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黑斯廷斯怎麼樣
『壹』 誰知道關於黑斯廷斯的消息
聽起來好像是波羅的跟班
『貳』 美劇《破釜沉舟/終極審判》的導演是誰,都有什麼作品
馬丁·坎貝爾(Martin Campbell),紐西蘭電影電視導演。
中文名:馬丁·坎貝爾
外文名:Martin Campbel
l國籍:紐西蘭
出生地:紐西蘭,黑斯廷斯(Hastings)
出生日期:1943年10月24日
職業:導演
代表作品:《黑暗邊緣》、《垂直極限》、《佐羅的面具》、007系列電影
主要成就:英國電視學院獎,1986獲獎作品:《黑暗邊緣》
當走到攝影馬丁·坎貝爾在工作中(3張)機後面的時候,馬丁·坎貝爾自然而然的知道怎樣去取悅觀眾。他導演的《佐羅的面具》,不僅獲得了奧斯卡和金球獎的最佳影片提名,還使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和凱瑟琳·澤塔瓊斯成為了真正的國際巨星。接下來,當他拍攝《垂直極限》的時候,影片不僅贏得了影評家們的贊譽,還在全世界獲得了兩億美元的票房收入。此外,坎貝爾所導演的《黃金眼》也被認為是讓詹姆斯·邦德系列重獲新生的一作。在這個片子里皮爾斯·布魯斯男第一次出演這位英國間諜,不僅讓自己大紅大紫,更在全球創下了三點五億美元的票房佳績。出生在紐西蘭的馬丁·坎貝爾是在到英國倫敦之後,以一個攝影師的身份開始他的電影生涯的,很快他又以製片的身份參與了頗受爭議的影片《渣子》和《黑喬伊》,後者參展了當年的戛納電影節,他第一次導演電影是英國的警察動作片系列《專家組》。隨後又導演了BBC很受歡迎的系列劇《鞋帶》和泰晤士電視台的電視劇《思想者》。作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最著名的英國導演,他導演了廣受好評的電視電影《銳利:王牌間諜》。而五小時的BBC迷你劇集《黑暗邊緣》,講述了英國的核污染和高層暗殺事件等敏感問題,則讓他贏得了六項英國電視電影藝術學院獎。坎貝爾的第一部好萊塢電影是《犯罪法案》,他接下去又導演了《沒有防備,沒有退路》,他的其他作品還包括HBO的《擲出一個死亡符》和NBC的《殺手:街上的生活》等。
導演的影片0 Green Lantern 綠燈俠 【2011】
1 Casino Royale 皇家賭場【2006】
2 Legend of Zorro 佐羅傳奇【2005】導演007電影《皇家賭場》海報(6張)佐羅傳奇2/黑俠佐羅/黑俠梭羅
3 Beyond Borders 緣起烽火蔓延時【2003】超越邊界
4 Vertical Limit 垂直極限 【2000】垂直極限(中)/巔峰極限(台)/終極天險(港)
5 The Mask of Zorro 黑俠佐羅 【1998】佐羅的面具(中)/蒙面俠蘇洛(台)/黑俠梭羅(港)/蒙面俠佐羅
6 GoldenEye 007 黃金眼 【1995】007-黃金眼(中)/黃金眼(台)/新鐵金剛之金眼睛(港)7 No Escape 捍衛時空戰士 【1994】捍衛時空戰士(台)8 Defenseless 枕邊不設防 【1991】枕邊不設防(台)/法中罪(港)/血影迷離/法理難容(其他)9 Cast a Deadly Spell 【1991】出席《007大戰皇家賭場》北京發布會(14張)10 Criminal Law 血雨梨花 【1988】刀鋒冷(台)/血雨梨花(港)制 片1 Vertical Limit 垂直極限 【2000】垂直極限(中)/巔峰極限(台)/終極天險(港)
『叄』 紐西蘭地震為何和我們熟悉的慘烈地震不太一樣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肆』 小學三年級游學計劃怎麼寫
不一樣的生活
