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傣族大多數分布在什麼地方

緬甸傣族大多數分布在什麼地方

發布時間: 2022-06-03 17:58:31

1. 傣族主要分布在哪個省

雲南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10年人口普查,傣族人口有1,261,311人,內地31個省份均有分布,列第19大民族。傣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新平、元江、景谷、金平、雙江等縣,在保山、鎮沅、瀾滄、元陽、彌勒、馬關等地也有傣族民眾散居。

另外四川省涼山州會理縣新安鄉也是傣族聚居地。一部分南下到越南、緬甸與寮國北部。因他們需要暖濕氣候種植水稻,其聚居地位於海拔二千米以下,主要分布於雲南西南的河谷平原(大盈江、瑞麗江)。

(1)緬甸傣族大多數分布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結果,雲南省總人口4,596.6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533.7萬人,占總人口數的33.37%,其中人數最多的彝族佔全省人口的10.94%,其他超過1%以上的民族依次為哈尼(3.55%)、白(3.4%)、傣(2.66%)、壯(2.64%)、苗(2.62%)、回(1.52%)、傈僳(1.45%)等民族。

按少數民族人口絕對數算,雲南少數民族人口總量僅次於廣西居全國第二位;按少數民族所佔人口總數的比重衡量,在省級行政區中僅次於西藏、新疆、青海、廣西、貴州、寧夏居第七位。

2. 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分別是哪個省的哪個地區

1、傣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和孟連兩個自治縣。其餘的散居在景東、景谷、普洱、瀾滄、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個縣。

2、景頗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境內的隴川、盈江、潞西、瑞麗、梁河等5個縣、市,與德昂、傈僳、阿昌、漢等民族交錯雜居於山區;部分散居於耿馬、騰沖、瀘水、孟連、昌寧、勐海、隆陽等縣(區)。

3、阿昌族是雲南省特有的、人口較少的7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戶撒阿昌族鄉、梁河縣囊宋阿昌族鄉、九保阿昌族鄉,其餘分布於潞西、盈江、騰沖、龍陵、雲龍等縣。

4、德昂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比較集中的分布在雲南省保山地區的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市、瑞麗市、盈江縣、隴川縣、梁河縣,臨滄地區的永德縣、鎮康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其中潞西市的三台山德昂族鄉和臨滄市鎮康縣的軍弄鄉是德昂族居住比較集中的地區。

(2)緬甸傣族大多數分布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1)傣族村寨多分布在群山環抱的河谷平壩地區。比較大的壩子有景洪、勐籠、勐遮、勐罕、勐海、芒市、隴川、干崖、勐卯、遮放等。

傣族按分布地區有傣泐、傣那、傣雅、傣綳、傣端等自稱。西雙版納等地自稱「傣泐」,德宏等地自稱「傣那」,紅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稱「傣雅」,瑞麗、隴川、耿馬邊境一線的自稱「傣綳」,瀾滄芒景、芒那的為傣綳支系。

(2)景頗族聚居的山區,一般海拔1500米左右,大部分緯度偏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山青水秀、樹木蔥蘢。這里良好的植被造就了天然的綠色水庫,山有多高水有多長,座座青山有溪流,條條山箐有小河,為發展農業提供了有利的灌溉條件。

景頗族包括景頗、載瓦、勒期、浪峨、波拉5個支系。支系的名稱也是各支系的自稱和支系語言的名稱。其中,「景頗」既是支系名稱也是民族名稱。各支系有自稱和對其他支系的他稱,與景頗族雜居的漢、傣等民族對景頗族各支系也有不同的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根據本民族的意願,統稱為景頗族。

(3)阿昌族在古代漢文獻中,曾被稱為「峨昌」、「莪昌」、「娥昌」或「萼昌」,現在通稱「阿昌」。阿昌族還有不同的自稱,戶撒地區阿昌族自稱為「蒙撒」、「傣撒」、「蒙撒撣」、「襯撒」;梁河地區阿昌族則自稱為「漢撒」、「阿昌」、「峨昌」。

阿昌族的先民很早就居住在滇西北的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流域一帶,後來一部分遷至怒江西岸,即古代稱作「尋傳」的地區,再逐漸南移,約於13世紀定居於現在的隴川縣戶撒壩子,另一部分則沿雲龍、保山、騰沖遷徙,最後定居於梁河地區。

