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仰光附近經濟開發區有哪些
㈠ 皎漂港成為緬甸最大的遠洋深水港的條件是什麼
皎漂港:在緬甸若開邦的蘭里島北端城鎮皎漂經濟特區。在孟加拉灣東北部。
其坐東面西,朝向印度洋。皎漂港的自然條件與擁有狹長海溝的河北曹妃甸港非常相似,港外航道很深,港內風浪小,是天然良港。而且蘭里島地勢平坦,只有一片小山,非常適合進一步開發。
馬德島 :位於緬甸若開邦皎漂經濟特區的東南方,是距離皎漂港北側入口三分之一的地方有一個小小的離島,島上建設的主要工程包括30萬噸級原油碼頭、工作船碼頭、65萬方水庫、38公里航道、120萬方原油罐區以及馬德首站、中緬天然氣管道閥室等。
皎漂經濟特區位於緬甸西部若開邦,是繼仰光迪洛瓦經濟特區、緬南土瓦經濟特區之後的緬甸第3個經濟特區。
皎漂經濟特區總體開發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14年至2016年;第二階段,2017年至2020年;第三階段2021年至2025年。
皎漂經濟特區第一階段總開發面積為1620公頃,分為深水港區、工業園區、綜合住宅區。每個區招標一個開發商,承擔本區開發。如果外國公司中標開發權,按照規則,這家外國公司還必須按照一定比例與緬甸公司組成合資公司共同開發。
目前,緬甸最大的仰光港(Port of Yangon)僅能停泊 萬噸級的船舶,已經明顯不能滿足緬甸對外經濟貿易的需要和發展。
由於仰光港的天然水深所限,仰光港已經沒有再擴容擴建的條件。鑒於近年來緬甸中部,北部和西北部的資源開發進程,今後幾年緬甸的出口物資將急劇增長,包括木材、礦產品、石油天然氣等大宗物資。
為改善與鄰國的水路貿易交通狀況,緬甸有關部門正計劃在若開邦的皎漂建一深水港。該深水港計劃將建在皎漂鎮附近的馬德島上,由亞洲世界公司(Asia World)全額投資。亞洲世界公司已開始對建港的可行性進行考察。皎漂港的建設將在孟加拉國的吉大港、緬甸的仰光港和印度的加爾各答港水路交通中轉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緬甸急需一個大型港口,因此緬交通部門計劃在皎漂附近的馬德島上建設30萬噸深水碼頭,從而改善緬甸海運設施不足的情況,促進緬甸的外貿發展和經濟對外開放。
另外,皎漂深水港在孟加拉國(Bangladesh)的吉大港(Chittagong)、仰光(Yangon)的仰光港和印度(India)的加爾各答港(Port of Calcutta)間的水路交通中轉方面也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開發之後,皎漂港將是緬甸最大的遠洋深水港。
2007年,緬甸軍政府曾提出在全國建設包括皎漂港在內的六個經濟特區,並授權國內最大的民營公司與中國(China)雲南聯合外經股份有限公司協商皎漂的非能源開發。
距離皎漂港北側入口三分之一的地方有一個小小的離島,它就是將作為中緬油氣管道起點碼頭的馬德島。來自天津的水運勘測人員早在2007年就到達皎漂,他們為中緬石油管線工程皎漂港的前期選址進行勘測。
㈡ 仰光是在哪個國家
緬甸。
仰光,緬甸最大城市,位於緬甸南部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面積598平方公里,人口761萬,1855年至2005年期間為緬甸首都。
仰光位於伊洛瓦底江入海口附近,仰光河(又名萊河)與勃生堂河交匯處,距離安達曼海37公里,為緬甸最大港口,東南亞最大港口之一。平緩的仰光山從北邊伸進市區,城市的東、南、西邊都是平原。
仰光有著無數或鍍金或白石的佛塔,佛塔中最著名的是馳名世界的大金塔,它位於市北聖山,居全城最高點。仰光依然保持著作為港口城市輝煌時期的殖民地特色。每年4月這里都要舉行隆重盛大潑水節。
(2)緬甸仰光附近經濟開發區有哪些擴展閱讀: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
緬甸面積約67.8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為山脈環繞。北部為高山區,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
