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有哪些名人名事
『壹』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名人事例
第一例:地球競賽」號快艇用人類脂肪作為動力來源。它所使用的是百分百的生物燃料,並且不向外界排放任何碳。紐西蘭人皮特·貝休恩是地球競賽號快艇的船老大,做了吸脂術,獻出了自己的脂肪,製作了100毫升的生物燃料,其他動力則由太陽能提供。
第二例:為了自己的城市更環保,芝加哥正在採取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這座位於芝加哥門羅港的生態橋。它將成為為當地居民和遊客提供娛樂的場所。人們可以在平靜的海面上一邊劃船或開船,一邊欣賞芝加哥的城市景觀。這座生態橋長2英里,把芝加哥市中心和格蘭特公園連在一起。
第三例:文森特·卡爾伯特(Vincent Callebaut)把這項發明叫做Lilypad,但它還有個更有名的名字,那就是「漂浮的氣候難民生態人工島」,因為科學家預測海平面將上長20到90厘米。這座漂浮的城市將於2100年變成現實,到時候有5萬名富人在上面安家落戶。
『貳』 在紐西蘭留學過的名人
Philippa Boyens, 奧斯卡最佳編劇獎得主(《指環王》三部曲)
Ashley Lawrence (1934–1990), 前英國皇家芭蕾舞團首席指揮
Jeffrey Grice, 世界著名鋼琴家
Vincent Cheng, 匯豐銀行總裁
John Hood, 牛津大學前校長
Harry Hawthorn, 著名的加拿大人類學家、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Vaughan Jones, 菲爾茲獎得主、范德堡大學教授、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授、奧克蘭大學教授
Marya Martin,世界最著名的長笛家之一、曼哈頓音樂學院教授
Stephen Parke, 著名物理學家、費米國家加速區實驗室物理系主任、超對稱量子色動力學鼻祖
Peter C. B. Phillips, 計量經濟學家,奧克蘭大學、南安普頓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教授
William Sage Rapson, 科學與工業研究理事會化學研究實驗室主任、開普敦大學教授
Rory Sweetman, 歷史學家、奧塔哥大學教授
David Wills, 著名翻譯家、紐約州立大學教授
Ronald Syme, 世界最著名的歷史學家及古典主義者
Gary Cao, 馬來西亞歌手
Niki Caro, 著名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
Helen Clark,紐西蘭前總理,現任聯合國發展計劃署成員
David Lange, 紐西蘭前總理
Jeanette Fitzsimons, 紐西蘭政治家及環保倡導者
Jonathan Hunt, 紐西蘭前眾議院議長
Vangelis Vitalis, 紐西蘭外交官及貿易談判代表
Sian Elias, 紐西蘭大法官(自1999年5月17日起)
Winston Peters, 紐西蘭政治家、領導人
Anthony Randerson, 紐西蘭首席高等法院法官(自2004年12月起)
Anand Satyanand, 紐西蘭總督
Mike Rann, 南澳大利亞總理
Viliami Latu, 湯加警察部部長
Tuilaepa Aiono Sailele Malielegaoi, 薩摩亞總理
Jo Aleh, 世界冠軍和奧運會冠軍
Mahé Drysdale, 世界冠軍和奧運會冠軍 賽艇運動員
Russell Coutts, 著名帆船運動員
Michael Jones, 橄欖球運動員(被譽為「世界最出色的三位橄欖球運動員」之一)
Gavin Hastings, 蘇格蘭橄欖球運動員
Lucy Lawless, 影星(《蜘蛛俠》、《斯巴達克斯》)
Christine Tan, CNBC新聞主播、「亞洲經營者」主持人
李在有 設計學院
方克文 工程學院
『叄』 紐西蘭的名人
海倫-克拉克(1999年起任紐西蘭總理):
克拉克出生在一個保守的農場主家庭,她的父親曾經是一名堅定的中-右翼國家黨成員.1981年,克拉克正式進入政壇,她成為了工黨候選人,角逐中奧克蘭阿爾伯特山選區的議會席位,並獲得了成功.在此後的6次大選中,克拉克一直牢牢地掌握著這個席位,成為了紐西蘭議會中當議員時間最長的女性,並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議會之母」.
