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環境部什麼時候成立

新加坡環境部什麼時候成立

發布時間: 2022-08-18 04:14:18

Ⅰ 國外環境管理體制建設有哪些新趨勢

國外環境管理體制的類型
一些國家的環境監管機構隨著國內環境形勢的變化在改革,也有一些國家的環境監管機構始終如一,如瑞士的環境監管機構名稱,從1994年至今始終是聯邦環境、交通、能源通訊部,下轄聯邦環境局和國家森林局等機構。挪威的環境監管機構組成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動,但是其名稱在2014年由環境部(包括自然管理局、國家污染控制局和文化遺產局)變更為自然和環境部。綜合來看,國外環境監管體制主要有如下類型:
(一)環境監管職能趨向獨立和綜合。一是將環境保護機構從綜合性的大機構中獨立出來,抑或是從無到有,設立新的環境保護部門。如1994年希臘承擔環境監管職責的相關機構為環境、計劃和公共工程部,2014年環境保護部門已從這一部門獨立出來,並命名為環境、能源和氣候變化部。冰島在1994年尚未成立專門的環境保護機構,而在2014年已成立環境和自然資源部、漁業和農業部等部門來承擔環境監管職責。紐西蘭亦是如此。
二是做大做強環境部門,把自然資源、公園管理等職權納入廣義的環境保護部門。1994年,加拿大有關環境與資源保護的機構包括環境部、公園管理局、自然資源部和核安全委員會等部門;而在2014年,已整合為環境部和核安全委員會。
1994年,保加利亞有關環境與資源保護的機構主要有環境和水資源部、環境執行局、農業和林業部(下設國家林業局)、經濟和能源部、核能管理局等;而在2014年,上述諸多部門已合並為環境和水資源部。1994年,捷克設立環境部、礦業局和國家核安全辦公室,以對環境進行監管;而在2014年,有關環境保護的職能已由環境部統一行使。1994年,波蘭已設立環境部、環境監察總局、能源管理局;而在2014年,統一合並到環境部之中。值得注意的是,以前單獨設立環境保護執行或者監察機構的國家,大部分已將其合並到環境保護部門之中,實行管理、執法和監督的三權合一。
(二)環境保護和其他臨界領域監管職能趨向合並。一是遵循管理效率原則,將狹義的環境保護和自然保護結合起來,但是突出個別重要自然資源的保護。如1994年德國的環境保護相關機構包括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和核安全部,聯邦食品、農業和林業部;2014年,上述機構除了維持聯邦食品、農業和林業部的機構名稱不變以外,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和核安全部吸收建設職能並更名為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建設和核安全部。
據推測,將建設職能納入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建設和核安全部,可能和德國建設活動減少有關。
二是疆域較小且經濟社會發展比較穩定的國家,結合國內環境管理成熟程度與環境問題的復雜性,將環境保護部門與其他部門整合。如1994年,西班牙相關的機構為環境部、工業能源部和農業、漁業和食品部;而在2014年整合成農業、食品和環境部。1994年,義大利設立了專門的環境部,而在2014年,卻已經和其他部門合並成為環境、領土和海洋部。1994年,拉脫維亞已有獨立的環境部,但是在2014年和其他部門合並整合成為農業、自然資源和環境部。1994年,荷蘭已設立住房、體育和環境部,農業、自然資源和漁業部,交通、公共工程和水管理部;而在2014年已整合成為基礎設施和環境部。此外,疆域廣闊的澳大利亞也採取這種模式,1994年成立環境和水資源部,在2014年把人口、社區等監管職能納入進來,成為可持續發展、環境、水、人口和社區部。
三是基於環境問題的復雜性和跨區域性,在中央政府內設立由政府首腦牽頭的部際委員會。如義大利設有環境問題部際委員會,日本曾設立公害對策審議委員會。各國所設立的部際委員會的職權主要包括制定環境保護政策、協調各部環境資源保護職能和行動等內容。