259班黃圓芩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我們到達了目的地——黑斯廷斯,開始了我們四天的國外家庭生活。
這天晚上我吃到了傳說中的fish&chips,都是油炸的,味道一般般….早晨吃烤麵包,塗上一種味道像醬油的醬,味道很奇怪,這邊的小孩都是自己帶午餐去學校,所以我們自己做三明治,放在個很大的冰激凌盒裡帶去學校,我去的是女子高中。上午參加了毛利族的歡迎儀式,姑娘們穿著傳統的服飾,雖然是冬天,但她們卻光著腳,穿的也是裙子和無袖上衣!她們的舞蹈很好看,歌聲也很動聽,她們還教我們玩毛利族的游戲,跳毛利族的HAKA,毛利族的歌曲,大家都很開心,還享用了為我們准備的早茶,很充實的一個上午~
肚子很飽地回到學校,聽了半節課就到了午餐時間,我的同伴已經將她早上帶的三明治吃完了,又跑去買麵包吃,但卻不肯接受我的這個三明治。
這里的學校一天上5節課,早上8:30開始上課,一節課一個小時,下午2:10開始上課,只要一節課,3:10就放學了,真的好羨慕,她們的課堂很自由,學生和老師之間是一種很自由的交流方式,不需要舉手,可以隨意說出自己的觀點,她們可以選擇自己的課程,我的同伴都不需要學數學~有趣的是,我在她們的歷史教室看到了毛主席語錄掛在牆上,而她們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她們中午都不睡覺,而是做運動,她們很喜歡玩一種像籃球的球,不同的是沒有籃板,投球的功力要求更高。
放學後急急忙忙去趕校車,這里的校車和桂林不一樣,有幾輛校車分別走不同的線路,接這條線上所有學校需要坐校車的同學。
晚上吃飯家裡的人總是自己聊,都不跟我聊天,吃完飯我就洗碗,雖然家裡有洗碗機,但洗之前要沖干凈盤子.刀叉上的污漬,我這幾天幹得最多的就是這事了,家裡其他人聊天,看電視,沒有一個人來幫我……真懷疑我是不是客人……這也是外國和中國的區別所在,他們覺得幹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管是客人還是自己家人,都不能養成懶的壞習慣。
這里的溫度早晚差異很大,早上穿羽絨衣,中午只用穿一件單衣,商店裡也很少看到有厚衣服賣,很多都是賣夏裝,同伴說她們一年四季都穿得很少,確實,一路上都沒看過傳羽絨大衣的,穿短褲短袖的倒不少……這里的價錢很有意思,很喜歡在個位後還有9角9分,很少有整數,收銀員找錢真麻煩啊….
幾天的旅途很快結束,黑斯廷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里環境很好,自來水可直接飲用;馬路上的車都互相讓道,總是讓別的車輛先行;這里的人很熱情,就是說陌生人,也會很自然的互相打招呼;這里的人愛運動,不管是中午還是晚上。我總能看到有人在跑步…….
這次出訪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認識了中國和外國在很多地方上的差異,我們應該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Hastings印象
272班 周夢婷
恬靜安謐,這是我對Hastings這個小鎮最深刻的印象。在這里生活的四天將會成為我一生難忘的珍貴記憶。
Hastings擁有純凈空幻的天空,熱情親切的人們,還有清新嫩綠的草地。這里沒有大城市的混濁喧囂,有的只是小鎮的純朴靜謐。這里沒有高樓大廈,卻有一座座小巧的別墅房屋。我喜歡坐在車上欣賞著路邊倒退的街景,因為這里的每幢別墅都如同一件精心繪制的藝術品,或可愛,或大氣,或精緻,或夢幻。每家每戶都有著千奇百怪的植株,形狀各異,卻又顯得生機勃勃。
