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港現在如何

新加坡港現在如何

發布時間: 2022-08-10 02:49:46

⑴ singapore,sg是哪個國家的港口

singapore,sg是新加坡的港口。

新加坡港位於新加坡(全稱:新加坡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的南部沿海,西臨馬六甲海峽(Straits of Malacca)的東南側,南臨新加坡海峽的北側,是亞太地區第二大的港口,世界沿海港口行業比較知名 ,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之一。

該港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它自13世紀開始便是國際貿易港口,已發展成為國際著名的轉口港。新加坡港也是該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及交通的中心。

科技含量

新加坡作為國際航運中心,要集合政府職能部門、航運公司、物流企業、金融和法律服務機構等一起高效運作,實現前面所述諸多復雜的功能。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它的完成主要得益於高科技的應用。構築新加坡國際航運中心信息平台的主要是TRADENET和PORTNET兩個電子信息系統。早在1990年,新加坡就投資建立了全國EDI貿易服務網-TRADENET。

該網路通過橫向聯合,把新加坡所有國際貿易主管機構連接到一個整體系統網路中,實現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

⑵ 新加坡港的港口發展

近幾年來,新加坡港已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共有250多條航線來往世界各地,約有80個國家和地區的130多家船公司的各種船舶日夜進出該港,平均每12分鍾就有一艘船舶進出。一年之內相當於世界現有貨船都在新加坡停泊了一次,所以新加坡有世界利用率最高的港口之台稱。
新加坡的集裝箱吞吐量在1990年和1991年均超過香港而躍居世界第一位,自1992年開始新加坡雖然達到756萬TEU,但香港達到797萬TEU,被香港奪去首位,直至1994年新加坡集裝箱吞土量達到1040萬TEU,仍然位居世界第二位。
2006年,全球前十位集裝箱港口座次塵埃落定,新加坡港以2480萬標箱(TEU)高居榜首。

⑶ 新加坡港口被替代後會對新加坡造成什麼影響

新加坡港口水深浪靜,可以停靠世界上最大的船舶;這里是大型船舶通往太平洋,大西洋的咽喉要道,由馬六甲海峽過往的船舶必經此地進入南海和東海等亞洲海域。這里是世界集裝箱集散中心和干散貨分泊中心,所以新加坡是靠港生活的國家。在泰國的運河沒有挖通之前,亞洲國家還是依賴新加坡港口的。

⑷ 世界十大吞吐量港口排名2021

世界十大吞吐量港口排名2021:

1、寧波舟山港

寧波舟山港是中國浙江省寧波市、舟山市港口,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部、「長江經濟帶」的南翼,為中國對外開放一類口岸,中國沿海主要港口和中國國家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中國國內重要的鐵礦石中轉基地、原油轉運基地、液體化工儲運基地和華東地區重要的煤炭、糧食儲運基地。