(4)德昂族是一個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分布范圍非常廣,雖然德昂族只有1萬多人,卻分布在雲南省3個地州9個縣市。除潞西市的三台山和鎮康縣的軍賽兩地外,其他德昂族與景頗、漢、傈僳、佤等民族分寨而居,其中有少數村寨間雜在壩區傣族村落之間。

德昂族由於居住分散,自稱他稱很多。居住在德宏地區的德昂族自稱「德昂」,鎮康、耿馬的德昂族則自稱「尼昂」或「納昂」,此外,還有「崩龍」、「昂」、「冷」、「梁」、「布雷」、「納安諾買」等稱呼。新中國成立後進行民族識別,沿用了「崩龍」這個名稱。後根據本民族的意願,1985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崩龍族」正式改名為「德昂族」。

3. 傣族居住地區

傣族居住地區有:

西雙版納等地,紅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瑞麗、隴川、耿馬邊境一線,瀾滄芒景,芒那。

傣族(羅馬字母:Dai),又稱泰族(泰文:ไทย,羅馬字母:Thai)、撣族(羅馬字母:Shan)等,民族語言為傣語(泰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

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過去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3)緬甸傣族大多數分布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信仰

宗教方面,邊疆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屬於小乘佛教,同時保留著原始鬼神崇拜的殘余。內地傣族崇拜「龍神」、「龍樹」,有宗教職業者「波勐」和「師娘」,代人占卜治病。在景谷等地區,也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

語言文字

傣語

傣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因分布而分別被稱為傣語、泰語、寮國語等,屬漢藏語系侗台語族(壯侗語族)台語支。

4. 傣族主要生活在什麼地方想一想那是我國的哪個省

傣族主要生活在我國的西南部,主要分布於我國的雲南省。傣族是泰國、寮國的主體民族,占泰國總人口的40%,傣族還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的少數民族。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傣族在中國境內共有126萬餘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政府將分布在各自境內的傣族分別命名,泰國、越南、柬埔寨稱做泰(Thai),寮國稱做老(Lao),緬甸稱做撣(Shan),中國稱做傣(Dai),印度稱做阿洪(Ahom),但均自稱Tai。

(4)緬甸傣族大多數分布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語言文字豐富多彩。雲南的漢族語言屬北方語系(西南官話),其他各民族的語言分別屬於漢藏語系和南亞語系,語言使用主要有:母語型、雙語型、多語型和母語轉用型四種類型。雲南各個民族除回族、滿族、水族通用漢語外,其餘都有自己的語言,使用的民族文字共22種。其中,傣族文字語言與泰國有一定的歷史淵源。

傣族神話傳說與古歌謠結合,產生了民間說唱藝術章哈。納西族形成了有故事內容的說唱藝術納西大調,傈僳族曲藝尼丹木刮,佤族曲藝柏巧、嘮瓊嘎卜(木鼓說唱),苗族曲藝然更、巴臘叭,拉祜族曲藝嘎門可等,都有大量的神話傳說曲目,它們與民間歌謠結合,通過原始宗教祭師和歌手的演唱,流行在各民族當中。

5. 傣族主要分布在什麼部

中國西南部。
傣族(Dai nation)即「傣泰民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泰國和寮國的主體民族。
傣泰源於中國的雲貴高原西部,曾多次在雲貴高原建立政權,後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擠壓,逐步向中南半島及南亞次大陸遷徙,現分布於泰國、寮國、緬甸、印度、越南、中國、柬埔寨等多個國家,總人口約6800萬,泰國境內約4700萬,寮國境內約500萬,緬甸境內約850萬,印度境內約425萬,越南境內約133萬,中國境內約126萬,柬埔寨境內約66萬。
傣泰在中國史籍中,先後被稱為「哀牢」、「撣」、「烏蠻」、「白蠻」、「白衣」、「金齒」、「黑齒」、「白夷」、「僰夷」、「擺夷」等名稱;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在暹羅王國的推動下,國際社會開始把分布於各國的傣泰統稱為「泰族(Thai)」;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政府將分布在各自境內的傣泰分別命名,在泰國、 柬埔寨、越南等國仍被稱為「泰族(Thai)」,在寮國被稱為「佬族(Lao)」,在緬甸被稱為「撣族(Shan)」,在印度被稱為「阿薩姆族(Assam)」,在中國被稱為「傣族(Dai)」。
傣泰有自己的語言及文字。語言有大泰、蘭納、暹羅等三大方言及若干個次方言,臨近的方言之間發音差距很小,隨著空間距離的拉大差距也加大,但不論何地方言均能進行簡單交流。文字有暹羅體、瀾滄體、蘭納體、端體、綳體、哪體、阿洪體等七種字體,均由印度婆羅米字母演變而來,都是自左向右書寫,自上而下換行,只在形體結構上有所差異。

