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是什麼意思紐西蘭多少人
⑴ 醍醐是什麼意思
醍醐釋義: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
醍醐本意:
1、從酥酪中提制出的油。
2、佛教用以比喻佛性。
3、比喻美酒。
醍醐讀音:tí hú。
醍醐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示例:陳頂天醍醐灌頂般,決議留在這座幻想的城市。
(1)醍醐是什麼意思紐西蘭多少人擴展閱讀
醍醐近義詞:茅塞頓開。
茅塞頓開讀音:máo sè dùn kāi。
茅塞頓開釋義:意思為心裡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現在形容閉塞的思路,由於得到了某種事物的啟發,忽然想通了。
茅塞頓開出處: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下》:孟子謂高子曰:「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閑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茅塞頓開出處釋義:孟子對高子說:「山坡間的小徑,經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條路;過一段時間沒有人去走它又會被茅草堵塞了,現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茅塞頓開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示例:諸葛亮分析了群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的策略。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
⑵ 灌頂醍醐是什麼意思
醍醐灌頂,漢語成語,讀音為tí hú guàn dǐng
醍醐由牛乳精製而成,最益人體。醍醐灌頂,即將牛奶中精煉出來的乳酪澆到頭上。佛家以此比喻灌輸智慧,使人得到啟發,徹底醒悟,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出自唐朝顧況的《行路難》。
示例:
王生聞得,滿心歡喜,卻似~,甘露灑心,病體已減去六七分了。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2)醍醐是什麼意思紐西蘭多少人擴展閱讀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成語辨析
【近義詞】一語中的、聽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茅塞頓開、大徹大悟、迷途知返、如飲醍醐、恍然大悟、豁然開朗、如夢初醒、振聾發聵
【反義詞】執迷不悟、頑固不化、死不改悔
⑶ 醍醐是什麼意思
醍醐灌頂 , 許多研究者在討論乳類是否是我們中華民族先民日常飲食的一個組成部分時,大都引用成語「醍醐灌頂」來佐證各自的觀點。但是,「醍」和「醐」在古漢語里本是兩個字,而且並不是在同一時間產生的;「醍醐」一詞具有雙重含義;成語「醍醐灌頂」的內涵,隨著歷史的變遷也在演變。
⑷ 醍醐怎麼讀
醍醐拼音:[tí hú]
1、tí,聲母t,韻母i,音調陽平。
2、hú,聲母h,韻母u,音調陽平。
一種中葯的名字,是牛乳製成的食用脂肪。
醍醐原料的形態特徵:
1、黃牛,體長1.5-2m,體重一般在280kg左右。體格強壯結實,頭大額廣,鼻闊口大,上唇上部有兩個大鼻孔,其間皮膚硬而光滑,無毛,稱為鼻鏡。眼、耳都較大。
頭上有角1對,左右分開,角之長短、大小隨品種而異,彎曲無分枝,中空,內有骨質角髓。四肢勻稱,4趾,均有蹄甲,其後方2趾不著地,稱懸蹄。尾較長,尾端具叢毛,毛色大部分為黃色,無雜毛摻混。
2、水牛,體比黃牛肥大,長達2.5cm以上。角較長而扁,上有很多切紋,頸短,腰腹隆凸。四肢較短,蹄較大。
皮厚無汗腺,毛粗而短,體前部較密,後背及胸腹各部較疏。體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黃褐色或白色的。
(4)醍醐是什麼意思紐西蘭多少人擴展閱讀:
相關成語:醍醐灌頂
