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有哪些壟斷公司

新加坡有哪些壟斷公司

發布時間: 2022-07-25 10:39:06

1. 新加坡有哪些主流媒體

新加坡媒體報紙盤點新聞媒體最主要的職能就是傳達各種不同的聲音:政府的「綸音」,老百姓的心聲等等。作為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新加坡的媒體報紙主要有哪些呢?下面就來盤點一下。

新傳媒榮獲多個國際獎項新傳媒是新加坡的主要媒體集團,業務遍及電視,廣播,報紙,雜志,電影和數碼媒體,堪稱是最全面的媒體平台。作為新加坡唯一的免付費電視台,新傳媒旗下的電視頻道不僅為觀眾呈獻優質的本地節目,也播出許多國際得獎的作品。

聯合早報新加坡主要華文綜合性日報《聯合早報》由新加坡報業控股公司出版,屬新加坡主要華文綜合性日報,前身是1923年創刊的《南洋商報》和1929年創刊的《星洲日報》;1983年兩報合並,合並後共同出版《南洋·星洲聯合早報》,簡稱《聯合早報》。

我報新加波首份華文免費報紙我報是一份新加坡免費報紙。2008年1月改版成為新加坡首份華文和英文雙語報。由新加坡報業控股發行。《我報》注重強調讀者的參與和歸屬感,初期刊出的新聞大約八成是華文新聞。

海峽時報新加坡歷史十分悠久的英文報紙《海峽時報》(全名:新加坡海峽時報)是新加坡報業控股有限公司的旗艦刊物。《海峽時報》於1845年7月15日首次發行,目前發行量為每日40萬份。它是新加坡唯一寬版的英文報紙報導一般社會新聞。另一份大張的英文報紙-《商業時報》則只關注商業新聞。作者:zhanglingli_1

2. 何晶所在的淡馬錫控股,是怎樣一家公司

在世界上有很多的企業的成長史和發展史都讓人很震撼。一個企業的產生和發展都傾注了很多的精力,其中也有不少是很多人的夢想。說到淡馬錫控股,可能人們會首先想到的一個很出名的人何晶,淡馬錫控股的首席CEO。何晶的確是一個很優秀的人,但是淡馬錫控股也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公司。淡馬錫控股是新加坡的一家業務涉及很多方面的綜合性投資咨詢公司,在世界上很有影響力。

淡馬錫控股至今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這樣多業務的綜合,足以顯示了一家大企業的能力和強大。但是,一個優秀的企業離不開優秀的企業家,它對人才的吸引也是成功的,比如何晶。所以,一個公司的發展離不開有能力的人,公司在人力資源的發展上一定要多加重視。

3. 新加坡有哪些跨國公司

知名的跨國公司在新加坡有亞洲總部
Philips
Flextronics
Sammina
Apple
IBM
Agilent
GE
Mashusita
Sunstrandt
Creative
Starbucks
Chartered Instries
Thomson
Heli-orient
Lockheed等。

跨國公司主要是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企業,以本國為基地,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世界各地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和經營活動的壟斷企業。

