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坦克是什麼型號
❶ 坦克的各國坦克大全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
英國:Mk I坦克、Mk II坦克
法國:雷諾FT-17輕型坦克
德國:A7V坦克
義大利:菲亞特2000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
德國:35(T)型、38(T)型、一號坦克、二號坦克、三號坦克、四號坦克、黑豹、虎式、虎II(虎王)、鼠式、
蘇聯:T-26、BT-2、BT-7、T-34、KV-1、KV-2、KV-3、斯大林-1型(iS-1又名js-1)、斯大林-2型(IS-2) IS-3
日本:八九式、九四式、九五式、九七式、九七改、三式
美國:M2輕型坦克、M3輕型坦克、M3李·格蘭特、M4中型坦克(謝爾曼)、M24霞飛、M26潘興
英國:馬蒂爾達系列、十字軍巡洋坦克、克倫威爾坦克、A—34彗星、丘吉爾戰車、謝爾曼-螢火蟲
法國:雷諾R35、巴塔耶B—1、索瑪S—35、B1
義大利:CV33/35、L6lf、M1340、菲亞特3000B
波蘭:7TP
捷克:LT-35、LT-38 瑞典:L—60、Stridsvagn m/21—29、Stridsvagn m/37、Stridsvagn m/42
匈牙利:40M突朗
加拿大:公羊
澳大利亞:哨兵
冷戰時期
美國:M26、T26E4超級潘興、M46巴頓、M47巴頓、M48巴頓、M60巴頓、M41、M551謝里登
蘇聯:T-44、T-45、T-54、T-55、T-62、T-64系列、T-72、T-80
德國:豹1、豹2
英國:征服者坦克 FV215b系列
法國:AMX-13、AMX-30、AMX-32 、AMX-50、AMX-50 福熙
中國:59式坦克、62式坦克、69式坦克 WZ111坦克 IS-2(IS-2U/IS-2M)
日本:61式坦克、74式坦克、90式坦克
朝鮮:天馬虎主戰坦克
以色列:梅卡瓦主戰坦克
現代
美國:M1艾布拉姆斯系列主戰坦克
俄羅斯:T-72、T-90
英國:挑戰者1、挑戰者2
法國:勒克萊爾
韓國:K1、K2主戰坦克
日本:90式主戰坦克(TK-X)、10式主戰坦克
中國:96G式、99式
義大利:C1公羊坦克
德國: 豹2A6、 豹2A4
烏克蘭:T-72AG、T-80UD、T-84「堡壘」M
波蘭:PT-90、PL-O1
以色列:梅卡瓦Mk4主戰坦克
瑞典:S型主戰坦克
❷ 世界各國的坦克數量主要是什麼型號
第10名:土耳其
3763輛主戰坦克
土耳其軍隊在數量上占據相當靠前的位置。土軍裝備眾多美國和德國生產的坦克,比如M48「巴頓」和「豹2A4」。來自德國的「豹」式主戰坦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坦克,而其改進型號2A4適宜城市作戰。土耳其希望擁有大量坦克部隊,主要是為了對抗軍事化程度較高的鄰國伊朗和敘利亞。
第9名:烏克蘭
3784輛主戰坦克
如果關注烏克蘭和軍事沖突有關的動盪局面,那麼對這個國家渴望擁有大量坦克部隊的想法就不會感到奇怪。但是造化弄人,目前形成的局面是,烏軍大部分坦克是蘇聯遺留下來的老舊的T-64。
第8名:巴基斯坦
4000輛主戰坦克
有關巴基斯坦軍隊坦克數量的數字波動較大,不過該國擁有大量坦克的事實無可爭議。令人驚訝的是,巴基斯坦大部分坦克都是從中國進口的。巴基斯坦「阿茲拉」主戰坦克以中國59式坦克為基礎。巴基斯坦還裝備85式坦克。
第7名:埃及
4145輛主戰坦克
埃及大部分坦克源自美國,比如M60-2000和M1「艾布拉姆斯」。悲劇在於,它們曾經在不久前的國內對抗中,出現在開羅和埃及其他城市街頭。埃及還使用前蘇聯坦克,包括以T-54為基礎的「拉姆塞斯II」坦克。
第6名:敘利亞
4750輛主戰坦克
敘利亞擁有大量坦克部隊毫不奇怪。敘利亞位於經常性沖突地區,當前的局勢需要使用重型裝備對付國內反叛武裝。敘利亞大多數坦克來自俄羅斯,包括T-55。
T-54/55坦克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坦克,到1981年停產時蘇聯總共生產了10萬輛該型坦克,捷克斯洛伐克一直生產到1983年。
第5名:朝鮮
5500輛主戰坦克
關於朝鮮的任何數字都應當有所懷疑,因為朝鮮試圖用各種手段抬高統計數字,保證自己對永恆敵人韓國的軍事優勢。中國和前蘇聯向朝鮮大量供應坦克。與此同時,朝鮮還在自行擴大以T-62為基礎的「天馬」坦克,以及國產「暴風虎」坦克的生產。
第4名:印度
5978輛主戰坦克
每一位軍事歷史學家都知道,永遠不應該捲入亞洲戰爭。如果被迫捲入亞洲地區的軍事沖突,那麼必須擁有大量坦克部隊。亞洲國家擁有世界上4個數量最多的坦克集團軍。印度大量裝備的是T-72坦克,使用125毫米主炮,毀傷效果驚人。另外還有從俄羅斯進口的T-90S坦克。
第3名:中國
9000輛主戰坦克
根據統計數字,中國在坦克部隊數量方面排名世界第二或第三。解放軍裝備有59式和96式坦克,以及大量99式125毫米主炮坦克。其中99式坦克裝甲配備激光防護系統,最大速度可達80公里/小時。
第2名:美國
9125輛主戰坦克
美國的鄰國是加拿大和墨西哥,似乎沒有必要增強裝備,防範地面入侵。美國確實不需要增加主戰坦克數量,因為美國重點發展海軍和空軍。美軍現有上千輛M1
「艾布拉姆斯」及其改型坦克。
第1名:俄羅斯
22710輛主戰坦克
俄羅斯雄居世界坦克數量排行榜首位並不奇怪,這種裝備數量是由漫長的國境線決定的,必須控制和保衛19312公里長的國境。俄軍大部分坦克處於封存狀態,主要是T-54和T-64,而現代化的T-90坦克時刻准備投入戰斗。將來俄羅斯還准備製造以「阿爾馬塔」平台為基礎的全遙控坦克,將來到戰場上廝殺時車上沒有乘組,可以遙控指揮。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坦克可能還會變成民用裝備。
