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托幼中心如何安排一日過渡環節

新加坡托幼中心如何安排一日過渡環節

發布時間: 2022-08-22 18:06:22

A. 如何優化幼兒一日活動的過渡環節的教研前思考

過渡環節」是一日各活動中的「驛站」
,它是非正式的、輕松自由的活動環
節,
不僅能起到中轉、
銜接、
休息調整、
過渡的作用,
而且還具有一種獨特的教育資源,
隱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因此教師應優化過渡環節的教育作用,有效的、開放的組織幼
兒在過渡環節中愉快度過。

B. 如何提高幼兒園一日生活過渡環節的有效性

創設游戲情境,提高過渡效果
1、例如,在喝水環節中,有的幼兒自己主動喝水的意識不強,雖然我們強調喝水的好處,但是仔細觀察,還會發現有幼兒會趁機不喝水,所以,我們在喝水環節時,我們設置游戲《給小汽車加點油了》,讓每個幼兒都擔當小汽車的角色,只有給小汽車多加點油,這樣小汽車跑的又快,又有力量。經過這樣的游戲情境設置,孩子們的積極主動性提高了很多,這樣就達到了既保證幼兒喝水的量,也是建立在幼兒愉快主動的情況下,符合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思想。
2、在盥洗環節中,幼兒都喜歡洗手,但是仔細觀察又會發現,有的幼兒洗手會馬馬虎虎,有的幼兒會專注玩水,有的會運用這樣自由時間,在盥洗室的小天地里聊天,打鬧,所以這個環節通常會拖很長時間。孩子們真的是在老師的千呼萬喚中才從盥洗室中意猶未盡的走出來,怎麼樣改變孩子們在這一環節的散漫狀態,也一直是我們關注的問題。結合幼兒直觀形象認識事物的特點,我們組織了一個游戲,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節奏邊洗手邊念兒歌「先濕手,再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來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這樣幼兒很快的就記住了洗手方法, 符合了生活活動游戲化的特點,也符合了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同時在無形中加強了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與自覺性。同時,將班級幼兒分組進行盥洗,盥洗好的幼兒進行建構書中最近學的手指游戲等歌曲活動,這樣既吸引了幼兒的參與,也避免了幼兒在盥洗室中待的時間過長,造成了時間的隱形浪費。
積極鼓勵,引導幼兒自我管理
1、中班的幼兒在早晨來園時,已經極少出現分離焦慮,所以合理的安排入園環節,也是為幼兒在園美好的一天開一個好頭。晨間入園是短暫而又充滿信息的時間段,我們可以從孩子的來園中,看出他今天的情緒如何,有什麼特殊表現,有什麼需要交接的事項,我們充分了解這一信息後,才能有針對的開展下一階段的活動。應為幼兒安排一些溫馨的談話項目,安靜的互動游戲,例如,和孩子說說悄悄話,圍在教師旁邊一起聊聊今天的新鮮事,今天的
心情,請能乾的孩子幫助植物角澆澆花,再接下去進行晨間戶外鍛煉就自然而然了。
2、幼兒晚上離園也是一個短暫的時段,是總結一天在園生活,期待明天來園的承上啟下的時段,可以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記錄和表達一天愉快的生活,可以用自己的眼睛關注、欣賞和贊美同伴,可以學會整理自己的隨身物品,包括穿外套,整理衣服等自理能力的活動。讓幼兒在這樣一個短暫的時間段做一下一日生活的回顧,不僅養成思考回憶的好習慣,也能在不斷的思考和回憶中糾正自己的行為,學會安排,學會學習,學會自我管理。
如果在來園和離園這樣短暫的時間段內,為了方便而去安排區域活動或者建構活動,我想從長遠的角度上來說,並不利於形成良好的習慣,所以應把握好來園離園的黃金時間,去收集重要信息,使今天的「離園」和明日的「入園」自然的連接起來。也為一天的工作開啟開端,畫上句號。
過渡環節包含的教育契機有很多,由於它簡便靈活,自主性強,幼兒間交流比較自由,我們很容易觀察到幼兒生活的常態,從中發現幼兒生活中具有共性的問題和興趣點,並由此生發出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和主題活動。能通過觀察和研究,更好的了解幼兒的身心特點和發展規律,也能為幼兒園的園本課程的構建提供更好的理論支撐。
總之應為過渡環節營造一種低結構、低密度、低控制,寬松、自主、利於交往、有序的氛圍。在寬松的環境中,幼兒不僅能利用過渡環節進行自主的游戲和學習,而且過渡環節還能給幼兒提供一個釋放心理能量的空間,有利於幼兒自主自律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有利於教師進行現場的設計、思考以及一些臨時的隨機情況的處理。,過渡環節是幼兒一日生活中的重要一環,它不是獨立存在的,它的設計要考慮教育教學和幼兒發展的目標,和教育活動,區域活動一起,為幼兒發展服務。如何讓過渡環節更有效,是一個長期需要研究並思考的話題。在實際的工作中,需要我們不斷總結、提升和共享,讓我們共同拾起過渡環節,用新思想、新眼光,把其做實做美,以提高一日生活的有效性。

