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杭州哪個熱
⑴ 新加坡的氣候
帶足夏天的衣服,那裡只有夏天。可以帶一件外衣,有時下雨,早上一大早可能有點涼,當很少用穿。如果你是男士,要帶皮鞋,休閑鞋,但不要帶孔的,那裡的男人不穿帶孔的皮涼鞋。不要帶外面的短褲。那邊的男人不喜歡穿短褲。。若是去工作襯衣領帶要多帶,有的公司要求穿襯衣打領帶,(正規的工作都是,包括醫生上班全是穿襯衣領帶)他們的室內溫度空調很低。女士的話可以帶皮涼鞋,可以花哨一點的。
⑵ 新加坡的天氣怎麼樣很熱嗎
新加坡地處熱帶,相對來說,常年氣溫變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氣濕度高,氣候溫暖而潮濕,年平均溫度在
23-31℃之間,溫差很小。因此,對於那些喜愛日光浴、游泳、航海以及其他水上運動的人來說,新加坡可稱得上是天堂。那些討厭炎熱陽光的人也不會因此受罪,因為新加坡幾乎所有的商店、旅館、辦公樓以及飯館都裝有空調設備。????新加坡一年到頭都有雨水,不過每年的11月到翌年正月雨水最多。相對來說,比較乾燥是在6月到8月。
每日平均氣溫:26.7℃;最高每日平均氣溫:30.8℃;
最低每日平均氣溫:23.9℃;
最冷月份:12月到1月;最熱月份:5月到7月份;年降雨量:2,353毫米;每日平均相對濕度:84.3%;每日平均濕度:60%到90%。
????新加坡有兩個不同的季候風季節,從12月到翌年3月吹東北季候風,相當潮濕;6月到9月則吹西南季候風,最為乾燥。這兩個季風期,間隔著季候風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1月到12月。在季候風交替月里,地面風弱多變,陽光酷熱,形成下午至傍晚時分,全島經常會有陣雨及雷雨
⑶ 新加坡的天氣如何,屬於什麼氣候區
許多人都以「常年是夏,一雨成秋」來形容新加坡的天氣。獅城地處熱帶雨林氣候區,全年氣候濕熱晝夜溫差小,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濕度介於65%到90%之間。新加坡11月底至次年2至3月左右為雨季,受較潮濕的東北風影響,通常在下午會有雷陣雨,平均低溫徘徊在攝氏24至25℃。6月到9月則吹西南風,最為乾燥。在這兩個季風期,間隔著季候風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在幾個季候風交替月里,地面風弱多變,陽光酷熱,島內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35℃。新加坡的紫外線指數也頗高,出門要記得帶防曬膏和雨具。
⑷ 新加坡有多熱
其實新加坡全年並沒有多熱的,他就是濕度比較高,比較悶,只有在雨季的時候比較涼爽罷了,總體上來說還是比較適合生活的
⑸ 南京,杭州,香港,上海,哪裡夏天不熱哪裡最熱
香港和杭州不太清楚,但是南京和上海夏天那是相當熱,貌似上海比南京還要更熱一點,杭州離這兩個地方都不遠。所以也好不到哪兒去,香港離赤道比其餘三個城市都近,所以香港應該是最熱的。 冬天南京一般最冷在零下6、7度,不是太冷的。
⑹ 武漢比新加坡熱嗎
新加坡是熱帶 沒冬天,夏天是比新加坡熱,,,
⑺ 新加坡是有多熱啊
其實那裡一年四季都是夏天,白天氣溫在28-35左右,夜裡在25左右。不會特別熱(除非你暴曬在太陽下——這樣的機會真是不多),而且由於是海洋性氣候,風大涼爽。早晚都還比較涼快。我個人認為沒有中國各城市的夏天熱。除了建築工人和航運的,其餘的普通人——比如學生,一般不會覺得新加坡熱的。
最關鍵,比起國內的夏天,新加坡地鐵、商店、公車都是有空調的。而且地下交通特別發達,有時候你從地鐵站出站就連著大型的購物廣場,中間都不用離開空調的。所以通常感覺不到熱。倒是需要隨時准備一件針織衫,因為空調都很勁。
⑻ 新加坡夏天熱不熱最熱多少度呀
新加坡氣候沒有所說夏季之分,常年都是熱天氣,偶爾會有下雨時分,一般雨季在年底,受東北季候風影響,一般溫度介於24 - 35 度之間。
⑼ 新加坡氣候怎麼樣
同為東南亞國家,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你更願意去哪裡旅遊?
