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海軍有什麼艦艇
㈠ 1943年1月29曰紐西蘭海軍「基威」號輕巡洋艦在瓜島附近海域撞沉了一艘日軍潛艇。請問:這個日軍潛
初雪丸,也就是初雪號,日本把戰艦等載具名稱寫作「xx丸」,就是「xx號」
㈡ 紐西蘭海軍「奮進號」補給艦什麼時候訪問過中國
紐西蘭海軍「奮進號」補給艦接受胡錦濤檢閱,共有官兵319人。該艦1988年服役,曾於2003年與「特馬納號」護衛艦組成編隊訪問中國上海。
㈢ 紐西蘭船技社有哪些
編者按:當前,軍船入級在世界范圍內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接受軍船船級服務的國家也越來越多,不僅僅是在建造檢驗期間,甚至在軍船的整個生命周期內都由船級社提供支持性服務。軍船入級雖屬新業務,但正如美國船級社(ABS)副總裁格倫·阿瑟指出的:「根植於商船建造方法的入級過程和要求與軍船的高技術標準的結合,將被證明是一個有效的聯姻。」 隨著世界各地海軍和船級社之間溝通和了解的不斷加深,軍船入級日益受到青睞。在美國,美國海軍和美國船級社(ABS)之間的合作已經包括主要戰艦以及中型巡邏艦和快速巡邏艇。
ABS負責政府事務的副總裁格倫·阿瑟表示:「美國海軍不僅在技術越來越復雜的軍船設計和建造中使用船級標准,而且在軍船服役期間一直保留在船級服務中,按照適用的船級規范和要求進行維護,並接受船級檢驗。」阿瑟表示,軍船入級有五個關鍵要素必須考慮:
建立適當的技術標准。軍船規范必須考慮到海軍船隻的特點,這些規范還必須不斷進行維護和更新,以反映與軍船相關的最新技術。
發展和培養技術人員、工程師和驗船師,由他們負責驗證與軍船規范的符合性。技術人員必須熟悉針對軍船特別制訂的過程和程序的運用。就ABS而言,審圖與檢驗的基本入級功能已特別面向其軍船規范的要求。
針對參與新船設計、建造和運營的海軍組織、船級社和建造廠,制定明確的角色和職責分工,防止不必要的重復勞動,促進相互理解。
向海軍人員、設計人員和船廠人員提供軍船規范培訓,確保所有參與方對規范和適用的各入級過程理解透徹。
通過專項研發計劃和對教訓和系統失敗情況的調查,繼續更新規范中的技術標准。ABS建立了一個專門的軍船技術委員會,來協助制定和通過新的規范要求。該技術委員會的成員來自軍方、造船廠、設備製造廠、學術界以及美國參與軍船設計的主要造船工程公司。 規范編制
軍船入級過程與商船基本一致。軍船和商船唯一的區別在於船舶的使命不同。這將不可避免地產生更加復雜的設計和安裝過程,以及與授權署名、殘存能力和履行使命所需能力等相關的諸多問題。
阿瑟強調:「對於船級社來說,重要的是在概念設計階段就要盡早與海軍機構共同研究,以便針對特定船舶使用正確的船級標志和符號。」船級要求應重點放在船舶的設計壽命,包括疲勞分析要求、推進系統冗餘、防火和其他輔助系統的獨特要求,以及任何舾裝和居住適宜等特殊要求。阿瑟說:「持續發展軍船規范需要在船級社和海軍相關機構之間建立緊密的工作關系,同時也需要業界提供輸入信息和意見。ABS軍船技術委員會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平台。」
自頒布2003版高速軍船指南和2004版軍船規范以來,ABS一直在定期進行更新,納入軍船技術委員會的輸入和審查意見。「持續改進規范的總體目標就是要迅速把握新技術,闡明和寫明要求,納入經驗教訓。」 阿瑟解釋說,「某些情況下,規范修改可能就是對船舶實際事件的風險和失誤分析調查的結果。」 持續培訓
對於ABS從事軍船項目的人員來說,重要的一點就是持續培訓和合格資質。這一點同樣適用於從事審圖的工程技術人員和駐船廠的現場驗船師。目的是提供對規范、過程和程序的必要理解,以便相關要求得到清晰和一致的實施。
「非常重要的是,在可能的情況下,這種培訓和熟悉過程還需包括來自各軍方機構的人員。」 阿瑟說,「這有助於建立雙方的關系和對所需要求能更清楚地理解。」ABS最近在印度新德里舉辦了一次軍船入級研討會,促進對印度軍船和美國海岸警衛隊船舶的概念應用的理解。印度船廠代表也參加了該研討會。
部分培訓計劃和研討會包含對每個參與方的角色和職責的規定和闡明,以及他們如何對阿瑟所稱的「發證矩陣(certification matrix)」做出貢獻。
如阿瑟所解釋:「既然船級社的重點在於船體結構、穩性、機械、推進系統、輔助系統、防火系統和居住適宜性要求,發證矩陣就要使用船舶任務分解系統,明確規定船舶每個要素的技術要求,並識別出主要的發證機構。譬如,某軍方機構將對武器系統發證,而船級社將對支持結構、液壓系統和電氣系統載荷以及相關防火系統的標准負責。」
