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紐西蘭 » 紐西蘭為什麼發病率低

紐西蘭為什麼發病率低

發布時間: 2022-08-30 01:00:47

A. 醫學發達國家的癌症發病率,防癌時不要把自然選擇規律遺忘

我國腫瘤發病的現狀,據2018年4月8日在博鰲舉行的中日腫瘤防禦研討會上,我國國家癌症中心的郝捷介紹,2017年全國癌症年發病率是380萬,
死亡是260萬,城市是226萬,農村是154萬,城市稍微高一點。發病前五位的男性是肺癌、胃癌、肝癌、結腸癌和食道癌,女性是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和胃癌。我國每分鍾就有六人被診斷為癌症,
每分鍾就有五人死於癌症,全國20%的新發癌症病人和24%的死亡病人在中國。死亡率比國外高,在科技進步的今天,癌症的治療手段越來越先進,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應該會明顯下降,
可恰恰相反,2017年2月由國家癌症中心郝捷院士陳萬青教授等人撰寫的中國癌症研究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上升,已經成為最主要的疾病死亡原因。患病率更高的原因除人口老齡化以外,
還有生態環境的污染,人們行為方式的變化,如吸煙、酗酒、緊張、焦慮等都使患癌幾率上升。中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癌症發病地域分布明顯,其中胃癌高發區集中在西北及沿海各省市,
肝癌高發區集中在東南沿海及東北吉林地區,食道癌高發區主要在河北、河南等中原地區,相似的地理位置意味著相似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
這表明環境對刺激人體癌變有著很大的影響,比如湖南省等很多地方有嚼檳榔的習慣,所以口腔癌發病率居全國第一。

