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遷都的原因有哪些
㈠ 為什麼緬甸要遷都
GOOGLE上現在已經把緬甸首都改成內比都。
緬甸閃電遷都主要是出於戰略考慮
1. 仰光離入海口太近,一旦發生戰事,緬甸軍政府將無法轉移,所以移到更靠內陸的內比都。
2. 緬甸北部與東部分裂勢力強大,少數民族多有武裝,所以此次遷都亦有震懾這些人的目的。
(此說法不太可信,但亦可以參考:傳言2003年美國曾派遣部隊在緬甸登陸,但是被該來的中國軍隊殲滅...這也是促使緬甸政府遷都的原因)
而且從2008年納爾吉斯超級大颶風看出,仰光並不是「那麼好」,相對來說內比都不會受到這種災害威脅。
另外內比都現在配套設施已經相當齊全,公路水平比仰光好很多,還有四車道高速公路連接仰光和內比都,手機信號亦好...還建造了和仰光Shwe Dagon大金塔一樣的金塔,可見軍政府這幫人已經開始開發內比都。
(去過內比都兩次...在緬甸兩年)
㈡ 緬甸首都從仰光遷到內比都的原因是什麼
至今,關於緬甸政府遷都的原因都是眾說紛紜,大致原因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緬甸遷都是為了加強對於邊遠地區的控制,以及促進國家現代化建設,這條原因也是緬甸政府對外的公開說法。
內比都與仰光相比,更加靠近國家地理中心,它是一座最靠近緬甸少數民族反政府武裝活動比較猖獗的城市,居中的地理位置,可以加強緬甸政府對於邊遠地區的控制,符合這個國家的長遠軍事發展戰略。
第二,有人認為緬甸遷都的真正原因,是為了躲避來自美軍或其他海上強敵的打擊威脅。就地理位置而言,瀕臨安達曼海的仰光不具備任何戰略防衛,非常容易遭受到來自於敵軍的直接打擊。內比都卻坐落在叢林山區,這里易守難攻的地形,可以幫助緬甸軍政府面對外敵攻擊。
近些年來,美軍對阿富汗、伊拉克動武的現狀,讓緬甸軍政府領導人非常忌憚美軍的突然入侵,所以緬甸當權者的安全思維,也就成為了緬甸遷都的原因所在。
第三,緬甸遷都是出於政治改革的需求。2003年8月,緬甸政府出台了「七步走」這一民主計劃,為了減弱軍隊干政的色彩,軍政府向國際社會一再保證將成功實施這一計劃。在現階段遷都計劃中,只有政府主要部門搬遷到了內比都,軍隊指揮機關則繼續留在仰光。
㈢ 緬甸遷都的原因是什麼
緬甸政.府遷.都的目的,主要是因為該地相對位於海旁的仰光較有利防範海陸進侵,及控.制欽族(Chin)、克倫族(Karen)、卡雅族(Kayah)和撣族(Shan)等勢力強大的少數民.族。據BBС的報導,遷.都時所有人都不可以帶家眷前往,許多未婚的單身漢也被軍政.府下令遷住該地。
2005年11月4日,各國駐仰光使節被約請到緬甸外.交.部聽取通報,而緬方並未預先告知通報內容。使節們已習慣了這種約請。正在交頭接耳之際,吳貌敏副外長表情凝重地匆匆走進新聞發布廳,向使節們宣布:緬甸政.府決定從即日起將首都從仰光遷移至彬馬那。他說,仰光是當年殖民統.治者給緬甸確定的首都,並不代.表緬甸人.民的意志。緬政.府決定遷.都彬馬那,是由於它位於緬甸國.家版圖的中心部位,放射能力強,有利於政.府施政。他還介紹說,目前彬馬那已建成一座機場、一家醫院、一座高爾夫球場,兩家小型賓館……。
2006年2月,緬方再次約請使節宣布:已在新首都為外國駐緬大使館專門規劃出一片區域,以供各國未來建設新館。但由於該處尚無任何基礎設施,暫不便接待使節赴現場考察,待條件成熟時將集體組.織使節前往。
㈣ 仰光做了一百多年首都,為何緬甸要遷都至內比都
緬甸的面積大約67.65萬平方公里,面積廣闊,有5個陸上鄰國,分別是孟加拉國,印度,中國,寮國和泰國。緬甸西面靠海偏北是孟加拉灣,偏南是緬甸海,緬甸的地勢基本上是東高西低,東北部是撣邦高原,緬甸的首都仰光建都已經100多年。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可以帶動內地經濟,更快的發展,緩和全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也是沒什麼很難的,把行政中心先遷往新首都,至於其他的工作可以慢慢推進。
㈤ 緬甸首都為什麼要內遷呢
為政治改革鋪路從政治上看,緬甸領導人把行政和軍事中心遷移當成應對未來的一步棋。仰光仍然是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政府雖然搬離了仰光,但仰光軍區司令卻「按兵不動」。目前,緬甸國內的政治改革是一種趨勢。今年12月5日,緬甸將召開制憲國民代表大會,這意味著緬甸軍人政府2003年向國際社會承諾的民族和解路線圖「七步走」行動開始付諸實施。雖然這是在緬甸軍人政府主導下的政治改革,但通過制憲、全民選舉議會、議會選出政府,最終會組成一個民選的文官政府。分析人士認為,未來的民選政府很可能繼續定都仰光,在這個過程中,戰略中心和軍隊統帥部在彬馬那,和政府保持一定距離,這對政治改革有利。當然,議會和文官政府都放在彬馬那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那樣的話,這次行動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遷都」了。緬甸將形成政治、軍事中心在中部山區,經濟、文化中心在南部沿海的格局。新的首都在一段時間內將基本上只能接受政府官員和公務員,而他們背後的多種政治勢力將被留在仰光,這無疑有助於保持軍方在未來政府中的影響力。以彬馬那為軍事和行政中心,從地緣上看,更便於控制緬甸全境的局勢。緬甸多山、多民族,軍隊統帥部和行政部門坐鎮中央,其力量覆蓋到一些偏遠地區的能力會得到加強。分析家們指出,這也許不是這次搬遷的動因,但搬遷的結果一定會產生這樣的影響。
