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紐西蘭 » 紐西蘭有多少種蛇

紐西蘭有多少種蛇

發布時間: 2022-09-27 00:06:18

Ⅰ 蛇的種類和資料

蛇是無足的爬蟲類冷血動物的總稱。身體細長,四肢退化,無足、無可活動的眼瞼,無耳孔,無四肢,無前肢帶,身體表面覆蓋有鱗。部分有毒,但大多數無毒。另有十二生肖中有蛇。蛇的出現大概在1.5億年以前,毒蛇的出現則要晚得多。它是由有毒蜥蜴進化而來,在2700萬年前才出
現。目前世界上的蛇約有3000種,其中毒蛇有600多種。中國蛇類216種,毒蛇65種。 蛇的個體差異很大。分布在加勒比群島的馬丁尼亞、巴貝多等島上的線蛇,是世界上最短的無毒蛇,只有9厘米長,最長的線蛇王也不過11.94厘米。分布在東南亞、印尼和菲律賓一帶的蟒蛇,一般都超過6.25米,最長的可達10米左右。而南美洲的水蟒更長,竟達11米以上,體重100多公斤。已經證實蛇最重的紀錄,是1960年在巴西城發現的一條南美蟒蛇,重227公斤,長8.46米,腰圍111.76厘米。世界上最毒的蛇為海蛇,這種蛇出沒在澳大利亞西北海岸的阿西莫暗礁附近,它每次分泌的微量毒液,就足以使上萬只老鼠當場斃命。 1989年9月上旬,中國湖南宜章蟒山地區發現「青龍」屬蝮亞科烙鐵頭屬,並將其命名為「莽山烙鐵頭蛇」,僅存300至500條,堪稱一代「國寶」。 蛇的壽命一般在幾年到二三十年之間。 蛇非常聰明靈活,故《聖經》上有「溫馴如鴿子,智慧如蛇」之說。蛇的捕食本領相當高強,能吞進比自己大許多倍的食物。我國古代早就有巴蛇吞象的傳說,說巴地有能吞食大象的巨蛇,三年之後才吐出骨頭。非洲有一種食蛋蛇,還沒有人的手指粗,卻可以吞進雞蛋和鴨蛋,吃完蛋清和蛋黃後,還能吐出蛋殼;巴西草原的果色蛇,全身呈綠色,舌尖上長有果子形的圓舌粒,跟櫻桃相似,小鳥誤認為是果子,因啄食而喪生;東南亞和非洲魯什馬河流域的飛蛇,其肋骨具有較強的活動性,滑翔時能展開,使身體呈扁平狀,故能從樹枝高處躍入空中,陡峭地滑翔而下,有時快得像離弦的箭,能吞食飛行的小鳥;而非洲黑毒蛇爬行最快,可以高於每秒5米的速度向前沖刺,追趕逃跑的獵物。 蛇的記憶力很好,也非常記仇,能准確地認出曾經傷害過它的人,多年以後還會伺機進行報復。蛇的同類受到侵犯時,有時也會群起而攻。但蛇也會報恩,古書上曾記有「隋侯見傷蛇而醫之、活之。蛇愈而去,銜夜光珠以報」的佳話,現實生活中也有蟒蛇「龍龍」救人,家蟒在洪水裡救了小孩,家蟒在洪水為人帶路,海南蟒蛇抓小偷照顧小孩等事件。蛇對音樂非常敏感。早在公元前3世紀,印度就有耍蛇的職業,在「蛇郎」吹奏的「蛇笛」中,一條條蛇裊裊起舞,舞姿靈活柔美,引人入勝。南美一些地方的蟒蛇還可以馴養成家蟒,負責守家和「照看」幼兒。印尼佛羅勒斯島上居民飼養的無毒蛇能隨同主人一起下地幹活。