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抗日電視劇總提到新加坡
① 新加坡歷史
歷史編輯
早期文明新加坡歷史可追溯至3世紀,當時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獻記載源自3世紀東吳將領康泰所著的《吳時外國傳》,據新加坡學者許雲樵考證,蒲羅中是馬來語「Pulau Ujong「之對音。」蒲羅中「是新加坡島最古老的名稱,比淡馬錫(明朝把新加坡稱作「淡馬錫」)早一千多年。新加坡島開始受到重視是14世紀,室利佛逝王子拜里米蘇拉在該區域建立了馬六甲蘇丹王朝,比較可惜的是葡萄牙人在1613年焚毀了河口的據點。此後兩個世紀內沒有關於新加坡的史料。英屬時期1819-1942
以前新加坡剛開埠,新加坡河就是繁榮的起點
新加坡現代歷史要追溯至19世紀初期,英國正在擴張其在印度的版圖以及與中國的貿易。他們急需找到一個能夠讓其船隻停泊、維修的港口,以在與荷蘭人的貿易競爭中取得優勢。1818年底,總督萊佛士在馬來半島的南端建立一個新的貿易港。萊佛士於1819年1月29日在新加坡河口登陸之後,發覺新加坡具備發展為港口的優越條件,該水域寬敞很少風暴影響,鄰近的溪澗也有可靠和充裕的水源。最初是隸屬於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到了1820年,新加坡開始為大英帝國產生利潤。1824年,新加坡的殖民地地位進一步得到確立,2個新的條約正式簽署,並於1826年成為海峽殖民地。1832年,新加坡成為海峽殖民地政府的所在地。1867年4月1日,正式成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由位於倫敦的殖民地辦公室直接管轄。到了20世紀初,新加坡從沼澤遍布的荒地,躍升成為全世界第7大港口。日據時期1942-19451941年底,英國完全低估了日軍的戰鬥力,直到日本出其不意地攻擊新加坡,她是大英帝國皇冠上的一枚小寶石。新加坡扼守著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南口,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她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作為英國在東南亞的政治經濟中心,日本必須拿下新加坡才能徹底把英國人趕走。新加坡華僑人口密集,這里是南洋華僑抗日運動中心。陳嘉庚領導的「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便發動東南亞八百萬華僑,為中國籌集了約合4億余元國幣的巨額外匯。此時落入虎口的新加坡華裔由於先前曾大力援助中國抗日,又組織義勇軍進行過英勇的抵抗,因而遭到日本的忌恨和瘋狂報復。珍珠港事件隔天,日軍在馬來亞北部的哥打峇魯登陸,戰爭開始僅55天,日軍就佔領了整個馬來半島與星洲。1942年2月15日,英軍總司令白思華宣布無條件投降,逾13萬名英國、澳洲、印度等守軍淪為階下囚 ,這是英國軍史最大浩劫(新加坡之戰)。日本在接管新加坡後將她改名為昭南島。同年2月18日至25日,為報復星華義勇軍和先前支持中國抗日的華人,日軍開展了以「大檢證」為名的肅清行動。日軍當局在多個地方設立「檢證中心」,他們的計劃是甄別所有介於18至50歲的華裔男性,將所有的「反日分子」鏟除,最後日軍抓走約二萬多人,當中絕大多數被帶到郊區或偏遠的樟宜、榜鵝海邊予以集體槍殺,剩下則被送到泰國做苦工。日軍還勒索南洋華僑,要華僑交出五千萬元俸納金。山下奉文當時給的理由是:「華僑支持重慶政府抗日,這筆俸納金,是你們向日軍贖罪的買命錢。」
新加坡人民來到紀念碑前悼念死難的平民(8張)經歷了3年多的苦難,隨著日本的投降,新加坡華人無不高興。據不完全統計,在日本佔領超過3年的期間約有2萬至5萬名華人慘遭殺害(新加坡大屠殺)。戰後,多個地方相繼發現被屠殺者的遺骸。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不忍讓這些骸骨散棄在荒郊野嶺,同年成立了善後委員會,負責探查、發掘和安葬等工作。新加坡和平紀念碑於1967年2月15日落成揭幕,每年2月15日(淪陷日),這里都會舉行悼念死難的平民。新加坡抗日片《和平的代價》描述日軍佔領新加坡的艱苦日子,同時也敘述星華義勇軍的抗戰經歷,看了這部電視劇才對歷史人物比如陳嘉庚和林謀盛等人有更深刻的認識,也了解到南洋華人對抗日所做出的貢獻。邁向自治與合並1945-19631945年9月,英軍回到新加坡。軍管在隔年結束,海峽殖民地也正式解散,新加坡成為直轄殖民地。人民在戰後要求在政府中有更大的發言權。總督的權力被分散,一個由官方人士及被任命的非官方人士組成的顧問組成立,但非官方人士需獲任命。該體系於1947年7月變為兩個分開的行政及立法會議。1955年的選舉是新加坡歷史上第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而且華人選民的數量首次大幅度增加。1959年,新加坡進一步取得自治地位。1961年5月27日,馬來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汶萊、沙撈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聯邦。對此,約有7成的人投贊成票。於是,在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聯邦。新馬合並1963-1965合並後,新加坡開始和中央政府發生矛盾,對治國方針也有不同的看法。兩地政府第一次發生公開的矛盾是在1963年12月。李光耀批評馬來西亞的年度預算案沒有給予提升社會狀況足夠的預算。