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ihpc研究所怎麼樣
Ⅰ 我想留學加拿大,(讀大學)選什模專業好呢
留學常見問題回答
Q1 我該如何申請留學新加坡?
A. 申請手續視學生所申請的學院的類別而定。通常你需要查看自己選擇的學校的申請程序。
政府學校、政府輔助學校或自主學校
本地大學
私立學校
外國源流學校/國際學校
Q2 到新加坡留學有哪些入學要求?
A. 不同的學校會有不同的入學要求。由於英語是通用的授課語言,大多數院校都會要求學生達到一定的英文水準。總的來說,有下述幾種英語水平資格證書:
普通中等教育證書 (GSCE)
托福考試 (TOEFL)
雅思考試 (IELTS)
除了英文水準要求之外,不同的院校和課程會有不同的入學要求。通常來說,政府學校,政府輔助學校和自主學校的基本申請程序如下所示:
第一步:向報讀的學校提出申請1
學生家長或監護人將填寫完整的申請表格和所有必需的原始文件直接遞交給所選擇的學校以備學校錄取。
第二步(a):學校組織入學考試並發出通知書
若學校尚有入學名額,學校將為申請的學生組織入學考試。若學生通過入學考試,學校接受其申請並發出通知書。通知書將指明學校原則上接受申請者入學。申請者持入學通知書向移民與關卡局(ICA) 申請學生准證(詳見第三步)。
學生能否被學校接受取決於學生能否在通知書發出後兩星期內獲得移民與關卡局(ICA)簽發的學生准證並通知學校。
持家屬准證或移民豁免令的申請者無需向ICA申請學生准證。一旦通過入學考試,他/她即可入學(詳見第五步)。
第二步(b):學校向ICA 發出入境申請函
在組織入學考試之前,學校應為父母在新加坡工作但沒有家屬准證的申請者向ICA提交入境申請。學校會將申請函傳真給ICA。
ICA 接手處理申請者的入境事宜並簽發入境許可證。申請者憑許可證參加學校的入學考試(詳見第二步(a))。
第三步:向ICA 申請學生准證
通知書自簽發之日起2 個星期內有效。收到通知書後,申請者應立即向ICA申請學生准證。申請者應向ICA出示由學校所簽署的正式的入學通知書。
第四步:通知學校已獲得學生准證
在入學通知書簽發後的2個星期之內, 申請者必須通知學校已獲得有效的學生准證,否則將不能入學。
第五步:教育基金捐款
申請者順利入學之後,教育部將寄信要求申請者為教育基金捐款。捐款每兩年交付一次,每次金額為1000新元。
欲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網站http://www.moe.gov.sg/esp/foreign/
私立學校、外國源流學校、國際學校和大學、理工學院或工藝教育學院,則應遵循下述申請程序:
向學校直接遞交申請及相關的證明材料。
一些院校會要求你參加面試或入學考試。有些學校則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工作經驗。
上述要求通常都會在學校的課程說明、宣傳手冊或網站上寫明。
Q3 我如何得知哪一家學 校能提供我想學的課程?
A. 瀏覽教育課程網頁, 查看新加坡教育機構名單。你也可以登錄某一院校的網站了解該學校的專業設置的詳情。
Q4 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有什麼區別?
A. 公立學校指政府學校。公立學校經新加坡教育部注冊並由其統一管理。
新加坡每年有11個法定公共假日和3個固定的學校假期。
私立學校-新加坡有各種各樣的私立學校。私立學校通常由私人公司或非盈利性機構管理。有些私立教育機構也接受政府津貼,如南洋藝術學院(NAFA)、新加坡管理大學(SMU),以及拉薩爾-新航藝術學院(LASALLE-SIA college of the Arts)。
Q5 在新加坡留學需要簽證和學生准證嗎?
A. 所有希望在新加坡進行全日制學習的留學生都必須向移民與關卡局(ICA)申請學生准證及簽證(若適用)。需要簽證才能入境的申請者,請確保至少在開課日期兩個月以前向ICA申請學生准證。
基本要求:
申請者首先必須被一所合法的新加坡學校錄取才能開始全日制課程的學習。
申請學生准證必須有一位本地擔保人。本地擔保人必須是年滿21歲的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或者是申請者所報讀的學校。(註:申請理工學院及大學的學生不需要本地擔保人 - 5所本地理工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 (NUS)、南洋理工大學(NTU)、新加坡管理大學(SMU)、法國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和芝加哥大學)
學生准證的申請必須在課程開始日期之前的2-6個月之間遞交。
一般的處理時間為4個星期, 有些申請需要更長的處理時間。
註:希望在新加坡的私立學校修讀語言、商科、職業技術或藝術的職業技術或藝術的中國公民(不包括就讀於新加坡素質級私立教育機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必須通過新加坡駐北京大使館遞交學生准證的申請。
隨著教育卓越架構體系下的"消協保證標志"教育認證計劃的推出,所有私立教育機構都必須實行"消協保證標志" 教育認證計劃中所規定的學生利益保護計劃才能招收外國學生。 計劃將從2004年12月1日起實施。
請瀏覽ICA網站(www.ica.gov.sg)了解更多信息。
Q6 學生准證的申請一旦通過,本地擔保人須繳納多少擔保金?
A. 學生准證的申請一旦被批准,本地擔保人可能需繳納擔保金。
國家
每人應繳納的擔保金金額及支付形式
馬來西亞和汶萊
無
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及泰國
金額:1000新元
支付形式:由新加坡知名銀行開出銀行保函或本票,也可通過電子轉賬付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孟加拉及緬甸
金額:5000新元
支付形式:由新加坡知名銀行開出銀行保函或本票
其它國家
金額:1500新元
支付形式:由新加坡知名銀行開出銀行保函或本票,也可通過電子轉賬付款
以下申請者可免交擔保金:
馬來西亞公民及汶萊公民
有效的家屬准證、長期社會訪問簽證和工作準證的持有者
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的子女
於新加坡教育部注冊的幼兒園或社區發展、青年及體育部許可的託管中心就讀的外國學生
在新加坡標准、生產力及創新局所指定的新加坡素質級的私立教育機構中修讀全日制課程的留學生
在合法的私立教育機構中修讀全日制大學學位(本科及研究生)課程的留學生
Q7 學費為多少?什麼是教育部學費補助?學費補助是否附帶合同?
A. 學費視課程的種類及學校的類別(私立還是公立)而定。私立學校的課程費用,請直接查詢私立學校。公立學校的收費情況基本如下:
課程等級
學費
小學
每月80新元 (政府學校及政府輔助學校)(不包括其它收費,如雜費)
中學
每月130 新元 (政府學校及政府輔助學校)(不包括其它收費,如雜費)
初級學院
每月240新元(不包括其它收費,如雜費)
理工學院
每學年2,150新元(不包括其它收費,例如:考試費、雜費、體育設施費、學生公會費等)
大學
每學年6,220新元(非實驗專業)至17,820新元(醫學或牙科專業) (不包括其它收費,例如:考試費、雜費、體育設施費、學生公會費等)
教育部學費補助
教育部的學費補助適用於就讀於各所大學的本科生和就讀於各所理工學院的專科生。
大學教育的費用得到新加坡教育部的極大資助。資助以學費補助的形式提供給學生。學費補助即全額學費(就學期間的培養費)和學生應付學費之間(學生實際支付的費用)的差額 。所有被錄取的本科生都可以享受學費補助。接受補助的學生只需支付學費補助沒有覆蓋的費用。學費補助數額極大,佔全額學費的65%-80%。舉例來說,如果沒有學費補助,新加坡國立大學商科學士學位課程的學費每年為19,350新元;獲得學費補助後的費用則為每年6,220新元。
--------------------------------------------------------------------------------
注
1 此外,家長或監護人也可以讓孩子參加由新加坡校長學會(PAI)所舉辦的政府學校入學資格考試。新加坡幾所頂尖學校都要求學生參加統一資格考試(CQT),若家長不打算讓孩子選讀這些學校,則應考慮讓孩子參加由PAI組織的資格考試。這一考試為希望留學新加坡的留學生開啟了一扇大門,同時也協助學校管理留學生的測試,還可在錄取過程中用於評估應試學生的教育程度。
資格考試旨在為考生申請本地學校提供便利,解決了他們為申請不同的學校而多次參加不同的入學考試的難題。但是,PAI不能為學生安排學校。
考試科目為數學和英語。兩個科目的考試將在同一天舉行。請注意PAI 不會向考生提供學習及參考資料。
申請小學的考生的考試費為200 新元,申請中學的考生的考試費為250 新元。可通過支票、銀行匯票或本票付款。考試費用支付後概不退還。
考試成績將在考試後一個月內公布並寄送給考生。 考試成績的有效期為12個月。
整個程序可參見下頁的流程圖。
欲了解更多關於政府學校入學資格考試的信息,如接受資格考試的學校名單以及考試日期,請致電6838 7337 或發電子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地址:
Principals Academy Inc.
格蘭芝路51號
2號樓 #01-04A單元
教育部教師聯絡中心
新加坡郵區 249564
Q8 留學生在新加坡的生活費用如何?
A. 留學生在新加坡的生活消費情況基本如下:
消費項目
每月平均消費(新元)
住宿費
200-1,500 (房租因地段、住宿類型、市場需求、配套設施及同住人數不同而異)
水電費
50-80
伙食費
300-450
交通費
20-100 (視不同的學生優惠卡而定)
通訊(電話)費
30-50 (視通話頻繁程度及促銷計劃而定)
書本文具費用
30-100 (因課程而異)
醫療保險費用
5-8
其它個人消費
100-200(因人而異)
總計
750-2,000
Q9 哪些住宅可供留學生選擇?費用如何?
A. 留學生可選擇的住宿類型如下:
住宿類型
每月費用(新元)
大學校內宿舍
140-440
寄宿學校
每學年 8,000 - 15,000
私營宿舍
750
公有住房房間
300-500
整套公有住房
850-900
私人住房房間
800-1,100
整套私人住房
1,000 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估算是根據2003年4月份的物價水平作出的。而且房租因地段、市場需求、配套設施及同住人數不同而異。
寄宿學校的收費包括住宿、伙食、洗衣、學習輔導、生活指導、24小時保安、娛樂設施、迎新活動、個人發展課程等費用。
政府組屋指建屋發展局開發的政府補助組屋。通常也稱為 HDB組屋。
本地報紙的分類廣告欄目登載了大量的租房信息。
Q10 留學生是否可以申請獎學金?