別人怎麼想的不清楚,但就小編自己來說,最近真的是對馬來西亞越來越有好感了呢!
首先,馬來西亞景點多,吉隆坡可以購物,檳城可以觀光,沙巴可以度假,不管你是倦鳥、吃貨還是購物狂,馬來西亞總能給你你想要的。

所以在馬來西亞旅遊會說中文就好,有的華人商販甚至還會因為你說中文給你打折呢!
誠然,馬來西亞還有很多問題,比如馬航就讓許多中國人如鯁在喉,但除了馬航,你不是還有別的選擇嗎?
⑽ 新加坡的氣候和蘇州的氣候相比較更熱還是更冷有誰知道那邊的風土人情
蘇州比新加坡冷一些。
蘇州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蘇州最美的季節當然是溫暖宜人的春天,無論是春光燦爛還是春雨纏綿,蘇州園林都是一幅動人畫卷。但隨著季節變換,蘇州園林或繁花似錦,或碧樹濃蔭,或琉璃世界,展現出萬千美態;而且各種時令美食如楊梅、枇杷、糖藕、大閘蟹、腌篤鮮輪番上市,大飽眼福之餘還能大飽口福。
新加坡地處赤道附近,屬於典型的熱帶海洋性氣候:一年四季差別很小,年平均溫度在 23-31℃之間,全年都很溫暖;一年中的降水很多,全島經常會有陣雨及雷雨。不過每年的11月到翌年正月雨水最多。相對來說,比較乾燥是在6月到8月。沒有台風,日夜溫差不大。
多民族是新加坡文化的最大特色。
早期離鄉背井到新加坡再創家園的移民者將各自的傳統文化帶入新加坡,各種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不僅創造了新加坡今日多民族的和諧社會,也留下了豐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
中華文化精髓深深影響著新加坡獨特的生活型態。如歡欣多彩的華人農歷新年,或慎終追遠的清明節,而最富饒的遺傳還有傳統藝術,如精緻細膩的景泰藍磁器和高雅脫俗的書法等,當然風行於華人文化的風水之說,也可反映在新加坡的多項建築設計里。 牛車水
馬來人,在新加坡是僅次於華人的族群。他們以自身豐富的文化遺產,使新加坡更為多彩多姿。馬來人受到早期阿拉伯商旅的影響,改信伊斯蘭教,最為人稱道的民族特性是堅強的團結民族性、樂於助人的心胸和對宗教信仰與傳統的堅定不移。甘榜格南 芽蘢士乃
印度人,在許多方面,被冠以「新加坡建設者」的美稱。新加坡草創初期,印度人扮演著契約勞工的角色,參與各項建設工程,例如沼澤疏浚和道路建築等。他們更參與許多新加坡著名公共建築物的興建,其中包括聖安德烈大教堂。除勞工外,學有專精的人士接踵而至,其中不乏具有教育、農業和商業等素養的專業人才。一如華裔和馬來裔民族,印度族裔也在飲食、藝術、宗教方面盡力保留其特色,更突顯新加坡文化的多元性特質。 小印度
除上述三大民族外,新加坡人口另有約1.4%的其它少數民族,包括歐亞通婚的後代,例如來自馬來西亞麻六甲的葡萄牙裔後代和來自印度的戈亞族。
此外尚有少數阿拉伯、亞美尼亞人和猶太人後裔。這些民族在新加坡歷史中,曾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地位。例如舉世聞名的萊佛士酒店是由亞美尼亞裔的沙克士兄弟出資興建;新加坡的國花—卓錦萬黛蘭,是為紀念一個受人敬仰的亞美尼亞裔家族的女兒而命名;座落於禧街的亞美尼亞教堂,興建於公元1835年,至今仍保存完好。
猶太人在1830年來到新加坡,並且在法律、醫學、商業和教育領域有傑出的表現;阿拉伯人則以商旅身份出現於新加坡歷史,人數並由1834年的66人,成長至1947年的二千人,著名的阿拉伯裔家族有阿沙可夫、阿裕尼與阿卡夫家族。 歐洲族裔包括新加坡殖民時期開拓先驅的後裔和近代視新加坡為祖國的開創者。新加坡名副其實是外國專業人才薈萃的理想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