再往遠處看去,就是滿眼的綠色。草是嫩綠,綴著點點露珠;山是深綠,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泛著金光閃閃。草地上有著一群群可愛的羊兒,時坐時跑,或是咀嚼著嘴裡的嫩草。草的盡頭便是那綿延起伏的群山,不似桂林的山那般層岩疊嶂,秀美奇峻。這是一種很自然的美,帶著大地母親的溫柔。當我站在山頂,迎著凜冽的風,望著山崖下壯闊的風景時,便覺得這是一種豪邁的美。再往向山的另一面,這座延綿不絕的山像是披上了一層草做的衣裳,山坡緩緩向下延伸著,偶爾可以看到幾只羊兒帶著各自的小羊羔在山坡上吃著草。豪邁感瞬時消失,一股柔和的親切感油然而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卻又覺得這是那麼的理所當然。
天空雲朵藍白相間,清晰可辨。明明在耀眼的太陽的照射之下,吹來的卻是凍人的冷風。Hastings就是這么一個神奇的小鎮,卻孕育了一群純朴的人們在這里過著悠閑的生活。
我的host的家是住在山上的,他們種了很多樹,養了幾只奶牛和駝羊在屋旁的山上。每天三點下班放學回家,打理打理樹,喂餵奶牛,沒事逗逗貓狗,亦或一家人一起在球場上打打曲棍球。周末一家人開車到海邊吹吹海風,撿撿貝 殼,和小狗一起沿著沙灘奔跑。這就是我一直嚮往的生活啊,我也如願在都這里經歷過了。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我卻深深地喜歡上了這個幸福的家庭,喜歡上了這個安靜的小鎮。
如果在我長大後的某天,厭倦了競爭激烈的生活,我一定會回到這里,再次感受這小鎮的恬靜安謐。
出 國 小 記
267班 黃基寧
即將踏入異國他鄉的風情,有幾分激動還夾雜著幾分離別的傷感。不成熟的我們,對於另一個半球的另一種生活有種迫不及待的好奇,想馬上去體驗那裡的碧海藍天,去體驗那裡的輕松安逸,去體驗那裡的陌生秘密。懷著種種奇妙的心情,我們上路了。
都市村莊
黑斯庭斯好似一個美麗的大庄園,裡面有著一棟棟的樓房,圍繞房子四周的是一片片的蘋果林。在一株株的蘋果樹下,一隻只的綿羊在悠閑地散步,餓了,吃口落下的果子,累了,便就著樹蔭小憩一會兒。一棟棟樓房,都有著不一般的幸福故事;幾乎每戶家庭都有一個花園,那是屬於一家人的天地。很奇怪,白天的街道上很少有行人,後來才知道大家都以汽車代步。那兒的夜晚天黑的很早,本來就不太喧鬧的城市化身成了一位端莊的淑女,靜靜地睡了。這時候,爬上巨人山,可以俯瞰黑斯庭斯的夜景,地上燈火通明,天上星星點點,相得益彰,內心一片舒暢。這是一個友善的城市,正如這里的人一般,好客,開朗,熱情。生活在這里,顯得特別的平淡,又是那麼的安詳。
神奇的舞步
來自紐西蘭學校同學表演的HAKA著實令所有人難忘。所謂HAKA者,紐西蘭土著——毛利人舞蹈也,來源於戰斗前面對敵人的集體舞。第一次看到他們表演HAKA是在第一天的開幕式上,那著實嚇了我們一大跳。只見他們捶胸頓足,嗔目怒視觀眾,頭發上指,目眥盡裂,主要動作是用拳頭擊打地面,用手掌拍打胸脯,好似人猿泰山一般,每一次都那麼用力,看著都疼,是謂「拳落驚風雨,呼聲泣鬼神」,領舞的男生喊出的紐西蘭土著語也有驚天動地之勢。
溫暖的大家
最難忘的要數在紐西蘭家庭的日子了.熱情的家人,美味的食物,爽朗的笑聲……每次吃晚飯前,彼此緊握雙手祈禱,祈禱上帝的慷慨,感恩世界的美好,祝福未來的幸福.有趣的是,我幫著烤了一次大豬蹄.只見一個冷凍的紅通通的豬腿,經過我們的擦擦洗洗,放進了烤箱.經過4個小時的烘烤,一隻香氣引人的金黃豬腿端上了餐桌.HOMESTAY的家庭有5個孩子,是個龐大而又快樂的地方。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燦的;常常回憶,我到過一個美麗的地方——紐西蘭。
黃基寧
那些在黑斯廷斯的日子
(二00九年八月五——九日)
吃著還算能夠接受的西餐,喝著中國品味不到的純正牛奶,睡著軟得出奇的床,上著輕松的課沒有家庭作業的下午.走著車會讓人的馬路,看著與中國與眾不同的風景,享受著黑斯廷斯人的熱情招待.何等地般悠閑自在…..
{First Day}
__內皮爾機場
到達內皮爾的時候已經是黃昏時分,天空出現了火燒雲,那美麗的雲好象在為我們接風.
