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住房有什麼政策
A.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有什麼特點
在1947年,英國住房委員會報告說,新加坡93.8萬總人口中有72%居住在構成市中心的80平方公里內。1959年新加坡實現自治時,只有9%的新加坡人居住在公共住房中。今天,80%的新加坡人住在政府建造的公寓里。住房和發展委員會(HDB)大約有100萬套公寓。
新加坡住房成功的原因有這么幾個
一,新加坡居住區經過精心設計,採用混合收入住房,每個住房都可以享受高質量的公共交通和教育,還擁有著名的新加坡小販中心,所有收入階層和種族在這里都可以聚會,社交,娛樂和用餐,共同享用美味且價格適中的食物。增強了階級的溝通,使執行政策的難度大大減少。
二,建造合理從一開始,新加坡規劃師就受到土地有限的限制,選擇更為合理性建造。 結果,這是世界上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但是,它在城市宜居性排名中始終名列前茅。建築還穿插著高質量的綠色開放空間。從一開始,李光耀總理就高度強調新加坡是一個花園城市。
三,新加坡有高效管理和效率, 1967年在新加坡,《土地徵收法》授權該國以低成本購買土地以供公眾使用。如今,國家擁有90%的土地,而1965年為49%。新加坡重視建設管理的標准化和效率。例如,向表現良好的承包商授予了優異獎-對於獲得的每一個優異獎,在評估標書時,承包商將享有0.5%的競標優惠。
B. 新加坡買房的貸款政策如何對外國人是是否友好
與別的國家不一樣的地方,是新加坡銀行在房貸方面,外國人和本地人, 沒有差別。利息一樣,貸款的額度也一樣。只是在提交文件方面, 會有所不同。
1)合格的貸款銀行
只有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取的全部執照的銀行才可以為買家提供貸款。最常見的就是本地3大銀行,和7大本地化了的外資銀行。
星展銀行
大華銀行
華僑銀行
花旗銀行
渣打銀行
匯豐銀行
馬來亞銀行
聯昌銀行
興業銀行
中國銀行
2) 貸款額度
最多可以貸款到銀行估價或買價的75%,兩者取低價為准.
比如,一個公寓的估價是2百萬,買價是180萬,最多貸款是135萬。
3)利息
在這個世界上,恐怕新加坡的房貸利息是最低的了。
每家銀行的利息都不一樣,這個與中國不同。利息是銀行自己決定的,不是由金管局(類似中國人民銀行)定的。
利息有固定利息和浮動利息。最長的固定利息是5年, 一般為2-3年。在這個期間,利息是不變的。 浮動利息有2種, 一種是用新加坡同業銀行拆息率(SIBOR)為基準的利息,還有一種是以銀行自己內部的貸款利息為基準的。這些利息,會隨市場利息變動。而且,銀行自己內部的貸款利息是只上不下的,如果往下了,只有新的客戶會享受到這種好處。老客戶只有通過重新換配套來降低利息。
讓我們來感受一下新加坡利息的大概情況, 以2019年8月的利息為例:
3 年固定利息:1.89%, 2.18%, 2.18%。
同業銀行拆息率的配套:1-mth +0.25%=2.13%。
最新的利息,可以在這個網站找到:
新加坡房貸有限公司
4)還款的計算方法
與國內還貸有等息還貸,和等額還貸2種選擇不同, 新加坡只有等額還貸,也就是說在利息不變的情況下,您每個月的還貸額是一樣的。
5)換貸款配套
新加坡的貸款一般都有2-3年的鎖定期。在鎖定期內, 一般不容許您多還,多還會有1.5%的罰款。 但是也有銀行允許您還20%-50%的額度。
過了鎖定期後,就可以和銀行續簽,這時可以換不同的配套。銀行一般都會收500-1000塊不等的手續費。
除了和自己的銀行續簽之外,您還可以選擇到別的銀行去。一般來說,到別的銀行會有更多的優惠。而且,大部分銀行都會提供現金回扣,幫您付律師費。
5)貸款年限
這里有兩個年限:買房時的年限,和重新換配套時的年限。
買房時,如果貸款到75%, 那麼貸款年限最多是30年, 或者是到您65歲,取兩者小的為准。夫妻年紀不同,要算收入加權年紀。如果貸款少於買價的50%,那麼最多可以到35年。