4. 新加坡GE(通用電氣)公司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關系

三井集團(Mitsui Group,三井グループ, Mitsui Gurūpu)三井集團的簡介 三井集團(前三井大財團)擁有數百家公司,覆蓋了各種業務,包括鋼鐵製造、造船、金融、保險、造紙業、電子、石油、化學農葯、倉庫、旅遊業和核能。三井集團並非一個法律實體,只是一些有關相關利益和財務結構的大企業的非正式組織。它們為提高集團成員的經濟利益而精誠合作。為確保合作成功,前三井大財團的68個成員公司的首腦每周會餐一次。 三井集團的核心為戰後初期成立的三井銀行、三井物產、三井礦山。此後,由於石炭業的衰敗,三井礦山脫離,三井不動產地位上升。現在,二木會的主幹公司轉為櫻花銀行、三井物產、三井不動產三家企業,這種由碳向不動產的核心企業的轉換表明了沒有強大的重工業企業的三井集團的苦惱,以及由此產生的地位動搖。三井集團的發展 二戰前最大財閥,讓一切充滿活力使多家企業振興,東芝成日本五強之一,推動日本經濟騰飛。 三井集團是日本的四大壟斷財閥之一,是由三井家庭統治的財閥而發展起來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和戰爭期間,該財閥一直居日本四大財閥之首,是日本經濟工業化進程中的重要推動力量。 二戰期間,三井財閥的核心--三井銀行,兼並了日本第一銀行更名為帝國銀行,其經營實力超過了安田銀行而居財閥銀行首位,使得三井壟斷財閥的直屬企業和旁系企業得到有力的資金支持,因而得到更快發展。 三井集團的東京芝浦和石,石川島播磨兩大支柱企業,二戰後一度均奄奄一息、瀕臨倒閉。經土光敏夫的讓一切充滿活力的整頓治理,均重獲新生,東芝成為日本工業5強、石川島成為日本工業50強之一,稱雄於國際市場。 三井財閥的創始人三井高俊是日本三重縣的伊勢松阪人。17世紀中葉,三井高俊在家鄉開辦當鋪和釀酒業。1673年,他到江戶(今東京)開辦和服經銷店, 1683年又兼營錢庄。三井錢庄逐步擴大,18世紀20年代又發展為以經辦銀行匯兌業務為主的三井兌換店,並資助封建諸侯,代征貢米,受地方封建政權的支持和保護,作為特權商人而快速致富。 明治維新時,在日本明治新政權與德川幕府的爭斗中,三井家族曾資助新的天皇制政府,並為軍隊支付過軍餉。明治政權獲勝後,作為報答便讓三井銀行掌管政府資金--官銀出納和匯兌,並獲得發行三井票的貨幣發行壟斷特權,大獲其利。 1876 年,三井家族以掌握官銀為基礎開辦起私營銀行--三井銀行。三井銀行是日本的第一家私人銀行。接著,三井又開辦起三井物產公司,並從政府手中廉價購得一批工礦企業。這些工礦企業為日本軍國主義的擴軍備戰和戰爭中的軍事供應大顯身手,企業本身實力也得到急劇擴張。 1910年,在發展軍需品大發橫財的基礎上,三井成立了名為三井合名公司的持股公司。通過該公司,三井向幾乎所有的經濟領域投資,控制了一大批中小企業,終於發展成為最大的壟斷資本集團--三井集團,其中僅三井物產的營業額40年代前期便達到30億日元。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三井財閥的規模是三菱財閥的1.5倍、住友財閥的 2倍、安田財閥的3倍左右;三井財團所屬直系、旁系公司及其子公司共達270餘家,包括東芝浦電氣、石川島播磨重工、三井造船、昭和飛機、豐田汽車、日本精工等。在二戰後解散財閥中,三井集團實繳資本近日本全國公司實繳資本總額的10%,可見該集團十分龐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日本軍國主義的工具,三井財閥和其他財閥一樣,經過了解散和復活的過程。但是,三井財閥由於同政府關系長期較為密切,因而在解散中理所當然地受到了更大的打擊,在後來的復活中也受到某種制約而沒有其他幾家財閥那樣快地恢復和擴張,因而由二戰前的第一財閥落到了三菱、富士、住友的後面。 一直到50年代後期,三井財閥的核心企業才走上正軌:三井銀行、三井信託銀行、大正海上火災保險、三井人壽保險等4家金融機構,恢復了經營活力,為集團的重新集結和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撐;三井物產公司在三菱商事公司恢復的5年之後--1959年完成了恢復工作,為集團的重新集結和發展提供了營銷紐帶;三井礦山已風光不再,但其直系企業東京芝浦電氣、石川島播磨重工這兩家瀕臨倒閉公司經土敏夫治理後活力大增,為集團的重新集結和發展提供了新的工業支撐,土光敏夫也因此而享譽世界工商業界。 1939年,由東京芝浦製作所和東京電氣股份公司合並,成立東京芝浦電氣公司。東芝製作所引進美國通用電氣的技術,使得競爭實力迅速增強。60年代前期該公司拚命擴大規模:1961年,合並了石川島芝浦汽輪機公司;1962年,用70億日元建成了濱川崎切割機製造廠;1963年,建成了專門生產渦輪機的渦輪機西廠。由於盲目地過度投資,東芝出現了利潤大幅度下降的嚴峻局面。為了避免倒閉,該公司力邀土光敏夫出任總經理。 土光敏夫,1896年出生於日本岡山縣一個農民家庭,1920年畢業於東京高等工業學校機械繫,後來留學瑞士。畢業後,到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公司造船廠當機械工程師,後出任總經理。