❸ 二戰間各國家使用的武器是什麼
二戰德軍常用戰車坦克:
德軍 Jagdpanzer 38(t) 坦克殲擊車
「追獵者」坦克殲擊車是基於38(t)坦克的底盤上研製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研製的最後一種坦克殲擊車。古德里安於1943年3月提出研製輕型坦克殲擊車的建議,以彌補德軍反坦克能力的不足。德國陸軍兵器局採納了他的建議,於1943年12月下令研製「戰斗全重為13t的38(t)輕型突擊炮」,由捷克的BMM公司負責研製。BMM公司僅用1個月的時間就生產出第一輛樣車。1944年4月20日,有20種新型坦克殲擊車參加了希特勒生日進行的兵器展示,希特勒大喜過望。同年6月19日,這種坦克殲擊車被命名為「追獵者」坦克殲擊車。「追獵者」坦克殲擊車從1944年4月到1945年5月一共生產了2584輛。
德軍 Jagdpanzer VI Jagdtiger 坦克殲擊車
德國於1943年2月開始研製「獵虎」坦克殲擊車,其設計的目的是遠距離支援步兵和裝甲戰斗車輛。「獵虎」坦克殲擊車由於生產數量很少,東線戰場僅在德軍向本土退卻的戰斗中發揮了作用,在西線,阻滯盟軍坦克的進攻中也有一定作用。
德軍 Panther II 坦克
1943年2月,德國陸軍武器局武器試驗部第六科第Ⅲ分科(典型的官僚主義產物)為使「豹式」和「虎式」坦克達到通用化,而希望亨舍爾公司與奧克斯布格-紐倫堡機械製造廠(以下稱MAN公司)進行有關的特殊技術開發。宗旨是使坦克零配件通用而減少各軍工廠產品沖突的麻煩。這兩種坦克的改良型從1943年4月起被稱為「豹Ⅱ」和「虎Ⅱ」。1943年底「虎Ⅱ」得到「虎B」的正式名稱並開始量產,它成為著名的「虎王」,而倒霉的「豹Ⅱ」最多可能只完成了兩輛試驗型,有一輛搭載「豹式」G最終型炮塔的樣車戰後被送到美國肯塔基州的諾斯-福克斯美國坦克學校解析,現在展出於巴頓坦克博物館。
德軍 Panzerjager I 坦克
基於Pz-I坦克底盤德國開發了二戰期間第一種自行反坦克車輛。它安裝的是捷克製造的47mm Pak(t) 36 L/43.4(Skoda 47mm A-5 P.U.V vz.36 gun)型炮,底盤採用了PzKpfw I B型坦克的底盤,乘員三人。乘員的防護僅僅是依靠簡單的火炮防盾,其頂部和後部都是開放式的。火炮的左右轉角為各15度,可以攜帶86發炮彈。這些Pzjager-I很快便基本在德國現役部隊中消失了,因為它弱小的火力,不過直至1943年仍有一些在役。Pzjager I被編組成坦克殲擊營投入西線、北非以及蘇聯戰場(比如第521和第643坦克殲擊營,1940年,法國)。 雖說Pzjager I坦克殲擊車性能根本不能適應戰爭後期的形勢,不過作為二戰中第一種被實用於戰場上的自行反坦克車輛,它在裝甲車輛史上還是有一定地位的。
德軍 PzKpfw 38(t) 坦克
1938-1939年,德國吞並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3月,生產中的150輛LT-38坦克被德國沒收了,並被重新命名為PzKpfw 38(t) A型。德國控制捷克後,LT-38坦克成為德軍裝甲部隊裝備的坦克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並且一直保留生產直至1942年6月。二戰期間,,PzKpfw 38(t)坦克不僅裝備德軍還裝備了其他很多軸心國軍隊,比如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等。最後在1945年5月戰爭結束的時候,LT-38坦克被捷克斯洛伐克陸軍用做訓練直至50年代。
德軍 PzKpfw I 坦克
盡管PzKpfw I型坦克不具備什麼真正的戰斗價值,但是它是一種優秀的訓練工具,它幫助德國訓練了大量的高素質裝甲部隊成員,很多德國坦克手首次使用的坦克也是PzKpfw I型坦克,對於二戰中強大的納粹德軍裝甲部隊來說,這種坦克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
德軍 PzKpfw IV 坦克
二戰期間,PzKpfw IV型坦克還輸出到匈牙利(52輛)、羅馬尼亞(100輛)、保加利亞(46輛)、芬蘭(15輛)、西班牙(20輛)以及克羅埃西亞等軸心國軍隊。1943年,少量的PzKpfw IV/G型坦克被輸出到土耳其。從1941年到1943年,蘇軍繳獲了大量的PzKpfw III型、PzKpfw IV型坦克以及StuG III型突擊炮。其中一些被紅軍臨時使用,另一些則被改裝成突擊炮,比如SU-76i、SG-122A。戰後,保加利亞、芬蘭、埃及、西班亞、敘利亞、約旦以及土耳其等國仍在使用IV號坦克,直至1967年。
德軍 PzKpfw VI「Tiger」坦克
是當參加1942年底的大規模戰役時,PzKpfw VIE 虎是戰場上最重也是威力最大的坦克.一時間,所有的盟軍火炮對它都沒有效,而他的大炮可以在最大射程內摧毀所有的盟軍坦克。這使它很快獲得了令人生畏的聲譽.直到蘇軍的122毫米和152毫米炮的出現這種情況才結束.虎式坦克常常結成一隊。PzKpfw VIE共生產了1354輛。
德軍 Elefant 坦克殲擊車
「象」式坦克殲擊車火力強大,防護性能超群,但是機動性卻較差,而設計思想上的大膽創新,包括成功和不成功的,使「象」式坦克殲擊車確立了它在世界戰車史上應有的地位。
ゅ魚擺擺ゆ° 2006-04-08 12:18
德軍 Hummel 自行榴彈炮
