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紐西蘭 » 紐西蘭哪裡可以看虎鯨

紐西蘭哪裡可以看虎鯨

發布時間: 2022-10-18 21:30:56

1. 哪裡可以看到真的大白鯊虎鯨 聽說中國的水族館都沒有 那國外呢這兩個動物我都是好崇拜都感覺很想親眼

全球虎鯨飼養機構: 2013年統計,全球一共有11家(SeaWorld算1家)有虎鯨,分別是:美國4:SeaWorld 3家(聖地亞哥、奧蘭多、聖安東尼奧)和邁阿密;加拿大1:安大略;法國1:昂蒂布;西班牙1:Loro Parque;阿根廷1:Mundo Marino;日本2:鴨川和名古屋;俄羅斯2,以及長隆(長隆目前在後台)。
大白鯊目前暫無飼養:但蒙特雷灣水族館曾經飼養過,另外今年1月在沖繩飼養過大白鯊,後來於三天後死亡

2. 虎鯨的分布范圍

分布於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美屬薩摩亞,安圭拉,安地卡及巴布達,阿根廷,阿魯巴,澳大利亞,巴哈馬,孟加拉國,巴貝多,貝里斯,貝南,百慕大,巴西,英屬印度洋領地,汶萊,柬埔寨,喀麥隆加拿大,維德角,開曼群島,智利,中國,科科斯群島,哥倫比亞,葛摩,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庫克群島,哥斯大黎加,象牙海岸,古巴,丹麥,吉布地,多米尼克,厄瓜多(加拉帕戈斯),薩爾瓦多,赤道幾內亞,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法羅群島,斐濟,法國,法屬蓋亞那,法屬波利尼西亞,加彭,甘比亞,迦納,直布羅陀格陵蘭,格瑞那達,瓜德羅普島,關島,瓜地馬拉,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蓋亞那,海地,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宏都拉斯,冰島,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牙買加日本,肯亞,吉里巴斯,賴比瑞亞,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馬爾地夫,馬紹爾群島,茅利塔尼亞,墨西哥,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摩納哥,摩洛哥,莫三比克,緬甸,納米比亞,諾魯,荷蘭,荷屬安的列斯群島,新喀里多尼亞,紐西蘭,尼加拉瓜,奈及利亞,紐埃,北馬里亞納群島,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帛琉,巴拿馬,巴布亞紐幾內亞,秘魯,菲律賓,皮特凱恩,葡萄牙,波多黎各,俄羅斯聯邦,聖赫勒拿,阿森松島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皮埃爾和密克隆,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薩摩亞,塞內加爾,獅子山,新加坡,索羅門群島,索馬里,南非,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西班牙,斯里蘭卡,蘇利南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東帝汶,多哥,湯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突尼西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阿留申群島,夏威夷群島,烏拉圭,萬那杜,委內瑞拉,越南,維爾京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美國,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西撒哈拉,葉門。
旅鳥:德國。

3. 請問在哪裡旅遊可以觀看到野外虎鯨

瓦斯琪爾。。好吧,我穿越了。

4. 中國或中國周邊哪裡的海洋館可以看得鯨魚(巨無霸那種)

廣西北海潿洲島斜陽島附近海域能看到鯨魚。2018年2月份都上新聞聯播了,19年更是拍到了水下鯨魚的珍貴影像。

北海之前是傳銷之都,但現在已經轉變成度假天堂了。

旅遊看海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5. 居留鯨、過客鯨、遠洋鯨是什麼

居留鯨、過客鯨、遠洋鯨是生活在東太平洋地區的虎鯨的三個大類群。

一、居留鯨

也叫定居鯨,因活動范圍相對固定而得名,通常由雌性首領及子孫後代構成,成員數量在五六隻到十幾只不等。這類虎鯨性格相對溫順,主要以鮭魚為食。

居留鯨最明顯的標記要算背鰭和靠近背鰭的灰斑了,灰斑的上方有很大的分叉,看上去有些呈「V」型;背鰭如月牙般彎曲向上,並且在頂端形成明顯的彎角弧度。在捕獵時,居留鯨會發出聲吶信號,利用回聲定位鎖定鮭魚群的位置。