他使石川島公司起死回生,並進而發展成名列日本工業企業50強之一的超級企業;1965年,他又出任赤字累累的東芝公司的總經理,幾年之後又使該公司躋身於世界50家最大的企業之中、10大電器企業之列。一連使兩家瀕臨破產的企業振興、騰飛、土光靠的是他那著名的經營公式: 讓一切都充滿活力! 活力=智力×(毅力+體力+速力) 其一,土光敏夫重視開發全體員工的智力。他在管理中全力推行兩條重要路線,其一是推行重擔主義和適才適所的用人路線,使員工的智能有施展的舞台。土光闡述說:對部屬的最大尊重,乃在於發現和發揮他們的智慧,委以重任。他提出,誰拿得起一百斤就交給誰一百二十斤的擔子,以此激發人的智能的充分釋放。據我得經驗,出人才的部門,常常是工作多而人手少地方。這樣,由於每個人的工作負荷加大了、不得不幹出超過自己能力的工作,於是就形成一種必須自己去克服困難、經受磨練的環境。正是這種環境,真正能夠造就人才。 其二,土光敏夫強調領導者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進取精神。辦企業就得講效率,首先是管理者要講效率,這是領導者要有高度的責任感的體現。會議不應用來作冗長的報告,報告材料會前分發就行了;會議則是進行討論的地方。為了使會議開得簡短而有實效,他提出了著名的土光會議律--五提倡:提倡爭議,提倡各抒己見,提倡全體發言,提倡不超過一小時,提倡站著開會。公司內,每星期一次的社務會議准時八點半舉行。 其三,土光敏夫重視並善於捕捉市場機會。主持石川島造船公司時,土光認為隨著二站後各國(特別是日本)經濟的復甦、發展,對石油的依賴必然越來越大,這就需要建立海上輸油線。於是,石川島公司源源不斷地造出了世界上從未見過的20萬~30萬噸級乃至更大的巨型油輪。巨型油輪對路適銷,訂貨單像雪片似的飛到土光手中。僅僅10年工夫,日本造船業就在土光(還有三菱)的帶到下,稱雄於世界--當時世界上每10艘巨輪,便有 6~7艘為日本所造。 前述使東芝發展電器產品,經過10餘年的苦心經營,終於使其成為世界電器十巨頭和日本電器三霸主之一,從巨型電子計算機、集成家用電器,其總產量占日本的20%。 其四,土光敏夫認為個人發展的關鍵是要發揮人的活力,這也是管理成功的關鍵所在。後來擔任日本材界總理--經團連會長的土光,在國際企業管理年會上大聲疾呼:指揮大企業的是人,要發揮人的活力。要求企業蒸蒸日上,發展人的活力是唯一的辦法。 為了充分發揮人的活力土光敏夫推行合理化運行來開發員工的智力。他給提合理化建議的人以榮譽和獎勵,並建立直接向總經理提建議的制度。他大力加強職工培訓,通過提高職工的文化素質,來推行合理理化運動的深入開展。 除了開發智力之外,土光敏夫還注意開發員工的毅力、體力和企業經營的速力。他認為,毅力是指員工對企業經營目標表現出的極大興趣、忍耐和進取精神,並由此而產生的高度責任感。體力則是經營者對員工健康、福利的關心所帶來的充沛精力,進而導致工作的高效率。而速力則反映這樣一種經營理念:重視市場經營訊速振興。僅僅過7年多時間,在1972年度,冬芝公司的銷售額高達29.2億美元,躍升世界最大工業公司的第56位,日本的第6位;利潤額0.573億美元,徹底擺脫了虧損局面;資產額45億美元。土光敏夫還為東芝公司在海外建立了龐大的經營基地,為其進一步佔領國際市場奠定了基礎。這一些海外子公司分布於美國、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伊朗、泰國等國家和香港地區。 由於經營東芝公司有方,土光敏夫榮膺最出色的日本經營者稱號,被世人視為日本經濟成就的象徵。由於他在日本企業界的崇高威望,70年代末他被推選為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會長--此時他已是80高齡。 東芝公司進入家電市場較晚,為追趕市場潮流,他們便急劇加大投資。家電市場需求的持續高溫,東芝迅速發展。接著他們又全方位大肆投資,結果產品大量積壓。後來由於土光敏夫的整治,才是以死回生、重振雄風。 東芝公司是日本防衛廳的主要供貨商之一,1979年度軍需訂貨為181億日元,在防衛廳訂貨合同中居第五位;1981年度上升到322億日元;1983年度又上升到492億日元。在日本政府的宇宙發展計劃中,東芝公司承攬到衛星發送的肥缺。然而,在後來的兩次衛星發送中,都出現了一定的故障。於是, 1985年10月,日本宇宙開發事業集團宣布:取消交由東芝公司承包開發的第二期《衛星發送合同》。 畢竟東芝公司是一家擁有雄厚技術實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再加於政府的密切關系,他們再政府部門的訂貨方面又迅速趕了上來,估計1991年度高達3000億日元。是年,該公司的銷售額高達 414.71億美元,居世界最大工業公司的第23位,日本的第7位,是日本經濟稱雄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由此一家企業,可知三井集團對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5. 新加坡當地有什麼本土的4A公司嗎國際的呢

