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加坡為什麼用簡體字是何原因
新加坡用簡體字是因為發現繁體字是很難寫的,也比較難記,寫個字都要半天才能寫出來,在當時對於學生做作業也是一個難題。後來新加坡發現大陸的簡體字是非常好寫的,就把自己國家使用的繁體字改為了簡體字,並且一直大力推行,後來新加坡人就全部都用簡體字了。

從這之後,李耀光就大力推行簡體字了。新加坡這個國家還是非常的善於學習的,新加坡無論是用英文作為整個國家的語言,還是把自己國家的繁體字改為簡體字,這都是為了自己國家的經濟和政治的發展。只有虛心學習,才可以讓自己的國家發揚光大,這是一個正確的做法。
⑵ 為什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會使用簡體字而港澳並不使用簡體字
學校教簡體字當然就會簡體字啦,學校教繁體字當然會的就是繁體字啦
港澳台的學校肯定是教繁體字,這個沒話講
新加坡的政府學校的中文課也是講簡體字,而私人學校願意教繁體字的話政府也不會攔著。不過政府的各種考試里華文科肯定都是簡體字,所以就算私校願意教繁體字也收不到幾個學生的
馬來西亞的政府學校只能用馬來文。華人自建的華校想教簡體字還是繁體字他們自己說了算。而且華校畢業的是不能進馬來西亞的大學的,只能去台灣的大學深造,所以不少馬來西亞華人也是會些繁體字的
有其他問題的話歡迎繼續追問
⑶ 新加坡為什麼說中文
新加坡說中文是因為新加坡人大多數是華裔。在新加坡這個不大的小島上生活著500多萬人,其中近80%的新加坡人是華裔,14%是馬來裔,其餘為印度裔和歐亞裔等。新加坡的主體民族是華裔,另一方面新加坡推行了說華語運動,也推行了簡體字,所以新加坡說中文。

新加坡的語言:
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其官方語言包括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基於和馬來西亞的歷史淵源,《新加坡憲法》清楚定明: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
自新加坡獨立以來,政府一直採用英語作為不同種族社群之間的主要通行語和教學語,並將之定位成「第一語言」,新加坡憲法及法律也以英語書寫,在法院中,使用英語以外的語言也會翻譯成英語。
在新加坡的華族社群里,華裔學生必須接受「英文為主,華文為輔」的雙語教育體制,在基礎教育階段修讀十到十二年的華語課程。但相對於英語應用能力,華語在新加坡聽說能力還行,「讀寫能力」卻不斷弱化。
⑷ 新加坡為什麼要用簡體中文
新加坡:1969年公布第一批簡體字502個,除了67字(稱為「異體簡 化字」),均與中國公布的簡化字相同。1974年,又公布《簡體字總表》,收 簡體字2248個,包括了中國公布的所有簡化字,以及10個中國尚未簡化的, 如「要」、「窗」。1976年5月,頒布《簡體字總表》修訂本,刪除這10個 簡化字和異體簡體字,從而與中國的《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國家法令規定標准漢字採用中國國家標准。
新加坡大多數都是華人.英語是官方語言.中文的大多採用的是簡體中文.繁體字也是很普遍的.在大中華地區,繁體字目前在香港和台灣仍被採用,中國大陸在1949年後為提升國內識字率已轉用筆畫較少的簡體字。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主要是考量到大陸地區在世界的地位日漸重要,故隨之採用簡體,所謂大勢所趨,追究其根源是考慮中國未來的實力
⑸ 為什麼新加坡也是簡體字
新加坡:1969年公布第一批簡體字502個,除了67字(稱為「異體簡化字」),均與中國公布的簡化字相同。1974年,又公布《簡體字總表》,收簡體字2248個,包括了中國公布的所有簡化字,以及10個中國尚未簡化的,如「要」、「窗」。1976年5月,頒布《簡體字總表》修訂本,刪除這10個簡化字和異體簡體字,從而與中國的《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
所以說中國簡體字和新加坡的簡體字是沒區別的,倒是台灣的網站硬要將兩者區別開來.