二、過客鯨

主要在靠近海岸的地方活動,追逐其他海洋哺乳動物,相對於居留鯨,它們的活動路線比較飄忽,通常不會在一個地方停留太久,因此被稱為過客鯨。

在過客鯨的食譜中,海獅、海豹等鰭腳類,以及較小的近親港灣鼠海豚是主菜;當數量較多時,它們也會對灰鯨、座頭鯨等比自己大很多的鯨類展開攻擊。和居留鯨比起來,過客鯨身上的灰斑沒有分叉,是整個的一塊;背鰭要直挺很多,頂端幾乎為90度。

三、遠洋鯨

遠洋鯨是遠洋型虎鯨的簡稱,這一類群通常生活在離海岸線較遠的地方,古有了「遠洋」之名。遠洋鯨主要以虹鱒魚、杜父魚和鯊魚為主食。

它們背鰭和灰斑的特點都介乎於居留鯨和過客鯨之間,擁有較小分叉的灰斑和較小彎曲度的背鰭。遠洋鯨的群體通常由20到75個成員組成,有時甚至會出現超過200隻虎鯨的大型群,群體的規模要遠大於居留鯨和過客鯨。此外,不同的遠洋鯨群體之前,還會相互交換成員。

(5)紐西蘭哪裡可以看虎鯨擴展閱讀

虎鯨的生境為極地和溫帶海域為主。廣泛分布於全世界的海域日本北海、冰島,對於水溫、深度等因素似乎沒有明顯的限制。它們在高緯度地區有相當高的棲息密度,特別是在獵物充足的海域。

它們的移動情形普遍與追蹤獵物或增加捕食率有關,時間通常在魚類產卵季與海豹的生產期。到了夏天,大西洋中大多數的虎鯨都棲息於浮冰邊緣或有浮冰的水道,以須鯨、企鵝、海豹等為食。它們會遷徙至何處、會移動多遠,仍未有定論。

部分虎鯨會終年停留於南極海域,而在北極的虎鯨則很少接近浮冰。據華盛頓州與英屬哥倫比亞的虎鯨研究者指出,當地有定居型與過境型兩種型態的虎鯨群,當地終年皆可發現此二種群體。部分個體有非常大的活動范圍,由各地的照片辨識結果發現,有些虎鯨的活動范圍自阿拉斯加一直到美國南方的加州。

6. 虎鯨有多大

虎鯨有8-10米之間。

虎鯨是一種鯨魚,而且是鯨魚品種中一類體型比較大的齒鯨;在成年之後,它們的身體長度一般來說會在8-10米之間。

虎鯨生長環境

虎鯨的生境為極地和溫帶海域為主。廣泛分布於全世界的海域日本北海、冰島,對於水溫、深度等因素似乎沒有明顯的限制。通常更喜歡20-60米的深度,也可以沿著海岸線探訪淺水區或潛入300米尋找食物。

虎鯨遷徙

高緯度虎鯨的長途遷徙已有記錄。馬修斯等在2011年用衛星跟蹤了一頭虎鯨,從加拿大東部北極圈進入北大西洋中部5400公里(緯度38度)。

2012年從德班(Durban)和皮特曼(Pitman)追蹤虎鯨從南極半島到巴西南部,然後回溯——直達約9,400公里的直達往返。

皮特曼等人在2012年跟蹤了從羅斯海到紐西蘭北部再到紐西蘭的以魚類為食的生態虎鯨的往返行程,航程超過11,000公里,覆蓋了緯度48度。

許多南極虎鯨似乎是高度透明的。在南極,一些生態型虎鯨很容易進入浮冰區域尋找獵物,而另一些僅在露天環境中捕食。某些地區的虎鯨季節性聚集在沿海海域覓食並偶爾進入河口。