來接我的是一位老太太,還有一位德國女孩和一位日本女孩.都很漂亮,英語也很棒.
剛開始和她們說話都好有壓力.原本以為日本人說英語都很別扭,誰知道她一開口,流利的英語,聽起來還不錯的發音.這讓我更慌了,說了幾個句子說完以後發現都是語法錯誤.連She don』t like…都說出來了.一直都是她們在問我問題,好象都滿好奇我的.坐在車上,不知道問些什麼,也就不說話了.
__家
拖著有些重的行李,帶著點寒冷走進屋內.右手邊就是我的房間,整齊干凈的屋子,漂亮的梳妝台,碎花的床單,以及床上放的巧克力和歡迎卡片.坐上床去,才發現床軟地出奇,也沒有彈簧的聲音.
待我將行李放好以後,奶奶過來叫我吃飯.
從廚房把盤子端去有電視的廳,坐在沙發上吃,看著完全不明白的電視新聞.
晚餐是帶有濃厚西方口味的義大利面,之所以說是濃厚西方口味,是因為我覺得很難吃.於是慢慢的吃,才吃了幾口就發現她們已經吃完去廚房洗盤子了.趕緊加快速度.
吃完以後再回到廳里,發現只有奶奶和她的丈夫在廳里看電視了.走過去在他們身邊坐下,想聊些什麼.但還是不知道如何開始.還好,奶奶先說了話.問了我些桂林的狀況和我家裡的情況,也和我說了她家的情況.我才開始慢慢放鬆起來,享受著這用英語說的對話.隨後,帶我參觀了她的家,很大的家,每個房間都很有特點,看得出是經過一番精心設計的.參觀完,奶奶叫我回房間去休息,
回到房間發現才8點多,北京時間4點多.這叫我睡覺怎麼睡得著呢.
於是洗完澡,坐在床上寫寫日記,看看書,進入夢鄉..
{Second Day}
__學校
裹著羽絨衣,來到了黑斯廷斯女子高中.雖然是冬天,但是學校草坪還是綠得很鮮艷.整個城市也一點都不像冬天的顏色.
同學們都很友好.會主動向我們說Good morning.我喜歡這樣的感覺.
__毛利族會堂
女子高中的同學為我們表演了毛利族歡迎儀式,族長用英文在上面講話,我連猜帶蒙最後還是不太清楚什麼意思.
聽了好聽的歌,學了毛利族的舞蹈」blake ha ka」,吃了好吃的早茶,玩了有趣的游戲.還唱了剛學會的不太熟悉的」只有山歌敬親人」和auld lang syne」.
__學校
已經到了中午,出著大太陽.脫掉羽絨衣,只穿了襯衣和毛衣都覺得有點熱.
中午,一點冬天的感覺都沒有.
跟著上了一節聽不懂的健康課,用電子詞典查著筆記本上看不懂的單詞,試圖理解它們.最後能真正理解只有一部分.
__回家路上
因為是個小城市,回家都用走的.看來她們認識的人很多.一路走一路打招呼,整個城市都是綠樹成蔭.路旁都有草坪,任何地方的草都允許踩在上面.很軟很舒服.
每棟房子都是小別墅.而且沒有兩棟是一模一樣的.看看這些房子,就可以想像得到他們的生活有多麼悠閑自在.經過每棟房子前,總覺得可以看到他們在太陽快要下山的下午,喝著剛磨好的現磨咖啡.坐在窗邊,望望來往的車輛,寫寫心情日記.沒有壓力沒有煩惱地生活.
{Third Day}
__議會大廳
帶著點點的緊張和激動會見黑斯廷斯市長.市長很熱情.用簡單的英語和我們交流了一下,還送了我們禮物.
參觀議會大廳,坐上市長席,過了回市長癮.旁邊還有鋼琴伴奏.真是很享受.
__學校
又回到了學校,午餐的時間到了,今天吃的是昨天日本女孩教我做的三明治,還真別有風味.
最後一節課是英語,她們說很無聊.學的是劇本,還有一些詞語的意譯.看得出確實很無聊。老師只是發了一本劇本書和幾張需要填空的紙,就坐在上面不說話了.她們在下面把紙上的空都填完了就開始自己忙自己了.真是自由的課堂.