C. 幼兒園一日活動過渡環節哪些環節可以自選游戲

眾所周知幼兒園的過渡環節並不是新生事物。過渡環節泛指一個活動和另一個活動銜接的中間階段。晨間入園、喝水入廁前後、午飯午睡前後,離園前等一系列活動,都可以歸到過渡環節。過渡環節由於是連接兩個活動的中介,有時也被看成是自由或休息時間,因此常常被人們忽視。雖然過渡環節從表面看是細小的,但其中蘊含著無數的教育契機。因此 「過渡環節」作為一種獨特的教育資源,隱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做好過渡環節,可以使一日活動的結構更加緊湊,同時還可以通過延長,融合,觀察溝通等方式來組織過渡環節,關注過渡環節中教學節奏與幼兒身心節奏的適時調整,改變了以教學為中心的過渡環節轉換機制,使過渡環節的價值得以合理的充分的發揮,並從中找到更優化的管理。
首先我認為在任何形式的組織環節中,人為的因素始終是影響最大的部分,故作為教師的我們在過渡環節的組織活動中,起著的也是最關鍵的作用。然而我們看到,目前,許多教師在組織過渡環節時存在一定的誤區,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方法單一,消極等待時間過多
目前在實際操作中,教師處理過渡環節的方法比較單一,一般都是用生活環節來代替過渡環節。「一組小朋友去喝水,二組小朋友去尿尿,三組四組小朋友趴在桌子上學小金魚睡覺……」我們常常會這樣組織孩子。而且這樣的效果也很明顯,孩子們的確井然有序,教室里會安靜得一點聲音也沒有。可是,當我們溫柔地向孩子發出這樣的指令時,此過渡環節顯然發展成了一個純放羊式的階段,我們有沒有意識到其實我們已經違背了綱要的精神,浪費了孩子的時間。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們除了消極等待,什麼也做不了。這種沒有必要的「集體活動」也是綱要中所竭力避免的,也違背了幼兒身心的特點,沒有讓幼兒真正的放鬆,充分地休息。
2.實施過多的控制和干預
教師對幼兒在過渡環節中實施過多干預和催促的現象仍然十分多。如:晨間早操後與教學活動之間入廁、喝牛奶的過渡環節中,幼兒總喜歡一邊喝牛奶一邊閑聊或看看主題牆,為了及時進行下面的教學活動,教師會經常性的對幼兒進行催促:「小朋友們,快點啊!」 「這時候先不要玩玩具!」這樣的過渡環節中,無論老師還是孩子都處於被動狀態。教師在過渡環節中對幼兒實施了過多的控制和干預,沒有充分尊重和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原因是如果教師不在規定時間里完成相應的工作,就會影響後面活動的進行,打亂正常的一日活動秩序,增加組織活動的難度;但教育應是以幼兒的發展為本的,這種做法全然不顧幼兒在園生活時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是對幼兒主體性的不尊重,會對幼兒良好個性,健康人格的形成帶來不利的影響。許多老師認識到了以上的兩種弊端,開始把重點集中到如何使過渡環節更加有價值,更充實,更體現孩子的個性。於是,新的過渡環節方案產生了。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
3.顧此失彼,有違兒童身心健康
「先吃完飯的小朋友可以玩積木。」「先喝完水的小朋友可以先去看書。」「先畫完畫的小朋友可以去玩區角。」為了尊重孩子們的個體差異,許多老師採取這樣的方法來減少孩子們的消極等待現象。從表面上看,這種方法使得時間隱性浪費的情況大大減少。然而,許多本質的問題卻被我們忽視了,那就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們看到,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玩到積木,孩子們狼呑虎咽,本來能吃一大碗米飯的,偏偏一口沒吃就說自己吃不下了。為了看到心愛的圖書,孩子咕咚咕咚一口氣喝下一大杯水,飛快地跑過去;為了多玩一會兒區角,孩子對畫畫敷衍了事……這種看不到的傷害潛伏在看似有「秩序」的外表下,而這時造就的壞習慣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
