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果敢有什麼講究
A. 緬甸果敢老街有什麼特點
沒什麼特點
B. 緬甸人是信什麼教的。。。又有什麼風俗習慣。。
緬甸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緬甸人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原始拜物教和神靈崇拜、伊斯蘭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影響最為廣泛並為絕大多數緬甸人信仰的宗教是南傳上座部佛教,俗稱小乘佛教。
緬甸有約六千萬的國民,68%為緬族。主要的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若開族(3.5%)、華人(2.5%)、孟族(2%)、克欽族(1.5%)、克耶族(0.75%)以及其他原住民民族(4.5%),此外還有印度人和孟加拉人移民(1.25%)。但是緬甸官方目前並不承認緬甸華人(果敢華人除外)、印度人、孟加拉人和羅興亞人(來自孟加拉國的一個混血族群)為法定少數民族。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里喝奶茶,吃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面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咸。烹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炸烤食物易於保存,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腌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很鮮美。
緬甸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國度,絕大多數人篤信佛教。佛塔和佛寺比比皆是,到處可見。緬甸人一有閑暇,便去拜佛聽經,朝拜佛塔,祈求平安。但無論是進佛寺,見法師,或是進入塔院,有一條嚴格的禁忌,那就是必須脫鞋,連襪子也不能穿。因為緬甸人認為鞋是最骯臟最齷齪的物品。他們經常把那些最卑鄙最下賤之人比作是「挨鞋打之物」。在緬甸,如果有人被鞋打了,則認為是最不能令人忍受的恥辱。在緬甸人的心目中,佛塔和佛寺是最神聖的地方,僧侶則是佛祖的代表,絕不能穿最骯臟的鞋去拜佛、拜塔和見僧。否則,會極大地傷害緬甸人的感情。
緬甸是個落後的農業國家,農業機械化程度很低,牛是廣大農民進行農業耕作的主要依靠。無論刮風下雨,酷暑嚴寒,牛總是和農民們一起在土地上耕耘。自古以來,緬甸農民與牛相依為命,把牛視為「忠誠的朋友」、「最大的恩人」。正因為如此,很多緬甸人,尤其是緬甸農民忌吃牛肉,認為吃牛肉是一種「忘恩負義」的背叛行為」。所以,當你宴請緬甸朋友時,千萬要問明客人是否忌吃牛肉,否則會是一種十分不禮貌的行為。
緬甸人的喪葬方式有棺葬、土葬、火葬、天葬等,各民族的習俗不完全一樣,其中以緬族人的喪俗較有代表性。緬族人因信奉佛教,所以他們不以死亡為悲哀。人死後,家人要替死者凈身更衣,然後安放在木架或席上,下放一個盛滿清水的新沙鍋。出殯時,先將沙鍋在門口打碎,然後把屍體連同木架或席子一同送往附近的寺廟火化。火化完,有的把骨灰放在寺廟里,有的則加以埋葬。在此期間,喪家要備煙茶、檳榔招待弔唁者。
緬甸是宗教意識很濃的國家。在緬甸的街頭巷尾,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身披袈紗、手持黑傘的僧侶,全國僧侶有10幾萬,僅仰光、曼德勒的和尚就有2萬多人,平均300人中便有一個是和尚,佛教徒中每個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都必須出家當一次和尚,社會上才承認其成人,還俗以後才能夠享有結婚的權力,出家的年齡一般在10歲上下,出家時間,在以前最短為一年,現在已縮短為7夭。也可以幾個月,幾年,甚至終生為僧。出家手續十分簡便。因此,在緬甸有出家容易,還俗也容易的說法。
