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克船長什麼時候登陸紐西蘭
❶ 紐西蘭在哪裡
紐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領土由北島、南島及一些小島組成,以庫克海峽分隔。南島鄰近南極洲,北島與斐濟、湯加相望。首都惠靈頓以及最大城市奧克蘭均位於北島。
紐西蘭屬於大洋洲,位於太平洋西南部,澳大利亞東南方約1600公里處,介於南極洲和赤道之間,西隔塔斯曼海與澳大利亞相望,北鄰新喀里多尼亞、湯加、斐濟。
(1)庫克船長什麼時候登陸紐西蘭擴展閱讀
紐西蘭共有14個國家公園、3個海洋公園、3項世界遺產,其中1項為雙重遺產。
國家公園:
北島:艾格蒙特國家公園、烏雷威拉國家公園、東加里羅國家公園、旺加努伊國家公園。
南島:阿貝爾·塔斯曼國家公園、亞瑟隘口國家公園、庫克山國家公園、峽灣國家公園、卡胡朗吉國家公園、阿斯派靈山國家公園、尼爾森湖國家公園、帕帕羅瓦國家公園、西區國家公園。
斯圖爾特島:雷奇歐拉國家公園
紐西蘭最美麗的地方是島嶼灣,那裡主要城市有:派西亞,拉塞爾和懷唐伊。拉塞爾曾經是紐西蘭的第一個首都,派西亞屬於島嶼灣中間位置,有更多的酒店。
懷唐伊,1840年,毛利人和歐洲人在懷唐伊的條約屋共同簽署了《懷唐伊條約》。這所房子至今仍屹立在開闊、祥和的公園之內。
這里的其他重要景點有雕梁畫棟的毛利會堂、毛利人最大的戰舟、旅遊中心和藝術館。懷唐伊在紐西蘭人心目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對紐西蘭歷史和文化感興趣的遊客「必到」之處。
❷ 哪兩個國家派早期探險家到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是英格蘭和荷蘭嗎
荷蘭探險家在航海的時候,第一次到達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紐西蘭的名字就是荷蘭人給命名的,塔斯馬尼亞島的名字也來自荷蘭探險家。然後是英國的庫克船長全面考察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海岸線。是荷蘭和英國派早期探險家到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❸ 庫克船長
航海人物—庫克船長
詹姆斯·庫克(James Cook)是英國的一位探險家、航海家和制圖學家。他由於進行了三次探險航行而聞名於世。通過這些探險考察,他給人們關於大洋,特別是太平洋的地理學知識增添了新的內容。他還被認為在通過改善船員的飲食,包括增加水果和蔬菜等來預防長期航行中出現的壞血病方面也有所貢獻。庫克船長在太平洋和南極洲的偉大的航行為世界科學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同時他也是第一位繪制澳大利亞東海岸海圖的人。
庫克於1728年10月27日出生於英國約克郡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里。18歲時,他在一家船主那裡找到一項工作並且到波羅的海作了幾次航行。當英法戰爭爆發時,他作為一名強壯的水手應徵到皇家海軍服役。不到一個月他被提升為大副。四年之後升為船長。1759年,他授權指揮一艘艦船參加了聖·勞倫斯河上的戰斗。1763年,戰爭結束之後,庫克作為縱帆船「格倫維爾」號的船長承擔了紐西蘭、拉布拉多和新斯科舍沿岸的調查工作。在四年多的時間里他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這些成果後來由英國政府予以發表。
庫克船長的小屋
1768年8月26日,庫克率領「奮進」號啟航去調查太平洋中維納斯航道並考察該海區的新島嶼。伴隨他的有一名天文學家,兩名植物學家和一名善長博物學的畫家。他先向南航行,後向西轉彎,繞過好望角,於1769年4月13日到達塔希提島。調查了維納斯的航道之後,於6月3日他的調查船駛向紐西蘭。在那裡他逗留了六個月的時間並把兩個島嶼標繪在海圖上。後來他沿著澳大利亞的東海岸航行。他把澳大利亞取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稱所有權屬於英格蘭。
航行到爪哇之後,他穿過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之間的海峽,取道印度洋,繞過好望角返回英國。他到達英格蘭的時間是1771年6月12日。在1772年7月13日,庫克再次從英格蘭啟航。他這次航行的目的是想去驗證「在南方還存在著一個大陸」的報道。他乘「探險」號沿著非洲海岸向南航行。到達好望角附近,開始橫跨大西洋。至1773年1月,在大西洋上兜了一個圈子,卻沒有發現「南方大陸」。後來則向紐西蘭航行。從那裡出發,他考察了新赫布里底,把復活節島和馬克薩斯群島標進了海圖,並且訪問了塔希提和湯加群島。另外,他還發現了新喀里多尼亞和帕默斯頓、諾福克及紐埃諸島。於1775年7月29日他返航到英國。
庫克與他的船隊
庫克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航海是在1776年7月12日從英格蘭啟航的。這次的目標是考察北太平洋和尋找繞過北美洲到大西洋的航道。繞過好望角之後,庫克橫渡印度洋到達紐西蘭。從那裡又航行到塔希提島。後來他們繼續航行。在聖誕節前夜他們看到了一個島嶼。這個島嶼他命名為「聖誕節島」。進一步向北航行,他發現了夏威夷群島。1778年2月他們看到了現今的俄勒岡海岸並且返回朝北航行,穿過白令海和白令海峽進入北冰洋。後來,因沒有找到向東的航道而又返回夏威夷。在那裡,於1779年2月14日他被當地的土著人殺死。
庫克船長
作者:夢中的旅行
詹姆斯·庫克(1728年10月27日-1779年2月14日)英國探險家及航海家。曾三度遠征太平洋,並探索了太平洋沿岸的海岸線。他同時也是地圖製作者;經度儀航海測定船位的發明者;也是發現治療壞血症的第一位船長。常被稱為庫克船長。據記載,南半球的紐西蘭、澳大利亞最早是由詹姆斯·庫克發現的。今日紐西蘭北島和南島間的海峽,就依他的名字命名為庫克海峽(COOK STRAIT)。南太平洋中也有一個群島以他命名為庫克群島。生平
1720及1730年代-1728年出生在英格蘭約克郡,是蘇格蘭移民。
1740年代-開始跑船當水手,但僅在英國附近的海域工作。
1750年代-加入英國皇家海軍,曾被派往北美洲參加英法戰爭。
1760年代-庫克開始他長達20年的遠征,於1779年在夏威夷過逝,死因至今不明,據知應為和夏威夷土著起了沖突之後被殺害。在他三次長征中,隨行畫家約翰·維伯John Webber以及威廉·霍奇William Hodges留下了不少的珍貴航海繪圖紀錄。第一次遠征