自1981年代表工黨角逐議會席位獲得成功之後,海倫-克拉克在此後的6次議會選舉中連戰連捷,成為紐西蘭議會中當議員時間最長的女性. 1999年,克拉克當選總理.之後,紐西蘭經歷了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高增長.2005年9月,她第三次當選.
海倫-克拉克在她的業余時間里是一名熱切的登山和藝術愛好者.她還熱愛運動,對於徒步遠足以及滑雪有著極大的熱情.即使是在她出任總理以後,她也不忘抽空前往非洲和南美洲,繼續她對登山活動的愛好.
『肆』 在紐西蘭留過學中國名人
我
『伍』 紐西蘭的著名歷史人物
詹姆斯·庫克(Captain James Cook,1751-1798)
著名探險家和航海家,1769年首次發現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大陸。庫克通過子午線的位置變化觀測金星成為紐西蘭正式科學研究的開始。
『陸』 坎特伯雷大學出的名人有哪些
約翰·基:紐西蘭現任總理。
歐內斯特·盧瑟福: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被譽為原子物理之父。
羅伯特·格拉布: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克萊夫·格蘭傑: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瑪格麗特·梅喜(英語:Margaret Mahy):兒童文學家。
里斯·達秘(英語:Rhys Darby):喜劇演員
維基網路上可以搜到,有問題可以再追問
『柒』 紐西蘭19世紀末20世紀初有哪些重要作家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重要作家,有《連綿的白雲》(1898)的作者威廉·彭伯·里夫斯(1857-1932),《綠岩門》(1914)的作者威廉·薩切爾(1860-1942),保存了15年才發表的《一條紐西蘭河流的故事》(1920)的作者簡·曼德(1877-1949),描寫牧羊場生活的《圖蒂拉》(1921)的作者格思里·斯密斯(1861-1940)。
這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凱瑟琳·曼斯菲爾德,她15歲就離開紐西蘭,長期僑居國外,擅長短篇小說,其代表作有《前奏》、《園會》和《在海灣》等。她對紐西蘭的小說創作有重大影響。
『捌』 世界各國代表名人和名勝古跡
世界名勝古跡:
美國大峽谷——The Grand Canyon
美國大峽谷是一個舉世聞名的自然奇觀,位於西部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凱巴布高原上,總面積2724.7平方公里。由於科羅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羅拉多大峽谷,
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受保護的天然遺產之一。
澳大利亞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世界上有一個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它就是有名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它縱貫蜿蜒於澳洲的東海岸,全長2011公里,最寬處161公里。南端最遠離海
岸241公里,北端離海岸僅16公里。在落潮時,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島。
美國佛羅里達州——Florida
