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梅州的名人有哪些
梅州的名人有羅大綱、羅芳伯、田家炳、林風眠、曾憲梓、謝晉元、吳奇偉、姚子青、肖月華、劉復之、羅明等。具體介紹以下幾位:
1、羅大綱
羅大綱(1804—1855年),原名亞旺,天平天國名將,梅州市豐順縣湯南鎮新樓種玉上圍/上圍古寨人,是一位一開始就對太平軍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主要將領。
2、羅芳伯
羅芳伯(1738年-1795年),原名芳柏,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蘭芳共和國的締造者和印尼婆羅洲開發的重要貢獻者。1738年出生於廣東嘉應州(今梅州)石扇堡一耕讀之家。1777年擔任首任國家首腦「大唐總長」,富可敵國,並被當地人尊稱為「坤甸王」。1795年,因病在坤甸逝世,終年58歲。
3、田家炳
田家炳(1919年-2018年7月10日),男,祖籍廣東梅州,香港企業家、慈善家,田家炳基金會創辦人,被譽為「中國百校之父」。

4、林風眠
林風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出生於廣東梅州市梅江區,家名紹瓊,字鳳鳴,後改風眠,畫家、藝術教育家、國立藝術院(現更名為中國美術學院)首任院長。
5、謝晉元
謝晉元(1905年4月26日-1941年4月24日),字中民,廣東梅州蕉嶺縣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歷任國軍排長、連長、營長、師參謀、旅參謀主任、副團長、團長等職。
㈡ 梅縣的名人是誰
梅州名人——古直
古直(1885—1959年),字公愚,號層冰,梅縣梅南滂溪村人。自幼聰敏,負笈苦讀,早慧有成。青年時加入中國同盟會,投身辛亥革命和討袁護法等一系列活動。古直是梅縣梅州中學、梅南中學、滂溪小學、龍文公學等學校的創辦人,也曾任封川縣、高要縣縣長,在興辦教育、育苗造林、興修水利等方面做過不少益於民生的事。古直辭官後從事教育和古典文學的研究,被聘為國立廣東大學(即後來的中山大學)文學教授,中文系主任,執教十餘年。古直一生著作良多。已出版的有《轉蓬草》,《新妙集》,《層冰詩存》,《隅樓集》,《層冰堂詩集》等詩集。在學術方面,尤精於漢魏六朝文學研究,已刊行的有《諸葛武侯年譜》,《曹子建詩箋》,《阮嗣宗詩箋》、《陶靖節年歲考證》、《汪容甫文箋》、《鍾記室詩品箋》等十多種,其《客人對》和《客人三先生詩選》、《客人駢文選》、《客人叢書》等著作,是研究客家的重要文獻,至今仍有極高學術價值。
著名僑領羅芳伯(1738-1795),廣東梅縣人。僑居西婆羅洲(現為加里曼丹),領導華僑和當地民眾,抗擊荷蘭帝國主義入侵,功勛卓著,在當地創建蘭芳大總制,任「大唐總長」。
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1812-1864),廣東花縣人,祖籍嘉應州(今梅縣)。領導金田反清起義,創建太平天國。
近代洋務運動先驅丁日昌(1828-1882),廣東豐順縣人,清末愛國革新政治家,洋務活動家。為近代中國工業、軍事、海防發展作出出貢獻。中國近代四大藏書家之一。
著名外交家黃遵憲(1848-1905),廣東梅縣人,晚清愛國詩人。曾任駐日、英叄贊,駐美國、新加坡總領事,竭力保護華僑權益,首創為華僑頒發護照制度。
新加坡總理李光耀,1923年出生於新加坡,祖籍廣東大埔縣。1954年創建新加坡人民行動黨,1959年新加坡獨立,任共和國總理,為新加坡經濟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現為內閣資政。
抗日名將羅卓英(1896-1961),廣東大埔人。叄加過兩次東征和北伐,抗日戰爭時期,叄與保衛大上海戰役,1942年任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
開國元勛葉劍英(1897-1986),廣東梅縣人,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多次在關鍵時刻,挽救革命,尤其在粉碎「四人幫」斗爭中起了決定性作用,1978年任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北伐、抗日名將黃琪翔(1898-1970),廣東梅縣人。叄加過東征、北伐。抗日戰爭期間任前敵司令部總司令、抗日遠征軍副司令長官。建國後,歷任國家體委副主任,中國農工民主黨副主席等職。
清代翰林宋湘(1756-1824),廣東梅縣人,著名詩人、書畫家。文采風流,詩書雙絕,世譽嶺南才子。
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1864-1912),台灣苗粟人,祖籍廣東蕉嶺縣。甲午戰爭後,組織義軍抗倭保台。晚年,支持辛亥革命,被譽為「詩界革命巨子」。
著名物理化學家黃子卿(1900-1968),廣東梅縣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在熱力學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是我國現代物理化學學科奠基人之一。
現代著名藝術大師林風眠(1900-1991),廣東梅縣人,原杭州美術學院院長。他的繪畫藝術對現代中國畫界有很大影響,並培養出一大批當代傑出畫家。
中國教育界的楷模王越教授,1903年生,廣東興寧縣人,暨南大學第一任副校長。從教64個春秋,孜孜不倦,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人民教育事業