庫克在1768年開始第一次遠征。該年8月26日從他從英國普利茅斯起航,橫越過整個大西洋,經過巴西,再往南繞過南美最南端合恩角(Cape Horn),進入太平洋,隔年(1769年)4月到達南太平洋的大溪地(Tahiti),接著又向西航行到現在的紐西蘭。探索了南島、北島之後,繼續往西到了澳洲。接著北上經過爪哇、印度洋後,從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開始回程,在1771年抵達英國。第二次遠征
1772年庫克再度離開英國,前往南太平洋。這次他反方向,由西向東南下繞過非洲的好望角,穿過南極圈,到達紐西蘭。接著他花了很多時間一一探索南太平洋中由澳大利亞,紐西蘭,夏威夷三點連成三角形中間的島嶼,包括有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湯加(Tonga)、新赫布里底群島(New Hebrides)、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和諾福克島(Norfolk Island)。然後經南美、大西洋,在1775返回英國。在人類探險歷史上,庫克是第一位由西向東環繞地球航行,並證實南極大陸(Antarctic Continent)存在的人。第三次遠征
1776年7月12日庫克再度由西向東,准備探索北太平洋,他繞過好望角,經印度洋,澳洲,紐西蘭後再往北,從大溪地之後再向北,發現了歐胡島、庫伊島和尼豪島(Niihau);也就是今天的夏威夷群島。1778年2月他往東抵達了北美洲的奧勒崗海岸,並朝北探索北冰洋。據知他們經過了白令海與白令海峽,但無法橫越北冰洋,只好南下回到了夏威夷。2月14日庫克在夏威夷去逝。隔年(1780年)10月4日,他的船?奮勇號?( The "Endeavour")才回到英國。如今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和堪培拉,還保留著庫克的小木屋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高達137米的巨大噴泉。
故事:庫克船長與「金星凌日」的不解之緣
差不多每隔120年左右,一個黑點就會穿越一次太陽。這個墨黑的小點近乎一個完美的圓,但它並不是普通的黑點,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見到這個黑點的。而作為歷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和探險家之一詹姆士·庫克,也就是蜚聲世界的庫克船長也與金星凌日有一段不解之緣。
庫克船長奉命出征
1782年8月12日,庫克船長帶領「奮進號」從英國港口城市普利茅斯港起錨,向塔希提島的方向駛去。塔希提島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島嶼,一年前剛剛被歐洲人「發現」,那裡荒蕪人煙,尚未開發,當時,就連地圖繪制員可能也不知道地球的那個角落是否存在大陸。
對於庫克而言,那次航行的困難程度絕不亞於現代人探索月球或火星。他要帶領「奮進號」在浩瀚數千英里的廣闊海洋上航行,尋找一塊方圓只有20英里的陸地,而當時他們沒有如全球定位系統(GPS)一樣的導航設備,甚至連塊精確的手錶都沒有。而在航行途中,危險的暴風雨會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忽然出現(事實也確實如此)。一些未知的生命體也在海洋深處等待著。庫克當時已完全預料到船上可能會有一半船員回不到英國。
但庫克知道,這種冒險還是值得的,因為這次出航不僅能尋找大陸,還能觀測難得一見的金星凌日。庫克在航海日誌中寫道:「(1782年8月12日)下午2點,我們起錨遠行,船上共有94人。」「奮進號」年輕的英國植物學家約瑟夫·班克斯的思想更加浪漫,他寫道:「我們離開歐洲,向天堂駛去,不知道要多長時間,也許永遠吧。」他們的任務是在1769年前到達塔希提島,然後落戶於島上,建立一個天文台,觀測金星凌日現象,希望通過金星凌日的觀測計算出太陽系的規模。而正是為了實現這一科學願望的英國皇家學院為庫克此行提供了經費。
太陽系的規模是18世紀科學界最主要的難題之一,與目前的暗物質和暗能量本質的問題差不多。在庫克那個年代,天文學家只知道繞太陽公轉的6顆行星,而沒有發現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另外,他們也只知道這些行星的相對間距。以木星為例,它與太陽的距離是它與地球之間距離的5倍,但它們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它們的絕對距離是多少,這一切在當時還是未知數。
但金星是揭開這一謎底的關鍵。埃德蒙·哈雷爵士在1716年便意識到這一點。因為從地球上看,金星偶爾會穿越太陽。它就像墨黑的圓盤一樣,緩慢地穿過太陽黑子。哈雷推斷,如果從地球上不同地方觀測到金星凌日現象出現的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天文學家就有可能運用視差原理計算出地球與金星的距離,然後還能測算出太陽系中剩餘星體的規模。
但問題是金星凌日實在罕見,每243年大約會出現4次,這種天文現象出現的規律通常是8年、121.5年,8年、105.5年,以此循環。哈雷本人在有生之年就沒有機會見到金星凌日。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曾在1761年計算出金星凌日的時間,但由於天氣和其他因素,他們計算出的數據大多不準確。如果庫克和其他人在1769年未能觀測到金星凌日,那麼地球上所有的天文學家在1874年下一次"金星凌日"出現之前,都有可能去世了。
殘酷的海上之旅
庫克的那次遠行經常被比作一次太空探險任務。托尼·霍維茨在描寫庫克旅行的《藍色緯度》里寫到:「『奮進號'肩負的任務不僅一次發現之旅,它還是測試最新理論和最新科技的實驗室,其重要性可與今天的太空飛船相媲美。」
尤其是「奮進號」的船員就如同海軍與「航海的災難」——壞血病--的斗爭過程中的豚鼠(常被用來做實驗)。人體內只能儲存相當於6周左右的維生素C,一旦這些維生素C用完,水手將會普遍感到疲勞,甚至牙床腐爛、大出血。在18世紀,一些船隻通常有一半船員死於壞血病。「奮進號」裝載了各種各樣用於實驗的食品,庫克強迫船員吃泡菜和麥芽汁等一些東西。如果有誰拒絕吃,就會遭到鞭打。
據霍維茨說,事實上,在那段日子,任何庫克平均幾天就會用鞭子抽打他的船員。在1769年到達塔希提島時,庫克他們已經向西連續航行了8個月,所用時間相當於現代宇航員在前往火星途中所耗費的時間。當「奮進號」航行到合恩角時,已經有5名船員失去了生命,另一名絕望的水手在「奮進號」隨後在太平洋航行的10周時間中跳海自殺。由於「奮進號」是成角度向塔希提島航行的,因此極易受到風暴的襲擊。此外,「奮進號」沒有與任何「控制中心」有聯系,同時又沒有提前警告風暴即將來臨的衛星氣象圖像,航行途中可謂是危險重重。不過庫克獨出心裁,他用沙漏導航,用打結的繩索測算「奮進號」的速度,用六分儀和年歷,再通過觀察星星估計「奮進號」的位置。這既機智又充滿危險。