種子入土後,它便守在地里,驅趕啄食種子的野鳥;樹上的果子成熟了,家蛇便爬上枝頭,甩動尾巴,將成熟的果子打下。一些國家還利用毒蛇來守衛金庫。他們除了使用現代化的裝置外,再放進一兩條劇毒蛇,使盜金者望而生畏。更為有趣的是用活蛇做耳環。非洲喀麥隆西部,有一種細如手指的「銀槍蛇」,花紋極美,當地婦女捕獲後拔去毒牙,將蛇尾紮成小圓圈,繫上細線穿在耳垂上。銀槍蛇時時昂起頭,吐出火紅的舌信,非常有趣。 蛇全身是寶。蛇肉鮮美可口,營養豐富,為餐中佳餚。蛇膽、蛇肝、蛇皮、蛇毒、蛇油、蛇蛻,乃至蛇血、蛇腸雜等均可入葯治病。將蛇浸制葯酒,能治風濕性關節炎、神經痛等症。五步蛇還是治療頑固性瘙癢和麻風的傳統要葯。蛇膽非常名貴,能驅風除濕、明目益肝。蝮蛇乾粉可治惡性腫瘤、風濕症,若配以草葯,有延年益壽的奇功。蛇毒是稀世之寶,可製成鎮痛、抗毒、抗凝血的良葯。蛇毒遠比黃金還貴,1克蛇毒價值數萬美元,所以我們要保護蛇。 蛇曾是人們崇拜的一種動物。一些原始部落,如美洲印第安人就有9個部落有蛇氏族,有的甚至將響尾蛇作為民族標志。澳洲的華倫姆格人有一種圖騰崇拜儀式。儀式上,人們用顏料塗抹全身,扮成蛇的樣子且歌且舞,謳歌蛇的歷史與威力,祈求蛇神護佑。原始社會解體後,崇拜蛇的風俗在許多民族中仍相當普遍。
蛇的天敵
哺乳動物中的獾、鼬、浣熊、刺蝟、獴等 鳥類中的鷹、雕、鷲、犀鳥、鸛等 (特別是蛇雕) 兩棲動物中的大蟾蜍和牛蛙也吃蛇,還有許多以其他蛇類為食的蛇如眼鏡王蛇等。 蛇最大的敵人是人類
編輯本段生物特性
蛇(蛇亞目〔Serpentes〕)
蛇屬於爬行綱蛇目。身體細長,四肢退化,身體表面覆蓋鱗片,蛇雖細長卻是脊椎動物。大部分是陸生,也有半樹棲、半水棲和水棲的,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及紐西蘭、愛爾蘭等島嶼之外的世界各地。以鼠、蛙、昆蟲等為食。一般分無毒蛇和有毒蛇。毒蛇和無毒蛇的體征區別有:毒蛇的頭一般是三角形的;口內有毒牙,牙根部有毒腺,能分泌毒液;一般情況下尾很短,並突然變細。無毒蛇頭部是橢圓形;口內無毒牙;尾部是逐漸變細。雖可以這么判別,但也有例外,不可掉以輕心。蛇的種類很多,遍布全世界,熱帶最多。中國境內的毒蛇有蟒山烙鐵頭、五步蛇、竹葉青、眼鏡蛇、蝮蛇和金環蛇等;無毒蛇有錦蛇、蟒蛇、大赤練等。 沒毒的蛇的肉可食用,蛇毒和蛇膽是珍貴葯品,但有的蛇也是保護動物。 蛇是不會主動對人進攻的,除非你打到了它的身軀。如果你的腳踩上了它的時候,它會本能地馬上回頭咬你腳一口,噴灑毒液,令你倒下。當人們行走在山路上,「打草驚蛇」在此用得很恰當。你手執一根木棍,有彈性的木棍子最好。邊走邊往草叢中劃劃打打,如果草叢有蛇,會受驚逃避的。用硬直木棒打蛇是最危險的動作,因為木棒著地點很小,不容易擊倒蛇。軟木棒有彈性,打蛇時木棒貼地,蛇被擊中的可能性更大。蛇打七寸,這是蛇的要害部位,打中此部位,蛇動彈不了。
形態結構