7. 海里最大的食肉動物

海中霸王

食肉動物種類繁多,包括熊、獅、豺、豹、狼、貂等等。過去曾有人誤以為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動物,最大者身長2.70米,肩高1.30米,體重750千克。後來發現了阿拉斯加的棕熊,伸長可達3.25米,肩高1.50米以上,體重達800千克,這就超過了北極熊。因而阿拉斯加的棕熊為動物學家門公認的最大的食肉動物。 虎鯨是海洋中最大的食肉動物,素有"海中霸王"之稱。因為它的兇殘和捕獵的能力可以與陸地上的老虎相比。

虎鯨又叫"逆戟鯨",得名於雄獸高大的背鰭,因為它很像古代武器戟倒豎於海面的形狀。在長期的考察中,人們經常見到它們吞食魚類、海豹、海獅 、海豚等動物,就連藍鯨這種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動物,竟也會遭到虎鯨的圍獵。 在南美洲,虎鯨經常出沒於南海獅的棲息地,伺機捕獵南海獅。虎鯨捕殺南海獅的場面既恐怖又驚險。虎鯨抓住幼海獅後,會像貓抓老鼠一樣。在吞噬前,總要不停地玩耍一下,獵物不是被拋出水面,就是被銜在虎鯨的嘴裡。

有時候,成群的南海獅正在水面上戲水捕食。突然,虎鯨從水下竄出。南海獅亡命逃跑,虎鯨緊緊追趕。不幸的南海獅會被無情地吞掉。有時,數十頭虎鯨包圍南海獅後,同時出擊,沖進南海獅群中。頓時,海面象開鍋一樣沸騰起來。剎時間,南海獅血染海面。

虎鯨的簡介

虎鯨(學名:Orcinus orca)是一種大型齒鯨,身長為8-10米,體重9噸左右,頭部略圓,具有不明顯的喙;背鰭高而直立,彎曲長達1米;身體黑、白兩色。兩翼骨遠隔開。顳窩大。下頜骨相對較短。在上、下頜每齒列有10-12枚圓錐形的齒。嘴巴細長,牙齒鋒利,性情兇猛,食肉動物,善於進攻獵物,是企鵝、海豚、海豹等動物的天敵。有時它們還襲擊其它鯨類,甚至是大白鯊,可稱得上是海上霸王。

虎鯨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動物,有一些群體組成的家族是動物界中最穩定的家族。虎鯨的一些復雜社會行為,捕獵技巧,和聲音交流,被認為是虎鯨擁有自己的文化的證據。分布於幾乎所有的海洋區域,從赤道到極地水域。水溫或深度沒有限制其范圍。分布延伸到許多封閉或半封閉的海域,如阿拉斯加灣,地中海,鄂霍次克海,加利福尼亞灣,墨西哥灣,紅海和波斯灣。

形態特徵

虎鯨成年雄性身長最大記錄是9.75 米,體重9524千克。是海豚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身體大小、鰭肢大小和背鰭高度有明顯的性二型。雌性最大體長達7.70米,雄性體長達9米。雄性成體的背鰭直立,高可達1.0-1.8米,雌性的背鰭明顯地鐮刀形,高不及0.7 米。頭部略帶圓,具有不明顯的喙。橢圓形的鰭肢位於體全長的前1/4處。雄性的鰭肢長可達體全長的20%,雌性的達11%-13%。尾葉寬可超過體全長的1/5。體背面黑色,在背鰭後方有1個淺灰色的鞍斑。下頜及從下頜前端到尿殖區的體腹面白色。有1個白色的葉狀斑從尿殖區向上伸到背鰭後的體側。