引人注目的是,他們在1769年4月13日,也就是金星凌日出現前大約2個月終於到達了塔希提島。庫克在航海日誌中寫道:「此時我們只有少數幾個人上了傷兵名單... 船員們都普遍非常健康,這主要歸功於吃泡菜。」然而,庫克和他的船員們對塔希提島非常陌生,這可能就像我們現在對火星一樣。但在塔希提島上生存並不需要「太空服」,相反,島上相當舒適,有人類生活所需的必需品。島上的居民也非常友好,渴望與庫克他們進行交易。班克斯認為這「是世外桃源最真實的寫照...是一個人想像中的理想家園。」但是,塔希提島的植物群、動物群、風俗和習慣與英國的完全不同,這種差異簡直到了令人驚訝的地步。「奮進號」的船員既陶醉其中,又對此感到好奇。
留下的觀測紀錄並不多
無怪乎在1769年6月3日金星凌日現象最終出現那一天,庫克和班克斯對此的描述只有寥寥數語。他們用從英國帶來的特殊望遠鏡,觀測到金星成了一個小黑點,在眩目的太陽盤面上慢慢穿過,但這種現象卻無法與塔希提島本身的魅力相比。班克斯的航海日誌用622個字描述了那天的金星凌日現象,其中只有不超過100字是描述金星的。
這主要是因為班克斯當時正在對他與塔希提島國王塔洛和國王的妹妹努娜早餐談話以及那天晚些時候「三位漂亮的女士」拜訪他等事情進行記錄。班克斯在談到金星時說:「我與塔洛國王、努娜和他們的幾位主要隨從一同去了觀測站,與同事們一起觀測。我們讓他們看金星穿越太陽的情景,並讓他們理解我們此行的目的。之後,他們離開了,我也跟他們一起走了。」塔洛國王或班克斯是否對金星凌日留下深刻印象,班克斯對此沒有記錄。
庫克的描述稍微詳細一些:「那天可以說是天遂人願,晴空萬里,非常適宜觀測。我們具備了我們所希望的觀測金星凌日整個過程的所有優勢:我們能非常清楚地看到金星周圍的大氣或朦朧的陰影,但這也干擾了我們看到金星與太陽接觸的精確時間。」「金星周圍朦朧的陰影」一直是個大問題。穿過金星大氣的強烈陽光使金星圓盤邊緣顯得很模糊,使庫克測算金星凌日出現時間的精確度降低。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庫克測算的金星凌日出現時間與「奮進號」上的天文學家查爾斯·格林的一些數據不相符,他們觀測到的金星凌日出現時間大約相差有42秒。
庫克和格林都觀測到了「黑滴效應」。在金星接近太陽的邊緣時——計算金星凌日出現時間最關鍵的時刻--太陽邊緣一側的黑色區域好像慢慢地接觸到金星。你也可以把拇指和食指靠得非常近,對「黑滴效應」進行演示:把兩根手指放在眼前,然後逐漸縮小手指間的距離。在兩根手指就要快碰在一起之前,你會看到手指之間的細縫有個暗色帶。約翰·威斯特法爾在本月寫給《天空與望遠鏡》雜志上指出:「這只是兩個模糊的由明變暗的梯度加在一起所產生的結果」「黑滴效應」(比如金星大氣的模糊現象)使得天文學家很難指明金星凌日開始和結束的時間。
「黑滴效應」不僅對塔希提島上的庫克是個問題,而且對於全世界所有的觀測者都是問題。事實上,即使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做出了很大努力,他們(包括庫克)在地球上76個觀測點都對1769年那次金星凌日現象進行了觀測,但由於不十分准確,不足以測算太陽系的規模。直到19世紀天文學家使用照相技術記錄下一組金星凌日的照片時,他們才計算出太陽系的大小。
觀測反而成了一件「小事」
庫克當時並沒有過於注意那些事,因為他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做。來自英國皇家海軍的密令命令他在觀測完金星凌日後馬上離開塔希提島,在塔希提島和紐西蘭之間尋找大陸或大片土地。在第二年的大部分時間里,「奮進號」一直航行在南太平洋上尋找大陸。
18世紀的一些科學家宣稱,為了平衡北半球出現的人口高速增長而導致的土地相對減少的局面,人類必須尋找適合人居住的大陸。而當時「奮進號」上的船員甚至一度近兩個月沒見到陸地。就連庫克也猜測可能並不存在未探明的土地或未知的「南半球陸地」。在行進過程中,庫克遇到了勇猛的紐西蘭毛利人和澳大利亞土著人,並發現了數千英里長的紐西蘭和澳大利亞海岸線。而「奮進號」還曾與澳大利亞大堡礁相撞,差一點沉沒。
後來,庫克在雅加達中途停留了10周,對「奮進號」進行大修,當時7名水手死於壞血病。雅加達人口稠密,疾病到處蔓延。庫克本來打算盡快離開那裡,但因修船耽誤了太長時間,結果,包括天文學家查爾斯·格林在內的人一開始便隨「奮進號」(後來又有8人加入)航行的38人死亡,其中大多數是死於在雅加達感染上的疾病。霍維茨寫到:「『奮進號'40%的傷亡率在當時並不希奇。事實上,庫克後來還因為自己表現出來的對船員健康異常的關心而受到稱贊。」
1771年7月11日,「奮進號」返回英國港口迪爾。倖存下來的船員環遊了整個地球,他們記錄了數千種植物、昆蟲和動物,遇到好幾個新的種族,而且也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大陸的努力。這是一次史詩般的航行,觀測金星凌日反而成了庫克探險行程中一件「小事」,由於過分陶醉於塔希提島的風土人情以及受到「黑滴效應」的影響,他觀測的結果並不理想。但正是由於那次航行,人們將金星與庫克聯系起來。事實上,也許我們可以說觀測此次金星凌日的最佳理由便是因為詹姆士·庫克。
現在,我們又將看到這種百年不遇的天文現象,因此千萬不要錯過。本月8日,將再次出現金星凌日。屆時,我們可以通過網上或廣播了解金星凌日,也可以架起望遠鏡親自觀測。仔細觀測金星那墨黑的圓盤如何在太陽上慢慢經過,這同時可以使你回到一個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地點:1769年的塔希提島,一個部分地球還有待探索的時代。難道你會錯過這樣的機會嗎? (編譯/任秋凌)
參考資料:新浪科技 等
❹ 吉斯伯恩的基本概況
吉斯伯恩是世界上每天早晨第一個迎接太陽的城市,它的美食、葡萄酒和沖浪海灘享有盛譽。作為非正式的「紐西蘭夏敦埃葡萄酒之都」,吉斯伯恩有很多專門參觀精品葡萄酒釀造廠路線。幾家公司經營個人和團體專門參觀,從而不必為酒後駕駛發愁。凱蒂海灘是詹姆斯·庫克船長首次(1769年10月9日)登陸紐西蘭的地方;附近是風景如畫的蒂珀胡奧拉維里毛利聚會場所。如果你對毛利人的文化感興趣,吉斯伯恩是你旅途中必須停靠的一個港口城市,這里有許多地方保留著傳統文化。吉斯伯恩是紐西蘭的一個地區,同時也是一個行政區。吉斯伯恩被命名為早期殖民部長威廉·吉斯伯恩的名字。議會設在吉斯伯恩,紐西蘭國家2號公路穿過吉斯伯恩,吉斯伯恩同時也是北帕默斯頓-吉斯伯恩鐵路的終點站。
隨著新富階層的頑強成長,吉斯伯恩已經從當年那個偏僻的鄉村變成一個蒸蒸日上的小鎮,有時尚的餐廳,漂亮的汽車旅館,WainuiBeach海灘上百萬美元的豪宅,排滿公寓的港口上,也常常有豪華遊艇出沒。
北島的東岸,像半島一樣向大海突然的一帶被稱作「東部大陸」。這一地區人口稀少,綿延的海岸線邊盡是優美風景。片東部大陸上最大的城市就是吉斯伯恩。作為紐西蘭國內最東端的城市,吉斯伯恩被謳歌成「能看到世界最早的日出」的地方(當然除了湯加、吉里巴斯等離日期變更線更近的太平洋的島國)。這里日照時間充足,是著名的上等葡萄酒產地。海浪也恰到好處,在沖浪愛好者中享有盛譽。
