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些國家過春節除了中國
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多個國家有過春節的習俗,主要是一些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東南亞國家,如越南、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這些國家都把春節列為了法定假日。

各國春節的習俗
在越南,春節是最隆重的節日,也是國家法定休息時間最長的一個節日。越南的過節習俗與中國大同小異,臘月二十三開始過年,臘月三十除夕守歲,放鞭炮,吃團圓飯。大年初一拜年、趕廟會。韓國人也一直保留著正月初一過春節的習俗,韓國稱春節為「舍爾」,意思是新年之首。
春節期間全國放假,人們紛紛從城市返回故鄉,春運的繁忙跟中國有點兒相似。春節全家人團聚在一起,祭祀祖先,在家靜心祝福,祈求好運。新加坡春節一般放假兩天。節日期間,人們相互拜年,拜年不提貴重禮品,只帶兩個桔子,進門送給主人,桔與「吉」諧音,象徵大吉大利。
⑵ 除中國以外,世界還有哪個國家習慣性過春節呢
過春節的國家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也有過春節的習俗,主要是受到中國文化影響的一些東南亞國家,越南,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等,這些國家都把春節列為了法定節假日,目前過春節的國家有中國,韓國,朝鮮,日本,越南,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主要是亞洲國家過春節,剩下的就是生活在一些其他國家的華人自己過春節了。

春節也是越南民間最為盛大,最熱鬧的傳統節日,越南人把春節視為辭舊迎新的日子,一般從農歷1十二月中旬開始,准備年貨,准備過年。每一年越南過春節的時候,必不可少的就是鮮花,春聯,爆竹了,越南人過春節有貼春聯的習慣。以前貼春聯用漢字書寫,文字拼音化以後,大部分春聯改為拼音文字。
⑶ 都有哪些國家過春節
國外過春節的國家有越南、印尼、朝鮮、韓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周邊國家一直受我國文化的影響。在韓國、朝鮮和越南,農歷新年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在朝鮮半島,農歷新年被稱為「年節」或「舊正」,正月初一至初三是全民族的法定假日。越南農歷新年假期從除夕至正月初三,加上周六日換休,共6天。
一些華人聚居的東南亞國家也將農歷新年定為法定假日。在新加坡,正月初一至初三是公共假期。馬來西亞華人占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政府將正月初一和初二定為法定假日。華人眾多的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2003年和2004年分別將農歷新年定為全國公共節日,但菲律賓不放假。