B. 求助 各位哥哥姐姐 叔叔阿姨.

疾病名稱
胃癌
疾病概述
胃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可發生在賁門區、幽門區以及胃體部,以幽門區多見。據調查,我國胃癌的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多見於40-60歲,男性比女性約多三倍。臨床表現食慾減退、惡心嘔吐、胃脘部不適、疼痛、繼之可出現上腹部包塊、噎嗝反胃、食物梗塞,黑便、嘔血、貧血、進行性消瘦等。
病因
雖然胃癌的病因迄未闡明,但已認識到多種因素會影響上述的調控作用,共同參與胃癌的發病。 一、幽門螺桿菌感染 隨著研究的深入,幽門螺桿菌感染(Hp)被認為與胃癌的發生有一定的關系。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屬下的國際癌腫研究機構(IARC)宣布Hp是人類胃癌的I類(即肯定的)致癌原。大量流行病學資料提示Hp是胃癌發病的危險因素,在實驗室中,也已成功地以Hp直接誘發蒙古沙鼠發生胃癌。Hp具有粘附性,其分泌的毒素有致病性,導致胃粘膜病變,自活動性淺表性炎症發展為萎縮、腸化與不典型增生,在這基礎上易發生癌變,Hp還是一種硝酸鹽還原劑,具有催化亞硝化著手而起致癌作用。Hp感染後若干年,甚或二三十年後可能誘發胃癌。 二、環境因素 觀察發現,從高發區移民到低發區定居的,第一代仍保持對胃癌的高易感性,第二代則有顯著的下降趨勢,而至第三代發誓胃癌危險性基本接近當地的居民。這提示胃癌的發病與環境因素有關,而最可能是飲食中致癌物質。流行病學家指出,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乳品和蛋白質,可降低胃癌發生的危險性,而多吃霉糧,霉制食品、鹹菜、煙熏及腌制魚肉,以及過多攝入食鹽,則可增加危險性。如長期吃含高濃度硝酸鹽的食物(如煙熏和腌制煙熏魚肉、鹹菜等)後,硝酸鹽可在胃內被細菌的還原酶轉變成亞硝酸鹽,再與胺結合成致癌的亞硝胺。細菌可伴隨部分腐敗的不新鮮食物進入胃內,慢性胃炎或胃部分切除術後胃酸分泌低下也可有細菌大量繁殖。老年人因胃酸分泌腺的萎縮也常引起胃酸分泌低而利於細菌的生長。正常人胃內細菌少於103/ml,在上述情況下細菌可增殖至106/ml以上,這樣就會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類致癌物質。致癌物質長期作用於胃粘膜可致癌變。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胃癌好發於較低的社會經濟階層,這更支持環境因素的重要性。 三、遺傳因素 遺傳素質對胃癌的發病亦很重要。胃癌的家族聚集現象,以及可發生於同卵同胞,支持了這種看法。而更多學者認為遺傳素質使致癌物質對易感者更易致癌。 四、癌前病變和癌前狀態 癌前狀態是指易惡變的全身性或局部的疾病或狀態,而癌前病變則是指較易轉變成癌組織的病理組織學化。據長期臨床觀察,胃癌的癌前狀態有:①慢性萎縮性胃炎;②胃息肉,增生型者不發生癌,但腺癌型者則能,廣基腺瘤型息肉>2cm者易癌變;③殘胃炎,特別是行BillrothⅡ式胃切除術後者,癌變常在術後15年以上才發生;④惡性貧血胃體有顯著萎縮者;⑤少數胃潰瘍患者。而不典型增生被視為胃癌的癌前病變,胃粘膜可被胃型粘膜所替代,即所謂胃粘膜的胃化。胃化有小腸型和大腸型。大腸型又稱不完全腸化,推測其酶系統不健全而使被吸收的致癌物質在局部累積,導致細胞的不典型增生而發生突變成癌。故對上述癌前狀態而又並發不典型增深者尤應密切隨訪。
症狀
胃癌是最常見的胃腫瘤,系源於上皮的惡性腫瘤,即胃腺癌。在胃的惡性腫瘤中,腺癌佔95%。這也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乃至名列人類所有惡性腫瘤之前茅。胃癌雖然是全球性疾病,但兩性間、不同年齡間、各國家地區間、各種族間、甚至一地區不同時期的發病率都有較大差異。男性居多,男女之比約為2-3:1。發病年齡多屬中老年,青少年較少;大致在40-60歲間者佔2/3,40歲以下佔1/4,余者在60歲以上。大致上,有色人種比白種人易罹患本病。北美、西歐、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發病率較低,而日本、智利、俄羅斯和冰島則為高發區。我國的發病率也較高,且不同地區間也還有較大差別,一般北方及內蒙古、再次為華北及華東,而以中南的湖南、廣東及廣西等省、自治區,以及西南的四川、雲南、貴州等省最低。全國平均年死亡率約為16/10萬(男性21/10萬,女性10/10萬),高發區可達60-100/10萬,低發區則在5-10萬以下。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胃癌的發病率呈現下降的趨勢,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死亡率約為22/10萬,1990年下降至3.7/10萬以下;日本近年來亦有明顯下降趨勢,我國某些地區也有一定的變化。上海市區1972年男性胃癌的世界人口標化發病率為62/10萬,女性為23.9/10萬;1990年男性胃癌發病率下降到45-10萬;而1995年男女發病率分別達36/10萬和18/10萬。在近25年中,上海市區的胃癌發病率逐年下降,尤以男性為明顯。