亞洲球王李惠堂(1905-1979),廣東五華縣人,中國足球運動先驅。17歲即技冠群雄。馳騁球壇25年,在國際性足球比賽中,共獲120多座獎杯和近百枚獎章,榮獲「亞洲球王」稱號,是世界足球運動史上五大球王之一。
著名客家學研究專家羅香林(1906-1978),廣東興寧縣人,著名史學家。編撰《國父家世源流考》、《客家史料匯篇》、《客家研究導論》、《客家源流考》等巨著數十種,對客家史跡、文獻之闡揚,有獨到之處。
著名數學家李國平(1910-1996),廣東豐順縣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函數論和數學物理研究方面成就卓著,為數學計算機技術運用於現代化建設作出重大貢獻。曾任中科院數學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
著名病理學家楊簡(1911-1981),廣東梅縣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實驗腫瘤學主要創始人之一。
著名腫瘤學家吳桓興(1912-1980),廣東梅縣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腫瘤學奠基人之一。曾獲國家「重要貢獻獎」,英美兩國放射學院先後授予「榮譽院士」稱號,法國總統密特郎授予「騎士勛章」,比利時國王授予「王冠勛章」。
國際著名撟梁專家李國豪,1913年生,廣東梅縣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歷任同濟大學校長,武漢長江大撟、南京長江大撟技術顧問主任等職,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
另外還有:
台灣著名音樂人羅大佑 S·H·E成員ELLA陳嘉樺 2001年香港小姐冠軍楊思琦
台灣電影大師侯孝賢 台灣電影大師楊德昌 嘉禾電影公司創始人:鄒文懷
金利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憲梓 朱雲卿 紅四軍的第一位參謀長
清末著名外交家 黃遵憲 台灣藝人:陳建洲(小黑)
㈢ 原總理吳儀是哪裡人
只能說祖籍是黃梅。因為其祖父是黃梅人,所以說祖籍黃梅。
她自己本人出生在武漢,籍貫自然是武漢。
㈣ 新加坡總統李光耀父子是是哪裡人
李光耀 (Lee Kuan Yew) 1923年9月16日生於新加坡。祖籍中國廣東省大埔縣黨溪鄉。新加坡萊佛士學院畢業。1940至1950年在倫敦經濟學院、劍橋大學和中殿律師學院學習,1950年獲中殿律師學院律師資格。1950年回新加坡後,曾擔任律師和幾個工會的法律顧問。1954年11月參與創建新加坡人民行動黨,並任秘書長。1955年當選為立法議會(1965年12月改稱國會)議員。1959年6月任新加坡自治政府首任總理。1963年9月,新加坡同馬來亞、沙撈越和沙巴組成馬來西亞聯邦,他繼續任新加坡總理。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成立共和國,李光耀擔任共和國總理,至1990年11月。1991年9月任總理公署高級部長。1994年10月當選為新成立的國際儒學聯合會名譽理事長。1997年1月任內閣資政(總理公署),2001年11月連任。
李光耀從小受英文教育,又努力學習華語和方言閩南話。尤其喜歡學習及背誦中國人的四字成語。喜歡跑步和游泳,愛喝中國茶。
李光耀1950年結婚。夫人柯玉芝是他在劍橋大學的同學,是一位頗有名望的律師,祖籍中國福建省同安縣。他們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長子李顯龍;次子:李顯揚;女兒:李瑋玲。
㈤ 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是哪裡人
李光耀(Lee Kuan Yew,1923年09月16日-2015年03月23日),新加坡華人,祖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高陂鎮黨溪鄉,畢業於新加坡萊佛士學院,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創始人之一。曾任新加坡總理(開國元首)、新加坡最高領導人,被譽為「新加坡國父」。
2015年03月23日凌晨3時18分,李光耀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91歲。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李光耀中國改革友誼獎章,並獲評推動新加坡深度參與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政治家。

㈥ 梅拉·庫馬爾的介紹
梅拉·庫馬爾(Meira Kumar),印度議會人民院(下院)現任議長。1945年3月31日出生於比哈爾邦。她的父親是屬於「賤民」階層的「達利特」的著名領導人,曾擔任政府副總理。梅拉·庫馬爾就學於印度有名的德里大學,在印度駐西班牙、英國等國大使館工作過,多次被選為人民院議員,喜歡體育和寫詩。2004年,她在辛格總理領導的內閣中擔任部長職務。2009年4月16日,印度議會人民院開始分5個階段在全國進行選舉投票。5月17日,印度選舉委員會正式宣布,印度國大黨領導的聯合進步聯盟獲勝。6月1日,新產生的第15屆議會人民院召開第一次會議,543名新議員宣誓就職,任期為5年。在5月宣誓就職的新政府中,梅拉·庫馬爾出任水資源部部長。國大黨決定提名她出任人民院新議長後,按照有關程序,她於6月1日辭去了水資源部部長職務。6月3日,印度第15屆議會人民院(下院)經口頭表決,同意由64歲的梅拉·庫馬爾出任新議長,庫馬爾成為印度議會人民院有史以來第一位女議長。