佛羅里達風景最亮麗的棕櫚海灘是全球著名的旅遊天堂之一,適宜的氣候、美麗的海灘、精美的飲食、藝術展覽和文藝演出,即使是最挑剔的遊客,在棕櫚海灘也
能滿意而歸。每年的四月,棕櫚海灘的藝術活動是最豐富多彩的,包括各種海灘工藝品展覽,其中於4月4日啟動的棕櫚海灘爵士節以展示美國最傑出的爵士音樂而贏得
了藝術愛好者的青睞。
紐西蘭的南島——Sout Island
紐西蘭位於南太平洋,西隔塔斯曼海與澳大利亞相望,西距澳大利亞1600公里,東鄰湯加、斐濟國土面積為二十七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6900千米,海岸線上有許
多美麗的海灘。
紐西蘭主要由南島和北島組成庫克海峽將兩島分開。還有許多較小的島嶼。全境多山,山地面積佔全國面積的50%。南島西部綿亘著雄偉的南阿爾卑斯山脈。庫克峰
海拔3764米,為全國最高峰。無論是茂盛的雨林、清澈的湖泊,還是綠草茵茵的和山坡、水清沙白的海灘,無不顯示紐西蘭的清新和美妙。
好望角——Cape Town
到南非游覽,千萬不可錯過到非洲尖端好望角參觀的機會。好望角距離開普敦約六十公里,是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匯處。其實,好望角是一個突出的小山岬,過去曾
被稱為暴風角,因為這里的天氣惡劣,昔日不少航船都在此處遇險。但在印度洋航線通航後,聞說當時的葡萄牙王便把她改名為好望角,因為登上角點,可以眺望到大西洋
和印度洋的壯大景色。好望角為太平洋與印度洋冷暖流水的分界,氣象萬變,景象奇妙,聳立於大海,更有高逾二千尺的達卡馬峰,危崖峭壁,卷浪飛濺,令人眼界大開。
金廟——Golden Temple
金廟位於印度邊境城市阿姆利則。作為錫克教的聖地,阿姆利則意為「花蜜池塘」。當年只是印度教改革派分支的錫克教,經過幾代教徒的不懈努力,最終於16世紀發
展成完全獨立的宗教,為此,當年錫克教第4代祖師羅姆·達斯曾修建了一座水池,名為「花蜜池塘」,阿姆利則由此得名。而金廟則由錫克教第5代祖師阿爾瓊1589年主持
建造,1601年完工,迄今已有400年歷史。因該廟門及大小19個圓形寺頂均貼滿金箔,在陽光照耀下,分外璀璨奪目,一直以來被錫克人尊稱為「上帝之殿」。
悉尼——Sydney
作為2000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悉尼市的最重要的特徵可能就是悉尼港——世界上最著名的海港之一了。悉尼港上美麗的悉尼歌劇院和海港大橋更增加了它的知名度,
海港有許多小的海灣、海港和海灘,這些都讓當地的居民和來自各地的旅遊者著迷。
悉尼歌劇院和海港大橋是澳大利亞的象徵。悉尼歌劇院是公認的20世紀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是悉尼最容易被認出的建築,它白色的外表,建在海港上的貝殼般的雕塑體,
象飄浮在空中的散開的花瓣,多年來一直令人們嘆為觀止。它內設音樂廳、歌劇場、戲劇場、兒童劇場和一個攝影場,每個月甚至每星期這里都要舉行拍賣會、音樂會和其
它各種活動,是悉尼最受歡迎的地方。海港大橋則是為數不多的得到世界廣泛贊譽的大橋,這座與眾不同的灰色的拱形橋是將悉尼港連接在一起的空中長廊,它高134米、
長503米的雄偉身姿也是各類電影電視中的常客。自1930年建成以來,海港大橋一直見證著澳大利亞特別是悉尼的發展。
紐約——New York
除了帝國大廈和自由女神像,橫跨紐約東河的布魯克林大橋當數紐約的又一個標志性建築了。至少在電影和電視畫面中,人們對這座以曼哈頓的璀璨燈海為背景的長
達487米的懸索橋已經不陌生了。除了充當影視作品中的場景外,布魯克林大橋在過去的120年中還無數次的被藝術家們再現在自己的畫布上。美國著名詩人克萊恩於1930年