C. 緬甸果敢是什麼呢,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
果敢,全名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位於緬甸東北部毗鄰中國雲南省,以果敢族為主體的自治區。
果敢地圖
首府老街市,擁有高度的自治權,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通行果敢語(漢語西南官話),同時流通緬元以及人民幣。學校教的是雲南漢話,手機是中國移動號碼,座機也是雲南臨滄區號,電力由南方電網通過雲南電網向老街變電站輸送,當地「果敢族」亦是緬甸的漢族。 果敢曾為中國西南邊境少數民族的地域,明朝末年漢族大量湧入雲南省。18世紀,一支漢人移民後裔成為科干山的地方勢力,後受封為世襲果敢土司縣,向中國效忠。19世紀末,果敢並入英屬印度,成為緬甸境內以華人為主體的土司縣。1959年緬甸廢除土司制度之後,果敢陷入了長期的動亂,直到1989年停戰才趨於穩定,成為今日的撣邦第一特區。 果敢既可以指傳統意義上的果敢,即包括楊氏土司所控制的區域,也特指今日的撣邦第一特區。果敢特區多年來的政治領袖是彭家聲。他擁有獨立的武裝。編輯本段果敢族的由來和發展
果敢示意圖
在緬甸撣邦北部的盡頭,在中國雲南西南的底端,在一個遠離中原的地區,有一支漢民族已經在此生存繁衍了300多年。這支漢族就是生活在緬甸撣邦果敢及周邊的漢族,在緬甸被稱為果敢族。現在的果敢位於緬甸撣邦東北部,面積約1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15 萬。 300多年前明朝滅亡之際,明朝的一些官員和百姓追隨永曆皇帝朱由榔(桂王)從廣西、貴州和雲南一路逃亡最後流落緬甸。公元1661年十二月,吳三桂帶領十萬清兵開進緬甸,逼迫緬甸交出永曆帝朱由榔並押解回昆明,一年後永曆帝被吳三桂縊死在昆明的逼死坡。但仍有不少隨朱由榔逃入緬境的文武官員、各類隨從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流落在現今緬甸北部和中國雲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頑強生棲繁衍,其中包括張獻忠手下的名將李定國,他沿路護衛朱由榔進入緬甸,此後又長期在邊境地區與清軍周旋,朱由榔在昆明被殺後不久他即病故在現中老邊境勐臘縣;通過300 多年艱苦而漫長的日子,這些流落他鄉的人員最終發展成了今天緬甸的果敢族和這一區域其他稱謂的漢民族。 貴家者,故永明入緬所遺種也。緬劫永明時,諸人分散駐沙洲,蠻不之逐,謂水至盡漂矣。已而水之,洲不沒,蠻共神之。百餘年生聚日盛 稱貴家。兵力強,群蠻畏之。廠力弱不能支蠻者,乞請即往。(師范 《緬事述略》 《皇朝經世文編》卷87 兵政) 長期以來,果敢人民在同英國殖民者和日本侵略軍的斗爭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爭取民族利益的斗爭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緬甸吳奈溫排華的年代,緬甸國內一律取消漢語和漢字,更不允許教授漢文,為了保存自己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稱謂,並將他們操地方言的漢語稱為果敢語,使用的漢字稱為果敢文,最終保證中華文化得以傳延。 1968年後緬甸人民軍進駐果敢,1989 年果敢成立「緬甸撣邦民族民主同盟軍」,同年獲緬政府承認成立「撣邦第一特區」。該轄區於2002 年實現了基本禁絕罌粟種植,在當地的民族歷史和禁毒歷史上邁出了一大步。
歷史沿革