發證矩陣還應盡可能識別出各個機構的聯絡點,以促進溝通和避免重復工作。該矩陣如在計劃初期就能制定出來並提供給造船廠,讓每個發證組織的職責都能被明確理解並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勞動,那將會是非常有效的。 汲取教訓
在爭取並保持軍船入級的整個過程中,ABS一直在尋求能夠不斷改進入級規范、過程和程序的方法。其中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就是在整個入級過程中總結教訓,包括從最初的概念設計,到後來的軍船整個生命周期,直至軍船報廢。這個過程要求所有各方致力於公開溝通,包括早期的設計者、艦船保養機構和在整個軍船服役期與艦船相關的任何其他參與方,當然也包括重要設備供應商。對教訓的分析可能直接導致規范修改或導致基於專門研究開發的規范修改,使問題繼續存在的可能性最小化。
阿瑟表示,「在將ABS入級服務運用於世界各地交付的諸多高速軍船時,我們利用獲取的教訓不斷地改進規范、過程和程序。」根據到目前為止的證據,ABS堅信軍船入級將繼續有助於減少軍船建造成本和整個生命周期保養成本。阿瑟認為:「根植於商船建造方法的入級過程和要求與軍船的高技術標準的結合,將被證明是一個有效的聯姻。」
英國勞氏船級社(LR)負責軍船業務的經理鮑勃·辛普森表示,自從《軍船技術》上次回顧軍船入級活動以來,發生了很多事情。LR軍船小組一直忙於編制《北約軍船代碼》,並向更多感興趣的海軍宣傳軍船入級的好處。「另外,我們一直在加緊強化針對英國最大軍船項目活動,即兩艘新的航空母艦;同時確保在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和其他地方的現有活動,也滿足客戶的期望。」
《軍船代碼》(NSC)輸入已包括了參與文件草擬工作組的直接貢獻,以及與挪威船級社(DNV)合作共同為成立國際軍船安全協會(the International Naval Safety Association – INSA)所提供的秘書服務。
國際軍船安全協會將負責推動《軍船代碼》(NSC)獲得通過。與此相關,LR一直在向英國國防部提供軍船發證支持:直接提供支持,或通過軍船安全擔保支持服務(the Naval Safety Assurance Support Service)提供支持。該服務是與英國海事技術(BMT)聯合進行。
辛普森先生說:「從《國防管理雜志》(Defence Management Journal)最近的一篇社論中,我注意到《軍船代碼》(NSC)的引入並不是沒有挑戰,隨著入級規范被用來驗證代碼中的目標是否被實現,每個船級社需要對其規范與代碼進行差距分析。對於使用多家船級社入級規范的海軍來說,同樣需要確保對代碼有共同解釋。」 開展有針對性的研討會
正如ABS強調的,宣傳軍船入級理念仍然需要做出重要努力。考慮到這一點,LR最近在多個會議場合進行了宣介。「我們目前正在向希望深入了解如何將入級過程與自身過程結合起來的海軍開展有針對性的研討會。這些研討會到目前為止已經在英國、荷蘭和智利進行過,」辛普森先生表示,「我們也受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的邀請於2009年1月提供一個類似的研討會。」
然而,對於LR來說,最大的挑戰莫過於英國皇家海軍未來航空母艦(CVF)計劃,合同價值39億英鎊(57億美元),包括兩艘船舶,系皇家海軍迄今為止建造的最大船舶,每艘船舶排水量約65000噸,飛行甲板長度277米。建造任務將在4個主要中心進行。當然,在建造過程中還會涉及一系列其他小型設施,同樣會涉及到全球諸多設備供應商。到交付的時候,這兩艘航母將具有迄今為止最多的船級符號。因此,為確保LR服務實現一致性,已要求項目經理提供重要輸入信息,驗船師小組也將不斷擴大。
此外,英國皇家海軍的第4艘45型驅逐艦已經下水。為澳大利亞皇家海軍建造的兩艘直升機登陸艦(LHD)已經在西班牙費羅爾港開工,越來越多的專用驗船師已進駐Navantia船廠開始工作。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LR即將看到為紐西蘭皇家海軍建造的瀕海巡邏艦(OPV)和近岸巡邏艦(IPV)的首批交船。 資金價值
