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為什麼寺廟多

緬甸為什麼寺廟多

發布時間: 2022-06-09 13:21:59

1. 緬甸最獨特佛塔!掛在懸崖邊千年不倒,為何卻不準女性觸碰

緬甸有一座掛在懸崖邊,千年不倒的佛塔卻不能夠讓女性觸碰的原因是這座懸崖佛塔裡面放著一本佛法,傳說如果女性觸碰了的話,那麼佛法就會失效,從而失去神靈的庇佑。所以緬甸的女性佛教教徒只能夠遠遠地觀望這一座神奇且獨特的佛塔。

因此人們賦予了它神力,說是佛祖的神力鎮壓著他,就不會讓他滾落山下去。但是雖然很多年大驚時都沒有什麼異常,但是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在下雨天的時候禁止人們去參觀大金石,因為那一座大金池其實跟地面接觸的面積十分的小,如果有大風刮過,會清楚地看到大金石會稍微的晃動,所以為了安全起見還是避免了這一種危險。

2. 全球最大卧佛,靜躺在密林之中,香火旺盛,遊客為何不敢靠近

前言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

佛經很多的知識讓人心生敬畏,引發人們的深思。佛教在世界的地位舉足輕重,而且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他在世界上擁有著數以億計信徒,而很多地方為了表達信徒們的虔誠,喜歡鑄造一些佛像,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卧佛,他為緬甸一處茂密的叢林,當中每年香火非常旺盛,可是,遊客卻絲毫不敢接近。

其實這都是源於他高超的建築技術,因為緬甸地處熱帶,而且這座佛像坐落在森林裡,常年有霧氣繚繞。會讓很多遊客心生恐懼。再加上它通體紅白黑的三色,更讓人顯得壓抑。對於佛教信徒來講,他認為這個佛像是有生命的,也是非常庄嚴的,外加讓他非常的大會給虔誠的佛教信徒施以一定的心理壓力,讓他不敢直視這個佛像。

結語

如果大家對佛教有興趣,或者本身就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那麼,我推薦大家可以去緬甸看一下,目前緬甸已經開放了我們國家到緬甸的落地簽。出國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是天方夜譚了,而是能夠自己親身感受了,緬甸雖然地方不大,但是它的風景優美,自然環境極其壯麗,來到這里也不失一次非常完美的旅行。

3. 和越南相比較,緬甸的旅遊優勢在哪裡

緬甸和越南都是我國的鄰國,自然就會與很多人去兩國旅遊。然而,經過統計大多數遊客更喜歡去緬甸旅遊。

最近幾年越南的口碑越來越差,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人們就不願意去了。主要就是有一些越南商家宰客,還有就是要小費的情況越來越多,而且給少了還不樂意。所以說人們就不怎麼喜歡去了。很多人都會覺得越南的物價水平比較低,但事實並非如此。物價反而比較高,消費水平和國內差不多,甚至都高於國內。尤其對於遊客而言,物價更是高。

在緬甸旅遊還比較安全,小偷強盜啥的比較少。(絕大多數人民都信佛教,相信因果所以很少有小偷)即使有丟東西的,緬甸人撿到也會歸還失主。當然,特別貴重的東西還是隨身看好或者不要帶著比較好,以備安全。

4. 緬甸、越南、泰國的佛教尖塔建築都很相似,它們起源是屬於哪裡的

寺廟建築和佛像一般,在傳布的過程中,加上各地的的特質,逐漸轉變。
論源起,都是印度。
所以,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地的建築風格,幾乎是最接近原始佛教風格的。
(在佛教前還有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前身)

但佛教往北走和往東走的過程,隨著氣候與人文,就慢慢改變了。
以佛像造型舉例,觀世音菩薩原本是男相,到中國後,最常見的,轉為女相。
以建築型式舉例,到了南方的屋脊,反宇向陽,起翹高(北方起翹緩和),也是適應當地氣候人文的結果。