A. 下表中列出了由新加坡政府和本地學校設立的獎學金,留學生均可申請。
機構名稱
獎學金名稱
適用對象
科技研究中心
科技研究中心研究生獎學金
亞細安各國學生
Micron
麥克倫獎學金
各國學生
教育部
亞細安大學預科獎學金
亞細安各國學生(新加坡除外)
教育部
亞細安中學生獎學金
亞細安各國學生(新加坡除外)
教育部
新加坡國立大學
南洋理工大學
亞細安大學生獎學金
亞細安各國公民及永久居民(新加坡除外)
教育部
教育部教學獎
各國學生
南洋理工大學 南洋獎學金 各國學生
南洋理工大學
校友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本科學生
南洋理工大學
(負責管理)
Indeco 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學生,如註明
南洋理工大學
(負責管理)
Molex 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學生,如註明
南洋理工大學
(負責管理)
Isetan 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學生,如註明
南洋理工大學
(負責管理)
Daimlerchrysler 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學生,如註明
南洋理工大學
(負責管理)
Dorothy Cheung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學生,如註明
南洋理工大學
(負責管理)
SMBC 全球基金會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學生,如註明
南洋理工大學
(負責管理)
Tan Sri (Dr) TanChin Tuan 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學生,如註明
新加坡國立大學
捐贈獎學金
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生
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本科生獎學金
各國學生(限新生,根據學習成績)
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助學金
各國學生
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生基金會助學金
各國學生
新加坡管理學院
新加坡管理學院留學生獎學金
在新加坡管理學院攻讀全日制專科及本科課程的留學生
留學生應瀏覽以下機構的網站以了解有關獎學金的最新情況:
新加坡教育部
www.moe.gov.sg
科技研究中心
www.a-star.e.sg
新加坡國立大學
www.nus.e.sg
南洋理工大學
www.ntu.e.sg
新加坡管理大學
www.smu.e.sg
此外,其它的私立教育機構也設立了獎學金。請查看它們的網站以了解更多信息。
Q11 持學生准證在新加坡的本地大學或理工學院讀書的留學生,可以在學習期間打工嗎?
A. 就讀於理工學院和本地大學的全日制大學本科生可以在學習期間從事課余工作,但是每周工作時間不能超過16小時,而且事先必須獲得所在學校的學生聯絡及學生事務辦公室的同意。在放假期間,這些學生可以從事全職工作,並且無需向人力部申請工作準證。
需要指出的是,若未得到移民檢察官的書面許可,其他留學生在持學生准證期間,不得從事任何形式、任何性質的工作。違反規定者將被訴諸法庭。
Q12 留學生是否享有特別的服務?
A. 通常學校都為留學生提供特別服務,有些學校甚至設有留學生辦公室,專門處理留學生的需求。服務范圍包括為留學生尋找住宿以及為留學生提供各方面的咨詢等等。請與你所在學校的學生服務中心或留學生辦公室聯系,以了解更多的信息。
新加坡旅遊局也成立了專門的學生服務部,為所有的留學生,無論來自哪所學校,提供信息和咨詢。留學生可在周一到周五的正常辦公時間致電(+65) 6831 3764 進行咨詢。
留學生應首先與學校協商解決糾紛。若無法解決,留學生可訴諸其他索賠途徑, 如:
查詢通過 "消協保證標志"教育認證計劃的學校:
新加坡消費者協會(CASE)
錦茂路170號
烏魯班丹社區大廈5樓單位1
新加坡郵區 279621
電話:(65) 6461 1800
傳真:(65) 6463 7048
電郵: [email protected]
網址: www.case.org.sg
一般問詢:
新加坡教育
烏節泉道1號
新加坡第247729郵區
電話:(65) 6831 3764
電郵: [email protected]
網址: www.singaporee.gov.sg
Q13 新加坡有哪些研究所?研究所開設課程嗎?
A. 新加坡的研究所包括:
新加坡生物信息研究所(BII)*
新加坡生物處理技術研究所(BTI) *
新加坡國立數據存儲研究所(DSI)
新加坡基因組研究所(GIS) *
新加坡信息技術研究所(I2R)
新加坡生物工程與納米科技研究所(IBN)*
新加坡高性能計算研究所(IHPC)
新加坡材料研究所(IMRE)
新加坡微電子技術研究所(IME)
新加坡分子細胞生物研究所 (IMCB)*
新加坡製造技術研究所(SIMTech)
*BII, BTI, GIS, IBN及IMCN位於新加坡"緯壹"科技城內的Biopolis生物科技園One North
新加坡的研究所與本地的兩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合作開設研究生課程。留學生可以登錄各研究所的網站以了解其課程設置。
Q14 是否有為留學生准備的迎新活動以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在新加坡的留學生活?
A. 有。迎新活動為初抵新加坡的留學生專門設立。新加坡旅遊局(STB)教育服務署定期組織全天的迎新活動。留學生可以登錄我們的網站(www.singaporee.gov.sg)查詢迎新活動的日期及時間安排,也可致電68313764詢問詳情。迎新活動包括兩個部分 - 迎新講座和迎新游覽活動。迎新講座完全免費,將向學生介紹學生准證、新加坡教育、法律法規、住宿等相關事宜。迎新游覽活動為留學生量身定做,價格優惠,將著重參觀居民住宅區、公共休閑健身設施、市區的主要景點並介紹新加坡的生活方式。一些學校也會組織迎新活動來滿足留學生的需求。 請聯系你所在的學校以便了解更多信息。
留學生的意見
"我來自印度,我為自己能在這富有創意而設施非常完善的環境下求學而感到自豪。而且新加坡這個花園城市治安良好,科技昌明,是一個理想的國家。"
- Harikrishnan Natarajan Murugan深有體會地說。Harikrishnan Natarajan Murugan,23歲,來自印度,是淡馬錫理工學院的學生。從2001年7月,這位印度學生開始在淡馬錫理工學院修讀服裝設計和商品學,該生將在2004年3月畢業。
"身為一名財務經理,我決定在新加坡進修的原因是因為新加坡是個安全的國家,更何況新加坡與中國的距離不太遠。此外,在新加坡考獲的文憑受到廣泛的認同,而且這兒的教學水平很高。"
- Wang Jun由衷地說。該生32歲,來自中國,2002年12月開始在新加坡會計專科學院修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ACCA)會計專業文憑。
"我一直希望自己30多歲時能在世界頂尖級的大學完成我的碩士學位的課程,並重新考慮我的事業和人生目標。作為INSEAD亞洲分校的第一批學生,我不但能在名列世界首十位的商校修讀工商管理碩士文憑,也能在這里找到商機。不久前,我還找到了一個生意夥伴,他也曾是INSEAD的學生。我於是把倫敦的房子賣掉,把資金投資在一間雜志出版社上,公司的業務以教育為主。"
- Andrew Wood,滔滔不絕地表達他的看法。他現年39歲,英國人,2001年,他在INSEAD取得工商管理碩士文憑。現在,他既是一名編輯、教師、也是一名學生和雜志社老闆。
"我在菲律賓時,我已獲悉新加坡的學校在教導數學和科學方面都很出色,所以我決定到新加坡念書,現在我終於來到了這里,這里也的確沒有令我失望。在新加坡生活與留學,不但拓寬了我的國際視野,還讓我認識了各種文化和宗教信仰,此外,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很全面,學科齊全,學校注重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致力培養對社會有責任感的優秀人才。"
- 這是Richmond Ang的體會,該生現年17歲,菲律賓人。2003年,該生在ASEAN Secondary Scholarship, Raffles Institution 就讀中四。
"新加坡的教育不局限在課堂。在學校,我除了用功讀書,准備測驗外,我也嘗試接觸不同的事物,增長見識。學校的宿舍環境良好,一切活動都被安排得有條不紊。除了上課,我們也參與由學校安排的課外活動,例如,學校有時安排我們去拜訪孤兒院的孤兒,這些活動讓我領悟了不少人生的道理,成為更有愛心的人。"
- Arion Tan Blas 頗有感觸地說。該生現年17歲,菲律賓人。2003年,該生在ASEAN Secondary Scholarship, Raffles Institution 就讀中三。
"自從我到達新加坡後,我就覺得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果然名不虛傳。我選擇到新加坡求學的原因是,我把校園當作認識社會的起點。住在宿舍里,我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一起生活,與志同道合的同學成為好朋友,建立珍貴的友誼。在新加坡讀書雖然不簡單,但我卻能接受全面的教育,在這兩年的留學生活里,我覺得自己比以前更成熟更獨立。在這里接受教育後,我更有信心應付下一階段的學習任務和未來的事業,簡單地說,我更有信心面對人生。"
- Liew Shang Zhao, 現年15歲,馬來西亞人。2003年,該生在ASEAN Secondary Scholarship, Raffles Institution 就讀中三。
"我選擇在新加坡求學的原因是這兒能為我提供國際性的、高素質的教育制度和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在Raffles Institution求學兩年,在學校的熏陶下,我的學業成績,個性及領導能力都有長足的進步。學校所舉辦的一系列領導課程也培養了我的領導能力。我非常感激並懷念曾培育、教導我的學校和老師。"
- Xu Wei,21歲,來自中國上海,1999年到2000年,該生在新加坡國際基金會的獎學金制度的支持下,在RafflesInstitution求學,2002年,XuWei憑另一項獎學金入讀國家初級學院,並在2002年通過'A'水準考試並畢業。
"在新加坡留學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體驗,在這里,課外活動與功課都一樣重要。我每個星期都參加學校主辦的課外活動,這些課外活動對我的身心發展很有利,我不會錯過任何一項活動。我也學會了分配時間,盡力平衡學業與課外活動的關系。宿舍附近也有許多令新加坡感興趣的設施,例如,攀岩和體操設施。總而言之,在新加坡求學及生活,對我來說是一件快樂的事。我將在這里繼續我的學業。"
- Xia Tianqing 深有體會地說。該生現年19歲,來自中國武漢,從2000年到2002年,在新加坡國際基金會獎學金制度的支持下在RafflesInstitution求學,目前,XiaTianqing在另一項獎學金資助下,在國家初級學院求學。