診斷
實驗室檢查:貧血常見,約50%有缺鐵性貧血,是長期失血所致;或由營養缺乏造成。如並有惡性貧血,則見巨幼細胞貧血。糞便隱血試驗常呈現持續陽性,檢測方便,有輔助診斷的意義。有學者將之作為胃癌篩檢的首選方法。胃液分析意義不大,雖進展期胃癌可因累及泌酸區而呈無酸或低胃酸分泌,但這種低胃酸分泌狀態可與正常人者重疊,故已不列為常規檢查。目前臨床所用胃癌標志無異性不強。血清癌胚抗原(CEA)對診斷意義不大,雖半數患者的胃液中CEA有明顯升高,超過100ng/ml,但也與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胃液中含量有重疊。晚近所用的胃癌相關抗原,據稱有半數以上的陽性率,但還有一定比例的假陽性。X線鋇餐檢查:X線檢查對胃癌的診斷依然有較大的價值。近年來更是應用氣鋇雙重對比法、壓迫法和低張造影技術,並採用高密度鋇粉,能清楚地顯示粘膜的精細結構,有利於發現微的病變。早期胃癌可表現為局限性淺窪的充盈缺損(Ⅰ、Ⅱa),基底廣,表面呈顆粒狀;或呈現一龕影(Ⅱc、Ⅲ),邊緣不規則呈鋸齒狀,向其集中的粘膜紋有中斷、變形或融合現象;或粘膜有灶性積鋇、胃小區模糊不清等徵象。對懷疑患早期胃癌者,應從不同角度多攝X線片,進行仔細分析,不放過微小的改變。進展期唯一的X線診斷率可達90%以上。現入胃腔的腫塊,表現為較大而不規則的充盈缺損。潰瘍型癌主要發生作腫塊之上,故其龕影位於胃輪廓之內,龕影直徑常大於2.5cm,邊緣不整齊,可示半月征;龕影周圍因癌性浸潤而使邊緣不整齊,並為一圓形較透明帶所環繞,稱環堤征,臨近粘膜僵直,蠕動消失,無皺襞聚合或見皺襞中斷。胃壁僵直失去蠕動是浸潤型癌的X線特點。浸潤廣泛僅累及胃竇時,則圍竇狹窄、固定、呈漏斗狀,或有肩胛征;如累及全胃,則呈固定、腔小無蠕動的皮革狀胃。胃癌必須與胃淋巴瘤相鑒別。胃淋巴瘤的特點是,病變常廣泛累及胃十二指腸,X線示粗大皺襞伴多發性息肉樣充盈缺損和多發性淺龕影。 胃鏡檢查:胃鏡檢查結合粘膜活檢,是目前最可靠的診斷手段。有經驗的內鏡醫師對胃癌的確診率可達95%以上,為此要多取活檢標本,有人提出必須采7塊以上。對早期胃癌,胃鏡檢查更是診斷的最佳方法。鏡下早期胃癌可呈現一片變色的粘膜,或局部粘膜成顆粒狀粗糙不平,或呈輕度隆起或凹陷;或有僵直感,不柔軟,對這些輕微的變化,均要作活檢。鏡下應估計癌的大小,小於1cm者稱小胃癌,小於0.5cm者稱微小胃癌。 早期胃癌按日本學者可分為以下各型。 Ⅰ型(息肉樣型) 病變隆起呈小息肉狀,幾寬無蒂,常大於2cm,約占早期胃癌之15%。 Ⅱ型(淺表型) 分3個亞型,合起來佔75%。 Ⅱa型(隆起淺表型) 病變少高出粘膜面,高度不超0.5cm,面積小,表面平整。 Ⅱb型(平坦淺表型) 病變與粘膜等平,但表面粗糙呈細顆粒狀。 Ⅱc型(淺表凹陷型) 最常見,淺窪病變底面粗糙不平,可見聚合粘膜軸皺襞的中斷或融合。 Ⅲ型(潰瘍型) 約占早期胃癌之10%,粘膜潰爛比Ⅱc者深,但不超過粘膜下層,周圍聚合,皺襞有中斷、融合或變形成杵狀。 早期胃癌有時辨認不易,可在內鏡下噴0.5%美藍,有病變處將著色,有助於指導活檢部位。目前已有放大內鏡問世,能更仔細觀察微細病變,提高早期胃癌的診斷率。進展型胃癌大多可從肉眼觀察作出擬診。腫瘤表現為凹凸不平、表面污穢的腫塊,常見滲血及潰爛;或表現為不規則較大潰瘍,其底部為穢苔所覆蓋,可見滲血,潰瘍邊緣常呈結節狀隆起,無聚合皺襞,病變處無蠕動。 自胃鏡引入超聲探頭進行檢查稱超聲內鏡檢查,能發現腔外生長的腫瘤,明確腫瘤侵入的深度,以及了解有無周圍增殖或轉移。 診斷:診斷主要依賴X線鋇餐檢查和胃鏡加活檢。早期診斷是根治胃癌的前提。要達到此目的,應對下列情況及早或定期進行胃鏡檢查:①40歲以上,特別是男性,近期內出現消化不良者,或突然出現嘔吐或黑糞者;②擬診為良性潰瘍,但五肽促胃液素刺激試驗示缺乏胃酸者;③已知慢性萎縮性胃炎,尤其是A型,伴腸化及不典型增生者,應制定訂定期隨訪計劃;④胃潰瘍經兩個月治療無效,X線檢查顯示潰瘍反而增大者,應即行胃鏡檢查。⑤X線檢查發現胃息肉大於2cm者,應作胃鏡檢查;⑥胃切除術後15年以上,應每年定期隨訪。預後:進展期胃癌如任其發展,一般從症狀出現到死亡,平均約一年。早期胃癌發展慢,有時可長期(甚至幾年)停留在粘膜而不向深處發展。早期胃癌轉變為晚期胃癌的規律,目前尚不清楚。 胃癌在根治手術後5年存活率取決於胃壁受侵深度、淋巴節受累范圍和腫瘤生長方式。早期胃癌只累及粘膜層者預後佳,術後5年存活率可達95%以上,如已累及粘膜下層,因常有局部淋巴結轉移,預備後稍差,5年存活率約80%。腫瘤以團塊形式出現者,切除率高,較彌散型有早期出現轉移者的預備後面為佳。皮革狀胃預後很差。如腫瘤已侵及肌層但手術時未發現有淋巴結轉移者,5年存活率仍可達60%-50%;如已深達漿膜層而有局部淋巴結轉移者,則預備後不佳,術後5年存活率平均只有20%;已有遠處播散的病例,5年存活率為0。