(三)環境保護職能趨向分散。一是將一些特色或者重要領域的監管部門從環境保護部門獨立出來。主要表現為:其一,核安全監管獨立於環境監管。如1994年美國的環境與資源保護機構包括環境保護署和能源部;而在2014年,除了保全這兩個機構之外,還有已設立的聯邦核管會。1994年,法國的環境監管機構為環境部和國家公園管理局;而在2014年環境監管機構不僅有前述兩個部門合並成立的生態、可持續發展和能源部,還包括獨立成立的核安全局。1994年,英國的環境監管機構有英格蘭環境部、北愛爾蘭環境部、蘇格蘭環境部,農業、漁業和食品部等部門;而在2014年,核監管辦公室已經獨立,環境部和其他部門合並成為環境、食品和鄉村事務部。日本1994年的機構名稱為環境廳(包括氣候變化)、農林水產省和厚生勞動省;而在2014年,環境廳早已升格為環境省,農林水產省和厚生勞動省的名稱沒有改變,核安全監管委員會作為單獨監管部門已經成立。韓國也是如此,1994年,其環境監管機構包括環境部、國土海洋部、農水產食品部;而在2014年,國土海洋部已經拆分成國土交通部和海洋水產部,農水產食品部演變成農林畜產部,並獨立設立了核安全與保安委員會。其二,將能源監管獨立於環境監管,如立陶宛於2014年在環境部之外增設能源部。
二是將生態保護、自然資源和狹義的環境保護相區別,分別成立機構,如俄羅斯除了設立自然資源與生態部、能源部之外,還設立俄羅斯聯邦環境、技術與核能監督總局。
三是把環境和自然資源整合到相關的領域甚至不同的部門之中。如1994年,愛爾蘭的環境監管相關機構為環境部,農業、食品和林業部;2014年,上述機構職權已經由以下3個部門分擔:環境、社區和地方事務部,農業、海洋和食品部,通訊、能源和自然資源部。
環境監管體制機制發展趨勢
綜合以上分類可以看出,無論哪種分類,都與國家的疆域面積、產業結構、人口數量和政治體制密不可分。總的來說,環境監管體制機制的發展具有以下趨勢:
一是機構領導高配。在一些環境問題相當嚴重的國家,政府首腦或國務委員或部務委員會委員往往兼任或專任此機構的主管領導,因此機構的級別可能比一般部門的許可權更大或更有權威。
二是成立綜合監管機構。當前,環境監管體制機制的主流發展趨勢有二:其一,將狹義的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護相結合,成立綜合監管機構;其二,將自然資源、林業、農業、海洋、漁業、食品等相關的領域相結合,成立綜合監管機構。也就是說,雖然各國的機構設置各具特色,但生態和環境保護與自然資源分別由一個機構統一監管,是主流的管理機構設置趨勢。
三是重要領域需要單列或合並設置。當前,世界各國普遍將核安全監管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進行設置,普遍採取設置單獨監管機構的模式。同時,就氣候變化應對而言,其主流趨勢主要是採取與狹義環境監管合並的方式。
四是大都採用統一監管與分工負責的模式。以日本為例,日本設立環境廳甚至環境省後,仍在十幾個省廳中設立了具有一定職權的環境保護機構,比如在厚生省設立環境衛生局,在通產省設立土地公害局,在運輸省設立安全公害課等。美國除在總統執行署設立聯邦環保局外,還在內務部、商業部、運輸部、陸軍部設立了有關的環境管理機構。這些機構分工負責其專業領域內的環境保護問題,比如陸軍部中的工程兵司令部負責疏浚和填埋物質排放許可證的簽發以及按聯邦環保局的准則為處理場制定規格。
五是不斷擴大環境監管范圍。許多國家的生態環境監管機構對各類環境保護區實行統一管理,對轉基因生物和外來物種實行統一監管。如美國已專門成立了由聯邦環保局、農業部和國防部等10個部門組成的外來入侵物種管理委員會,制定了全國外來物種入侵防治計劃。 在丹麥,轉基因生物的使用、在環境中釋放以及上市銷售均由環境與能源部主管,相關申請由其批准;食品、農業和漁業部及衛生部等部門參與動物和人體等方面的風險評估。在挪威環境保護監管部門的職責中,包括本國履行《生物安全議定書》和歐盟生物安全指令等事務的統一監管和協調。為此,挪威還設有專門的辦事機構。
六是建立健全區域環境合作機制。在監管機制方面,有的區域和國家側重於建立健全區域環境合作機制。以美國為例,美國國內的州際環境合作,主要是通過州際協議來實現,通過制定州際協定和邊界協定來治理區域大氣污染、水污染等環境問題,如《俄亥俄河流域水衛生協定》、《科羅拉多河協定》等。