1941年9月,德國陸軍兵器部決定,新的自行榴彈炮盡量採用T Ⅲ/T Ⅳ上的零部件,並使戰斗重量控制在23.5噸之內,由啊爾凱特公司負責研製,研製名稱為」Ⅲ/Ⅳ型火炮搭載車「。阿爾凱特公司於1942年初正式開始研製工作。研製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總是認為在3/4號車上搭載150mm榴彈炮是很困難的。直到1942年7月,將leFH18型105mm榴彈炮裝載2型輕型坦克上之後,才重新審視150mm榴彈炮的裝車問題。1942年7月15日,希特勒下令在T Ⅲ/T Ⅳ型坦克上裝載150mm榴彈炮。這樣。阿爾凱特公司在對地盤經過一番改造之後,終於在1942年10月製成了第一輛樣車。後來,該車被命名為「野蜂」(hummel)自行榴彈炮。
德軍 Marder II 坦克殲擊車
在入侵蘇聯以前,德國人已經製造了少量的坦克殲擊車,但這些產品的表現默默無聞。它們的反坦克戰績甚至比不上客串的III號突擊炮。T34坦克的威脅使得德軍迫切需要火力更猛的反坦克武器。在仿製T34失敗後,德國人迅速找到了一個替代方法:將T34主炮或相似的長身管75mm炮裝在自己的坦克底盤上,作為支援武器協同裝甲部隊作戰。於是幾種型號的Marder幾乎在同時投入生產。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利用現有設備拼湊而成。MarderI,II的威力可以在1000米距離上擊穿80-90mm的裝甲。Marder II / Sd.Kfz.132 在II型坦克底盤上加裝經過改進以適應德國彈葯的T34/76的76.2mm Pak 36(r) L/51 火炮。彈種與Pak40系列相同。1942年4月到1943年6月共生產了201輛。
德軍 Marder III 坦克殲擊車
Marder系列是二戰德軍最早大量裝備的坦克殲擊車,盡管它的產生有很大的應急的成分,而且作為過渡車型在1944年就停產,還是有近三千輛Marder系列裝備了若干「裝甲反坦克營」配屬於坦克師和機械化師。更重要的,Marder系列確立了德國坦克殲擊車的發展方向,並為建立相應的部隊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德軍 Sdkfz251 半履帶車
Sdkfz251裝甲輸送車是用博格瓦德(Borgward)公司3tHLKL6型半履帶式運輸車底盤研製的,主要用來輸送人員,1939年-1945年間在德軍中服役,包括各種變型車在內,其生產量共1.6萬輛。該車的戰斗全重8.5t,被列為中型半履帶式裝甲輸送車。Sdkfz251系列裝甲車在裝備部隊後,立即參加了1939年8月德軍對波蘭的入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它幾乎參加了德軍的每一次軍事行動。
德軍 Nashorn 坦克殲擊車
1942年2月,埃克特Alkett公司在Geschutzwagen III/IV的底盤上裝備了43型71倍口徑的88毫米反坦克炮(88mm Pak 43 L/71),設計定名為"Hornisse" (大黃蜂)。1942年晚些時候,這種車體還被用於「野蜂Hummel」自行榴彈炮(編號Sd.Kfz.165)。 1944年早期,駕駛室前裝甲板的布置在生產中有了變動,火炮也變為43/1型71倍口徑的88毫米反坦克炮(88mm Pak 43/1 L/71),這樣該車就有了兩種不同的型號。1944年2月24日,希特勒下令將第二種型號命名為"Nashorn"(犀牛)。盡管缺少裝甲防護,二者都為威力強大的88毫米反坦克炮提供了急需的機動性。「大黃蜂」和「犀牛」頂部敞開的戰斗室僅依靠帆布來遮蔽風雨,而且缺乏一挺車體機槍,通常一挺MG34或MG42機槍會配備在車體內以提供近戰防禦。從1943年2月到1945年3月,由埃克特Alkett公司設計、德國埃森工廠Deutsche Eisenwerke製造的「大黃蜂」和「犀牛」自行反坦克炮產量很低,分別為20輛和474輛。最後它們逐漸被威力更大、防護更好的自行反坦克炮如Jagpanzer IV和Jagpanther所取代,但它們的戰史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
德軍 PzKpfw III 坦克
PzKpfw III型坦克除了德軍使用,還輸出到其他的軸心國家軍隊,比如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以及斯洛伐克。在1943年之前,PzKpfw III型坦克可以說是德國最好的坦克之一,是二戰初期德軍裝甲部隊的絕對主力坦克。
德軍 PzKpfw T-34 747(r) 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國防軍和武裝黨衛隊是蘇制T-34坦克最大的非盟軍用戶。在1941年到1945年的東線戰斗中,德軍繳獲了幾百輛各種型號的T-34.據統計,到1945年3月為止,大約300輛T-34被用於戰斗中。另外,退出現役的和在戰場上繳獲的損壞的T-34也經常作為在德軍中服役的T-34, SU-85, SU-100和SU-122的零部件來源。同時直至1944年底,這些T-34也經常用於性能測試和作為射擊訓練的靶子。
德軍 PzKpfw V 「Panther」坦克
PzKpfw V 黑豹式中型坦克在二戰德軍坦克中名氣僅次於虎式重型坦克,它和蘇聯的T-34中型坦克是二戰中最好的中型坦克。
德軍 PzKpfw VI Tiger II 坦克
PzKpfw VI「虎王」重型坦克是二戰中威力最大的坦克。到二戰結束,盟軍始終找不到有效對付它的辦法。「虎王」重型坦克將威力強大的火炮和盟軍坦克與反坦克炮幾乎無法射穿的裝甲結合在一起,結果就是產生了這么一個戰場上的可怕怪物。
德軍 PzKpfw VIII Maus 超重型坦克
PzKpfw Maus鼠式坦克是在希特勒本人的命令下於1942年開始研製的.它由電動馬達驅動,動力由自帶的柴油發動機提供. 兩輛原形鼠式坦克於1943-1944年間生產.直到1945年,該坦克仍在測試中.但在戰爭末期,也被用於組織蘇軍的猛烈攻勢.有一輛被保存在莫斯科郊外的博物館中.