軍船入級是有價值的並且具有成本效益,最近這樣的認識改變了英國國防部(MoD)與LR的服務合同方式。新合同既規定了關鍵業績指標(KPI),又為業績好壞規定了獎懲措施。這種做法有可能會在其他地方得到效仿,因為它可以使某國海軍只與同一家船級社建立長期謹慎的商業關系。
面向未來,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軍船項目在考慮。在許多項目將面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的同時,其他一些項目對處理當前世界面臨的諸多海事挑戰至關重要,如海盜盛行、海洋資源保護等。「就LR而言,我們相信船級社與海軍之間的合作活動將繼續發展,並迅速成熟到10年前夢想者們期望最終可以達到的程度,」辛普森先生表示。
法國船級社(BV)軍船部經理簡·弗蘭克斯·塞格瑞汀也認為:軍船入級雖屬新業務,但隨著海軍感受到依靠船級社所具備的專業技能可以獲得好處,船級社正在迅速擴大其支持性服務。2008年,BV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頒布了海軍潛艇的入級要求,並在規范中納入了來自海軍高級人員的意見。BV的軍船規范於2006年進行了更新,增加了護衛艦和航空母艦的新要求。隨後,在2008年,BV又頒布了輕型巡洋艦和潛水艇的新規范。目前,對所有這些艦型的新建項目的入級研究正在積極進行中。
由法國國有船舶製造企業(DCNS)為法國和摩洛哥海軍建造的FREMM級系列護衛艦的訂單將入BV船級;正在Navantia船廠為西班牙海軍建造的近海多用途艦也將入BV船級。新的海軍潛艇規范已經提供給船廠和海軍,將在考慮用戶和相關方面的使用反饋意見後,進行更新並於2009年正式頒布。
潛艇入級規范是新的舉措,因為它覆蓋了一種新的船型(當然,個別船級社,如德國勞氏船級社(GL),也頒布了潛艇規范)。即便如此,塞格瑞汀表示,潛艇規范的目標如同BV制定的其他規范一樣,就是通過制訂和驗證最低標准來保護船員和環境安全。正如塞格瑞汀先生注意到的:當前大多數潛艇是在競標的情況下建造的,但又必須在一個對船員和環境保護要求高標準的世界中運營。對海軍來說,訂購潛艇入級意味著一個獨立、可信的第三方機構可以保證潛艇能夠按照一套業經認可和頒布的標准建造,且使其符合國際安全和環保標准。另外一項好處就是,按照船級規范建造,設計商和船廠可以省時省錢,並受益於納入到詳細規范中的船舶建造和操作方面長期積累的經驗。船級社規范,涵蓋船舶結構和設備,使用范圍詳細,適用於每種船型的特殊情況,並根據營運經驗反饋,進行持續更新。第三個好處是,如果在艦船整個生命周期保持入級,海軍就可享有獨立驗證權,使其艦船得到正確保養。
對BV和使用船級的海軍來說,挑戰在於如何將潛艇的功能性要求,傳達給船級社,以使船級社能夠制定出有意義的標准。這一點由軍船委員會通過聯絡得以解決,軍船委員會同樣強調建造標准和在役檢查的重要性。潛艇的特殊問題涉及受力艦體、在下潛或上浮條件下的穩性要求、艦船在正常和緊急情況下的艙內大氣控制等。對於安全分析和逃生程序給予了特別考慮。
「BV軍船委員會已經被證明是使BV軍船規范展現優勢的一個有力手段,」 塞格瑞汀先生表示,「在海軍上將簡·弗蘭克斯·鮑德先生的領導下,該委員會利用其集體專業技能,要求BV改進某些領域的規范並研究新的領域。」該委員會成員包括來自西班牙、法國、義大利海軍的數位海軍上將、法國國有船舶製造企業(DCNS)、Navantia船廠有關專家以及其他相關機構的代表。
軍船委員會最近審查了BV水面艦艇軍船規范,涉及到航空母艦的消防和疏散要求,澄清了針對推進系統冗餘的船級附加標志(AVM-IPS)要求。考慮到艦船操縱性,軍船委員會特別要求BV考慮用船舶操作的最低價值函數和軸線數,來替代七海里最低航速。應各海軍的請求,軍船自願環保船級符號也在考慮之中。BV將特別研究燃氣渦輪機的SOX和NOX排放問題。 深度支持
義大利船級社(RINA)軍船業務高級經理索羅·卡佐里說,兩件事可以展現RINA 2008年的軍船工作。第一件是其服務在全球范圍內延伸,為芬蘭、印度、伊拉克、利比亞、土耳其和其他國家的軍船提供入級服務,以及為義大利海軍和其他政府的武裝部門,如海岸警衛隊、海關等,提供軍船入級服務。第二件是RINA加深對海軍的支持工作:已經超越傳統的結構問題和規范,為義大利船隊提供關於石棉和健康與安全問題的風險分析。
RINA過去12月繼續強化其在軍船領域的地位。期間,RINA 2007版軍船入級規范和新的快速巡邏艇規范(FPVs)已生效。