重新換配套時,最多可以到70歲,或者是35年減掉(貸款的年紀+1)。 對超過35歲的人來說,重新換配套也是延長貸款年限的一種辦法。
貸款加權年紀的演算法舉例:
老公年紀40歲,月入1萬,老婆年紀30,月入5千,那麼他們的收入加權年紀就是:
總收入: 1萬+5千=1.5萬
加權年紀: 40x(10000/15000)+30x(5000/15000) =36.6 , 取 37 歲。
貸款(買房)年限: 65-37=28 年
6)貸款審批的基本條件
也許,這是一個第一次想到新加坡置地的人,最最想知道的事了。新加坡是個法制治國,一切都是公開透明的,就如同貸款一樣。
從2013年6月開始,新加坡貸款到買價的75%,需要滿足房貸分期付款不超過60%月收入的要求。
用來計算月供的利息是金管局規定的3.5%,按這樣的利息, 和最長的貸款年限,要求的貸款額度,算出來的月供要在60%的月收入之內。
7)國內買家的收入證明文件要求
中國和新加坡兩國體制不一樣,這點導致在文件方面,會讓國內買家感到很麻煩。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新加坡有分行的銀行,或者新加坡在中國的分行里存一筆錢,然後讓銀行出示一份存款證明,這樣就可以了。有的銀行要看兩次,分別是申請的時候和貸款發放的時候。有的銀行只要看一次就好。
最容易的就是在大華中國分行存一個3個月的短期存款,然後在新加坡的大華銀行申請貸款,這樣就可以省掉很多手續,也不用擔心貸款批准了以後出現問題的尷尬。
8)貸款的程序
一般可以先向銀行做一個貸款預批准。這樣會心裡有底。
在收到賣家的Option to purchase (OTP)後,就可以向銀行提交申請了。這個過程可長可短,一般都在一周內可以完成。
在新加坡,買家要在收到OTP的14天之內付剩下的4%,所以,最好還是先做一個預批准,這樣不至於手忙腳亂。
C. 新加坡的住房模式是怎麼樣的
「新加坡住房模式」就是鼓勵中等收入和低收入階層購買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少部分高收入人群通過市場方式來解決住房。
與其他發達國家以公共租賃或房租補貼相比,「新加坡住房模式」是一種截然不同的住房保障制度,它源自新加坡的開國領袖李光耀「居者有其屋」的理念。在李光耀看來,只有當國民真正擁有國家的一部分時,保衛家園和保衛國家的概念才能真正聯系起來。
(3)新加坡住房有什麼政策擴展閱讀
新加坡在建國之初,全國大概有40%的人還居住在貧民窟或者是搭建的窩棚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政府成立了建屋發展局,開始實行「居者有其屋」的政策,新加坡公民可以用非常低廉的價格向政府購買「組屋」,再通過賣掉舊組屋,換新房。
新加坡通過公積金的方式強制住房消費。新加坡1955年建立中央公積金,要求公司和員工分別向員工的中央公積金賬戶每月支付員工月收入的一定比例資金。1968年新加坡居民可以將中央公積金內的資金提取出來以支付HDB組屋的首付款、住房抵押貸款等費用。1981年中央公積金內的資金允許被提取用來購買私人住宅。
新加坡組屋市場實施封閉式管理,與私人住宅市場嚴格分離。其中新組屋市場只面向新加坡公民家庭,申請者家庭中必須有一名新加坡公民,其他家庭成員中至少有一個公民或永久居民。
D. 新加坡購買房產需交納哪些稅收
所有人在新加坡買房都需繳付買家印花稅,稅款是根據單位市價作計算。單位市價愈高,稅款愈高。不管大家是否新加坡國民,購買任何類型的房子,都要繳付印花稅,稅率是1%至4%不等。
買家印花稅計算方法如下:
房產購買價格我市場價格(取兩者之間較高者)在$180,000以內在部分,稅率按1%計算,$180,000至$360,000之間的部分,稅率按2%計算,超過$360,000的部分稅率按3%計算。若成交價高於$1,000,000超過$360,000的部分稅率是按4%計算。