吉斯伯恩在紐西蘭的歷史上也有佔有重要地位。因為,1769年10月,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作為最早的歐洲來訪者,在這里登陸。但遺憾的是,庫克船長一行與毛利人的交流並不順利,沒有從毛利人那裡得到所期望的水和食物等物資補給。當時命名的貧困灣(PowertyBay)的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皮特島是第一個接觸千禧年陽光的有人居住之地。皮特島是紐西蘭查薩姆群島的一部分,而紐西蘭的吉斯伯恩則是第一個迎接千禧年第一縷曙光的大城市。吉斯伯恩地處與國際日界線相近的位置—你幾乎可以觸摸到它—吉斯伯恩自稱是世界上最早迎接新一天到來的大城市。這座城市
位於(紐西蘭)北島、陽光明媚的東海岸。這里每年的平均日照有2200個小時,因此是紐西蘭陽光最燦爛的地方之一。這里的毛利語名稱叫「泰瑞維提」,它的意思是「海岸瀕臨艷陽高掛的碧海」。1000多年前毛利人就在這個地區定居,如今這里保留著毛利人豐厚的文化遺產。在城市附近的卡提海灘曾是歐洲人登陸紐西蘭的第一個地方。1769年,庫克船長首次在這里登陸;而到了1831年,一個歐洲殖民地建立起來了。小鎮逐漸發展起來,在1870年,它以殖民地大臣、尊敬的威廉·吉斯伯恩的名字命名。1877年,吉斯伯恩成為自治鎮,1977年則成為一個城市。
❺ 東部地區的紐西蘭東部地區
東部地區(英語:Eastland 毛利語:Mataatua或Tairawhiti)
●最早看到日出的大陸地區
紐西蘭東部地區東接太平洋,是全世界最早看到日出的大陸地區。東部地區的景色美好而新奇。這里有綴著灌木的迷濛高山湖、百年不變的海灘、農場和天地精華孕育的葡萄園。
在每座小鎮都可看到毛利文化──帶有雕刻裝飾的會堂、烹煮杭吉(hangi)餐的婦女、騎馬的小孩、潛到水中捕撈貽貝和小龍蝦的男人。越往深處走, 越吸引人──到處都有露營、潛水、垂釣、狩獵、游泳和沖浪的機會。
區內有許多有趣而美麗的棧道,烏雷威拉國家公園(Te Urewera National Park)是其中景觀最壯麗的健行與騎馬地區, 它是紐西蘭的第三大國家公園與最大的原始森林。諸如騎馬等輕松活動是另一種體驗東部地區魅力的方式。
雖然本地區長滿壯麗的森林,但不影響吉斯伯恩(Gisborne)成為美食與美酒的地方。您可嘗到南半球第一個商業栽培松露場所種出的松露、上乘的乳酪和絕倫的莎當妮(Chardonnay)葡萄酒。吉斯伯恩的白沙灘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沖浪者前來一顯身手。庫克船長算得上是第一位前來沖浪的人士,他早在1769年就指揮「奮起號」(Endeavour)乘風破浪,開進了卡提海灘(Kaiti Beach) 。
●迷人的風景和古老的故事
東部地區是第一批波利尼西亞移民獨木舟登陸的地方。庫克船長就是在這里第一次登上了紐西蘭的土地。毛利人和歐洲人在這里首次遭遇對抗。
你隨處都可以感受到毛利人的生活。你可以欣賞到用精美雕刻裝飾的聚會大廳、色彩鮮艷的毛利教堂。可以看到孩子騎在沒有馬鞍的馬背上在沙灘上快樂前行並用毛利語交談。在蒂烏雷威拉山脈霧靄的深處,古老的土荷部落的後人與魯阿塔胡納村周圍的森林和諧共處,他們號稱是「薄霧兒女」。
無論是沿海景色,還是內陸景色都保持著原生態環境。你可以在山脈和山谷里忘情地釋放自己,在美輪美奐的天然海灘上舒緩你的內心。
吉斯伯恩是這個地區人口最多的城市。這個城市不但有雄厚的葡萄釀酒業,而且人們在這里的生活方式也輕松實在。
●烏雷威拉國家公園
(Te Urewera National Park)
烏雷威拉國家公園內有懷卡里莫阿納湖(Lake Waikaremoana)和北島最大的原始森林。在烏雷威拉山脈霧靄的深處,尤瑞瓦拉地區是土荷部落人(「薄霧兒女」)的家園。
●吉斯伯恩--夏敦埃葡萄酒之都
吉斯伯恩是東部地區人口最多,世界陸地上每天第一個迎接晨曦的城市,被譽為「夏敦埃葡萄酒之都」。吉斯伯恩生產優質白葡萄酒。
●圖拉嘎灣碼頭
沿35號國道的旅遊路線沿著壯麗的海岸風景行駛,沿途有許多有趣的趣味橫生的文化景觀。具有歷史意義的圖拉嘎灣碼頭建於1936年,長660米。
●重要提示
到太平洋海岸公路旅遊線路35號國道,從2號國道南向或北向駛入。
吉斯伯恩是東部地區的主要城市,從這里開啟你的探索之旅是完美的選擇。
每天都有從奧克蘭、惠靈頓和羅托魯阿至吉斯本機場的航班。
東部地區有城際巴士服務,當地運輸公司提供本地旅遊交通服務。 ●夏季--十二月到來年二月
夏季是體驗環繞東角公路旅行(35號國道)的最佳時機。除了令人驚嘆的海岸景色之外,你還會發現歷史遺址、友好的毛利村莊和人跡罕至的海灘。 享受露營、潛水、釣魚、步行和放鬆的生活節奏。享受完沙灘、海浪和太陽的時候,來烏雷威拉國家公園吧。享受垂釣鱒魚、劃皮艇、短距離散步和螢火蟲洞的別致游覽。如果你有時間,可以進行為期四天的懷卡里莫阿納湖之旅。
●秋季--三月到五月
東部地區的秋季會給你一種特殊的經歷,特別是如果你抽出一天時間漫步於東木山植物園的時候。植物園展示南半球最大規模的北半球樹種。落葉樹在五六月完成色彩的變換。它們顯示出每一種秋季的色彩,從嫩黃到暗紅色。准備一次野餐和一瓶吉斯伯恩夏敦埃酒。
●冬季--六月到八月
是一年中很好的時機,在海岸邊租一間濱海小屋。囤積當地產品、大量好書和精選的吉斯伯恩美酒。在冬日常有的明亮、晴朗日子裡,到海灘散步,查詢當地活動。清新的空氣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節日活動:
Fibre and Fleece
7月11日 - 7月13日
●春季--九月到十一月
沒有比春季里更適合牧場寄宿的季節了。參觀正在工作的牧場,餵食羊羔,騎在馬背上旅行,閑逛於分散的鄉村花園。 住宿種類包括從鄉村家庭寄宿到新奇的剪羊毛工人的茅舍。 探訪吉斯本周圍的精品酒廠,春季也是一個的絕佳時機。在「紐西蘭的夏敦埃酒之都」,不品嘗各種吉斯伯恩夏敦埃酒葡萄酒,真是一大憾事。
節日活動:
Silent Film Festival
9月1日 - 9月3日 ●探索殖民時代的歷史
吉斯伯恩有著悠久的歷史,它為人們講述著古老而有趣的故事。
你可以在凱蒂沙灘探尋庫克船長的登岸處。然後爬上凱蒂山去眺望楊尼克角(以尼古拉斯·楊命名-這是庫克號船員第一次看到紐西蘭的地方)的白色懸崖
傳說中毛利人祖先駕著名為「霍羅塔」的獨木舟到達紐西蘭的第一個地方即是蒂蒂朗吉(凱蒂)山。第一批毛利人在這里登陸
泰拉威蒂博物館及藝術中心收藏著大量的歐洲藝術品和毛利人手工藝品,並展示著豐富的歷史圖片
本地區的古跡游覽路線具有濃厚的歷史意義。步行穿越吉斯伯恩這座歷史名城大約需要一到三個小時
東岸技術博物館收藏著不同年代的機器,如固定發動機、消防設備及拖拉機等
●攝影和野餐的好地方
東部地區的許多美景不但可以撫慰你的心靈,而且可以讓你的鏡頭應不暇接。
你可以預約去參觀蒂波胡歐拉維里毛利聚會場所。聚會場所內部的牆壁上幾乎蓋滿了毛利先人的雕刻作品和各種幾何圖案的編織作品。