義大利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型軍用快艇製造國地位對RINA來說非常有利。由此,RINA與所有建造軍船的船廠,無論大小,都保持著緊密的關系。雖然,RINA入級的軍船可以大到航空母艦,但從數量上講主要還是快速巡邏艦。實際上,RINA入級了大約300艘這種艦艇,長度從10米到55米不等。2007年簽訂了一個為義大利客戶訂造的23艘巡邏艦訂單。去年,RINA入級27艘快速巡邏艦。目前,訂單還有45艘。
「2007年我們頒布了新的快速巡邏艇規范,」卡佐里先生表示,「因為RINA軍船規范主要用於大型軍艦,許多適合於軍艦的要求不一定適用於尺度小、性能高的快速巡邏艇。」「重要的一點是,正常的軍船規范是針對鋼質船舶,而多數快速巡邏艇是用鋁合金、玻璃鋼或合成材料建造的,因此快速巡邏艇規范需要有其特殊性。很多情況下,大型遊艇和快速巡邏艇規范是相似的。RINA在大型遊艇市場的絕對優勢有利於促進其入級快速巡邏艇。」
「先前,我們頒布了特別針對義大利海岸警衛隊船舶的規范,但這些需要更新,而且只有義大利文本。全球對快速巡邏艇的需求在增長,因此我們更新了規范並用RINA標准格式用英文出版,以向快速巡邏艇建造廠提供真正的國際技術參考。我們還包含了新的航行能力符號,取代以往用離岸距離規定操作限制,我們針對船舶抵禦特定海域和天氣狀況的能力進行規定,」 卡佐里先生說。
義大利海軍3艘軍艦,總計約55,000總噸,已經入RINA船級,其中兩艘於2008年交船。阿根廷海軍的一艘主要軍輔船已經入RINA船級,另一艘正在入級過程中。10艘主要新建軍船,約50,000總噸,正在接受RINA檢驗,包括Horizon級護衛艦(Caio Duilio)、義大利第一艘FREMM級護衛艦(Bergamini) 、4艘伊拉克海軍50米長巡邏艦、2艘在義大利Intermarine船廠為芬蘭海軍建造的反水雷船以及土耳其海岸警衛隊第一艘88米長的瀕海巡邏艦。有45艘在建快速巡邏艇入RINA船級,長度從10米到35米不等。RINA資料中還有10艘計劃的主要軍船,約合60,000總噸。這些數據包括義大利FREMM級護衛艦項目的完工、芬蘭海軍的第3艘反水雷船和土耳其海岸警衛隊的另外3艘瀕海巡邏艦。
過去12個月中,主要交付的RINA船級的軍船包括義大利海軍航空母艦(Cavour)和Horizon級護衛艦(Andrea Doria),皆由Fincantieri船廠為義大利海軍建造。其他工作包括為義大利海軍艦隊和軍輔船,進行石棉檢測以及開發一個原型健康與安全風險評估計劃。
「展望未來,RINA很快將看到交付第二艘Horizon級護衛艦(Caio Duilio),以及為芬蘭海軍交付的第一艘反水雷艦(MCM),」卡佐里先生最後總結說:「隨著首批主要入級艦船進入服役階段,接下來對航空母艦(Andrea Doria 和Caio Duilio)的維護,將是RINA和義大利海軍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譯自《軍船技術》2009年第1期
㈣ 1919-1940年英國在紐西蘭和亞太地區的軍事力量 最好把海軍的艦只寫的詳細些
【卧看天下吧】等待你的加入....
㈤ 求梅科系列護衛艦家譜資料!
MEKO級輕型護衛艦/護衛艦的發展狀:
MEKO級最大特點是採用模塊化開放式體系結構,為世界海軍艦艇建造開創新的模式。德國布洛姆-福斯造船廠開創的MEKO概念,核心是標准化和模塊化,針對不同的用戶性能需求和成本限制只是更換或增減不同的功能模塊,在標准船體上,可非常方便通過標准界面安裝。因此具有適應性強、結構可靠、建造周期短,費用低廉的顯著優點。
MEKO級隱形設計用於減少雷達橫截面和各類信號特徵。船體設計避免大的平直表面,採用一種被稱為「X-形狀」的布局。避免直角和隅角,甲板和上部構造已經採用封閉結構。艦橋側樓結構設計用於最初的一些Meko護衛艦上,現在已經被去掉,艦橋被完全地封閉。與同型最初的艦艇相比紅外信號特徵減少75%,已經完全去掉煙囪,採用橫向輸送管系統來代替用於排放熱廢氣。海水注入排氣導管之內來冷卻廢氣,排氣管口的位置位於尾部僅僅高於吃水線,因此排出的尾氣大部分被尾波所掩蓋。
德國布洛姆-福斯造船廠在1981年為奈及利亞海軍建造成第一艘MEKO型輕護衛艦之後,迄今已為阿根廷、土耳其、葡萄牙、南非、波蘭、馬來西亞等眾多國家海軍設計了8個級別25艘軍艦。德國海軍採用MEKO技術設計了F123、F124兩級護衛艦。
MEKO級輕型護衛艦/護衛艦列表:
一、MEKO360型護衛艦