醍醐灌頂的意思: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醒悟」。比喻聽了精闢高明的意見,受到很大啟發。
拼音:tí hú guàn dǐng
出自:唐·顧況《行路難》詩:「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
釋義:哪能知灌頂有使人徹底「醒悟」的功能,使得我整個人都醒悟了。
示例:他的生動發言讓我感到醍醐灌頂,頓時我的心情變得豁然開朗起來。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反義詞:執迷不悟、頑固不化、死不改悔
⑸ 我國古代所說的「醍醐」是一種
我國古代的醍醐是指:酥酪上凝聚的油,用於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醍醐」原意是從牛乳中反復提煉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印度人不但視為「世間第一上味」,而且認為它有較高的葯用價值。佛教常用「醍醐」比喻「無上法味」(最高教義)、「大涅盤」、「佛性」等.至於「灌頂」,原來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時的儀式:取四大海之水裝在寶瓶中,流注新王之頂,象徵新王已享有「四海」的統治權力。
密宗沿用此法,在僧人升任阿闍黎(規范師)時,「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頂,令佛種永不斷故.」(見《大日經疏》卷十五)後來,詩文中多以「醍醐灌頂」比喻灌輸智慧、佛性,除卻疑慮,從而心地清涼,也有詞典將其解釋為純酥油。
(5)醍醐是什麼意思紐西蘭多少人擴展閱讀
醍醐其他含義
1、喻精釀之美酒
由於醍醐精煉的特點,古人又將精釀之美酒也稱作「醍醐」,此說多見於詩中。白居易曾寫《將歸一絕》:「更憐家醞迎春熟,一瓮醍醐待我歸。」又有《早飲湖州酒·寄崔使君》「手中稀琥珀,舌上冷醍醐」。
2、喻人品之高潔
同樣是借醍醐難得、精粹的特點,古人又用醍醐來代指高潔之士。《新唐書》中有稱贊穆寧四子穆贊、穆質、穆員、穆賞之言說道:「兄弟皆和粹,世以珍味目之,贊少俗,然有格,為酪;質為酥;員為醍醐;賞為乳腐。」
⑹ 我國古代所說的醍醐是一種什麼
古代所說的「醍醐」有三層意思:美酒;從酥酪中提制出的油;佛教中也指佛性。成語「醍醐灌頂」指一個人受到了啟發後恍然大悟、茅塞頓開;佛教中用來比喻灌輸智慧,使人得到啟發,徹底醒悟。
生活中常用成語及解釋:
1、好高鶩遠——騖:通「務」,追求。指不切實際的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2、有恃無恐——因為有倚仗就無所畏懼或顧忌。含貶義。
3、淋漓盡致——形容文章或講話等表達的詳盡細致、充分徹底。淋漓:暢快的樣子。盡致:到達極點。
4、憤世嫉俗——不滿黑暗的世道,憎惡不合理的社會習俗。
5、渙然冰釋——渙然:流散的樣子。冰釋:冰塊消融。比喻疑慮、誤會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6、庸人自擾——庸人:平凡的人;自擾:自己攪亂自己。指本來無事而去自找麻煩。
7、引吭高歌——放開喉嚨高聲歌唱。
8、老奸巨猾——深歷世故,十分奸詐狡猾的人。
9、略見一斑——喻指大致看到了事物的某個方面,斑:斑紋。
10、味同嚼蠟——像吃蠟一樣,沒有一點味兒。形容心境、語言或文章等枯燥無味。
⑺ 醍醐是什麼意思
醍醐 [tí hú]
[釋義] 1.酥酪上凝聚的油 2.佛教用以比喻一乘教義。
⑻ 醍醐是什麼
「醍醐」釋義:
1、從酥酪中提制出的油。
《大般涅槃經·聖行品》:「譬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穌,從生穌出熟穌,從熟穌出醍醐。醍醐最上。」
2、佛教用以比喻佛性。
《大般涅槃經·聖行品》:「從佛出生十二部經,從十二部經出修多羅,從修多羅出方等經,從方等經出般若波羅蜜,從般若波羅蜜出大涅槃,猶如醍醐。言醍醐者,喻於佛性。」
3、比喻美酒。
《將歸一絕》唐 白居易:「更憐家醞迎春熟,一瓮醍醐待我歸。」
拓展資料
【例句】
1、此次調動,我很想不通,聽他一說,醍醐灌頂,我全理解了。
2、他的生動發言讓我感到醍醐灌頂,頓時我的心情變得豁然開朗起來。
3、陳頂天醍醐灌頂般,決議留在這座幻想的城市。
4、據說愛情令人盲目,而友誼卻能讓人醍醐灌頂。
5、你是否曾有過醍醐灌頂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