體驗《捕鯨者》之旅 - 參觀電影拍攝基地
尋找蒂蒂朗吉領地及凱蒂山,欣賞貧困灣(Poverty Bay)的美麗景色
伊斯特伍德山(Eastwoodhill)植物園是收集北半球樹種及南半球灌木的最大植物園
哈克福爾植物園收集的橡樹、楓樹和楊樹在全紐西蘭數一數二
●東部地區探險風格
你可以在東部地區探險。也可以隨手拉把椅子坐下,品一杯當地葡萄酒。
在一個經特別設計的潛水器內與藍鯊和灰鯖鯊一起游泳
不管是進行沖浪板沖浪或無沖浪板沖浪,當地沖浪教練都會帶你找到完美的波峰浪谷
參觀葡萄酒廠 - 吉斯伯恩是公認的「紐西蘭霞多麗葡萄酒之都」
乘上釣魚包船,去體驗東部地區久負盛譽的海洋垂釣之旅
在盛產鱒魚的河流中試一下你的運氣 - 當地導游會幫助你找一個最佳的垂釣點
你可以備好馬鞍,在牧場步行道或沿著海灘騎馬旅遊
你可以在吉斯伯恩的雷雷岩石滑坡(Rere Rock Slide)的天然岩石上感受由上至下的滑行刺激
在雷雷瀑布(Rere Fall)水簾後面行走
●最大、最宏偉和第一的
在這個地區內,有很多地方會給你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你可以登上希古朗基山(Mount Hikurangi),它是世界陸地上第一個迎接晨曦的地方(需事先徵得納提波羅烏部落的同意)
欣賞圖拉嘎灣,在紐西蘭最長的碼頭(660米)上漫步
攀登700級台階,到紐西蘭陸地最東端的東角燈塔瞭望美景
來到蒂阿拉魯阿,你可以在紐西蘭最大的聖誕樹下乘涼
仰望蒂基蒂基教堂- 它是迄今為止所建的最華麗的毛利教堂。彩色玻璃採用的也是毛利圖案
在紐西蘭最短的河流 - 吉斯伯恩市的圖朗加努伊河上垂釣
●尋找和探索自然奇觀
你將沉浸在看到的自然景觀中。
在摩雷雷溫泉區(Morere Hot Springsde)的尼考池(Nikau Pools)內放鬆你的肢體,欣賞四周圍原始森林的旖旎風光
探索北島現存最大的原始森林區蒂尤瑞瓦拉國家公園。這里有多種外來動物,如鹿和野豬。你可以在這里狩獵。阿尼瓦尼瓦遊客中心提供狩獵許可。
享受鱒魚垂釣、游泳、劃獨木舟或沿著懷卡里莫阿納湖散步
駕車前往奧波蒂基(Opotiki )附近的懷奧艾卡風景保護區(Waioeka Scenic Reserve),享受灌木林景觀、河上泛舟與游泳之樂
摩圖河上漂流,可從奧波蒂基出發。 表面上看,東部地區的風景的確秀麗。但是過不了多久,你就會體驗到它的神秘深邃。這里凝結著30代毛利人的智慧。
庫克船長的登陸地點--楊格尼克角、東角燈塔、庫克灣、希古朗伊山(Mount Hikurangi)
希庫朗伊山 – 全球第一個迎接新一天的地方
希庫朗伊山海拔1754米,是全球每日第一個能看到晨曦的地方。它是當地毛利人納提波羅烏部落的精神象徵。如要徒步登山,需獲得毛利權威機構(Te Runanga o Ngati Porou)的許可。該機構位於吉斯伯恩凱蒂區旺格努伊路195號。在山脈高處的山腰上有一座小屋,登山者可在此露宿以便第二天早起去欣賞日出。
烏雷威拉國家公園 - 這里的原生態環境似乎沒有一點人工雕琢的痕跡
烏雷威拉國家公園佔地212672公頃,位於豐盛灣和霍克斯灣之間。公園內有北島最大的原始森林。離這里最近的城鎮分別是北邊的法卡塔尼和塔內亞圖瓦,西邊的姆魯帕拉與魯瓦塔胡納及東邊的懷魯瓦。
公園原為毛利貴族魯瓦肯納納的府邸。他於1906年在芒格普胡胡組建了宗教群體。後來,他極力主張將這片土地出售給國家,而非私人,幫助這個公園保持原生態的本色。
公園遠離鬧市,也因此能夠成為稀有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你在這里可以看到幾維鳥、卡卡(體形大的森林鸚鵡)、獵鷹及與眾不同的藍鴨等多種生物。
在公園的東南邊緣可以看到懷卡里莫阿納湖。湖邊有一個小定居點,阿尼瓦尼瓦遊客中心就在那裡。在湖岸上,有環境保護部的服務式汽車營地,及周圍的汽車旅館、小木屋、帳篷露營地、加油站及商店。
你可以在湖上劃船、垂釣、劃獨木舟,也可以步行登山或經許可後進行狩獵。懷卡里莫阿納湖步行道是紐西蘭最著名的步行道之一。多數季節中,你需要提前預訂小木屋。
在懷奧艾卡風景保護區享受戶外運動
風景保護區位於奧波蒂基以南的南部2號國道上,佔地1800公頃,是紐西蘭最大的風景保護區。你可以在寧靜宜人的懷奧艾卡河內釣鱒魚和游泳。也可以體驗狩獵、遠足、露營、野餐、劃獨木舟、順河漂流和游泳等多種戶外運動。
尋找庫克船長足跡 - 庫克洞及圖拉嘎灣碼頭
沿牧場前行5公里,穿過叢林即來到了庫克洞,庫克船長曾在這里搶修「奮進號」,並補充供給。你需要至少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返回出發地,並品味野餐。產羊羔季節(8月1日至9月30日)這條步道將被封閉。
北部不遠處即是圖拉嘎灣碼頭。碼頭建於1926年至1929年期間,長660米,是紐西蘭最長的碼頭。無論是潮起潮落,它都能滿足船隻裝卸的需要。你可以漫遊半個小時,拿著你的漁具和相機去盡情享受吧。
東角邊上的景區
從蒂阿拉魯阿出發,行駛在寬闊、一望無際的大路上。你可以到達紐西蘭陸地的最東端。具有歷史意義的東角燈塔海拔154米,攀登700多個台階就可到達燈塔所在地,無限風光在頂峰,絕對值得一看。通向燈塔的路緊緊地依偎著海岸線 - 數米之外即是片片沙灘。
在蒂阿拉魯阿的岸邊,你會看到紐西蘭最古老的紐西蘭聖誕樹,它已有600歲高齡了。沿著蒂基蒂基大路一路前行,可以看到聖瑪麗教堂,它是紐西蘭裝飾最華麗的毛利教堂。
在瑪希亞半島尋找天堂一角
瑪希亞半島的海灘是一個度假勝地,你可以在這里垂釣、沖浪、潛水,這里還有安全的游泳沙灘和9洞高爾夫球場。這里提供多種住宿方式,是逃避喧囂的最理想的度假場所。
它是瑪希亞最大的度假村,這里有東海岸現存的最後一塊兒大型低地沿海森林。繞行度假村一周約為3.5公里。沿途你可欣賞到多種原始植被。
庫克船長登陸地點和楊格尼克角
這里是庫克船長於1769年10月9日首次登陸紐西蘭的地方,是國際級歷史名勝地。庫克船長和楊格尼克(最先從船上看到紐西蘭的船員)的塑像就矗立在圖朗加努伊河靠近懷卡奈伊海灘的海口邊。
擋在貧困灣之前的醒目岬地被命名為楊格尼克角。是以庫克船長手下一位視力很好的小船員尼古拉斯·楊格的名字命名的。
到凱蒂山蒂蒂朗吉眺望貧困灣和楊格尼克角美麗的白色崖壁。你可以從蘭夫利街出發,將車停在任意一個眺望點。或是沿著步行道(入口在凱蒂灘路)走上去,享受本土樹林和野餐區的風景。 在東部地區,最受歡迎的交通方式是騎馬和徒步。當然汽車也是非常有用的。在這個上天賜給紐西蘭的舒適而風景如畫的地區,你會不由自主地放鬆腳步,慢慢享受的。漫步、騎腳踏車、劃船或閑逛 - 你會看到更多東西。
東部地區的往返交通服務
乘汽車
從2號國道進入東部地區。行駛距離和時間如下:
奧克蘭504公里(6小時)
陶朗加298公里(4小時)
羅托魯阿287公里(3.5小時)
納皮爾216公里(3.5小時)
北帕默斯頓394公里(5小時)
惠靈頓550公里(7小時)
城際客運線路提供從奧克蘭到惠靈頓的日間巴士服務。在沿途的各鄉鎮和城市都有站。
乘飛機
乘坐飛機是到達東部地區最快的方式。
