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聯系去緬甸買地建廠
Ⅰ 中國人可以在緬甸購買土地么
先了解房屋所在國的法律,看看是否有類似國內的物權法,綜合評估經濟風險、法律風險後,再確定是否購買。
Ⅱ 中企在緬甸與緬甸私企合作采礦,具體應該怎麼開始操作
也不麻煩,設立公司可以,也可以入股當地私企,簽個股份認購就行了。合作關系在怎麼樣去談。如果是真心合作,哪種合作方式都好說,如果對對方還不夠信任,那最好不合作。沒法保障,出了問題跨國事務拖也拖死了。
采礦手續齊全的話,確定資源儲量,評估,申報,走正常的礦權審批程序,另一方面組織國內設計院現場調查,確定規模,投資及采礦方法。考查國內設備廠家,就可以進入實質階段了。我電話在資料里,可以隨時和我聯系。
Ⅲ 如何通過正規渠道去緬甸佤邦投資
緬甸第二特區(佤邦),是緬甸聯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由南、北兩塊地區組成。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0萬。南面地區與泰國接壤,面積約1.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0萬。佤邦的領導人絕大多數是佤族。
一 地理位置
緬甸第二特區(佤邦),是緬甸聯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由南、北兩塊地區組成。北面地區位於緬甸東北部,約在北緯22º—23º,東經98º—100º間,東北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耿馬縣、滄源縣,普洱市的瀾滄縣、西盟縣、孟連縣、西雙版納州的勐海縣接壤。北面與緬甸第一特區(果敢)相連。南面與緬甸撣邦第四特區相鄰。西面至緬甸第二條大江—薩爾溫江(怒江),與滾弄、當陽等城鎮隔江相望。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0萬。南面地區與泰國接壤,面積約1.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0萬。佤邦的領導人絕大多數是佤族。
二 歷史
緬甸第二特區(佤邦)的歷史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967年以前的幾千年。
是佤邦漫長的歷史階段。這段歷史是原始社會末期,封建社會初期的變革階段。鬼神支配著人們的思想,世襲的山官、頭人統治整個社會,其表現形式是部落制度。整個佤邦分為大大小小幾十個部落(佤語叫「恩」)。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由於外來武裝勢力的干預,佤邦境內出現了布來吳、岩帥、永和、岩小石、扎跌等部落武裝組織(稱自衛隊)。這些武裝組織和部落之間互相殘殺械鬥,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佤邦在歷史上曾為中國土司管轄的領土,但多數時期為分散在各地的眾多頭人部落,未有統一的政權出現。明代分屬孟定府、孟璉司、孟根府土司疆域。清代部分地區脫離原土司控制,成為甌脫地,較知名者有葫蘆、莽冷。
從地理上講,佤邦遠離緬甸聯邦政府,使政府對這一地區的行政管理權失控。從1948年開始,佤邦各族人民被國民黨領導了20年。1966年在佤邦先後出現了四家游擊隊後開始削弱了國民黨的勢力。1969年緬共利用佤邦地區是聯邦政府管理的薄弱地區,又控制了佤邦20年。佤邦在1989年脫離了緬甸共產黨的錯誤領導,在當年的5月份就與緬甸聯邦政府達成停火協議,從此走向了和平發展的道路。在英國統治緬甸時期,佤邦曾和英屬緬甸分開,有過佤邦(WaState)這一名稱。
第二階段(1967—1989年):
在部落混戰、各族群眾處於暗無天日的危難時刻,佤邦許多有識志士勇敢地站出出來。他們認識到,要拯救處於水火之中的人民,必須推翻反動的部落制度。必須組織革命的武裝力量,以實現佤邦的統一和和解。
1966年6月,以鮑有祥、鮑三板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昆馬游擊隊。