明代以前 果敢地區在歷史上多屬於地方土司管理的地區,未成為中央集權國家所能有效控制的邊境地區,崎嶇復雜的地形決定了其多樣化的民族組成。在楊氏土司之前,果敢地區未有明確的歷史記載。 該地曾為哀牢百濮的地域,後哀牢內附東漢,該地屬於東漢永昌郡西南邊陲。三國時代蜀漢諸葛亮在平南時在諸葛炮樓山留下了遺跡。在白族大理國時期,屬永昌府孟纏甸范圍。元代,其地分屬雲南省鎮康路、孟定路孟纏甸的一部份。在明代,該地鄰近鎮康州以及孟定府。 楊氏土司時期 17世紀中葉中國明朝末年,南明政權明昭宗向西南方敗退,許多漢人隨著明軍移入雲南和今日的上緬甸區域而沒有回到家鄉。從清朝初期開始,果敢地區漢族增多,其中有一戶楊姓人家遷入了科干山,成為地方勢力,並效仿附近土司的作法,統治當地的少數民族。1840年,楊國華因為捍衛中國邊防有功,受封為世襲果敢縣令,成為中國認可的漢人土司政權,保持世襲領導權近150年。 很長一段時期,果敢的楊氏土司同時向中國以及木邦進貢。1886年,大英帝國吞並緬甸貢榜王朝,同時將緬甸北方臣服於緬甸的土司也納入英屬印度。英國與中國清朝簽訂條約,界定了中緬兩國邊境傳統上沒有穩定歸屬的土司,一些被分為中國所有,一些則屬於英屬緬甸。經過多年談判,1897年《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果敢被劃入英屬印度的范圍。 果敢最後一任土司於1959年被緬甸所廢除。
中華民國雲南省地圖
戰亂時期 緬甸政府取消了世襲的土司權力,數年後將原土司楊振材逮捕。土司家族成員楊振聲起兵反抗,緬族政府軍施行「以果制果」的政策,策動羅星漢擊潰果敢的反緬甸部隊,土司家族的軍隊敗逃。楊振聲部隊退入泰國,彭家聲則退入中國。政府軍進占果敢,指派親緬族的羅星漢管理果敢,經營毒品生意。果敢始被異族統治,華校被收歸國有,果敢華人被迫更名為果敢族,華文改稱果敢文。 1960年代緬甸共產黨失去位於緬甸中部的根據地之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支持下在緬甸東北部重新建立。彭家聲率領緬共軍隊重新佔領果敢,敗退的羅星漢採行堅壁清野策略,將市街燒毀,居民遷出,果敢人民四處流亡。 1980年代國際情勢改變,緬甸共產黨內部嚴重分歧,包含果敢的少數民族的當地武裝勢力遂脫離緬共,將緬共的領導人遣送中國,與緬甸政府軍停戰展開和平談判。 撣邦第一特區 1989年,彭家聲與政府軍達成協議,果敢成為自治的特區。果敢可保有自己的軍力,中央政府派駐少量的公共服務人員至果敢,包含醫務人員,小學教師,學校以果敢語教學。1992年內戰再起,果敢軍官楊茂良聯合南方的佤邦驅逐特區主席彭家聲,1995年彭家聲與佤邦合作,重回果敢掌政局。 在國際反毒的壓力下以及多次禁毒挫敗之後,2003年終於全面推行停止種植罌粟的政策,引入農業生產技術並發展博彩業。產業轉型對果敢帶來相當大的沖擊,替代種植在果敢高冷乾的環境推行困難重重,農民陷入貧困。由於缺乏糧食等原因而在山村地區爆發大規模的瘧疾,死亡279人。國際展開人道救援,中國派遣巡迴醫療團,並提供葯物,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提供救濟糧。日本2005年5月開始援助總合性的山地農民的生活重建項目。2009年「8.8事件」後,果敢新政府主席是由原副主席白所成擔任,劉國璽副主席兼任秘書長。新政府排除了彭家聲的黨羽,彭家聲已經失去對果敢政府的控制權。
緬甸撣邦第一特區區旗
編輯本段整體概況
果敢位於緬甸東北端的撣邦高原,緊鄰中國雲南省,地理座標為:北緯23°24′54〃—24°09′24〃;東經98°24′14〃—98°53′42〃。地勢海拔在450至2400米之間,山與山之間的壩子海拔約1100米,是果敢的精華地帶。西臨薩爾溫江與木邦相峙,東與中國雲南省鎮康縣、滄源佤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接壤,北面是龍陵縣、潞西市,南以南定河與佤邦相對。首府老街和鎮康新縣城南傘鎮僅相距7公里。西邊以怒江為界,但是,自從1989年,果敢的領土已經向西擴張(註:1995年之後,不再領有西岸勐古地區)。 果敢很大一部份,被青藏高原所包圍。它的北部多為崇山峻嶺,平均海拔1200米,最高是2400多米。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特區內的行政區劃分為三級。第一級為一市一縣,第二級是果敢縣下轄有5個區,第三級共有2鎮18鄉。面向中國有楊龍寨口岸和清水河口岸。編輯本段人口