ゅ魚擺擺ゆ° 2006-04-08 12:24
德軍 Stug III 自行突擊炮
德軍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共有大約9500輛StuG III型系列自行突擊炮參戰,該種突擊炮結構簡單,機動性較好,有一定防護力,自身車身低矮不易被擊中,是德軍裝備的一種相當優秀的自行突擊炮。
德軍 Sturmpanzer IV Brummbaer突擊炮
「灰熊」的車體由奧地利的斯太爾-戴姆勒-布福公司的尼伯龍根工廠製造,戰斗室由杜爾斯堡市的克虜伯公司埃森兵工廠製造,火炮來自捷克的斯柯達工廠。初期生產型由四人車組操縱而不是通常的五人,裝填手還負責承擔無線電操作員的工作。1944年1月,IV式突擊炮正式獲得了「灰熊Brummbaer」的命名。
德軍 Sturmtiger 重型突擊炮
「突擊虎」的構想源自1942年秋斯大林格勒的殘酷巷戰。蘇軍利用斷壁殘垣的地利給予德軍重大殺傷,而普通火力很難有效殺傷其中的目標。受此教訓,德國急需為參加巷戰的重裝步兵配置足以殺傷結構復雜建築內敵人的火力支援車輛。起初構想為「突擊虎」裝備210毫米榴彈炮,但當時這種火炮並未製造出來。作為替代,德軍使用了38厘米短管 Raketenwerfer 61 L/5.4 尾裝填臼炮,彈葯為短程(4600~6000米)高爆火箭彈。這種臼炮由萊茵鋼鐵-博爾西格(Rheinmetall-Borsig)從海軍用380毫米反潛臼炮(火箭助推)研發而來。此外,安裝在150毫米正面裝甲上的一門7.92毫米MG34機槍提供「突擊虎」近程防禦。這種替代設計卻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突擊虎」能用一發火箭彈摧毀任何建築或者其它目標。它的車體內的掛架能攜帶13發火箭彈(每枚345~351千克),還可以額外在發射器內攜帶另1枚。「突擊虎」裝備了一個手動起重機以供乘員裝卸彈葯。
盟軍 Comet 坦克
1945年初,Comet坦克開始裝備英軍第11裝甲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該師是唯一全部換裝Comet坦克的師,而英軍的其他裝甲師只配有少量的Comet坦克,因而Comet坦克在二戰的最後階段沒有參加過大規模的坦克戰。年初,該坦克被「百人隊長」坦克取代。
盟軍 Crusader 坦克
也稱為VI型巡洋坦克,是由VI型"Covenanter"巡洋坦克發展而來。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的著名英軍坦克,共生產了5300餘輛。Crusader巡洋坦克分為I,II,III三種型號,其中以Crusader II型巡洋坦克最為出名。Crusader巡洋坦克也參加了英軍在北非戰場的一系列軍事活動。但是它的裝甲還是太薄,1943年以後被淘汰。
盟軍 M3 Lee 中型坦克
M3中型坦克在二戰期間,除了裝備美軍,還裝備了很多的盟國軍隊,如英國,加拿大和蘇聯。在北非戰場上,英軍憑借著M3,M4坦克擊敗了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在我國的解放戰爭中,我軍也繳獲很多美國提供給國民黨軍的M3中型坦克。
盟軍 M3 Stuart 輕型坦克
M3 Stuart輕型坦克由於具有一定的火力,較高的行駛速度和良好的越野性能,所以在二戰期間得到廣泛的使用。在北非戰場上,美英聯軍M3輕型坦克,M3中型坦克,M4中型坦克等給德軍以致命的打擊。在遠東,M3輕型坦克和M4坦克一起,在緬甸,菲律賓的戰斗中,使日軍的95式輕型坦克和97式中型坦克居於下風。二戰後,玻利維亞,巴西和南朝鮮等國家和地區的軍隊仍在使用M3輕型坦克。
盟軍 M4 中型坦克
美國的M4中型坦克是二戰中、後期的著名坦克,也是二戰中生產數量最多的坦克,總生產量達到了49234輛,在二戰後期的坦克戰中,M4坦克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因而在世界戰車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M4是在M3坦克的基礎上研製成功的,因而M4和M3,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它們的底盤總體布置和行動部分都很相似。最大的區別在炮塔上,M4坦克的炮塔為整體鑄造炮塔,圓弧過渡,尺寸上比M3的炮塔要大得多。M4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門M3式75mm火炮,可以發射穿甲彈,榴彈和煙幕彈。M4坦克的型號十分繁雜,僅美國官方公布的M4系列改進型車,變型車,和實驗型車就有50多種。主要有M4,M4A1,M4A2,M4A3,M4A4,M4A6這6種型號的改進型車,主炮有75mm,76mm,105mm。
盟軍 M18 Hellcat 坦克殲擊車
美軍在二戰期間使用過的坦克殲擊車除了著名的M10和M36以外,就還有這種M18 Hellcat坦克殲擊車,M18的產量只有2507輛,它的優點在於速度較快。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西線戰場上,這種M18 Hellcat坦克殲擊車的名氣遠不及前面的M10以及M36響亮,它在美軍對德軍裝甲部隊的作戰中並沒有發揮很大的作用。美國在1943年7月開始生產這種M18 Hellcat坦克殲擊車,一直生產到1944年10月才停止生產。二戰後不久M18 Hellcat就退出了美軍現役。
盟軍 M24 Chaffee 輕型坦克
M24坦克於1944年開始裝備美國陸軍,編入美軍駐歐洲的先頭部隊,曾參加了萊茵河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除美軍外,奧地利,法國,希臘,伊朗,伊拉克,日本,菲律賓,沙特,西班牙,巴基斯坦和烏拉圭等國的軍隊也使用M24輕型坦克。該坦克參加了朝鮮戰爭,印巴沖突等。美軍中的M24輕型坦克於50年代由M41輕型坦克代替。現在仍有一些國家在使用M24輕型坦克。