MEKO-360是MEKO系列的第一代產品,採用長船艛構型,艦首尖細並以大角度傾斜,船舷與上層結構連接處有一道折線,船舷本身亦有一道折角,兩個橫列的煙囪以V字型朝外傾斜。艦體中部到艦尾的舷寬變化不大,以利於艦內空間與直升機甲板的布置。艦首採用平甲板構型,整體干舷較高,以減少海浪沖上甲板的情形。MEKO-360系列先後獲得奈及利亞與阿根廷的訂單。
MEKO360有6個武器模塊基座、9個電子裝備模塊基座與9個柵座,並配備有艦艏A炮位1門OTO127mm艦炮、B炮位與艦艉直升機庫兩側的4門Breda雙聯裝40mm快炮、直升機庫上方的8聯裝角蛙(Aspide)點防禦防空飛彈發射器、艦舯向斜前方發射的2組4聯裝MM40飛魚反艦飛彈發射器、2座3聯裝反潛魚雷發射器(使用義制A-244S白頭反潛魚雷)、艦艉的直升機庫與甲板則可操作1架AS.355MN反潛直升機。
參數(各國裝備的MEKO360都會有所改變,主要尺度不變):
排水量:滿載3360噸噸
規格:全長362.5英尺(110.5米),全寬43.6英尺(13.3米),吃水12.8英尺(3.9米)
搭載機:一架反潛直升機(可依各國需要選擇不同直升機)
裝備:魚叉反艦導彈發射器8具;
Mk29海麻雀防空導彈發射器一具、一座義大利產八聯裝「信天翁」點防禦艦空導彈系統;
Mk45型127毫米兩用炮一門、一座義大利的「奧拓」127mm速射艦炮;
25毫米海天頂近迫武器系統4具;
324毫米魚雷發射管6具。
主機:
4具MTU20V1163柴油發動機(22536軸馬力),航速27節。
1.奈及利亞海軍「阿拉度「號
奈及利亞采購的是聯邦德國開建的第一艘「MEKO」軍艦,排水量3360噸。1978年12月1日動工;1980年1月25日下水;1982年2月20日交付使用。
2.阿根廷海軍「布郎海軍上將」級
該級艦屬於MEKO360H2型,一共采購4艘,分別是布朗上將號、阿根廷號、赫洛依那號、薩蘭第號。
參數:
標准排水量3360噸,
一座義大利的「奧拓」127mm速射艦炮,
四座「達多」雙聯裝40mm近防炮,
兩座四聯裝法國「飛魚」MM-40反艦導彈發射架,
兩座三聯裝324mm反潛魚雷發射管,
一座義大利產八聯裝「信天翁」點防禦艦空導彈系統,
艦尾有直升機平台和機庫,搭載一架義大利產AB-212直升機。
二、MEKO140型護衛艦
MEKO140功能偏重於反水面作戰,配置有艦艏A炮位的76mm快炮、B炮位與艦艉Z炮位的2座雙聯裝Breda40mm快炮、艦舯的4枚MM38飛魚反艦飛彈,直升機飛行甲板兩側各有1座3聯裝324mm反潛魚雷發射器(使用義制A-244S白頭反潛魚雷),直升機庫與甲板可容納、操作1架中型直升機。
1.阿根廷海軍MEKO140型埃斯波拉級護衛艦
「埃斯波拉」級護衛艦為德國設計建造的MEKO140A16型,也屬於著名的MEKO系列產品。阿根廷共進口了六艘該級艦,首批四艘於1985-1990年間交付使用,最後兩艘分別於2000年和2004年交付,目前為阿根廷海軍的主力軍艦。
「埃斯波拉」級滿載排水量1790噸,最大航速27節,最大續航力4000海里。該級艦擁有1門「奧托-梅拉萊」76毫米艦炮,2門「布萊達」40毫米雙管速射炮,四枚MM38「飛魚」反艦導彈,2座三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器以及2部12.7毫米機槍等。
㈥ 請問二戰時期中國海軍和澳大利亞海軍紐西蘭海軍差距多大
在評價差距之前,我們先要搞一個戰鬥力標准出來,然後以此為依據進行討論
戰鬥力核算模型有很多,我們選個最簡單的,「日本第一的海軍戰略家」佐藤鐵太郎曾提出過一個戰鬥力衡量方程式
戰鬥力=海軍艦船質量×訓練、士氣×戰略、戰術水準
考慮到這個方程式是二戰期間日本海軍廣為接受的,且其他海軍強國在當時也沒有提出異議,那麼我們不妨就套用這個模型來衡量戰鬥力
1、海軍艦船質量
民國海軍的艦船數量少、質量差,基本不能自行建造,最大的寧海還是從日本購買的,是條輕巡洋艦。其他的四海艦都是老艦,戰鬥力不足
海軍的主力還是些內河炮艇,根本沒有遠航能力
在配套的海軍航空兵方面,完全是個空白
反觀澳大利亞海軍,人家可是有自建能力的,還自行建造過輕、重巡洋艦,除此之外,還從英國購買了郡級巡洋艦悉尼號。即便是紐西蘭,也有自己的輕巡洋艦。而且兩者都有獨立的海軍航空兵部隊
在這方面,起碼是3:1的差距
2、訓練、士氣
這個差距更大,人家是有完整的國家觀念,大家都知道是為國而戰,士氣高昂。
我們這邊呢?四分五裂,這么一個羸弱的海軍居然還分成閩系、廣東系、東北系、雷電系四家,互不相同。
閩系還搞出那種非閩系不得上艦的狗屁規定,士氣如何?