"我選擇在新加坡念書的原因是,這是個美麗,自由而安全的國家,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在這里念書,我除了能接觸到不同的文化與藝術動態外,還能通過優秀的戲劇,電影,電視節目和其他具國際水平的媒體作品,獲得第一手的資訊,拓寬我的視野。"
- Wang Lu Yan, Jane 興致勃勃地說。該生現年21歲,來自中國上海,2002年六月,該生入讀南洋藝術學院 ,是戲劇系一年級學生。
"我來新加坡是為了在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Council)進修英語。 畢業後,我希望能進入新加坡的大學修讀華語。我選擇留學新加坡的原因是這里很乾凈,治安良好,並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我也非常樂於與留學生們溝通,和他們的產生真摯的友情,為我在新加坡的留學生活錦上添花。"
- Yamaji Kenichiro 由衷地說,他現年47歲,來自日本,2002年一月初,他在英國文化會(BritishCouncil)修讀全日制的英語課程。
"我在這里認識的同學都很善於交際,我不會感到寂寞。他們都很體諒我,並經常邀請我們參與他們的活動,盡管彼此的語言不同,但這沒有成為我們溝通的障礙。我的老師也非常友善,他們安排我們參與各種富有意義的活動。我在這掌握了豐富的知識,我還要繼續學習與探索新知識。在這兒我確實過得很愉快。"
- Wang Ke xin 興高采烈地說,該生現年16歲,來自中國,中國的獎學金得主。2003年在 Raffles Girls' School,就讀中四。
"由於學費昂貴,而我不捨得遠離家人,所以我從來沒想過到國外深造,直到我幸運地獲得了新加坡的獎學金。當我親身體驗留學 新加坡的生活時,我才知道留學生活並不像我想像的那麼可怕。新加坡的氣候與食物品味都與印尼相似,而且我也認識了許多在這里念書的同鄉。從新加坡坐飛機回印尼僅需兩小時,假期時,我要回鄉探親也非常方便。目前我在南洋理工大學留學,它是亞洲同類學院中最優秀的大學。頗具影響力的雜志<<亞洲周刊>>在2000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新加坡的教師不但教學能力強,而且很有責任感。有一次,我必須在一個研討會議上演講,我向我的導師傾訴我的顧慮,他不但迅速地回復我,還陪我綵排並提出他的意見,讓我的演講更深刻有力。"
- AdiKurniawan滿懷感激地說。該生現年21歲,來自印尼。該生1999年開始在南洋理工大學民用與環境工程系留學,是Semcorp&ST機構的獎學金得主。該生將在2003年畢業。
"我來自巴西的聖保羅,已和我太太在新加坡生活了一年多。我在本地著名的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Council)修讀英文,以便我日後報名修讀大學。我年過49歲,竟然還有機會在國外深造,這的確完全改變了我的人生。"
- Osmar Cardoso 坦率地說。他現年49歲,來自巴西聖保羅,2002 年,他到新加坡的英國文化協會進修英文。
如何申請入學
如何申請
為了確保您順利地申請報名入學,新加坡為你提供各類學校的詳細指南,以下是報名入學的詳細步驟
政府學校,政府輔助學校和自主學校
上述的學校都接受留學生,但留學生能否入學,要視該校是否有外籍學生入學名額而定。
把你的申請入學的表格與有關文件呈交到你所報讀的學校。
如果學校有外籍學生入學名額,您必須通過校方的入學考試才能入學。
如果你通過學校的入學考試,學校將發給你一封通知書。
通知書的有效期為兩個星期。在這期間你必須到新加坡移民與登記局的ICA部門申請你的學生准證,學生准證被批准後,請通 知錄取你的學校。
當你順利進入你所報讀的學校後,教育部將寄一封捐款通知信給你的父母或監護人,要求你捐款一千新元。這項捐款是每兩年交付一次,直到你畢業為止。
如果您的父母在新加坡工作,但你又沒有家屬准證,你必須在入學考試前向移民與登記局的ICA部門申請學生准證。
若你希望報讀新加坡排名前三十名的小學和中學,或排名前五名的初級學院,留學生首先要通過Centralise Qualifying Test(CQT) 考試,這是由教育部所舉辦的一項考試。順利通過考試的學生們都收到合格通知書,他們可持此通知書到政府學校和初級學院報名。到學校報名後,有關學生還必須通過校方的入學考試方可入學。
此外,留學生可以參加資格考試以向80多所公立學校提出申請。由新加坡校長學會(PAI) 組織的政府學校入學資格考試旨在為留學生申請本地學校提供便利,解決了他們為申請不同的學校而多次參加不同的入學考試的難題。但是,PAI不能為學生安排學校。 學生必須直接向學校提交申請。
欲了解有關政府
Ⅱ 新加坡的A*STAR是個什麼機構
A*STAR是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是新加坡最大的研究所。類似中國的中科院、德國的馬普所,致力於發展領先的科學技術,並將其應用到實際中去。A*STAR象徵著新加坡的高新科技發展,也是新加坡國家及政府大力扶持的科研機構。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gency for Science,Technology and Research,A*STAR)是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下屬法定機構。該機構主要負責促進新加坡科學研究和培養以知識為基礎的人才。它於1991年作為原新加坡國家科技委員會(國家科技局)成立,其主要任務是提高新加坡科技水平。
(2)新加坡ihpc研究所怎麼樣擴展閱讀:
研究所是國家從事電子信息技術領域標准化的專業研究機構,從單一的編制研究機構發展成能夠開展完整標准化活動的研究機構。
在學術界,稱其為科學試驗的研究部門。研究所一直是國家重點扶持和照顧的對象,特別是軍工類的研究所,比如航天兩大集團,中電集團,航空,中船等重點研究所,一直是很多名校畢業生就業的首選。
研究所分為兩類,一類是科研性質比較強的,這種地方科研水平為王,實際上很大程度上可以將科研水平等同於論文水平。類似高校,這里的人一張嘴,大約都是影響因子幾點幾,誰誰又發了什麼雜志,誰誰又在為誰審稿之類。
另外一類做產品,當然,也做科研,很大程度上像是兩者的混合體。或者按照我們這個系統的說法,是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其實,就是也寫論文,也做產品。如果進入了這種單位,一定要做一個選擇,是朝著產品設計師發展或者是純研究型學者前進。
Ⅲ 吳長春的個人資料
吳長春( Wu Chang-Chun / Prof.Dr. C.C.WU )
上海交通大學建工與力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4 中國科技大學近代力學系博士研究生,87年獲博士學位
1992 中國科技大學近代力學系副教授, 1993 中國科大學近代力學系教授,博導
1988-89/99 獲Humboldt獎學金,赴德國Stuttgart大學力學所/結構所合作研究
邀請人:Prof. H.Bufler/ Prof. E.Ramm
1989 91 94 95/ 98 赴香港大學土木系/ 機械繫合作研究,
邀請人:張佑啟(Y.K.Cheung)教授/ 佘錦炎(K.Y.Sze)教授等
1996 獲JSPS獎學金,赴日本東京大學合作研究,邀請人:Prof. G.Yagawa
2000 赴澳大利亞悉尼理工大學合作訪問,邀請人:Dr.Jeffrey,S.L.Di
2001 上海交通大學建工與力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2 在日本文部科技省資助下應邀赴 東京大學, 京都大學,日本國家材料科研究院,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等單位交流訪問
2003 應邀赴新加坡國立大學高性能計算所(IHPC)和數學所(IMS)訪問講學
主要研究領域
高性能有限元等數值模型與數值方法
計算材料科學/先進材料數值分析與設計
計算斷裂力學/結構破損分析及安全評估
基金項目
90年以來申請並主持國家教委,中國科學院,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各1項,
申請並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面上基金3項,
受託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面上基金2項
論著情況
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另見部分論文目錄)
學術專著 (與卞學璜教授合著):
《非協調數值分析與雜交元法》科學版社,1997北京
《Hybrid & Incompatible Finite Element: Foundation & Application》
CRC-PRESS,USA 2003(to appear)
學術組織與獲獎
德國洪堡(AvH) Research fellow
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 Research fellow
中國力學學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
中國力學學會計算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計算力學學報》編委
國際計算工程科學學會 Founding member
德國應用數學和力學學會(GAMM)會員,歐洲力學學會(EUROMECH)會員
86年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三等獎,88年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三等獎
92年獲THH PIAN MEDAL科學獎章(ICES』92,HongKong)
93年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二等獎
9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聯絡地址
上海 200240 上海交通大學 建工與力學學院 / Fax:(86)21 54743044
Tel:021-54747161(o)/021-54747800(h) E-mail: [email protected]
Ⅳ 問:新加坡有哪些研究所研究所開設課程嗎
答:新加坡的研究所包括:
新加坡生物信息研究所(BII)*
新加坡生物處理技術研究所(BTI) *
新加坡國立數據存儲研究所(DSI)
新加坡基因組研究所(GIS) *
新加坡信息技術研究所(I2R)
新加坡生物工程與納米科技研究所(IBN)*
新加坡高性能計算研究所(IHPC)
新加坡材料研究所(IMRE)
新加坡微電子技術研究所(IME)
新加坡分子細胞生物研究所 (IMCB)*
新加坡製造技術研究所(SIMTech)
*BII, BTI, GIS, IBN及IMCN位於新加坡"緯壹"科技城內的Biopolis生物科技園One North
新加坡的研究所與本地的兩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合作開設研究生課程。
Ⅳ 有誰知道去新加坡的費用要多少錢啊,
留學常見問題回答
Q1 我該如何申請留學新加坡?
A. 申請手續視學生所申請的學院的類別而定。通常你需要查看自己選擇的學校的申請程序。
政府學校、政府輔助學校或自主學校
本地大學
私立學校
外國源流學校/國際學校
Q2 到新加坡留學有哪些入學要求?