__購物
來到一家很大的超市,看著琳琅滿目的商品不知道如何下手,還好有夥伴的推薦和介紹我才能從中選出我想要的.之後去了一家叫Domino』s的pizza店外賣了3盒回家吃
__家
後來我們4個小孩,4個人吃3盒,我只吃了3片.他們把剩下的都吃完了.
回到房間,透過玻璃望窗外,夜空上是數不清的星星,也是我見過最多的星星.
{Fourth Day}
周末的早上外面的植物上,以及車玻璃窗上都結上了冰,每個人都裹著大衣戴著圍巾手套出門,
我們也不例外.8點多就到達了球場,觀看了一場Netball,類似籃球的運動.
觀看了一下,終於明白了球賽規則,技術含量沒有籃球那麼高.至少籃框就在頭頂上.
雖然是穿了很多,但是一直待在戶外也奈不住這寒冬的早晨,沒過多久就覺得腳指頭凍疆了.充滿電的相機也一下就顯示電池電量低,趕緊把它收回口袋.
比賽結束了,繼續坐上車,去往海邊.
剛靠近海邊,海的味道就撲鼻而來.混雜著海鷗的叫聲.有一種在世外桃源的感覺.沒有嘈雜的大都市,只有植物與動物的和諧相處.立刻用相機記錄下了這些.
我們開車沿著海邊走,沿途的風景讓我驚嘆,這只是個小小的海邊城市,但無論是道路還是碼頭.都很有秩序,很有規劃,讓我驚嘆外國人的井井有條和一絲不苟.
中午去吃了餐正宗的牛排,飽餐過後心滿意足.
接著去了一個小的海洋館,看到了品種多樣的魚,當然也看到了活的Kiwi,可惜不能用閃光燈拍照,沒能記錄下來.
一天的游覽下來回到家中躺下來,舒服的睡了一下.
醒來以後發現,啊,明天就要走了呢,真有點捨不得,捨不得這樣的生活,捨不得這些友好的朋友們.
{Fifth Day}
行李打包好以後就趕往機場,仍然是沿著海邊走.海景一直吸引著我的眼球.
到達機場,見到了久違的朋友們.各自熱情地打招呼,七嘴八舌地交流著這幾天的生活感觸.
飛機來啦,登機,和住家逐個擁抱說著捨不得的話,轉過身去走向飛機,在眼眶裡打轉已久的淚水終於落下,真的捨不得呢.
『伍』 紐西蘭有哪些主要城市
哈密爾頓,北帕默斯頓,奧克蘭,基督城,達尼丁等城市。紐西蘭最大的內陸城市。位於北島中部,懷卡托河中游兩岸,奧克蘭市東南110公里。人口18.2萬(2005)。是懷卡托河流域農畜產品集散地,肉乳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等工業中心。設有懷卡託大學(1964年建立)。
哈密爾頓城被浩浩盪盪的懷卡托河一分為二,欣賞兩岸的城市風景最好的方法就是站在明輪遊船甲板上。當樹木、河岸隨著輪船的前進而向後移動時,盡收眼底的一切會使你了解到這個城市的歷史和有特色的地方。
在哈密爾頓主題公園里,一年裡的任何時間都可以看到具有本公園特色的樹木、花草和異域植物。其它城市突出特點是懷卡托當代藝術和歷史博物館和動物園,在這里你可以身處大籠中觀賞自由覓食的紐西蘭國鳥幾維鳥。住在哈密爾頓的人非常喜愛體育運動,你可能會碰巧在懷卡托體育場內看到一場比賽。
『陸』 澳網的歷史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Australian Open Tennis Championship)是網球四大滿貫賽事之一,簡稱「澳網」,是四大滿貫賽事中每年最先登場的,通常於每年一月的最後兩個星期在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墨爾本舉行。澳大利亞公開賽自1905年創辦以來,至今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歷史。不過與另外三項四大滿貫賽事相比,澳網還是最年輕的。賽事目前由澳大利亞網球協會(Tennis Australia)主辦。
中文名: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外文名: Australian Open Tennis Championship