1967年5月,岩肯、岩克龍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岩城游擊隊。
1968年,以魯興國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戶雙游擊隊。
1969年2月以趙尼來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紹帕游擊隊。
這些游擊隊的出現,鼓舞了人民求解放的願望,受到了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人民群眾積極參軍參戰、傳遞情報,隊伍發展迅速。但這些游擊隊組織都是自發的、分散的。對統一佤邦、解放佤邦很有局限性。各游擊隊領導人不謀而合地意識到:必須統一組織、統一領導、統一指揮。趙尼來、鮑有祥、魯興國、岩肯等領導人加強了聯絡,經過很多曲折,找到了緬甸共產黨。以誠懇的態度請緬甸共產黨來領導游擊隊鬧革命。
1969年三月,緬共代表來到紹帕、戶雙,7月到昆馬、岩城。緬共代表與游擊隊領導經反復協商,密切合作,對各游擊隊進行了整編。以戶雙游擊隊為基礎,成立了緬甸人民軍東北軍區4048營,以紹帕游擊隊為基礎,成立了4049營,以昆馬游擊隊的基礎,成立了502營,以岩誠游擊隊為基礎,成立了501營。
部隊成立後,組成了江東指揮部。指揮部成員有:周昆系、郭志明、楊福康、魯興國、郭志、趙尼來、鮑有祥等人。指揮部成立後,70年4月30日解放了勐冒(新地方)、隨後解放了營盤、邦腰、金廠等地。根據東北軍區的命令,4048、4049部隊到外區域作戰,501、502部隊留佤邦地區作戰。
1971年11月,佤邦的部隊和民兵群眾參加了滾弄戰役。
1972年3月,緬共東北軍區總部遷到勐冒,進駐佤邦的部隊有4045、4046、4047、3035、炮營等。本年底,佤邦境內大都獲解放,北佤南佤實現了統一。1973年解放了勐波地區,孟延地區的大部分及勐寧等地區。1973年4月,東北軍區總部遷到邦康,1978年7月中央總部也遷到邦桑,直到1989年4月16日。
緬甸共產黨在佤邦地區20年,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以階級斗爭為綱;以農民為基礎;以軍事為中心;以農村包圍城市、贏得戰爭、奪取政權為方針路線,解放了佤邦、統一了佤邦,使佤邦人民擺脫了部落統治的桎梏與枷鎖,佤邦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20年來,緬共除以上部隊編號外,還先後組建了2旅、5旅、8旅、683旅、685旅、768旅、859旅、12旅、6旅、7旅、48師、68師等部隊編號。在地方,還廣泛地成立了民兵,各縣成立了縣大隊。武裝力量形成了民兵、地方軍、主力軍三結合體制。
在地方政權方面,組建了北佤縣、南佤縣、景北縣、邦傘特區。
緬共在佤邦20年,為佤邦辦了20多所學校、5個醫院,動員群眾修了乾季公路300公里,搞了部分開田挖溝等農田水利工作。
1985年9月9日,緬共召開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趙明同志,被選為中央委員。趙尼來、鮑有祥、李自如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緬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前後,內部發生了許多問題:根據地越來越小,階級斗爭越搞越激烈,中央主要領導年齡老化,思想僵化,教條主義十分頑固。大民族主義、宗派主義日趨明顯,幹部中培置親信,拉幫結伙。連年戰爭,群眾生活逐年下降,部隊供給短缺……對此形勢,當時許多中下層幹部提了許多改進意見,但緬共主要領導聽不進,還加上「反黨」帽子。在這種情況下,3月11日,原緬共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彭家聲在果敢宣布脫離緬共領導,成立了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
