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為什麼不可能有抑鬱
⑴ 大家都有哪些關於抑鬱症的經歷
現在的社會,得了抑鬱症的人越來越多了。我在上海工作了一年多,就經歷了三場抑鬱症。都是發生在我身邊的真事,沒有絲毫的虛構成分。
第一個就是我大學同學:我們的關系特別好。在大學的時候她經常叫我功課。大學畢業的時候,她就好像失蹤了一樣,打電話也打不通,微信電話也聯系不上。後來我聯系她的好朋友,她的好朋友也說聯系不上。後來她好朋友好像給她家裡打電話了。她媽媽說她得了抑鬱症,在家裡休息呢。但是現在好起來了,我們還像之前一樣,聊的很愉快。
第二個就是我的同事:在上海工作的一個同事,在我看來他就是我們公司裡面的鯰魚,特別能夠活躍氣氛。但是後來有一個月的時間,他整個人都沉默無語,就好像一個木偶一樣。後來好起來的時候,他跟我們說小時候得過抑鬱症,推測那個月可能是舊病復發了。
第三個就是我的室友:她的抑鬱症是最厲害的。整個人都好像瘋了一樣。拉著我的另一個女室友不放手。跟她要她父母的電話也不告訴我們,後來沒有辦法叫了110,警察叔叔幫忙要來了電話,給她爸爸媽媽打電話,來了照顧她,最後把她帶回家了。
所以在這個壓力這么大的社會裡面,我們大家要注意多關注一下身邊的人,多給他們一些關愛,這樣對別人對我們自己都是有好處的。
⑵ 紐西蘭空氣好、環境佳、福利多、在紐西蘭生活到底好不好
紐西蘭空氣好、環境佳、福利多、在紐西蘭生活到底好不好?
優越的自然環境,紐西蘭有長雲朵之鄉的美譽,自然環境的優異不用多講。紐西蘭一直以「翠綠色」著稱,雖地區山地和丘陵占其佔地面積75%之上,但是卻屬暖溫帶海洋性氣候,四季氣侯平靜,溫度差並不大。
紐西蘭人這般悠閑自在的工作時間,絲毫不耽擱她們領到高額薪水。紐西蘭最低時薪大約為95元人民幣,均值月薪水大約為2.5萬余元人民幣,均值年收入在30萬人民幣上下。
換句話說,紐西蘭的平均收入,在我們國家算是白領工資了,歸屬於高薪職位了。最普通的餐飲服務員、店員、清潔工人,他的均值月收益大約為1.8萬余元人民幣。
技術工人、駕駛員、施工人員、水電安裝、主廚等,他的月平均收入約在3萬余元人民幣。每年都有許多的外國學生來紐西蘭打工賺錢,他的年薪均在30萬余元人民幣上下。
總體來說,紐西蘭就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當地工資待遇非常高,在中國算是高薪職位的年收入30萬余元人民幣,在紐西蘭只有算是平均收入。
⑶ 紐西蘭氣候宜人、環境清新、紐西蘭為什麼沒有高考
紐西蘭氣候宜人、環境清新、紐西蘭為什麼沒有高考?
靠平日的考試考試成績!這一考試考試成績便是NCEA考試。NCEA是()的簡稱。學生到11班級(15-17歲)逐漸攻讀紐西蘭中學文化教育考試成績一級證書,
事實上,就是將高考的內容都溶解到高中的每一個學年度里,但是也不徹底注重課本里的教育內容,別的見習辛勤勞動和團體活動也紀錄在房間里。NCEA是一個能夠十分充分了解學生的考試體系。高校按照這個考試體系來選擇他需要的學生。
此外,錄取高中畢業生是按照這個考試體系
如果一個學生再也不是應屆生高中畢業生了,換句話說,他普通高中畢了業沒去上大學,而是去上班了。他之後又想要去上大學了,那樣更方便,去申請辦理好啦!在紐西蘭,跟中國大學的嚴進寬出不一樣,那你去你想去的技術專業,只要能夠讀起來出來,你就可以拿到畢業證。
高校的大門打開著,不管多大年齡,只要你想去讀,哪個專業你都可以去讀。像中國經常會被新聞媒體的高考釘子戶,在紐西蘭根本不存在。這里制度與中國不一樣,嚴進寬,你能行,你就能夠畢業後!
像紐西蘭這類人性化教育體制,未通過高考考試,也可以讀大學。只要能夠讀出,主導權徹底自己在。我覺得,許多有才能的人,通常都是在這樣的教育制度里出的吧。此外,在紐西蘭絕不可能產生高中畢業生離去學校時團體撕書的場景,僅有反感考試,對考試有憎恨,才會把這種憎恨都轉移至朝夕相處的書本上,隨後藉此機會發泄出去。
假如這類場景,讓紐西蘭學生見到,也許多半會睜大雙眼
畢竟在紐西蘭,學生們都是並沒有教材的哦!實例教程全是教師列印,每堂課列印出多張,便是上課的內容。紐西蘭的實例教程但是很貴的,教師也不建議選購,隨意大夥兒。因此每一個學生的書包里全是復印紙。每一次大學畢業,大夥兒最終一次聚會,表揚先進,學生代表發言,學生機構才藝表演,最終潸然淚下道別。並沒有釋放的呼喊,僅有戀戀不舍的道別……
因此,紐西蘭的學生非常幸福。她們始終無法理解中國高中生工作壓力,更無法理解全員瘋狂六月。沒壓力的專業人才,才是更加有創造性的,可玩性更高優秀人才!