尾葉的腹面白色或淺灰色,可能具黑色邊緣。在每側眼的後上方各有1個白色橢圓形斑。鞍斑在年幼時不明顯,性成熟後更顯著。[1] 成體頭骨的髁基長可達1000毫米。在眶前凹前方過兩前頜骨的寬小於吻突寬。兩翼骨遠隔開。顳窩大。下頜骨相對較短。在上、下頜每側都有10-12枚齒,其橫切面呈橢圓形,齒尖向內和向後。在一些較老的個體,齒常被磨蝕或潰爛損壞。[1] 虎鯨體形很大,呈紡錘形,表面光滑,皮膚下面有一層很厚的脂肪用來保存身體的熱量。

體長約為600-1000厘米,體重5000-10000千克。身體上的顏色黑白分明,背部為漆黑色,只是在鰭的後面有一個馬鞍形的灰白色斑,兩眼的後面各有一塊梭形的白斑,腹面大部分為雪白的顏色。頭部較圓,沒有突出的吻部,鼻孔在頭頂的右側,有開關自如的活瓣,當浮到水面上時,就打開活瓣呼吸,噴出一片泡沫狀的氣霧,遇到海面上的冷空氣就變成了一根水柱。前肢變為一對鰭,很發達,後肢退化消失。高聳於背部中央的強大的三角形背鰭,十分顯眼,雄獸的可達1.5米高,既是進攻的武器,又可以起到舵的作用。嘴很大,上下頜上共有40-50枚圓錐形的大牙齒,能把一隻海獅整個吞下。[2]

棲息環境

虎鯨的生境為極地和溫帶海域為主。廣泛分布於全世界的海域日本北海、冰島,對於水溫、深度等因素似乎沒有明顯的限制。它們在高緯度地區有相當高的棲息密度,特別是在獵物充足的海域。它們的移動情形普遍與追蹤獵物或增加捕食率有關,時間通常在魚類產卵季與海豹的生產期。到了夏天,大西洋中大多數的虎鯨都棲息於浮冰邊緣或有浮冰的水道,以須鯨、企鵝、海豹等為食。它們會遷徙至何處、會移動多遠,仍未有定論。

部分虎鯨會終年停留於南極海域,而在北極的虎鯨則很少接近浮冰。據華盛頓州與英屬哥倫比亞的虎鯨研究者指出,當地有定居型與過境型兩種型態的虎鯨群,當地終年皆可發現此二種群體。部分個體有非常大的活動范圍,由各地的照片辨識結果發現,有些虎鯨的活動范圍自阿拉斯加一直到美國南方的加州。[4]

生活習性

游水虎鯨時常會有躍身擊浪、浮窺等行為,或是以尾鰭或胸鰭拍擊水面。在海灣的淺水地帶,它還喜歡用尾巴上的缺刻去鉤拉海藻,發出“呼呼”的聲音,不久,渾身就披滿了半透明的海草。虎鯨的泳速最快可達時速55公里,可閉氣17分鍾左右。當周遭空氣涼爽時,通常可看見它們低矮而呈樹枝狀的噴氣。虎鯨的水柱是傾斜的,又粗又矮,不像須鯨一樣,又細又高。

它們對船隻的反應多樣,冷漠忽視或是充滿好奇心都有可能。偶爾會集體擱淺,群體有時會被困在潮池或海灣中。在北極與南極海域,因為風吹而快速產生的浮冰對虎鯨而言是一大麻煩,有時會因此迫使它們停留於水面狹窄的小水域里相當長的時間。[5]

聲音如果說座頭鯨是鯨類中的“歌唱家”,白鯨是海中“金絲雀”,那麼虎鯨就是鯨類中的“語言大師”了,它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這些聲音有著不同的含義。例如在捕食魚類時,會發出斷斷續續的“咋嚏”聲,如同用力拉扯生銹鐵門窗鉸鏈發出的聲音一樣,魚類在受到這種聲音的恐嚇後,行動就變得失常了。虎鯨不僅能夠發射超聲波,通過回聲去尋找魚群,還能夠通過超聲波判斷魚群的大小和游泳的方向。這種能力,對生活在海洋里的食肉動物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海水下面十分黑暗,很難在這種環境里看清遠處的捕食目標。[5]

