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薩洛是在哪個地方

緬甸薩洛是在哪個地方

發布時間: 2022-06-03 13:38:22

❶ 景康屬於緬甸哪個特區

景康屬於緬甸撣邦第四特區南板地區。

緬甸撣邦東部第四特區,北與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來接壤,東與寮國相鄰,西與緬甸第二特區(佤邦)相連。總面積4952平方公里,人口8.5萬人,轄勐拉、南邦、色勒三個地區。

第四特區即原緬共「八一源五」軍區,人口在幾支地方民族武裝中相對最少。於1989年4月19日宣告脫離緬共領導,成立了「緬甸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百軍政委員會」,下設「軍事委員會」和「地方行政管理委員會」。

(1)緬甸薩洛是在哪個地方擴展閱讀:

1、運輸

為配合勐瓦電站建設,撣邦第四特區於2016年開通了勐拉至靖康的第二條道路。

截至2019年6月,共有15條主幹道641公里(其中禁毒期間聯合國援助的碎石路12公里),其中90%以上的主幹道採用瀝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除主幹道外,共建成農村公路網500公里。

1999年,第一座大橋——大賓南雷河大橋建成。南雷河上的第三座橋是南雷河上的曼干橋。南雷河第四座大橋為涇陽大橋,2014年1月20日開工,2014年8月6日竣工。

2、礦產資源

來庚礦產錫。

班別礦(東吉市)發現於1963年。主要生產鋼鐵,生產能力63噸。

此外,蒙葯、京東、毛麥、靖康等城市也出產鐵礦石。海鹽、嘎、蘭河等城市產銅,而薩爾溫江則互產黃金。

撣邦各地產銻、雲母,和平市產錳,來友、錫伯、南瑪、南奔、東吉、蒙東、蚌八井、嘎羅、大吉等市產煤,蒙古、蒙米、蒙蘇等地產各種寶石,撣邦有許多未發現礦物的地區。

❷ 勐拉在哪

勐拉(Mongla),緬甸撣邦第四特區首府,位於緬甸東北部,比鄰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現為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控制,擁有高度的自治權。

勐拉所在的緬甸第四特區有7.4萬人,13個民族居住在這片只有49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十多年前,這里曾是毒品種植、加工、販運的重點地區,是緬北毒品流向國際市場的一個重要通道。

1989年6月30日,緬政府批准成立撣邦東部第四特區,下轄勐拉、南板、薩洛3個行政區,當時,第四特區還種植有鴉片2.2萬多畝,有3個海洛因加工廠和一個黃砒加工廠。1991年,特區開始實施禁毒計劃。這時的勐拉還是一個不通電只有茅草房的小山村。隨後勐拉依託中國雲南西雙版納的旅遊業,重點發展「特色旅遊」,走上了另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

1997年4月,經檢查,緬甸中央政府向世界宣布:撣邦東部勐拉地區已完全清除了毒品。觀察這一地區的人士注意到,勐拉清除毒品之日,也即是它的博彩業崛起之時。

1998年8月26日,緬甸撣邦東部第四特區政法部頒布《緬甸撣邦東部第四特區博彩業試行管理辦法》,批准經營的博彩項目有:大(小)百家樂、牌九、麻將、大小、二十一點、梭哈、馬格羅、電子游戲博彩等。

有了「寬松」的法律保障,勐拉成了一個投資熱點。「近十年來,勐拉吸引了二三十億的投資。」西雙版納州政府經研中心主任熊國璋說。而投資的主要方向,就是博彩業。短短十年時間,撣邦高原層層群山簇擁著的小山村勐拉成長為一座「夢幻般」的、以博彩業為經濟支柱的「國際性」城市,淘金者、投資者蜂擁而至,成了這個城市最常見的居民。

在距離中國邊境僅2公里的勐拉博彩經濟迅速膨脹之際,禁賭跟禁毒一樣成為中國邊境省區的嚴峻課題。

❸ 一個軍事問題

緬甸

克倫民族聯盟

該聯盟是緬甸獨立初最有實力的組織之一,他們領導的克倫民族解放軍兵力僅次於緬共人民軍。克倫民族聯盟還聯合了一些地方民族武裝組織並組成了「民族民主統一戰線」。1994年該聯盟中,信仰佛教和信仰基督教的人員發生矛盾和沖突,導至聯盟一分為二。一派是以波妙為首的基督教派繼續沿用「克倫民族聯盟」名稱。另一派改稱「克倫進步佛教協會」。1995年初,緬政府軍趁其內訌之機,向克倫民族聯盟發起了大規模進剿,一舉攻克其總部馬納普洛並佔領了其控制區。迫使該部轉移至緬泰邊境西線一帶開展游擊戰爭。2000年初,一直擔任克倫民族聯盟主席和克倫民族解放軍司令的波妙宣布退位,由蘇巴丁接任。現克倫民族聯盟主要活動於緬甸東部的緬泰邊境地區,控制區1.3萬平方公里(不含游擊區),控制區人口13萬人。總兵力5000餘人(有的資料稱已發到1萬多人),總部設在緬泰邊境的馬沙若達。該部與緬政府和緬族之間矛盾根深蒂固,一直堅持與政府武裝對抗,和解的可能性不大。

撣邦民族軍(亦稱撣邦軍)