為了解決群眾溫飽問題,佤邦政府決定在第三個五年計劃(1999年—2003年)中把發展農業作為重點項目實施。為加強對農業工作的領導,於一九九八年二月組建了「農林水利部」。委任聯合黨中央政治局委員趙文光同志任部長。並盡力爭取國際禁毒組織、聯邦政府的援助和配合,決定在勐戛、王冷、納番三個地方開發糧食基地。現國際禁毒組織預算投入資金1500萬美元,聯邦政府投入緬幣2600萬文,佤邦政府已撥出1000萬元人民幣,作為三個糧食基地的開發資金。力爭第三個五年計劃結束時全佤邦基本達到糧食自給。
(十一)交通建設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佤邦只有一條從戶板到勐冒的臨時公路,且長年失修。整個佤邦交通十分閉塞。運輸靠人背、肩挑、馬馱。緬共執政20年,忙於作戰,只修了300公里的單車道毛路。和平建設十年來,交通建設被列為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的主要項目,已修築通車毛路3000公里,其中交通干線的730公里,已鋪和正在鋪設彈石路面,90%以上的區已修通公路。
在交通建設中,還修造了造價50萬元人民幣以上賀島、勐康、哈中、龍跨、南板等13座大橋,共修大小橋19座,其中聯邦政府撥款修建的有7座。
十年的艱辛,十年的輝煌。現在佤邦境內交通網路已初步形成,交通閉塞的狀況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十二)能源建設
能源是社會進步的標志,是解放生產力、發展工業、農業、加工業的重要基礎。89年以前,佤邦只有一個70個千瓦的水力發電站。和平建設第二個五年計劃中,佤邦政府為解決經濟發展中急需的動力問題,決定從1996年起,在佤邦建造四個水力發電站。這些電站是:
(1)松普電站:裝機容量7500千瓦,位於邦康市以西29公里的南板河;
(2)榮齋電站:裝機容量2000千瓦,位於勐冒(新地方)以東29公里的榮齋河;
(3)康達電站:裝機容量1200千瓦,位於南登以南5公里的南達河;
(4)昆馬電站:裝機容量800千瓦,位於昆馬以西3公里的南瑪河。
四座電站均於一九九九年四月以前通電啟用。四座電站的建成,為佤邦的建設與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動力基礎。
(十三)財政·商貿·礦業
脫離緬共時,緬共留下的有大米9萬斤,老盾700個,港幣4萬元,人民幣3600元,美金50元,緬幣30萬文,還留下了債務,那時真是一窮二白。九O年以前,財政靠集資,向群眾借貸、募捐等方式來維持。1990年度財政收入1000萬元,支出900多萬元,略有盈餘。九一年以後,收入逐年增加,收支平衡,並有一定積累。一九九八年同一九九O年相比,財政收支增加了近八倍,財政收入來源是:
1、 聯邦政府撥款佔20%
2、 民間捐款佔12%
3、 商貿收入佔18%
4、 稅收佔20%
5、 入股紅利佔19%
6、 礦產佔10%
7、 旅遊業佔1%
商貿方面:為了解決建設資金,必須跳出佤邦尋找財源,經向聯邦政府申報,同意佤邦在緬甸大中城市開展商貿活動。為便於領導和管理,於一九九O年12月在臘戍成立了「佤邦綜合開發貿易總公司」。並先後在仰光、瓦城、棟枝、景棟、大其力、木姐等城鎮組建了分公司,後來向聯邦政府提出開採珠寶玉石的申請,得到了批准,先後在孟休、帕干、抹谷等組織開采寶石、玉石。為廣開渠道,多路經營,十年來先後組建了宏邦公司、一星公司、德康公司、康隆有限公司、康祥珠寶公司、999公司、飛亞公司、佤油麻公司、思茅金鳳大酒店、邦康自來水公司、康樂有限公司、佤邦銀行、恆源煙草工業製造公司、當陽紅磚廠、木姐自來水公司等商貿金融單位。從事商貿的已有5000多名幹部職工。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從不會經商到學會經商,從不會管理到學會管理。在發展過程中付出了很大代價,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現在全面的商貿網路初步形成。這些商貿單位的組建,使佤邦的財政收入逐年增加。為佤邦的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
礦業:佤邦礦藏豐富,但尚未得到普查。十年來,對金廠的鉛鋅礦和龍潭的錫礦組織了開采,有了一些效益,掌握了部分資料,培養了一批礦務管理人員。為今後的礦業開發打下了基礎。