發表的詩作《大橋》更是給這座連接紐約曼哈頓半島和布魯克林區的雙層懸索橋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印度泰姬陵——Taj Mahal
坐落於印度古都阿格的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到印度旅遊的人士,大都是慕它的盛名而來。這座世界七大建築奇跡背後其實有一段哀怨纏綿的歷史,了解它的
歷史的背景,確能增加觀賞泰姬陵的趣味。17世紀莫卧兒帝國皇帝沙傑漢為紀念其愛妃慕塔芝瑪,動用了數萬名工人,以寶石鑲飾修建陵寢,圖案之細致令人叫絕。泰姬陵
最引人矚目的是用純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體建築,皇陵上下左右工整對稱,中央圓頂高六十二米,令人嘆為觀止。四周有四座高約四十一米的尖塔,塔與塔之間聳立了鑲
滿三十五種不同類型的半寶石的墓碑。陵園佔地十七公頃,為一略呈長形的圈子,四周圍以紅沙石牆,進口大門也用紅岩砌建,大約兩層高,門頂的背面各有十一個典型的
白色圓錐形小塔。大門一直通往沙傑罕王和王妃的下葬室,室的中央則擺放了他們的石棺,壯嚴肅穆。泰姬陵的前面是一條清澄水道,水道兩旁種植有果樹和柏樹,分別象
征生命和死亡。
拉斯維加斯——Las Vegas
在通過一片乾燥的不毛之地後,大地的邊緣突然出現一個金碧輝煌的不夜城,一定會為這個特別的城市所震撼。是的,這就是拉斯維加斯,一個不可思議的人工化城市。
當沿著15號高速公路逐漸接近市區時,任何人的目光都會被那閃耀的霓虹燈及極有特色的豪華觀光旅館所吸引,甚至於在完全脫離日常生活的幻境中迷失自我。這里是全世
界的娛樂中心,所有城市的設計都是為了盡情的享樂。歡迎您來此一游,體驗一下真實的夢境。
拿大洛基山脈——Canadian Rockies
加拿大境內有著多姿多彩的地形地貌,巍峨的高山,雄渾的高原,富饒的谷地,眾多的湖泊以及縱橫交錯的河流與星羅棋布的島嶼一起構成了加拿大獨特而別具魅力的自
然風光。洛基山脈是加拿大境內最著名的山脈。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高聳入雲的山峰上終年覆蓋著皚皚白雪,在蔚藍色天空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高遠,令人心馳神往。山上
有各種各樣的樹木,待到秋日來臨,一片絢爛的色彩,可謂美不勝收。山間的河流,湖泊是釣魚者的天堂,其間盛產蹲魚,北極茴魚及北美狗魚等多種魚類,即使最挑剔的垂
釣者也會對這里贊不絕口。
澳州艾爾斯岩——Uluru
在澳大利亞中部一望無垠的荒原地帶,大自然鬼斧神工劈鑿出好幾處奇絕景物,其中最負盛名者當推艾爾斯岩。艾爾斯岩高348米,長3000米,基圍周長約8.5公里,東
高寬而西低狹,是世界上最大的獨塊石頭。它氣勢雄峻,猶如一座超越時空的自然紀念碑,突兀於茫茫荒原之上,在耀眼 的陽光下散發出迷人的光輝。1873年一位名叫威
廉——克里斯蒂——高斯的測量員橫跨這片荒漠,當他又飢又渴之際發現眼前這塊與天等高的石山,還以為是一種幻覺,難以置信。高斯來自南澳洲,故以當時南澳州總理
亨利——艾爾斯的名字命名這座石山。如今這里已辟為國家公園,每年有十多萬人從世界各地紛紛慕名前來,欲求一睹艾爾斯巨石風采。
墨西哥瑪雅古跡——Chichen Itza Mexico
奇琴伊察瑪雅城邦遺址曾是古瑪雅帝國最大最繁華的城邦。遺址拉於尤卡坦半島中部。始建於公元514年。城邦的主要古跡有:千柱廣場,它曾支撐巨大的穹窿形房頂。
可見此建築物之大。武士廟及廟前的斜倚的兩神石像。9層,高30米的呈階梯形的庫庫爾坎金字塔。以及聖井(石灰岩豎洞)和築在高台上呈蝸形的瑪雅人古天文觀象台,
稱「蝸台」。
秘魯印加遺址——Machu Picchu Peru
20世紀初,人們傳說在秘魯安第斯山脈的崇山峻嶺中有一座神秘的古城。西班牙人在長達300年的殖民統治期間對它一無所知,秘魯獨立後100年間也無人涉足。400多