因此,由於緬甸、越南、泰國等地,森林多,氣候潮濕溫熱。
建築型式開始起翹,基礎墊高,也是類似的建築緣由。
加上本有的宮殿型式,或裝飾方法,演變至今。
(和伊斯蘭教、佛教塔寺進入中國而轉變,道理相同。)

5. 緬甸人拜佛的習俗

緬甸是一個佛教盛行的國家,到處都是寺廟佛塔。據說在緬甸,你無論站在什麼地方,隨便望一眼,都會看見許多寺廟佛塔。真可謂:佛祖無處不在! 到了緬甸,到處要赤腳,很多時候不能穿鞋,也不能穿襪子。否則,就會犯了當地宗教風俗之大忌:對佛祖不敬。在緬甸,要進入寺廟佛塔燒香拜佛,一定要遵守規矩。這規矩就是:你必須把鞋脫掉,方可入內,任何人都不例外。上至國家的領導人,下 不支持Flash 旅遊目的地下一站:太空 戶外探險,愛恨交織 新喀里多尼亞天堂之旅 聚焦國內知名企業 到平民百姓,莫不如此。 但傳說在緬甸歷史上有過一次例外,那是在80年代,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協主席鄧穎超應邀訪問緬甸,參觀仰光大金佛塔時,因其年邁體衰,也因其德高望重,惟一一次破例,讓她穿著鞋襪走進了金碧輝煌的神聖的大金佛塔。聽說這件事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緬甸人用這種赤腳的方式,表示對佛祖的虔誠之至——上可知天,下可會地。我心坦誠,一心敬佛。因為光腳是表示赤誠,所以那些沿著緬甸的大街小巷,甚至在鄉村小道化緣的和尚,無論天晴下雨,一律赤腳而行。一是以此而昭示世人,自己對佛祖很虔誠;二來也是表示對施主的尊敬。 而那些對佛祖同樣虔誠的施主,施捨時也要光著腳,把早晨煮好的米飯一勺一勺地盛到和尚們的缽里去,穿著棗紅色袈裟的和尚們則排著長隊,依次領取。這是樹木蔥蘢的緬甸早晨的一景。 因為經常要光著腳,我們就不難理解,在緬甸為什麼人人穿拖鞋了。平民百姓無論做工還是休閑,都只穿拖鞋;甚至有些緬甸政府要員,在隆重的國宴上或會見外國政要時,也都穿著拖鞋。一開始我看見這種情景,感到有些不習慣。但時間長了,了解到緬甸人赤腳的風俗後,便非常理解他們了。除了天氣太熱、赤腳穿拖鞋舒服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燒香拜佛方便。緬甸人無論在家還是在外,一天要拜很多次佛。 因此,在緬甸穿襪子的機會或穿襪子的人極少。那些想推銷襪子的人可千萬別打錯算盤,到緬甸來推銷襪子或開辦一家襪子工廠。(成德文)

6. 緬甸是不是有什麼不為人知的風俗習慣,當地女人都很愛穿筒裙

緬甸是一座文化源遠流長的文明古國,雖然經濟不是很發達,但卻有很多值得一去參觀的景色。當地也有很多與眾不同的風俗習慣,比如當地的女人都很愛穿筒裙。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原因一:緬甸溫度高。緬甸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的平均氣候基本上都在二十七度左右,並且紫外線比較強烈。當地的女人為了防曬,筒裙很長,穿起來能起到一定的防曬作用,避免自己的皮膚受到傷害。有些腿型不好看的女性穿上筒裙還能掩蓋這一缺點。腿長的女性穿筒裙會很顯氣質,優雅姿態盡顯無遺。

筒裙是緬甸的一種特色,當地女人穿上它是對當地文化的一種尊重,也是對文化的一種傳承。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緬甸的筒裙各式各樣,大家去旅遊的時候可以嘗試一下緬甸的筒裙哦!

