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會緬甸泄露什麼
1. 緬甸兵變聯合國為什麼不出兵是不作為嗎
有很多國家是經常發生政變,軍變事件,這並不什麼出奇的事情,聯合國是討論和關注關切緬甸和平情況,而不是出不出兵的問題,
2. 緬甸政變為何頻繁
當地時間2月1日上午,緬甸軍方電視台發表聲明,宣布由軍方接管政權。
同時,緬甸總統府發出202101號命令, 國家立法、司法和行政三大部門授權移交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掌管,並規定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為期一年。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總統溫敏及一些民盟高級官員被軍方扣押。
緬甸軍方通過旗下電視台表示,他們扣押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和總統溫敏等領導人,是為了應對去年選舉中存在的「選舉舞弊」;目前,溫敏已將國家權力移交給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
當天中午,昂山素季的臉書賬號發表了一份聲明,敦促緬甸民眾反對當天上午發生的「政變」和任何回歸「軍事獨裁」的做法。
據外媒報道,緬甸首都內比都的大街上和大城市仰光的市政廳外已經部署了不少士兵。
緬甸軍方已控制了仰光、曼德勒、勃固等多地的政府和部門,緬甸國家電視台也已被軍方控制,各個頻道均中斷播出。
那麼,這一事件對緬甸客戶都有哪些影響呢?
通訊中斷
據外媒報道,緬甸首都內比都、仰光等多地電話和網路線路已被切斷,新華社記者的緬甸兩個當地運營商的電話卡已經無法正常使用了。
通訊雖然在稍晚時候有所恢復,但信號不太穩定。此時聯系不上客戶是大概率事件。
所有銀行暫時關閉
緬甸銀行業協會當地時間2月1日上午發布通告,宣布緬甸國內各銀行全部暫停營業。緬甸銀行業協會當天早些時候召開緊急會議,認為由於緬甸進入緊急狀態後支付系統和通信系統大范圍中斷,無法支持各銀行取款業務。重新開業具體時間待網路恢復後通知。
有部分銀行除了提款機服務,部分網上銀行服務、支付服務也已暫停。緬甸中央銀行則表示,正密切關注事件,當多間銀行可以提供服務時,會通知大眾。
民眾搶購
當地時間2月1日早上,在緬甸軍方宣布接管政權之後,仰光、曼德勒等多地出現大批民眾搶購大米、油等生活必需品的情況,同時銀行的自動提款機前也排起了長隊。
航班暫停
受緬甸軍方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影響,緬甸仰光國際和國內出入口均於當地時間2月1日早上5時30分關閉,全部航班取消。不少已經接受新冠病毒檢測准備乘機的旅客受阻。
與政府合作項目暫停
一家駐緬甸的中資企業員工指,由於事發地是內比都,而大部分中資企業都在仰光,所以受影響不大。目前員工情緒比較穩定,項目正常運轉,部分需要與當地政府對接的工作事宜受到影響。
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經商處在中資企業微信群通知稱,請中國公民做好應急准備,不要驚慌,有情況及時向使館反映。
泰緬邊境關閉
當地時間2月1日上午,泰國北部與緬甸邊境一陸路口岸暫時關閉,該口岸位於泰國北部清萊府美塞縣和緬甸大其力交界,是泰國與緬甸最重要的邊境口岸之一。緬甸方面突然暫時關閉該口岸,造成泰緬邊境貿易和人員往來受阻。泰國軍方表示,已經部署增加該口岸軍力以便應對突發。
據緬甸當地華商說,對緬甸民眾來說,疫情期間收入降低導致犯罪率升高,現在又面臨政治動盪,生活上無疑是「雪上加霜」。目前緬甸國內情況較復雜,有要出貨緬甸的外貿人,請一定要全面掌握當地動態,注意貨款安全!