70年代,佳能前來開辟新加坡市場,電通隨之進入並且與本土的一家公司合資開辦Denstu-Sigapore廣告公司,只是為了專門服務佳能的公司。之後也斷斷續續拿到了一些新加坡廣告公司的客戶,發展很好。新加坡與中國不同的地方就是不存在國有的概念,對外資引進的資源都持歡迎的態度,並且新加坡的合資是以五年為期,五年以後可成為獨資,對外資公司來說是很優厚的條件。
外資與本土的角斗
因為外資的進入,本土公司的壓力不可避免的增大。本土的廣告公司在創意方面較歐美的廣告公司略為遜色。第一,新加坡的客戶群崇尚的是:「用最少的本錢,拿回最多的利潤」。但是這樣本土公司執行上會差一點.因為在單一在促銷廣告的時候,它的不足之處就是一次不可能表達全部,外資公司策劃推銷的系統很成熟,行銷能力也很強,處理市場促銷的問題也有成熟的套路和經驗,漸漸的新加坡就有這樣的觀念,「只有外資的廣告公司,才能打造出好的創意」。第二,新加坡的本土公司,大多是生意人開的,相比創意的東西而言,更受關心的是能不能提高銷售量。本土公司的作法一般是:經過比稿,初稿被接受了之後,全部的執行,都交由其它公司來代理。那麼在本土公司創意總監,美術總監的力量就體現不出來。從自身找原因的話:首先,本土公司對創意沒有一個很好的概念,外資公司則有創意水平、有表現能力,首先視覺的感觸就不同;其次外資公司的行銷理念能夠指出顧客群所面對的問題,能夠很好的讓顧客去了解到,要以什麼樣的形式才能夠把客戶的產品或是服務呈現出來。這樣的形勢造成新加坡的創意人都必須到外資公司裡面去,才有可能得到創意方面的磨練和認可。假如在新加坡本土的廣告公司學習,經驗會比較有限。大的環境也是這種看法,普遍認為在國際廣告公司的人會比較強比較限。大的環境也是這種看法,普遍認為在國際廣告公司的人會比較強比較果就是強者恆強,弱者恆弱。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國際公司中,關系很復雜,本土的員工永遠也做不到最上面。
新加坡與大陸本土廣告之比較
新加坡雖然是中英雙語進行溝通但是做廣告還是以英文為主,用到中文的廣告少之又少。新加坡因為國家小比較偏向國際化,都是以國際上的understanding為主導。整體上的特色不像中國這樣濃郁,畢竟新加坡沒有很深厚的文化背景。以在這個方面來講,新加坡的環境非常適合外資的生長。本土公司能夠比稿的目標群也沒有國際公司大,如果公司規模或者是Media的量不達到一定的標准,去參加一些大型的比稿,客戶會拒絕,好的機會也只能失之交臂。好比說Nestle雀巢咖啡的廣告公司比稿標准,就是廣告公司要達到一定的指標,或者是達到一定的消費額,才能獲得比稿的邀請。
在中國本土公司或許會從容一點,是因為或許跟政府關系很好,能拿到戶外的廣告牌、政府的廣告;或者跟大的媒體關系好,能夠章到很低的折扣。但是在新加坡完全不是這樣,相反,政府的廣告,公益廣告大多數都交給國際廣告公司去做。媒體也只肯發版面給有執照的公司;新加坡自己開公司要達到一定的標准,也要達到一定的銷售指標,新加坡報業才能夠墊付媒體版位的費用,假如達不到的話還不能屬於真正的廣告公司。媒體的版位還是需要向有執照的廣告公司進行購買,還要付一定的費用。
制勝法寶:本土公司的特色
因為新加坡的市場很小,國際大的廣告公司分割掉的已經是絕大部分。新加坡的廣告公司還找不到一個真正本土廣告公司的特點.加上政府官方要做好廣告也不支持本土的廣告公司.造成了很大的不平衡。因而,新加坡本土公司就會慢慢的關閉現在剩下的幾家廣告公司在維持的狀態。大陸本土廣告公司則有很好的背景,因為本土的公司也鼓勵創意並達到很高的水準。國際4A只是把它們的分支機構安插到全世界進行壟斷,單實際操作並不能次次都贏。好像麥當勞的廣告,就只是最近換的廣告語,「I'm loving in」這個廣告是在墨西哥比稿的,最後就全球鋪展開來。像是我們能看到的佳能、諾基亞大型企業的廣告十之八九不是在本地進行比稿的,都是在某個地方進行比稿之後,把它運用到全世界。我想在北京或者是大陸的其他城市也都會有這樣的機會和能力,所要做的還是要堅持自己的特色,不要放棄。