集群虎鯨喜歡群居的生活,有2-3隻的小群,也有40-50隻的大群,每天總有2-3個小時靜靜地呆在水的表層,因為肺部充滿了足夠的空氣,所以能夠安然地漂浮在海面上,露出巨大的背鰭。群體成員間的胸鰭經常保持接觸,顯得親熱和團結。如果群體中有成員受傷,或者發生意外失去了知覺,其它成員就會前來幫助,用身體或頭部連頂帶托,使其能夠繼續漂浮在海面上,就是在睡覺時也紮成一堆,這是為了互相照應,並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 它們在一起旅行、用食,以種群為社會組織,在廣大的家庭中休息,互相依靠著生存長大。[5]

社會祖系位於華盛頓州與英屬哥倫比亞的定居型虎鯨,其基本社群單位為小型母系群體,一般由2至9頭血緣關系相近的虎鯨所組成,此母系群體會長期維持穩固,所有成員似乎會共同分擔養育工作。幾個這樣的群體會共同組成一個小群(通常用以描述一群彼此間有社交行為聯系的鯨目動物),典型的小群通常包含成年、未成年的雌雄虎鯨與仔鯨,多半由最年長的雌鯨居於領導地位,而待在小群里的雄鯨通常是該雌鯨的後代。甚至有的雄性虎鯨長到9米還在小群中生活。[6]

虎鯨的社會形態是母系,交配對象的選擇比較復雜,不是由雄性的力量決定一切:例如鯨群的族長有時能活到80歲,在晚年也有交配的例子,她們選擇交配的對象一般是鯨群內部年長的雄性。雌鯨選擇對象的標准科學家並不清楚,很少觀察到交配的現場,只知有母親,不知父親在哪。[2] 鯨群內沒有父子關系和父女關系,雄性的責任是出去尋找食物,然後引導鯨群集體獵殺,分工明確,沒有地位的高低;而母女、母子關系則非常穩定,是一輩子的關系,一般不會離群。出現孤鯨的原因一般是受傷或迷路。當族群過大時,會“分家”,產生一個新的族群。[7]

捕獵有時虎鯨會采團體的方式打獵,它們利用從隆額(海豚科用來製造迴音定位的部位,會將聲音集中成一束)發出的超音波互相溝通和聯系,並策畫戰術。 它們也會合力將魚群集中成一個大球,然後輪流鑽入取食。獵捕海狗時,虎鯨會在滿潮前觀察直達海灘的裂縫溝渠,當滿潮時溝渠會灌滿水,並在沙灘上形成一片淺水域,此時虎鯨會沿著溝渠沖上海灘,並故意讓自己擱淺,以趁機捕食海狗或海獅,有時一隻虎鯨會露出大背鰭吸引海狗群的注意,這時另一隻虎鯨就會悄悄的靠近捕殺海狗,當獵物脫逃時,另一隻虎鯨就會沖上去接替捕食。類似地,虎鯨有時會將腹部朝上,一動不動地漂浮在海面上,很像一具死屍,而當烏賊、海鳥、海獸等接近它的時候,就突然翻過身來,張開大嘴把它們吃掉,有時也會用尾巴將獵物擊昏,如海獅等,再進行捕食。[3]

虎鯨的食物包括魚類、其他鯨類、鰭足類、海獺類、鳥類、爬行類和頭足類。在南極採集的虎鯨的362個胃中,217個含有魚類,75個含有小須鯨的殘余,35個含有鰭足類,35個含有頭足類。[1] 虎鯨的大腦非常發達同時身體擁有強大力量,憑借這些優勢,這些高智商動物能夠追趕和捕殺海洋中的很多頂級捕食者。一些虎鯨家族成員的菜單上至少列出了9種鯊魚美味,其中就包括令很多動物聞風喪膽的大白鯊和灰鯖鯊。虎鯨專家、對虎鯨行為進行了長達17年研究的英格里德·維薩爾博士表示:“令人印象最深的策略就是施展空手道中的掌劈。”虎鯨會利用尾巴將鯊魚趕出水面,整個過程中甚至不用與鯊魚發生身體接觸。藉助於尾巴產生的上升力,它們能夠製造一個漩渦,將鯊魚置於其移動時形成的水流之上。