3. 中國投這 8 次反對票的意義是什麼當時為何要投反對票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吳如翔
鏈接:http://www.hu.com/question/20117805/answer/14033275
來源:知乎
第一次:1972年8月25日,中國否決了關於孟加拉國加入聯合國的決議草案
1972年8月8日,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原東巴基斯坦)向安理會提出加入聯合國的申請。由於當時印度軍隊尚未撤出東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未承認孟加拉國,我國從反對肢解一個主權國家的原則出發,在安理會投票反對,從而否決了由蘇聯、印度、南斯拉夫和英國提出的關於推薦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的決議草案。這是我國自恢復聯合國席位以來第一次在安理會行使否決權。兩年後的1974年2月22日,巴基斯坦承認了孟加拉國。同年5月14日,孟加拉國重提人會申請,要求安理會重新審議。經第三者從中斡旋後,我國同意安理會重新審議。6月lO日安理會正式通過了推薦聯合國大會接納孟加拉國加入聯合國的決議。從此,中國代表團與孟加拉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建立了十分友好的關系。
第二次:1972年9月10日,中國否決了有關中東問題的對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國家的修正案草案
中國第二次使用否決權是1972年9月10日。當時我們否決了英、法等國對索馬里、幾內亞、南斯拉夫三國反對以色列侵略敘利亞、黎巴嫩提案的修正案。這是一次分段表決。在針對提案這一段,中國行使了否決權。其實,分段表決需要得到提案國的同意。當時,如果事先徵求意見,索馬里等提案國是不會同意分段表決的,因而也不需要中國行使否決權。由於我們對安理會議事規則不夠熟悉,所以當印度代表突然提出分段表決時,我們未提出需徵求提案國的意見,從而對修正案投了反對票(十國贊成)。蘇聯代表馬立克當時也無思想准備,跟著我們一起投了反對票。結果因中、蘇兩個常任理事國投了反對票,英國等國的修正案被否決。因為是分段表決,所以可視做行使半次否決權。
第三次:1997年1月10日,中國否決了關於向瓜地馬拉派遣聯合國軍事觀察員的決議草案
1997年1月10日,中國否決了關於向瓜地馬拉派遣聯合國軍事觀察員的決議草案,理由是瓜地馬拉與台灣維持外交關系以及每年在聯合國總務委員會上聯署所謂要求台灣「參與」聯合國的提案。
外交部發言人沈國放今天在這里表示,中國一貫支持瓜地馬拉的和平進程,支持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有關決議,但為捍衛《聯合國憲章》,維護中國人民的合法利益,中國不得不對安理會有關決議草案投反對票。顯然,瓜地馬拉政府應對此負完全的責任。
沈國放今天就此事發表談話說,中國一貫支持瓜地馬拉的和平進程,支持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有關決議。令人遺憾的是,瓜地馬拉政府連續四年來在聯合國一再悍然支持製造「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破壞中國統一的活動,特別是執意邀請台灣當局參加瓜地馬拉的和平協定簽署儀式。
他指出,瓜地馬拉政府的所作所為踐踏了《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違反了聯大的第2758號決議,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干涉了中國的內政,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這當然是不能接受的。
沈國放說,盡管瓜地馬拉政府做了損害中國利益的事,我們還是採取了建設性的和向前看的態度,提出了合情合理的解決辦法,希望瓜地馬拉政府採取實際行動糾正錯誤。然而,瓜地馬拉當局執迷不悟,堅持錯誤立場。瓜地馬拉不能指望一方面做有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事,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國在安理會與其合作。為捍衛《聯合國憲章》,維護中國人民的合法利益,我們不得不對安理會有關決議草案投反對票。顯然,瓜地馬拉政府應對此負完全的責任。
第四次:1999年2月25日,中國否決關於同意聯合國駐馬其頓預防性部署部隊延期的決議草案
1999年2月25日,否決了安理會關於延長聯合國維和部隊駐守在馬其頓的期限的決議草案。這兩次否決實際上都是同中國與有關國家的雙邊關系相關。瓜地馬拉一直與台灣有"外交"關系。馬其頓於1993年與我國建交,1999年2月8日馬政府卻正式批准了與台灣的"建交公報",這種情況迫使我不得不在延長聯合國駐馬其頓維和部隊的問題上行使否決權。
第五次:2007年1月12日 中國否決關於緬甸問題的決議草案