蛇的行走千姿百態,或直線行走或蜿蜒曲折而前進,這是由蛇的結構所決定的。蛇全身分頭、軀干及尾三部分。頭與軀干之間為頸部,界限不很明顯,軀干與尾部以泄殖肛孔為界。蛇沒有四肢,全身被鱗片遮蓋,有保護膚體的作用。蛇分為有毒蛇和無毒蛇,無毒蛇頭部一般呈圓錐狀,前端細而後端粗;有毒蛇呈三角形狀;蛇的軀幹部呈長筒狀;蛇的尾部為肛門以後的部位。
蛇的內部結構分為:皮膚系統、骨骼系統、肌肉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泄殖系統、神經系統、感覺器官和染色體等十大部分。 那麼,蛇沒有腳,怎麼能爬行呢?實際上,蛇不僅能爬行,還爬行得相當快。 蛇之所以能爬行,是由於它有特殊的運動方式:一種是蜿蜒運動,所有的蛇都能以這種方式向前爬行。爬行時,蛇體在地面上作水平波狀彎曲,使彎曲處的後邊施力於粗糙的地面上,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動蛇體前進,如果把蛇放在平滑的玻璃板上,那它就寸步難行,無法以這種方式爬行了,當然,不必因此為蛇擔憂,因為在自然界是不會有像玻璃那樣光滑的地面的。第二種是履帶式運動,蛇沒有胸骨,它的肋骨可以前後自由移動,肋骨與腹鱗之間有肋皮肌相連。當肋皮肌收縮時,肋骨便向前移動,這就帶動寬大的腹鱗依次豎立,即稍稍翹起,翹起的腹鱗就像踩著地面那樣,但這時只是腹鱗動而蛇身沒有動,接著肋皮肌放鬆,腹鱗的後緣就施力於粗糙的地面,靠反作用把蛇體推向前方,這種運動方式產生的效果是使蛇身直線向前爬行,就像坦克那樣。第三種方式是伸縮運動,蛇身前部抬起,盡力前伸,接觸到支持的物體時,蛇身後部即跟著縮向前去,然後再抬起身體前部向前伸,得到支持物,後部再縮向前去,這樣交替伸縮,蛇就能不斷地向前爬行。在地面爬行比較緩慢的蛇,如鉛色水蛇等,在受到驚動時,蛇身會很快地連續伸縮,加快爬行的速度,給人以跳躍的感覺。 另外蛇是有聽覺的,只不過它們的聽覺器官——也就是耳朵——的結構十分簡單,只有內耳,沒有外耳及鼓膜結構,所以聽覺是十分遲鈍的。
生殖系統
怎樣識別有毒蛇和無毒蛇呢,一般人單憑頭部是否呈三角形或者尾巴是否粗短,或者顏色是否鮮艷來區分,這是不夠全面的。雖然毒蛇頭部呈明顯的三角形,但也有的毒蛇,頭部並不呈三角形;而無毒蛇中的偽蝮蛇,頭部倒是呈三角形的。五步蛇、腹蛇和眼鏡蛇的尾巴確實很粗大,但烙鐵頭的尾巴就較細長;很多色澤鮮艷的蛇,如玉斑錦蛇、火赤鏈蛇等並非是毒蛇,而蝮蛇的色澤如泥土或似狗屎樣,很不引人著目,但卻很毒。因此區別有毒和無毒蛇主要根據以下幾點: 1、毒腺 有毒蛇具有毒腺,無毒蛇不具有毒腺。毒腺是由唾液腺演化而來。位於頭部兩側、眼的後方,包藏於頜肌肉中,能分泌出毒液。當毒蛇咬物時,包繞著毒腺的肌肉收縮,毒液即經毒液管和毒牙的管或溝,注入被咬對象的身體內使之發生中毒,無毒蛇無這一功能; 2、毒液管 是輸送毒液的管道,連接在毒腺與毒牙之間。只有毒蛇才具備有毒液管; 3、毒牙 毒蛇具有毒牙,它位於上頜骨無毒牙的前方或後方,比無毒牙既長又大。 那麼,哪些無毒蛇容易與有毒蛇混淆呢? 常被誤認為是毒蛇的幾種無毒蛇,由於外形特殊,色斑鮮艷,而且性情凶惡,所以常被當地一些群眾視為是毒蛇而驚慌失措,其實這種蛇咬人時對人體是無害的。如赤鏈蛇(又叫火赤鏈)等。 外形或色斑與毒蛇容易混淆的無毒蛇黃鏈蛇(又叫黃赤鏈),由於背面有黑黃相間的橫紋,常被誤為是金環蛇;黑背白環蛇,由於蛇背有黑白相間的橫紋,也容易被錯認為是銀環蛇;頸棱蛇(又叫偽蝮蛇),體粗尾短,背面呈棕褐色,有兩行粗大的深棕色斑塊,頭部略呈三角形,外形極像蝮蛇或蝰蛇;翠青蛇(又叫青竹標)由於通身都是綠色,所以常與竹葉青混淆。 毒蛇