6. 傣族的聚居地區、風土人情、民俗習慣、傳統節日

傣族,現有人口102.5萬。傣族主要聚居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其餘分布在雲南各縣市。傣族自稱「傣仂」、「傣雅」,後定名傣族。

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傣文為傳統的拼音式文字。

傣族信仰小乘佛教。

傣族歷史悠久,公元前1世紀漢文史籍就有關於傣族先民的記載。公元前109年,漢武帝設置益州郡,傣族地區屬益州郡管轄。公元69年,傣族地區屬永昌郡。至明清兩代,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廢除世襲土司,改由臨時官員(即流官)統治的「改土歸流」政策起,傣族地區漸歸朝廷直接統治。民國時期在傣族地區成立了縣,設置了局。

傣族人居住的竹樓是一種干欄式建築。竹樓近似方形,以數十根大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房頂用茅草排覆蓋,竹牆縫隙很大,既通風又透光,樓頂兩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樓分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堆放雜物,也是舂米、織布的地方。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無領對襟袖衫,下穿長管褲,以白布或藍布包頭。傣族婦女的服飾各地有較大差異,但基本上都以束發、筒裙和短衫為共同特徵。筒裙長到腳面,衣衫緊而短,下擺僅及腰際,袖子卻又長又窄。

傣族人以大米為主食,最具特色的是竹筒飯。其製作方法是將米裝進新鮮的竹筒後加水,放在火上燒烤,吃起來清香可口。普洱茶是雲南西雙版納的特產,在唐代就已遠銷中國各地,清代時遠銷東南亞及南亞,現已進入日本和西歐等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成為中外馳名的名茶。

傣族有自己獨特的歷法。傣歷和公歷紀元相差638年,即公歷的639年為傣歷元年。傣歷的年是陽歷年,月卻是陰歷月。傣歷分為三季,一至四月為冷季,五至八月為熱季,九至十二月為雨季。

傣族人民十分喜愛詩歌,尤其是敘事長詩。敘事詩《召樹屯與楠瑪諾娜》、《娥並與桑洛》等作品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

傣族舞蹈種類很多,動作及內容主要模擬當地常見的動物的活動,在此基礎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來源於孔雀優美動作的模仿,也來源於傣族美麗動人的傳說。著名舞蹈家刀美蘭因表演孔雀舞而聞名中外。

潑水節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的新年,節期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間,相當於公歷4月。潑水節這一天人們要拜佛,姑娘們用漂著鮮花的清水為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願。起初用手和碗潑水,後來便用盆和桶,邊潑邊歌,越潑越激烈,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潑水節期間,還要舉行賽龍船、放高升、放飛燈等傳 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特產非常豐富,僅水果就有110多種,這里動植物品種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1991年西雙版納國家自然保護區正式向外界開放,人們可以親身游歷大自然的寶庫,體味濃郁的亞熱帶風情。

7. 傣族住在哪個地方

我國傣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其餘散居雲南省的新平、元江、金平等30餘縣。

傣族居住山間平原地區,屬亞熱帶氣候。使用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本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不盡相同。20世紀50年代進行了文字改革。

(7)緬甸傣族大多數分布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傣族的風俗習慣:

1、傣族的家庭和婚姻過去帶有明顯的封建色彩,其特點是等級內婚。土司之間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盛行一夫多妻。廣大農民實行父權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員為父母與未婚子女。

2、傣族的飲食以大米為主,德宏地區的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的愛吃糯米。喜飲酒和食酸辣,好吃魚蝦等水產。普遍有嚼檳榔的習慣。村寨大多建於平壩近水的地方,翠竹掩映,溪流環繞。干欄式建築是傣族住房的特點,分上下兩層。德宏多數地區傣族住平房,土牆茅頂,呈四合院。