年的時光,只有翱翔的山鷹一睹古城的雄姿。它,就是今天的馬丘比丘印加遺址。
尼亞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
舉世聞名的尼亞加拉瀑布位於加拿大和美國交界的尼亞加拉河上。它號稱世界7大奇景之一,以其宏偉的氣勢、豐沛而浩瀚的水汽,震撼了所有前來觀賞的遊人。尼亞
加拉河是連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一條水道,僅長56公里,卻從海拔174米直降至海拔75米,河道上橫亘著一道石灰岩斷崖,水量豐富的尼亞加拉河經此,驟然陡落,水勢
澎湃,聲震如雷。湖水經過河床絕壁上的山羊島(Coat Island),分隔成兩部分,分別流入美國和加拿大,形成大小兩個瀑布,小瀑布稱為美國瀑布(American Falls),在
美國境內,高達55米,瀑布的岸長度328米。大瀑布稱為加拿大瀑布或馬蹄(Horseshoe Falls),形狀有如馬蹄,在加拿大境內,高達56米,岸長約675米。馬蹄瀑布由於水
量大,水從50多米的高處直而沖下,氣勢有如雷霆萬鈞,濺起的浪花和水氣,有時高達100多米,當陽光燦爛時,便會營造出一座七色彩虹。人稍微站得近些,便會被浪花
濺得全身是水,若有大風吹過,水花可及很遠,如同下雨,冬天時,瀑布表面會結一層薄薄的冰,那時,瀑布便會寂靜下來。小瀑布因其極為寬廣細致,很像一層新娘的婚
紗,又稱婚紗瀑布。由於湖底是凹凸不平的岩石,因此水流呈漩渦狀落下,與垂直而下的大瀑布大異其趣。因此尼亞加拉瀑布也成為了情侶幽會和新婚夫婦度蜜月的勝地。
約旦佩特拉城——Petra Jordan
佩特拉是約旦著名古城遺址,位於約旦安曼南250公里處。希臘文意為「岩石」。佩特拉古城處於與世隔絕的深山峽谷中,位於乾燥的海拔一千米的高山上,幾乎全在
岩石上雕刻而成,周圍懸崖絕壁環繞,其中有一座能容納兩千多人的羅馬式的露天劇場,舞台和觀眾席都是從岩石中雕鑿出來,緊靠山岩巨石,風格渾然一體。佩特拉古
城反映了納巴特王國五百年繁榮時期的歷史,古城多數建築保留了羅馬宮殿式的風格,表明古納巴特人曾受到羅馬文化的影響。因此,從古城的遺跡,我們可以了解古納巴
特文明,還可以從中了解到許多羅馬文化,是羅馬文明研究的重要參考。公元3世紀以後,佩特拉城逐漸趨向衰落,之後古城湮沒了一千多年。
埃及金字塔——The Pyramids Egypt
據拜占庭菲羅所分類的七大奇觀中,只有埃及金字塔(Pyramids of Egypt) 巍然獨存,目前埃及約有八十多座金字塔,始建於公元前2686年至公元前2181年。重點位
於『基沙』(Giza)、『薩卡拉』(Saqqara)及『孟斐斯』(Memphis)。它能被列為七大奇觀之首,是因為在沒有先進的科技協助下,單靠一些原始工具及人力,竟可建成如此
宏偉的建築。甚至現今最先進科技也未能做到,那古代埃及人到底是怎樣建造?另外,金字塔的神秘至今仍是一個謎。無怪不少人認為金字塔是古代外星人留下的建築物。
更有人指出金字塔並非埃及人所建,而是外星文明所建的遺跡。
威尼斯——Venice
水是威尼斯城靈魂,蜿蜒的河道、流動的清波,水光斂艷,賦於水城不朽和靈秀之氣,晨光暮色中,城光水色相得益彰,更加庄嚴肅穆,詩情畫意。懂得欣賞威尼斯水
城之美的人,應是在月夜裡,招手叫一支「貢多拉」 ,沿著運河曲折的水道,讓自己迷失在迷濛夜色中,領略這水上古城永恆魅力……
馬爾地夫——Maldives
當地流傳著這么一件真事兒:一位孤島上的居民過著清苦的生活,每天的樂趣就是眼巴巴看著椰子落下來。直到有一天,一家酒店租用了他的島開發度假村。如今的他
已經不再關注椰子,每天飄落的鈔票已經數不過來了。也許馬爾地夫就是上天專為人類度假而設,旅遊在這里幾乎就意味著一切。無際的海面上,星羅棋布一個個如花環般
的小島,猶如天際抖落而下的一塊塊翠玉。小島中央是綠色,四周是白色,而近島的海水是淺藍色、水藍、深邃的藍,逐次漸層……陽光太多、海水太藍、時間太多、美女