賽事級別: 大滿貫賽事
舉辦地: 澳大利亞,墨爾本
舉辦時間: 每年一月中旬
比賽類型: 室內 硬地
比賽獎金: A$ 11,806,550
目錄
賽事歷史
賽地介紹
冠軍獎杯
歷屆冠軍
奪冠次數排名男子單打
女子單打
球場種類
吉祥物
獎金總額
中國戰績賽事歷史
賽地介紹
冠軍獎杯
歷屆冠軍
奪冠次數排名 男子單打
女子單打
球場種類
吉祥物
獎金總額
中國戰績展開編輯本段賽事歷史
1904年,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網球機構官員決定 澳網場地
成立澳大拉西亞草地網球協會(the Australasian Lawn Tennis Association)負責籌辦每年一屆的澳大拉西亞錦標賽(Australasian championships)並共同組隊參加戴維斯杯的比賽。1905年11月,首屆澳大拉西亞錦標賽在墨爾本聖克爾達路(St Kilda Road)艾伯特公園(Albert Park)內的倉庫老闆板球場(Warehouseman's Cricket Ground)的舉行。當時總共有17名男選手參賽,最後羅德尼·希斯(Rodney Heath)奪得了男單冠軍。 澳大拉西亞錦標賽最初一直是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兩國的主要城市之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比賽照片(20張)間輪流舉行,直到1922年紐西蘭退出澳大拉西亞草地網球協會成立自己的網球協會。同年,賽事還增設了女子組和混雙的比賽,瑪格麗特·莫爾斯沃思(Margaret olesworth)成為澳網歷史上首位女單冠軍。1927年,賽事更名為澳大利亞錦標賽(Australian Championships)。在1968年網球職業化後,澳網被列為四大公開賽之一,並於1969年正式更名為澳大利亞公開賽(Australian Open)。 自從1905年舉辦首屆比賽以來,澳網曾先後在墨爾本、悉尼、阿德萊德、布里斯班、珀斯和紐西蘭等6個地方舉辦過。後來由於各界對比賽地點不確定的非議日漸高漲,1972年,賽事組織者決定將比賽固定在一個能夠吸引最多的贊助商和觀眾的城市舉辦。結果澳網再次回到並永久落戶於其誕生之地墨爾本。接下來的16年裡,澳網一直是在墨爾本庫揚草地網球俱樂部(the Kooyong Lawn Tennis Club)的場地上舉辦的。 在澳網一百多年的歷史中,澳大利亞選手獲得了1980年代之前的歷屆比賽的大部分冠軍。特別是在1960年代澳大利亞網球的黃金時期,羅德·拉沃、羅伊·愛默生(Roy Emerson)和瑪格麗特·史密斯·考特(Margaret Smith Court)三人幾乎包攬了所有的冠軍頭銜。但是自從1988年澳網進駐墨爾本公園以來,至今還沒有澳大利亞本土選手獲得過澳網男女單打的冠軍。 在2005年,澳網度過了其百年生日。不過這只是歷史上第93屆比賽,其中因為兩次世界大戰停辦了8年,另外1977年舉辦了2屆,而1986年又停辦了1年。百年澳網的比賽總獎金達到創紀錄的1910萬澳元,其中男女單打冠軍獎金為120萬澳元。 澳網 李娜
第100屆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在一場史詩般的經典男單對決過後在羅德拉沃爾球場圓滿落幕,沒有比這樣再完美的結局了。2012年,四大滿貫賽事最年輕的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也迎來了它的第100屆賽事。「生於」1905年、中間因各種原因幾度中斷,從最初草地賽場改為現在硬地場的澳網賽事,不僅在舉行時間上幾經變動,與此同時還曾先後「周遊」七個城市,直至最終落戶墨爾本公園! 