治療
一、手術治療 是目前惟一有可能根治胃癌的手段。手術效果取決於胃癌的病期、癌侵襲深度和擴散范圍。對早期胃癌,胃部分切除術術屬首選,如已有局部淋巴結轉移,亦應同時加以清掃,仍有良好效果。對進展期患者,如未發現有遠處轉移,應盡可能手術切除,有些需作擴大根治手術。對已有遠處轉移者,一般不作胃切除,僅作姑息手術(如胃造瘺手、胃-空腸吻合術)以保證消化道通暢和改善營養。 二、內鏡下治療 對早期胃癌還有在內鏡下用電灼、激光或微波作局部灼除,或作剝離活檢切除者(癌灶處粘膜下注生理鹽水使病灶與肌層隔開上浮,然後電灼),但因早期胃癌可有局部淋巴結轉移,故不如手術可靠。中、晚期癌不能手術者亦可在內鏡下作激光、微波或局部注射抗腫瘤葯、無水乙醇或免疫增強劑等治療。對賁門目腫瘤而有梗阻者還可作內鏡下放置內支架,重建通道。 三、化學治療 抗腫瘤葯常用以輔助手術治療,在術前術中及術後使用,以抑制癌細胞的擴散和殺傷殘存的癌細胞,從而提高手術效果,一般早期癌術後不給化療,中晚期癌能被手術切除者必須給化療,常在術後2-4周開始,按情況單一給氟尿嘧啶(5-FU),絲裂黴素(MMC),或替加氟(FT-207),或採用聯合化療。反未作根治性切除的患者不能施行手術者,可試用聯合化療。胃腸道腫瘤對化療的效應差,胃癌相對而言比其他要好些。常用的化療劑有5-FU、MMC、阿黴素(ADM)、亞硝脲素(如CCNU,MeCCNU),和順鉑(DDP)、依託泊苷(足葉乙甙,VP-16),以及用羥喜樹鹼等。這些葯物,單用效果差,有效率(瘤體至少縮小50%)僅10%-20%,聯合應用則稍佳。聯合應用方案繁多,迄今尚無理想的配伍。還有經股動脈插管到相應動脈支進行介入性動脈化療者,葯物的不良反應較全身用葯者為小,但為侵入性治療,且操作較反繁。 四、其他療法 高能量靜脈營養療法亦常用作輔助治療,術前及術後應用科提高患者體制,使更能耐受手術和化療。可用免疫增強劑如卡介苗(BCG)、左旋咪唑、溶鏈菌制劑(OK-432)等來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但效果不肯定。目前,還有試用微小病毒來治療胃癌的研究報告。 中葯扶正癌方(黃芪、黨參、生白術、仙鶴草,生苡仁、白花蛇舌草、石英、七葉一枝花、石見穿、炙甘草)是我國所獨有,可以配合應用。 目前,對Hp在胃癌發生發展中的作用相當重視,對早期胃癌患者可在術後進行抗Hp治療。
並發症
症狀:上腹痛為主要症狀,可為鈍痛、灼痛、脹痛或劇痛,但也可僅有飢餓樣不適感。典型者有輕度或中等度劍突下持續疼痛,可被抗酸葯或進進食所緩解。DU著約有2/3的疼痛呈節律性:早餐後1-3小時開始出現上腹痛,如不服葯或進食則要堅持至午餐才緩解。食後2-4小時又痛,也需進食來緩解,約半數有午夜痛,患者常德北方痛醒。GU也可發生規律性疼痛,但餐後出現較早,約在餐後1/2-1小時出現,至下次餐前自行消失。午夜痛也可發生,但不如DU多見。 並發症: 一、出血 約5%患者可發生大出血,表現為嘔血和(或)黑糞,偶為首發症狀。 二、幽門或賁門梗阻 決定於胃癌的部位。 三、穿孔 比良性潰瘍少見,多發生於幽門前區的潰瘍型癌。
預防
由於病因未明,故尚缺乏有效的一級預防(去除病因)措施。但據流行病學調查,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吃肉類和多飲乳品,少進鹹菜和腌臘食品,減少食鹽攝入,食物用冰箱貯藏,似有一定預防作用。每日進服維生素C,可減少胃內亞硝胺的形成。積極根除Hp也是重要的可能預防胃癌發生的手段之一。對於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尤其是有腸化和不典型增生者應給予積極治療外,還應定期進行內鏡隨訪檢查;對中度不典型增生者經治療而未好轉,以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宜予預防性手術治療。普查發現早期胃癌,及時予以切除(二級預防),仍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我國幅員廣大,人口眾多,全面普查不可能。在高發區選擇高危人群定期進行篩檢,是一個變通的可行辦法,故應在高發區建立胃癌防治網,大力培養內鏡醫師隊伍,廣大展開高危人群的普篩。
參考資料:http://www.yaolee.net/h_disease/d111.htm