4.考慮不周,不恰當的利用區角活動作為過渡環節
在早間入園,下午離園時,許多老師會安排一些區角活動,比如閱讀區和建構區。因為這樣的活動比較安靜,讓人感覺幼兒的秩序感很好。然而,在我看來,在入園,離園這樣時間短且不穩定的時間段,不宜採用閱讀區和建構區作為過渡環節。因為孩子進行閱讀和構建活動時,是一個全身心投入的過程,如果常常被打擾,強迫中止,不利於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應當安排相對完整的時間進行這些活動,這樣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恆心和毅力。
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在一日活動的過渡環節中,要尊重幼兒身心的同時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在《綱要》中就明確提出了「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的要求,體現了既要注重教師的主導、引導,又要保障孩子的主體地位,讓孩子做一日生活的主人這一重要的幼教理念。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轉變觀念,尤其要改變「教師主導幼兒一切活動」和過渡環節要求「整齊劃一、嚴謹有序」的舊觀念,切實確立和時刻維護幼兒的主體地位。
通過與有多年教學實踐經驗的前輩老師們的溝通學習,同時結合對《綱要》精神的認真體會,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優化策略與方法:
1.適時延長過渡環節。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對於過渡環節的處理,單一的壓縮並不能完全適應孩子身心節奏的轉化,教師需要適時地延長過渡環節,這不僅給了幼兒自由活動和釋放個性的時間,同時也給教師實現過渡環節教育價值的機會和時間。在很多時候我們都能感受到孩子對尊重與自由的渴望,他們希望自己的情緒、自己的感受能宣洩出來。自己的意願能說出來,他們渴望老實能給予這樣的時間和空間。於是,在早上的集體活動念童謠後,我並沒有催促孩子去喝水、拉小便,立刻進行課間活動,而是在集體活動後,給他們一段自主活動的時間,這時候孩子們便熱鬧開了,有的孩子還是饒有興趣地念童謠;有的孩子繼續玩起了游戲;愛說話的孩子在一旁講著永遠也說不完的悄悄話;甚至好動的孩子會趁著這個間隙跑幾圈┅┅雖然,所有的一切在外人看來會是一片亂遭遭的景象,有些孩子會無所事事,有些規則還未形成,但對於孩子來說,這是難得的鍛煉自主、自理的機會,在不斷的探索中他們會從無序走向有序,從低效走向高效。
當然在過渡環節中利用音樂作為環節的轉換信號,是一個可以經常用到且比較有效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在過渡環節中播放一些輕盈、舒緩的音樂,讓幼兒們輕松愉快的自由轉換。可以把播放音樂的時間延長,讓幼兒邊聽音樂邊收玩具,然後完成自己的事(如入廁、喝水等),還可以去其他活動區參觀,互相介紹自己玩活動區的情況,當音樂結束時輕松地回到座位,開始下一個活動。長此以往,音樂就會像「紅綠燈」一樣,讓幼兒很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減少混亂現象。比如飯前環節,為幼兒播放一些輕快的音樂,讓其在音樂中自由做律動,按先後順序分組完成入廁、洗手、就餐等活動,既培養了幼兒的音樂興趣和肢體動作的協調性,又減少了在盥洗間短時擁堵的現象。使用這一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選擇的音樂一定要有助於孩子保持良好的音樂秩序,在有秩序音樂的感知下,幼兒能達到安詳而不麻木、興奮而不狂燥、自由而不放肆的良好狀態。