Ⅱ 新加坡的環境介紹

新加坡是一個熱帶島國,由一個本島和60個小島組成。它的氣溫變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動植物繁衍,體現了熱帶島嶼的特徵。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之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商業、運輸、通訊、旅遊中心。它位於赤道以北136.8公里,東經103°36´至東經104°25´,北緯1°09´至1°29´之間。新加坡本島由東到西約42公里,由南到北約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島嶼在內,總面積為682.7平方公里。本島以外的其餘島嶼,較大的有德光島(24.4平方公里),烏敏島(10.2平方公里)和聖淘沙島(3.5平方公里)。

Ⅲ 世界上最早的環保部叫什麼

說起環保,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是從21世紀才開始的吧。

畢竟之前沒有汽車尾氣,沒有化工污染,天藍藍青草香,放到現代社會,哪哪都是世外桃源呀~





環保專家成就霸業

齊國上卿管仲在任時倡導環保治國,稱「為人君而不能謹守其山林菹澤草萊,不可以為天下王」。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一個人如果連環保都搞不惦,是絕對不能當帶著大哥滴。

管仲根據四季不同而提出不同的環保要求,即環保「四禁」概念,並兼顧到了民生。

齊國能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當記管上卿一功。

從春秋戰國到二十一世紀,從大禹禁山到《田律》的頒布,「環保」一直存在於中國千年的歷史長河中。 只是流傳到了今天,

Ⅳ 新加坡的獨立建國歷程

新加坡的獨立建國歷程

記載新加坡早期歷史的文字寥寥可數,稱謂也不一而足。公元三世紀,中國人稱新加坡為蒲羅中,意為「半島末端的島嶼」。

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個叫「龍牙門」的地方尋找大象,這或許指的是岌巴海港。1330年前後,一名叫汪大淵的中國人到來,稱這個居留地為 Pancur (意為龍頭),並說已經有中國人在此居住。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馬錫(或海城)的稱謂出現於1365年的《爪哇史頌》。

到公元14世紀末,梵文名稱「新加坡拉」(獅城)才成為通用的名字。 就在那時候,新加坡捲入暹羅(現在的泰國)和爪哇滿者伯夷王國爭奪馬來半島控制權等戰爭。後來,新加坡一直是馬六甲王國的重要部分。

現代新加坡之建立

英國人為了要在本區域找一個貿易港口。因此,在新加坡1819年1月29日,史丹福萊佛士在考察過附近其他島嶼後登陸新加坡。過後,他與柔佛的胡申蘇丹和天猛公簽訂正式條約,統治新加坡。1824年,兩項新條約使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屬土。

海峽殖民地

新加坡連同馬來半島的兩個英國殖民地--馬六甲和檳城,於1826年成為海峽殖民地,受英屬印度的管轄。到了1832年,新加坡成為這三個地方的行政中心。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本飛機轟炸這個在睡夢中的城市。1942年2月5日,新加坡被日軍佔領,改名昭南島,淪陷了三年半。

邁向自治

1945年9月,英軍重返新加坡。1946年3月軍事管制結束後,海峽殖民地就解散。1946年4月1日,新加坡成為英國直屬殖民地。戰後的新加坡,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擁有發言權。在1948年3月20日,新加坡舉行了第一次選舉。

1953年底,新加坡修改憲法,享有較大的自治權。 1955年,新加坡舉行選舉,馬紹爾成為新加坡第一位首席部長,由他所領導的勞工陣線,同巫統和馬華工會組成聯合政府。

由於爭取完全自治談判破裂,馬紹爾於1956年6月6日辭職。1957年3月,林有福率領的談判代表團在倫敦談判中對新加坡新憲法的主要條文達致協議。

新加坡於1959年自治,同年5月舉行第一次大選。人民行動黨在51個立法議院議席中贏得43席。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職,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總理。

成立馬來西亞的建議

1961年5月27日,馬來亞聯合邦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建議:馬來亞聯合邦、新加坡、砂勞越、北婆羅州與汶萊合並,使彼此在政治與經濟合作方面更為密切。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馬來亞聯合邦、砂勞越和北婆羅州(現在的沙巴)成立馬來西亞,汶萊選擇不加入。