如今作為每年四大滿貫的頭一項賽事,澳網卻是比溫網、美網和法網都要年輕的一個網球盛宴。當1905年首屆澳網賽事(當時名為澳大拉西亞錦標賽)在墨爾本聖克爾達路艾伯特公園內的倉庫老闆板球場的舉行時,僅有可憐的17名球員參賽,不過即使如此當決賽在羅德尼-希斯和亞瑟-柯蒂斯之間展開時依然吸引到了5千名觀眾,並有幸目睹希斯成為首位澳網冠軍。 1906年,澳網首次造訪紐西蘭,在基督城進行比賽,而這也是紐西蘭兩次承辦的第一次,6年後紐西蘭的黑斯廷斯市又獲得了承辦澳網的機會。1922年女子選手終於得到了亮相澳網的機會,瑪格麗特-莫爾斯沃斯有幸摘得首冠。1927年,賽事更名為澳大利亞錦標賽。在1968年網球職業化後,澳網被列為四大公開賽之一,並於1969年正式更名為澳大利亞公開賽,當時之所以稱作公開賽是因為賽事允許職業選手和業余選手同時報名參賽。 由於比賽地一直不固定引發非議,1972年,賽事組織者決定將比賽固定在一個能夠吸引最多的贊助商和觀眾的城市舉辦。結果澳網再次回到並永久落戶於其誕生之地墨爾本。接下來的16年裡,澳網一直是在墨爾本庫揚草地網球俱樂部的場地上舉辦。1977年,澳網由通常的1月改到12月舉辦,使得在當年舉辦了兩屆比賽。但由於緊鄰聖誕節,賽事時間的改變並沒有起到預先設想的效果,所以到了1986年,原定於年底比賽推遲到第二年1月舉辦,後來這一賽期一直沿用至今。 1988年,政府斥巨資在墨爾本中央商務區南邊的墨爾本板球場旁新建的費林德斯公園網球中心正式啟用,並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觀眾人數大幅攀升,有超過26萬名觀眾親臨現場觀看比賽,而前一年在庫揚網球中心這一數據僅有14萬人。也正是在啟用新場地後,澳網才由草地改為現在的硬地球場。1996年,比賽場地再次擴大,並更名為墨爾本公園。 2000年,為了紀念澳大利亞網球英雄歷史上唯一一位兩度實現真正的大滿貫的羅德-拉沃爾,中央球場被命名為羅德-拉沃爾競技場。而在2003年,中央球場旁的1號球場又以澳大利亞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網球選手瑪格麗特-史密斯-考特的名字命名為瑪格麗特競技場。澳網中央球場獨特之處在於它有一個可移動的頂棚,可以根據需要在下雨或是高溫等惡劣天氣情況下使用。其中2003年在威廉姆斯姐妹之間進行的女單決賽便由於氣溫達到42度而在關閉頂棚的情況下進行的。 2008年由於過往有選手經常提出球場范圍和場內其他位置的顏色十分刺眼,影響球員判斷來球及觀眾欣賞賽事,澳網賽會遂斥巨資重新鋪設場地,把沿用多年的綠色場地轉為藍色,場館內除球場范圍外其他地方則轉為淺藍色,並把這種顏色命名為「澳網純正藍」注冊為商標。當然在澳網獲得冠軍的選手,可以將自己的名字鐫刻在永久獎杯上,其中男子單打冠軍將被授予被譽為澳大利亞網球之父的諾曼-布魯克斯挑戰杯,女子單打冠軍則是在賽事舉辦之初共5奪女單冠軍的達芙妮-阿克赫斯特紀念杯。 在澳網百餘年歷史中,本土選手曾一度對冠軍頭銜實施著壟斷,不過隨著的賽事的開放性增加,自從1988年澳網進駐墨爾本公園以來,至今再也沒有澳大利亞本土選手獲得過澳網男女單打的冠軍。即使今年進入具有紀念意義的第100屆,在男、女單比賽中,僅有斯托瑟一位本土種子選手,結果還在首輪爆冷出局,女單僅僅打到32強時便沒了澳大利亞選手的身影;男單情況稍好,但托米奇和休伊特頂到16強後也就此雙雙出局,而這居然是8年來首次有2位本土選手齊齊殺入第四輪。 當然本土選手的強勢肯定會引發球迷的熱追以及帶動票房的火熱。不過作為公開賽,競爭開放也是現代競技體育的典型特徵之一。男單自半決賽起便連續奉上經典之戰,最後決戰德約科維奇擊敗納達爾成功衛冕的過程更是被看作是史詩般的對決;女單則見證了青春無敵的准90後阿扎倫卡登基,女雙比賽庫茲涅佐娃/茲沃娜列娃在逆轉義大利組合埃拉尼/文奇後成為澳網歷史上首對在這一項目上奪冠的俄羅斯紅粉,男雙布萊恩兄弟的澳網四連冠最終被佩斯/斯特潘內克粉碎,另外佩斯還殺入了混雙決賽只可惜最後搶十惜敗未能一圓雙冠夢。 