在適當延長的過渡環節中,自主選擇的方法對於中大班的孩子來說是比較適合的,中大班的孩子已經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用自主選擇活動的方法,將教師的刻意安排改變為幼兒的主動活動。這種自主的活動為不同個性、興趣的幼兒提供了空間,使他們有發展和展示的時間,同時,也使一日活動的安排少了一些刻意和制度化的安排。
2.調整作息時間融合過渡環節。
在一日活動中,我們可以通過調整作息時間,可以由教師自由支配的時間進行融合,避免環節頻繁轉換帶來的不必要的過渡時間。增加彈性的時間,給教師靈活組織教學的機會。
融合後的作息打破了原有的一次完成一件事情的嚴格的時間表,增加了彈性的時間,給教師和幼兒比較大的自主權,教師可以依據自己班級中幼兒的特點和需求,自行安排活動的次序和時間長度,有利於教師真正從幼兒身心轉化節奏的角度來靈活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真正體現幼兒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擁有自我安排和分配的時間,利於幼兒的自主調節。
板塊式的作息增加了整體的時間,使幼兒擁有了「長時間完成一件事情」或「跨時間完成一件事情」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板塊式的作息中,教師要講究變通,仍要運用游戲、音樂、故事等方法與技巧,讓板塊之間的過渡環節模糊、軟化,邊緣互相融合。其中通過講故事來調整幼兒的內心節奏是在過渡環節中一個十分有效果的措施。
3.通過觀察溝通,完善過渡環節
過渡環節中,許多老師會安排靈活的區角活動。游戲中,孩子體現的是最真實的游戲狀態,許多我們平時不易察覺的特質在這里會不經意地表現出來。我們可以抓住孩子這一特質,使其帶動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我們也可以由此考慮:如何讓孩子把這一特長遷移出來,促進其它各方面的成長?並且通過談話來調節和度過較長的過渡時間。
在一些時間比較長、孩子們要乾的事比較多的過渡環節中,我們可以利用一些談話性的活動來調節。當然,教師此前要盡可能多的從各方面收集幼兒的相關情況,了解他們在有關方面的興趣愛好,以此保證談話時能有的放矢。在較長的過渡時間里,教師和幼兒之間進行的一般是有一定主題的談話,但同時又是具有發散性的,可以自由聯想的談話,這樣既便於教師在一定程度上的集中和引導,又可以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這里談話除應有一定的主題外,其具體形式及其他方面都可以隨意一些。比如某次談話可以隨機開始隨機結束,其主要目的是通過這個過程來達到了解、溝通和調節的目的,而不要求一定要得出某種明確的結論。
長久以來「過渡環節」是作為一個不入流的細節問題存在的,我們的思維中它所起的作用只是環節的轉換與連接,沒什麼教育的價值,因此,一直在想方設法的消除和避免。事實上,過渡環節這個細節問題是十分重要的,不僅僅在於它的轉換與過渡作用,使一日各活動之間建立積極的聯系與互動,而且還在於它本身所具有的獨立的教育價值。從幼兒的方面來說:在寬松的環境中,幼兒不僅能利用過渡環節進行自主的游戲和學習,而且過渡環節還能給幼兒提供一個釋放心理能量的空間,有利於幼兒自主自律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在評價一位優秀的幼兒教師時,除了看她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是否有創新性,也要看她是否關注教育的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因此,我們應當更加全面積極地去理解一日活動中的「過渡環節」,把它作為一種獨特的與其他活動同等重要的教育資源來利用,並且不斷的優化,讓過渡環節銜接的自然,合理。