果敢美女
2003年果敢人口約14萬人,果敢本地籍約10萬,其中漢族約佔百分之九十,其餘則有撣族、崩龍族、苗族、佤族、傈僳族、白族等,此外的人口多為華僑。在果敢經商務工旅遊的中國人很多,流動人口加常住人口有30萬左右。 而緬族人多為緬甸中央政府派遣的軍人和家屬以及行政官、小學教師、技術人員、醫務等公共服務人員。編輯本段文化教育
果敢的主要人口為中國移民後裔、華僑,數百年來傳承著中華文化以及當地的少數民族相互融合,今日的果敢文化與臨近的雲南省鎮康縣相似。主要人口信仰道教和佛教,接受傳統的儒家思想,此外還有少數民族特有的風俗,主要的信仰中心為老街的果敢大廟。
果敢美女
果敢地區教育體制尚在基礎發展階段,比起鄰近地區的教育水平,果敢的教育發展緩慢,有十餘所中小學,沒有高等教育機構。學校以果敢語授課,教師短缺而且專業素質不高,只有少量中國內地的教師在當地授課,而且工資待遇較差。中國政府在寮國等地援外派出了漢語師資,卻沒在果敢提供漢語師資援助,所以當地的經濟文化教育都很落後。另外有每周三至四小時的緬文課程,由緬甸中央政府派遣的緬文教師教授。目前對果敢實施國際援助的竟然主要是日本而不是中國,二戰時期,日軍曾侵略佔領這一地區。編輯本段傳統節日
春節、清明、端午、火把節、七月半、中秋節及潑水節。編輯本段軍事
撣邦第一特區軍事力量由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以及緬甸中央政府派駐於滾弄的軍隊所構成。果敢同盟軍由第一特區政府主席彭家聲所控制,負責特區的治安以及面對中國邊境的國防,而中央政府的軍隊則駐守在果敢南部重要的據點滾弄,負責特區對撣邦其他方面的軍事控制,不負責特區內部事務。 特區政府掌握的邊防警力規模由緬甸中央政府規定,但武裝和幹部配備由特區政府負責,特區政府擁有很高的自主權。 彭家聲的漢族軍多次和緬甸政府軍發生沖突,拒絕政府軍收編,一旦戰事不利,漢族軍會撤退到中國,但中國軍隊會將其繳械以確保社會治安,待局勢穩定,彭家聲的部隊又會徒手重返果敢,並重新武裝起來。編輯本段經濟貿易
果敢小街
果敢在經濟上屬於相對落後的地區,自英國向緬甸殖民以來,以種植罌粟為主,以出產優質大煙聞名於世。在20世紀初土司治理的時期,曾有一段繁榮的歷史,罌粟也逐漸成為果敢唯一的經濟來源。 由於長年戰亂,原有的社會基礎遭受極大的破壞,基礎建設停滯不前,直到停戰以後才穩定發展。但2003年停止生產罌粟,切斷了當地的經濟來源,且替代種植的情況並不理想,經濟遭受嚴重沖擊。另一方面,果敢發展面向中國遊客的博彩業,有小澳門之稱,但財政收入因中國政府對境外賭博旅遊的限制隨之銳減。編輯本段通訊設施
果敢地區架有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網路。 無線方面使用中國移動,座機則是中國電信,使用臨滄區號0883。 特別注意的是,中國手機用戶漫遊至果敢地區時,是沒有國際漫遊費的,無需申請國際漫遊功能。(僅限中國電信、中國移動手機用戶)
D. 緬甸與果敢
看了你幾個問題,應該是剛剛了解中國吧。
南奧賽梯是前蘇聯剛剛分裂出去的地區,且當地是完整的的政體——南奧賽梯共和國。
果敢有漢族人,但緬甸是主權國家,世界上沒有人承認果敢有自己的主權。
另外,華人問題在東南亞是普遍存在,如果這個問題不慎重,將引起連鎖反應,連新加坡都會對中國持抵制態度。
小朋友沒有結過婚吧?女孩子嫁人了,首先想著好好過日子。如果有矛盾了,就回娘家找兄弟來打架,氣是出了,以後還過日子不?其他嫁出去的孩子肯定也會被孤立。
E. 緬甸 果敢
取名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Maung,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Ko,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U,意為叔伯)。如某男子叫「昂基」(Aung Gyi),隨著他的年齡和地位的變化,被稱作「貌昂基」(Maung Aung Gyi)、「郭昂基」(Ko Aung Gyi)或「吳昂基」(U Aung Gyi)。