從奧克蘭到吉斯伯恩只需1小時 – 每天7個航班
從惠靈頓到吉斯本只需1個多小時,每天有5個航班
每天有3個航班從羅托魯阿到吉斯伯恩 - 飛行時間是2個小時
在東部地區觀光
在吉斯伯恩你隨時可以租到汽車。
幾維步行道和幾維體驗之旅(Kiwi Trails and Kiwi Experience)都提供從東海岸的羅托魯阿到吉斯伯恩的往返旅程。
35號國道上有兩家快運公司 - 庫克快運和波利客運公司。他們每天在吉斯本、希克斯灣和奧波蒂基間接載乘客。此外,還有兩輛往返穿梭的班車在懷羅瓦與城際巴士交接,將乘客送到懷卡里莫阿納湖。 ●城市
吉斯伯恩Gisborne
如果你對毛利人的文化有強烈的興趣,而且你喜愛美食、葡萄酒和沖浪海灘,吉斯伯恩將是你不想錯過的城市。
●城鎮
奧波蒂基Opotiki
奧波蒂基是一個放慢腳步並進入東地生活方式的地方,你可以在海灘上漫步、在森林中探險或者在河流中漂流。
懷卡里莫阿納(烏雷威拉國家公園) Waikaremoana (Urewera National Park)
懷卡里莫阿納湖位於烏雷威拉國家公園內,是北島最美麗的野生公園。
懷羅阿Wairoa
在你到蒂烏利維拉國家公園探險之前,懷羅瓦是一個非常好的購買補給品的地方。你將會喜歡這里的木製燈塔。
蒂阿羅魯阿Te Araroa
停留在蒂阿拉魯阿欣賞紐西蘭最古老和最大的聖誕樹,然後,挑戰自己能否爬上東角燈塔。
魯阿托里亞Ruatoria
在魯阿托利亞鄉村,你可以計劃來爬西庫朗吉山來看每天的日出,它是紐西蘭最早看到日出的地點。
❻ 庫克船長駕駛的什麼名字的船來到紐西蘭
1769年10月,庫克船長帶領英國皇家海軍《奮進號》(HMS Endeavour )發現了波弗蒂灣(Poverty Bay)特庫里哈納山岬(Te Kuri a Paoa),這是西方殖民者首次發現紐西蘭南島東海岸。
❼ 庫克船長發現澳洲與紐西蘭,開啟了太平洋時代
很早以前,甚至遠在古希臘,所謂南方大陸問題便一直是學者們長期討論的焦點。有一種理論認為:北半球大陸較多,由此從平衡地球重量的角度來看,南半球也應有一塊大的陸地。否則地球由於失去均衡,自轉便必然出現左搖右晃的現象,而事實上地球自轉一直很穩定,由此可以猜想:一定存在一塊南方大陸。
那時正值西方探險高潮迭起的時期。英國政府為了趕在別國之前搶先發現和佔領這塊猜想中的大陸,擴大大英帝國的版圖,英國政府派庫克出海遠航,去尋找這個神秘的南方大陸。
1768年8月25日(乾隆三十三年),39歲的庫克和他的船員乘坐遠航船「奮進號」從英國啟航。對於庫克而言,這次航行的困難程度絕不亞於現代人 探索 月球或火星。他要帶領奮進號在數千英里廣闊的浩瀚海洋上航行,尋找一塊方圓只有20英里的陸地。
庫克和「奮進號」
那時還沒有發明出蒸汽機、發電機更只是個傳說。也沒有GPS全球定位系統這樣的導航設備,這艘人類探險史上著名的三桅帆船(Full rigged ship),其實船長只有97英尺(29.8米),還不到現在的兩個半40英尺集裝箱的長度。
而在航行中,危險的暴風雨會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忽然出現,一些未知的生命體也在海洋深處等待著。但是這次航行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庫克指揮船員向南艱苦航行了五個月。1769年10月7日到達紐西蘭,創下首次有歐洲船隻環繞紐西蘭航行的紀錄。通過運用測經儀,他為紐西蘭與夏威夷之間的太平洋島嶼繪制大量地圖,地圖的精確度和規模皆為前人所不能及的。後來,紐西蘭兩島之間的海峽也被命名為「庫克海峽」。
庫克及其船員成為首先踏足紐西蘭土地的歐洲人,隨後,捕撈海豹和鯨魚的人們也來到這里,傳教士也很快接踵而來,定居點開始逐漸建立起來了。後英國向紐西蘭大批移民,紐西蘭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以下是庫克的一篇日記:
1770年3月31日
(紐西蘭)外海、海灣及河裡,有種類極多的魚,絕大多數是英國人不認識的。還有龍蝦,所有吃過的人都說是最好吃的。牡蠣以及其他貝類海產,也都是同類當中最棒的了。海鳥和水鳥,不管什麼種類,數量都不是很多,歐洲人認識的有鴨子、鸕鶿、塘鵝、海鷗。這些我們都吃過,味道極好,簡直無可挑剔,沒有比這更好吃的了。陸地上的鳥,也是數量不多,所有的陸地鳥,除了鵪鶉,我相信在歐洲都沒見過......。」
1770年4月20日,終於抵達澳洲。直到4月29日,「奮進號」終於在一處適宜的海灣登陸。海灣周邊生長著許多歐洲沒有的新植物,庫克便將其命名為「植物學灣」。這一天,也成為了庫克船長登陸澳大利亞紀念日,登陸地點悉尼的植物學灣,日後成為風景迷人的 旅遊 勝地。
悉尼的植物學灣
庫克帶領船員成為首批登陸澳洲東岸的歐洲人,將澳洲東海岸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並以時任英王喬治三世的名義,宣布了澳洲大陸從此屬於英國。這便是今天澳大利亞東海岸的新南威爾士州,至今仍是該國人口最多、工業最發達的地區。
1771年7月13日,「奮進號」經過了三年的遠航終於回到了英國。這次航海,他們給世界地圖增加了5000餘英里的海岸線。出發時94人,回來後只剩下了十幾人。庫克船長的太平洋探險,使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夏威夷等地為文明 社會 所了解,並且逐漸成為世界的一部分。世界地圖由此擴大了800萬平方公里。在這不久,世界進入了太平洋的時代。
翌年,庫克展開第二次航海旅程,繼續 探索 傳聞中「未知的南方大陸」(即後來發現的南極洲),因為澳洲明顯太小了,份量不夠平衡北半球的陸地。
此次航行歷經三年,成功駛至南緯71度10分離南極洲不遠的海域,成為整個18世紀中航海家所到過最南的地方。可是,未有找到南極洲的庫克在這時因為天氣環境惡劣而決定折返,使尋找神秘大陸的希望落空。此次出海,除了南極之外,庫克又在南太平洋兜轉了一圈,考察了復活節島、湯加、諾福克島等地,期間還穿越了一片無名島礁,後來便被命名為「庫克群島」。
1776年-1779年,庫克的第三次航海旅程是他人生最後一次航海旅程。庫克的船隊在1778年8月8日駛過威爾士親王角進入白令海峽,數日後於8月14日駛入北極圈。這是庫克在整個旅程到過最北的地方,但也是在這個時候,受到冰山和冰封的海面阻隔,庫克只有決定向南返航。准備過冬之後,再次北航。
庫克船長在澳洲的銅像
永久停靠在悉尼港的奮進號復製品
庫克應該不是第一個抵達夏威夷的歐洲人,但卻是第一個將夏威夷群島准確標示在地圖上的人,因而被視為夏威夷的發現者。庫克一行人返回夏威夷島休整, 當時這里還不是 旅遊 勝地,沒有跳草裙舞的可愛少女, 也沒有椰汁,只有充滿敵意黑色皮膚的土著。島民們不但拒絕補給食物和禁止他們砍伐木材,而且還隨手搶走他們的物品,發現號的小艇也被當地島民偷走。庫克船隊與當地土著發生武裝沖突,年僅50歲的庫克不幸被長矛刺中身亡,結束了他海上探險的一生。
庫克船長被坊間譽為澳洲的建國之父。1934年,在澳洲墨爾本建市100周年之時,庫克小屋被拆卸和移築到澳洲墨爾本作永久保留。2002年由英國廣播公司舉辦的英國百大偉人選舉中,庫克船長名列第12位。