D. 怎樣組織幼兒游戲環節,過渡環節的活動

第一、過渡環節混雜 在幼兒一日活動作息時間表中,我們還可以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教師在組織幼兒的活動時,沒有明確地區別出對於幼兒來說必要的和不必要的過渡環節,仍有較多集體進行的、不必要的過渡環節存在。這些不必要的過渡與轉換環節。

E. 如何優化幼兒一日活動過渡環節

1、改變過渡環節處理方法,減少幼兒等待現象。
2、豐富環節的組織形式,優化幼兒的活動安排。
我認為,教師將過渡環節劃分為長時間過渡和短時間過渡;
短時間過渡環節採用策略:
一、入園和早餐之間:
1、教師進行晨檢,關注幼兒表現,和情緒不穩定的幼兒進行情感交流。
2、幼兒自由進行桌面游戲、玩耍手頭玩具等。
二、早餐後與教育活動之間:
教師可利用此時間段,採用談話方式,對幼兒進行安全禮儀教育。
三、兩個教育活動之間:
可以在此環節組織有趣的游戲活動,促使幼兒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為下一教育活動做准備。
長時間過渡環節採用策略:
一、午餐與午睡之間:
教師可以嘗試不同的方式,來調解幼兒的情緒狀態,為午睡環節做准備。
1、可帶領幼兒進行餐後的散步、組織不能夠引起幼兒興奮的小游戲,促進食物消化過程。
2、教師提供幼兒感興趣話題,激發幼兒間自由交談,說說悄悄話,增進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
3、睡前給幼兒播放故事或輕音樂,為幼兒營造一個舒緩的環境,促使幼兒快速進入甜美的夢鄉。
二、午睡與食水果之間:
可播放歡快的音樂、做起床操,使幼兒煥發精神進入良好狀態。教師可以利用起床後的時間對個別幼兒的自理能力進行培養。
三、教育活動與晚餐之間:
教師可以組織幼兒自主選擇游戲材料,開放活動區域。激發幼兒主動學習、自由探索,促進幼兒全方面均衡發展。
四、晚餐與離園之間:
1、在家長接孩子的高峰時段,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桌面游戲或手頭玩具,即可避免混亂場面,又便於離園幼兒收拾玩具。
2、待到離園高峰相對穩定後,剩餘的幼兒可以自主選擇活動區活動。
3、當剩餘1~2名幼兒時,教師更要注意多與幼兒進行交流,緩解幼兒緊張情緒,避免幼兒焦慮等待。
總之,我們要依據實際的情況,在過渡環節中,營造出一種教師低控制的,有序、寬松、自主的氛圍,有效避免消除幼兒等待現象。

F. 托幼機構一曰生活枸哪些基本環節

一、鍛煉身體,建立健康的體魄

1、抓好晨練和戶外活動: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為了讓幼兒有健康的體魄,有充沛的精力學習和游戲。早晨幼兒參加運動,做早操。為接下來一天的活動打基礎。上午的教學活動之後,孩子開始進行戶外活動,戶外活動要注意季節和天氣的變化,適當的調節,充分利用陽光、空氣和水有計劃的鍛煉幼兒肌體,為幼兒提供充分活動的機會,增強幼兒身體的適應和抵抗能力。在幼兒活動時,仔細的觀察幼兒,並適時地加以幫助。鼓勵幼兒參與運動的積極性。