此外,還有在自己名字前冠以「德欽」(Thakin,意為主人)、「波」(Bo,意為軍官)、「耶波」(YeBo,意為同志)、「塞耶」(SaYar,意為教師和醫生)的。
緬甸婦女不論已婚與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瑪」(Ma),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平輩也稱「瑪」(意為姑娘),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則稱「杜」(Daw,意為姑、姨、嬸)。如有一位叫「丹敏」(Tan Min)的女子,隨著她的年齡和社會地位的不同,人們可稱她為「瑪丹敏」(Ma Tan Min)或「杜丹敏」(Daw Tan Min),她本人自稱「瑪丹敏」(Ma Tan Min)。
有統計,緬甸人取名所用的字總共不到100個,用這些字互相拼湊,取其聲韻順口悅耳即可。因而緬甸人重名的很多,為表示區別,往往在名字前或名字後加上籍貫或工作單位、職業名稱等。
生活禁忌
緬甸人有「右為貴,左為賤」,「右為大,左為小」的觀念。因此,緬甸人有「男右女左」的習俗。此外女人不能枕著男人的胳膊睡,否則男人就會失去「神力」,整日萎靡不振。
緬甸人視頭頂為高貴之處,所以不能用手觸摸他人頭部,即使是十分可愛的孩童也不能撫摸其頭。
與朋友同行,不能勾肩搭背。給長者遞接物品時,不能用右手,右手被視作是不潔凈的。
緬甸人視太陽升起的東方為吉祥的方向,認為東方是釋迦牟尼成佛的方向,所以緬甸人家裡的佛龕都供在室內東牆上。因此睡覺時,頭必須朝東忌諱朝西,否則是對佛的玷辱,會招致不幸。緬甸人還認為西方是死神居住的地方,古代緬甸國王斬殺犯人時,都是出宮殿西門,所以睡覺絕對不能頭朝西睡。緬甸人把東面和南面稱為頭頂部,把西面和北面稱為腳尾部。家中長者的座位在頭頂部,晚輩的座位在腳尾部。
在緬甸,女子穿的筒裙(緬語稱「特敏」(TaMane))被視為不吉祥之物,不充許晾曬在超過人頭的地方。因此男子忌諱在晾著衣服的繩索或桿子下穿行。如男子穿行,則男子身上的「神力」會丟失,並會倒霉一輩子。故此,到佛塔寺廟朝拜的信女,不得登攀塔座,只能跪在塔下瞻拜許願,如要向佛塔、菩薩身上貼金,需交由男子代辦。
婚姻禁忌
緬暦4月15日至7月15日三個月為佛教僧侶安居期間,緬甸人不許舉行婚禮。此外,緬甸人也忌諱在緬暦9月、10 月、12月內結婚。他們認為,在9月結婚,將會不育,一輩子無兒女。在10月結婚,會破產。在12月結婚,夫妻會兩地分居,不得團聚。出席緬甸人的婚禮, 不能穿藍色、灰色和黑色的衣服,否則會帶來不吉利。
數字禁忌
緬甸人忌諱9、13和尾數是零的「補」數(10、20、30、40、50、60、70、80、90)等數字,也忌諱9人共同遠行,認為9人同行必有災禍,若是9人同行則需帶一塊石頭,以破9的數位。受西方文化的影響,緬甸人認為13這一數字不吉利,因此不會買有編號13的房子和車子。緬甸商人忌諱補數,因為補數帶有零的數字,零即為輸,故視補數不吉利。在緬甸,若汽車牌照的總計為補數,如10、20、30……等就很難賣出去。
F. 緬甸果敢是怎麼回事有什麼歷史淵源
果敢族是緬甸東北邊境的世居民族,具有緬甸官方少數民族的地位,生活在緬甸撣邦北部,毗鄰中國雲南。在緬甸,他們被指從中國雲南省而來,居住在果敢縣的中國漢人。果敢族300多年前遷移至此,世代居住於果敢地區。1897年2月4日簽訂的《中英條約》,清廷把果敢割讓給英屬緬甸,果敢人於是從雲南人變成緬甸的一個少數民族。現今的果敢縣位於緬甸撣邦東北部,面積約1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15萬。
歷史淵源:
300多年前明朝滅亡之際,明朝的一些官員和百姓追隨永曆皇帝朱由榔(桂王)從廣西貴州和雲南一路逃亡最後流落緬甸。公元1661年十二月,吳三桂帶領十萬清兵開進緬甸,逼迫緬甸交出永曆帝朱由榔並押解回昆明,一年後永曆帝被吳三桂縊死在昆明的逼死坡。