7. 緬甸最美白色寺廟,為何這里可以深受女性遊客喜愛

緬甸作為我國的鄰國,也是東南亞地區比較有代表性的國家,近些年我國去緬甸旅遊的人數也在不斷攀升,可以說帶動了緬甸旅遊業的發展。而緬甸本土的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也很有特色,廣受大家的喜愛。今天小編想給大家介紹的是緬甸最美的一座寺廟,據說非常受女性遊客的喜愛。那麼這座寺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緬甸這座最美的寺廟就是坐落在曼德勒的辛比梅寶塔。這座寶塔無論從建造歷史還是建造風格都不同於緬甸的其它寺廟,具體有哪些不同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這就是今天小編想給大家介紹的緬甸最美的辛比梅白色寺廟,它在緬甸千萬座寺廟之中絕對獨樹一幟,如果你去緬甸旅遊,千萬不要忘記來這里,它的美絕對不會讓你後悔的。

8. 緬甸的具體情況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北界我國;西北與孟加拉國、印度為鄰;西南瀕臨孟加拉灣;東和寮國、泰國接壤,是東南亞中南半島上最大的國家。全國地勢北高南低,幾條大河流都源於我國,薩爾溫江上游是我國的怒江;伊洛瓦底江源自我國的龍川江。

緬甸屬季風性熱帶雨林氣候,但因地勢高低不同以及與海洋遠近的差距,全年明顯分為三季:3-5月為暑季;6-10月為雨季;11-次年2月為涼季。平均降水量3000-5000毫米,降水多為暴雨,7月降水最多。

全國領土面積約67萬多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萬,40多個民族,所有民族在語言方面主要分屬三大語系:漢藏語系、南亞語系、南島語系。主體民族是緬族。80%的人信奉佛教。

緬甸首都仰光(緬語意為無敵人)大金塔、和尚、尼姑、佛寺、佛塔眾多。有人稱緬甸為「萬塔之邦」。

緬甸
國名: 緬甸聯邦 (The Union of Myanmar)

獨立日:1月 4日(1948年)

國慶日:1月4日(1948年)

國旗: 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9∶ 5。旗面為紅色,左上角有一深藍色的小長方形,裡面繪有白色的圖案——14顆五角星環繞著一個14齒的齒輪,齒輪中空,內有一株谷穗。紅色象徵勇敢和果斷,深藍色象徵和平與統一,白色象徵純潔和美德。14顆五角星代表緬甸聯邦的14個省、邦,齒輪和谷穗象徵工業和農業。

國徽:中心為一個由谷穗環繞的有14個齒的齒輪,上面繪有緬甸地圖。谷穗兩側各有一個獅子,獅子被譽為緬甸的國獸,稱聖獅,是吉祥的標志。頂端為一顆五角星,在其兩側和谷穗周圍裝飾著緬甸花卉;底部的飾帶上用緬文寫著「緬甸聯邦」。

國花: 東亞蘭花

國樹:柚木
國鳥:烏鴉
國家政要: 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 丹瑞大將(Than Shwe),1997年11月任職。

自然地理:緬領土有676581平方公里。位於中南半島的西部,在西藏高原和馬來半島之間。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接壤,東北與中國為鄰,東南與寮國、泰國毗鄰,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海岸線長3200公里。屬熱帶季風氣候。森林覆蓋率占總面積的50%以上。

人口:5300萬人(2004年)。緬甸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緬族約占總人口的65%。全國80%以上人口信奉佛教。約8%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緬甸語為官方語言,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已的語言,其中緬、克欽、克倫、撣和孟等族有文字。