A. 不同的學校會有不同的入學要求。由於英語是通用的授課語言,大多數院校都會要求學生達到一定的英文水準。總的來說,有下述幾種英語水平資格證書:
普通中等教育證書 (GSCE)
托福考試 (TOEFL)
雅思考試 (IELTS)
除了英文水準要求之外,不同的院校和課程會有不同的入學要求。通常來說,政府學校,政府輔助學校和自主學校的基本申請程序如下所示:
第一步:向報讀的學校提出申請1
學生家長或監護人將填寫完整的申請表格和所有必需的原始文件直接遞交給所選擇的學校以備學校錄取。
第二步(a):學校組織入學考試並發出通知書
若學校尚有入學名額,學校將為申請的學生組織入學考試。若學生通過入學考試,學校接受其申請並發出通知書。通知書將指明學校原則上接受申請者入學。申請者持入學通知書向移民與關卡局(ICA) 申請學生准證(詳見第三步)。
學生能否被學校接受取決於學生能否在通知書發出後兩星期內獲得移民與關卡局(ICA)簽發的學生准證並通知學校。
持家屬准證或移民豁免令的申請者無需向ICA申請學生准證。一旦通過入學考試,他/她即可入學(詳見第五步)。
第二步(b):學校向ICA 發出入境申請函
在組織入學考試之前,學校應為父母在新加坡工作但沒有家屬准證的申請者向ICA提交入境申請。學校會將申請函傳真給ICA。
ICA 接手處理申請者的入境事宜並簽發入境許可證。申請者憑許可證參加學校的入學考試(詳見第二步(a))。
第三步:向ICA 申請學生准證
通知書自簽發之日起2 個星期內有效。收到通知書後,申請者應立即向ICA申請學生准證。申請者應向ICA出示由學校所簽署的正式的入學通知書。
第四步:通知學校已獲得學生准證
在入學通知書簽發後的2個星期之內, 申請者必須通知學校已獲得有效的學生准證,否則將不能入學。
第五步:教育基金捐款
申請者順利入學之後,教育部將寄信要求申請者為教育基金捐款。捐款每兩年交付一次,每次金額為1000新元。
欲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網站http://www.moe.gov.sg/esp/foreign/
私立學校、外國源流學校、國際學校和大學、理工學院或工藝教育學院,則應遵循下述申請程序:
向學校直接遞交申請及相關的證明材料。
一些院校會要求你參加面試或入學考試。有些學校則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工作經驗。
上述要求通常都會在學校的課程說明、宣傳手冊或網站上寫明。
Q3 我如何得知哪一家學 校能提供我想學的課程?
A. 瀏覽教育課程網頁, 查看新加坡教育機構名單。你也可以登錄某一院校的網站了解該學校的專業設置的詳情。
Q4 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有什麼區別?
A. 公立學校指政府學校。公立學校經新加坡教育部注冊並由其統一管理。
新加坡每年有11個法定公共假日和3個固定的學校假期。
私立學校-新加坡有各種各樣的私立學校。私立學校通常由私人公司或非盈利性機構管理。有些私立教育機構也接受政府津貼,如南洋藝術學院(NAFA)、新加坡管理大學(SMU),以及拉薩爾-新航藝術學院(LASALLE-SIA college of the Arts)。
Q5 在新加坡留學需要簽證和學生准證嗎?
A. 所有希望在新加坡進行全日制學習的留學生都必須向移民與關卡局(ICA)申請學生准證及簽證(若適用)。需要簽證才能入境的申請者,請確保至少在開課日期兩個月以前向ICA申請學生准證。
基本要求:
申請者首先必須被一所合法的新加坡學校錄取才能開始全日制課程的學習。
申請學生准證必須有一位本地擔保人。本地擔保人必須是年滿21歲的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或者是申請者所報讀的學校。(註:申請理工學院及大學的學生不需要本地擔保人 - 5所本地理工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 (NUS)、南洋理工大學(NTU)、新加坡管理大學(SMU)、法國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和芝加哥大學)
學生准證的申請必須在課程開始日期之前的2-6個月之間遞交。
一般的處理時間為4個星期, 有些申請需要更長的處理時間。
註:希望在新加坡的私立學校修讀語言、商科、職業技術或藝術的職業技術或藝術的中國公民(不包括就讀於新加坡素質級私立教育機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必須通過新加坡駐北京大使館遞交學生准證的申請。
隨著教育卓越架構體系下的"消協保證標志"教育認證計劃的推出,所有私立教育機構都必須實行"消協保證標志" 教育認證計劃中所規定的學生利益保護計劃才能招收外國學生。 計劃將從2004年12月1日起實施。
請瀏覽ICA網站(www.ica.gov.sg)了解更多信息。
Q6 學生准證的申請一旦通過,本地擔保人須繳納多少擔保金?
A. 學生准證的申請一旦被批准,本地擔保人可能需繳納擔保金。
國家
每人應繳納的擔保金金額及支付形式
馬來西亞和汶萊
無
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及泰國
金額:1000新元
支付形式:由新加坡知名銀行開出銀行保函或本票,也可通過電子轉賬付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孟加拉及緬甸
金額:5000新元
支付形式:由新加坡知名銀行開出銀行保函或本票
其它國家
金額:1500新元
支付形式:由新加坡知名銀行開出銀行保函或本票,也可通過電子轉賬付款
以下申請者可免交擔保金:
馬來西亞公民及汶萊公民
有效的家屬准證、長期社會訪問簽證和工作準證的持有者
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的子女
於新加坡教育部注冊的幼兒園或社區發展、青年及體育部許可的託管中心就讀的外國學生
在新加坡標准、生產力及創新局所指定的新加坡素質級的私立教育機構中修讀全日制課程的留學生
在合法的私立教育機構中修讀全日制大學學位(本科及研究生)課程的留學生
Q7 學費為多少?什麼是教育部學費補助?學費補助是否附帶合同?
A. 學費視課程的種類及學校的類別(私立還是公立)而定。私立學校的課程費用,請直接查詢私立學校。公立學校的收費情況基本如下:
課程等級
學費
小學
每月80新元 (政府學校及政府輔助學校)(不包括其它收費,如雜費)
中學
每月130 新元 (政府學校及政府輔助學校)(不包括其它收費,如雜費)
初級學院
每月240新元(不包括其它收費,如雜費)
理工學院
每學年2,150新元(不包括其它收費,例如:考試費、雜費、體育設施費、學生公會費等)
大學
每學年6,220新元(非實驗專業)至17,820新元(醫學或牙科專業) (不包括其它收費,例如:考試費、雜費、體育設施費、學生公會費等)
教育部學費補助
教育部的學費補助適用於就讀於各所大學的本科生和就讀於各所理工學院的專科生。
大學教育的費用得到新加坡教育部的極大資助。資助以學費補助的形式提供給學生。學費補助即全額學費(就學期間的培養費)和學生應付學費之間(學生實際支付的費用)的差額 。所有被錄取的本科生都可以享受學費補助。接受補助的學生只需支付學費補助沒有覆蓋的費用。學費補助數額極大,佔全額學費的65%-80%。舉例來說,如果沒有學費補助,新加坡國立大學商科學士學位課程的學費每年為19,350新元;獲得學費補助後的費用則為每年6,220新元。
--------------------------------------------------------------------------------
注
1 此外,家長或監護人也可以讓孩子參加由新加坡校長學會(PAI)所舉辦的政府學校入學資格考試。新加坡幾所頂尖學校都要求學生參加統一資格考試(CQT),若家長不打算讓孩子選讀這些學校,則應考慮讓孩子參加由PAI組織的資格考試。這一考試為希望留學新加坡的留學生開啟了一扇大門,同時也協助學校管理留學生的測試,還可在錄取過程中用於評估應試學生的教育程度。
資格考試旨在為考生申請本地學校提供便利,解決了他們為申請不同的學校而多次參加不同的入學考試的難題。但是,PAI不能為學生安排學校。
考試科目為數學和英語。兩個科目的考試將在同一天舉行。請注意PAI 不會向考生提供學習及參考資料。
申請小學的考生的考試費為200 新元,申請中學的考生的考試費為250 新元。可通過支票、銀行匯票或本票付款。考試費用支付後概不退還。
考試成績將在考試後一個月內公布並寄送給考生。 考試成績的有效期為12個月。
整個程序可參見下頁的流程圖。
欲了解更多關於政府學校入學資格考試的信息,如接受資格考試的學校名單以及考試日期,請致電6838 7337 或發電子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地址:
Principals Academy Inc.
格蘭芝路51號
2號樓 #01-04A單元
教育部教師聯絡中心
新加坡郵區 249564
Q8 留學生在新加坡的生活費用如何?
A. 留學生在新加坡的生活消費情況基本如下:
消費項目
每月平均消費(新元)
住宿費
200-1,500 (房租因地段、住宿類型、市場需求、配套設施及同住人數不同而異)
水電費
50-80
伙食費
300-450
交通費
20-100 (視不同的學生優惠卡而定)
通訊(電話)費
30-50 (視通話頻繁程度及促銷計劃而定)
書本文具費用
30-100 (因課程而異)
醫療保險費用
5-8
其它個人消費
100-200(因人而異)
總計
750-2,000
Q9 哪些住宅可供留學生選擇?費用如何?
A. 留學生可選擇的住宿類型如下:
住宿類型
每月費用(新元)
大學校內宿舍
140-440
寄宿學校
每學年 8,000 - 15,000
私營宿舍
750
公有住房房間
300-500
整套公有住房
850-900
私人住房房間
800-1,100
整套私人住房
1,000 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估算是根據2003年4月份的物價水平作出的。而且房租因地段、市場需求、配套設施及同住人數不同而異。
寄宿學校的收費包括住宿、伙食、洗衣、學習輔導、生活指導、24小時保安、娛樂設施、迎新活動、個人發展課程等費用。
政府組屋指建屋發展局開發的政府補助組屋。通常也稱為 HDB組屋。
本地報紙的分類廣告欄目登載了大量的租房信息。
Q10 留學生是否可以申請獎學金?