㈢ 緬甸的行政區劃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緬甸南端的維多利亞角處於北緯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緬中邊界線居於北緯28度,緬甸大部分地區都在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緬甸最西部的孟都處於東經92度線附近,東端的緬老界河湄公河在東經101度線附近。仰光和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都在東經96度線上,緬甸的標准時間就以東經96度為准。 礦產
緬甸礦藏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鎢、錫、鉛、銀、鎳、銻、金、鐵、鉻、玉石等。
石油是緬甸重要的經濟資源之一。戰前,石油是緬甸最大的礦業,最高年產量約100萬噸。石油分布於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埠、新固、仁安佳、蘭約、敏布、帕蘭永、約達亞、丹岱、畢道彬、仁安馬、英道、延別鳥(蘭里島)以及實兌南部諸島。1960後,又陸續在阿亞多、棉昂、卑謬、瑞卑達、曼、力班多等地發現石油。80年代末,緬甸實行開放政策,政府先後與韓國、荷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日本、英國的9家石油公司簽訂合同,分別在莫塔馬添麻煩在陸架、毛淡棉、若開谷地以及欽敦江一帶勘探石油及天然氣,取得可喜的成績。
緬甸的金、銀、銅、鉛、鋅、錫、鎢、錳等有色金屬分布很廣,從克欽邦北部一起到德林達依南部的麻力溫才有分布,其中:金分布於克欽邦馬科、夏都塞,實皆省班毛附近及撣邦孟密、葛魯一帶。銀鉛共生礦分布於克欽邦東南部和恩梅開江沿岸,撣邦波頓,曼德勒省勃力、皎棲,克倫邦高魯都、迪恰亞,德林達依省的土瓦等地。錫鎢混合礦分布於撣邦東枝,克耶邦莫契,克倫邦直通,毛淡棉及德林達依省的土瓦、墨吉一帶。鋅和錳分布於撣邦南部。銻分布於撣邦西北部、北部和東部、克耶邦、克倫邦一帶。撣邦波頓(包得溫)是一個多種金屬礦區,有金、銀、赤銅、鉛、鋅和銻。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該礦區有井下工人近3000名。戰時礦井遭到破壞,1951年才得以恢復。克耶邦的莫契礦主要產錫鎢,其規模雖不如波頓,但鎢的產量居全國之首,戰前該礦生產了5500多噸錫和鎢,佔全國產量的一半,一半產於土瓦和墨吉。
鐵分布於恩梅開江上游、撣邦西北部、曼德勒東部。1961年6月,緬甸石油和礦物勘探公司與德國柏蘭格育公司在東枝附近的彬柏地區經勘探發現了一座儲量為6300萬噸的鐵礦,該鐵礦含鐵量為53%。煤緬甸煤的資源不太豐富,但在土瓦、英迪、瑞冒、撣邦南渡、葛魯、克欽邦一些地區、曼德勒以東地區、若開邦實兌以及德林達依的墨吉一帶,都有煤。1961年6月,在加里瓦發現了儲量為1.28億噸的煤礦。緬甸是世界上著名寶石和玉石產地。寶石的主要產地為抹谷,盛產紅寶石、藍寶石。1989年,在撣邦南渡的丙弄村發現新的寶石產地,緬甸政府把丙弄周圍地區劃為國家專營的寶石產區。玉石礦分布在克欽邦北部地區,主要產地有孟拱、甘拜地、弄肯、帕甘。鑽石主要產於孟密鎮區的景朵村附近地區。
森林
緬甸是世界上森林分布最廣的國家之一。1994年緬甸森林(包括43%的郁閉林和30%的疏林)總面積為3 442萬hm2,約占國土總面積的51%,森林覆蓋率約為52.3%。
緬甸的森林資源較為豐富,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已發現有1347種高大的喬木樹種、741種小喬木、1696種灌木、96種竹類植物,36種藤本植物和841種花卉植物。在2088種喬木樹種中,已有85種應用於多種用途的木材生產。
㈣ 緬甸有哪些重要城市
內比都(Naypyitaw、Nay Pyi Taw)現緬甸聯邦首都,是緬甸中部山區的一個戰略重鎮。內比都以前是緬甸中部的一個縣級城市,現人口約80萬人。
仰光(Yangon)原首都和現最大城市,是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緬甸內外海陸交通的總樞紐。仰光自然風光秀麗,景色迷人。世界聞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於2500多年前,高達百米,塔頂鑲著4300多顆寶石。
勃生(Pathein)重要港市,伊洛瓦底省省會,歷史悠久的大米貿易中心。有機械製造、造船、金屬加工、碾米、制陶、鋸木等工業部門。所產緬傘頗有名。