一旦獵物露出水面,虎鯨便轉動身體同時將尾巴伸出水面,而後像施展空手道中的掌劈一樣攻擊鯊魚。[2] ”將鯊魚劈暈之後,虎鯨會抓住鯊魚並將其翻轉過來。這顯然是一項令人不敢相信的策略,說明虎鯨非常了解自己的對手。在被迅速翻轉倒置之後,鯊魚進入癱瘓狀態,也就是所謂的“肌肉緊張性停滯”,從此任由虎鯨宰割。[3] 來自紐西蘭諾斯島圖圖卡卡的維薩爾表示:“虎鯨並不了解鯊魚的生理學結構,但所表現出的行為確實說明,它們知道採取一項確定的行動之後會帶來怎樣的效果。你不必為了開車就去掌握汽車的工作原理,你所要了解的就是怎麼做才能讓車子行駛起來。同樣地,虎鯨似乎知道一旦將鯊魚翻轉過來,它們便會喪失反擊能力。虎鯨所做的就是利用自身的優勢。”

在虎鯨身上,科學家還觀察到其它一些攻擊手法,其中就包括“圍捕”,即鯨群圍住一條落單的鯊魚而後展開正面進動,或者從下方悄悄逼近,趁其不備迅速偷襲鯊魚下腹部。[7] 維薩爾說:“通常情況下,虎鯨都會將鯊魚翻轉過來,此時的鯊魚已經無力反擊,一次成功的捕獵行為就此結束,最後要做的就是享用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們認為虎鯨並不會專門制定外出捕殺鯊魚的計劃。在海洋覓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旦機會出現,它們便毫不留情地對鯊魚展開攻擊。”[8]

分布范圍

分布於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美屬薩摩亞、安圭拉南極洲、安地卡及巴布達、阿根廷、阿魯巴、澳大利亞、巴哈馬、孟加拉國、巴貝多、貝里斯、貝南、百慕大、巴西、英屬印度洋領地、汶萊、柬埔寨、喀麥隆加拿大、維德角、開曼群島、智利、中國、科科斯群島、哥倫比亞、葛摩、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庫克群島、哥斯大黎加、象牙海岸、古巴、丹麥、吉布地、多米尼克、厄瓜多(科隆群島)、薩爾瓦多、赤道幾內亞、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

法羅群島、斐濟、法國、法屬蓋亞那、法屬波利尼西亞、加彭、甘比亞、迦納、直布羅陀格陵蘭、格瑞那達、瓜德羅普島、關島、瓜地馬拉、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蓋亞那、海地、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宏都拉斯、冰島、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牙買加日本、肯亞、吉里巴斯、賴比瑞亞、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馬爾地夫、馬紹爾群島、茅利塔尼亞、墨西哥、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摩納哥、摩洛哥、莫三比克、緬甸、納米比亞、諾魯、荷蘭、荷屬安的列斯群島、新喀里多尼亞、紐西蘭、尼加拉瓜、

奈及利亞、紐埃、北馬里亞納群島、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帛琉、巴拿馬、巴布亞紐幾內亞、秘魯、菲律賓、皮特凱恩、葡萄牙、波多黎各、俄羅斯聯邦、聖赫勒拿、阿森松島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皮埃爾和密克隆、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薩摩亞、塞內加爾、獅子山、新加坡、索羅門群島、索馬里、南非、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西班牙、斯里蘭卡、蘇利南、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東帝汶、多哥、湯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突尼西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美國(阿留申群島、夏威夷)、烏拉圭、萬那杜、委內瑞拉、越南、維爾京群島、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西撒哈拉、葉門。[9