並且,還需要付額外買家印花稅,額外買方印花稅(Additional Buyer Stamp Duty,簡稱ABSD)是新加坡政府為抑制房價上漲而採取的反投機措施。於2018年7月6日進行最新一輪的修訂,ABSD將由購買或收購住宅物業(包括住宅用地)的人士支付,外國人或企業不管買幾套房產,額外買方印花稅都是20%。這些稅款要在簽署購房合同的8周前支付,即先付掉稅費,再簽購房合同。
E. 新加坡買房有什麼政策嗎
按揭購房是現代生活常見的置業方式,因此貸款利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購房者的購買力。新加坡的購房貸款利率自90年代後期一路下跌,目前新加坡的平均年房貸利率僅1.4%左右,低利息的融資環境是房產投資增值的催化劑。
新加坡房產的抵押貸款市場是亞洲最成熟的貸款市場引領者,從1997年開始,貸款總值持續增長,從1990年佔GDP的8%,至1996年GDP的15%,至2006年GDP的27%,至去年2016年的46.8%,截止2017年的4月,未償付的住房貸款共達1933億新幣。新加坡政府的另一個調控利器則是對土地供給市場的控制,持續走低的貸款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利好了房產市場,但是盡管如此,由於政府在土地供給上的管控,抑制了市場的需求。
F. 誰能說說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是什麼
(一)住房公積金制度 公積金是公共住房建設的資金來源,使政府能循環滾動地建設公共住房,同時可以幫助中低收入者在購房時支付首付款和分期付款,這種強制儲蓄的手段保證了公房建設資金的滾動利用。作為社會保障儲蓄的一種形式,公積金制度是新加坡政府與1955年建立的一項強制儲蓄制度。國家機關或者私人機構的僱主和雇員須以雇員月薪的一定比例繳納公積金存入中央公積金局的個人賬戶,政府在建造和出售「組屋」時充分利用這一制度。 (二)政府「組屋」建造 新加坡政府在住房保障中起到了主導作用,其每五年制定一個建屋計劃,新建成的房屋稱為「組屋」,為確保計劃的順利實施,政府除了專門撥出國有土地和適當地徵用私人土地以供房屋發展局建房之用外,還提供低息貸款的形式,給予房屋發展局資金支持。目前新加坡的房屋90%以上由政府出資建造的,「組屋」為全體公民提供了住房保障。 (三)「組屋」的合理配售 在新加坡購買或租住「組屋」的人,初期以登記的先後順序獲得住房。後期改為訂購制度。政府每季度公布一次建房計劃,定購並申請房屋的人進行抽簽,中簽後經過購房審查交付訂金後隨即簽訂購房合同,並交付房價的首付款。一般兩年左右可以住上新房。這種辦法縮小了各地區、各類型住房的供求差距。此外,新加坡政府還制定了嚴格的申請和審查制度,以有效防止利用「組屋」進行投機活動的行為發生。 (四)分級補貼政策 新加坡政府嚴格按家庭收入情況來確定享受住房保障的水平,以各種形式向中低收入者提供分級住房補貼,幫助中低收入者購房。政府針對購買不同住房面積的家庭,制定了不同程度的優惠政策。對無力購房的家庭,政府允許其租用「組屋」,待有能力買房時再給予優惠。新加坡政府還規定在住房翻新時,給予的津貼與居住面積的大小成反比,以緩解社會住房壓力和倡導節約。 (五)法律法規 為了保證住房保障制度的措施順利實施,新加坡政府制定了細致而周全的法律法規如《新加坡改造法令》、《建屋與發展法》等。 四、國外住房保障制度之比較 通過介紹並分析德國、美國、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可以發現各國在住房保障問題上具有各自的特徵。下面將從三個方面比較研究這些國家住房保障制度的特徵。
G. 新加坡購房該怎麼樣弄
第一步:了解購買資格
一般而言,購房者首先要確認購房資格,即可以購買的房產類型有哪些。
A、 帶土地的獨立式洋房,半獨立式洋房,排屋只有新加坡公民可以購買,但是聖淘沙島的別墅及排屋外國人可以購買。
B、 外國人或永久居民可以購買大部分的公寓產業包括住滿十年以上的共管公寓;
公寓地契: 分為永久地契和非永久地契(99年,103年,999年等)兩種。