6. 新加坡umc公司會壟斷簽證嗎

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或有權力壟斷新加坡的簽證。新加坡法律是不允許的,也不可能。

7. 利星行集團隸屬哪個國家在新加坡大選中支持哪個黨派

是不是這個利星行集團是一家跨國的股份制上市公司(香港聯交所股票代碼238),總部設在香港。主要投資和經營業務包括汽車代理、重型機械、房地產、貿易和金融服務等。在東北亞地區銷售賓士、保時捷以及SMART轎車等高檔汽車;在重型機械方面,分銷多種卡特比勒產品。利星行是北京及上海的著名物業發展商與投資者,而貿易業務則集中於木材、手錶零件及肥料。集團亦參與多項金融及投資業務。
跟新加坡沒有關系,新加坡政黨不可以接受外國人資助。

8. 新加坡只有幾百萬的人口,靠什麼主要行業成為發達國家

靠國家資本主義發展模式和以國家認同取代種族認同成為的發達國家。

在新加坡保留了很多民主的重要節日,新加坡是一個自由的國家,很多人都喜歡移民到新加坡,也是因為這一點。新加坡規定所有的兒童都必須接受正規的教育,以確保新加坡的人能夠在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同時新加坡大力發展英文教育。 新加坡把英文當作第一語言,所有的人都必須學習英語,以確保人們的溝通。

9. 自中國進入WTO以來,我國有多少行業被外企壟斷

1 我國食用油75%是依賴國際食用油加工企業,而我們的定價權也牢牢被國外公司所壟斷,
大家熟悉的金龍魚就是新加坡的~~~中國油脂市場原料與加工及其食用油供應的75%以上已被四大跨國糧商「ABCD」所控制,跨國糧商在中國97家大型油脂企業中的64家企業參股控股,占總股本的66%。作為中國食用油三大品牌之一的「中糧系」福臨門食用油的主要貿易進口對象是美國ADM。這位人士表示,國際巨頭憑借資本和經營的優勢,已完成對上游原料、期貨,中游生產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場渠道與供應的絕對控制權。中國食用油戰略安全的「安全門」已不在國人手中。