8. 在哪裡可以看到虎鯨

虎鯨分布圖虎鯨廣泛分布於全世界的海域日本北海(southern Japan),冰島(Iceland),對於水溫、深度等因素似乎沒有明顯的限制。它們在高緯度地區有相當高的棲息密度,特別是在獵物充足的海域。

9. 鯊魚怕虎鯨嗎

虎鯨在海洋食物鏈的頂端,部分種類的虎鯨以鯊魚為食,所以鯊魚自然是怕虎鯨的。

鯊魚是虎鯨重要的獵物之一。

例如在紐西蘭,虎鯨會捕食多種軟骨魚,還會將大白鯊、鼬鮫和太平洋睡鯊作為攻擊目標。

觀鯨者曾於1997年在法拉倫群島觀察到虎鯨從側面撞擊大白鯊使其暈厥,然後將鯊魚翻轉至腹部朝上,致其進入假死狀態並最終窒息死亡的捕食方法。

(9)紐西蘭哪裡可以看虎鯨擴展閱讀

虎鯨的食性

一般來說,過客虎鯨偏向吃海豹、海象等,遠洋虎鯨偏向吃鯊魚,居留虎鯨偏向吃鮭魚。

如大西洋虎鯨是分大西洋1型、大西洋2型和大西洋1-2型。大西洋1-2型吃魚,大西洋1型食性不明,而2型吃偏向海豹、海獅等。

有的海域,比如挪威、冰島、紐西蘭的虎鯨不分類,定居再挪威和冰島的虎鯨就吃鯡魚,定居在紐西蘭的虎鯨就吃魟魚。

南極A型虎鯨吃小須鯨,在冬季來臨時會離開南極去赤道。B型虎鯨分為浮冰虎鯨和哲拉什虎鯨。浮冰虎鯨吃海豹,哲拉什虎鯨吃企鵝。C型虎鯨又叫羅斯海虎鯨,吃魚,有時會遷徙到紐西蘭捕食。

參考資料

網路-虎鯨

10. 虎鯨長什麼樣子

虎鯨頭部呈圓錐狀,沒有突出的嘴喙。

虎鯨(學名:Orcinusorca),是哺乳綱、海豚科中體型最大的物種。頭部呈圓錐狀,沒有突出的嘴喙。身體大小、鰭肢大小和背鰭高度有明顯的性二型。

虎鯨的體色圖樣主要由黑與白這兩種對比分明的色彩組成,位於身體腹面的白色區域自下顎往後延伸至尾部處,在全黑的胸鰭之間變得狹窄,到了肚臍後方產生分歧,尾鰭腹面亦為白色。

背部與體側皆為黑色,但在生殖裂附近的側腹處有白色斑塊,眼睛斜後方亦有明顯的橢圓形白斑。在背鰭後方有呈灰至白色的馬鞍狀斑紋。

虎鯨的遷徙:

高緯度虎鯨的長途遷徙已有記錄。馬修斯等在2011年用衛星跟蹤了一頭虎鯨,從加拿大東部北極圈進入北大西洋中部5400公里(緯度38度)。

2012年從德班(Durban)和皮特曼(Pitman)追蹤虎鯨從南極半島到巴西南部,然後回溯——直達約9,400公里的直達往返。

皮特曼等人在2012年跟蹤了從羅斯海到紐西蘭北部再到紐西蘭的以魚類為食的生態虎鯨的往返行程,航程超過11,000公里,覆蓋了緯度48度。

許多南極虎鯨似乎是高度透明的。在南極,一些生態型虎鯨很容易進入浮冰區域尋找獵物,而另一些僅在露天環境中捕食。某些地區的虎鯨季節性聚集在沿海海域覓食並偶爾進入河口。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6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1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49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5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5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1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18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36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19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