C. 為什麼我來到紐西蘭就一直不停的掉頭發

頭發對於我們每個人的儀表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我們正常人從出生開始頭部就長有頭發,一直到成年,一般可生長100萬根毛發。正常情況下,每人每日可脫落60~80根頭發,梳頭和洗頭時常出現較多的脫發,這是因為已處於休止期尚未脫落的毛發受牽拉而脫落,但是如果一個人每天脫落的毛發超過100根,從而引起頭發稀疏,就是一種病態了,稱為脫發。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節奏的加快,人們承受的心理壓力日益加重,人群中脫發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引起脫發的原因很多,包括脂溢性脫發、神經性脫發和其它原因引起的脫發等。導致脫發的直接誘因有以下幾方面:

1.精神因素。精神緊張、憂郁、恐懼等均能導致神經功能紊亂,毛細血管持續處於收縮狀態,毛囊得不到相應的血液供應,最終導致頭發的脫落。

2.飲食因素。動物類食品為人體合成過量的雄性激素提供了條件。而雄性激素分泌過多,能促使人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此時正常人的頭皮上存在的一種噬脂性真菌就會大量繁殖,該真菌在獲取營養和排放代謝產物過程中可刺激頭皮和毛囊,形成慢性炎症,使毛囊逐漸萎縮,生成功能逐漸衰退。

3.洗滌不當。對於脂溢性脫發患者來說,頭皮皮脂的積聚可對皮脂分泌形成一種負壓,從而減慢其分泌速度。如果此時還頻繁洗頭,加上洗滌用品的刺激,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或加重脫發的發生。

4.其它原因。脫發往往在秋冬季節發病率較高,可能與氣候乾燥影響到人們的心理狀態,或者直接影響皮脂腺的分泌有關。

脫發有很多種類,臨床上常見的有:

1.先天性脫發。較少見,患者出生時全身或局部無毛發,通常合並其它先天性異常,如指(趾)甲、牙齒、骨骼的發育缺陷或畸形,可能為染色體異常所致。

2.雄激素性脫發。即脂溢性脫發,與遺傳有關,多在20~30歲開始發生表現為毛發的逐漸稀疏和脫落,男性多從前額兩側開始,逐漸向頭頂延伸;或從頭頂開始,然後擴展至前額。頭發變得纖細而稀少。由於皮脂分泌旺盛,部分人頭發油膩,長期發展下去則毛發乾枯無光澤。女性脫發一般症狀較輕,多為頭頂部毛發稀疏。

3.斑禿。為一種突然發生的局限性脫發,患處皮膚正常,無炎症,表面光滑,呈斑塊狀脫發,可持續數月或數年,多數能再生。脫落斑塊可為l~2處,多者有10餘處,嚴重者整個頭部毛發迅速脫落,稱為全禿。還有極少數患者,除頭發脫落外,其它部位的毛發如眉毛、睫毛、胡須、腋毛、陰毛等,甚至全身的毳毛均脫落,稱普禿。

對於脫發患者,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1.要保持心情舒暢,精神愉悅。患者要積極面對生活,主動適應快節奏的生活環境,正確對待生活、工作和學習壓力。對所患的脫發病情不要耿耿於懷,要樹立治癒疾病的信心。