2007年1月,在美國起草的緬甸問題決議草案里,再次指責緬甸國內存在人權、艾滋病、毒品等問題,稱這些問題對地區安全造成威脅,並要求緬甸政府盡快改善國內狀況,否則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和後果。當地時間1月12日下午,針對美國和英國提出的有關緬甸問題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時,中國常駐聯合國代錶王光亞高高地舉起右手,莊重地投下了反對票。與中國一起反對該草案的,還有俄羅斯和南非。正是中俄的聯手反對,使得美英的提案未獲通過。
1月12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錶王光亞在表決前作解釋性發言時表示,緬甸問題本質上仍是一國內政,緬甸國內局勢並未對國際與地區和平與安全構成威脅。這是緬甸所有直接鄰國、東盟成員和絕大多數亞太國家的共識。
1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就聯合國安理會表決緬甸問題決議草案回答記者提問時說,緬甸鄰國和包括東盟國家與不結盟運動成員在內的國際社會大多數成員都認為,緬甸局勢並未對地區及國際和平與安全構成威脅。如安理會就緬甸問題通過決議,將超出《聯合國憲章》賦予安理會的職責,損害安理會的作用和權威。
他說,緬甸實現政治穩定、民族和睦和經濟發展,符合緬甸自身利益,也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中方將繼續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繼續支持東盟和聯合國秘書長的斡旋,也希望緬甸進一步配合國際社會的努力。
第六次:2008年7月11日 中國否決美國提出的有關辛巴威的制裁提案
俄羅斯和中國11日在安理會投票否決了美國起草的一份制裁辛巴威的決議草案。
在當天下午的表決中,南非、利比亞和越南也投了反對票。投贊成票的有美國、英國、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巴拿馬、布吉納法索、克羅埃西亞和哥斯大黎加。印度尼西亞棄權。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錶王光亞說,在國際上動輒使用制裁或威脅使用制裁無助於解決問題。當前,辛巴威局勢高度復雜敏感,有關談判進程已經啟動,如果安理會此時通過制裁辛巴威的決議,將不可避免地干擾談判進程,導致局勢進一步惡化。
第七次:2011年10月4日 中國對聯合國干預敘利亞決議草案行使否決權
中國日前對聯合國干預敘利亞決議草案行使否決權的舉動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戲劇性的高度關注」,有人拍手稱快,有人怒火中燒。中東地區媒體認同中國向「西方干預主義」說「不」對全球和平穩定所具有的積極意義。敘利亞方面則「感謝智者的聲音」。而美國、德國、法國和英國等西方強國卻對中俄的否決票充滿敵視。英國政府稱俄中「要為敘利亞今後發生的暴力負責」,美國更是屢次斥責中俄動用否決權,國務卿希拉里甚至在公開演說中指責中俄「未能與和平示威者站在一起」,中俄必須給「為自由、人權而戰的人們拿出其解釋」。
第八次:2012年2月4日 中國否決就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
聯合國安理會4日就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進行表決。中國堅持通過和平、對話和政治方式解決問題的原則立場,同俄羅斯一道投了否決票。
對於這份草案,俄方表示其中部分內容無法接受,但並未完全放棄這份決議草案。俄方強調,若不排除對敘利亞動武可能,將動用否決權。
俄方建議在莫斯科召集一次敘利亞各方的對話,以解決這一危機。
中方則表達了對於俄羅斯提出的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的支持,願根據有關原則立場,積極、建設性地參與磋商,同各方一道,為推動通過政治對話妥善解決敘利亞問題而作出努力。
中方並強調,堅決反對使用武力解決敘利亞問題,堅決反對強行推動「政權更迭」等違背《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國際關系基本准則的作法。
4. 外交部是如何回應聯合國涉緬內部文件泄露的
在2月3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聯合國安理會舉行有關緬甸局勢的會議,中方在會議中提出了什麼樣的解決方案?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介紹,2月2日,安理會就緬甸局勢舉行內部磋商,中方建設性參與了相關討論。中國是緬甸的友好鄰邦,我們希望緬甸各方以人民的意願和利益為重,通過對話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善處理分歧,維護政治和社會穩定。
汪文斌表示,國際社會應為緬甸妥善解決分歧營造良好外部環境。安理會採取任何行動,都應有助於緬甸政治和社會穩定,有助於緬和平和解,避免激化矛盾,使局勢進一步復雜化。 汪文斌指出,同時,中方也對安理會正在討論的內部文件遭到泄露表示不解和震驚,這不符合安理會的工作規則,也不利於安理會成員的團結互信。 我們正就安理會相關問題同有關各方保持溝通。國際社會的任何行動都應有助於緬甸政治和社會穩定,有助於緬和平和解,避免激化矛盾,使局勢進一步復雜化。 如何處理好各個國家之間的友好關系?