因為近年來,中國與新加坡的交流愈來愈多,而中國官方文字是簡化了的漢字,為了適應這種情況,擴大中新各方面的交流,新加坡決定用簡體字
所以許多新加坡商人適應簡體字後,反而對與之打交道的中國人用繁體字作個人名片感到疑惑。慚愧呀!
⑹ 新加坡為什麽要用簡體字當地華人支持嗎
新加坡使用簡體字:節省學習成本,緊跟華文發展主流。
在殖民政府統治時期,新加坡的華族子弟主要是通過在自己的方言社區里的私塾教師的講授來學習華語的。辛亥革命後,隨著「國語運動」興起,華語教育在東南亞各國和南洋各地的華人社區中展開。
在推行漢字簡化方案之前,新加坡的華文應用呈現簡體字、繁體字、異體字和自造簡體字並存混用的現象。1960年代新加坡開始使用簡體字,是配合雙語政策實施的一項改革。由於華語最困難的就是書寫能力的學習,簡體字可節省書寫及學習的時間,因此以簡體字取代繁體字,可簡化華語的學習。
1968年8月,新加坡政府教育部成立「漢字簡化委員會」,於1969年頒行《簡體字表》。該表審訂了502個簡體字,又稱《502簡體字表》。但是這些字的簡化並不全面,其中還有新加坡本地特有的簡體字(與中國的簡化字不同),如「伩(信)」。
1974年3月,新加坡教育部頒布《簡體字總表》,把簡體字增加到2200多字;1976年5月 發布了更加完善的《簡體字總表》修訂本。該修訂本刪除了新加坡本土的簡體字,以及中國沒有簡化而新加坡加以簡化了的簡體字;同年,教育部頒發《異體字表》 和《新舊字形對照表》,刪除不必要的異體字,並規范經簡化漢字的筆畫。此後新加坡的簡體字與中國大陸地區通行的簡化字基本相同。
1974年,新加坡教育部規定教科書須橫排印刷,由左到右;劍橋會考華文考試開始改為橫寫。政府的公函、通告、招貼、表格等,率先橫排橫寫,接著各報章、雜志和其他出版物也相率橫排橫寫。中國則是於1955年開始推行橫寫橫排。
語言政策也影響了新加坡華文報紙的形態,如《南洋商報》和《星洲日報》從1970年開始嘗試採用簡體字代替繁體字排印。1979年這兩份報紙對編排方式也進行了改革,將新聞版面改成橫排,報頁也變為向左翻,與西方報紙保持一致。
1980年和1983年,新加坡教育部又先後頒行《小學分級字表》和《中學華文字表》,兩個表的字體都是根據簡體字、新字形和規範字頒行的,新加坡由是進入全面使用規範字的時代。
新加坡教育部高級政務部長蔡崇語在國會上曾說:「我們目前採用的簡體字,實際上是把中國的簡體字引進來。」有人對簡體字有疑慮,新加坡一家英文報紙指出:那些認為簡化將會摧毀華文字體優美的學者,應該記得,佔有人類五分之一和作為華文最大應用者的中國,自1949年以來便廣事推行簡體字。因此,除非我們能揚棄舊的偏見而採用簡體字,否則我們將有被拋出華文發展主流的危險。
⑺ 為什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說的是中文
因為受華人的影響較大。
中文主要使用於中國全境(大陸、港澳、台灣)及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柬埔寨、緬甸等海外華人地區。
現在的中文大致可以按照字型分為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中國大陸地區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推行的規範字型均為簡體中文。而在中國港澳台地區、歐美地區,多使用繁體中文。
近年來隨著中國文化交流的廣泛,港澳台地區也開始出現簡繁同時存在的情況,但正式文書使用繁體。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政府推行簡化字,正式文書採用簡化字,但民間有時候也會使用繁體字。

(7)為什麼新加坡用的簡體中文擴展閱讀:
官方語言為馬來語,英語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曾經是實際上的官方語言,在1969年種族騷亂五一三事件發生後,馬來語才成為主要語言。然而在許多領域,英語依然是一種活躍的第二語言。
華人遷居馬來西亞數百年,其祖居地大多位於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是以各種方言,也隨著祖先南來,且在馬來西亞繼續流傳。仍為人們所使用的方言,依據祖居地由北而南排列,包括閩清話、興化話、閩南語、客家語、潮州話、粵語、海南話、廣西粵語等等。