㈦ 屬豬名人有哪些
生肖屬豬的出生年份有2007年、1995年、1983年、1971年、1959年、1947年、1935年、1923年,以此類推。屬豬的明星有很多,比如朱茵、張籽沐、金莎、胡彥斌、刀郎、鄧麗欣、袁詠儀、紀姿含、賀軍翔、閆妮、範文芳、李彩華、張芸京、朴海鎮、王繹龍、閆學晶、姜大衛、謝振軒等。
一、朱茵

刀郎,原名羅林。1971年6月22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歌手、音樂人。
2004年以單曲《2002年的第一場雪》正式出道,2005年憑借《沖動的懲罰》獲全國「金唱片」獎,2006年推出專輯《謝謝你》和《披著羊皮的狼》。
2011至2012年間舉辦「刀郎-謝謝你全國巡迴演唱會」,2011年8月10日,推出專輯《刀郎2011-身披綵衣的姑娘》,2012年以《愛是你我》獲第十二屆「五個一工程」獎。
㈧ 李光耀祖籍到底是哪裡
李光耀(Lee Kuan Yew,1923年09月16日~ 2015年03月23日),又名GCMG、CH,新加坡華人,祖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高陂鎮黨溪鄉,畢業於新加坡萊佛士學院,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創始人之一。
曾任新加坡總理(開國元首)、新加坡最高領導人、國務資政以及內閣資政、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秘書長、立法議會(1965年12月改稱國會)議員、新加坡自治政府首任總理、總理公署高級部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名譽理事長、內閣資政(總理公署),被譽為「新加坡國父」。
2015年03月23日凌晨3時18分,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91歲。2015年03月29日下午14時,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化中心舉行國葬。
㈨ 李氏起源
二、李姓
姓氏: 李 祖籍: 隴西
祖宗: 利真 郡望: 隴西郡
分類: 以官為氏
李姓占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九,即超過8700萬人。李姓在國內分布極廣,以北方居多,在海外也幾乎遍及全世界。根據古資料顯示,李姓是嬴(ying)姓顓頊(zhuan xu)的後裔,先為理姓(大理石的理)。現在,已經成為中國一大姓。
商朝末年因避難逃至今河南,在河南鹿邑(yi)縣定居。為了感激逃難時有木子(一種木本植物的果實)充飢及躲避殷紂王的追緝,改為李姓。
李姓從商末到東周初的二百多年間一直居住在河南。東周時期李姓向甘肅、河北發展,西漢時期,李姓有一支遷往今山東境。大約從東漢開始,李姓陸續遷徙西南,分布於四川、廣西一帶。在唐朝以前李姓主要是在北方發展,在長江以南僅分布部分地區。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統治了將近300年,李姓作為「國姓」,最為顯貴。唐朝李家皇室子孫眾多,另外,凡有功於唐朝的人,均被賜與李姓,這樣大大擴充了李姓人口。經過唐朝的大發展之後,李姓開始南遷,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河南的李姓於唐高宗年間進入福建開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亂時,不少李姓因避戰亂遷往南方;第三次從唐末黃巢大起義到五代,因中原地區長期動亂,李姓自長安、河南等地方直接進入福建、廣東等地。
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王稱帝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大成、西涼、涼、吳、魏 、唐、楚、後唐、南唐、大蜀、四夏和大順等政權。
另外,李姓歷代人才輩出。春秋時有著名思想家、道家創始人李耳(老子);唐代有政治家李淵,李世民、大詩人李白、李賀、李商隱等;五代詞人李煜;北宋女詞人李清照,名將李顯忠;明代傑出醫葯學家李時珍、文學家李夢陽、農民起義首領李自成。
清代太平天國將領李開芳、李秀成,戲曲理論家、作家李漁;近代有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地質學家李四光、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朴等等。海外居住的李姓也涌現了許多傑出人才。美籍華人李政道、李元哲,分別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為當今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學家;祖籍廣東的李光耀曾任新加坡總理;現代香港十大財團之首、廣東潮州人李嘉誠 中國著名企業家李積斌(青海人)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