習俗
1、祭灶
民間祭灶,源於古人拜火習俗。如《釋名》中說:「灶。造也,創食物也。」灶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灶火,管理飲食,後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祭灶在中國民間有幾千年歷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
2、掃塵
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民間稱做「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
⑷ 新加坡過春節嗎
新加坡人也過春節
新加坡是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一年中各種民族節日很多。重要的有華人的春節、西方的聖誕節、馬來人的開齋節、印度人的大寶森節、新加坡國慶節。新加坡華人占總人口的75%以上,所以中華傳統的春節是最隆重、最具影響力的節日。
春節是地地道道的中華傳統的體現;春節的熱烈和喜慶的氣氛,比起中國大陸和台港地區毫不遜色,甚至更覺隆重。之所以如此,一是由於新加坡華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摯愛,二是彰顯多元文化的特色和亮點,吸引世界各地更多的人前去觀光度假和購物。
每逢春節,新加坡華人家家戶戶寫春聯、貼福字,屋裡屋外紅紅火火;買年貨、做年菜、除夕吃團圓飯喜氣洋洋;民間也興拜年、祝福、送紅包和壓歲錢,圖個吉利。
南洋華人還用獨特的方式來歡慶華人年,那就是一家人歡聚一堂「撈魚生」。「撈魚生」是一種菜式,以生魚條為主食,加以有色蔬菜和水果絲、白芝麻、花生碎,調和五香粉、胡椒粉、醬汁等,裝成一個大盤。「撈魚生」儀式開始時,便由一人發令,其他人一起把大盤中的菜物高高撈起,並齊聲高喊:「撈起,撈起(撈喜),撈到風生水起,一年好過一年」 。「撈魚生」帶有吉祥的意味,祈求來年好運,能發大財。一份考究的魚生,價值新幣千元以上。品嘗過這種既當菜又當飯的魚生,確有其特色,但並無當地人那份興致和著迷。
春節的市場上張燈結綵,人山人海,一派繁忙景象。特別是牛車水(唐人街)更是大量出售華人風味食品,中國民族服飾和林林總總的吉祥物。那裡鑼鼓喧天,舞龍隊、舞獅隊盡情表演。一年中唯有春節這一天,這里可以燃放煙花爆竹,節日的氣氛非常濃郁。
「春到河畔迎新年」 是每年春節活動的重頭戲,舉行的地點是濱海灣。在那裡春節期間有各種文藝演出,有各式雜貨市場,有中華各地特色小吃,還有迎新燈展,並在新加坡河兩岸燃放大型煙花。春節還展出手工扎制的巨龍形彩燈,四川成都的燈彩,廣西民俗文化表演,還有LED舞龍隊,都是新的亮點。一年一度的妝藝大遊行,往年都在烏節路等鬧市區舉行,今年移至新加坡河進行水上大遊行,載歌載舞如同揚州古運河花船表演,不知哪個更加出色。
聞名遐邇的新加坡風景區聖淘沙,新春花會已經開幕,100萬株花卉竟相綻放,奼紫嫣紅,爭奇斗艷,美不勝收,這可算是熱帶雨林的南洋島國春節展示的一大特色。
⑸ 過春節的國家有哪些
如下:

1,韓國:是一個非常遵從傳統的國度,春節就是以祖先崇拜和孝思想為基礎的節日,是祭祖祈願家庭平安的一天。
韓國春節的傳統風俗有很多,有歲妝、歲畫、福笊籬、趕夜光鬼等等傳說。至今流傳下來的習俗有祖先祭拜、歲拜、德談、「擲木四」和跳板等習俗。中國人春節都要吃年糕,韓國人春節也有專門講究吃的食品,統稱為「歲餐」。流傳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春節料理是「米糕片湯」。
2,日本:春節是日本以前最盛大的節日,每家用松柏裝飾房屋,除夕晚上全家人圍著火爐守歲。午夜時寺院響起108聲鍾聲,第二天互相拜年。
在日本,新年時有一種叫「福袋」的'商品。所謂福袋,就是裝著商品的不透明的袋子。福袋有很多種,化妝品、服裝、生活雜物、電器,總之能裝進袋子里的都行。價錢從1000日元到上萬日元不等。由於非常受歡迎,福袋往往年前就開始預售。
3,越南:春節是越南民間最大也最熱鬧的傳統節日。越南人把春節視為辭舊迎新的日子,一般從農歷12月中旬開始辦年貨准備過年,而歷來越南春節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數鮮花、年粽、春聯、爆竹了。
越南人過春節也有貼春聯習慣。以前春聯用漢字書寫,文字拼音化以後,現在大部分春聯改用拼音文字,每個拼音字是一個方塊,自成風格。
4,新加坡:農歷春節即將來臨,在華裔人口占近80%的新加坡,無疑是一年中最重要、氣氛最濃厚的節日。
聖誕節一過,大街小巷和商業區就換上了中國傳統的春節盛裝,大大小小的紅燈籠高高掛起,年畫也貼了出來,一片喜氣洋洋。牛車水各個中國傳統式的店鋪里買年貨的人絡繹不絕,大街小巷更是播放著傳統的新年歌曲,好不熱鬧!
5,馬來西亞:馬來西亞過春節習俗與中國大致相同,由於當地華人多來自福建,受閩南文化影響,人們過春節一定要買鳳梨(菠蘿),閩南語「鳳梨」與「旺來」諧音,鳳梨就成了春節的吉祥水果。節日期間人們相互拜年時,喜歡帶一些橘子,進門送給主人,橘與「吉」諧音,象徵大吉大利。
6印度尼西亞:印尼華族慶祝春節除夕夜和大年初一一般是全家聚餐,年輕人喜歡在賓館飯店,但老年人喜歡把兒孫叫到身邊,在家裡吃年夜飯,敘敘家常、發發紅包,其樂融融。在大餐館和星級酒店的餐廳團聚,在品嘗美味佳餚的同時,還能欣賞傳統的舞龍、舞獅及武術與民族歌舞表演。
6,中國: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我國百姓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⑹ 除了中國以外,還有哪些國家人民有過春節的習俗
韓國、日本、新加坡、越南也過春節。
韓國:

跟中國一樣,韓國人在大年三十之前必須回家團聚,所以,韓國在春節前也有「千軍萬馬回家鄉」的春運,一票難求,不少人通宵排隊,就為了買到一張回家的車票。當然,昔日繁華熱鬧的大都市,在春節時就格外清凈,大街上空盪盪的沒多少人。
中國過春節,大人會給小孩子一個紅包,裡面裝著壓歲錢,表達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韓國人也有壓歲錢。正月初一這天,祭祀了祖先,晚輩就要給長輩拜年了,長輩要給拜年的晚輩壓歲錢。但韓國壓歲錢不是裝在紅包里,而是裝在一個白色的信封里。這是因為,在韓國人看來,白色象徵純潔干凈。
新加坡:
新加坡是世界上除了中國外,第二個以華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新加坡共600萬人口,華人就有400多萬。由此可見,所以,華人讓春節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節日在新加坡落地生根、發揚光大。
新加坡很重視春節。新加坡公共假期一般只有一天,連聖誕節都只有一天假日,只有春節會放兩天假。到了春節,新加坡全城張燈結綵、敲鑼打鼓、熱鬧非凡。
新加坡的春節習俗與廣東很相似。比如,春節人們會帶著兩只柑桔拜年。這是因為,廣東話中「柑」與「金」同音,「桔」與「吉」同音,送桔子有送吉祥、送財運的意思。
與中國一樣,新加坡過春節時也會送紅包。不過,沒有結婚的長輩,不能給晚輩發送紅包。原來,新加坡當地習俗認為,沒有結婚的男子給晚輩發紅包,會難以娶妻;而沒有結婚的女子給晚輩發紅包,會難以嫁人。
越南:
與中國過春節不同的是,越南在過年時會買一條活鯉魚,供奉在灶王像前。等灶王像燒掉後,還要將這條鯉魚放回河裡,而不是吃掉。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越南民間說法,鯉魚是龍王的化身,將這條鯉魚放回河裡,可以作為灶王的座駕,載著灶王回到天宮。
日本:
將陽歷的元旦當春節過。元旦是日本人最隆重的節日。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是全國休假日,放假長達6天之久。陽歷12月31日晚,日本人過「除夕」,當晚,日本人要舉家坐在電視機前面,收看日本的「春節聯歡晚會」——「紅白歌會」。1月1日,日本人相互拜年。長輩們也會給小孩子發壓歲錢……
⑺ 哪些國家也過春節除了中國還有什麼
過春節的國家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多個國家有過春節的習俗,主要是一些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東南亞國家,如越南、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這些國家都把春節列為了法定假日。

馬來西亞過春節習俗與中國大致相同,由於當地華人多來自福建,受閩南文化影響,人們過春節一定要買鳳梨(菠蘿),閩南語「鳳梨」與「旺來」諧音,鳳梨就成了春節的吉祥水果。節日期間人們相互拜年時,喜歡帶一些橘子,進門送給主人,橘與「吉」諧音,象徵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