首都: 曾經為仰光 (Yangon),位於伊洛瓦底江入海分支仰光河左岸,是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仰光自然風光秀麗,景色迷人。世界聞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於2500多年前,高達百米,塔頂鑲著4300多顆寶石。整個高塔用20516張金片貼住,形成了晝夜金碧輝煌的外觀。1852年建成的仰光港,是緬甸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主要的稻米輸出港之一。2005年,緬甸軍政府突然遷都至仰光以北320公里的小城市彬馬那,並在彬馬那周圍建設了許多政府辦公設施。這一舉動讓許多人感到吃驚。彬馬那歷史以來就沒有作為首都使用過,只是當地的木材轉運中心,也不是交通樞紐。不過遷都以來,緬甸政府修建了許多仰光到彬馬那的高速公路,現在彬馬那的交通也十分方便。

2005年11月7日,緬甸政府發言人、新聞部長覺山准將說,緬甸政府部門已從6日起開始分批遷往緬甸中部城市彬馬那。覺山證實,已經開始搬遷的首批9個部門包括外交部、國防部、商業部和農業部等。其他政府部門也將陸續遷至彬馬那。彬馬那是緬甸中部的一個縣級城市,位於仰光以北390公里處,距緬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約300公里,附近有勃固山脈依託,目前常住人口估計不足10萬。彬馬那現有農業、林業和畜牧業3所大學。

簡史: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英國於1824-1885年間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緬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國總督統治。1942年日軍佔領緬甸。1945年全國總起義,緬甸光復。後英國重新控制緬甸。1947年10月英國被迫公布緬獨立法案。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建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9月23日改稱「緬甸聯邦」。 緬甸貨幣>>> 元

緬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國」,佛教傳入緬甸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1000多年前,緬甸人就開始把佛經刻寫在一種叫貝多羅樹的葉子上,製成貝葉經。正如李商隱詩中提到「憶奉蓮花座,兼聞貝葉經」。在緬甸4640多萬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緬甸的每一個男人在一定時期內都必須削發為僧。否則,就會受到社會的蔑視。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廟必建塔,緬甸全國到處佛塔林立。因此,緬甸又被譽為「佛塔之國」。千姿百態、金碧輝煌的佛塔使緬甸成為旅遊勝地。

經濟:農業是緬甸國民經濟的基礎,農作物主要有稻穀、小麥、玉米、棉花、甘蔗和黃麻等。緬甸森林資源豐富,全國擁有林地3412萬公頃,覆蓋率為50%左右,是世界上柚木產量最大的國家。柚木質地堅韌、耐腐蝕,是人類用鋼鐵造船以前世界上最好的造船材料。緬甸將柚木視為國樹,被稱為「樹木之王」、「緬甸之寶」。緬甸盛產的玉石和寶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外交: 緬奉行獨立、積極的外交政策,不依附於任何大國和國家集團。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各國友好相處,重視發展同鄰國的睦鄰友好關系。

與中國關系:中緬兩國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相處。1950年6月8日兩國建交。50年代,兩國總理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60年10月,兩國政府簽定了中緬邊界條約,率先圓滿解決了歷史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中緬領導人一直保持互訪傳統,周總理曾9次訪緬,吳奈溫12次訪華。中緬友誼被稱頌為「胞波」(兄弟)情誼。2004年7月,欽紐總理對中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2006年3月,梭溫總理訪問中國。

歷史

緬甸歷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是英國殖民統治後的人為劃分。相傳西元前200年驃人(Pyu)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兩世紀之後孟族來到錫唐河(Sittang River)流域,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並建立蒲甘城(Pagan)。

蒲甘王朝(1044年-1287年)

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國王(King Anawrahta,1044年-1077年在位)於1044年建立,為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以小乘佛教為國教。阿奴律陀國王相繼征服撣族和孟族,也不斷擴展領土。在阿朗西都國王(King Alaungsithu,1111年-1167年)掌政時,小乘佛教逐漸成為主流,並在13世紀初期達到頂盛。當時建造的3000餘座寺廟尚有100座保存至今。1287年元朝統治者忽必烈率領元軍大舉入侵而結束了蒲甘王朝。此後,緬甸進入了撣族時期。

東吁王朝(1531年-1752年)