第二步:了解財務狀況
其次要確認自身的財務狀況,進而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房產,您應該計劃您的購房預算,並確認您有足夠的資金及貸款完成購房交易。
除了房價的金額之外,您還需要預備印花稅律師費等費用。(外國人可申請貸款最高可達房價的80%,最新固定利率為每年1.2%-1.7%左右)
第三步:看房了解不同類型房產
一般能夠購買的新加坡房產從樓盤現狀的角度看主要可以分為新樓盤和轉售樓盤,新樓盤又可分為期房和新樓盤現房,其中期房是指在建的、尚未完成建設的、不能交付使用的房屋。
即指開發商從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開始至取得房地產權證(大產證)止,在這一期間的商品房;新樓盤現房是指消費者在購買時已經通過交付標準的各項驗收,可以正式入駐的物業。
第四步:選擇房產 支付定金
在選擇了適合的房產之後,需要支付定金,之後便是通過律師完成各個購房手續。
預計時間
購買現房,從下訂金到完成買房手續需要2-3 個月時間;
期房,從下訂金直到交房,根據工程進度大約最多3 年時間, 例如最近在售賣的Trilinq就預計2017年左右可以實現交房。
購買流程
A、購買新樓盤
向房產開發商購買期房:
第一步:買家支付5%定金。
第二步:開發商向買家出具option to purchase,即房屋預售協議,預售協議必須使用政府規定的標准格式。
第三步:房屋預售協議自開發商將購買合同和地契副本交給購房者或其律師之日起三周後過期。買家在該期限內決定是否購買,如買家不願購買則需支付已交定金的1/4作為違約金,開發商將剩餘的3/4退還給買家。
第四步:如買家決定購買該房產,則需簽署律師協議,之後的購房事宜可由律師協助辦理。
第五步:買家在收到協議三周內簽署預售協議。
第六步:買家應自簽訂購買合同之日起14日內向稅務局支付印花稅。印花稅為總房款的3%減去5,400新幣。
第七步:買家在自簽訂協議起的八周內需支付15%購房款(包含定金共20%)
第八步:買家可通過律師辦理簽署貸款及轉讓協議。
第九步:買家根據樓盤進度付清剩餘的80%款項,最後律師協助辦理登記手續,交房,驗房。B.購買轉售樓盤
(7)新加坡住房有什麼政策擴展閱讀
在新加坡購買期房,簽訂正式購房合同之後首期只需支付20%的款項,其餘款項根據施工進度分10期支付,而且在簽訂正式購房合同之後便可獲得最高80%的銀行貸款。
所有房地產交易款項必須存入由政府和發展商共同監管的賬戶,由政府按照項目的進展支付給開發商。
因為所簽訂的購買合同必須使用政府規定的標准格式,需要開發商去政府部門進行申請,並經過雙方的律師的認可後才可以進行簽訂。
來自新加坡官方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新加坡新宅和二手房共成交了3.1萬多套,其中外國人購買了30%,而中國買家則占據了其中的28%,購買了約3000套私宅,首次超過印尼,成為新加坡海外置業第一生力軍。
全球房地產服務公司戴德梁行曾表示,中國內地買家早已成為新加坡住宅物業的最大外國買家群。
新加坡房地產經紀公司HSR的一位經紀人告訴記者,現在,每月有接近20位來自中國內地的客戶,「今年第一季度內,有50多位中國客戶決定購買房產。而且,大部分客戶會買好幾棟,有的用來自住,有的用來出租」。
來自上海的Eva Chen在新加坡工作了7年,她告訴記者,自己在新加坡有兩套公寓,「因為那裡的房價比中國穩定且上漲潛能巨大。「在市中心地段的二居室公寓,現在價格是10萬元/平方米,已經是自己買房時的兩倍價格。」
上述HSR經紀人也表示,除了普通客戶,一些中國商人受此島國嚴格的法制環境所吸引,因而喜歡投資新加坡,「他們認為將現金存放在新加坡比較安全」。
H. 新加坡的廉租房政策是什麼
所謂的廉租房政策指的是新加坡政府組屋計劃吧
新加坡的組屋之所以如此成功,和政府保姆一般周到的「售後服務」分不開。居者有其屋。