⑸ 新加坡港的發展策略

新加坡作為國際航運中心,要集合政府職能部門、航運公司、物流企業、金融和法律服務機構等一起高效運作,實現前面所述諸多復雜的功能。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它的完成主要得益於高科技的應用。構築新加坡國際航運中心信息平台的主要是TRADENET和PORTNET兩個電子信息系統。早在1990年,新加坡就投資建立了全國EDI貿易服務網-TRADENET。該網路通過橫向聯合,把新加坡所有國際貿易主管機構連接到一個整體系統網路中,實現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
通過垂直聯合,已與5000多家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聯網,確保信息流的暢通。PORTNET系統是一個國家范圍內的電子商務系統,該系統連接整個航運界,包括相關政府職能部門、代理、海關、港務集網、港口用戶等,並逐步向世界其他港口延伸。PORTNET系統有7 000多家用戶,平均每年處理超過7 000萬宗交易。可以說,正是有了這樣一個全社會共享的電子信息平台,才使得新加坡的國際航運中心的功能得以有效發揮。 新加坡充分發揮港口的綜合區位優勢, 利用海港的天然水深、便利的交通體系和寬闊的土地資源的優勢, 同時利用其作為物資集散中心各項生產要素非常集中的優越條件發展臨港工業。新加坡港已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 該港不僅是世界上電腦磁碟和集成電路的主要生產地, 而且煉油業也很發達, 是僅次於休斯敦、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
為滿足第三代物流發展和顧客的需要,新加坡港已在裕廊碼頭建立了物流中心, 培育港口物流鏈, 港口與加工業聯合發展。港口園區建設與吸引外資相結合, 將一些臨港土地和泊位提供給跨國公司作為專用中轉基地使用, 鼓勵大跨國企業在港區建設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這樣, 港口物流為臨港工業提供專業、高效的物流服務, 提升加工工業水平,進而又促進港口經營效益的提高。 新加坡雖是彈丸小國,港口實力卻不容小視。新加坡港是世界第二大貨運港,集裝箱年吞吐量超過1700萬標准箱。新加坡港務集團稱新港吞吐量創下17個月來新高,營業額增加11.7%。然而就在當天晚上卻傳出消息,全球第二大海運公司———台灣長榮集團已經同馬來西亞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長榮將從2008年第三季度起將其貨物中轉碼頭由新加坡轉到馬來西亞柔佛州的丹絨港。
位於馬來西亞南部的丹絨港建於1999年,與新加坡港的距離只有40分鍾車程。與新加坡港相比,丹絨港不過是個無名小卒,不論硬體還是軟體都與新加坡港相去甚遠。年初就傳出丹絨港要與新加坡港爭奪長榮集團的消息,新加坡港務集團為挽留這個大客戶,提出了很多優惠條件。長榮集團老闆張榮發公開聲明,如果在收費上有所調整,他仍然願意留在新加坡,畢竟長榮集團在新加坡已經20年了。新加坡在這場爭奪戰中已是勝券在握。而長榮卻突然改換門庭,與丹絨港簽署合作協議。
原來在這次新馬港口之爭的最後階段,馬來西亞拿出一份讓長榮無法回絕的厚禮。首先,馬方同意給予長榮最優惠的服務價格,收費還不到新加坡港務集團的一半,僅此一項長榮每年可節省成本600多萬美元。另外,馬來西亞還轉讓給長榮10%至20%的碼頭股份,並給予長榮集團下屬的航空公司和酒店在馬來西亞的種種優惠。正是這些超出海港業務以外的優惠條件,促使張榮發最終決定舍棄新加坡。 長榮的撤出已經是新加坡港務集團損失的第二個大客戶了。2001年,全球最大的海運公司———丹麥馬士基海事公司在結束了與新加坡港務集團的合約後,將東南亞的轉運中心轉移至丹絨港,馬士基每年180萬個標准集裝箱的貨物改由丹絨港轉運,新加坡港驟然失去11%的貨運量。
世界航運市場不景氣,船務公司靠的是薄利多銷,不得不拚命削減成本。而新加坡港雖然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管理最好的碼頭,服務收費卻居高不下。在經濟不好的年頭,這對船務公司來說可是一筆沉重負擔。而丹絨港恰恰是在價格上做文章,為挖走馬士基,丹絨港提出的碼頭收費只有新加坡港的一半,另外還將丹絨港30%股份轉讓給馬士基,允許其參與碼頭的經營管理,這對馬士基來說正中下懷。馬士基海事公司本身是世界排名第三的港口管理公司,該公司一直要求新加坡港務集團批准它在新加坡經營其自身的終站碼頭以節省費用,但屢屢遭拒。遷至丹絨港後,馬士基既是最大的客戶,又是股東,在貨物中轉方面擁有很大自主權。因此,馬士基的30多條航線決定全部停靠丹絨港。
長榮又步其後塵,新加坡港兩年間失掉了兩個最大的客戶,損失了約1/6的集裝箱貨運量,這將嚴重威脅到新加坡港作為該地區內首要中轉碼頭的地位。而且由於新馬兩地差價太大,其他船運公司紛紛向新加坡港務集團提出降低收費的要求,極有可能導致骨牌效應發生。

⑹ 新加坡有今天的成就主要是地理位置還是李氏

新加坡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你題目說的兩個原因,優越的地理位置還有李氏的執政。

如果這兩者相比,更重要的應該是地理位置。在此採用簡單的判斷標准,缺了哪個新加坡的更有可能得不到發展或者發展得更差:如果缺了李氏,也許會有另外一個總理,帶領新加坡發展,即使可能發展得不如今天,但應該還是不錯的;如果缺少了這么優良的地理位置,新加坡絕無可能發展成為亞洲四小龍。

但是,事實上,再優良的地理位置,也要看區域的發展環境是否與其地理位置的優勢相吻合,如貴州在我們國家建國後一段時間的「三線建設」中,因為其靠近中部,能夠有效的防禦外國的入侵,所以發展起來了許多重要的大工業,當時的東南沿海因為容易被敵人的海軍或者空軍侵襲,工業化進程緩慢;再看看改革開放後,東部沿海的發展遠超於中西部,貴州雖然近年來發展勢頭尚可,但總體情況大家都略有印象。你說貴州的地理位置變了嗎?沒有,變的是時代大背景。