❽ 庫克船長的南極探險是什麼
這是「未知大陸」嗎
1768年,英國皇家科學院決定到南太平洋塔希提島進行金星運行情況的觀測,並且要求海軍部派船執行這次任務。實際上,觀測金星運行,只不過是一種借口而已,其真正的目的和具體目標是要發現南方大陸,然後把這塊新大陸歸並於不列顛帝國。皇家科學院沒有資金,無力派出探險隊,而資金雄厚的海軍部,從未把探險隊的任務僅僅局限於純粹天文觀測的狹窄范圍里。
而此時的英國已經控制了大西洋的主要航道,並在印度洋佔有牢固的陣地,然而英國人的對手法國人並不認為自己已在海洋上最後失敗,太平洋還是個空白,其南部水域可能存在一片遼闊的陸地——南方「未知大陸」。1766年,法國人布干維爾率探險隊進入太平洋,使英國政府大為震驚。因此,英國海軍部的首要任務是阻止其他海上強國佔領那塊新陸地,庫克銅像並在太平洋的主要航道上設置英國據點或基地,以便確立不列顛帝國在太平洋上的控制權。
英國海軍部非常清楚,為了發現南部海洋上的陸地,並把它加以正式佔領,新派出的探險隊領導人必須是一位富有經驗的海軍航海家。於是,庫克這位出身貧賤,40歲才晉升到中尉軍銜的人脫穎而出,擔當了這次遠航的指揮官。
1768年7月30日,庫克親自選中的一艘三桅帆船「持久」號,該船重370噸,有船員84名,配備有22門大炮,同時載著幾名學者。經過8個月的航行,他們到達了塔希提島。從1769年6月3日起,他們對金星進行了一個月的觀察,觀測到金星經過日的視面時的全部金相。天文考察結束後,庫克按照指令開始在塔希提島以南的南緯35°~40°之間的海面上探尋南方大陸。
以法國探險家塔斯曼命名的塔斯曼冰川此時,南太平洋已經進入秋天,氣候變得非常惡劣,「持久」號經常處在大風浪之中。到達南緯40°後,眼前仍是茫茫大海,沒有看見任何陸地影子。10月7日,庫克決定轉舵向西航行。次日,在南緯39°31′、東經177°附近,他們駛進一塊地圖上未曾標出的陸地。實際上,早在1642年,法國探險家塔斯曼就發現了這塊陸地(紐西蘭),但他當時未弄清這個島的真實情況,誤認為是南方「未知大陸」的北部海角。庫克和他的軍官與同行學者,經過長時間的激烈爭論後,勉勉強強地取得了一致意見,認為他們所發現的這塊陸地,就是南方「未知大陸」。
1769年11月15日,庫克庄嚴地宣布,這塊陸地屬於不列顛的領地。從11月18日至1770年3月27日,庫克的航船先後抵達「未知大陸」的北端、南端,最終完成了兩島的環航,從而證實了紐西蘭地區並不是南方「未知大陸」的一個突出角。
弄清紐西蘭的真面目後,在強烈的探險慾望支配下,庫克決定在修船之前到新荷蘭(現在的澳大利亞)進行考察。
1770年4月21日,「持久」號到達塔斯馬尼亞的東南角,然後轉向北航行。為了避風,庫克把船錨泊在巴塔尼灣,並准備登岸尋找補給品。但由於當地土著居民對白人懷有戒心,用棍棒和刀箭來迎接他們,庫克只好沿新荷蘭東北海岸航行。
6月22日,庫克穿過布滿無數珊瑚礁(澳大利亞東岸附近的大堡礁)的危險航區時,不幸觸上一個暗礁,雖然避免了一場船毀人亡災難的發生,但不得不停泊了幾個星期來修復被破壞的船。
8月4日,「持久」號再次長途航行,路經約克角時,庫克在這個海島上升起了英國國旗,正式宣布自南緯10°~38°,所發現的地區為英國領地,並稱之為新南威爾士。
1771年7月12日,庫克回到英國,終於完成了持續近3年的第一次環球航行。
功虧一簣的南極之行
庫克的首次環球航行證實,紐西蘭並不是南方「未知大陸」的組成部分。為了尋找「未知大陸」和完成其他一些任務,貪婪的英國政府又派出了第二個探險隊,庫克為總指揮。海軍部給庫克裝備和提供了兩艘獨桅船,一艘名為「決心」號,由庫克親自指揮,另一艘為「冒險」號,由托拜厄斯·弗爾諾指揮。
1772年7月13日,「決心」號和「冒險」號正式啟航奔赴南大洋。12月10日,庫克在南緯50°40′附近的海面上,首次看到了漂浮的冰塊。此後,他又遇到一大片浮冰。這時,庫克不得不繞道而行,以便盡快深入到極地附近。然而,不幸的是,天空突然出現風雪天氣,同時濃霧彌漫,航船隻能在冰山之間迂迴航行。
12月13日,「決心」號到達1739年法國人布維特發現一個海島的緯度線上(布維特認為該島是「未知大陸」的北端)。為了查證這是一個海島,還是「未知大陸」的邊陲,1773年1月1日,庫克西航至布維特之地的經度,他既沒看到海島,也沒發現存在大陸的任何跡象。這時,庫克懷疑布維特是否真的看到了那塊陸地,是不是一個周圍環繞著不堅實冰的巨大冰島。於是,他掉轉船頭向南駛去。
1773年1月17日中午,庫克的航船在東經39°35′附近海面上穿過了南極圈(南緯66°33′),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越過南極圈的航行。由於船遇到了堅冰,庫克登上桅桿遠望,找不到任何可向南航進的通道,只得決定暫時後退。
2月8日,天空沒有一絲雲彩,但由於濃霧迷濛,結果兩艘船走散了。庫克在這一海區漂遊了兩天,也沒等到「冒險」號,就掉轉船頭向東南方向駛去,一直到2月26日,到達南緯61°21′、東經97°的海域受到堅冰阻攔,庫克決定向北撤退。他在南緯58°~70°之間的海域一直徘徊航行到3月17日,庫克才決定徑向紐西蘭行進。
3月26日,庫克指揮的「決心」號航抵紐西蘭南海岸的達斯基——薩翁德灣(為了紀念庫克的航船在這里停泊過,該海灣被命名為決心灣;音譯為雷索柳申灣)拋錨休整。「決心」號在駛離好望角後的117天的航程中,未發現任何一點陸地的跡象。到5月11日,「決心」號駛出達斯基——薩翁德灣。5個星期後,在查羅塔女王海峽(現在的庫克海峽)與在這里等候了5個星期的弗爾諾指揮的「冒險」號會合了。
6~7月間,探險隊考察了紐西蘭以東至西經133°30′、南緯39°~47°之間的海域,沒有發現任何陸地。10月7日,航船到達湯加,不久,又啟程向紐西蘭駛去。10月30日,因強勁海風的阻攔,兩船在庫克海峽東部入口處再次走散。此後,兩船再未會合,直到返回英國為止。
11月26日,庫克離開紐西蘭海岸,向南和偏東南航進。12月18日,大雪紛飛,濃霧籠罩,庫克再次越過了南極圈。12月23日,庫克在南緯67°20′、西經137°20′的海域遇到了一條不可逾越的冰障,再加上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使他暫時停下來。這時,庫克命令「決心」號暫向北退到南緯47°51′處。不久,庫克又向南挺進,於1774年1月26日,在西經109°31′處庫克第三次進入南極圈。到1月30日,庫克航行到南緯71°10′、西經106°54′附近的海區,即後來被命名為阿蒙森海的海域。這是當時最南航行的紀錄,在以後的60年間未曾被打破。這里距離南極大陸最近的一個突出角(阿蒙海海邊的捷爾斯敦半島)只有200千米了,但是,他卻功虧一簣,在此停止了南下的征程。
庫克轉舵向北航行,途經復活節島、馬克薩斯群島、土阿莫土群島、塔希提島。在前往湯加群島途中,發現了有人居住的海島,稱之為薩維茲島(意為野蠻島),當地人稱它為紐埃島。8月31日,庫克環繞聖埃斯皮里圖島航行一周,該島是新赫布里底群島北部的一個大島。這樣,庫克完成了對這個群島各島嶼的全部「發現」工作。