2.要合理膳食。不要過多食用動物類食物,做到犖素搭配,營養豐富。

3.控制洗頭次數。一般1周1次即可,夏秋季節最多1周2次。同時要選擇洗滌效果好而刺激性小的洗發劑,不要使用劣質產品。

4.對頭部皮膚病要積極治療。對於頭部所患的脫發症狀,要及時到皮膚科就診,請皮膚科醫生給予正確診斷、對症治療。

5.要有耐心。毛發生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千萬不要著急,一般需要3~6個月或更長的時間才能治好。因此患者一定要配合醫生的治療,持之以恆,才能達到滿意的療效。

【脫發的多種類型】:

1、脂溢性脫發:常常出現在中青年身上,表現為頭皮上有較厚的油性分泌,頭發光亮,稀疏而細,或者頭發乾燥,頭屑多,無光澤,稀疏纖細。
解決辦法:應注意飲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青菜或內服維生素B6、B2等。

2、病理性脫發:主要由於病毒、細菌、高熱對毛母細胞有損傷,抑制了毛母細胞正常分裂,使毛囊處於休克狀態而導致脫發,如急性傳染病、長期服用某種葯物等。
解決方法:多休息,身體康復或停葯後頭發會重新長出。

3、化學性脫發:有害化學物質對頭皮組織、毛囊細胞的損害導致脫發
解決辦法:不使用刺激性強的染發劑、燙發劑及劣質洗發用品。

4、物理性脫發:空氣污染物堵塞毛囊、有害輻射等原因導致的脫發。
解決辦法:不要使用易產生靜電的尼龍梳子和尼龍頭刷,在空氣粉塵污染嚴重的環境戴防護帽並及時洗頭。

5、營養性脫發:消化吸收機能障礙造成營養不良導致脫發
解決方法:加強營養,多吃蔬果、海帶、桑葚、核桃仁。

6、肥胖性脫發: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在體內代謝後產生廢物,堵塞毛囊導致脫發
解決方法:少吃油膩重的食物,加強體育鍛煉。

7、遺傳性脫發:脫發也是有遺傳性的,一般男性呈顯性遺傳,女性呈陰性遺傳。

D. 白血病那個國家發病比例最高

白血病占惡性腫瘤總發病數的5%左右,發病以兒童和青年居多,在我國各年齡組惡性腫瘤的死亡率中占第六位(男性)和第八位。根據調查發現白血病的發病率城市高於農村,發達地區高於不發達地區,聯合國衛生組織資料顯示,白血病發病率最高的國家是美國、瑞典和紐西蘭。美國的發病率為3.9-15/10萬。我國白血病的發病率與國外相比,明顯低於歐美國家,而與亞洲國家接近。

E. 癌症哪個國家發病率高

英國《衛報》2011年刊登的各國癌症高發病率排行,其中,全球前十名癌症發病率(每十萬人)的國家排行榜中丹麥第1,美國第7,榜單中不見中國身影,引發網友熱議。
全球前十名癌症發病率(每十萬人)的國家排行榜:丹麥第1,美國第7.
球前十名癌症發病率(每十萬人)的國家為:丹麥(326);愛爾蘭(317);澳大利亞(314);紐西蘭(309);比利時(307);法國(301);美國(300);挪威(299);加拿大(297);捷克(295)」。微博最後還附上英國《衛報》2011年刊登的癌症高發病率國家的排行榜。