2、注意換衣服和飲水:培養正確運用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做好幼兒生活護理工作,要注意幫助幼兒增減衣服,擦汗,及時換衣服(特別是晨運後幼兒喝水換衣服)。在一日當中提醒幼兒多喝水。在教育的同時更要注重幼兒的保育,注意幼兒生活的護理和良好生活衛生行為習慣的培養。並且因為小班的幼兒年齡較小,所以在保育方面需要更注重,教師在幼兒一日生活中要多對幼兒每日的健康狀況進行觀察和檢查。做好一摸、二看、三問、四查工作,做到保教結合。

3、注意營養搭配、合理就餐和注意睡眠:

早餐,午餐和下午的午點是幼兒一天中重要的三餐,只有有足夠的營養,才能保證幼兒的各種活動和健康的成長。所以要保證幼兒的攝入量。午睡前是幼兒的聽故事,聽音樂時間,幼兒常常在奇趣的故事情節和優美的音樂中進入夢鄉。教師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保證幼兒的睡眠質量,給幼兒蓋好被子,觀察幼兒身體情況。

二、個性的培養和教育培養

1、建立幼兒的健康良好情緒:在幼兒進餐的時間里我會較多觀察幼兒,並和部分已經吃完的幼兒交談,了解幼兒前一天在家裡發生的事情和幼兒當天的情況,幫助幼兒培養在園的好情緒。

2、建立良好的家園關系:早接和放學是和家長建立良好的家園關系的主要時間,及時地和家長溝通,了解幼兒在家情況,告知家長幼兒在園情況。互知互動才能更好地做好幼教工作。幼兒未能回園,打電話關心詢問也是建立家園良好關系的方式之一。幼兒打防疫針、體檢等情況,教師應該事先與家長溝通,告知家長。

3、常規教育:午餐後組織幼兒散步或者玩一些較輕松、溫和的游戲,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餐後習慣。

三、知識和技能的教育

由於社會的發展和需要,對於幼兒園小朋友來講,要進行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對於3-6歲這個階段的小朋友,知識和技能的教育要選擇好授課的時間和授課的方法。

1、雙語教育

人的精力在上午8:00-10:00是最旺盛的,這個時間小朋友的注意力也最為中,記憶力也最好。9點鍾左右開始教學活動,是為了達到發展幼兒智力, 早餐之後安排幼兒進行早讀,效果最好。為了配合幼兒園的雙語教育,周一、周三、周五是幼兒認讀識字游戲,周二、周四是英語游戲。通過游戲的方法,將聲音、圖片和形體活動相結合,來教育的目的。具體做法可以是認讀識字游戲是請幼兒欣賞畫面,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故事情節,再讀一讀,找出不會的字,老師教讀。英語游戲則是以請小老師的方式,引發幼兒的興趣,每個幼兒都想做小老師,讓小朋友們作角色游戲,他們就會更認真地讀。

2、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所謂的教學活動是為了達到發展幼兒智力,培養正確運用感官和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進幼兒的認知,對環境的認識,培養有益的興趣和求知慾望等教育目的。所以老師要用循循誘導的方式,讓幼兒多看,多說,多動手做。老師及時地引導幼兒,幫助幼兒發展。

下午的時間則要組織好幼兒參加興趣班。並採取多種方式,如桌面游戲,娃娃家,膠泥塑造等等各種游戲,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獨立能力和社會性發展。

對幼兒教育而言,一日生活的各環節是教育的途徑,也是教育評價的途徑。生活與教育,生 活與幼兒的發展就這樣纏連在一起。教師在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中,要採用積極肯定、鼓勵的態度對待幼兒的表現,發現幼兒某些行為可做為教育素材,讓幼兒作為榜樣。並且要寓教育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並把游戲作為幼兒的基本活動。將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中。從這個意義上說,一日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具有教育價值,都應從幼兒發展的現實出發,加以充分的組織和利用。