11月10日,「決心」號離開紐西蘭的科拉貝爾港,再次啟航朝東南方向行駛,一直行進到南緯55°的海區,然後又徑直向南駛去。在南緯53°~56°之間橫穿太平洋,考察了火地島,並有一些新的發現被標在海圖上。
1775年1月16日,庫克在西經38°30′附近找到西班牙人1756年發現的、英國人亞歷山大、達爾斯普爾到過的一片陸地。次日,庫克登岸並豎起了一面不列顛國旗,宣布它為不列顛的領地,並以英國國王的名字把它命名為南喬治亞島。這是一片未經人們開拓的自然條件異常嚴酷的陸地。經過繞行一周的考察,確認它是一個不大的島嶼。他在朝東南方向眺望時,看到了一片陸地,但很快消失在迷霧中。
1月23日,庫克駕船駛向這片「陸地」,然而,他新發現的只是一些岩石小島,於是,他把這些小島稱之為克拉克岩石島群。
1月28日,船抵達南緯60°4′、西經29°23′處。庫克遇到了大量漂游的「冰島」,船無法前進了,只好轉頭朝北航行。三天後,他看到了一條海岸,岸邊雄偉的高峰直插雲端,上面覆蓋著白皚皚的冰雪。經過察看,庫克認為,他所發現的海岸線或許是一個島群,或許是南方「未知大陸」的邊陲,所以他把這片陸地稱為桑威奇地,其最北端位於南緯57°,最南端位於南緯59°13′。庫克把最南端稱為南圖勒,因為這是人們發現的最南面的一片陸地。他在2月6日還未探測完桑威奇地就已假想這片陸地可能是南方「未知大陸」的一個突出角。
此時,庫克考慮到短促的南極夏季快要結束,於是就調整航向朝東北方向航行,經開普敦,於1775年7月29日回到英國,結束了為期3年零17天的第二次環球航行。
❾ 紐西蘭的由來
紐西蘭的由來:
10世紀,來自庫克群島和塔希蒂的波利尼西亞航海家乘坐獨木舟來到紐西蘭。到12世紀,全國受青睞的地區已分布了許多定居點;1350年起,毛利人在紐西蘭定居。
1769年,英國海軍艦長詹姆斯·庫克及其船員成為首先踏足紐西蘭土地的歐洲人,隨後,捕撈海豹和鯨魚的人們也來到這里,傳教士也很快接踵而來,定居點開始逐漸建立起來了。後英國向紐西蘭大批移民並宣布佔領。
1840年2月6日,英國迫使毛利人族長簽訂《威坦哲條約》,1856年,紐西蘭成為英國的自治殖民地,1907年成為自治區,到了1947年完全獨立。
(9)庫克船長什麼時候登陸紐西蘭擴展閱讀:
紐西蘭國家概況:
國名:紐西蘭(New Zealand)。
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
首都:惠靈頓(Wellington),市區人口20.3萬、大區人口約50萬(2015年11月)。平均氣溫夏季16℃左右,冬季8℃左右。
簡況:位於太平洋西南部,西隔塔斯曼海與澳大利亞相望,相距1600公里。由南島、北島及一些小島組成,南、北兩島被庫克海峽相隔。全境多山,山地和丘陵佔全國面積的75%以上,平原狹小。河流短而湍急,航運不便,但水利資源豐富。
北島多火山和溫泉,南島多冰河與湖泊。南島的庫克峰海拔3754米,為全國最高峰。海岸線長約1.5萬公里。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夏季20℃左右,冬季1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00-1500毫米。
1350年起,毛利人在紐西蘭定居。1642年荷蘭航海者在紐西蘭登陸。1769年至1777年,英國庫克船長先後5次到紐西蘭。此後英國向紐西蘭大批移民並宣布佔領。1840年2月6日,英國迫使毛利人族長簽訂《威坦哲條約》,紐西蘭成為英國殖民地。
1907年獨立,成為英國自治領,政治、經濟、外交受英國控制。1947年成為主權國家,同時為英聯邦成員。
❿ 庫克船長三次環球航行的經過怎樣
詹姆斯·庫克(1728—1779年),出生於英國約克郡的一個窮人家庭里。1746年,他到一艘帆船上當學徒,開始了航海生涯。1755年6月,庫克從商船上轉行,參加了英國海軍,當了一名水兵。到1768年間,他在北美洲東海岸一帶工作了很長時間,也積累了作為一個船長所必備的經驗,軍銜晉升到中尉。
1768年,英國人為了阻止法國人和西班牙人在太平洋上進行的搜尋「南方未知大陸」的活動,同時也為了將來英國在南太平洋地區建立霸權尋找落腳點,英王喬治三世批准組建探險隊,去完成這些復雜的使命。還有一點就是這支探險隊還負有到南太平洋某島上對1769年6月3日將發生的金星凌日現象進行科學觀測的任務。年已40歲的庫克經海軍部推薦被任命為探險隊指揮官,並提升軍銜為上尉。
1768年8月26日,「努力」號三桅帆船在庫克指揮下駛出了泰晤士河口,踏上了庫克第一次環球航海的航程。船上有94人,除大部分為軍人外,還有一些隨船搞各種自然觀察的人員。船向南航行,越過赤道後轉向西,於11月13日到葡屬巴西。12月8日離開巴西駛向美洲南端合恩角。1769年1月16日到達火地島,不久就繞過合恩角轉入太平洋。3個月後到達目的地塔希提島。他們在島上成功地觀察到了金星凌日現象。完成這項任務後,庫克開始了搜尋「南方未知大陸」的航海探險活動。他在南太平洋發現了後來以他名字命名的庫克群島。到達紐西蘭,發現紐西蘭是由兩個島組成的,並繞兩島進行了環島勘探航行。1770年4月,因為重返合恩角回國的航線風暴強烈,庫克決定向西航行,繞過非洲的好望角返航。在西返途中,到達澳大利亞。他沿著澳大利亞東部海岸北上航行,發現了一系列海灣和地角,留下了許多他命名的地名。1771年7月12日,庫克完成第一次環球航海回到英國。
1772年7月13日,庫克再次被英國海軍部派往南太平洋去尋找南方大陸。這次他率「決心」號和「冒險」號出航。航向與第一次正好相反,這次他先繞過好望角,向南半球高緯度地區航行,並於1773年1月17日越過南極圈,進入南極,但為冰山所阻,折了回來。庫克率船隊向東南太平洋航行,一路上又發現了許多群島和島嶼,如菲諾群島、庫克群島、友愛群島、新赫布里底群島(今萬那杜)、新喀里多尼亞島、諾福克島等等。他在南緯56度30分處發現並命名的南桑威奇群島,是人類首次踏足這一緯線。1775年7月29日,庫克乘「決心」號回到英國,完成了第二次環球航行。
庫克的第三次環球航行的目的與前兩次不同,這次,他要去北太平洋北美洲高緯度地區,探索太平洋通向大西洋的西北通道或東北通道。1776年7月14日,庫克率「決心」號和「發現」號出發,繞過好望角,經庫克海峽、湯加群島、社會群島北上,發現聖誕群島、夏威夷群島、桑威奇群島,到達白令海。穿過白令海峽進入北極圈。1779年2月14日,庫克回到夏威夷群島,與當地土著人發生沖突,被土著人殺死。
詹姆斯·庫克是繼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之後在航海探險中做出最大貢獻的航海探險家,他在太平洋、南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極洲海域的探險活動,范圍之大、發現之多,都是其他航海家無法比擬的。他還是首次進入南北極圈航行的航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