F. 多發性硬化症的發病幾率

發病率較高呈慢性病程和傾向於年輕人罹患有報告估計目前世界范圍內年輕的MS患者約有100萬人流行病學有以下特點:
1.大樣本(5305例肯定診斷的MS患者配對比較)研究肯定了隨緯度增加MS發病危險增高的實事,MS有明顯的流行特點,地域分布有差異從赤道向南北半球延伸,離赤道越遠發病率越高,南北半球皆然。
MS高危地區包括美國北部加拿大、冰島、英國、北歐、澳洲的塔斯馬尼亞(Tasmania)島和南紐西蘭患病率為40/10萬或更高赤道國家發病率小於1/10萬,亞洲和非洲國家發病率較低約為5/10萬。日本為1.4/10萬,我國目前尚無MS流行病學資料但40餘年來MS病例報道愈見增多專家傾向我國的MS並非少見,但我國仍屬於低發病區,與日本相似
2.移民的流行病學資料表明,15歲以前從北歐移居南非的移民MS發病率低15歲之後的移民仍保持出生地的高發病率提示15歲前與某種外界環境因素接觸可能在MS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3.MS在兒童的發病率很低在所有MS病例中,發病於10歲以前者佔0.3%~0.5%兒童期後隨年齡增長發病的危險性增加。30歲達到高峰,40歲是高發期,之後發病危險性顯著下降,60歲以後發病率很低。約2/3的MS患者在20~40歲發病其餘的多數發病於20歲以前少數在晚年發病(50歲以後)
4.流行病學資料顯示,遺傳因素對MS的易感性起作用,MS與6號染色體組織相容性抗原HLA-DR位點相關,表達最強的是HLA-DR2某些民族如愛斯基摩人、西伯利亞的雅庫特人和非洲的班圖人以及吉普賽人不罹患MS
5.屍解病理說明MS真實的發病率要比實際報道的高女性發病較男性高2~3倍,這種性別差別的意義尚不清楚。
6.諸多因素(外科手術、麻醉家養寵物接觸、牙內銀汞合金填充物等)可能與本病發生有關,但缺乏更進一步的證據

G. 哪些地方的人容易患結直腸癌

一、地區分布世界各地結直腸癌發病率差異可達20倍以上。北歐、西歐、北美及紐西蘭等發達國家(日本和芬蘭除外)結直腸癌發病率最高。南歐、東歐和拉丁美洲等一些社會經濟較發達的國家發病率居中,亞洲、非洲和大多數不發達拉美國家的發病率最低。經濟發展的差異可能是居民結直腸癌發病率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認為西方發達國家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明顯高於發展中國家。 根據IARC1982年資料,世界105個國家和地區中,結直腸癌年發病率最高的是美國康涅狄克(23.3/10萬),其次是美國紐約洲(31.4/10萬),最低的是塞內加爾的達喀爾(0.6/10萬)。WHO統計世界各地結直腸癌死亡率,其中紐西蘭最高,調整死亡率為23.96/10萬,歐洲一些國家結直腸癌死亡率也較高,如丹麥21.39/10萬,奧地利19.28/10萬,英格蘭與威爾士19.20/10萬,美洲以美國死亡率最高(16.58/10萬),亞洲則以新加坡為最高(16.44/10萬),我國為5.49/10萬,在世界上屬較低水平。 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屬低水平國家之一,且與世界范圍分布趨勢相似,即經濟發達地區結直腸癌發病率高於經濟不發達地區。 二、人群分布1.性別與年齡 世界范圍內男女結直腸癌發率接近,男性略高於女姓。結直腸癌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步上升,85歲以上年齡組發病率略有降低。近年來青年人結直腸癌頗受關注,一些研究表明青年人結直腸癌可能與遺傳因素關系密切。我國結直腸癌患者發病中位年齡為45歲,較歐美國家報道的55歲提前了10歲,可見結直腸癌在我國雖然發病率較歐美低但危害對象則較歐美年輕。2.種族與遺傳 有資料表明,世界結直腸癌高發人群為白人,其次為黑人,亞洲人及美國印第安人發病率最低,故有人提出出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高低與人類的種族有關。但IARC的資料表明,美國舊金山地區中國人的結直腸癌年發病率為25/10萬,日本人為30.8/10萬,均比美國土人的年發病率明顯增高。生活在莫三比克的黑人結直腸癌發病率為世界最低,但移居美國的黑人後裔其結直腸癌發病率卻接近美國白人,而遠遠超過日本本國土人。波蘭結腸癌發病率低於美國。而遷居美國的波蘭移民發病率與美國人相近似,遷居澳大利亞的波蘭移民結腸癌發病率也高於波蘭本土人。上述移民流行病學資料強烈提示結直腸癌是一個典型的環境生活方式癌,其病因中種族遺傳的作用是很小的,而生活方式、膳食結構、環境因素才可能是其主要病因。3.其它社會群體 有研究表明結直腸癌的發病率與經濟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呈正相關。肉食的宗教人群結直腸發病率較素食高。美國加洲和哥倫比亞統計,在各年齡組中高社會階層的人群患結直腸癌的危險性是低社會階層的4倍。我國的一些資料顯示,城市的結直腸癌發病率高於農村,城市越大死亡率越高。 三、發病趨勢 近20-30年來,結直腸癌發病率上升速度在許多地區超過了肺癌而躍居升幅之首。美國1974年時全國直腸癌的新發病例數為9.9萬例,到了1984年己上升達13萬例,1990年多達15.5萬例。