G. 如何組織幼兒園一日活動過渡環節

一、一日活動細節觀察記錄 以下是本次本園大教研活動中的觀察記錄: 案例一:一個教學活動剛結束,教師一聲有小便的小朋友去小便,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這時有的小朋友三三兩兩的走到衛生間,有的小朋友沒事就在教室里你追我趕,其他小朋友也跟著跑起來。 分析:此過渡環節純屬放羊式,在過渡環節中幼兒因為無所事事,於是就在教室里跑來跑去, 幼兒好模仿的特點也體現出來,很多小朋友都競相奔跑起來這種放羊式的過渡環節最容易發生意外事故,也會造成幼兒過度興奮,不利於幼兒身心健康。 二、目前存在的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1)克服將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過渡環節游離與課程之外的傾向,牢固樹立一日活動既課程的觀念,過渡環節在幼兒的發展中具有特殊的價值,是承上啟下,調節幼兒心理與教育教學的節奏的關鍵環節,關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注意各活動之間的有機的聯系,使一日生活成為一個真正教育的整體。 (2)克服教師教育決策的主觀性,避免過渡環節中由教師統一安排的傾向,避免過渡環節中高控制幼兒 ,不斷催促幼兒的不尊重幼兒的行為。尊重幼兒的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尊重幼兒在學習特點,發展水平,個性特徵方面的差異。以幼兒發展為本,滿足幼兒在活動與活動之間的轉換活動中的身心節奏轉換的需要,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3)克服教師教育工作的簡單化傾向,尋求教學的策略,避免在過渡環節的活動中管則限放則亂的狀況,注重培養幼兒獨立、自製、秩序、合作等品質,以及幼兒的養成習慣教育等。組織豐富有趣的活動,在發揮幼兒自主性與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制定一些規則,使兩者產生有益的互動,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 三、優化幼兒一日活動過渡環節的意見和建議 1.調整幼兒身心轉換的節奏,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需要過渡環節,這不僅是適應日常教學活動有節奏的更替的需要,還是適應幼兒日常身心活動有節奏更替的需要。這兩種情況在日常的教學中既有彼此的區別,又互相交織在一起。以前,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幼兒在活動中身心轉換的需求,而只是單純考慮了教學轉換的需要,用教學的轉換生硬地取代了幼兒身心轉換的需要。當然,我們不能否認這兩種節奏的更替存在一定的重合與交叉,但從實質上來分析, 幼兒的身心節奏與教學活動更替的節奏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 2.理念與實踐接軌,給幼兒一片自由的天空 新《綱要》字里行間都旗幟鮮明地高揚尊重幼兒、保障幼兒權利、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兒童觀,強調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的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等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即以幼兒發展為本。 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過渡環節相對與其它環節來講是一個較鬆散、自由的環節,也是一些意外事件易發的環節,教師們因為怕出事而過多限制孩子的活動。尊重與限制之間往往是一念之差,在組織活動中的鬆散不是放任,有規則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研究過渡環節讓我們在反思中不斷發現我們侵犯孩子權利,剝奪他們自主的行為,在實踐中逐步擺脫傳統的習慣,理解、尊重幼兒 ,給幼兒一片自由的天空。 3.優化幼兒園一日活動過渡環節組織、實施策略,挖掘過渡環節的教育價值。 重視一日生活各環節的過渡的組織,樹立教育無處不在,教育無時不有的積極教育觀。從《綱要》的要求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活動的角度出發,在一日活動中區分出哪些是必要的過渡環節,哪些是不必要的過渡環節,將不必要的環節從一日活動中刪除。組織符合幼兒心理特點及具有吸引力的活動,使幼兒生活由被動變主動。從整合教育資源的角度出發,根據季節及課程的特點,科學合理地調整幼兒的作息時間,以最短的時間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效果。從尊重幼兒主體性,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角度出發,老師用愉快的情緒感染幼兒 ,讓幼兒在寬松自在的環境中,形成活潑、開朗、積極、主動、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 評價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除了看她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是否有創新性,也要看她是否關注教育的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因此,我們應當更加全面、積極地去理解一日活動中的過渡環節,把它作為一種獨特的與其他活動同等重要的教育資源加以充分利用,讓過渡環節銜接的自然、合理。