新加坡的商人也開始投訴中央政府歧視他們,沒有給他們和其他州屬一樣的利益,反而對他們實行固打制。雙邊經濟的矛盾在1964年12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將上繳中央的稅收從4成增加到6成後升溫。當時馬來西亞財政部長說這是因為印尼的對抗活動而導致軍備預算案增加。同月,中央政府宣布將關閉新加坡的中國銀行的分行,原因是中國銀行在資助馬來亞共產黨的武裝活動。兩地在政治上也有沖突,1963年,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黨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參加了新加坡州選舉。然而,聯盟黨不僅未添一席,原有的三個選區也被人民行動黨奪取。1964年9月,由於印尼特務的挑撥離間,新加坡又發生了嚴重的種族暴亂傷亡慘重。「馬來人至上」的觀念也逐漸走向了舞台的中心。非馬來人的政黨都公開表示反對「種族主義」 的信條。當時第一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擔心華人會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他認為,解決兩個族群沖突的最好辦法就是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獨立出去,以保證馬來族的統治。於是,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改憲法,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新加坡被迫獨立以後,島內的華人集體危機感成經濟奇跡原動力,人民開始靠著勤奮的打拚學會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共和國1965至今
新加坡舉行慶典活動,紀念獨立48周年新加坡在建國後尋求國際承認,於1965年9月21日加入聯合國。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聯邦。1967年8月8日新加坡也協立東盟。作為一個蕞爾小國,世界對於新加坡是否能繼續存在表示疑問,除了主權糾紛,其它重要的問題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與天然資源。失業率當時高達12%。新加坡為了求存求活,開始一連串的措施來發展工業及經濟。於1961年設立的經濟發展局致力於實行國家經濟發展方針,重視製造業,裕廊工業區正式成立,並在加冷、大巴窯等地建立輕工業基地。為了吸引外資,政府決定給予外國企業優惠。同年,經濟發展局重組,裕廊鎮管理局以及新加坡發展銀行也在該年成立。工業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製造業在十年內成為世界主要電子產品出口國。雖然新加坡的國內政治上的自由空間逐漸被壓制,經濟上卻取得高速發展,很快成為東南亞重要的金融和轉口貿易中心,成為當時的「亞洲四小龍」之一。與此同時,新加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問題都得到解決。
② 央視(下午時)為什麼總播新加坡那邊的電視劇
那不是新加坡的,是台灣的,閩南語電視劇,配過音了
③ 為什麼電視劇裡面的抗日英雄都是美國國籍,加拿大國籍,和新加坡,義大利的,我就想問問,我們的抗日英雄
中國人還沒混出名 出名的都不是中國人了
④ 為什麼新加坡會拍中國的一些歷史電視劇
首先你要知道新加坡很多人都是華裔大約為272萬,佔74.7%;他們大部分他們的主要語言也有漢語.他們祖先很多都是中國東南沿海的避難移民,很多歷史文化的背景都是一樣的。所以他們會拍很多中國的一些歷史電視劇.因為這些歷史他們的祖先也曾經是一份創造者.
⑤ 為什麼中國的許多神話電視劇中有新加坡演員
1. 新加坡的市場有限,很多新加坡的演員都在外地發展,以前都在香港,台灣等地。
2. 中國的市場很大,現在市場放開了,,所以很多人都到中國來演戲,當然也包括新加坡演員
3. 導演不是白痴,有這么多的演員可以挑選,適合角色,價格合適,又是其他國家的演員來參與,怎麼也炒個收視率吧。
⑥ 馬六甲海峽那麼長,為何只有新加坡繁榮
馬六甲海峽很長,但是真正適合貨物運輸的天然良港並不多,它是一個西北東南走向的海峽,海峽附近比較大的幾個國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因為它的那個位置暗礁比較多,海水比較淺,不適合停大型船舶。
新加坡現在還是。非常適宜居住的國家,因為他們對於環境的保護非常到位,雖然人口比較多,大概500多萬,國土面積也不大,但是因為經濟發展程度比較高,也注意環境的保護,人均等居住面積沒有那麼大,但是生活還是沒問題的。是一個陽光城市,可以去那裡旅遊。
⑦ 以前新加坡拍電視劇為什麼內容是中國大陸的地點和歷史
新加坡的演員基本上都是華人,很少非華族的。因此他們需要演一些跟華人有關的內容,近代和現代劇基本上都用新加坡、南洋一帶的題材。但是古裝劇也有市場,因此他們也演一些古裝的。然而馬來亞的歷史很有限,跟華人有關的不但少而且還總是血淋淋的屈辱史。沒辦法那隻好拿些老祖宗的光榮事跡來拍了。
望採納。
⑧ 為什麼抗日題|材的電視劇經常提到新加坡
1942年新加坡被侵略的日軍佔領。1965年,新加坡正式獨立。新加坡雖然華人居多但是和中國的抗日戰爭其實沒有多大實際的關系。
⑨ 為什麼以前經常可以看到大陸引進新加坡的電視劇,可是近幾年卻鮮少見到了
因為人們成熟了,現在流行歐美,韓劇,香港,某些程度上是拿不出手的,別說新加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