不少人容易將「蛇」跟「有毒」作聯想,而產生恐懼,那全世界的毒蛇多嗎?那台灣又如何呢?根據統計,全世界的蛇類中有毒者約佔20%(黃頷蛇類之毒蛇1%、眼鏡蛇類10%及蝮蛇類9%),至於台灣陸棲的蛇種中,有毒者(含微毒之種類)約有15種(佔32.6%),在比例上是較全世界之平均質高出一些,而有毒之蛇類,依據其毒牙的位置及型式,主分成三大類:1)管牙類(Solendglyphs)、2)前溝牙類(Proteroglyphs)、3)後溝牙類(Opisthoglyphs);但目前(在台灣)僅有管牙類及前溝牙類,被咬到時有致死之記錄,簡介如下: (1) 管牙類:其頭呈三角形,背部通常呈褐色調並帶深色斑塊,所有蝮蛇科蛇 類皆是屬此;其毒牙長且大型呈中空的管狀位於上頷前方兩側,平時藏於肉質鞘中,使用時才會往前伸出,除平常使用的一對毒牙外,其後方並常有1-2對備用牙,毒性多以出血性毒為主,倘若根據頰窩(Pit)的有無,我們又可將它們分成二亞科,即A)響尾蛇亞科(具頰窩):包括百步蛇、龜殼花、青竹絲、菊池氏龜殼花、阿里山龜殼花皆屬之;B)蝮蛇亞科(不具頰窩):台灣僅產鎖煉蛇這一種,頰窩是響尾蛇亞科特有的熱感受器,藉此蛇類可察覺環境中細微溫度差異,幫助它們捕食或避敵;至於鎖煉蛇,盡管它不具有頰窩,但因其顏面神經末梢對於溫度變化極為敏感,它仍可透過類似的機制來捕食,在蝮蛇亞科中算是相當特殊的。 (2) 前溝牙類:其頭呈橢圓或圓形;外表常具較明顯甚至鮮艷的縱行或環狀斑有警示的功能,所有眼鏡蛇科蛇類皆是屬此,其僅具一對固定表面具凹溝的毒牙,位於上頷前方兩側,但不若管牙類那般大,毒性多以神經性毒為主,在台灣包括雨傘節、眼鏡蛇、帶紋赤蛇、環紋赤蛇以及所有的海蛇類皆屬此。 (3) 後溝牙類:其毒牙僅較一般齒稍大且位於上頷後方,這類毒蛇毒性通常不若蝮蛇科或眼鏡蛇科蛇類那般強,黃頷蛇科有部份成員具此類型毒牙,包括:水蛇、唐水蛇、茶斑蛇、大頭蛇和台灣赤煉蛇皆是,雖然這類蛇中毒時通常僅會腫脹,無致死之虞,但對一些體質較敏感的人仍可能引起較嚴重之過敏症狀;盡管後溝牙的毒蛇在台灣皆未有致死記錄,但值得注意的是台灣赤煉蛇分布於在中國大陸及日本之亞種,在當地皆曾有咬死人之記錄,在野外遇到它們時仍不可過度輕忽。 上述的毒蛇中,管牙類(蝮蛇類)的百步蛇、龜殼花、青竹絲、鎖鏈蛇以及前溝牙類(眼鏡蛇科)的眼鏡蛇和雨傘節,因為較常有被咬中毒之病例傳出,被稱作台灣的六大毒蛇;另外因為鎖鏈蛇僅於南部高屏及東部花東一帶有記錄,數量少且不易見到也有人不算它,而將其餘的五種稱台灣的「五大毒蛇」。 雖然毒蛇並不會無故主動攻擊人,但當我們不小心在近距離驚擾到他們時,他們仍會基於自衛咬人,故我們應仍要相當的小心,到蛇類可能出現之地點從事戶外活動時著長袖長褲,並且穿高統的球鞋或登山鞋等,絕不可穿拖鞋或涼鞋,以免不小心踏到毒蛇時有被咬之虞。
編輯本段巨蛇之最
世界記錄
翻開世界記錄,這項世界巨蛇之最的桂冠究竟由誰擎走仍引來一番熱鬧爭論。為水蟒贏來蛇王之稱的是其整個身體的大小以及體重。而與這只蛇王分庭抗鈞的則還有亞洲網紋蟒。巨蟒類的身長創下了當今的世界記錄:最長的居然達到33英尺。盡管它的長度超過了那隻世界記錄保持者,但蛇王的腰 身周長則遠遠超過這只亞洲巨蟒。棲息在南美洲叢林中的水蟒能夠長到一個高大成人那樣粗。大到足以一口氣吞下一個成年人! 發現地點:在流向南美洲亞馬遜河的支流中。 可怕的數據:目前這只體積最大的水蟒經測量約有28英尺長,44 英寸粗。據科學家估計,它的體重肯定超過了500磅。 就體型而言,只有網紋蟒能與這只世界最大水蟒實力相當。
澳洲陸地10大毒蛇
第十名:Western Brown Snake 中名:西部擬眼鏡蛇 學名:Pseudonaja Nuchalis 分布:澳洲 資料:體長約1.5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沙漠等地, 以小型爬行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卵生。西部擬眼鏡蛇(拉丁學名:Pseudonaja Nuchalis),體長約1.5公尺,屬中大型毒蛇。