為選手和球迷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提高賽事規格則是組委會的目標,在本屆賽事期間澳大利亞網球協會就對外宣布已經啟動了一項高達3.63億澳元的擴建計劃,並且確保澳網賽事將一直在墨爾本舉辦至2036年。據澳網官網報道,圍繞墨爾本公園的首期擴建計劃將在目前的第三中心球場——為瑪格麗特-考特球場加建可伸縮頂棚,同時在原有基礎上增加1500個座位。這項工程結束後,澳網將成為四大滿貫中唯一擁有3個全天候球場的賽事。 作為首期工程的另一重點,澳網將在墨爾本公園內建立一個新的東部廣場,其中包括新建8塊室內球場以及13塊室外球場。同時還會新建一條連接墨爾本公園和兩個球場的人行天橋,澳網擴建計劃的首期工程將在5年內完工,而全部工程預計需要耗時10至15年。澳大利亞網協首席執行官實得分-伍德就說,「擴建將讓澳網的未來確定在墨爾本舉行至少到2036年!」
編輯本段賽地介紹
賽場在澳大利亞的第二大城市墨爾本市網球中心。墨爾本公園的設施--中心球場:可收回 屋頂,15021個座位;1號球場:6000個座位;2號球場:3000個座位;3號球場:2000個座位;4號球場:1100個座位;露天練習球場:19塊;室內練習球場:4塊。
編輯本段冠軍獎杯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冠軍的名字將會鐫刻在永久獎杯上,其中: 男子單打冠軍將被授予諾曼·布魯克斯(Norman Brookes)挑戰杯,女子單打冠軍將授予達芙妮·阿克赫斯特(Daphne Akhurst)紀念杯。冠名的兩位都是澳網歷史上的傳奇人物。其中布魯克斯是澳網創始人之一,被譽為「澳大利亞網球之父」,而阿克赫斯特則在賽事之初5奪女單冠軍。[1]
『柒』 紐西蘭有幾個城市
24個
紐西蘭城市列表(按照首位英文字母排列)
箭鎮[ARROWTOWN] 阿什伯頓[ASHBURTON] 奧克蘭[AUCKLAND] 普倫蒂灣[BAY OF PLENTY] 布萊尼姆[BLENHEIM]
坎特布雷[CANTERBURY] 克賴斯特徹奇[CHRISTCHURCH] 達尼丁[DUNEDIN] 吉斯伯恩[GISBORNE] 格倫諾基[GLENORCHY]
格雷默斯[GREYMOUTH] 漢密爾頓[HAMILTON] 黑斯廷斯[HASTINGS] 霍克灣[HAWKES BAY] 赫基提卡[HOKITIKA]
因弗卡吉爾[INVERCARGILL] 凱泰亞[KAITAIA] 芒格爾[MANGERE] 納皮爾[NAPIER] 納爾遜[NELSON]
新普利茅斯[NEW PLYMOUTH] 北地[NORTHLAND] 奧瑪魯[OAMARU] 奧瑪拉瑪[OMARAMA] 歐普諾尼[OPONONI]
派希亞[PAIHIA] 派希亞 灣[PAIHIA BAY] 北帕默斯頓[PALMERSTON NORTH] 帕拉帕拉姆[PARAPARAUMU] 帕瓦努伊 海灘[PAUANUI BEACH]
皮克頓[PICTON] 普那凱基[PUNAKAIKI] 女王城[QUEENSLAND] 皇後鎮[QUEENSTOWN] 羅托魯阿[ROTORUA]
泰魯阿[TAIRUA] 陶波[TAUPO] 陶蘭加[TAURANGA] 蒂阿瑙[TE ANAU] 提馬魯[TIMARU]
圖朗伊[TURANGI] 懷卡多[WAIKATO] 威吐摩[WAITOMO] 瓦納卡[WANAKA] 旺阿努伊[WANGANUI]
惠靈頓[WELLINGTON] 璜加雷[WHANGAREI]
『捌』 紐西蘭渥康牛奶是進口的嗎
紐西蘭渥康牛奶當然是進口的啦,因為紐西蘭產的渥康牛奶不是我們國家產的,所以說就是進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