在礦業方面,聯邦政府給了優惠照顧,同意佤邦在勐休、莫谷開采寶石、同意在帕剛開采玉石,還歡迎佤邦去經營南馬都的礦渣等等。勐休寶石場的開采,幾經波折,目前發展良好,效益可觀。龍潭錫礦,潛力大,品位高,質量好。現正採取措施,有計劃地開采,嚴禁破壞性,毀壞性的開采。佤邦政府計劃在第三個五年計劃中發展2—3個重點礦廠,作為佤邦礦業開發的龍頭,使之成為佤邦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柱,及全面禁種禁毒事業的堅實基礎。
(十四)城鎮建設
佤邦在緬共時期,只有邦康的緬共廣播電台,東北軍區總部有幾間磚木結構的瓦房,建築面積約2000㎡,全邦沒有一條像樣的街道。和平建設十年來,城鎮建設發展迅速,邦康已建成初具規模的城鎮,為迎接十年大慶,98年對全鎮重新進行規劃,擴寬了街道,鋪設了地下水溝,安裝了自來水管,架設規范化的能源線路。還修建了運動場、大禮堂。南鄧、勐冒、昆馬、王冷、勐波、賀島、勐片等地也建了不少樓房,全邦建築面積約100萬㎡,是89年的500倍,集貿市場、街道路面,逐年規范,市容正在改觀。
(十五)毒品種植和禁毒方針
緬甸自從1885年淪為英帝國的殖民地以後,鴉片(罌粟)就被傳入緬甸。佤邦屬撣邦高原,山多平壩少,地理、氣候、土質適合於罌粟種植。一百多年來,人民群眾以種植罌粟為主要經濟來源。群眾不了解其毒害性,只為了用鴉片換取糧食、衣物、鹽巴等生活用品,維持最低的生活。加之過去佤邦處於原始部落社會,文化、科學、交通十分落後,鴉片成了群眾包治百的葯物,不少百姓因而染上吸鴉片的惡習,佤邦的毒品種植和吸毒、販毒,有著深遠的歷史的社會的背景。
緬共執政時期,雖有禁毒的號召,但沒有實際的措施和行動。禁毒並無實際效果。
禁毒工作
1989年,佤邦脫離緬共後,聯合黨中央就意識到毒品種植的危害性和禁毒工作的艱巨性。決心把禁毒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歷史使命來完成。
一九九O年八月二十六日,佤邦發布了《佤邦對禁種根除大煙的策略與措施》文件;一九九一年六月十一日,頒布了《禁毒通令》;一九九二年二月一日,趙尼來總書記代表佤邦,主持了有國際禁毒組織和聯邦政府參加的在雲線斬除鴉片幼苗3000多畝的活動;同年六月二日,又在勐冒縣納威區燒毀了價值9000多萬美元的毒品加工廠;一九九四年三月八日,景棟戰略指揮官吳覺溫帶領中、日、美、英、法、澳大利亞等十一個國家的大使、武官到永定、賀島參加燒毀了兩個毒品加工廠;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四日,作出了《關於加強佤邦地區毒品管理的若干決定》,組建了毒品管制委員會;1995年5月17日,佤邦政府作出了《關於在佤邦的部分地區實現三年無毒區的行動計劃》;為進一步落實禁種禁毒計劃,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成立了團級單位的稽查大隊。縣、特區成立了稽查中隊、小隊;一九九六年十二月,聯合黨中央向全黨全軍全民做出了《公元二00五年全佤邦實現無毒地區》的決定。
經過十年的努力,佤邦種植面積及毒品產量正在逐年減少:1990年種植面積約10000英畝,產量約60000公斤。
1994年種植面積約8000英畝,產量約48000公斤。
1997年種植面積約5000英畝,產量約30000公斤。
為了實現徹底禁毒的目標,十年來,特別是第二個五年計劃(1994年)以來,鼓勵和發動單位和個人試種經濟作物,加大了替代作物的投資,取得較好的成績。在邦康地區,炮團、獨立團、418師、邦康特區、萬蚌農場等單位和個人,已種植橡膠、咖啡、果樹萬余畝;南鄧特區、勐冒縣、龍潭特區、勐波縣等單位,發動群眾,因地制宜,種植橡膠、茶葉、荔枝、芒果、杉木等經濟作物已達5萬余畝,目前長勢良好。南面地區,氣候溫熱,土質肥沃,171軍區已種植柚木80多萬株。開發了兩個龍眼基地,已種下龍眼樹苗5000多畝。
佤邦的禁種禁毒工作是一項艱苦而長期的工作,不容樂觀。由於境內外少數謀取高額利潤的制毒販毒分子,變換各種手法,或明或暗地與佤邦禁毒方針相對抗,對這些抗拒勢力打擊不力,國際援助兌現遲緩,佤邦的禁毒阻力還很大。部分已禁種的地區出現反復,群眾外流現象也隨之突出,他們遷往外地繼續種植毒品……但佤邦政府禁毒決心已定,只要全黨全軍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加上國際禁毒組織和聯邦政府的援助配合,佤邦的禁毒大業一定會取得全面勝利!二OO五年全佤邦為無毒源地區的宏偉目標一定能實現!