A. 下表中列出了由新加坡政府和本地學校設立的獎學金,留學生均可申請。
機構名稱
獎學金名稱
適用對象
科技研究中心
科技研究中心研究生獎學金
亞細安各國學生
Micron
麥克倫獎學金
各國學生
教育部
亞細安大學預科獎學金
亞細安各國學生(新加坡除外)
教育部
亞細安中學生獎學金
亞細安各國學生(新加坡除外)
教育部
新加坡國立大學
南洋理工大學
亞細安大學生獎學金
亞細安各國公民及永久居民(新加坡除外)
教育部
教育部教學獎
各國學生
南洋理工大學 南洋獎學金 各國學生
南洋理工大學
校友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本科學生
南洋理工大學
(負責管理)
Indeco 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學生,如註明
南洋理工大學
(負責管理)
Molex 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學生,如註明
南洋理工大學
(負責管理)
Isetan 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學生,如註明
南洋理工大學
(負責管理)
Daimlerchrysler 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學生,如註明
南洋理工大學
(負責管理)
Dorothy Cheung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學生,如註明
南洋理工大學
(負責管理)
SMBC 全球基金會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學生,如註明
南洋理工大學
(負責管理)
Tan Sri (Dr) TanChin Tuan 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學生,如註明
新加坡國立大學
捐贈獎學金
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生
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本科生獎學金
各國學生(限新生,根據學習成績)
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助學金
各國學生
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生基金會助學金
各國學生
新加坡管理學院
新加坡管理學院留學生獎學金
在新加坡管理學院攻讀全日制專科及本科課程的留學生
留學生應瀏覽以下機構的網站以了解有關獎學金的最新情況:
新加坡教育部
www.moe.gov.sg
科技研究中心
www.a-star.e.sg
新加坡國立大學
www.nus.e.sg
南洋理工大學
www.ntu.e.sg
新加坡管理大學
www.smu.e.sg
此外,其它的私立教育機構也設立了獎學金。請查看它們的網站以了解更多信息。
Q11 持學生准證在新加坡的本地大學或理工學院讀書的留學生,可以在學習期間打工嗎?
A. 就讀於理工學院和本地大學的全日制大學本科生可以在學習期間從事課余工作,但是每周工作時間不能超過16小時,而且事先必須獲得所在學校的學生聯絡及學生事務辦公室的同意。在放假期間,這些學生可以從事全職工作,並且無需向人力部申請工作準證。
需要指出的是,若未得到移民檢察官的書面許可,其他留學生在持學生准證期間,不得從事任何形式、任何性質的工作。違反規定者將被訴諸法庭。
Q12 留學生是否享有特別的服務?
A. 通常學校都為留學生提供特別服務,有些學校甚至設有留學生辦公室,專門處理留學生的需求。服務范圍包括為留學生尋找住宿以及為留學生提供各方面的咨詢等等。請與你所在學校的學生服務中心或留學生辦公室聯系,以了解更多的信息。
新加坡旅遊局也成立了專門的學生服務部,為所有的留學生,無論來自哪所學校,提供信息和咨詢。留學生可在周一到周五的正常辦公時間致電(+65) 6831 3764 進行咨詢。
留學生應首先與學校協商解決糾紛。若無法解決,留學生可訴諸其他索賠途徑, 如:
查詢通過 "消協保證標志"教育認證計劃的學校:
新加坡消費者協會(CASE)
錦茂路170號
烏魯班丹社區大廈5樓單位1
新加坡郵區 279621
電話:(65) 6461 1800
傳真:(65) 6463 7048
電郵: [email protected]
網址: www.case.org.sg
一般問詢:
新加坡教育
烏節泉道1號
新加坡第247729郵區
電話:(65) 6831 3764
電郵: [email protected]
網址: www.singaporee.gov.sg
Q13 新加坡有哪些研究所?研究所開設課程嗎?
A. 新加坡的研究所包括:
新加坡生物信息研究所(BII)*
新加坡生物處理技術研究所(BTI) *
新加坡國立數據存儲研究所(DSI)
新加坡基因組研究所(GIS) *
新加坡信息技術研究所(I2R)
新加坡生物工程與納米科技研究所(IBN)*
新加坡高性能計算研究所(IHPC)
新加坡材料研究所(IMRE)
新加坡微電子技術研究所(IME)
新加坡分子細胞生物研究所 (IMCB)*
新加坡製造技術研究所(SIMTech)
*BII, BTI, GIS, IBN及IMCN位於新加坡"緯壹"科技城內的Biopolis生物科技園One North
新加坡的研究所與本地的兩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合作開設研究生課程。留學生可以登錄各研究所的網站以了解其課程設置。
Q14 是否有為留學生准備的迎新活動以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在新加坡的留學生活?
A. 有。迎新活動為初抵新加坡的留學生專門設立。新加坡旅遊局(STB)教育服務署定期組織全天的迎新活動。留學生可以登錄我們的網站(www.singaporee.gov.sg)查詢迎新活動的日期及時間安排,也可致電68313764詢問詳情。迎新活動包括兩個部分 - 迎新講座和迎新游覽活動。迎新講座完全免費,將向學生介紹學生准證、新加坡教育、法律法規、住宿等相關事宜。迎新游覽活動為留學生量身定做,價格優惠,將著重參觀居民住宅區、公共休閑健身設施、市區的主要景點並介紹新加坡的生活方式。一些學校也會組織迎新活動來滿足留學生的需求。 請聯系你所在的學校以便了解更多信息。
留學生的意見
"我來自印度,我為自己能在這富有創意而設施非常完善的環境下求學而感到自豪。而且新加坡這個花園城市治安良好,科技昌明,是一個理想的國家。"
- Harikrishnan Natarajan Murugan深有體會地說。Harikrishnan Natarajan Murugan,23歲,來自印度,是淡馬錫理工學院的學生。從2001年7月,這位印度學生開始在淡馬錫理工學院修讀服裝設計和商品學,該生將在2004年3月畢業。
"身為一名財務經理,我決定在新加坡進修的原因是因為新加坡是個安全的國家,更何況新加坡與中國的距離不太遠。此外,在新加坡考獲的文憑受到廣泛的認同,而且這兒的教學水平很高。"
- Wang Jun由衷地說。該生32歲,來自中國,2002年12月開始在新加坡會計專科學院修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ACCA)會計專業文憑。
"我一直希望自己30多歲時能在世界頂尖級的大學完成我的碩士學位的課程,並重新考慮我的事業和人生目標。作為INSEAD亞洲分校的第一批學生,我不但能在名列世界首十位的商校修讀工商管理碩士文憑,也能在這里找到商機。不久前,我還找到了一個生意夥伴,他也曾是INSEAD的學生。我於是把倫敦的房子賣掉,把資金投資在一間雜志出版社上,公司的業務以教育為主。"
- Andrew Wood,滔滔不絕地表達他的看法。他現年39歲,英國人,2001年,他在INSEAD取得工商管理碩士文憑。現在,他既是一名編輯、教師、也是一名學生和雜志社老闆。
"我在菲律賓時,我已獲悉新加坡的學校在教導數學和科學方面都很出色,所以我決定到新加坡念書,現在我終於來到了這里,這里也的確沒有令我失望。在新加坡生活與留學,不但拓寬了我的國際視野,還讓我認識了各種文化和宗教信仰,此外,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很全面,學科齊全,學校注重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致力培養對社會有責任感的優秀人才。"
- 這是Richmond Ang的體會,該生現年17歲,菲律賓人。2003年,該生在ASEAN Secondary Scholarship, Raffles Institution 就讀中四。
"新加坡的教育不局限在課堂。在學校,我除了用功讀書,准備測驗外,我也嘗試接觸不同的事物,增長見識。學校的宿舍環境良好,一切活動都被安排得有條不紊。除了上課,我們也參與由學校安排的課外活動,例如,學校有時安排我們去拜訪孤兒院的孤兒,這些活動讓我領悟了不少人生的道理,成為更有愛心的人。"
- Arion Tan Blas 頗有感觸地說。該生現年17歲,菲律賓人。2003年,該生在ASEAN Secondary Scholarship, Raffles Institution 就讀中三。
"自從我到達新加坡後,我就覺得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果然名不虛傳。我選擇到新加坡求學的原因是,我把校園當作認識社會的起點。住在宿舍里,我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一起生活,與志同道合的同學成為好朋友,建立珍貴的友誼。在新加坡讀書雖然不簡單,但我卻能接受全面的教育,在這兩年的留學生活里,我覺得自己比以前更成熟更獨立。在這里接受教育後,我更有信心應付下一階段的學習任務和未來的事業,簡單地說,我更有信心面對人生。"
- Liew Shang Zhao, 現年15歲,馬來西亞人。2003年,該生在ASEAN Secondary Scholarship, Raffles Institution 就讀中三。
"我選擇在新加坡求學的原因是這兒能為我提供國際性的、高素質的教育制度和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在Raffles Institution求學兩年,在學校的熏陶下,我的學業成績,個性及領導能力都有長足的進步。學校所舉辦的一系列領導課程也培養了我的領導能力。我非常感激並懷念曾培育、教導我的學校和老師。"
- Xu Wei,21歲,來自中國上海,1999年到2000年,該生在新加坡國際基金會的獎學金制度的支持下,在RafflesInstitution求學,2002年,XuWei憑另一項獎學金入讀國家初級學院,並在2002年通過'A'水準考試並畢業。
"在新加坡留學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體驗,在這里,課外活動與功課都一樣重要。我每個星期都參加學校主辦的課外活動,這些課外活動對我的身心發展很有利,我不會錯過任何一項活動。我也學會了分配時間,盡力平衡學業與課外活動的關系。宿舍附近也有許多令新加坡感興趣的設施,例如,攀岩和體操設施。總而言之,在新加坡求學及生活,對我來說是一件快樂的事。我將在這里繼續我的學業。"
- Xia Tianqing 深有體會地說。該生現年19歲,來自中國武漢,從2000年到2002年,在新加坡國際基金會獎學金制度的支持下在RafflesInstitution求學,目前,XiaTianqing在另一項獎學金資助下,在國家初級學院求學。