曼德勒(Mandalay)全國第二大城市,中部地區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也是中部地區的軍事重鎮。曼德勒位於伊洛瓦底江中游東岸,市內有達弗林城堡、故宮、廟宇、寺院以及古老的英國政府大廈等遺跡。郊區曼德勒山海拔260米,山頂廟宇建築精緻,山下白塔林立 山下廣場。是緬甸佛教聖地之一,也是旅遊勝地。文化教育中心,市內設有文理科院校,師范學院,技術中學、美術、音樂和戲劇學校,還有博物館和現代化醫院。當地的緬醫、緬葯馳名全國。
密支那(Myitkyina)緬甸聯邦北部城市,是緬甸北部的邊陲重鎮,克欽邦的首府,密支那是緬甸位置最北的河港和鐵路線終點。
東枝(Taunggyi)緬甸東南部城市,撣邦首府。在塔澤以東100公里。人口10.8萬人(1983)。市區位於海拔1436米的高原上,氣候涼爽,東有林木蔥郁的東枝山,西南十數公里處即著名的因萊湖。有鐵路支線通塔澤,轉仰光-密支那干線,橫貫撣邦高原的塔澤-景棟公路也由此通過。
臘戍:緬甸東部重要貿易城市。在曼德勒東北約230公里。人口約4萬人,華人和華僑較多,是中緬陸上交通和貿易的中樞。附近產茶、多種有色金屬礦及紅玉等。鐵路通曼德勒;公路南通東枝,北通中國雲南,與畹町相距約130公里。
㈤ 緬甸的具體地理位置是
緬甸位於亞洲中南半島西北部,地處北緯9°58′至28°31′之間和東經92°20′至101°11′之間。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毗鄰,東部和東南部與寮國和泰國相連,西南瀕臨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西部和西北部與孟加拉國和印度接壤,海岸線長2832公里。國土面積67.66萬平方公里。緬甸位於東6.5區,GMT+06:30,比北京時間晚一個半小時,無夏令時。
(5)緬甸仰光附近經濟開發區有哪些擴展閱讀:
緬甸,曾經長期與世隔絕,近年來正打開國門,以全新的姿態面對世界。如同處女地一般的緬甸吸引了許多大國的目光,加之緬甸地理位置重要,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印度的「東望」戰略都把緬甸視為重要節點國家,日本也努力增加在緬甸的存在感。如何同一個「日新月異」而又「左右逢源」的緬甸打交道,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㈥ 緬甸北部有哪些城市
緬甸北部的主要城市有仰光、勃生、內比、曼德勒。
1、仰光(Yangon)原首都和現最大城市,地處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是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緬甸內外海陸交通的總樞紐。有12條內河航運線通三角洲各地及伊洛瓦底江中上游,仰光港距海口僅34公里,是緬甸吞吐量最大的海港,緬甸全年進出口貿易的80%的貨物都經過這里。
緬甸區域位置: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緬甸南端的維多利亞角處於北緯10度。
緬甸北端葡萄以北的緬中邊界線居於北緯28度,緬甸大部分地區都在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緬甸最西部的孟都處於東經92度線附近,東端的緬老界河湄公河在東經101度線附近。仰光和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都在東經96度線上,緬甸的標准時間就以東經96度為准。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緬甸
㈦ 緬甸幾個特區
3個特區。
1、緬甸克欽邦第一特區(英文簡稱――NDAK)
位於緬甸東北部,控制著恩梅開江以東大部份地區,與中國雲南省貢山、福貢、六庫、騰沖、盈江接壤。境內多為高山地形,靠近恩梅開江有部分平原、壩子,木材、礦產等資源豐富,一年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政府所在地板瓦,有大田壩,2007年4月28日由中國雲南省騰沖縣至緬甸克欽省府密支那的二級柏油公路在此舉行通車典禮。
2、緬甸迪洛瓦經濟特區
2012年年底日本和緬甸簽署協議聯合開發迪洛瓦經濟特區。特區宣稱規劃佔地面積為2400公頃,包括深水港以及工業園區建設,計劃吸引汽車、機械、電子零部件等企業入駐,日本政府在未來幾年內預計將為迪洛瓦經濟特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高達126億美元。