獨立

合並被證實是短暫的。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一個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國家。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為共和國,尤索夫伊薩出任首任總統。

1990年11月28日,吳作棟接替從1959年開始執政的李光耀,成為新加坡第二位總理。1993年8月28日,新加坡舉行第一次民選總統選舉,王鼎昌出任第一任民選總統。納丹於1999年9月1日,出任新加坡第二任民選總統。

(4)新加坡環境部什麼時候成立擴展閱讀:

新加坡的自然環境

位置境域

新加坡位於北緯1°18′,東經103°51′,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北隔狹窄的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並在北部和西部邊境建有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的民丹島和巴淡島都有輪渡聯系。

新加坡的土地面積是719.1平方公里[11],海岸線總長200餘公里,全國由新加坡島、聖約翰島、龜嶼、聖淘沙、姐妹島、炯島等六十餘島嶼組成,最大的三個外島為裕廊島、德光島和烏敏島。

由於填海工程形成新的陸域,將增添額外100平方公里的土地。新加坡的標准時間為UTC+8,較其地理位置時間快1小時。

地形地貌

新加坡地勢起伏和緩,其西部和中部地區由丘陵地構成,大多數被樹林覆蓋,東部以及沿海地帶都是平原,地理最高點為武吉知馬,高163米。

氣候特徵

新加坡地處熱帶,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為赤道多雨氣候,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濕度介於65%到90%之間。

11月至次年1至3月左右為雨季,受較潮濕的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氣不穩定,通常在下午會有雷陣雨,平均低溫徘徊在攝氏24至25℃。6月到9月則吹西南風最為乾燥。在季候風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地面的風弱多變陽光酷熱,島內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35℃。

水系分布

新加坡河流由於地形所限,都頗為短小,全島共有32條主要河流,河流有克蘭芝河、榜鵝河、實龍崗河等,最長的河道則是加冷河。大部分的河流都改造成蓄水池為居民提供飲用水源。

Ⅳ 環保部從哪一年開始更名為生態環境部

2018年3月22日8時49分,原環保部官方微信公眾號「環保部發布」向公眾發出了名為「你好,生態環境部」的文章,並於8時53分,正式更名為「生態環境部」。

Ⅵ 生態環境部是如何組建的組建的意義有哪些

如何組建:將原環保部的職責,國家發改委的應對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國土資源部的監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職責,水利部的編制水功能區劃、排污口設置管理、流域水環境保護職責,農業部的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職責,國家海洋局的海洋環境保護職責,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的南水北調工程項目區環境保護職責都進行了整合,統一組建成生態環境部
意義:把分散的職能都統一到生態環境部上,治理全域國土上的各種生態環境污染,責任就非常明確了,而且可以確保監督、管理和治理無死角,在後期進行監測、統計、考核、評價和獎懲時,也更易操作。由一個部門統一部署,而非由多個部門來協調,可以形成一個拳頭發力,更有利於達到治理效果。可以說,生態環境部的問世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此前部門職能重疊造成的資源浪費,減少出現監管死角和盲區,集中力量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和污染整治力度。

Ⅶ 新加坡的政府部門有哪些

◆總檢察署

Attorney-General's

Chambers ◆審計署

Auditor

General's Office ◆內閣

The Cabinet

◆總統府

Istana

◆司法部

Judiciary

◆交通部

Ministry of

Transport ◆社會發展及體育部

Ministr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Sports ◆國防部

Ministry of

Defence

◆教育部

Ministry of

Ecation ◆財政部

Ministry of

Finance ◆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衛生部

Ministry of

Health

◆內政部

Ministry of

Home Affairs ◆新聞通訊及藝術部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the Arts ◆人力部

