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擺攤賣什麼好
Ⅰ 為何新加坡人寧願排隊吃「路邊攤」,也不在家做飯
有句話叫做「民以食為天」,在我們生活中,吃飯這件事情肯定比不可少,雖然不能保證全球的人都能吃到飯,但是慢慢發展下來,吃飯首先吃飽,最終吃到「精緻」「安全」。
按照這樣的線路來看,我國基本上早已步入了全國人吃飽的狀態之下,但是對於安全和精緻還有一些差距,當然了這些年相關部門都在不斷努力,地溝油等東西已經很少見了。
可是在新加坡這個國家,當地人卻與我們有些不同,他們十分喜歡出去吃「路邊攤」,反觀不會在家裡吃飯。
另外新加坡有90%以上的食品都是從國外進口,一般情況下,進口的東西較貴,可實際上,新加坡也對食品採取了一定的限制,當食物放在顧客的餐桌上,也不會貴到人們吃不起飯。
也就是說新加坡的美食不僅安全還挺便宜,至少算是均價,另外大多數的新加坡人也會為了節約時間,多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才會在外面吃,就像是上班族點外賣一樣。
綜上三個因素所述,新加坡人即使家裡有著十分完善的做飯設備,也「懶得」自己煮飯,畢竟菜品安全、便宜還能省時間!
Ⅱ 獅城——新加坡的資料
新加坡於1990年全面開放
地理:新加坡是一個熱帶島國,由一個本島和63個小島組成。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之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商業、通訊和旅遊中心。它位於赤道以北 136.8公里,東經 103° 38′至東經 104°6′,北緯 1°09′至 1°29′。
新加坡本島由東到西約42公里,由南到北約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島嶼在內,總面積為682平方公里。本島以外的其餘島嶼,較大的有德光島(24.4平方公里),烏敏島(10.2平方公里)和聖淘沙島(3.5平方公里)。
新加坡通過一條長堤及一座大橋與馬來西亞相連,和印度尼西亞的廖內(Riau)群島的主島也僅有一水之隔。從泰國或菲律賓只須經過短途飛行即可抵達新加坡。
人口:新加坡有400萬人口,其中77%是華人,14%是馬來人,8%是印度人,1%是歐亞混血人種和其他民族。馬來漁民是當地的土著居民,但自從史丹福萊佛士(Stamford Raffles )爵士來到並建立英國貿易中轉站後,新加坡逐漸成為一塊吸鐵石,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移民和商人。為了給他們自己和家人尋覓更好的生活,許多人從中國南方省份、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基斯坦、錫蘭和中東來到這里。盡管異族通婚早就開始了,但各個種族在融入新加坡這個整體的同時保持了自己的文化。
民族:早期離鄉背井到新加坡再創家園的移民者將各自的傳統文化帶入新加坡,各種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不僅創造了新加坡今日多民族的和諧社會,也留下了豐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
宗教:新加坡的多民族決定了其宗教也多元化。新加坡的宗教建築各式各樣,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回教堂圓頂、哥特式教堂尖頂、帶有神秘神像的興都教寺廟以及中國寺廟。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回教、佛教、基督教、興都教、錫克教、猶太教以及拜火教。
譽稱:獅城、購物天堂、花園城市
Ⅲ 新加坡的美食
1、咖椰土司
新加坡的國家級美食代表,海南雞飯出現在小販攤檔、美食廣場、高檔餐廳甚至航空公司的航食當中。海南雞飯是華人特別喜歡的一道新加坡美食,此菜發源於海南,流行在新加坡,風靡到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