2013年5月,日本首相訪緬,兩國再次就迪洛瓦經濟特區的建設規劃進行商談,預計特區於2015年建成投用。
3、緬甸克欽邦第二特區
緬甸克欽邦第二特區為原克欽獨立組織和克欽獨立軍的駐地,轄區位於克欽邦東北部,與中國雲南省及印度的阿薩姆邦接壤,控制區面積約287平方公里,下設12個縣,人口約20萬人。
(7)緬甸仰光附近經濟開發區有哪些擴展閱讀:
內比都是緬甸首都,人口約115.8萬。內比都位於仰光以北390公里處,距緬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約300公里,坐落在緬甸中部錫當河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周圍都是叢林山區,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
有農業、林業和畜牧業3所大學。2005年11月6日,緬甸政府部門開始分批遷往內比都。2006年3月,緬甸政府將緬甸聯邦新的首都命名為「內比都」。
㈧ 緬甸最富裕的地方是仰光還是南部狹長地帶
是仰光。
仰光位於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上,地勢低平,河道成網,雨季時一片汪洋,村鎮均建在高地之上。三角洲地區,是全國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這里以種植水稻為主,是緬甸全國稻米的第一中心,享有「緬甸谷倉」之盛譽。全國有耕地240多萬公頃,其中水稻種植面積為230多萬公頃,而三角洲則幾乎占緬甸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一半。僅伊洛瓦底省(佔三角洲面積的2/3以上)的水稻種植面積就有180萬公頃,1980~1981年度的稻穀產量達428.7萬多噸,佔全國稻穀總產量的32%。該省在全國14個幫、省中是水稻種植面積最廣、產量最多、平均畝產最高的一個省,1980~1981年度全省每英畝(每英畝約合40.5公畝、6市畝)平均產量可達60籮,而全國平均畝產只有52.9籮。該省的興實塔鎮區每英畝平均產量高達100多籮,居全國首位。大米是緬甸人民的主要食品和出口商品,也是緬甸的主要外匯來源之一。
仰光位於三角洲東側,背依勃固山脈,面臨水深浪靜的仰光河,雖距河口35公里,但萬噸海輪可直抵仰光碼頭,是全國最大商港,年吞吐量佔全國的93%,也是全國最大的吞吐海港,輸出入商品,絕大部分通過仰光集散,是緬甸國內外交通總樞紐。仰光還可通過仰光河下游與伊洛瓦底江、來敦江和三角洲上的港口聯系。全國的鐵路和公路都匯集到仰光。
㈨ 緬甸有哪幾個大城市,面積和人口各是多少。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面積67.6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700萬。
仰光,是仰光省的省會、緬甸的原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緬甸第一大城市,城市面積約578平方公里,人口約500萬。
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省會,著名的故都,也是緬甸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約80多萬,是上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內比都,位於緬甸中部,人口約80萬。2005年11月6日,緬甸政府部門開始分批遷往內比都。2006年3月,緬甸政府將緬甸聯邦新的首都確定為內比都。
㈩ 緬甸概況有哪些
國名:緬甸聯邦獨立日:1月4日(1948年)建軍節:3月27日潑水節(緬歷新年):4月13日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9∶5。旗面為紅色,左上角有一深藍色的小長方形,裡面繪有白色的圖案--14顆五角星環繞著一個14齒的齒輪,齒輪中空,內有一株谷穗。紅色象徵勇敢和果斷,深藍色象徵和平與統一,白色象徵純潔和美德。14顆五角星代表緬甸聯邦的14個省、邦,齒輪和谷穗象徵工業和農業。
國徽:中心為一個由谷穗環繞的有14個齒的齒輪,上面繪有緬甸地圖。谷穗兩側各有一個獅子,獅子被譽為緬甸的國獸,稱聖獅,是吉祥的標志。頂端為一顆五角星,在其兩側和谷穗周圍裝飾著緬甸花卉;底部的飾帶上用緬文寫著「緬甸聯邦」。