體色為黃褐色至 深灰黑色,頭部為橢圓形,當其興奮或發怒時,頭會昂起且頸部擴張呈扁平狀(狀似飯匙),背部會呈現一對美麗的黑白斑,看似眼鏡狀花紋,因此而得名。 第九名:Death Adder 中名:南部棘蛇 學名:Acanthophis Antarcticus 分布:澳洲 資料:體長約50公分。棲息於乾燥多石的灌木林,鳥類和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別名死亡蛇。死亡蛇的頭部扁平,呈三角形,身體窄直,全長大約有70至100厘米。普遍的死亡蛇都呈淺啡色,身上有很多深褐或者黑色的斑紋縱橫交錯。它們的牙是澳大利亞當地所有毒蛇之中最長的。 第八名:Black Tiger Snake 中名:黑虎蛇 學名:Notechis Ater 分布:澳洲東南部 - 塔斯梅尼亞島 資料:體長約1.2公尺。棲息於沙丘、海灘、草原等地, 以兩棲類、鳥類和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第七名:Tiger Snake 中名:另一種虎蛇 學名:Notechis Scutatus 分布:澳洲東部 資料:體長約1.2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 以兩棲類為食,胎生。 第六名:Giant Banded Sea Krait 中名:巨環海蛇 學名:Laticauda colubrina 分布:澳洲東北部 資料: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海洋,食物以魚類為主,卵生。 第五名:MainlandTiger Snake 中名:虎蛇 學名:Notechis.sp 分布:澳洲 資料: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 以鳥類、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第四名:Eastern Tiger Snake 中名:東部虎蛇 學名:Notechis.sp 分布:澳洲 資料: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 以鳥類、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第三名:Taipan Snake 中名:太攀蛇 學名:Oxyuranus Scutellatus 分布:分布於澳洲北部、新幾內亞 資料: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林地,以小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第二名: King Brown Snake 中名:棕伊澳蛇 學名:Pseudechis Australis 分布:澳洲 資料: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沙漠, 以蛙、蟾蜍、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最毒:Inland Taipan 中名:內陸太攀蛇 、海蛇 學名:Oxyuranus Microlepidotus 分布:澳洲中部 資料: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乾燥平原、草原, 以蛙、蟾蜍、小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內陸太攀蛇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新蛇下目——眼鏡蛇科——眼鏡蛇亞科——太攀蛇屬。