新加坡發展到今天,我覺得最重要是新加坡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發展環境——歐美勞動力成本上升、產業轉移,亞洲整體崛起。簡單而言,亞洲日本、台灣等國家崛起意味著每天都有大量載著集裝箱的貨輪穿梭於歐美和東亞之間,這使得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運咽喉的馬六甲海峽的新加坡憑借新加坡港這一轉口港迅速發展起來。

(這一部分具體可查閱馬六甲海峽為什麼重要和新加坡港的地位)

——————————下面是閑的沒事的一些補充——————————

近年來我們國家發展起來之後,上海港、寧波舟山港、深圳港、香港港等發展起來了,世界最集裝箱吞吐量最大的20個港口中有一大部分是中國的港口,上海港連續七年保持世界第一(真的是中國奇跡!)。但注意,這些港口是目的港。這么多到達中國的集裝箱中,有非常大一部分還是要從新加坡港中轉的,這不是把自己部分的命交到別人手裡嗎?

於是,最近十多二十年,我們想從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把集裝箱運進來、搞一帶一路建設,想試試走陸運,想和也在馬六甲海峽附近的馬來西亞一起建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削弱對新加坡港中轉的依賴。(當然還有別的考量)

不過,新加坡也不會坐以待斃,早在本世紀初,新加坡就和中國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就有過交鋒:

「2001年,應巴時任總統穆沙拉夫的請求,中國政府同意參與援建瓜達爾港,並以無償援助、優惠貸款和低息貸款等形式向巴方提供1.98億美元融資,同時提供技術支持。2002年,瓜達爾港正式開工興建。2007年,瓜達爾港工程竣工,3個兩萬噸級泊位的多用途碼頭得以建成。

雖然瓜達爾港由中國援建,但當時的中國並沒有取得瓜達爾港的運營權。2006年,新加坡港務國際公司在競標中擊敗中國,取得了瓜達爾港的運營權。然而,在新加坡方面運營下的瓜達爾港經營慘淡,完全沒有達到當初建設港口時的預期效果。港口貨運量嚴重不足,幾乎處於廢棄狀態。」

你說新加坡是真的不會運營,使得瓜達爾港經營慘淡嗎?

However,我們國家也不是吃素的:

「2013年,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港控公司)接管瓜達爾港運營權,瓜達爾港口和自由區建設得到恢復和推進。目前,港口已具備處理散貨、集裝箱、滾裝貨物、石油液化氣等全作業能力,港口船舶靠港量不斷上升。」

