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奧克蘭有哪些河流
Ⅰ 紐西蘭有哪些城市
主要城市有:奧克蘭、惠靈頓、基督城、哈密爾頓。
奧克蘭(Auckland,最大城市,位於北島,人口約100萬)奧克蘭是紐西蘭第一大城市,是紐西蘭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紐西蘭經濟文化的中心。奧克蘭擁有兩個美麗的海港,向來以千帆之都而聞名。據說奧克蘭帆船總數對人口的比率是世界第一位。奧克蘭四周是海濱、島嶼、天然森林,景色怡人,且氣候溫和,極適合水上活動。
惠靈頓(Wellington) 是紐西蘭的首都位於北島南端, 目前擁有人口約42.7萬 主要企業的總部和政府主要部門均設在該市。居住著許多政府雇員和一些大公司總部的工作人員。也是一個具有多元文化色彩的城市。該城市有來自不同國家的新老移民,有各國的外交使節,加上在海外工作、學習和居住過的紐西蘭本國人,對外來移民及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使得各國風俗、文化和諧地組合。
基督城(位於南島,人口大約為35萬)基督城是典型英國化的城市,終年鳥語花香,向來以花園城市而著名,且洋溢著濃厚的文化氣息,市區內有許多劇院、藝廊,交響樂團演奏,和每年定期舉辦的浪漫季以及花季的慶祝活動。餐廳、自助餐、小吃店到處林立,許多商店和露天市場一周營業七天,生活非常方便。基督城地形平坦小巧,路線易於辨認,是步行或騎單車的好地方。離基督城約一小時的車程,有美麗的山脈、海灘、湖泊、河流和歷史文化公園。
哈密爾頓(Hamilton)是紐西蘭第四大城市,是一個近年來快速成長的新興都市,為全國第四大城,是懷卡托省的省會,擁有11萬人口。懷卡托河從市中心流過,懷卡託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aikato---我就讀的學校)位於漢米爾頓市區內,所以漢米爾頓市除了以畜牧業著名外,也近似大學城。她座落於迷人的懷卡托河畔,距紐西蘭最大的城市奧克蘭僅90分鍾的車程。因此可以算是奧克蘭的副都心,有奧克蘭的方便性,卻沒有大城市的喧囂,再加上漢米爾頓有自己的大學,不用完全依賴奧克蘭,所以許多移民在此定居。當地氣候非常溫和,夏季平均溫度為20℃-25℃,冬季平均溫度為10℃-15℃。漢米爾頓環境優美,安全清潔,處處充滿友好氣氛。在漢米爾頓,你不但可以方便地出入現代化的超級市場、咖啡廳及餐廳,還可以充分享受紐西蘭純自然的生活風格。
Ⅱ 紐西蘭的奧克蘭里都有哪些峽灣
最好的辦法是上google地圖,輸入auckland, new zealand,自己從裡面選想要的就是了。你說的峽灣是指海灣嗎?是bay嗎?half moon bay, mission bay, freemans bay, okahu bay, st marys bay, grannys bay, green bay, oatoru bay, wood bay. 太多了,說不盡的,上地圖自己挑吧。
Ⅲ 奧克蘭群島的介紹
奧克蘭群島(Auckland Islands)是紐西蘭在南太平洋的無人居住群島,距紐西蘭南島布拉夫港南方465公里處的群島,在南緯50°30′至南緯50°55′、東經165°50′至166°20′之間。由6個火山島及其他小島組成,面積612㎞²,其中以奧克蘭島最大(面積464㎞²)。原是火山。紐西蘭的世界遺產亞南極群島的一部分。
Ⅳ 紐西蘭奧克蘭市政廳
船帆之城」——紐西蘭海港城市奧克蘭
紐西蘭第一大城市、最大海港奧克蘭(Auckland)地處紐西蘭北島懷特馬塔港灣和馬納考港之間狹窄的奧克蘭地峽上,寬僅26公里。整座城市建在火山灰堆上,境內已熄滅的火山噴口和火山峰約有50座。奧克蘭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城南的威卡托河流域是紐西蘭最富庶的牧區之一。
奧克蘭1840年開始建鎮,1841—1865年曾是紐西蘭的首都。1871年成為市。經過1個半世紀的開發建設,奧克蘭已成為紐西蘭工商業中心,人口逾百萬,其中屬於波利尼西亞人的毛利人和太平洋島國的移民多達十餘萬人,被稱為世界波利尼西亞族中心。