Ministry of

Manpower ◆律政部

Ministry of Law

◆國家發展部

Minist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環境及水源部

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s ◆貿易及工業部

Ministry of Trade

and Instry ◆國會

Parliament

◆總理公署

Prime Minister's

Office

新加坡什麼時候成立的 怎麼都是中國人啊

新加坡華人(Chinese Singaporean)是指出生在或者移民到新加坡、並持有新加坡公民權或居留權的中華民族人士,也稱「新加坡華裔」或「華裔新加坡人」。於2010年,新加坡共有將近280萬個華人。華人佔新加坡居民人口中的74.1%,即4個新加坡人就有3個是華人,是新加坡人口當中最大的族群。新加坡共和國在世界上是除了中國之外,第二個以華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新加坡的海峽華人(峇峇娘惹)是中國明朝後裔與當地馬來族通婚後形成的特殊社群,擁有著融合中華文化與馬來族文化的峇峇娘惹文化。海峽華人在整體新加坡華人當中占的比例非常小,而這個族群有被主流華人同化的趨勢。

Ⅸ 新加坡的環境問題

新加坡罰款很厲害,還有很出名的鞭刑

新加坡的環境治理
新加坡是一個美麗清潔的島國,680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幾乎無處不見花,無處不披綠,享有「花園城市」的美稱。

事實上,新加坡建設「花園城市」也經歷了一段痛苦的過程。新加坡1965年獨立後的迅速工業化使其經濟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但30年的高速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使新加坡完全成為一個城市國家,各類建築覆蓋了2/3的國土,鄉村消聲匿跡,耕地喪失殆盡,糧食、蔬菜和肉品完全依賴進口,水資源日益短缺,治理空氣污染和保持城市清潔的壓力越來越重。

最近10多年來,新加坡不得不主要依靠買水度日。它從馬來西亞19個水庫引水,並在馬來西亞建立了9個水處理廠和15個儲水設施。20年來新加坡的城市垃圾增加了4倍,平均每個居民每天留下1.1公斤垃圾。新加坡現有4個垃圾焚化場,佔地面積相當於350個足球場,而且每隔20~30年就須另找一處垃圾填埋場地,這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談何容易。

鑒於此,新加坡政府提出了「潔凈的飲水、清新的空氣、干凈的土地,安全的食物、優美的居住環境和低傳染病率」等環境目標,通過健全的法律、周密的計劃、嚴格的執法和到位的管理對工業化的環境後遺症進行補救。

新加坡具有完備的環境立法。新加坡環境污染管製法令,對各類廢物處理和排放都規定了明確的標准,使各項工程建設、工商活動和日常生活都有法可依。新加坡也設立了相應的專門機構,負責確保各項建設和社會活動不會引起不可控制的健康問題、安全問題和污染問題。

環境維護和建設並重,從長計議,是新加坡環境管理的一大特色。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精心的城市規劃卻創造了令人不感到擁擠的空間。新加坡人自稱是彈丸小國,但無論在新加坡的工廠區還是居民區,高樓大廈之間都建有花園,空地都鋪上草坪,連過街天橋上也不例外。近年來,新加坡政府在尚未開發的1/3國土上不再搞建築工程,轉而依靠填海和拆舊建新來解決土地奇缺問題,把尚存的自然地段留給子孫後代。為減少對外國水供應的依賴,新加坡計劃把全國70%國土上的雨水都收集起來。

垃圾、廢水、廢氣是世界各大城市普遍感到頭痛的問題。新加坡政府設立了專職部門,幫助廠家和居民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廢物的產生。目前新加坡的製造業廢料有40%已得到再循環使用。政府推行的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已在1/7的居民中實施,垃圾收集人員定期發給居民專用塑料袋和定期回收紙張、舊衣服、電器元件等可再生垃圾。新加坡工業廢水必須經處理達標後再排放,經凈化的再生水重新用作工業用水。新加坡在主要馬路上設立了汽車尾氣監測體系,不符合「歐洲2號」廢氣標準的車輛已被禁行。

新加坡的清潔環境還得益於公共衛生教育和嚴厲的執法。新加坡每年都開展清潔周和綠化周活動。在新加坡的公共汽車上往往可以看到「亂扔垃圾罰款1000新元」的告示。違規者必會收到一張罰單,如果不按時交付罰款就會受到法院傳訊。此外,違規者還會被有關部門召去充當反面教員,穿上標志垃圾蟲的服裝當眾掃街,籍以示眾。亂扔煙蒂、隨地吐痰、攀折花木、破壞草坪、駕駛冒黑煙車輛等都會受到類似懲罰。

新加坡在工業化過程中丟掉了原有的生態環境,但經過不懈努力又建立起一個新的良好的生活環境。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3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7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4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3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9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77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2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6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5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