ゅ魚擺擺ゆ° 2006-04-08 12:29
盟軍 Matilda II 步兵坦克
英軍在1940年的敦刻爾克戰役中使用的Matilda I坦克由於性能較差,抵擋不住德軍的PzKpfw III型坦克為主的進攻而很快被淘汰,轉而開始生產Matilda II型步兵坦克。 Matilda II步兵坦克的研製代號為A12,1939-1945年間在英軍中服役。它是英軍自始至終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著名坦克。在阿拉曼戰役之前,它是英軍第8集團軍裝甲兵的主要裝備。在阿拉曼戰役之後,逐步被美製的M3和M4坦克所取代。
盟軍 Sherman Firefly 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提供給其盟國很多種坦克,其中給英國的最多。不過在英軍中得到好評的就有M3 Grant和M4 Sherman這兩種中型坦克。在英軍中服役的M4 Sherman坦克被稱為Sherman Firefly中型坦克,該坦克參加了諾曼底登陸戰以及其後在法國和德國本土進行的一系列作戰,直至德國投降。
盟軍 Valentine 步兵坦克
Valentine步兵坦克是一種輕型坦克,其特點是裝甲防護較好,但行駛速度較慢,主要用於協同步兵作戰。該坦克由克斯-阿姆斯特朗有限公司於1938年開始研製,1940年5月交付首批車輛。到1944年初停產時,共生產了各種型號的Valentine坦克8275輛,其中加拿大生產了1420輛。該坦克於1941年在西非沙漠首次參戰,其改進型一直使用到沙漠戰結束。該坦克除裝備英軍外,還曾裝備蘇聯,紐西蘭,和埃及等國軍隊。其中,蘇軍裝備的2720輛,都用蘇制的76.2mm火炮替換了原來的火炮。紐西蘭軍隊裝備的這種坦克參加了太平洋戰爭。Valentine也有10多個型號的改進型,主要區別在武器和發動機。它的變型車有自行反坦克炮,自行加榴炮和坦克架橋車等。
盟軍 Char B1-bis 坦克
至1940年法國投降前一共生產了B1-bis坦克365輛,其中66輛裝備第1,第2,第3,第4後備裝甲師,57輛配給各獨立連。德軍也使用過繳獲的法軍B1-bis坦克,左圖就是換上德軍裝甲部隊標志的B1-bis坦克。法國人在1944年解放魯瓦揚港時使用了少量的B1-bis坦克。
盟軍 Churchill MK.VII 步兵坦克
1939年9月,為取代「馬蒂爾達」Ⅱ型,代號為A20的新型步兵坦克由哈蘭德和沃爾夫公司開始設計,次年6月製造出4輛A20樣車。此時正值英法軍隊在西歐大陸全面潰敗,面對德軍以坦克集群為主力的閃電戰,英國嚴重意識到了對新型坦克的迫切需求。在這種情況下,A20已難以勝任對抗德國新型坦克的任務。為此,當年7月沃爾斯豪爾公司接受了研製A22步兵坦克的合同,並被要求一年內投入生產!1941年6月,首批生產型A22坦克共14輛交付英軍,隨即開始大批量生產,並被命名為「丘吉爾」步兵坦克。各型丘吉爾產量共達到5640輛,是戰時英國產量最大的一種坦克。
盟軍 Cromwell 坦克
Cromwell巡洋坦克在英國坦克發展史上的地位可以用「承上啟下」四字來加以概括。承上,說明它繼承了英國巡洋坦克的特點;啟下,說的是它是最後幾種巡洋坦克之一。從次以後英國就不再生產巡洋坦克了。Cromwell坦克是根據英軍參謀本部40年代初期制定的「重型巡洋坦克的戰術技術要求」而研製的。1943年1月正式生產出第一批生產型坦克,並統一命名為Cromwell巡洋坦克。它一共有8種車型,在武器和性能上略有區別。 Cromwell巡洋坦克在二戰中發揮的作用有限。主要是它裝備部隊的時間較晚,另一個原因是它的火炮威力相對較弱,難以和德軍的Panther坦克相對抗。盡管如此,在諾曼底戰役及隨後的進軍中,該坦克和美國的M3,M4坦克協同作戰,也為戰爭的勝利作出過貢獻。
盟軍 M26 Pershing 重型坦克
M26 Pershing重型坦克共生產了2428輛,首批裝備了美國陸軍第 1集團軍屬第3和第9裝甲師,在1945年3月7日攻佔萊茵河雷馬根大橋的戰斗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時,M26是美軍的標准中型坦克之一。 50年代,一些北約國家的軍隊也使用了該種坦克。
盟軍 M36 坦克殲擊車
二戰中期,美軍從蘇聯情報人員那裡獲悉,德國人正在研製大威力、重裝甲的新式重型坦克(即「虎」式坦克)。而美軍原來的M10坦克殲擊車的76.2mm火炮的威力已明顯不足。為了能擊穿「虎」式和「黑豹」式坦克的重裝甲,急需增大坦克殲擊車的火炮威力。為此,美國武器開發委員會下達了改進M10坦克殲擊車的指示,不久,便生產出幾種型號的坦克殲擊車,包括T72、T70、T71坦克殲擊車。其中T72和T70樣車威力不足,只能算是過渡性車。真正為M36奠定基礎的,是T71坦克殲擊車。
http://huiguan.com/bbs/simple/index.php?t1175.html
❹ 這是什麼型號坦克,還有是哪國國旗
這是羅馬尼亞的國旗,坦克是1994年羅馬尼亞國家兵工廠產的TM-800中型坦克。
❺ 百人隊長主戰坦克的其他版本
澳大利亞陸軍是百人隊長坦克在海外的第一個用戶,他們在1949年就完成了訂購工作。但是在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時,澳大利亞訂購的百人隊長坦克被轉交給了第8國王皇家愛爾蘭輕騎兵團(8th King's Royal Regiment, Irish Hussars)。該團本是預備役部隊,裝備百人隊長坦克後重新進入一線部隊服役,並作為英聯邦遠征部隊的一部分參加了聯合國軍在朝鮮戰場的作戰。
直到1952年2月,第一批交付給澳大利亞陸軍的百人隊長MK3型坦克才運抵澳大利亞悉尼港,隨後通過鐵路運到維多利亞州Puckapanyal,裝備了第1裝甲團(1st Armoured Regiment)。坦克運到後在Puckapunyal附近的坦克測試場進行了嚴格的測試,澳軍尤其關注了其懸掛系統,結果證明百人隊長MK3坦克完全符合其性能要求。