㈥ 緬甸遷都的原因是什麼
緬甸政.府遷.都的目的,主要是因為該地相對位於海旁的仰光較有利防範海陸進侵,及控.制欽族(Chin)、克倫族(Karen)、卡雅族(Kayah)和撣族(Shan)等勢力強大的少數民.族。據BBС的報導,遷.都時所有人都不可以帶家眷前往,許多未婚的單身漢也被軍政.府下令遷住該地。
2005年11月4日,各國駐仰光使節被約請到緬甸外.交.部聽取通報,而緬方並未預先告知通報內容。使節們已習慣了這種約請。正在交頭接耳之際,吳貌敏副外長表情凝重地匆匆走進新聞發布廳,向使節們宣布:緬甸政.府決定從即日起將首都從仰光遷移至彬馬那。他說,仰光是當年殖民統.治者給緬甸確定的首都,並不代.表緬甸人.民的意志。緬政.府決定遷.都彬馬那,是由於它位於緬甸國.家版圖的中心部位,放射能力強,有利於政.府施政。
2006年2月,緬方再次約請使節宣布:已在新首都為外國駐緬大使館專門規劃出一片區域,以供各國未來建設新館。但由於該處尚無任何基礎設施,暫不便接待使節赴現場考察,待條件成熟時將集體組.織使節前往。
㈦ 緬甸為什麼遷都什麼時候遷的
王介南教授是我國研究緬甸問題的最知名的學者之一,是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緬甸問題專家。他分析說,緬甸突然遷都,主要有兩大原因:
此前,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一直就緬甸的毒品等問題向緬甸軍政府施壓。緬甸軍政府十分緊張,他們意識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攻緬」信號燈已經亮起。在緬甸政府高層看來,當初美國攻打伊拉克是在沒有任何聯合國決議的情況下發起的,而現在則有了現成的(針對緬甸)的聯合國決議,這等於有了行動的依據。因此,就在國際社會還未完全反應過來時,緬甸政府悄悄開始了首都的搬遷。這極有可能是緬甸軍政府在秘而不宣的情況下悄悄搬遷首都的主要原因。
至於另一個原因,王教授則分析說,遷都彬文那將使軍事指揮中心更靠近有反政府武裝活動的邊境地區,會對這些旨在謀求獨立的民族武裝起到極大的威懾作用,並且更有利於控制和打擊這些武裝組織。
㈧ 緬甸首都從仰光遷到內比都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為了內陸經濟發展。
對於遷都的原因,緬甸說是緬甸的國家重心過於靠海,廣大的內陸地區經濟發展不起來。如果遷都中部,就可以帶動中部地區的經濟崛起。中部地區的經濟好起來,緬甸就有更多的辦法,來加強對撣邦高原地區的管理。大家都知道,緬甸東北部向來比較「熱鬧」。
遷都的另一種說法:
仰光失去了首都地位,是因為仰光在戰略不是特別安全。前些年,緬甸的情況是比較特殊的,和美國不是很對付。仰光位於沿海,西南不遠就是印度最大的島嶼群——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扼守馬六甲海峽的西出口。仰光位於馬六甲海峽西出口的正北方向,美國的船隻要聚集在仰光附近的海域,是輕而易舉的。
㈨ 緬甸定都仰光已150年時間,最後為啥要遷往荒涼的內比都
緬甸遷都內比都的原因是,緬甸政府要加強政府控制,把首都遷到遠離海岸的地方會更加安全,這樣可以避免遭到敵國的襲擊。而且在地理位置上,內比都是一塊風水寶地,也符合緬甸人意志的象徵。
一、緬甸首都內比都緬甸首都內比都位於緬甸中部山區的彬馬那西邊,位於原來的首都仰光以北約400公里的地方。2005年,各國駐緬甸仰光使節被緬甸外交部約請,緬甸政府通報稱,緬方從即日起,將首都從仰光遷至內比都。這個地方非常荒涼,大概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沒有手機電話服務,沒有堵車,也沒有國際航班服務的首都了。
這個新首都面積約有6450平方公里,比仰光市大了9倍多,目前比較空曠,比較適合旅遊和觀光,很多市政設施和建築物正在逐步建設中。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明白了嗎?
㈩ 緬甸定都仰光已經150年時間,後來為何要遷往閉塞荒涼的內比都
仰光仍然是緬甸最大的城市,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內比都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和仰光的差距還是很大的。2005年,緬甸宣布將首都從仰光遷至內比都,一個荒涼的內陸城市。當時也引起了外界的諸多困惑。那麼緬甸為什麼遷都呢?
(內比都原名賓馬納)
只是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內比都並沒有預想的那麼好,人口還沒有超過100萬。而且內比都是世界上最後一個手機之都,至今沒有國際航班服務。因為經濟水平低,沒有堵車,這個城市的落後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誇張。外界看到內比都的時候,街道寬敞整潔,但是路上沒有車輛,甚至沒有幾個紅綠燈,周圍的建築工地都是灰塵。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內比都的現狀還是讓人很難和一個國家的首都聯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