東方國家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理想。唐朝詩人杜甫的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正因為寄託了這一理想而傳誦千古。在各個亞洲國家各顯神通的廉租房計劃中,最為成功且特別的,大概算是新加坡的組屋。
開車行駛在新加坡寸土寸金且清潔有序的市中心,總能看到一些顏色雅緻、排列整齊的住宅小區。和居民小區相比,這些屋區是敞開的,沒有圍牆,沒有門衛,開放式的環境讓所有外來的車輛都可以從中穿駛而過,屋區所屬的公共場域,亦屬於國家所有的公共土地。
當地的朋友告訴我,這就是新加坡聞名於世的廉租房計劃,俗稱「組屋」。新加坡的民用住宅房地產市場一般由「政府組屋」和「私人公寓」兩部分組成。組屋類似於中國的經濟適用房,由政府投資修建,價格由政府統一規定,以低價出售或出租給中低收入階層。在過去40多年的時間里,新加坡政府共修建了96.8萬套組屋,目前更是約有85%的居民居住在組屋中,其中絕大部分屬於自有產權,產權年限為99年。
根據政府政策規定,購房居民可用公積金來支付10%的首付款,政府還會補貼每一個家庭3萬新幣,加上銀行貸款利率僅為2.5%,所以一般的工薪階層僅用公積金就能還得上貸款。在這一政策的背後,是新加坡寸土寸金的房價,作為僅次於紐約、倫敦、香港的第四大金融中心,新加坡的私人公寓價格可達每平方米12萬新幣(約合人民幣60萬元)。
值得重重提一筆的是,和其他國家的公租房項目相比,新加坡的組屋之所以如此成功,和政府保姆一般周到的「售後服務」分不開。比如,政府會定期7~8年重新粉刷組屋,並制定屋區更新計劃,包括修補混凝土剝落、更換污水管、增設電梯等。組屋還往往配有劃了車位的露天停車場,樓與樓的空地上,還會設置游泳池、兒童游樂場所等公共配套設施,有的屋區還會為屋區設立公用的幼兒園、政府服務機構等。公用設施一般價格合理,例如大部分游泳池收費僅為一次1新幣(約合人民幣5元).
詳見下圖:
新加坡政府組屋HDB全景
I. 論述香港房產政策與新加坡房產政策的異同之處,最好詳細一點
一、相似點
經濟發展、文化背景相似,房地產業起點狀況相同;
土地管理制度、稅收制度相似;
政府在解決住宅緊缺問題上都發揮了主導作用;
對房地產的需求都經歷了從量到質的轉變;
房地產開發都經歷了從政府為主到公私兼有再到私人企業為主的發展過程;
都經歷了房地產集中過程,具備核心競爭能力的房產開發公司在這個過程中
規模迅速擴大,最後占據了相當市場份額;
內部市場有限,因此主要房地產企業都開始在國外尋求市場,以分散業務風險,增加業務增長點。
二、不同點
香港經歷的房地產周期經歷了比較大的起伏,而新加坡起伏較小;
新加坡住房公積金制度強制性與靈活性兼備,對香港及內地經濟發展有較好的借鑒作用;
新加坡房地產業的發展以政府為導向的傾向很強,因此房地產公司大多有國有股份,比如:如建屋發展局下屬全資子公司盛邦新業(GDB Corp)、房屋與城市開發公司(HUDC)等所開發房產就佔了大部分市場份額;而香港高度市場化特徵使其大的地產公司基本上都是公眾公司。
具體對比如下:
1、香港的經濟政策:採取"盡量扶助、減少干預"政策,政府不對經濟作任何強制性規劃,經濟高度自由化(美國傳統基金會把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連續10年位列榜首)。
新加坡的經濟模式:「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政府是國家和社會利益的代表者,是經濟發展的計劃者、組織者和協調者。
2、香港的土地所有制度:沿襲英國土地制度,核心是土地所有權歸政府,政府出讓的只是土地若干年限的使用權(租期一般為75 年,期滿後可續租,但需補交地價),而土地或其地上建築物的轉讓也只是其使用期限的轉讓,這一點與我國土地制度類似。
新加坡土地制度:新加坡公共部門持有全國80%的土地。負責修建政府組屋的建屋發展局可以無償得到政府劃撥的土地,但私人房地產開發商必須通過土地批租來有償獲得土地的使用權。政府對組屋的開發成本進行嚴格控制,通過優化使用土地、節約設計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等手段來降低成本。