Ⅱ 蛇有哪些種類

蛇爬行動物。現在世界上已知的蛇有3000多種,它們的體形大小相差懸殊。最大的蟒蛇長達10多米,體重可達幾百公斤。最小的盲蛇,體長只有十幾厘米,體重才幾克。蛇的全身覆蓋著鱗片,鱗片、肋皮肌、肋骨和脊椎骨的協同作用使蛇能夠迅速地蜿蜒爬行。蛇常吐「芯子」。芯子就是它的舌頭,長而有分叉,能感受空氣中化學成分的刺激,從而判斷周圍有敵人還是有食物。蛇的下頜骨與頭骨連接得非常鬆弛,而且下頜骨中間還以韌帶相連,因此可以吞食比自己頭部大四、五倍的食物。從蚯蚓、昆蟲到魚、蛙、鳥、獸都可作為蛇的食物。生殖方式有卵生和卵胎生兩種。蛇分無毒蛇和毒蛇。毒蛇最重要的特徵是口腔上頜生有毒牙,頭部多呈三角形。我國有名的毒蛇有:眼鏡王蛇、眼鏡蛇、蝮蛇、金環蛇、銀環蛇、竹葉青等。 蛇有三個亞目,即可以說是三大種: 盲蛇亞目,是最原始的蛇類,眼隱於眼鱗之下 原蛇亞目,又稱蟒蛇亞目,是大中型的原始蛇類 新蛇亞目,又名游蛇亞目,是最進化的蛇類,包括現存的全部毒蛇和大多數無毒蛇

Ⅲ 謝謝,請高手告訴我,紐西蘭有蛇嗎這個世界上除了愛爾蘭以外,還有哪個國家沒有蛇

紐西蘭沒有陸地蛇,官方說有海蛇:yellow-bellied sea snake, Pelamis platurus。。干凈得很。。。

Ⅳ 紐西蘭為什麼沒有蛇

紐西蘭的原生動物確實沒有蛇,因為在大概九千萬年前,紐西蘭就跟世界其他地方都隔絕了,四周都被太平洋包圍了。當時蛇還沒有在世界上廣泛分布。等到蛇在世界上廣泛分布了,它們也無法游過深洋到達紐西蘭。不過人類到達紐西蘭後,也把蛇帶進紐西蘭,紐西蘭很多地方也出現蛇了,這些蛇對紐西蘭的原生動物,比如鳥類造成很大的威脅。

Ⅳ 紐西蘭為什麼沒有蛇

紐西蘭沒有蛇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因為由於地殼運動和火山爆發而形成的島國紐西蘭,地表面除了火山灰就是火山岩,裡面含有很多硫磺,這個特殊的地理環境,是導致蛇無法生存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紐西蘭法律禁止蛇的存在,帶蛇進入紐西蘭是會被判刑的。
關於紐西蘭小知識

紐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所屬大洋洲,溫帶海洋性氣候,季節與北半球相反,四季溫差不大,植物生長茂盛。紐西蘭也是大洋洲最美麗的國家之一,總計約有30%的國土為保護區。
紐西蘭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鹿茸、羊肉、奶製品和粗羊毛的出口值皆為世界第一,佔世界總產量的25%。雖然農業自動化很發達,但為了保護境內多樣化原始環境,很多地方並未開發耕地,所以糧食不能自足,需要從澳大利亞進口。
紐西蘭的大公園超級多,14個國家公園、3座海洋公園、數百座自然保護區和生態區。除此之外公園內含有大量珍貴野生動植物,很多是紐西蘭獨有的比如像kakapo鸚鵡、垂耳鴉、幾維鳥和大蜥蜴等珍稀與瀕危物種。

Ⅵ 請問紐西蘭有沒有什麼危險的動物如毒蛇毒蜘蛛毒魚水母等。 像澳大利亞就有許多,且有些城市中也存在。

完全沒有,放心吧,連蛇都沒有哦!這也是為什麼紐西蘭有很多沒有翅膀的鳥,因為缺少天敵

Ⅶ 紐西蘭沒有蛇類嗎

有的,我查過世界上沒有蛇的國家只有兩個

紐西蘭是全世界兩個沒有蛇的國家之一 ( 有此一說:土地含石灰質,蛇類無法生存 ).