1531年緬人莽應體(Tabinshwehti,1531年-1550年)二度統一緬甸,成立東吁王朝而自稱為王,並於1546年建立首都勃固城(Pegu)。之後莽應龍(Bayinnaung)即位,因多次與實力犟大的泰族阿瑜陀耶王國(大城王國)(Ayutthaya)交戰而耗盡了資源,最後因勃固城於1599年被阿卡族佔領而遷都阿瓦(Ava)。東吁王國最終在1752年沒落。1753年,緬人雍籍牙(Alaungpaya)出現,趕走當時攻佔阿瓦的孟族人,並建立大光城。

貢榜王朝(1752年-1885年)

1782年-1819年是波道國王(King Bodawpaya)主政的專制時期,因其多次企圖入侵泰國的野心,使得當時佔有印度的英國不免憂心緬甸可能造成的威脅。

殖民時期(1885年-1948年)

英國和緬甸間的緊張局勢在1824年-1826年以及1852年兩次的英緬戰爭中達到高峰。英國在這兩次的戰爭中均獲得勝利,最後攻佔勃固城並將此地稱為下緬甸。在英國人進入緬甸後,上緬甸的經濟也顯著好轉。1886年,英國再度贏得第三次的英緬戰爭,此時英國將緬甸納為印度的一省,並將政府設於仰光。

在英國的殖民統治時期,緬甸的交通和教育獲得大幅改善。英國人致力開發水路,使得無數蒸氣船得以航行於依洛瓦底江。鐵路和道路也獲興建和改善以彌補水路的不足。此時,大量的印度移民湧入導致勞工廉價,造成地方經濟受到威脅。因此緬人開始產生對印度人的仇視,以致在1930年爆發反印度人的暴動。

1936年,在英國統治下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選舉中,巴莫博士(Dr. Ba Maw)當選為英國控制下政府的首相,1937年,英國創建一套獨特的緬甸憲法,同意緬人可以控制自國內政。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在1942年5月佔領緬甸,成立以巴莫為首的緬甸執行政府。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對英國殖民政府、渴望獨立的昂山將軍(Gen. Aung San)組織了緬甸獨立義勇軍,1942年他率軍與日軍一起參加了對英軍的戰斗,然後在日軍支持下宣布緬甸從英國獨立。1943年,巴莫與昂山等人受邀訪問日本,他們回國重組緬甸政府,昂山成為國防部長。1944年,昂山開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並組織「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對抗日軍。1945年日本投降後,宣布緬甸獨立是有效的。戰後的緬甸仍受英國控制,昂山則在1947年7月遇刺身亡。昂山的繼承人德欽努(Thakin Nu)繼續領導獨立運動,在英國議會1948年1月4日正式承認緬甸獨立之後,於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緬甸聯邦。

大事年表

1044年∶形成統一的國家。

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1937年∶英國又將緬甸從英屬印度劃出,由英國總督直接統治。

1942年∶日軍佔領緬甸。

1945年∶日本投降後,英國重新佔領緬甸。

1948年1月4日∶建立緬甸聯邦。

1974年∶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1988年9月23日∶改稱緬甸聯邦。

1988年9月∶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為國家最高權力機構。

1990年5月27日∶緬甸舉行首次多黨制大選。但軍政府不移交權力於政黨。

1997年11月15日∶緬甸成立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取消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

2005年11月7日∶緬甸政府突然宣布由仰光遷都至彬馬那。

中文全稱: 緬元
幣值換算
1緬元=100分

幣值: 1、5、10、25、50分及1緬元
文字介紹
國旗:

左上方深藍長方形中的白色圖案由稻穗和14個齒的齒輪組成,分別象徵農業和工業。齒輪外有14顆星圍繞,代表該國14個省、邦。紅色象徵勇敢,白色象徵純潔,深藍色象徵和平。

國徽:

中心為一個14齒的齒輪,上繪緬甸地圖。齒輪由稻穗環繞。稻穗兩旁各有一頭獅子,獅子被譽為國獸,是吉祥的標志。圖案頂端為一五角星,兩邊飾有緬甸花卉。底部飾帶上用緬文寫著「緬甸聯邦」。

輔幣名稱: 分

9. 緬甸有哪些寺廟值得一覽

緬甸寺廟

不管是去哪裡旅遊,我們都要知道有哪些景點可以游覽。那麼去緬甸旅遊有哪些寺廟可以游覽,寺廟永遠是莊重而神聖的,是不可侵犯的。那麼緬甸的寺廟有哪些值得一覽呢?一起來看看吧。

緬甸寺廟

在仰光大金塔前聆聽裊裊梵音

緬甸人把它奉為佛教的聖地,視為民族的驕傲。仰光大金塔器宇軒昂地聳立在仰光的至高點新固德拉山崗上。

白天,它在陽光的沐浴下,金碧輝煌;入夜,它在星月的淡映下,清奇凝重。

交通 :前往瑞光大金塔,有兩種方式可選:

①公交可在蘇雷寶塔附近乘坐29或61路公交Shwedagon Pagoda站下車即達;可以看谷歌地圖站點在公園邊上 記得帶塑料袋

②計程車從蘇雷寶塔附近乘坐計程車前往,車費約約2000基亞

門票 :門票10000基亞或10美元

開放時間 :04:00-22:00;停止入場時間:21:45 (1月1日-12月31日周一-周日)tips:每年有兩天全天開放,分別為緬甸農歷Tabaung月(三月左右)的滿月日前一天、緬甸農歷Wakhaung月(六月左右,佛教大齋期的開始)的滿月日前一天。

在蒲甘高空上欣賞佛塔林日出

2000餘座佛塔分布在25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蔚為壯觀。

「手指之處必有浮屠」是對蒲甘佛塔之多的形容。無論朝哪個方向隨手一指,眼前總有數不清的佛塔,而每個佛塔都有屬於他們的故事。

交通 :游覽瑞山都塔,有以下三種方式:1、可以乘當地馬車前往,同時可游覽附近的其它佛塔,馬車費用約20000基亞左右/天;

2、租借自行車游覽,費用約1500基亞左右/天,自己租自行車的話靈活性較高,可以隨心意而走,但體力消耗較大;

3、拼車或包車游覽,8座麵包車,費用約50000基亞左右/天

門票 :瑞山都塔門票包含於蒲甘景點通票,通票票價20美元,進入蒲甘城時即可購買

開放時間 :8:00-18:00

‍在實皆山上俯瞰江水

實皆山有超過600座寺廟,超過6000名僧侶和尼姑在此修行。

不高的石階兩旁都是繁茂的大樹,行走其上,會令人內心變得平靜。

交通 :前往實皆山,可乘摩的抵達山腳,後承包三輪車游覽

門票 :門票包含於敏貢-實皆聯票內,3美元/張,5日內有效

開放時間 :07:00-19:3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10. 東南亞寺廟最多的國家

泰國是一個全民信奉佛教的國家,全國6000萬人口,佛像就超過4000多萬尊,是真正的「萬佛之國」。在泰國的城鄉,佛塔林立,寺廟遍布,全國76個城市,每個城市都有三、五百座教堂,共計有大大小小寺廟4萬多座,高高矮矮的佛塔數以萬計,僅首都曼谷就有400座之多。在每一個酒店或大型商場門口,都建有小型的佛塔供奉佛身,而猶以市中心的四面佛取意「四面來風,有求必應」而更受到人們的尊崇,據說很神,凡誠心拜佛者無不應驗,東南亞的一些名流顯賈,都要到此供香拜佛,吉利的話叫請佛。香港和海南三亞的四面佛都請自曼谷的原身,而香火最旺的當然還屬曼谷的本尊四面佛了。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6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7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20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1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5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07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4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09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6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