奧克蘭是紐西蘭的主要工業基地,包括服裝、紡織、食品、電器、傢具、鋼鐵、皮革、汽車裝配、玻璃、塑料、化工等,以及建築材料、機器製造、造船和製糖等產業都很發達。
奧克蘭交通便利,是國家海空交通的樞紐,鐵路、公路與全國各地相連,港口規模和吞吐量位於全國第一,航線通往南太平洋、東亞和歐美許多國家或地區。在茫厄雷有全國最大的國際機場。懷特馬塔港灣既廣且深,可供外洋和沿海船隻出入停泊。奧克蘭海港橋把市區與北岸近郊住宅區和德文波特(主要海軍基地和船塢)連接起來。
市區主要文化機構有戰爭紀念博物館、奧克蘭市美術館、公共圖書館、奧克蘭大學、市政廳和師范院校等。有供游泳和沖浪運動的海灘、高爾夫球場、體育場、公園和保護地。
奧克蘭是座美麗的花園城市,旅遊業發達。有南太平洋最大的野生動物園—奧克蘭獅子園,有紐西蘭最大的游樂場「彩虹仙境」,有佳釀飄香的釀酒廠,有集海洋動植物之大成的「海底世界」,有陳列出自毛利人祖先之手的工藝品歷史博物館,也有展示運輸和科技新發展的現代博物館。環抱著奧克蘭的懷特馬塔港和馬納考港是開展海上帆船活動的勝地。每逢周末,藍色的海灣里,扯著五顏六色風帆的帆船在海上穿梭。奧克蘭因而又有「船帆之城」的美譽。
1989年奧克蘭與中國廣州市結為友好城市。1995年2月奧克蘭港與中國上海港達成姊妹港協議。
Ⅳ 紐西蘭是什麼國家
紐西蘭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歐洲後裔,佔主導地位,紐西蘭受歐美和澳大利亞的影響很深,生活方式和習慣,也基本西化。
紐西蘭人的生活節奏比較緩慢,人民生活比較悠閑,開放的市場,和豐富的商品,給不同階層的人以很大的選擇餘地。
紐西蘭人的生活質量一般都比較高,通常對衣、食、住、行都比較講究,他們大都喜愛戶外運動,除喜愛賽馬外,還特別喜愛橄欖球。
紐西蘭人崇尚平等。在紐西蘭,人們可以隨時約見部長,市長。只要找到一個充分的理由,幾乎誰都可以見到總理。
紐西蘭人生性樂觀,喜愛美化環境,空間時間都很多,他們多半都把時間用於園藝活動和整理環境上。
他們的性格上偏於保守,不習慣和陌生人接觸,但一旦相識後,會很快消除隔閡,甚至成為好朋友。
他們在和好朋友交往時,不要求對方送貴重的禮物,如果有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就使他們感到欣慰和滿足。
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之餘,紐西蘭人別具匠心地組織起各種有趣的俱樂部,以此來愉悅身心,探究學問。
諸如素食者俱樂部、孿生俱樂部、理性主義俱樂部,甚至還有湯匙俱樂部 等等。
據說此類活動至今已成為紐西蘭人傳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並且每個人都已參加這種俱樂部的活動而感到榮幸。
紐西蘭人一般對狗懷有特殊的感情,視狗為"終生的伴侶","牧羊的衛士"。
他們歷來珍愛幾維鳥,也是世界上唯一有幾維鳥的國家,把幾維鳥看成是民族的象徵,並以其為國鳥。另外,他們偏愛飲蕨,視其為國家的象徵。
Ⅵ 去紐西蘭奧克蘭旅遊,請問奧克蘭有哪些值得去的地方和景點
去紐西蘭旅遊,奧克蘭是必須要去的城市,奧克蘭環境優美,擁有美麗的海灘,迷人的小徑和眾多讓人痴迷的小島。有天空塔、伊甸山、奧克蘭博物館、鳥島都很不錯的。只是你對當地不熟悉,做行程難免有疏漏。不然真會說自己真是白瞎了!我上次就是找的小青蛙自由行安排的,有熟悉當地的定製師規劃行程,還有電子導游全程中文導航,不懂語言都可以翻譯,很全面。
Ⅶ 紐西蘭奧克蘭的海拔
南島的庫克峰海拔3754米,為全國最高峰。
奧克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首都惠靈頓是地球上最靠南的都城。西隔塔斯曼海與澳大利亞相望,相距1600公里。由南島、北島及一些小島組成,兩島隔庫克海峽相望。全境多山,平原狹小,山地和丘陵佔全國面積的75%以上,河流短而湍急,航運不便,但水利資源豐富。