另一為新喀里多尼亞島 ( New Caledonia ) 位於澳洲與斐濟之間,法屬

Ⅷ 蛇有多少種具體都叫什麼名字

蛇的出現大概在1.5億年以前,毒蛇的出現則要晚得多。它是由無毒蛇進化而來,在2700萬年前才出
現。目前世界上的蛇約有3000種,其中毒蛇有600多種。
蛇屬於爬行綱蛇目。身體細長,四肢退化,身體表面覆蓋鱗片。大部分是陸生,也有半樹棲、半水棲和水棲的,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及紐西蘭、愛爾蘭等島嶼之外的世界各地。以鼠、蛙、昆蟲等為食。一般分無毒蛇和有毒蛇。毒蛇和無毒蛇的體征區別有:毒蛇的頭一般是三角形的;口內有毒牙,牙根部有毒腺,能分泌毒液;一般情況下尾很短,並突然變細。無毒蛇頭部是橢圓形;口內無毒牙;尾部是逐漸變細。雖可以這么判別,但也有例外,不可掉以輕心。蛇的種類很多,遍布全世界,熱帶最多。中國境內的毒蛇有蟒山烙鐵頭、五步蛇、竹葉青、眼鏡蛇、蝮蛇和金環蛇等;無毒蛇有錦蛇、蟒蛇、大赤練等。
沒毒的蛇的肉可食用,蛇毒和蛇膽是珍貴葯品,但有的蛇也是保護動物。
蛇是不會主動對人進攻的,除非你打到了它的身軀。如果你的腳踩上了它的時候,它會本能地馬上回頭咬你腳一口,噴灑毒液,令你倒下。當人們行走在山路上,「打草驚蛇」在此用得很恰當。你手執一根木棍,有彈性的木棍子最好。邊走邊往草叢中劃劃打打,如果草叢有蛇,會受驚逃避的。用硬直木棒打蛇是最危險的動作,因為木棒著地點很小,不容易擊倒蛇。軟木棒有彈性,打蛇時木棒貼地,蛇被擊中的可能性更大。蛇打七寸,這是蛇的要害部位,打中此部位,蛇動彈不了。

Ⅸ 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種蛇

今世界上的蛇約有3000種,其中毒蛇有650多種。中國蛇類216種,毒蛇65種。

十大劇毒的蛇

1.銀環蛇

俗稱:銀腳帶、過基峽。銀環蛇是劇毒蛇。吃飽後常在路邊休息,拂曉時才回窩,夜行人路過常被咬傷。銀環蛇的毒性比金環蛇強。書上說它們善良,行動遲緩,很少攻擊人。一般人觸動它時,它會把頭壓在身下藏起頭不動。實際上怎樣沒試過,估計它要讓你欺負急了,你就掛了!

2.五步蛇

學名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尖吻蝮廣泛分布於我國南方和東南亞某些區域。

3.眼鏡王蛇

俗稱:過山峰。這個剛剛已經說了,性情更兇猛,反應也極其敏捷,頭頸轉動靈活,排毒量大,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類。眼鏡王蛇多棲息於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m的山區,多見於森林邊緣近水處,晝行夜伏,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華南和西南地區。

4.舟山眼鏡蛇

舟山眼鏡蛇,在廣東、廣西、香港俗稱飯鏟頭,台灣則稱之為飯匙倩、飯匙銃、膨頸蛇。屬於眼鏡蛇科,分布於中國南部、台灣和中南半島的中低海拔地區。舟山眼鏡蛇為大型前溝牙毒蛇。受驚擾時,常豎立前半身,頸部平扁擴大,作攻擊姿態,同時頸背露出呈雙圈的「眼鏡」狀斑紋。

5.原矛頭蝮

原矛頭蝮,又名為龜殼花蛇,為蝰科原矛頭蝮屬的爬行動物,俗名烙鐵頭、筍殼班等、老鼠蛇和惡烏子等,是台灣六大毒蛇之一。頭長呈三角形,頭長約為其寬的1.5倍。龜殼花常與無毒的擬龜殼花混淆,擬龜殼花的頭部較圓。

6.白唇竹葉青

竹葉青的身體是綠色的,不仔細辨認會與無毒的翠青蛇相混起來,但是它的尾巴焦黃,這正是與翠青蛇相區別的地方。因為它的尾巴似火燎焦,所以叫它「焦尾仔」或「火燒尾」的青竹蛇。竹葉青有撲火和聚居習性。