⑷ 如果多吃魚的話能有助於抑鬱症患者嗎求解救。。
調查表明:吃魚量與抑鬱症發病率成反比
在對不同國家進行調查和比較研究之後,有關專家發現,一個國家消費脂肪酸的類型與其國民發生抑鬱症的比例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1.在魚類消費量最少的國家中,抑鬱症的發病率最高。相反,在魚類消費量最多的國家中,抑鬱症的發病率最低,殺人、自殺的發案率也低。例如在紐西蘭,魚類的人均年消費量為4公斤,抑鬱症的發病率為6%。在日本,魚類的人均年消費量為18公斤,抑鬱症的發病率不足1%。令人感到驚奇的是,當西方的加工食品與煎炸食品傳入一個傳統與之完全不同的地區時,那裡抑鬱症的發病率會相應地上升。
2.在不同國家婦女的乳汁中,Ω-3脂肪酸的濃度是不同的。在不吃魚的國家中,婦女乳汁中Ω-3脂肪酸的濃度低,婦女也容易患產後抑鬱症。在英國,當把海產品的攝入量增加一倍時,婦女患產後抑鬱症的比例從每6人中有一名降至每12人中有一名。
3.多吃魚可改善精神障礙。美國哈佛大學的學者對30名雙相性精神障礙患者進行了研究,與只服安慰劑的患者相比,服魚油膠囊的患者在4個月後,發生抑鬱症的間隔時間明顯地延長了。舍菲爾德大學的學者讓70名從未服過葯的患者攝入大量的Ω-3脂肪酸,12周過後,48名患者的病情與25名服安慰劑的患者相比有了顯著的改善。據日本報道,增加DHA的攝入量能使人更好地應付精神壓力,減少發怒。由於上述研究得出的結果,目前有10個研究組正在使用Ω-3脂肪酸對抑鬱症和其他精神障礙者進行臨床治療研究。
魚油、核桃、亞麻籽和橄欖油是DHA的來源。人們常說「吃魚的人聰明」,「核桃能補腦」,與吃魚和核桃使DHA攝入增加不無關系。誠然,α-亞麻酸能夠在人體內被轉化成dha,但這一轉化過程的效率不高。為了預防抑鬱症,英國食品標准局在今年6月向公眾建議:多吃含DHA高的魚類食品和無公害蔬菜。
⑸ 重度抑鬱可能會一下子得的嗎
網路:當前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幾乎每個人都在超負荷運轉,很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情感成分。當人們遇到精神壓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災人禍等情況時,理所當然會產生抑鬱情緒。幾乎我們所有人都在某個時候覺得情緒低落,常常是因為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但是持續性的抑鬱--受影響的這段時期稱之為重度抑鬱--則是另外一回事。在全世界,受某種形式的抑鬱影響的人數佔全部婦女的25%,全部男性的10%,以及全部青少年的5%。在美國,這是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每年大約有一億七百六十萬人因此而苦惱。
維基網路:
重性抑鬱障礙(英語: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也稱為臨床抑鬱症、重性抑鬱症、單極性抑鬱障礙,是一種精神疾病。這種精神疾病的典型表現是:患者陷於抑鬱的情感狀態,自尊心降低,對以往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抑鬱症」這個詞通常是指重性抑鬱障礙,但有時也被用來稱呼其他抑鬱性障礙,在研究和診治中常使用「重性抑鬱障礙」這個相對較精確的詞彙。重性抑鬱障礙是一種對患者的家庭、工作、學習、日常飲食與睡眠等身體功能產生負面影響的失能狀況。在美國,大約3.4%的患者自殺。在所有自殺者中,有60%的人患有重性抑鬱障礙或者其他心理障礙。
重性抑鬱障礙的診斷基於以下幾個方面:患者對症狀的主觀敘述、親友對患者行為的描述和對患者的精神狀態檢測。
多數重性抑鬱障礙患者在社區中接受抗抑鬱葯治療,一些患者還接受心理治療或咨詢。對於自我忽視或者有嚴重自殘或傷害他人傾向的患者,可能需要入院治療。有極少部分患者必須在短效全身麻醉下接受電痙攣療法。重性抑鬱障礙的病程可長可短,可以只發作一次並持續幾個月,也可能反復發作並持續一生。患者的預期壽命較健康人短,部分原因是患者對生理疾病的易感性增大。患者或曾經患有重性抑鬱障礙的人可能會遭受社會的歧視。
根據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生物學因素、心理學因素、社會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響到抑鬱症的發病和病情的發展;另一種理論——素質-應激模式則認為抑鬱症是患者的既有易感性(素質)被生活中的應激事件激活。患者的這種易感性可以是由於遺傳所造成的,從而涉及到先天與後天的相互作用(紐西蘭的研究人員:抑鬱症更容易發生在有一個或二個5-羥色胺轉運體的短等位基因的人身上)。演化心理學家認為使人們患抑鬱症的基因早已存在於自然選擇的歷史中
