成的,為什麼會叫繼紅橋
哈爾濱霽虹橋位於哈爾濱火車站旁,是連接道里、道外、南崗去的交通樞紐,跨越松花江,是全哈市的交通樞紐和咽喉地。該橋始建於1904年,原來只是一座木製結構,後1926年由俄羅斯人符·阿·巴利主持設計修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橋,於1927年9月建成。
橋名由來
十九世紀末,沙俄對我國東北地區進行野蠻侵略,並開始修建中東鐵路。在修築濱洲干線工程中,臨到交通樞紐地時,發現這里是一片雜草叢生的原野和低窪地形成的水溝。由於修建鐵路,迫切需要將松花江上運來的器材物資轉運到香坊地區去,於是,當務之急便是就地建個大型木橋,當時起名為秦家崗大橋。
改建後,取名為「霽虹橋」。由當時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劉哲老先生取義於《藤王閣序》中「虹銷雨霽」語句。也有人考證,原引自杜牧的《阿房宮賦》:「長橋卧波,未雲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中的霽虹二字,定名為「霽虹橋」。「霽虹」者,雨止雲散,長橋如虹是也。
橋梁結構
哈爾濱霽虹橋是一座典型的俄國式橋梁建築。橋長51米、寬27.6米、車行道寬21.4米、兩側人行道寬各3.1米。橋面呈弓型,中高而兩端低。正橋的兩端,有對稱的塔式建築。塔座為長方形,四周各有24個花環狀裝飾浮雕,其上各築有兩個較小的橋燈塔,橋頭間帶圖案的鐵欄相聯結。
該橋沒有一個鉚釘,沒有一個螺栓。上走車輛行人,下走火車。橋上設有四座方尖碑為橋頭堡。方尖碑是古埃及新王朝時期的建築技術,巨大的方形石柱收縮到頂端為尖尖的一點,造型別致新穎,形成這座橋的鮮明風格。
橋下面的柱子上刻有獅子頭像。秀麗挺拔的花盞燈座、鏤空嵌花的鐵欄桿,構思巧妙,鑄造精美。特別是在堅固牢靠的鋼欄桿上鑲嵌著「飛輪」標志的中東鐵路路徽,多了一層歷史感,也豐富了橋梁建築的藝術性。霽虹橋是哈爾濱建築群體中跳躍的音符,成為哈爾濱一道亮麗的景觀。
❼ 哈爾濱松花江鐵路大橋的歷史沿革
1896年,沙俄通過《中俄密約》,攫取了在我國修築東清鐵路的權利。1898年開始測量、設計、修築松花江鐵路大橋。1900年5月16日正式動工;1901年8月22日全面完工;同年10月2日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