Ⅳ 中國人可以在在緬甸購置地皮嗎
2016年1月23日,緬甸聯邦議會審核通過公寓法草案,允許外籍人士在緬甸購買公寓。據了解,該草案尚需總統簽字才能正式生效。
該項新通過的公寓法草案規定,外國人可以依法購買公寓(綜合所有權房屋),但在一棟公寓樓內,外籍人士持有公寓套數不得超過總套數的40%。該法案適用於佔地面積不小於兩萬平方英尺(約合1858平方米)、樓層數不低於6層的公寓樓。
實施細則中,如何界定「外籍人士」。
除緬籍國民(持有緬甸紅卡的人)、緬甸客籍人士(持有緬甸藍卡的人)、緬甸准入籍人士(持有緬甸綠卡的人)以外的人,都屬於外籍人士。
實施細則中,值得關注的一些點:
一、對外籍購房者。
1、外籍人士購房前,需事先咨詢注冊管理人;
2、購房時,只能使用合法從國外匯入緬甸的外匯收入購買;
3、購房後,外籍人士將獲得統一注冊與城市、房屋發展部門頒發的房屋產權證,戶主可自由出售、抵押、出租或轉租。
註:實施細則中,並未明確表示,外籍人士購房後,是否對土地擁有所有權。
二、公寓房項目的外籍投資者或合資者。
1、《公寓法》適用對象是6層以上的高層居民樓,地塊面積大於20000立方英尺,出售給外國人的物業比例不超過40%。但《公寓法》實施細則,則去除了樓層的限制,保留了地塊面積大於20000立方英尺,出售的物業比例不超過40%的規定;
2、外籍人士可以投資建設公寓房項目,也可以作為項目的合資商,但事先必須得到國家投資委員會的批准。項目建成後,投資商或者合資商,最低需要出售75%的公寓房,其中25%的公寓房可使用一個人的名義進行注冊;
3、公寓房項目的外籍投資商或合資商,有權出售的公寓物業,每次出售給外籍人士,都需要先咨詢注冊管理人,再由注冊管理人向公寓監管委員會進行通報;
4、如果要將公寓房用作其他用途,那建設時,需要和居民樓分開分層建設,且需要為商用房另設入口。
有商業用途的房間,開發商需要把房間的類型、面積、規劃圖、總房間數等一一列出;為避免對住戶產生影響,開發商在出售公寓前,如果公寓項目內有其他商業用途的房間,需提前告知購房者,同時,需獲取購房者已經了解相關情況的保證書(註:開發商營業執照由三年變更為五年);
5、公寓房項目地基建設完成30%,就可進行預售,且通過預售獲得的所有金額,須存入銀行,僅可作為公寓房項目建設用途,不得作為其他用途。
(4)怎麼聯系去緬甸買地建廠擴展閱讀:
一、相關稅費:
公寓法明確規定這兩項經濟活動需繳納印花稅和登記費。鑒於印花稅「行為稅」的性質,開發商在向相關登記機關登記共有土地時需就該等登記行為和公寓登記文件繳納印花稅。若後續住宅單元的所有權發生變更,受讓人為印花稅納稅義務人。
對於登記費,公寓法僅明確規定了住宅單元所有權轉讓的登記費用應當由受讓方支付,但對公寓開發過程中對「共有土地」的登記費用承擔並未規定。
無論是印花稅還是登記費,公寓法雖然明確了支付義務人,但支付義務人並不等於實際負擔人,但實踐中合同雙方仍可自由約定由誰來承擔稅費。
二、開始申請時間。
根據《公寓法》以及《公寓法實施細則》的相關規定,管理司從2018年1月份開始接受申請。
Ⅳ 如何去緬甸做生意
1. 緬甸官方用語為緬語。一般用語也是緬語。緬甸有很多華僑。華僑占總人口的百分之17.5。 華僑分兩類,早期華僑與近期華僑。前者是清末民初到緬甸的,福建,廣東與梅縣客為主,這里稱此為老華僑。後者是改革開放時出來的,雲南騰沖人為主,這里稱此為新華僑。老華僑居緬已久,其後代大部分都被當地文化同化了。能講其方言的都少之又少。新華僑居緬歷史不久,一切都還保持中國傳統習俗。總結;老華僑的老輩與新華僑都能用華語溝通。
2. 在緬甸做生意一般用的語言是那種啊?
這就要分你是要做大盤商,批發生意還是零售業。若做大盤,批發,只懂英語與華語已足夠了,當然加上懂緬語是最好。在緬甸基本上所有行業的佼佼者幾乎都是華僑。做零售業就必須懂緬語了。到時有必要的話請個翻譯就什麼都解決了。
3. 那裡的治安怎樣啊
緬甸治安超好。在亞洲除了日本與新加坡,緬甸的治安可算是最好了。在大馬路上經常會看到有人拎著滿滿一袋袋的塑料袋的鈔票走來走去。有些還扛著滿鈔票的編織袋滿街跑。大家相安無事。有時還會看到把一堆錢放在車里搖上玻璃窗鎖上門就走了。真不可思議,真沒人去砸窗子。緬甸國民並不富可是道德標還挺高的。也許因為是佛教的國度吧。不是沒有人犯罪,只是犯罪率特低。周遭若有個命案那是特大的新聞了,他們能把這件事議論個兩三周。總地來說緬甸的治安會比你所料的好得很多。
3. 有治安保證不?