在看看閩系海軍在八一三淞滬抗戰中的表現吧,在一旁看著19路軍抗戰,他們還給日本人提供補給
以致戰後,連後來的漢奸丁默村(易先生的原型)都公然叫出:海軍除了放放禮炮之外別無它用,建議裁撤。
尤其可見,士氣完全是天地之別
3、戰略戰術
看看中國海軍在抗戰全面爆發後的表現吧,一味退縮,除了在江陰自沉之外,被動挨打,毫無表現
陳紹寬這位海軍掌門人的表現可謂低劣至極,現在只是宣揚海軍將士的英勇,這完全是用悲情掩蓋無能
反觀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海軍,前者在地中海和英國海軍一起教訓了義大利海軍,隨後在太平洋戰場和日本人血戰。紐西蘭海軍雖然弱小,但在所羅門海戰中也英勇作戰
這么三方面算下來,民國海軍給人家提鞋都不配,差了十萬八千里
㈦ 2020年各國海軍艦艇與排名
2020年各國海軍艦艇排名前5名為中國055導彈驅逐艦,美國朱姆沃爾特驅逐艦,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韓國世宗大王驅逐艦,日本愛宕級驅逐艦。
一、中國055導彈驅逐艦,
055型導彈驅逐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裝備的新型導彈驅逐艦。該艦自身擁有112個垂直導彈發射單元,055型驅逐艦的垂發系統具有高度的通用性,能夠發射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對陸攻擊的巡航導彈和反潛導彈。
四、韓國世宗大王驅逐艦,
韓國世宗大王號驅逐艦-夢幻艦艇。該宙斯盾驅逐艦以朝鮮王朝第四代君王世宗大王命名,長166米,寬21米,高49.6米,最高時速可達30節,噸位達7600噸,最大作戰半徑可達1萬公里。「世宗大王」號耗資1萬億韓元,由現代重工集團設計製造。
五、日本愛宕級驅逐艦,
愛宕級驅逐艦,是日本在金剛級驅逐艦的基礎上開發的日本版阿利·伯克級驅逐艦FlightⅡA構型,是日本海上自衛隊隸下的重型防空導彈驅逐艦。
㈧ 二戰各國海軍主力艦艇什麼
二戰海軍艦艇分級(美軍)
CV 航母
BB 戰列艦
BC 戰列巡洋艦
CA 重巡洋艦
CL 輕巡洋艦
DD 驅逐艦
FF 護衛艦
SS 潛水艇
其中航母、戰列艦、戰巡、重巡等都是海軍的主力艦艇。
然後就是岸防小炮艇、魚雷艇、佈雷艇、掃雷艇等小型軍艦了~
ps:有個特例,那就是德國的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了···
以下是二戰中各國海軍主力艦艇名字:
德國主力艦艇
一、航空母艦:
德國海軍「格拉夫-齊柏林」號航空母艦
戰列艦:
德國海軍俾斯麥級戰列艦:俾斯麥、提爾皮茨
德國海軍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德意志」號、「舍爾海軍上將」號、
「格拉夫-斯佩海軍上將」號
德國海軍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諾」號
日本海軍
一、航空母艦:
主戰母艦:鳳翔、赤城、加賀、龍驤、蒼龍、飛龍、祥鳳級、翔鶴級、龍鳳、大鷹級
飛鷹級、神鷹、海鷹、大鳳、信濃、千歲級、雲龍級、伊吹
水上飛機母艦:若宮、能登、呂神威、千歲級、瑞穗、日進、秋津洲級、駒橋
二、戰列艦:
扶桑級戰列艦:扶桑號、山城號
伊勢級戰列艦:伊勢號、日向號
長門級戰列艦:長門號、陸奧號
大和級戰列艦:大和號、武藏號
金剛級戰列艦:金剛號、比睿號、榛名號、霧島號
義大利海軍主力戰艦艇
一、航空母艦:
義大利海軍米拉格利亞號水上飛機航母
義大利海軍天鷹級航空母艦:天鷹號、鷂鷹號(未完成)。
義大利海軍波爾薩諾號航空運輸/巡洋艦
二、戰列艦:
義大利海軍加富爾伯爵級戰列艦:加富爾伯爵號、朱利奧-凱撒號、
萊昂納多-達-芬奇號(爆炸事故沉沒)。
義大利海軍安德烈亞-多里亞級戰列艦:安德烈亞-多里亞號、卡約-杜伊利奧號。
義大利海軍弗朗切斯科_卡拉喬洛級戰列艦:弗朗切斯科-卡拉喬洛號。
義大利海軍維托里奧-維內托級戰列艦:維托里奧-維內托號、利托里奧號、羅馬號、因佩羅號。
二戰美國海軍主力戰艦艇
一、主戰航母:
美國海軍中途島級航空母艦:中途島CVB-41、富蘭克林-D-羅斯福CVB-42、珊瑚海CVB-43。
美國海軍塞班級航空母艦:塞班CVL-48、賴特CVL-49。
美國海軍獨立級航空母艦:
獨立CVL-22、普林斯頓CVL-23、貝勞伍德CVL-24、考佩斯CVL-25、蒙特里CVL-26、
蘭利CVL-27、卡伯特CVL-28、巴丹CVL-29、聖哈辛托CVL-30。
美國海軍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埃塞克斯」號(CV-9)、「約克城」號(CV-10)、「勇猛」號(CV-11)、「大黃蜂」號(CV-12)、「富蘭克林」號(CV-13)、「提康德羅加」號(CV-14)、「倫道夫」號(CV-15)、「列剋星敦」號(CV-16)、「邦克山」號(CV-17)、「黃蜂」號(CV-18)、「漢科克」號(CV-19)、「本寧頓」號(CV-20)、