澳大利亞陸軍裝備的百人隊長是MK3型,這些坦克都裝備了20磅炮和7.92毫米Besa機槍(該型機槍後來被美製7.62毫米勃郎寧機槍取代)。最後,澳大利亞陸軍在共采購了143輛百人隊長坦克(陸軍正式編號為:ARN-169000到ARN-169138和ARN-115541到ARN-115544)。包括60輛百人隊長Mk3中型坦克(1949年定貨,1951年中和1952年5月交付)。這批坦克在1957年到1961年均被升級為Mk5型(ARN-169000到ARN-169059);51輛百人隊長MK5中型坦克(1954年底定貨,1955-1956年交付,ARN-169060到ARN-169110);4輛裝甲搶救車Mk2( 1954年底定貨,1955-1956年交付,ARN-169111到ARN-169114);6輛百人隊長Mk5中型坦克(1956-1957年交付,ARN 169115-169120);4輛MK5型架橋車(60年代初交付,第1輛架橋車在1961年9月到達 ARN-115541到ARN-115544);8輛百人隊長Mk5型和Mk5/1中型坦克(1968年從紐西蘭購買)。一小部分紐西蘭的坦克車體被用來替換澳軍在戰斗中被地雷炸壞的坦克,至少有一輛(ARN-169017)是在更換了紐西蘭的車體後又重返越南;15輛百人隊長Mk5/1中型坦克(1972年從英國在香港的軍火倉庫中買來,編號為ARN-169124到ARN-169138)。
百人隊長架橋坦克原型車在1956年研製成功,但直到1961年才進入量產階段。1965年,澳大利亞陸軍購買了4輛架橋坦克。這4輛架橋坦克以百人隊長MK5為底盤,改進為MK7標准。加裝了1個100加侖燃料箱。6型坦克橋由鋁合金製成,可承重80噸,橋長超過13.5米。其中2輛架橋坦克參加了越南的戰爭。
實戰
因為60年代越戰的爆發,澳大利亞也被要求承擔一定的作戰義務,澳軍裝備的大量百人隊長坦克在1967年開始進行現代化改裝(改裝地點在維多利亞州Bandiana的3rd Base Workshops)。改裝項目包括在傾斜裝甲上安裝了附加裝甲,12.76毫米測距機槍,並為車長、炮長和駕駛員配備了紅外夜視系統。改裝後的坦克裝備了澳大利亞第1特遣隊(部署在越南Phouc Tuy省)。1967年10月28日,澳大利亞政府宣布向越南派遣一個坦克連,作為增援計劃的一部分。派遣部隊包括第1裝甲團C連(18輛百人隊長Mk5/1中型坦克、2輛工程坦克、2輛架橋車)、第1獨立裝甲修理車間(2輛百人隊長Mk2型裝甲搶救車)、Detachment, 1st Armoured Forward Delivery Troop(6輛百人隊長Mk5/1中型坦克)。該坦克連從1968年1月29日起在越南服役,直到1971年9月30日。1968年,皇家澳大利亞電氣機械工程兵單位被派往越南支援百人隊長坦克部隊的作戰,該單位裝備了架橋坦克和工程坦克。到1971年,第1裝甲團的所有3個連都已經部署到了越南,其中C連還在越南呆了兩個輪換期。第1裝甲團與先期到達越南的皇家澳大利亞團(Royal Australian Regiment)第5和第7營進行了大量步坦協調訓練。
盡管許多軍事觀察家和資深陸軍軍官都對百人隊長在東南亞的稻田水網地帶的作戰效率表示懷疑,但百人隊長的表現仍然令人滿意。它們在許多場合都證明了自己的價值。第1裝甲團的幾個連隊表現可圈可點。他們參加了多次著名的戰役,特別是在防守Coral和Balmoral的Fire Support Bases時,在1968年北越軍隊發起的春節攻勢期間,它們參加了Binh Ba周圍的戰斗並參與了Phouc Tuy省境內的大量進攻作戰。共有57輛百人隊長中型坦克、4輛裝甲搶救車和3輛架橋車在越南服役。2名百人隊長坦克的乘員在戰斗中陣亡。邁克爾·漢納福德駕駛ARN-169017號車在1968年12月的戰斗行動中觸雷,崩裂的底板碎片造成了漢納福德的致命傷。1969年5月,詹姆斯·科爾駕駛ARN-169005號車觸雷,威力強大的反坦克雷將整個底板從駕駛艙內掀了出去,科爾當場死亡。
一部分在越南戰場受損的坦克運回澳大利亞後在Puckapanyal裝甲兵中心改裝成駕駛員訓練車——去掉炮塔,裝上一個巨大的駕駛室。1974年-1977年,這些改裝車輛被用來訓練澳大利亞陸軍的駕駛員。
退役
百人隊長坦克從1977年開始逐步退出現役,取代它們的是德制豹-1坦克。收藏在澳大利亞博物館的百人隊長坦克保存了全部戰斗裝備,在特定時候還向公眾開放內部參觀。 百人隊長在其超過60年的服役生涯中經歷了多次局部戰爭,但它最出色的戰績不是由英國人創造的,而是在以色列國防軍中創下。以色列不僅是裝備百人隊長坦克數量最多的國家,也是對百人隊長坦克改進最多,潛力挖掘的最徹底的國家。講述百人隊長的歷史,無論如何都繞不開以色列版百人隊長這一節。
背景
20世紀50年代初,M-4謝爾曼系列和法制AMX-13坦克是以色列國防軍裝甲部隊的主戰裝備,同時代阿拉伯國家的T-54/55坦克在性能上毫無疑問處於領先地位。以色列國防部高官經常抱怨: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把他們的新型坦克賣給他們,他們只能使用過時的垃圾。這些國家允許以色列購買包括噴氣式戰斗機在內的新式武器,但就是不賣給他們新型坦克。進入60年代,阿拉伯國家從前蘇聯獲得了T-62主戰坦克,這是那個時代最現代化的坦克,裝備大威力的115毫米坦克炮。以色列人面臨的形勢立即嚴峻起來,靠改造四、五十年代的老坦克已無法與阿拉伯國家在戰場上對抗。由於百人隊長坦克在朝鮮戰爭和蘇伊士運河地區的戰斗中表現出色,因此,以色列人盯上了這種結實可靠的坦克。