3、傣族的宗教信仰,與其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密切關系。過去邊疆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同時保留著原始鬼神崇拜的殘余。農村中佛寺很多,其組織系統與封建統治機構的組織系統密切配合。在西雙版納,過去未成年男子幾乎都要過一段僧侶生活,識字念經,然後還俗回家,有的修身為僧。佛教對傣族的日常生活、風俗習慣都具有明顯影響。


8. 傣族位於我國什麼地方

我國傣族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和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還有一部分散居雲南省的新平、元江、金平等30餘縣,在境外廣泛分布於越南、寮國、泰國、緬甸及印度阿薩姆邦。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有126萬余傣族人在中國境內生活。

(8)緬甸傣族大多數分布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中國傣族按分布地區有傣泐、傣那、傣亞、傣綳、傣端等自稱。西雙版納等地自稱「傣泐」,德宏等地自稱「傣那」,紅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稱「傣亞」,瑞麗、隴川、耿馬邊境一線的自稱「傣綳」,瀾滄芒景、芒那的為傣綳支系。漢族稱傣泐為水傣,傣那為旱傣,傣亞為花腰傣。

早在公元1世紀,漢文史籍已經有關於傣族先民的記載。唐宋文獻稱為「金齒」、「黑齒」、「銀齒」、「綉腳」、「綉面」、「茫蠻」、「白衣」等。元明時期仍稱為「金齒」、「白衣」。「白衣」又寫作「百夷」、「白夷"、「伯夷」,有的誤作「僰夷」,以致與白族混淆。清以來稱為「擺夷」。另外,越南史籍稱傣族為「哀牢」;緬甸史籍稱傣族為「撣」;印度史籍稱傣族為「阿洪姆」。

9. 傣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我國傣族人主要聚居在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和臨滄地區,少數散居在附近其他州縣。傣族通常喜歡聚居在大河流域、壩區和熱帶地區。我國傣族人口約150萬,絕大多數的傣族都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

全世界的傣族現有人口約5000萬,雖然國內屬於少數,但學術上認為,傣族先民出自我國雲南西南傣族聚居區,東南亞各國傣族都來源於此。而居住在國外的傣族主要分布於泰國(約3000萬人)、緬甸、柬埔寨、寮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歷史上傣族以泰國北部和緬甸為核心建有佛教國家——焚香國。後經歷史演變,這個國家已不復存在,傣族散居於我國西南一帶和各個東南亞半島國家。

(9)緬甸傣族大多數分布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傣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語言有大泰、蘭納、暹羅三大方言,方言之下又含有多個次方言,臨近的方言之間發音差距很小,隨著空間距離的拉大、差距也加大。

但不論何地方言均能進行簡單交流。文字有暹羅傣文、瀾滄傣文、蘭納傣文、越南傣文、南方大傣文、北方大傣文、阿薩姆傣文等七種字體,均由古印度婆羅米文演化而來,都是自左向右書寫、自上而下換行。

傣族的傳統文化:傣族族系發源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主要分布在雲南西雙版納自治州和德宏傣族自治州兩個地區。傣族具有自己的語言文字,也有自己信奉的宗教信仰,傣族不僅是一個「水的民族」也是一個民族文化豐富的民族。

傣族的壁畫:壁畫是傣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亮的寶石,是傣族人民聰明才智的結晶。傣族壁畫多見為佛寺壁畫,它通過佛教題材,栩栩如生地表現了傣族人民豐富多彩的生活,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傣族的生活習慣、風俗、風情和階級關系,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傣族佛寺壁畫的特點是:在構圖上,打破了時間、空間、地點的限制,把一個完整故事的來龍去脈集中明確地在一幅畫面上表現出來。同時,構圖疏密得當,主次分明。在人物的造型上,既保持了結構的准確性,又作了藝術的誇張,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傣族竹編:自古以來,花腰傣居住的地方綠竹環繞,花腰傣用竹創造出了自己燦爛的文化和豐富的民間工藝品,竹床、竹椅、斗笠、飯盒、簸箕、魚簍、秧籮等編製品,製作精美,精巧別致,工藝極高,再綴上銀泡,彩穗等裝飾物,簡直就是一件賞心悅目的工藝品,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和欣賞價值。

傣族竹編工藝是傣族的傳統工藝美術形式,歷史悠久,造型古樸,美觀實用。傣族有著世代相傳的竹編技藝,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傣族竹編工藝精細,造型朴實大方,品種繁多,其中以笆籮、飯盒、檳榔盒等竹器最具有代表性。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7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8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21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1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5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1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5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10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6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