"我選擇在新加坡念書的原因是,這是個美麗,自由而安全的國家,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在這里念書,我除了能接觸到不同的文化與藝術動態外,還能通過優秀的戲劇,電影,電視節目和其他具國際水平的媒體作品,獲得第一手的資訊,拓寬我的視野。"
- Wang Lu Yan, Jane 興致勃勃地說。該生現年21歲,來自中國上海,2002年六月,該生入讀南洋藝術學院 ,是戲劇系一年級學生。
"我來新加坡是為了在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Council)進修英語。 畢業後,我希望能進入新加坡的大學修讀華語。我選擇留學新加坡的原因是這里很乾凈,治安良好,並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我也非常樂於與留學生們溝通,和他們的產生真摯的友情,為我在新加坡的留學生活錦上添花。"
- Yamaji Kenichiro 由衷地說,他現年47歲,來自日本,2002年一月初,他在英國文化會(BritishCouncil)修讀全日制的英語課程。
"我在這里認識的同學都很善於交際,我不會感到寂寞。他們都很體諒我,並經常邀請我們參與他們的活動,盡管彼此的語言不同,但這沒有成為我們溝通的障礙。我的老師也非常友善,他們安排我們參與各種富有意義的活動。我在這掌握了豐富的知識,我還要繼續學習與探索新知識。在這兒我確實過得很愉快。"
- Wang Ke xin 興高采烈地說,該生現年16歲,來自中國,中國的獎學金得主。2003年在 Raffles Girls' School,就讀中四。
"由於學費昂貴,而我不捨得遠離家人,所以我從來沒想過到國外深造,直到我幸運地獲得了新加坡的獎學金。當我親身體驗留學 新加坡的生活時,我才知道留學生活並不像我想像的那麼可怕。新加坡的氣候與食物品味都與印尼相似,而且我也認識了許多在這里念書的同鄉。從新加坡坐飛機回印尼僅需兩小時,假期時,我要回鄉探親也非常方便。目前我在南洋理工大學留學,它是亞洲同類學院中最優秀的大學。頗具影響力的雜志<<亞洲周刊>>在2000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新加坡的教師不但教學能力強,而且很有責任感。有一次,我必須在一個研討會議上演講,我向我的導師傾訴我的顧慮,他不但迅速地回復我,還陪我綵排並提出他的意見,讓我的演講更深刻有力。"
- AdiKurniawan滿懷感激地說。該生現年21歲,來自印尼。該生1999年開始在南洋理工大學民用與環境工程系留學,是Semcorp&ST機構的獎學金得主。該生將在2003年畢業。
"我來自巴西的聖保羅,已和我太太在新加坡生活了一年多。我在本地著名的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Council)修讀英文,以便我日後報名修讀大學。我年過49歲,竟然還有機會在國外深造,這的確完全改變了我的人生。"
- Osmar Cardoso 坦率地說。他現年49歲,來自巴西聖保羅,2002 年,他到新加坡的英國文化協會進修英文。
如何申請入學
如何申請
為了確保您順利地申請報名入學,新加坡為你提供各類學校的詳細指南,以下是報名入學的詳細步驟
政府學校,政府輔助學校和自主學校
上述的學校都接受留學生,但留學生能否入學,要視該校是否有外籍學生入學名額而定。
把你的申請入學的表格與有關文件呈交到你所報讀的學校。
如果學校有外籍學生入學名額,您必須通過校方的入學考試才能入學。
如果你通過學校的入學考試,學校將發給你一封通知書。
通知書的有效期為兩個星期。在這期間你必須到新加坡移民與登記局的ICA部門申請你的學生准證,學生准證被批准後,請通 知錄取你的學校。
當你順利進入你所報讀的學校後,教育部將寄一封捐款通知信給你的父母或監護人,要求你捐款一千新元。這項捐款是每兩年交付一次,直到你畢業為止。
如果您的父母在新加坡工作,但你又沒有家屬准證,你必須在入學考試前向移民與登記局的ICA部門申請學生准證。
若你希望報讀新加坡排名前三十名的小學和中學,或排名前五名的初級學院,留學生首先要通過Centralise Qualifying Test(CQT) 考試,這是由教育部所舉辦的一項考試。順利通過考試的學生們都收到合格通知書,他們可持此通知書到政府學校和初級學院報名。到學校報名後,有關學生還必須通過校方的入學考試方可入學。
此外,留學生可以參加資格考試以向80多所公立學校提出申請。由新加坡校長學會(PAI) 組織的政府學校入學資格考試旨在為留學生申請本地學校提供便利,解決了他們為申請不同的學校而多次參加不同的入學考試的難題。但是,PAI不能為學生安排學校。 學生必須直接向學校提交申請。
欲了解有關政府
Ⅵ 關於到新加坡留學的幾個問題!
小學
每月80新元 (政府學校及政府輔助學校)(不包括其它收費,如雜費)
中學
每月130 新元 (政府學校及政府輔助學校)(不包括其它收費,如雜費)
初級學院
每月240新元(不包括其它收費,如雜費)
理工學院
每學年2,150新元(不包括其它收費,例如:考試費、雜費、體育設施費、學生公會費等)
大學
每學年6,220新元(非實驗專業)至17,820新元(醫學或牙科專業) (不包括其它收費,例如:考試費、雜費、體育設施費、學生公會費等)
教育部學費補助
教育部的學費補助適用於就讀於各所大學的本科生和就讀於各所理工學院的專科生。
大學教育的費用得到新加坡教育部的極大資助。資助以學費補助的形式提供給學生。學費補助即全額學費(就學期間的培養費)和學生應付學費之間(學生實際支付的費用)的差額 。所有被錄取的本科生都可以享受學費補助。接受補助的學生只需支付學費補助沒有覆蓋的費用。學費補助數額極大,佔全額學費的65%-80%。舉例來說,如果沒有學費補助,新加坡國立大學商科學士學位課程的學費每年為19,350新元;獲得學費補助後的費用則為每年6,220新元。
--------------------------------------------------------------------------------
注
1 此外,家長或監護人也可以讓孩子參加由新加坡校長學會(PAI)所舉辦的政府學校入學資格考試。新加坡幾所頂尖學校都要求學生參加統一資格考試(CQT),若家長不打算讓孩子選讀這些學校,則應考慮讓孩子參加由PAI組織的資格考試。這一考試為希望留學新加坡的留學生開啟了一扇大門,同時也協助學校管理留學生的測試,還可在錄取過程中用於評估應試學生的教育程度。
資格考試旨在為考生申請本地學校提供便利,解決了他們為申請不同的學校而多次參加不同的入學考試的難題。但是,PAI不能為學生安排學校。
考試科目為數學和英語。兩個科目的考試將在同一天舉行。請注意PAI 不會向考生提供學習及參考資料。
申請小學的考生的考試費為200 新元,申請中學的考生的考試費為250 新元。可通過支票、銀行匯票或本票付款。考試費用支付後概不退還。
考試成績將在考試後一個月內公布並寄送給考生。 考試成績的有效期為12個月。
整個程序可參見下頁的流程圖。
欲了解更多關於政府學校入學資格考試的信息,如接受資格考試的學校名單以及考試日期,請致電6838 7337 或發電子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地址:
Principals Academy Inc.
格蘭芝路51號
2號樓 #01-04A單元
教育部教師聯絡中心
新加坡郵區 249564
Q8 留學生在新加坡的生活費用如何?
A. 留學生在新加坡的生活消費情況基本如下:
消費項目
每月平均消費(新元)
住宿費
200-1,500 (房租因地段、住宿類型、市場需求、配套設施及同住人數不同而異)
水電費
50-80
伙食費
300-450
交通費
20-100 (視不同的學生優惠卡而定)
通訊(電話)費
30-50 (視通話頻繁程度及促銷計劃而定)
書本文具費用
30-100 (因課程而異)
醫療保險費用
5-8
其它個人消費
100-200(因人而異)
總計
750-2,000
Q9 哪些住宅可供留學生選擇?費用如何?
A. 留學生可選擇的住宿類型如下:
住宿類型
每月費用(新元)
大學校內宿舍
140-440
寄宿學校
每學年 8,000 - 15,000
私營宿舍
750
公有住房房間
300-500
整套公有住房
850-900
私人住房房間
800-1,100
整套私人住房
1,000 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估算是根據2003年4月份的物價水平作出的。而且房租因地段、市場需求、配套設施及同住人數不同而異。
寄宿學校的收費包括住宿、伙食、洗衣、學習輔導、生活指導、24小時保安、娛樂設施、迎新活動、個人發展課程等費用。
政府組屋指建屋發展局開發的政府補助組屋。通常也稱為 HDB組屋。
本地報紙的分類廣告欄目登載了大量的租房信息。
Q10 留學生是否可以申請獎學金?
A. 下表中列出了由新加坡政府和本地學校設立的獎學金,留學生均可申請。
機構名稱
獎學金名稱
適用對象
科技研究中心
科技研究中心研究生獎學金
亞細安各國學生
Micron
麥克倫獎學金
各國學生
教育部
亞細安大學預科獎學金
亞細安各國學生(新加坡除外)
教育部
亞細安中學生獎學金
亞細安各國學生(新加坡除外)
教育部
新加坡國立大學
南洋理工大學
亞細安大學生獎學金
亞細安各國公民及永久居民(新加坡除外)
教育部
教育部教學獎
各國學生
南洋理工大學 南洋獎學金 各國學生
南洋理工大學
校友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本科學生
南洋理工大學
(負責管理)
Indeco 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學生,如註明
南洋理工大學
(負責管理)
Molex 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學生,如註明
南洋理工大學
(負責管理)
Isetan 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學生,如註明
南洋理工大學
(負責管理)
Daimlerchrysler 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學生,如註明
南洋理工大學
(負責管理)
Dorothy Cheung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學生,如註明
南洋理工大學
(負責管理)
SMBC 全球基金會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學生,如註明
南洋理工大學
(負責管理)
Tan Sri (Dr) TanChin Tuan 獎學金
南洋理工大學學生,如註明
新加坡國立大學
捐贈獎學金
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生
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本科生獎學金
各國學生(限新生,根據學習成績)
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助學金
各國學生
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生基金會助學金
各國學生
新加坡管理學院
新加坡管理學院留學生獎學金
在新加坡管理學院攻讀全日制專科及本科課程的留學生
留學生應瀏覽以下機構的網站以了解有關獎學金的最新情況:
新加坡教育部
www.moe.gov.sg
科技研究中心
www.a-star.e.sg
新加坡國立大學
www.nus.e.sg
南洋理工大學
www.ntu.e.sg
新加坡管理大學
www.smu.e.sg
此外,其它的私立教育機構也設立了獎學金。請查看它們的網站以了解更多信息。
Q11 持學生准證在新加坡的本地大學或理工學院讀書的留學生,可以在學習期間打工嗎?