這問題要分開來答。
《一》 以上所述,治安本身是很好。以我的分析,基於因人民的道德意識強而塑造成這樣個好治安環境。功不在於政府,在於人民。
《二》 緬政府它本身就是土匪流氓。不講道理,不講信用。不愛本國,不愛本民。你說從它那裡你還希望得到什麼保證?若你向他要求任何保證,不加思索地他都會給你。你要記得,他的保證只是當場的,以後他什麼時候樂意改他就改,他什麼時候樂意廢除他就廢除。沒有妥協的餘地。還有一種特殊情況;上一任做的,下一任不算。
Ⅵ 中國人去緬甸100萬人民幣能買幾畝地
緬甸是禁止外國人購買土地和房屋的。雖然法律去年進行了修改,允許外國人購買房屋,不過是否能執行還不好說,需要觀望。但是土地的口子還沒有鬆口,目前外國人只能以投資的名義通過緬甸代理中介永他們緬甸身份間接買土地。如果不這樣,只能租土地,為期最高50年。
Ⅶ 在緬甸租地建廠簽訂合同需要注意事項有哪些
企業租地建廠合同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基本信息情況;
第二,租賃土地的性質,是否允許建設;
第三,土地的租賃期限,注意最長不能超過二十年;
第四,租賃費用的數額,給付方式,給付時間;
第五,租賃期滿廠房的處理問題,以及是否續簽合同;
第六,合同的約定解除權,解除合同後的處理方式;
第七,違約責任的承擔。
Ⅷ 怎麼打電話去緬甸
緬甸的國家代碼是91。根據對方電話號碼,按以下方式撥號:
1、撥打座機號碼:00+91+城市代碼+座機號碼。
2、撥打對方手機號碼:00+91+對方手機號碼。
國際長途撥號方式:00+國家或地區代碼+城市代碼+對方號碼或00+國家或地區代碼+對方手機號碼。國際長途是指從香港、澳門、台灣或國內的國際友人撥打長途電話的基本電話費、漫遊電話費和相關長途費用。需要國際長途電話接入。
(8)怎麼聯系去緬甸買地建廠擴展閱讀
消費者有三種打國際長途的選擇,這三種方式應該說各有利弊。
IDD是傳統的國際長話業務,也是目前最方便的一種,只要你的電話開通此業務,就可以直接撥打世界各地,而且話音質量目前是最好的。但是,IDD資費較高,每分鍾12—15元。IDD節假日和夜晚有八到六折的優惠。
IP電話是一種新業務,說通俗點就是把話音信號壓縮,並通過國際互聯網傳送,因此大大提高了傳送效率,因此是目前最便宜的一種選擇,國際話費的標準是4.8元1分鍾(但要收取市話費),在實驗階段有25個城市可以用IP業務。
但是,由於IP是新技術,有些技術還不成熟,因此話音質量不穩定,有延時、掉話的現象。在互聯網擁塞時不好接通。有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吉通三家公司可實驗經營IP業務,接入號為17900、17901、17902(中國電信),17910(聯通),17920(吉通)。
只要購買上述三家公司的IP電話卡就可以在普通電話上使用IP業務。用法與200、300卡相同,即撥接入號後,按自動提示音撥卡號、密碼等。
國際經濟電話是介於IDD和IP之間的一種新業務,它採用IP的壓縮技術,但不走互聯網而走國際專線。
因此,無論成本還是質量,它都是居中的一種選擇,目前資費是7元1分鍾,按入號為108868、用法與IP電話相同,先購買電話公司發行的電話卡(即宜通卡),然後按提示,撥卡號、密碼等。但目前宜通卡業務尚處於實驗階段,只能撥打美國和加拿大。該話種沒有優惠時段,但不收市話費。
Ⅸ 中國人去緬甸購買土地是永久性的嗎
2016年《緬甸投資法》將原有的《緬甸外國投資法》與《緬甸公民投資法》進行了合並。根據現行的緬甸土地相關法規,任何外國的個人和公司不得擁有土地,但可以長期租用土地用於其投資活動。新投資法規定,土地使用期限為50年並視情延長2個10年。
另根據1987年《限制不動產轉讓法》,緬甸禁止外國人及外資企業獲得土地的所有權或者長期租賃土地(時長超過1年),但獲得緬甸投資委員會許可的外國人或者外資企業可以長期租賃土地(最長不超過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