但仍有不少隨朱由榔逃入緬境的文武官員、各類隨從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流落在現今緬甸北部和中國雲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頑強生棲繁衍,其中包括大西皇帝張獻忠手下的名將李定國,他沿路護衛朱由榔進入緬甸,此後又長期在邊境地區與清軍周旋,朱由榔在昆明被殺後不久他即病故在現中老邊境勐臘縣;通過300多年艱苦而漫長的日子,這些流落他鄉的人員最終發展成了今天緬甸的果敢族(漢族)和這一區域被叫做其他稱謂的漢民族。
發展進程:
長期以來,果敢人民在同英國殖民者和日本侵略軍的斗爭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爭取民族利益的斗爭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緬甸耐溫排華的年代,緬甸國內一律取消漢語和漢字,更不允許教授漢文,為了保存自己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稱謂,並將他們操地方言的漢語稱為果敢語,使用的漢字稱為果敢文,最終保證中華文化得以傳延。
1968年後緬甸人民軍進駐果敢,1989年果敢成立「緬甸撣邦民族民主同盟軍」,同年獲緬政府承認成立「撣邦第一特區」。該轄區於2002年實現了基本禁絕罌粟種植,在當地的民族歷史和禁毒的歷史上邁出了一大步。
G. 緬甸果敢老街有什麼特色
老街行人接踵擦肩,大多漢人裝束,廣告路牌一色中文書寫。老街中式古樸平房,商店熙熙攘攘,小攤洋傘爭奇斗艷,完全沒有50年內因戰亂徹底燒毀過兩次的痕跡,幾乎和雲南小鎮一模一樣。而袖珍小城則高樓林立,街道寬敞布局合理,據說一年半載前才平地而起,有點「深圳風貌」。看來果敢人已經把多年積蓄傾注在家鄉的建設上,而不是按照老規矩掘土埋在地下,這說明他們對遲到的和平信心百倍。搞建築的老闆工人一般都來自中國,說是這里的苛捐雜稅不多而且不用驗收。果敢《投資旅遊指南》上稱「果敢有數百億人民幣閑散民間」,人口則在15-20萬人之間。這樣,人均貨幣就達10-20萬以上。 來往車輛特別多而且沒有牌照,這里開車不用駕駛執照,只要你有本事把車弄到路上就行。一些男孩屁股還沒夠到坐墊,就把油門加到最大,站在摩托上風馳電掣相互追逐,如同東方版的小型「超人」。
商店貨物豐富但多為中國製造,而本地土產則被擠到了菜場集市。品種稀奇古怪叫不出名字也不知道用途,唯有古老容器斗,還在作為量具容器使用。這東西在這里出現居然使國人產生一點親切!?人們說,到了果敢,你猶如回到了古時的中國,又看看到現代的風采。
H. 有關緬甸果敢的提問
果敢作為緬甸撣邦的一個「特區」,當地民眾多是漢族人,用的電話、手機、電視跟雲南省的一樣。 2009雲南網訊 8月27日下午,靠近中國雲南省的緬甸果敢地區發生戰事,引發緬方邊民恐慌並大量湧入我境內,目前湧入人數仍在增加。雲南省從維護兩國友好關系和邊境地區穩定的大局出發,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對進入我境的緬方邊民本著人道主義的原則劃定區域、妥善安置,提供必要的生活衛生保障。截止至8月28日凌晨,湧入我境的邊民約1萬人。相關資料:果敢南傘,位於雲南西部臨滄市鎮康縣境內的邊境小鎮,是臨滄地區與緬甸的重要邊境貿易口岸之一。距南傘百米之遙就是果敢。果敢原本在清朝以前屬於中國,被英國入侵後劃入緬甸,後成為緬甸共產黨的控制區,通過與緬甸中央進行停火談判後,果敢成為緬甸撣邦的第一特區,實行高度自治,擁有軍隊並自行管理內部事務。果敢與中國內地沒什麼兩樣:使用人民幣,學校教的是雲南漢話,手機是中國移動號碼,座機也是雲南區號,當地「果敢族」亦是緬甸的漢族。果敢近15萬人的生活必需品全靠從中國進口,可謂與中國唇齒相依、血脈相連。
I. 偷渡去緬甸果敢,需要注意些什麼
首先要注意不能帶違禁品。還有呢不能帶太多的現金,夠費用就行。我156是當地8794的出入境我1124熟
J. 中國人去緬甸果敢該注意哪些才安全
親愛的中國人去緬甸的話,我果然他的桿注意很多的才安全,我覺得還是應該更多的使用,可以幫助到我們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