A. 就讀於理工學院和本地大學的全日制大學本科生可以在學習期間從事課余工作,但是每周工作時間不能超過16小時,而且事先必須獲得所在學校的學生聯絡及學生事務辦公室的同意。在放假期間,這些學生可以從事全職工作,並且無需向人力部申請工作準證。
需要指出的是,若未得到移民檢察官的書面許可,其他留學生在持學生准證期間,不得從事任何形式、任何性質的工作。違反規定者將被訴諸法庭。
Q12 留學生是否享有特別的服務?
A. 通常學校都為留學生提供特別服務,有些學校甚至設有留學生辦公室,專門處理留學生的需求。服務范圍包括為留學生尋找住宿以及為留學生提供各方面的咨詢等等。請與你所在學校的學生服務中心或留學生辦公室聯系,以了解更多的信息。
新加坡旅遊局也成立了專門的學生服務部,為所有的留學生,無論來自哪所學校,提供信息和咨詢。留學生可在周一到周五的正常辦公時間致電(+65) 6831 3764 進行咨詢。
留學生應首先與學校協商解決糾紛。若無法解決,留學生可訴諸其他索賠途徑, 如:
查詢通過 "消協保證標志"教育認證計劃的學校:
新加坡消費者協會(CASE)
錦茂路170號
烏魯班丹社區大廈5樓單位1
新加坡郵區 279621
電話:(65) 6461 1800
傳真:(65) 6463 7048
電郵: [email protected]
網址: www.case.org.sg
一般問詢:
新加坡教育
烏節泉道1號
新加坡第247729郵區
電話:(65) 6831 3764
電郵: [email protected]
網址: www.singaporee.gov.sg
Q13 新加坡有哪些研究所?研究所開設課程嗎?
A. 新加坡的研究所包括:
新加坡生物信息研究所(BII)*
新加坡生物處理技術研究所(BTI) *
新加坡國立數據存儲研究所(DSI)
新加坡基因組研究所(GIS) *
新加坡信息技術研究所(I2R)
新加坡生物工程與納米科技研究所(IBN)*
新加坡高性能計算研究所(IHPC)
新加坡材料研究所(IMRE)
新加坡微電子技術研究所(IME)
新加坡分子細胞生物研究所 (IMCB)*
新加坡製造技術研究所(SIMTech)
*BII, BTI, GIS, IBN及IMCN位於新加坡"緯壹"科技城內的Biopolis生物科技園One North
新加坡的研究所與本地的兩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合作開設研究生課程。留學生可以登錄各研究所的網站以了解其課程設置。
Q14 是否有為留學生准備的迎新活動以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在新加坡的留學生活?
A. 有。迎新活動為初抵新加坡的留學生專門設立。新加坡旅遊局(STB)教育服務署定期組織全天的迎新活動。留學生可以登錄我們的網站(www.singaporee.gov.sg)查詢迎新活動的日期及時間安排,也可致電68313764詢問詳情。迎新活動包括兩個部分 - 迎新講座和迎新游覽活動。迎新講座完全免費,將向學生介紹學生准證、新加坡教育、法律法規、住宿等相關事宜。迎新游覽活動為留學生量身定做,價格優惠,將著重參觀居民住宅區、公共休閑健身設施、市區的主要景點並介紹新加坡的生活方式。一些學校也會組織迎新活動來滿足留學生的需求。 請聯系你所在的學校以便了解更多信息。
留學生的意見
"我來自印度,我為自己能在這富有創意而設施非常完善的環境下求學而感到自豪。而且新加坡這個花園城市治安良好,科技昌明,是一個理想的國家。"
- Harikrishnan Natarajan Murugan深有體會地說。Harikrishnan Natarajan Murugan,23歲,來自印度,是淡馬錫理工學院的學生。從2001年7月,這位印度學生開始在淡馬錫理工學院修讀服裝設計和商品學,該生將在2004年3月畢業。
"身為一名財務經理,我決定在新加坡進修的原因是因為新加坡是個安全的國家,更何況新加坡與中國的距離不太遠。此外,在新加坡考獲的文憑受到廣泛的認同,而且這兒的教學水平很高。"
- Wang Jun由衷地說。該生32歲,來自中國,2002年12月開始在新加坡會計專科學院修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ACCA)會計專業文憑。
"我一直希望自己30多歲時能在世界頂尖級的大學完成我的碩士學位的課程,並重新考慮我的事業和人生目標。作為INSEAD亞洲分校的第一批學生,我不但能在名列世界首十位的商校修讀工商管理碩士文憑,也能在這里找到商機。不久前,我還找到了一個生意夥伴,他也曾是INSEAD的學生。我於是把倫敦的房子賣掉,把資金投資在一間雜志出版社上,公司的業務以教育為主。"
- Andrew Wood,滔滔不絕地表達他的看法。他現年39歲,英國人,2001年,他在INSEAD取得工商管理碩士文憑。現在,他既是一名編輯、教師、也是一名學生和雜志社老闆。
"我在菲律賓時,我已獲悉新加坡的學校在教導數學和科學方面都很出色,所以我決定到新加坡念書,現在我終於來到了這里,這里也的確沒有令我失望。在新加坡生活與留學,不但拓寬了我的國際視野,還讓我認識了各種文化和宗教信仰,此外,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很全面,學科齊全,學校注重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致力培養對社會有責任感的優秀人才。"
- 這是Richmond Ang的體會,該生現年17歲,菲律賓人。2003年,該生在ASEAN Secondary Scholarship, Raffles Institution 就讀中四。
"新加坡的教育不局限在課堂。在學校,我除了用功讀書,准備測驗外,我也嘗試接觸不同的事物,增長見識。學校的宿舍環境良好,一切活動都被安排得有條不紊。除了上課,我們也參與由學校安排的課外活動,例如,學校有時安排我們去拜訪孤兒院的孤兒,這些活動讓我領悟了不少人生的道理,成為更有愛心的人。"
- Arion Tan Blas 頗有感觸地說。該生現年17歲,菲律賓人。2003年,該生在ASEAN Secondary Scholarship, Raffles Institution 就讀中三。
"自從我到達新加坡後,我就覺得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果然名不虛傳。我選擇到新加坡求學的原因是,我把校園當作認識社會的起點。住在宿舍里,我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一起生活,與志同道合的同學成為好朋友,建立珍貴的友誼。在新加坡讀書雖然不簡單,但我卻能接受全面的教育,在這兩年的留學生活里,我覺得自己比以前更成熟更獨立。在這里接受教育後,我更有信心應付下一階段的學習任務和未來的事業,簡單地說,我更有信心面對人生。"
- Liew Shang Zhao, 現年15歲,馬來西亞人。2003年,該生在ASEAN Secondary Scholarship, Raffles Institution 就讀中三。
"我選擇在新加坡求學的原因是這兒能為我提供國際性的、高素質的教育制度和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在Raffles Institution求學兩年,在學校的熏陶下,我的學業成績,個性及領導能力都有長足的進步。學校所舉辦的一系列領導課程也培養了我的領導能力。我非常感激並懷念曾培育、教導我的學校和老師。"
- Xu Wei,21歲,來自中國上海,1999年到2000年,該生在新加坡國際基金會的獎學金制度的支持下,在RafflesInstitution求學,2002年,XuWei憑另一項獎學金入讀國家初級學院,並在2002年通過'A'水準考試並畢業。
"在新加坡留學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體驗,在這里,課外活動與功課都一樣重要。我每個星期都參加學校主辦的課外活動,這些課外活動對我的身心發展很有利,我不會錯過任何一項活動。我也學會了分配時間,盡力平衡學業與課外活動的關系。宿舍附近也有許多令新加坡感興趣的設施,例如,攀岩和體操設施。總而言之,在新加坡求學及生活,對我來說是一件快樂的事。我將在這里繼續我的學業。"
- Xia Tianqing 深有體會地說。該生現年19歲,來自中國武漢,從2000年到2002年,在新加坡國際基金會獎學金制度的支持下在RafflesInstitution求學,目前,XiaTianqing在另一項獎學金資助下,在國家初級學院求學。
"我選擇在新加坡念書的原因是,這是個美麗,自由而安全的國家,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在這里念書,我除了能接觸到不同的文化與藝術動態外,還能通過優秀的戲劇,電影,電視節目和其他具國際水平的媒體作品,獲得第一手的資訊,拓寬我的視野。"
- Wang Lu Yan, Jane 興致勃勃地說。該生現年21歲,來自中國上海,2002年六月,該生入讀南洋藝術學院 ,是戲劇系一年級學生。
"我來新加坡是為了在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Council)進修英語。 畢業後,我希望能進入新加坡的大學修讀華語。我選擇留學新加坡的原因是這里很乾凈,治安良好,並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我也非常樂於與留學生們溝通,和他們的產生真摯的友情,為我在新加坡的留學生活錦上添花。"
- Yamaji Kenichiro 由衷地說,他現年47歲,來自日本,2002年一月初,他在英國文化會(BritishCouncil)修讀全日制的英語課程。
"我在這里認識的同學都很善於交際,我不會感到寂寞。他們都很體諒我,並經常邀請我們參與他們的活動,盡管彼此的語言不同,但這沒有成為我們溝通的障礙。我的老師也非常友善,他們安排我們參與各種富有意義的活動。我在這掌握了豐富的知識,我還要繼續學習與探索新知識。在這兒我確實過得很愉快。"
- Wang Ke xin 興高采烈地說,該生現年16歲,來自中國,中國的獎學金得主。2003年在 Raffles Girls' School,就讀中四。
"由於學費昂貴,而我不捨得遠離家人,所以我從來沒想過到國外深造,直到我幸運地獲得了新加坡的獎學金。當我親身體驗留學 新加坡的生活時,我才知道留學生活並不像我想像的那麼可怕。新加坡的氣候與食物品味都與印尼相似,而且我也認識了許多在這里念書的同鄉。從新加坡坐飛機回印尼僅需兩小時,假期時,我要回鄉探親也非常方便。目前我在南洋理工大學留學,它是亞洲同類學院中最優秀的大學。頗具影響力的雜志<<亞洲周刊>>在2000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新加坡的教師不但教學能力強,而且很有責任感。有一次,我必須在一個研討會議上演講,我向我的導師傾訴我的顧慮,他不但迅速地回復我,還陪我綵排並提出他的意見,讓我的演講更深刻有力。"