「拳師」號(CV-21)、「好人理查德」號(CV-31)、「安提但」號(CV-36)、「香格里拉」號(CV-38)和「張伯倫湖」號(CV-39)。戰後建成7艘,分別為:「普林斯頓」號(CV-37)、「塔拉瓦」號(CV-40)、
「奇沙冶」號(CV-33)、「萊特」號(CV-32)、「菲律賓海」號(CV-47)、「福吉谷」號(CV-45)、「奧里斯坎尼」號(CV-34)。
美國海軍黃蜂號艦隊航空母艦
美軍約克城級航空母艦:約克城號CV-5、企業號CV-6、大黃蜂號CV-8。
美國海軍「突擊者」號航空母艦
美國海軍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列剋星頓號CV-2、薩拉托加號CV-3。
美國海軍「蘭利」號航空母艦:「蘭利」號CV-1。
三、美國海軍戰列艦:
美國海軍衣阿華級戰列艦衣阿華號(BB-61)、新澤西號(BB-62)、密蘇里號(BB-63)、威斯康星號(BB-64)。
美國海軍南達科它級戰列艦:
南達科他號(BB-57)、印第安那號(BB-58)、麻薩諸塞號(BB-59)、阿拉巴馬號(BB-60)。
美國海軍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BB-55「北卡羅來納」號、BB-56「華盛頓」號。]
美國海軍科羅拉多級戰列艦:科羅拉多號(BB-45)、馬里蘭號(BB-46)、西弗吉尼亞號(BB-48)
美國海軍田納西級戰列艦:田納西號、加利福尼亞號、
美國海軍新墨西哥級戰列艦:新墨西哥號BB-40、密西西比號BB-41、愛達荷號BB-42
美國海軍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賓夕法尼亞號、亞利桑納號
美國海軍內華達級戰列艦:內華達號(BB-36)、俄克拉荷馬號(BB-37)、
美國海軍紐約級戰列艦:紐約號BB-34、得克薩斯號BB-35
美國海軍懷俄明級戰列艦:懷俄明號BB-32、阿肯色號BB-33
二戰英國皇家海軍主力戰艦艇
一、主戰航母:
暴怒號艦隊航空母艦
勇敢級艦隊航空母艦:勇敢、光榮。
皇家方舟號艦隊航空母艦
光輝級艦隊航空母艦:光輝(R.87)、勝利(R.38)、可畏(R.67)。
不屈號艦隊航空母艦:不屈(R.92)。
鷹II級艦隊航空母艦:
五、戰列艦:
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喬治五世國王號、威爾士親王號、約克公爵號、安森號、豪號。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伊麗莎白女王號、厭戰號、巴勒姆號、勇士號、馬來亞號。
納爾遜級戰列艦:納爾遜、羅德尼。
胡德號級戰列巡洋艦
聲望級戰列巡洋艦:聲望號、反擊號。
君王級戰列艦:君王、復仇、決心、拉米利斯、皇家橡樹。
前衛號戰列艦:I72前衛。
蘇聯海軍主力戰艦艇
一、蘇聯海軍戰列艦:
蘇聯海軍甘古特級戰列艦:甘古特號、馬拉號、巴黎公社號、米哈伊爾-伏龍芝號。
法國海軍主力戰艦艇
一、法國海軍航空母艦:
法國海軍「特斯特司令官」號航空母艦
法國海軍「貝亞恩」號航空母艦
二、法國海軍戰列艦:
法國海軍布列塔尼級戰列艦:布列塔尼號、洛林號、普羅旺斯號。
法國海軍科爾貝級戰列艦:Courbet號、巴爾號、法蘭西號、巴黎號。
法國海軍「黎賽留」級戰列艦:黎賽留號、讓•;巴爾號,凱斯科因號和克萊蒙梭號未完工。
法國海軍敦刻爾克級戰列巡洋艦:敦刻爾克號、斯特拉斯堡號。
㈨ 世界十大護衛艦是什麼
NO.1 世界最小「宙斯盾」戰艦的挪威海軍南森級護衛艦 是以西班牙海軍的F 100型護衛艦為母型,根據挪威海軍的需要重新設計。2000年6月23日,挪威海軍與AFCON簽訂了挪威有史以來最大的武器采購合同,後者為前者設計建造5艘新一代護衛艦,總共耗資15億美元。根據合同,西班牙巴贊造船公司作為主承包商,負責新型護衛艦的平台設計和各分系統的最終集成,並建造其中3艘,後2艘由挪威本國船廠組裝,但艦的主體結構仍由巴贊船廠建造。 NO.2 西班牙F-100型護衛艦 西班牙的F100是較先進的, F100巴贊級護衛艦裝備了美國的宙斯盾雷達與火控系統,MK41導彈發射系統,而且數量多導彈也是最新的型號,成為少數幾個型號擁有區域防空的護衛艦.但西班牙沒有裝備驅逐艦,艦隊整體水平並不高.該級計劃生產5艘,已完成3艘的生產. NO.3 荷蘭的德澤芬省級護衛艦 荷蘭的德澤芬省級與西班牙的F100是共同發展的,裝備與法國合作研製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增加了一部L波段的遠程三坐標固態雷達,搜索能力更好.