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擁有4種官方語言,即英語,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基於和馬來西亞的歷史淵源,《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語言。由於內在和外在因素的考量,新加坡採用英語,作為主要的通行語和教學語。
⑻ 新加坡怎麼來的為什麼用簡體中文
在本地居民中,新加坡華人佔75.2%,馬來人佔13.6%,印度裔(以泰米爾人居多)佔8.8%,而歐亞混血人口和其他族群(包括峇峇娘惹)則佔2.4%。因此,新加坡不僅是除澳門和摩納哥之外,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或地區,也是除中國大陸及台灣外,全球華人人口佔大多數的國家或地區。
新加坡的華人基本來自中國福建、廣東和海南等地,其中大部分是福建人,其次為潮州人、廣府人、客家人和海南人等。加上近年來自中國的新移民數量日趨增長,華人文化構成也越來越復雜。
由於新加坡華人中使用福建閩南語超過半數,致使新加坡成為僅次中國閩南原鄉及台灣地區之後,另一個閩南語大宗使用區。然而1980年代由新加坡政府主導的「講華語運動」(類似於中國的「推廣普通話」)後,新一代新加坡華人已經習慣使用新馬華語;
新加坡官方使用與中國一致之簡體字。但在1969年至1979年間曾短暫擁有自己的漢字簡化標准,詳見新加坡漢字。民間則隨處可見簡繁體字混用。
新加坡早期主要有馬來人居住,其最早的文獻記載源自公元3世紀的中國。公元14世紀,明朝把新加坡稱作「淡馬錫」1819年1月29日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雇員斯坦福·萊佛士登陸新加坡,並開始管轄該地區,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最初隸屬於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1867年升格為海峽殖民地,和檳城、馬六甲並列一個轄區,受英國直接統治。
不是中國人多就一定屬於中國,中國人都是後去的。
⑼ 為什麼新加坡用的是簡體中文
上世紀80年代 本來新加坡主要使用英語和馬來語(因為華人還是弱勢群體),即便是中文也還是沿襲使用那個年代的繁體字. 但隨著中國開始推廣簡體字和李光耀的執政,他意識到必須和中國這個中華歷史的發源地保持文化上的一致,所以大力推廣簡體中文.務實的新加坡人把「識繁寫簡」當成中文學習的原則。新政府在簡體字華文課本後面,附加簡體字和繁體字對照表,幫助學生同時認識兩種字體。
⑽ 新加坡為什麼說中文
新加坡說漢語是由於新加坡80%是華人。
新加坡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ingapore),簡稱新加坡,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
新加坡是一個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借著地理優勢,成為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根據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新加坡是繼倫敦、紐約、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

農業
農業園區位於林厝港以及雙溪登加,擁有可耕地面積六百多公頃,產值占國民經濟不到0.1%。農業中保存高產值出口性農產品的生產,如種植蘭花、熱帶觀賞魚批發養殖、雞蛋奶牛生產、蔬菜種植,還有養魚場。
截至2014年12月,新加坡有50個蔬菜農場、三個雞蛋農場,以及126個陸地及沿海養魚場。蔬菜產量大約占總消耗的12%,雞蛋和魚類產量,各占本地消耗的26%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