3、香港的土地管理、批租、交易、回收制度:香港土地法律體系健全,包括《房地產法》、《收回官地條例》、《土地徵用法令》、《地契條款》、《拍賣地產條例》等。政府只是依據這些法例進行管理。香港土地批租有嚴格的程序和要求,用地要求在《批地條款》中有詳細說明。批租的形式主要有公開拍賣、公開招標、私人協議和臨時租約四種,前兩種是主要形式。不論何種形式取得土地,獲得土地者都需與政府訂立《土地契約》。
香港政府在土地回收上的政策是:公平合理地賠償,使受影響的單位或個人不但可收回土地損失,也可收回商業損失。如果當事人仍有異議,可將爭議提交土地審裁處。
新加坡的土地徵用、交易制度:根據《土地徵用法》規定,凡為公共目的所需的土地,政府都可強制性徵用。為了防止濫用《土地徵用法》賦予的權力,政府詳細規定了征地程序、操作流程和土地補償標准。土地交易則採用拍賣、招標、有價劃拔和臨時出租等方式,將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權出售給使用者。出讓後的土地可以自由轉讓、買賣和租賃,但年限不變。使用期滿後,政府無償收回土地及其地上附著物;若要繼續使用,須經政府批准,再獲得一個規定年限的使用期,但須按當時的市價重估地價第二次買地。
4、香港房地產業稅收制度:直接或間接土地收入是港府重要而穩定的財政來源,拍賣土地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一般佔15%左右,有的財政年高達37%。具體稅種與稅率有:
對不動產交易徵收的印花稅(稅率為0.75%-2.75%);
對物業所有人徵收的物業稅(按出租物業所得收入扣除20%後的余額徵收,稅率為15%);
對物業使用人徵收的差餉費(一般按租金的一定比率徵收);
遺產稅(遺產稅稅率為6%-18%),其中價值200 萬港元以下的遺產免徵遺產利得稅;
在香港經營地產行業專業或兼業而獲得盈利的個人或公司均須繳納利得稅又稱溢利稅),稅率為16.5%。
新加坡房地產業稅收政策——主要有四項:
不動產稅:稅率23%,其計價的認定是以不動產每年所能獲得的租金總收入計算。空置土地按估計成本的5%計,旅館客房按年總收入的15%計,旅館餐飲按年總收入的5%計。
印花稅和律師費:不動產轉讓差價9萬元以下為1%,9—15萬元為2%,超過15萬元為3%。律師費的收取按律師費用條例,收費根據不動產的價值視不同種類,分別為0.15%—0.20%,標的價值在2000萬元及以上者,可協商確定。
開發收益費:變更使用分區、增加密集率或規劃比率等而使土地增值時,須繳納增值部分50%的開發收益費。
遺產稅:稅率按遺留不動產市價估定。不足50萬元免稅,1000萬元(扣除一切許可費用)以內5%,以上部分為10%,許可費上限為300萬元。
5、 香港房地產業金融政策:
對房地產企業來講,融資渠道暢通,既可從銀行獲得支持,也能以較低的成本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融資;
對購房者來說,政府提供法律保障,支持銀行或財務機構發放購房抵押貸款。首付l0%,其餘90%由銀行或財務機構一次用現金支付,把房契交給銀行或財務機構作抵押,並定期地將本息分期償還發放貸款單位。按香港慣例此種貸款按最優惠利率1.5厘左右,每三個月調整一次利率,還款期最長15年。
此外,政府公共資金的支持也是資金的一個重要來源。20世紀70、80年代,房屋委員會建造的公屋資金有60%左右來自港府發展貸款基金。
新加坡房地產業金融政策:
住房資金來源構成:中央公積金局和郵政儲蓄銀行佔80%,商業銀行、金融公司、開發銀行、契約基金等機構佔20%。
房地產金融基本由政府控制,中央公積金局直接行使住房金融職能,郵政儲蓄銀行則為住房發展局以投資政府債券的形式籌集資金。這兩家政府機構成為解決住房資金問題的重要組織。
金融機構能夠密切配合政府房地產發展計劃,提供種種必要的金融服務,其經濟效益已遠遠超過住房金融范圍。不但促進了住房問題的盡快解決,還推動宏觀經濟形成了「高積累—高投資—高效益—高增長」的良性循環,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