2 目前中國汽車電子市場70%以上的份額由國外汽車電子廠商所掌控,這些企業包括博世、德爾福、偉世通、德國大陸、現代莫比斯、電裝、西門子VDO、法雷奧。在激烈的競爭中,孱弱的中國汽車電子企業幾乎無話語權可言。在車體汽車電子領域,技術幾乎被國外汽車電子廠商壟斷

3 高檔化妝品領域被外資品牌「佔領」,民族品牌無法擠入

另外要說的就是:
中國商務部8日在廈門發布2007中國外商投資報告。報告認為,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個行業真正被外資企業壟斷,真正的壟斷企業還多是國有企業。

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樂在報告一文中指出,市場份額大不等於壟斷。一些人說某領域被外資「壟斷」了,其理由是這個行業各個外資企業佔有的市場份額加起來達到很大的比重。

他認為,這種判斷有兩點失誤。一是同一行業內的外資企業之間也存在競爭,不應將一個行業所有的外資企業加在一起作為一個市場主體來判斷。二是市場份額集中是壟斷的條件,但不等於壟斷。判斷是否壟斷主要看這個企業是否運用其優勢地位限制競爭。從現有調查看,有少數行業的確存在某個外資企業市場份額集中度高的情況,但還沒有真正形成壟斷。且從目前看,一個外資企業還難以在短期內形成對中國某個產業的壟斷。

文章指出,現在真正的壟斷企業還多是國有企業。

10. 誰能介紹一下新加坡電訊SINGTEL的情況

http://ke..com/view/1393712.html

公司官網:新加坡電信公司官方網站網址:http://ww.singtel.com/
新加坡電信公司(Singapore Telecommunications Limited,簡稱 SingTel、新電)成立於1879年,是一家由新加坡政府全資擁有的公司,是新加坡最大的電訊公司。
[編輯本段]
產品和服務
新加坡電信是亞洲領先的電信公司,擁有跨越無線以及互聯網平台的聲訊、數字服務,服務面向商用以及家用兩個領域。新加坡電信長久以來致力於為客戶提供亞太地區最優質的服務。現在的重點是在互聯網服務提供商、行動電話和固定電話通訊服務上面。
[編輯本段]
公司發展史
過去的十年當中,新加坡電信成功地完成了自身向世界頂尖高效運營商的轉變。該公司提供了大范圍的、價格方面頗有競爭力的電信服務,並為全球5000家不同國家的公司提供電信服務。新加坡電信已經在新加坡國內大舉修建了電信網路,並且每年投入10億新幣更新網路。為了增強國內國外的競爭能力,該公司提供了智能固定電信服務。目前該公司已經在世界上15個國家的23個城市和地區建立了運營機構,包括中國、美國、英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以及香港和台灣地區。擁有120年的光榮歷史,新加坡電信新時代的目標是成為泛太平洋地區真正意義上的首當其沖的電信運營商。為此,新加坡電信將繼續擴大與亞洲其他國家的電信同行交流和合作范圍。
新加坡前第一任總理李光耀的次子,現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弟弟李顯揚是SingTel的總裁暨首席執行官。
[編輯本段]
經營策略
新加坡電訊有限公司作為擁有7千8百萬用戶的SingTel是亞洲太平洋地區不包括中國在內的最大的移動互聯網運營商。1992年公司從以前的政府壟斷企業實行了私有化,SingTel在2003年時與其郵政業務脫離開來,現在的重點是在互聯網服務提供商、行動電話和固定電話通訊服務上面。公司希望透過全面國際化及尖端領先技術,逐步擺脫公營色彩,銳變成為全私人機構。目標是建立一家世界級的機構,不但贏取國際社會對其科技和技術專長的認同,而所提供的優質服務及產品亦獲國內用家肯定。
[編輯本段]
企業標識
新的企業標識由一個簡單、象徵性的橢圓,配合兩個正方形組成。設計突顯公司以創新科技、國際化及優質服務為本。橢圓線條帶出新加坡電訊的環球視野,兩個正方形代表新興數碼科技,而紅及黑色則散發穩定和可信賴的訊息。新的企業標識在視覺上,提升了新加坡電訊作為環球業界領袖的舉足輕重地位。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8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9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240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3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7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3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7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13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8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