第一個關鍵詞是相互尊重。強調的是要擯棄傳統的以強凌弱的叢林法則,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各國主權范圍內的事情只能由本國政府和人民去管,尊重各國根據各自國情選擇發展道路,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國家內政。
5. 聯合國閉門磋商緬甸局勢,你有什麼感想,五十字
《明史》中對明朝巔峰時期的疆域記載為:「計明初封略,東起朝鮮,西據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這個記載就讓明粉十分矛盾了,一方面明粉認為《明史》是一部篡改的歷史,是假的,另一方又拿出這句話來證明明朝的疆域十分遼闊。許多人甚至以「西據吐番」來證明明朝的疆域包括了西藏乃至整個青藏高原。那麼事實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句話記載於《明史·地理志》,而原文提到的是「吐番」,其實就是「吐蕃」,並非是西域的吐魯番,因為吐魯番在古代叫做哈密。在唐宋時期,吐蕃就是青藏高原。7世紀初期,松贊干布建立的吐蕃國統一了青藏高原,於是吐蕃就取代了「羌」「西羌」等成為了青藏高原的統稱。
大約在842年,吐蕃王朝崩潰,分裂為了大大小小的諸多政權,主要有拉薩王系、阿里王系、亞澤王系和雅隆覺阿王系。四大王系內部又不斷分化,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割據政權。如阿里王系又分出了拉達克王國、普蘭和古格王國。吐蕃東部地區(青海),則更加混亂,這里「族種分散,大者數千家,小者百十家,無復統一」。北宋時期,青海一帶曾經建立了唃廝啰政權,但是時間也比較短暫。
在長期的分裂狀態下,整個青藏高原形成了三部分,分別是烏思藏(西藏)、康巴(西康)和安多(青海),基本奠定了現代青藏高原的格局。烏思藏又分為了前藏、後藏和阿里三部分,前藏是拉薩和山南地區,後藏是日喀則地區,阿里在藏北高原上。1240年,蒙古闊端部下道爾達率軍遠征烏思藏,最遠到達了尼泊爾。之後,窩端邀請後藏勢力最大的薩迦派寺主薩迦·班智達來涼州會盟,標志著青藏地區正式納入了蒙古國的版圖。
元朝建立後,忽必烈設置總制院(後來改為宣政院)來直轄烏思藏,宣政院的領袖名義上是薩迦派首領帝師統領,實權掌握在院使手中。宣政院下又設立朵甘思(西康)、 朵思麻(青海甘肅交界一帶,又稱為吐蕃宣慰司)和烏思藏三個宣慰司。這里就強調一下,吐蕃一詞的范圍在元朝就發生了改變。唐宋時期的「吐蕃」是整個青藏高原,而元朝的吐蕃僅僅是吐蕃宣慰司,其駐地在河州,也就是現在甘肅省的臨夏市。
明朝,將元朝的「吐蕃」稱為「西番」,因此也可以寫為「吐番」。1370年,鄧愈自臨洮進克河州,於是吐蕃宣慰使何素南普等投降,之後明朝在此地設置了河州衛,以韋正為指揮使,何素南普為河州衛指揮同知。當時明朝在吐蕃一帶一共設置了河州、 洮州、西寧、岷州四衛,合稱為「西番四衛」,隸屬於陝西管轄。
6. 聯合國秘書長為什麼說緬甸正進行種族清洗
緬甸西部若開邦上月25日以來連續發生襲擊事件,導致羅興亞人逃亡的危機不斷發酵。危機引發聯合國高官頻頻發聲,指責緬甸境內存在的「種族清洗」現象。
據俄羅斯9月14日報道,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13日在聯合國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稱,不排除緬甸境內正在進行「種族清洗」的可能性。
古特雷斯在回答是否能將緬甸境內發生的事件稱為"種族清洗"的問題時稱:"當三分之一的羅興亞人離開國家,那還怎麼用別的詞來描述?"
羅興亞人多信奉伊斯蘭教,與當地信奉佛教的若開人長期不睦,雙方間的沖突已經持續了數十年。自2011年緬甸民主轉型以來,大的沖突就發生過三次(包括這次在內)。
8月25日,若開邦孟都等地30處警察哨所遭武裝人員襲擊,1名軍人、11名警察、1名政府職員喪生。「若開羅興亞救世軍」宣稱製造了襲擊。緬甸政府當天指認襲擊者是賓格利人、即國際媒體常說的羅興亞人,並宣布若開羅興亞救世軍為「極端主義恐怖組織」。
襲擊發生後,緬甸軍隊和警察展開反恐行動,若開邦局勢緊張。自上個月25日若開邦爆發暴力沖突以來,至今已有31萬3000名羅興亞人逃往孟加拉,這相信是羅興亞族過去二三十年來最大規模的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