國花:東亞蘭花國樹:柚木自然地理:緬領土有676581平方公里。位於中南半島的西部,在西藏高原和馬來半島之間。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接壤,東北與中國為鄰,東南與寮國、泰國毗鄰,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海岸線長3200公里。屬熱帶季風氣候。森林覆蓋率占總面積的50%以上。
人口:約5540萬(截止2006年1月31日)。緬甸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緬族約占總人口的65%。全國80%以上人口信奉佛教。約8%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緬甸語為官方語言,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已的語言,其中緬、克欽、克倫、撣和孟等族有文字。
首都:仰光(Yangon),位於伊洛瓦底江入海分支仰光河左岸,是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仰光自然風光秀麗,景色迷人。世界聞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於2500多年前,高達百米,塔頂鑲著4300多顆寶石。整個高塔用20516張金片貼住,形成了晝夜金碧輝煌的外觀。1852年建成的仰光港,是緬甸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主要的稻米輸出港之一。
2005年11月7日,緬甸政府發言人、新聞部長覺山准將說,緬甸政府部門已從6日起開始分批遷往緬甸中部城市彬馬那(Naw Pyi Taw)。覺山證實,已經開始搬遷的首批9個部門包括外交部、國防部、商業部和農業部等。其他政府部門也將陸續遷至彬馬那。彬馬那是緬甸中部的一個縣級城市,位於仰光以北390公里處,距緬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約300公里,附近有勃固山脈依託,目前常住人口估計不足10萬。彬馬那現有農業、林業和畜牧業3所大學。
行政區劃:全國分七個省和七個邦。省是緬族主要聚居區,邦多為各少數民族聚居地。
簡史: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英國於1824-1885年間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緬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國總督統治。1942年日軍佔領緬甸。1945年全國總起義,緬甸光復。後英國重新控制緬甸。1947年10月英國被迫公布緬獨立法案。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建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9月23日改稱「緬甸聯邦」。
緬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國」,佛教傳入緬甸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1000多年前,緬甸人就開始把佛經刻寫在一種叫貝多羅樹的葉子上,製成貝葉經。正如李商隱詩中提到「憶奉蓮花座,兼聞貝葉經」。在緬甸4640多萬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緬甸的每一個男人在一定時期內都必須削發為僧。否則,就會受到社會的蔑視。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廟必建塔,緬甸全國到處佛塔林立。因此,緬甸又被譽為「佛塔之國」。千姿百態、金碧輝煌的佛塔使緬甸成為旅遊勝地。
經濟:農業是緬甸國民經濟的基礎,農作物主要有稻穀、小麥、玉米、棉花、甘蔗和黃麻等。緬甸森林資源豐富,全國擁有林地3412萬公頃,覆蓋率為50%左右,是世界上柚木產量最大的國家。柚木質地堅韌、耐腐蝕,是人類用鋼鐵造船以前世界上最好的造船材料。緬甸將柚木視為國樹,被稱為「樹木之王」、「緬甸之寶」。緬甸盛產的玉石和寶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