新加坡未來的發展,就看未來新加坡港地位如何了。

————————結束結束——————————

附圖一:2017年上半年全球TOP20港口

附鏈接一:中國和「巴鐵」攜手做的這件大事 讓瓜達爾港"重獲新生"網頁鏈接

⑺ 新加坡港發展有何劣勢及威脅

新加坡具備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要件,但也有許多潛在缺點:
(1) 馬來西亞等臨國的軍事威脅
自新加坡於1965年8月9日正式退出馬來西亞,成為一個獨立國家以來,馬來西亞對於新加坡的軍事威脅始終存在。而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近日更高倡要提高新加坡的國防,在其新書中,不僅充份展現富國強兵的治國理念,更表示,新加坡面對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威脅,因鄰居都不想看到新加坡繁榮。一旦鄰國圍剿,新加坡就死定了,為此新加坡必須建立強大的武裝部隊。顯見新加坡於國防上的隱憂。
(2) 物價昂貴、勞動工資及房租皆高。
在經濟長期的發展之下,新加坡已進入開發中國家,其國內物價水準隨著工資的成長而提高,在地少人稠的限制下,新加坡的房價高居不下,投資成本高。且新加坡勞力短缺,勞動成本逐年攀升,勞力密集產業不適合在新加坡投資
(3) 過度依賴貿易與服務業
腹地狹小因而無法發展製造業,整體國家發展過度依賴金融、貿易等服務業,風險過度集中。政府環保要求標准很高,故舉凡污染控制不易行業,不宜在新加坡投資。由於新加坡資源有限,使用各種資源成本均不低,不適合低附加價值行業前來投資。
五、中國大陸資本市場的優、劣勢
在金融風暴之前,中國大陸經濟實力已經有爆炸性的成長,金融風暴後,依舊維持相當亮眼的經濟成長率,在國際上成為世界景氣復甦的火車頭,中國大陸最主要的交易市場上海證券交易所及深圳證券交易所,同時成立於1990年。上證為一般上市平台;深證則設有創業板及中小企業板,協助中小型企業於資本市場融資。
在中國大陸開放資本市場之際,由於人民幣受到政府管制,國際資金流動受限制,政府為吸引外資投資中國大陸股市,將中國大陸股票分為A股及B股兩類。A股市場於1990年成立,由中國大陸境內的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台、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B股市場於1992年建立,由中國大陸公司發行的人民幣特種股票,在國內證券交易所上市,以外幣交易,上交所B股以美元交易,深交所B股以港元交易。2001年2月19日後,B股市場對國內投資者開放。中國大陸在國內市場需求及經濟成長的表現,預計未來資本市場會持續進行改革與開放,吸引國際投資。上海證券交易所是中國大陸的主要發行市場,上市標准較高,因此中小企業多於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上市,創業板規模則是深圳大於上海。
1.中國大陸市場優勢
(1) 經濟成長快速
中國大陸市場受矚目的地方不外乎是強勁的經濟發展,特別是金融海嘯後,只有中國大陸維持8%以上的經濟成長率,被稱為是全球復甦的動力,隨著經濟發展以及中國人的高儲蓄率,隨著資本市場持續開放及國民金融教育成熟帶動,未來中國大陸將會是熱門的籌資地點,此外,經濟成長也為上市公司創造營收獲利,使得市場投資標的更具吸引力,同時隨著公司發展,也會產生進入資本市場籌資的誘因。
(2) 內需市場潛力無窮
近年中國大陸成為全球焦點,不單只是世界工廠,更具有世界市場的潛能,使得於中國大陸發展的台商選擇於中國大陸上市集資,不僅有利拓展企業知名度,能早一步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更是企業考量的重點。
(3) 上市規定彈性空間大
中國大陸上市櫃的法規遵循要求,並沒有像國際市場這麽嚴格。在上市制度改進方面,中國大陸於2006年取消上市公司需經過1年的上市輔導期,之後關於IPO上市輔導期的相關規定,原則上是3個月,但非強制規定,欲申請上市公司未滿3個月的輔導期也可以申請上市,取消輔導期的原因在於中國大陸在新股上市的政策上逐漸採行如香港一般的保薦人制度,未來將會透過對於保薦人強制性的責任及要求,搭配證監會及交易所的上市審查,形成控管申請上市公司品質的兩道防線。
除了往上市保薦人制度方面的改進外,依據2008年中國證監會發表的的「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至2020年為止,官方未來發展的重心將著重在發展多層次多種產品的金融市場、提升金融機構與服務競爭力、建立完整法規體系,並將資本市場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緊密結合。


⑻ 簡述新加坡何以成為集裝箱吞吐量全球第二的大港

摘要 新加坡港自然條件優越,水域寬敞,很少風暴影響,治區面積達538萬平方米,水深適宜,吃水在13m左右的船舶可順利進港靠泊,港口設備先進完善,並採用計算機化的情報系統,同時謀求用戶手續的簡化和方便。

⑼ 新加坡港口有何地理優勢

1、交通:

地處馬來半島南端,擁有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它是著名的國際大洋航線的樞紐,是東南亞的航運中心,還連接著太平洋和印度洋,起著溝通歐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的海上交通的作用,交通便利。

2、物產

位於熱帶地區,熱帶水果等物產豐富。

3、產業

溝通三大洲,連接兩大洋,港口資源豐富,有利於引進科技,發展知識(電子)產業、旅遊產業、深加工產業。

(9)新加坡港現在如何擴展閱讀

1、鹿特丹港(荷蘭)

鹿特丹是荷蘭第二大城市,世界最大的港口,位於歐洲萊茵河與馬斯河匯合處。

港區基礎設施歸鹿特丹市政府所有,日常港務管理由鹿特丹港務局負責,各類公司承租港區基礎設施發展業務。

2、新加坡港位於新加坡

新加坡島南部沿海,西臨馬六甲(MALACCA)海峽的東南側,南臨新加坡海峽的北側,是亞太地區最大的轉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之一。

3、市區的珊頓道

生齒新加坡每平方公里達7000多人,是天下上生齒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二。

4、裕廊港

1965年啟用,1971年擴建。該港口位於新加坡島西部、裕廊工業區南岸,是亞洲最大的散裝貨運港。

⑽ 新加坡港的港口現狀

新加坡港已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共有250多條航線來往世界各地,約有80個國家和地區的130多家船公司的各種船舶日夜進出該港。
該港每天還有30多個國家航空公司的200多個航班在新加坡機場頻繁起降。直至1994年新加坡集裝箱吞土量達到1040萬TFU,仍然位居世界第二位。
1992年新加坡貨物吞吐量達到2.38億噸,為世界的三大港口之一。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4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8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6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4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40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8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3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9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6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