裝備先進的反潛直升機, 但少了8單元的防空導彈. 2005年完成4艘的生產任務. NO.4 德國F-124薩克森級護衛艦 德國F124薩克森級護衛艦,與荷蘭的德澤芬省級,西班牙的F100是共同發展的,與荷蘭的德澤芬省級相同的雷達系統,擁有更強的反潛戰鬥力.採用不同的末段攔截導彈,但兩者都沒有經過實戰.2004年開始服役,計劃生產3艘. NO.5 法國,義大利聯合研製的 地平線 級護衛艦 法國與義大利合作的多用途護衛艦,裝備一部有源相控陣雷達,但沒有遠程三坐標固態雷達,因為在地平線驅逐艦上已有裝備,沒有區域防空能力,多用途護衛艦屬經濟型號,共計劃建造20多艘。成為歐洲最大的一項造船計劃.首艦將在2009年服役. NO.6 中國海軍054A型「江凱」級護衛艦 中國海軍054A江凱級護衛艦是中國當今最先進護衛艦,它在中國海軍中將會被當作驅逐艦去使用,因此在一開始就非常強調其遠洋作戰能力。強大的對空對潛能力改變了中國護衛艦防空反潛能力的不足,較大的噸位和隱身的外型賦予它較強的遠海作戰能力各方面戰力均衡。將是中國海軍三代艦艇的主力。 NO.7 印度海軍的塔爾瓦爾級護衛艦 印度的塔爾瓦爾護衛艦由俄羅斯購入,在此基礎上自行生產了希瓦利克級護衛艦.該艦也使印度護衛艦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全艦在隱形設計,武器裝備方面有很大發展.但雷達設備與塔艦基本相同,艦上設備系統基本靠進口對批量生產造成困難,計劃生產3艘,首艦2006年服役. NO.8 俄羅斯海軍20380型新型護衛艦 20380型輕護衛艦首艦是俄海軍建造史上無可爭議的新現象,建造過程中特別重視隱身性能,是一種名副其實的現代雷達隱形戰艦。無論是艇體,還是上層建築結構中,都大量使用可吸收雷達信號的非燃玻璃鋼材料。與此同時,克雷洛夫中央科研所對戰艦結構進行了大量分析、研究和試驗,最後使戰艦科學定型,大幅降低了航行時的阻力。它是俄羅斯艦艇開始隱形化的開始 NO.9 澳大利亞海軍安扎克級護衛艦 澳大利亞國防部於1989年與Tenix防務系統公司簽署了建造10艘「安扎克」級護衛艦的合同,總價值達70億美元。首艦已於1996年進入澳海軍服役。除了澳大利亞海軍外,紐西蘭、葡萄牙、希臘和土耳其等國的海軍也裝備有「安扎克」或歐洲的MEKO-200級護衛艦。 NO.10 英國「公爵」級護衛艦 英國海軍建造的通用型導彈護衛艦。是當時靜音最好的艦艇。首艦於1989年建成服役。艦長133米,艦寬16.1米 ,吃水5.5米,滿載排水量4200噸 ;裝有2台功率為30135千瓦的斯貝燃氣輪機和4台功率為5145千瓦的12RPA200CZ的柴油機和2台功率為3000千瓦的推進電機,航速28節,續航力7800海里。配有2架反潛直升機;配裝有雷達、聲吶、通信、電子對抗系統、計算機輔助指揮系統等電子設備。是20世紀90年代用於海戰的主要水面戰斗艦艇。
㈩ 海軍的艦艇分為哪幾類
海軍的主要部分是它的艦艇。通常分為戰斗艦艇、登陸作戰艦艇和勤務艦船幾類。
戰斗艦艇是裝備有專用武器、直接進行海戰的艦艇,包括水面戰斗艦艇和潛艇。如果細分,那麼接執行的基本任務不同,區分為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魚雷艇、導彈艇、獵潛艇、水雷艦、巨水雷艦和登陸艇等;接排水量、武器裝備不同,分為不同的艦級;在同一艦級中按外型、構造和戰術技術性能不同,又分為不同的艦型。
一般排水量在500噸以上稱為艦,小於500噸的稱為艇。不過潛水艇不論排水量大小,習慣上都稱艇。艦艇的動力裝置現在除了常規動力外,不少已改為核動力型的了。
世界上有國家近200個,多數國家都有靠海的一面,也有四面全是海的,像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日本這樣的國家。這些國家大都建設有海軍,規模、人數有大有小。
最大的海軍國家是美國和俄羅斯,它們的水面艦艇主要是航空母艦,水下的核潛艇和常規潛艇佔了全世界這兩類艦艇的一半以上。有一些國家的陸軍、國民警衛隊也裝備有艦艇,噸位不大,主要作內河和近海的巡邏、運輸用的。
海軍的艦艇和民用船隻的區別不在噸位大小,主要是船體的堅固結構、航速、抗沉、耐波程度不同。再就是偵察、通信和導航系統一般船隻沒有海軍艦艇那樣齊全、先進。民用船隻也不裝備武器。
但是一戰時,民用船隻被證調用於打仗,過去和現在的例子都不少。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海南島之戰,就使用了大量民用船隻,還創造了木船打兵艦的戰例。
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曾調動170艘商船,租用外籍船隻78艘,用來運輸各類物資。民用船隻一般作勤務船隻用,以彌補海軍這類船隻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