H. 如何組織幼兒一日過渡環節

創設游戲情境提高渡效
1、例喝水環節幼自主喝水意識強雖我強調喝水處仔細觀察發現幼趁機喝水所我喝水環節我設置游戲《給汽車加點油》讓每幼都擔汽車角色給汽車加點油汽車跑快力量經游戲情境設置孩積極主性提高達既保證幼喝水量建立幼愉快主情況符合幼主體教育思想
2、盥洗環節幼都喜歡洗手仔細觀察發現幼洗手馬馬虎虎幼專注玩水運用自由間盥洗室聊打鬧所環節通拖間孩真師千呼萬喚才盥洗室意猶未盡走改變孩環節散漫狀態直我關注問題結合幼直觀形象認識事物特點我組織游戲引導幼根據音樂節奏邊洗手邊念歌先濕手再擦皂手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洗洗、二、三甩三幼快記住洗手 符合游戲化特點符合幼習特點認知規律同形加強幼自我約束能力與自覺性同班級幼組進行盥洗盥洗幼進行建構書近手指游戲等歌曲既吸引幼參與避免幼盥洗室待間造間隱形浪費
積極鼓勵引導幼自我管理
1、班幼早晨園已經極少現離焦慮所合理安排入園環節幼園美晨間入園短暫充滿信息間段我孩園看今情緒何特殊表現需要交接事項我充解信息才能針展階段應幼安排些溫馨談項目安靜互游戲例孩說說悄悄圍教師旁邊起聊聊今新鮮事今
情請能幹孩幫助植物角澆澆花再接進行晨間戶外鍛煉自
2、幼晚離園短暫段總結園期待明園承啟段鼓勵幼用同式記錄表達愉快用自眼睛關注、欣賞贊美同伴整理自隨身物品包括穿外套整理衣服等自理能力讓幼短暫間段做顧僅養思考憶習慣能斷思考憶糾自行安排習自我管理
園離園短暫間段內便安排區域或者建構我想遠角度說並利於形良習慣所應握園離園黃金間收集重要信息使今離園明入園自連接起工作啟端畫句號
渡環節包含教育契機由於簡便靈自主性強幼間交流比較自由我容易觀察幼態發現幼具共性問題興趣點並由發我教育教主題能通觀察研究更解幼身特點發展規律能幼園園本課程構建提供更理論支撐
總應渡環節營造種低結構、低密度、低控制寬松、自主、利於交往、序氛圍寬松環境幼僅能利用渡環節進行自主游戲習且渡環節能給幼提供釋放理能量空間利於幼自主自律能力健康格形;教師角度說:利於教師進行現場設計、思考及些臨隨機情況處理渡環節幼重要環獨立存設計要考慮教育教幼發展目標教育區域起幼發展服務何讓渡環節更效期需要研究並思考題實際工作需要我斷總結、提升共享讓我共同拾起渡環節用新思想、新眼光其做實做美提高效性

I. 幼兒一日活動中的過渡環節有哪些

幼兒的一日活動包括晨間與離園、戶外體育活動、生活活動、游戲與區域活動、集體教學活動等,這些活動需要過渡環節作為紐帶,只有優化與組織好過渡環節,一日生活中的各項活動才能更好地銜接、轉換,幼兒才能愉快地度過一天.該文對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過渡環節的優化與組織策略進行了具體分析,目的是為幼兒提供一個釋放心理能量的空間,調節幼兒的身心節奏,使他們受到教育,快樂地度過每一天.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7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2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53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7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7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27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19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40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0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