H. 白血病發病率

白血病占惡性腫瘤總發病率的5%左右,在惡性腫瘤發生率的排行榜中,男性為第6位,女性為第8位,男性多於女性。白血病發病率最高的國家是美國、瑞典和紐西蘭。我國白血病的發病率明顯低於歐美國家,與亞洲其他國家接近。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曾於1986~1988年組織了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46個調查點60557127人的白血病發病率調查,該項調查發現,白血病的年發病率為2.76/10萬人口,以油田和污染地區的發病率明顯增高,城市高於農村。
白血病發病隨年齡增長而增多,發病年齡的高峰為50~69歲。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發病高峰為60~69歲;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發病高峰在10歲之前,之後逐步降低,進入老年期又略為升高;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發病高峰為50~59歲;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發病率則在50歲後才有明顯升高。
兒童的惡性腫瘤中,以白血病的發病率最高,據調查,我國<10歲兒童中,白血病的發病率為2.28/10萬人口,隨著國家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展,以及人口的老齡化,白血病的發病率可能會出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全世界約有24萬急性白血病患者。

I. 請問什麼是宮頸癌

每年約5萬人死於宮頸癌。
宮頸癌發病的地區分布:發展中國家高於發達國家,比如亞洲、非洲、中美洲、南美洲發病率要高於北美等一些發達國家。從一些地區區域來講,農村高於城市、山區高於平原、內地高於沿海。從我國發病情況,宮頸癌的高發地區主要在內蒙、山西、陝西、湖南、湖北等地。
宮頸癌發病的人群分布:它的高發年齡段在45歲到49歲。30歲以後發病有上升趨勢,在世界范圍內非裔美國人、拉丁美洲人、美洲印第安人發病率較高,而夏威夷人、紐西蘭人發病率較低。我國民族來講,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發病率高,而藏族、苗族、彝族發病率較低。
宮頸癌的病因不清楚,但它有一些相關的因素,這些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行為危險因素,一般認為性生活過早,如十八歲以前有性生活、早育、多個性伴侶、多孕多產、吸煙、社會經濟低下、營養不良、配偶性混亂等等。第二個因素為生物學因素。HPV感染是宮頸癌發生的必要條件。18-28歲為感染的高峰年齡,終身累計概率可高達40%。10-15%的35歲以上的婦女有持續感染的情況,有更高的風險。三是遺傳易感性,比如家族聚集現象。

J. 什麼是癌症的5年生存率為什麼對比國外中國會這么低

五年生存率系指某種腫瘤經過各種綜合治病後,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
醫學上常採用「五年生存率」來評價癌症的治療效果。但是很多人對此並不了解,以為患者只能生存五年,很多患者聽到五年生存率多會誠惶誠恐,以為是死期的預警,下面我們就對五年生存率詳細解答給大家。 醫學:五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是醫學上的一個統計,它並不指具體患者個案。也即是醫學統計至五年,並不是說你的個案限於活五年。實際上被確診癌症後,活到五年以上的人到處可見,而且越是活得長,再次復發的機率也越低,生存率還可以提高。在我們的周圍不乏活了十年二十年依然無恙的癌症康復者。 五年生存率臨床意義 五年生存率系指某種腫瘤經過各種綜合治病後,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用五年生存率表達有其一定的科學性。某種腫瘤經過治療後,有一部分可能發生轉移和復發,其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因腫瘤進入晚期而去世。轉移和復發大多發生在根除手術後三年之內,約佔80%,少部分發生在根除後五年之內,約佔10%。所以,各種腫瘤根除手術後五年內不復發,再次復發的機會就極少了,故常用五年生存率表達各種癌症的療效。
癌症的可惡之處是在於它會擴散和轉移。據五年生存率統計,癌患者活不到五年,大多並是在治療前已經轉移或殘留在體內的癌細胞經過一段潛伏時間,不是手術或治療不成功,又在重新增殖或通過淋巴和血管在別處形成新灶。故當醫生告訴患者,病灶部位癌腫已經全部切除,手術相當成功。這還不能算治癒,只能說病情得到緩解和控制(穩定)。只有當癌症患者經過治療後生存時間超過五年,又無任何復發跡象者,才可以認為臨床治癒。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01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4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5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4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98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4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6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4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1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