太艷、俊男太猛,這些太多,成了馬爾地夫獨特的赤道風情。赤足一雙腳在細白沙灘上,感受馬爾地夫的體溫;泅泳於海洋里,聆聽馬爾地夫的心跳頻率。忘記時間、忘記
工作,盡情的吃喝玩樂,是上帝允許你的放縱……
我國的長城——Great Wall of China
我國古代偉大的工程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西元前770~476),今存者為明代所修建。西起嘉峪關,東到丹東鴨綠江畔的虎山口,橫亘甘肅、寧夏、陝西、山西、蒙古、
河北、遼寧等地。沿線險要或交通要沖都設有關口,如山海關、居庸關、娘子關等。簡稱為長城。長城是有史以來唯一在太空中可看到的三度空間建築物。以現代科技來修
築都不容易,而我國竟能建築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實在難得。長城的建材系就地取材,各地頗不相同。漢代以泥和蘆葦修築長城。長城體積也各不相同,以居庸
關一帶來說,高約8.5公尺,下部寬8.5公尺,上部寬約5公尺。每隔70~100公尺有一堡寨(相當於城樓),高約12.3公尺,多數堡寨是一重的,要害之地則置兩、三重。長城
東段經過山地或丘陵地,古稱「塹山堙古」、「用險制塞」,起伏蜿蜒,形式雄偉;中段、西段都在乾燥區域,人煙稀少,僅色荒涼。如果登臨其間的雁門關、居庸關、古
北口或山海關,遙望我國山川的偉大形勢,將令人嘆服先民開疆拓土的艱難,而激起無限的壯志雄心。
世界名人就更多了,可以簡單給出:布希、安南、布來爾等。
『玖』 盧瑟福名人故事
盧瑟福出生於紐西蘭的一個偏僻小村莊,他從小就嚮往解釋宇宙,嚮往發明,嚮往創造。
1889他考上了紐西蘭大學。大學期間,他就自己動手製成一種靈敏的檢波器,試驗了在紐西蘭大地上的第一次電報,並發表了電磁學方面的論文。憑著這幾篇論文,大學畢業幾年後,盧瑟福到了劍橋大學的卡文迪實驗室。
在這里,他接受了老師湯姆孫的建議,開始了對原子的探試。探試的第一步就是抓住鐳放出的射線,看它到底是些什麼東西,然後就可以順藤摸瓜追蹤原子內的秘密。
盧瑟福天生是個實驗的好手,他立即設計了一個實驗,用一個鉛塊,鑽上小孔,孔內放一點鐳。這樣射線只能從這個小孔里發出,然後將射線放到一個磁場里。
奇怪的現象出現了,一束射線立即分成三股,一股靠近N極偏轉,一股靠近S極偏轉,還有一股不偏不倚一直向前,盧瑟福給它們取名為α、β和γ射線。經過測定,β射線就是老師湯姆孫發現的.電子流,γ射線就是倫琴發現的X光,居里夫婦發現的放射性就是α、β和γ射線。好個盧瑟福,真是出手不凡,19世紀最後10年的三大發現他在一個實驗里就全部得到解釋。
當他興沖沖地把這些新發現告訴老師湯姆孫時,老師自然很高興,順便還告訴盧瑟福一個消息:加拿大麥克吉爾大學物理系派人來劍橋聘請教授,他認為盧瑟福是最好的人選。
1898年盧瑟福橫渡大西洋到了加拿大,在這里,他遇到一個比他小七歲的年輕助手索迪,索迪的化學知識很豐富,這正好彌補了盧瑟福化學知識上的不足。
這時,盧瑟福又想起了在劍橋時遇到的一個老問題,α粒子從所具有的電量和質量來看很像元素氦,有索迪做助手,盧瑟福馬上開始驗證。實驗結果出來了,α射線果然就是氦流。那麼鐳放出α射線後剩下的又是什麼呢?經實驗,竟然又是一種新元素氡。於是盧瑟福宣布放射性既是原子現象,又是產生新物質的化學變化的伴隨物。
1907年,為了表彰盧瑟福的這一重大發現,諾貝爾評審委員會授予他諾貝爾化學獎。你可能會莫名其妙,物理學家怎麼獲得了化學獎。沒錯,正如盧瑟福所說:「這真是太妙了!我一生中研究了許多變化,但是最大的變化是這一次,我從一個物理學家變成了一個化學家。」
『拾』 紐西蘭有哪些名人,發明過什麼
5塊錢紙幣上的那個冒險家,名字忘了,說是第一個登上喜馬拉雅山的人,後來做了很多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