北島多火山和溫泉,南島多冰河與湖泊,南島的庫克峰海拔3754米,為全國最高峰。海岸線長6900公里。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夏季20℃左右,冬季1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00-1500毫米。
(7)紐西蘭奧克蘭有哪些河流擴展閱讀:
交通
奧克蘭交通發達,是美國西部交通運輸體系的中心。它的高速公路網是世界上最好的高速公路網之一。現代化的汽車運輸遍及整個東部海灣並能直通舊金山市。奧克蘭還是三條橫跨北美大陸鐵路的終點,即南太平洋、西太平洋和聖大非鐵路。
奧克蘭港是世界上最好、最美的自然深水港之一,是美國太平洋沿岸首屈一指的集裝箱港,在全美則名列第二。奧克蘭港貨物吞吐量和船舶集散能力在太平洋沿岸的港口中均占重要地位,是美國西海岸同世界海運系統聯接的重要樞紐。全港共有28個泊位,其中18個為集裝箱船的泊位。
港內第七大街碼頭共有8個深水泊位,都裝有現代化的自動卸貨設備。整個奧克蘭港各種設施都同公路、鐵路等陸運交通體系有機銜接,形成了現代化港口的理想模式。
Ⅷ 紐西蘭島是哪個國家的
紐西蘭島簡史[回目錄] 波利尼西亞定居者約在公元十世紀來最先來到紐西蘭(毛利國名為長白雲之鄉Aotearoa)。到公元十二世紀,全國受青睞的地區已分布了許多定居點;1642年, 荷蘭航海家阿貝爾·揚松·塔斯曼發現了長白雲之鄉,並以荷蘭一個地區的名字命名這塊土地為Nieuw Zeeland,他繪制了部分西海岸地區的地圖,但並未在此登陸;1769年,英國海軍艦長詹姆斯.庫克及其船員成為首先踏足紐西蘭土地的歐洲人,隨後,捕撈海豹和鯨魚的人們也來到這里,傳教士也很快接踵而來,定居點開始逐漸建立起來了。 到1840年,估計毛利人口為十萬人,大約二千名歐洲定居者(毛利人稱其為 "Pakeha"白人)分布在沿海地區,紐西蘭那時沒有全國政府或全國領導人,毛利人和白人團體請求英國提供某些保護以及法律和秩序;1840年2月6日,毛利人和英國王室在島嶼灣的懷唐伊鎮簽署了《懷唐伊條約》,該條約使紐西蘭成為王室屬的一個殖民地,這個條約被認為是紐西蘭的建國文件,該條約使早期開拓者有權在紐西蘭定居並允諾毛利人按其意願繼續擁有他們的土地、森林和漁業,該條約說明毛利人將對土地及生活方式自己做出決定,並答應建立一個政府,使全體人民過上和平法制的生活,該條約亦確立了紐西蘭人享有英國公民的權利,該條約目前仍然是"現行文",並且是紐西蘭涉及民族關系方面很具爭議的話題。 此條約簽屬後,更多的人開始來到紐西蘭並在這里定居,多數人去南部島定居,因為那裡的土地適合耕作,在奧塔哥和西海岸地區還發現了金礦,然而,自本世紀以來,來北島居住的人還是多於南部,到1890年代,全國人口增加到五十萬,並開始建設鐵路和公路,定居者建立了農場已經成為紐西蘭經濟的支柱,1893年,紐西蘭成為第一個賦予婦女選舉權的國家,當時,英國仍然是紐西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經常被喻為"家鄉",成千上萬的紐西蘭人代表英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到1918年,有一半的參戰者死於戰爭或在戰爭中負傷。 1935年,紐西蘭選出工黨政府,該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其中包括每周40小時工作制以及國家撥款的衛生和福利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紐西蘭再次派出軍隊,大約全國人口的百分只十齣過作戰,戰爭結束後,對紐西蘭的農產品的需求增加,1950年代,全面就業迅速增長,工業空前繁榮。 由於對進口(特別是石油)和對肉類、奶製品和羊毛出口的長期依賴,紐西蘭的經濟在1970年代和1980年帶開始惡化,1970年代初期,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以後,紐西蘭失去其傳統的出口市場,隨後即出現失業和社會問題;1980年代中後期,工黨政府開始進行新的貨幣政策、工業解除限制、取消津貼以及將許多政府部門私有化等大范圍的改革,自此經濟開始逐漸好轉,失業人數開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