如果患者長期服用精神類葯物,例如長期使用鎮靜劑和安眠葯,也會產生類似於重性抑鬱障礙的症狀。這些症狀是由葯物的副作用或者葯物的戒斷反應引起的,被稱為與物質有關的心境障礙而不屬於重性抑鬱障礙
鑒別診斷:病人在至少兩年的時間段內幾乎每天都情緒低落。被確診為重性抑鬱障礙的病患也經常會體驗到輕躁症狀,提示各種心境障礙應當是一個連續體
三種最常見的抑鬱症治療方法是心理治療、葯物治療和電痙攣療法。體育鍛煉被英國醫療衛生當局推薦為一種治療抑鬱症的療法
抑鬱症是造成世界范圍內人類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國大陸有42.3%的中學生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狀,其中有12.4%為重度
抑鬱症經常與失業和貧困有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預測,到2030年抑鬱症會成為僅次於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世界第二大造成疾病負擔的原因
美國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可能至少經歷了兩次重性抑鬱發作
(圖片摘自維基網路)個人認為:大腦,比宇宙復雜
更多了解,網路「抑鬱,我們各自隱藏的秘密:與抑鬱症抗爭的日子」
⑹ 你們相信有先天抑鬱症嗎
基因決定你是否憂郁
(2003年07月30日 10:13)
目前,世界范圍內抑鬱症的發病趨勢令人擔憂。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現有抑鬱症患者約1.21億,每100人中就有3人罹患憂鬱症。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逐年增加。
憂鬱症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當今世界第四大疾病,人們形象地稱之為「心靈的感冒」。最新研究表明,憂鬱症可能是環境與遺傳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面對感情挫折,有的人泰然處之,有的人彷徨失措;有的人談笑風生,有的人悲痛欲絕。奧菲麗亞受不了哈姆雷特對她感情的折磨而投水自殺,唐吉訶德則無論遭遇什麼樣的失敗都不沮喪氣餒。最新的一項心理學研究發現,各人對待挫折的截然不同的態度受基因影響。
多年來,心理學家一直困惑:心理疾患看起來跟遺傳有密切關系,但是基因似乎又不能完全決定一個人會不會發生嚴重的心理問題。
現在,科學家們發現,心理疾患跟基因有關,但是基因的影響只有在特定的環境下才發生作用。
在經過磨難的人當中,攜帶短5-HTT基因的人則明顯比攜帶長基因的人更容易崩潰。這一發現解釋了為什麼面對壓力和感情危機時,只有少數人會得憂鬱症,甚至自殺。(據《環球時報》)
「脆弱」基因脆弱心靈
以卡司培博士為首的一個研究小組在紐西蘭進行了一項研究,對象是一個與大腦功能相關的神秘基因———5-HTT基因,它有長、短兩種形式,每個人都攜帶兩份 H TT基因復製品,長、短組合因人而異,可以是長-長,短-短,或者長-短組合。
研究人員找了847名1972年4月到1973年3月之間出生的紐西蘭人。研究從他們出生時開始,先確定他們攜帶哪一個版本的5-HTT基因,然後觀察他們在30年的生活當中如何面對壓力和挫折,譬如親人去世、失業、失戀等。最後,研究重點集中在21歲~26歲之間經受過多種打擊的人身上。
「堅強」基因讓你更堅強
結果發現,在265名攜帶短-短5-HTT基因復製品的人當中,經歷4次或更多挫折以後,有43%的人患了憂鬱症;而在經歷了類似打擊的147名攜帶長-長5-HTT基因拷貝的人當中,得憂鬱症的僅佔17%。
我們不妨將長-長5-HTT基因叫作「堅強」基因,而將短-短5-HTT基因叫「脆弱」基因。這一實驗表明,在挫折環境中,有「脆弱」基因的人患憂鬱症的幾率比有「堅強」基因的人高兩倍。
黑人要比亞洲人「堅強」
憂鬱症主要表現為工作表現不佳、情緒悲觀、自卑失落、疲勞,有一部分患者甚至有自殺傾向。
研究人員發現,通過觀察童年時是否有過不幸遭遇,可預測一個人成年後會不會受到憂鬱症的困擾。
童年受過虐待的人當中,攜帶「脆弱」基因的人有63%患憂鬱症,攜帶「堅強」基因的人患病幾率則要小一半。
從人種的角度看,黑人多數帶有「堅強」基因;以中國人、日本人和朝鮮人為代表的亞洲人,則多帶有「脆弱」基因;而白人,比如在孟菲特研究中的紐西蘭人,有英格蘭人、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的遺傳背景,其中1/3的人攜帶「堅強」基因,1/6的人攜帶「脆弱」基因,其餘的人則同時具備長、短兩種基因拷貝,屬於中度危險群體。
轉/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