- AdiKurniawan滿懷感激地說。該生現年21歲,來自印尼。該生1999年開始在南洋理工大學民用與環境工程系留學,是Semcorp&ST機構的獎學金得主。該生將在2003年畢業。
"我來自巴西的聖保羅,已和我太太在新加坡生活了一年多。我在本地著名的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Council)修讀英文,以便我日後報名修讀大學。我年過49歲,竟然還有機會在國外深造,這的確完全改變了我的人生。"
- Osmar Cardoso 坦率地說。他現年49歲,來自巴西聖保羅,2002 年,他到新加坡的英國文化協會進修英文。
如何申請入學
如何申請
為了確保您順利地申請報名入學,新加坡為你提供各類學校的詳細指南,以下是報名入學的詳細步驟
政府學校,政府輔助學校和自主學校
上述的學校都接受留學生,但留學生能否入學,要視該校是否有外籍學生入學名額而定。
把你的申請入學的表格與有關文件呈交到你所報讀的學校。
如果學校有外籍學生入學名額,您必須通過校方的入學考試才能入學。
如果你通過學校的入學考試,學校將發給你一封通知書。
通知書的有效期為兩個星期。在這期間你必須到新加坡移民與登記局的ICA部門申請你的學生准證,學生准證被批准後,請通 知錄取你的學校。
當你順利進入你所報讀的學校後,教育部將寄一封捐款通知信給你的父母或監護人,要求你捐款一千新元。這項捐款是每兩年交付一次,直到你畢業為止。
如果您的父母在新加坡工作,但你又沒有家屬准證,你必須在入學考試前向移民與登記局的ICA部門申請學生准證。
若你希望報讀新加坡排名前三十名的小學和中學,或排名前五名的初級學院,留學生首先要通過Centralise Qualifying Test(CQT) 考試,這是由教育部所舉辦的一項考試。順利通過考試的學生們都收到合格通知書,他們可持此通知書到政府學校和初級學院報名。到學校報名後,有關學生還必須通過校方的入學考試方可入學。
此外,留學生可以參加資格考試以向80多所公立學校提出申請。由新加坡校長學會(PAI) 組織的政府學校入學資格考試旨在為留學生申請本地學校提供便利,解決了他們為申請不同的學校而多次參加不同的入學考試的難題。但是,PAI不能為學生安排學校。 學生必須直接向學校提交申請。
欲了解有關政府?
Ⅶ 劉先斌的個人經歷
1997年—2000年:西南交通大學副教授, 2000年—2004年底:新加坡國立大學IHPC研究所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MPE Research Scientist, 2004年6月至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應用力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Ⅷ 吳長春的個人履歷
1984 中國科技大學近代力學系博士研究生,1987年獲博士學位
1992 中國科技大學近代力學系副教授, 1993 中國科大學近代力學系教授,博導
研究方向: 高性能有限元與數值方法
數值模型與數值方法計算材料科學/先進材料數值分析與設計
計算斷裂力學/結構破損分析及安全評估
1993 中國科大學近代力學系教授,
1988-89/99 獲Humboldt獎學金,赴德國Stuttgart大學力學所/結構所合作研究
邀請人:Prof. H.Bufler/ Prof. E.Ramm
1989 91 94 95/ 98 赴香港大學土木系/ 機械繫合作研究,
邀請人:張佑啟(Y.K.Cheung)教授/ 佘錦炎(K.Y.Sze)教授等
1996 獲JSPS獎學金,赴日本東京大學合作研究,邀請人:Prof. G.Yagawa
2001 上海交通大學建工與力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2 應邀赴東京大學, 京都大學,日本國家材料科研究院,日本原子能研究所等單位交流訪問
2003 應邀赴新加坡國立大學高性能計算所(IHPC)和數學所(IMS)訪問講學
研究成果: 基金項目:
90年以來申請並主持國家教委,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基金各1項,;
申請並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面上基金3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面上基金2項;
論著情況:
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另見部分論文目錄)
Ⅸ 大數據發展五大關鍵要素
大數據發展五大關鍵要素
目前,大數據正成為推動企業效率提升和管理變革的強大力量,一些企業正利用互聯網與物聯網等帶來的海量數據,通過挖掘、分析與業務應用,贏得優勢。它正成為經濟繁榮的催化劑,在美國,大數據已經被提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但如何發展大數據呢?從新加坡的經驗來看,政府在其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新加坡政府抓住了大數據發展的五大關鍵要素:基礎設施、產業鏈、人才、技術和立法。它在其中發揮了關鍵角色,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這五個要素是普通企業所做不到的,而新加坡政府正好填補了企業的短板。
大數據基礎設施方面:一個國家在信息和存儲等方面的基礎設施,決定了大數據時代的海量數據能否匯集、傳達,存儲和應用。為了為大數據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新加坡在基礎建設投資方面毫不吝嗇。新加坡是世界十大高速網路架構之一,並承載了東南亞地區半數以上的第三方數據中心儲存量。新加坡已確立其作為全球數據管理樞紐的地位,匯集了東南亞超過50%的商業數據託管及中立運營商數據中心。
大數據產業鏈方面:在大數據產業鏈中,橫跨了包括數據提供者、存儲商、分析和挖掘商,以及應用企業等。對於企業,往往只有應用能力,卻缺乏獲得、存儲和分析與挖掘大數據的能力。而在這方面,當然要依靠產業鏈中相應的服務商,但政府在產業鏈建設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在數據挖掘方面,鼓勵大學設立數據挖掘和分析平台,2012年,新加坡管理大學(SMU)推出的「Livelabs」創新平台,旨在增強新加坡在消費者和社會行為領域的數據分析能力;鼓勵企業設立數據分析中心,一些企業通過在新加坡設立數據分析中心,洞察亞洲市場需求,已成功地實現了區域市場業務的拓展。2011年,勞斯萊斯(Rolls-Royce)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下設的高性能計算研究院合作成立了計算工程實驗室,在智能數據分析領域進行合作研究。
新加坡信息通信研究院(I2R)擁有全亞洲最大的數據挖掘團隊之一。
承擔數據提供者角色,主動披露政府掌握的數據,在大數據建設中,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畢竟政府是最大的數據擁有者。但是讓政府能夠主動開放自己的數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新加坡政府卻做到了這一點。新加坡土地管理局(Singapore Land Authority)研發的電子地圖(OneMap),就為基於位置的服務(LBS)的企業提供了開放數據平台。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則通過公共數據開放計劃開放新加坡交通數據,鼓勵企業甚至是個人開發提升公共交通效率的應用軟體。
新加坡環境局(NEA, 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與多家企業合作,研究如何收取降雨量,並通過掌握不同地區環境的數據,來預測哪個地區接下來會爆發熱帶地區可能產生的疾病。
大數據人才方面:目前企業應用大數據過程中往往最缺少數據人才,培養數據人才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為了成為全球領先的數據分析中心,新加坡政府在這方面的努力可謂不遺其力。
它與企業以及本地高等院校開展合作,確保畢業生獲得必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目前,新加坡在數據分析領域開設了4個碩士課程以及5個本科課程,提供側重於具體行業應用的多學科研究方法。
在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的協助下,亞洲頂尖學府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和IBM將開展合作,共同成立新加坡國立大學商業分析中心。該中心旨在幫助在校學生以及在職人員提升商業分析領域的最新職業技能,為未來數據分析工作打好基礎。
大數據技術方面:大數據存儲、分析和挖掘技術與產品往往需要巨大投資,但是一般的企業無法承受這樣的投資,此時政府的作用就尤為重要。而新加坡在其中,從來就沒有缺位。
信息通信研究院(I2R)與中國搜索引擎巨頭網路在東盟自然語言技術開發領域進行合作。這一技術如被普遍應用,將為企業進軍新興的東盟市場創造空前機遇。此外,數據分析會被應用在分析社會認知領域。新加坡高性能計算研究所(IHPC)是率先開發此項技術的研究所之一。通過對人們第一印象的建模研究,企業可以更好地了解亞洲消費者。這項技術能夠幫助企業預測消費者對新產品的反饋。
在立法方面:大數據的發展總是伴隨著與個人隱私權的沖突,而能否通過立法明確保護個人隱私權是大數據能否良性發展的關鍵,而新加坡在這方面做得很充分。新加坡於2012年公布了《個人資料保護法》(PDPA)。《個人資料保護法》作為一項較為寬松的立法,旨在防範對國內數據以及源於境外的個人資料的濫用行為。該法案的出台使公民得以進一步了解個人資料的使用途徑;同時,在進行個人信息處理的過程中,也加強了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信任程度。
新加坡在收集、存儲大量數據的基礎上,對數據進行有效的分析與應用,從中獲得經濟價值。到2017年底,預計數據行業將為新加坡經濟貢獻十億新元的增值,並培養2,500名跨領域數據分析專業人才。
而所有這一切在於新加坡對於大數據的戰略定位,對於自然資源稀缺的新加坡而言,「利用數據作為資源」是非常好的選擇,新加坡經濟發展局資訊通信與媒體業執行司長吳汭剛認為,「對於新加坡,數據就是未來流通的貨幣,而我們目前所做的就是將新加坡打造成全球數據管理中心,從而有能力與企業合作,將數據的潛在價值轉化為可見的商業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