晝夜活動,多在夜間尋食。竹葉青喜歡上樹,常纏繞在溪邊的灌木叢或小喬木上,會主動攻擊人。在有"竹爺"的地方,最好帶頂帽子,為什麼自己想。一般你是看不到它的,也就別老拿手往樹上伸,摘個果子、花什麼的,你知道果樹上有沒有它---實在饞了用棍子敲。

7.白眉蝮

白眉蝮為蝰科亞洲蝮屬的爬行動物,劇毒,分布在朝鮮半島、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陝西、甘肅等地,多棲息於在長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區以及主要棲息於墳堆草叢及其附近。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釜山。

8.灰藍扁尾海蛇

藍灰扁尾海蛇棲息於海洋之中,水深不超過10米,多於夜間出沒沿岸沙灘、岩礁間。日間時候,它們多躲藏於海岸邊的岩縫間休眠。以海蛇科而言,藍灰扁尾海蛇擁有較強的陸行本領,即使離海有數十米之遙,仍有可能找到他們的蹤影。捕食方面以一般魚類為主。

藍灰扁尾海蛇擁有強烈的神經毒素,但由於它們的口部細小,攻擊性較低,因此對人類的威脅並不特別嚴重。

9.圓斑蝰蛇

稱百步金錢豹、盧氏蝰蛇(魯塞爾氏蝰蛇)、鎖蛇,是蛇亞目蝰蛇科蝰亞科山蝰屬下的一種劇毒蝰蛇。體粗壯,全長1m左右。頭較大,三角形,前端較窄,後端較寬;鼻孔大,背位,無頰窩,頭背為小鱗,起棱。主要分布於華南地區、台灣及東南亞地區。

10.金環蛇

金環蛇俗稱金腳金環蛇帶,這是一種粗細適中的蛇,身體的橫斷面是極特殊的三角形。它的頭很窄,並且和脖子渾然一體,它的鱗片也是光滑的。

這種蛇從脖子到尾巴全身裝飾著黑白(或乳白)相間的寬度大體相等的條紋。是危險的毒蛇。金環蛇的中毒症狀都是明顯的神經系統症狀:流涎、惡心、嘔吐、頭暈、頭痛、肌肉麻痹、運動不協調、呼吸微弱發展至衰竭,最後死亡。不過它的毒性還比不上銀環蛇。

(9)紐西蘭有多少種蛇擴展閱讀:

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動物的總稱,屬於爬行綱蛇目。正如所有爬行類一樣,蛇類全身布滿鱗片。

所有蛇類都是肉食性動物。目前全球總共有3,000多種蛇類。

身體細長,四肢退化,無可活動的眼瞼,無耳孔,無四肢,無前肢帶,身體表面覆蓋有鱗。

蛇類是變溫動物,體溫低於人類,又被稱為冷血動物,當環境溫度低於15℃時,蛇會進入冬眠狀態。

部分有毒,但大多數無毒。另外「十二生肖」中也有「蛇」這一屬相。

基本介紹

蛇屬於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又有蛇、虺、螣、蚺、蜧、蜦等別稱,根據品種也會有蝮、蚺、蟒、蝰等近義稱呼,屬於有鱗目。身體細長,四肢退化,身體表面覆蓋鱗片,蛇雖細長卻是脊椎動物。大部分是陸生,也有半樹棲、半水棲和水棲的,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及紐西蘭、愛爾蘭等島嶼之外的世界各地。以鼠、蛙、昆蟲等為食。

按現行分類系統,可分為3亞目、11科。

  1. 盲蛇亞目(Scolecophidia)分盲蛇科、異鱗蛇科和細盲蛇科。

2.原蛇亞目(Henophidia)分蟒科、筒蛇科、針尾蛇科、內鱗蛇科和瘰鱗蛇科。

3.新蛇亞目(Caonophidia)分游蛇科(有多個亞科)、眼鏡蛇科(有眼鏡蛇亞科、扁尾蛇亞科和海蛇亞科)和蝰科(有白頭蝰亞科、蝰亞科和蝮亞科)。除游蛇科的大部分外,此亞目都是毒蛇。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7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2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53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7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76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2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18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40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0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