英國政府在1956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後同意向以色列出售武器,急需重裝備的以色列將百人隊長坦克列入采購優先順序排位表的首位。第1批安裝了20磅炮的百人隊長MK3型坦克於1959年運抵以色列。第二批百人隊長則是英、以之間1966年酋長坦克合作計劃的交易籌碼。1966年,英國政府啟動了裝有120毫米火炮的新型酋長坦克研製計劃,但英國緊張的國防預算使他們缺乏足夠的資金來完成此項目。為此,英國政府同意向以色列出售百人隊長坦克以籌集資金,作為交換,以色列得以參與酋長坦克的最後階段發展,並擁有購買酋長坦克的優先權(英國方面甚至允諾幫助以色列建立酋長坦克的生產線)。如果這個計劃成功,以色列就可獲得堪與T-62坦克抗衡的武器。阿拉伯國家當然不允許這種不利情況出現,他們用將外匯儲備從英國的銀行提走等經濟制裁措施來威脅英國。1969年11月,英國被迫終止了與以色列在酋長坦克上的合作。此時,該合作計劃已經進行了3年多時間,以色列在酋長坦克的最後研製階段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和資金。但結果卻只得到了2輛酋長坦克原型車和三百多輛百人隊長MK3/5坦克。或許是這個教訓過於深刻,從此以後,以色列裝甲部隊中就再也沒有出現過英國坦克的身影,百人隊長坦克成為英國坦克在以色列國防軍中後無來者的絕唱。
服役
第1批百人隊長MK3坦克於1959年開始在以色列裝甲部隊服役,當時已經裝備了M-1/M-50超級謝爾曼和M-51以色列謝爾曼坦克的以裝甲兵並不太滿意百人隊長的性能。主要意見集中在三個方面,首先是百人隊長坦克的機械和電氣系統比謝爾曼系列坦克復雜得多,處於草創時期的以裝甲兵後勤維護部隊對付起來有點吃力,加上基層坦克兵們要從美製設備轉而適應英制設備,在習慣上也存在問題;第二個方面則針對百人隊長的痼疾——戰術機動性,英制流星汽油機功率有限,油耗高,坦克的燃料攜帶量也不足,因此百人隊長坦克的速度和作戰行程受到很大限制;最後,由於百人隊長是針對歐洲平原的季風海洋性氣候條件設計的,高溫多沙的沙漠作戰環境對冷卻系統和空氣濾清器的要求則要高的多。因此,剛剛到達以色列的百人隊長坦克發動機冷卻系統以及空氣濾清器故障頻頻。盡管有這樣那樣的不滿意,但以色列裝甲兵當時要解決的首先是有無的問題,他們還沒有富裕到可以把百人隊長扔到一邊不管的程度。
1963年,在英國的幫助下,以色列給第一批百人隊長MK3型換裝了105毫米L-7線膛炮,裝在車長指揮塔上的7.62毫米機槍被美製12.7毫米機槍代替,無線電設備也換成了美製。1966年以後到達的百人隊長MK5型也做了同樣改裝。改裝後的百人隊長被統稱為——肖特坦克。1967年6月5日六日戰爭爆發時,以色列陸軍作好戰斗准備的全部385輛百人隊長坦克中就有293輛是經過改進的肖特坦克。換裝了105毫米火炮的肖特坦克成為以色列陸軍裝甲部隊的主力,主要裝備南部軍區:塔爾師第7裝甲旅第82坦克營(33輛);約菲師沙得里裝甲旅和塞拉裝甲旅(共4個坦克營)以及沙龍師茲珀里裝甲旅(1個坦克營),北部軍區只有佩利德師拉姆裝甲旅擁有1個百人隊長坦克營。據不完全統計,六日戰爭期間,共有293輛百人隊長坦克(肖特坦克)參戰,被擊毀30輛,戰損率低得驚人。六日戰爭中,肖特主戰坦克以其強大的火力、英國坦克傳統的防護優勢對阿拉伯國家的蘇制坦克構成了巨大威脅,以色列裝甲兵對它的表現非常滿意,盡管肖特坦克每小時只能跑30多公里。
百人隊長的優異表現與AMX-13輕型坦克的不堪一擊形成鮮明對比,它重防護的思想特別適合以色列兵員有限的國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以色列坦克的發展方向。在此之後,以色列人再沒買過法國坦克,其後自行研製的馬加其和梅卡瓦主戰坦克均將防護力放在第一位。
改進
戰爭結束後的1968年,鑒於基層裝甲部隊對百人隊長低劣的戰術機動性頗有怨言,以色列軍工部門開始對肖特坦克進行大改。由於以色列能夠方便而又便宜的獲得美國裝備,因此,他們得以通過更換性能更先進的美製發動機來改進百人隊長的機動性能。以色列方面評估了3種不同型號的美製發動機,最終選定美國泰萊達因·大陸(Teledyne Continenta)公司的AVDS-1790-2A風冷柴油發動機作為百人隊長升級動力包。泰萊達因·大陸汽車公司是世界上最大風冷坦克發動機機生產商,技術實力雄厚。他們研製的AVDS-1790風冷柴油發動機由AV-1790汽油機和AVI-1790噴射式汽油機演變而來,1960年,該發動機取代AVI-1790噴射式汽油機裝備同年定型投產的M-60坦克和首批系列化生產的M-48A3坦克。AVDS-1790風冷柴油發動機燃油消耗率低(同等燃料攜帶量下,裝有低耗油率發動機的坦克行程顯然更大);採用風冷體制提高了發動機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減小了發動機體積和重量,減少了易損性,提高了維護性;此外,它還採用了多燃料技術,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後勤供應的負擔。以色列選中的是AVDS-1790-2AC型渦輪增壓風冷柴油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達到750馬力(比流星發動機凈增100馬力),在坦克全重略有增加的前提下,單位功率仍提高到14馬力/噸。阿里遜公司的CD-850-6型自動傳動裝置取代了原有的梅利特-布朗(Merritt-Brown)公司的Z-51R型手操縱變速箱,大大減輕了駕駛員的操作強度,簡化了駕駛訓練。以色列工程部門還加大了百人隊長的油箱,使其最大燃油攜帶量達到1190升,是百人隊長MK5型的2倍多。
一系列改進措施使百人隊長坦克的機動性有了相當大的提高,最大時速達到50公里/小時,最大行程也相應增加到500公里。其他改進項目還包括風冷制動系統、新型滅火系統,彈葯布置方式(105毫米炮彈的載彈量增加到72發)。以色列改進的百人隊長MK5坦克於1970年開始服役,被稱為肖特-卡爾型主戰坦克,更換發動機和傳動系統使肖特坦克的外形也發生了變化——車體後部加長,發動機前端向上傾斜3.5度,為布置冷卻空氣出口,升高了頂裝甲。升高的發動機頂裝甲板和位於履帶護板上方的空氣濾清器上是它區別於百人隊長坦克的主要外部特徵。肖特-卡爾的火力和機動性上都具備了戰後二代坦克的特徵,加之其動力系統、火炮、傳動系統都可以與以色列引進的美製M-48/60坦克互換,極大減輕了以軍後勤部門的負擔。