住房資金良性循環的契機在於作為福利基金的中央公積金採取金融經營方式,資金運用有借有還(加利息),財政給予少量補貼或資助,把社會福利基金重點用於發展住房,使它具有發展基金的性質。
6、香港的住房福利政策:
從70年代開始,香港實行住房福利政策,大量投資建設公共住房,政府每年用於住房建設的投資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6%。
(1)十年建屋計劃(始於1972年):建設可供150萬人居住的公共房屋,使公共房屋人均居住面積提高到3.5平方米;10年中,每年的建房速度在3萬單位以上,共建成40多個不同規格的居住小區;
10年建屋計劃沒有完全實現,但促進了公共房屋的建設速度,到1977年進住"廉租屋"的居民達到200萬人。
(2)居者有其屋計劃(1977-1985):使中下收入的家庭能以合理價格購房自居;
建成"居屋"屋村46個,共有6.6萬套,住進23萬人;
"居屋"樓宇質量較好,設施齊全,建築面積一般為50~60平方米,各項服務周到。屋村的管理和服務都收取一定的費用,但只維持基本費用開支,不盈利。
"居屋"樓宇的售價不計地價,比私人開發樓宇售價低25%左右;
必須符合下列條件者才允許購買"居屋":
a 家庭成員不少於兩名;
b 家庭總收入每月8500港元以下;
c 申請人最少有一名家庭成員為香港永久居民;
d 家庭成員不能擁有任何戰後樓宇和不受管制或業主自住的戰前住宅樓宇。
購買到"居屋"者應讓出其原來由政府補貼的廉租屋,重新由政府配置給更需要的家庭。原來租住私人樓宇的,則通過該計劃有了自己的住所。
(3)"八萬五"計劃(1997-1999):從1997年開始,每年建造八萬五千套公共居屋,以供中低收入者居住。該計劃的制定,對"居者有其屋"政策做出了貢獻,有效平擬了當時過高的房價;但是由於各種因素影響,導致房價在1999年前後暴跌,最後被迫宣布取消該計劃。
新加坡福利住房政策:民用住宅主要由政府組屋和商品房兩部分組成。
其中,類似於中國經濟適用房的政府組屋由政府投資修建,價格也由政府統一規定,以低價出售或出租給中低收入階層使用。包括共管公寓等高級公寓和私人住宅在內的商品房則是由私人投資修建,按市場價格發售。
政府組屋建成後,新加坡建屋發展局以國民的收入水平為依據,按照公平原則進行合理分配。
符合政府配房條件的住戶一律排隊等候政府分配住房,低收入者可以享受廉價租房待遇,中等收入者可以享受廉價購房待遇。組屋按地段與面積不同,每套的價格從15萬新加坡元(1美元約合1.52新元)到25萬新元不等。符合條件者,可以向建屋發展局申請優惠按揭貸款,而設立於1955年的中央公積金則是新加坡人購房的主要資金來源。在購買組屋時,公積金可以用來支付購房的首付款,也可以用於支付「月供」。此外,政府還以各種形式向國民提供大量的住房補貼,從而使組屋價格保持在普通百姓能夠承受的范圍內。
新加坡政府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嚴格監控,以防止房價劇烈波動。
新加坡福利住房政策主要包括「五年建屋計劃」和「居者有其屋政策」,其特點為:
設立專門機構,確立政府為住房建設和住房供給的主體地位;
公營房屋實行優惠的土地和金融政策;
按居民的不同收入水平,確定住房類別和價格政策;
實行公積金制度,保證建屋安民計劃的實施。
新加坡住房公積金制度:中央公積金局管理的公積金數額約600億新元,是新加坡的「最大財東」,每年公積金的運營都創造數億元利潤,但公積金局雇員實行的是類似公務員的工資制度,其工資收入不和公積金運營的經濟效益掛鉤,公積金局的每筆支出都要按規定計劃執行,避免了公積金局為追求利潤偏離為會員服務的宗旨,保證了公積金管理機構和隊伍的廉潔。
新加坡實行的公積金制度使得國家「建得起」住房,家庭「買得起」住房,從而新加坡在短時間內解決居民住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