戰績與退役
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是二戰之後投入坦克數量最多的局部戰爭,阿以雙方幾乎集中了當時東西方最先進的主戰坦克,以色列方面擁有大量百人隊長(肖特-卡爾)、M-48、M-60主戰坦克(戰爭期間美國作為緊急軍援送到以色列),與之對陣的則是阿拉伯國家的T-54/55/62坦克。以色列陸軍當時半數的以上(1000輛)的主戰坦克是肖特-卡爾坦克,主要裝備北部軍區裝甲部隊,部署在北部戈蘭高地;南部軍區也有2個裝備肖特-卡爾坦克的裝甲旅。具體的番號是:拉菲爾·埃坦准將的第36師級部隊的第7和第188裝甲旅;拉納准將的第240裝甲師級部隊第679後備裝甲旅;南部軍區第252裝甲師級部隊(門德勒准將)的第460裝甲旅;第162裝甲師級部隊(布倫·亞當准將)的第217裝甲旅。
1973年10月6日和7日是現代以色列國家離亡國最近的兩天,在南線,埃及軍隊突破巴列夫防線,進入西奈半島;北線的敘利亞人幾乎佔領了整個戈蘭高地,前鋒部隊距約旦河僅6英里,兵鋒直指河對岸的以色列加利利平原。以色列國防軍在南北兩線苦苦支撐,尤以北線的戈蘭高地戰役打得最為艱苦。第7和第188裝甲旅在近80公里長的戰線上獨自對抗敘利亞5個師近1500輛坦克的輪番沖擊。肖特-卡爾坦克在這場史詩般的遲滯防禦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炮塔前正面152毫米和車體正上方118毫米厚的均制鋼裝甲帶來的良好抗彈性以及合理的車體結構、內部設備布置使它具備了良好的戰場生存能力;L-7 105毫米火炮的火力也確實名不虛傳。加上以色列裝甲兵良好的訓練和極高的戰術素養,以軍基本上保證了超過1:2的戰損比。從10月6日下午2點敘軍發起總攻到10月8日黎明,雖然第7和第188裝甲旅幾乎完全被打散建制,坦克和人員損失殆盡,但他們迫使敘利亞軍隊在戈蘭高地留下了近600輛坦克殘骸,極大的挫傷了敘軍的銳氣,為後備部隊的集結參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以方公布的肖特-卡爾坦克的損失數量僅在200輛左右,而對之對抗的敘利亞軍隊則幾乎丟掉了兩個半裝甲師,這一比例堪稱驚人。當然,戰斗中實際被命中乃至喪失戰鬥力的肖特-卡爾坦克肯定不止200輛,因為這個統計數字沒有將以軍在戰斗中被損壞後又被後勤部門修復的坦克算進去,而實際上,戰爭期間,以軍軍械部門高效率的修復了大量損毀的坦克。
1973年以後,百人隊長坦克逐漸失去了它在以色列國防軍中的支柱地位,因為當時以色列已經從美國獲得了更先進的M-60A3主戰坦克,而其自行研製的梅卡瓦MK1主戰坦克也開始交付部隊。但以色列版百人隊長的改進仍在繼續,畢竟殘酷的戰爭證明了它是一種可在關鍵時刻依靠的武器。1976年前後,以色列為肖特-卡爾坦克更換了炮塔俯仰/旋轉機構,換裝了美國卡迪拉克公司研製的蓋奇液壓系統,改進後的坦克也因此被稱為肖特-卡迪拉克坦克(以軍方正式編號為肖特-卡爾-貝特坦克)。1978-1979年,以色列國防軍中的百人隊長坦克又被裝上了微光夜視系統、急救箱和以色列拉菲爾軍械發展公司研製的新型反應裝甲,新的改型被稱為肖特-卡爾-基梅爾。1982年的加利利和平行動中共有1100輛以色列版百人隊長坦克參戰,其中就包括這種脫胎換骨的肖特-卡爾-基梅爾坦克。
1984年,以色列軍工部門又為百人隊長更換了新一代的反應裝甲(這種裝甲當時屬於絕對機密,在部隊接到動員令開拔前線之前都不允許安裝到坦克上),裝上了梅卡瓦MK2的火控系統(包括熱成像儀、激光測距儀和橫風感測器)。加裝主炮熱護套和新的10管煙幕彈發射器。備彈量從72發下降到71發。這種在裝甲防護、火力和火控系統方面都已接近戰後第三代坦克的百人隊長被賦予的軍方編號是肖特-卡爾-達利德。
百人隊長坦克在以色列陸軍現役部隊中一直服役到80年代後期,此後由於新型梅卡瓦坦克的入役而被作為戰略物資封存起來,2002年3月10日,以色列國防軍百人隊長正式退出現役。
❻ 二戰紐西蘭有沒有坦克和裝甲車
有的, 只不過紐西蘭的裝甲部隊很少,在北非戰場少量裝備英國生產的"螢火蟲"坦克,歐洲戰場裝備"螢火蟲"坦克以及美國提供的M3和M4坦克,英國基本上在拿紐西蘭部隊當炮灰使用,在太平洋戰場雖然由美國提供裝備,但參戰的紐西蘭部隊大多數是步兵,紐西蘭的裝甲部隊只是在本土組建沒有多少上戰場的機會
❼ 求各國坦克名稱和級別
二戰各國坦克:
德國:一號坦克、二號坦克、三號坦克、四號坦克、黑豹坦克、虎式坦克、虎王坦克、鼠式坦克
蘇聯:T-26、T-28、T-34、T-35、T-37、T-40、T-60、T-70、KV系列、IS-2
美國:格蘭特坦克、謝爾曼坦克、斯圖加特坦克、蟬式坦克、霞飛坦克、潘興坦克
英國:A9 I坦克、瑪蒂爾達坦克、十字軍坦克、范侖泰坦克、提特拉齊坦克、丘吉爾坦克、克倫威爾坦克、螢火蟲坦克、彗星坦克
日本:89式、94式、95式、97式、三式、特二式
義大利:CV33、L6、M13、P40
法國:R-35、S-35、B1
其他國家:公羊坦克(加拿大)、71P(波蘭)、哨兵坦克(澳大利亞)、Pt-35(捷克)
順便問一下,二戰的其他裝甲戰斗車輛還要嗎?
❽ 我想知道這是啥型號的坦克,哪個國家的
你好,看圖片這輛坦克應該是前蘇聯研製的第三代主戰坦克T80,但圖中不排除T72的可能。
❾ 二戰中紐西蘭的英制瓦倫丁步兵坦克是長管炮還是短管炮
英制瓦倫丁步兵坦克裝備過以下火炮
MKI~MKVII裝備的是瑪蒂爾達的2磅火炮(口徑40mm)
MKVIII~MKX裝備的是6磅炮(口徑57mm)
最後的MKXI是一門75mm反坦克炮
這些火炮都是長身管火炮.
❿ 為什麼紐西蘭沒有自己的坦克
1、紐西蘭是一個農業國,雖然是發達國家,但是不是工業為主的發達國家。
2、紐西蘭長期周圍無強敵,最大的鄰居就是澳大利亞。剩下的例如巴西阿根廷隔得太遠。
3、紐西蘭周圍都是海,有一隻海軍就足夠了,海軍抵抗不住,陸軍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