成立於1964年5月。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軍。1995年初其主席賽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撣族頭人甘約率部脫離坤沙的蒙泰軍另立山頭,重新組建「撣邦民族軍」。現主要活動於緬甸東枝以北的南蘭、板法、孟蓋和賴卡等地區。控制區面積510平方公里(不含游擊區),控制區人口4.5萬人,總兵力3200餘人,總部設在孟蓋,該部曾先後10多次與緬政府進行了談判,但均未能達成和解協議。

撣邦聯合革命軍

成立於1960年,莫亨任首領。1985年該部與坤沙的蒙泰軍合並。1996年初,原莫亨歸部團長約色率2000餘人,脫離坤沙自立門戶,重新組成「撣邦聯合革命軍」。堅持反政府武裝斗爭。該部現主要活動於景棟以南,邦弄以東地區,以及孟乃、蘭科、孟班、賽芒滾、萬達果、刀辛和孟裴等地。總兵力約5000餘人,編成756、757、758和759四個旅,總部設在景康(景統):該部現仍繼續堅持反政府武裝斗爭。

羅興伽穆斯林團結陣線

該陣線是緬甸若開邦的穆斯林反政府武裝組織,成立於1978年,同時建立了「羅興伽穆斯林游擊隊」,並在該邦的貌奪和布帝洞等地區建立了根據地。1991年緬政府對其根據地進行了大規模清剿,該部武裝和穆斯林難民大批逃往孟加拉國。外逃的穆斯林團結陣線仍繼續在孟加拉國堅持反緬政府的斗爭,並向伊斯蘭國家請求援助,現該陣線由昭鮑任主席,努爾·伊沙林任副主席,肖丁任總書記,武裝力量約3000餘人,總部設在孟加拉國境內。

佤邦聯合黨與佤邦聯合軍(MNSA)

是1989年4月從緬共中部軍兵變後分離出來的,原名緬甸民族民主聯合黨。1989年11月改名為佤邦聯合黨。該黨領導的武裝稱「佤邦聯合軍」簡稱「佤聯軍」。佤聯軍控制區分南、北2部份。北部與中國接壤,面積1.7-1.8萬平方公里,人口40餘萬。南部與泰國和寮國相鄰,面積1.8-1.9萬平方公里,人口22萬。佤聯軍現已發展到3.5萬人,是緬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裝。現黨總書記趙尼萊,副總書記肖明亮、鮑有義。佤聯軍總司令鮑有祥,副總司令李自如、布萊康。總部設在幫康(原名邦桑):南部指揮機關「行政事務管理部」設在萊三哨。部長魏學剛(兼南部軍區司令),書記鮑有義(兼南部軍區政委):

克欽獨立組織與克欽獨立軍(KIA)

1960年成立,同時建立了克欽獨立軍,布萊森任主席兼總司令。其宗旨是「反對大緬族主義,建立擁有主權的獨立的克欽共和國」。1989年緬政府向該部發動大規模進攻,佔領了該部一部份地盤,重創其一個旅並圍困另一個旅。1994年2月獨立軍與緬政府達成停戰協定。其兵力從6000餘人減少到3000餘人,控制區縮小到1萬余平方公里。2001年2月獨立軍部份軍官發動兵變,推舉都介接替昭邁出任獨立組織中央主席和獨立軍總司令,現該部編為1個師、4個旅、22個營。總部設在萊辛。

克欽新民主軍(NDA)

是1989年10月由緬甸共產黨101軍脫離緬共另立門戶的武裝組織。現控制區6000平方公里,分為片馬、昔董、拖角和落空4個區,人口7萬餘人。武裝力量有軍隊500餘人,民兵1000餘人。主席兼司令丁英,副司令澤龍。總部設在板瓦。

新孟邦黨(NMSP)

成立於1962年,由奈瑞景任主席,1980年黨內出現矛盾發生內訌,分成兩派。1987年兩派經過協商又重新統一。1993年-1995年該黨與緬政府舉行過4次和解談判。1995年6月雙方簽訂了政治和解協定。1998年以來,由於緬政府在孟族聚居區推行同化政策,新孟邦黨聲稱要中止與緬政府和平協定。現該黨總兵力7800餘人,各種武器8300餘件,總部設在耶羌帕。

撣東同盟軍(NDAA)

是1989年4月由緬甸共產黨815軍區另立門戶的武裝組織。現控制區面積4950餘平方公里,分為小勐拉、南板和薩洛三個行政區。人口7.4萬人。總兵力3300人,主席兼司令林明賢,副司令蔣志明、羅常保。總部設在小勐拉。

果敢同盟軍(MDNA)

是1989年3月由緬甸共產黨東北軍區兵變另立山頭的武裝組織。1992年該部發生內訌,司令彭家聲和參謀長楊茂良大打出手,結果楊茂良驅出了彭家聲,任主席兼司令。1995年彭家聲又打回去,重任主席,其弟彭家富任司令,魏超仁任參謀長。現控制區面積2700平方公里,人口22萬,武裝力量2700餘人。其中軍隊500餘人,總部設在老街。

坤沙余部和其他較小的民族武裝組織

坤沙余部包括張維綱的自衛隊、麻哈三的佤民族解放軍、趙蘇來部、戴康部和明少本部等。總兵力約1萬人。其他較小的反政府組織還有若開民族解放軍、若開解放黨和欽族解放軍等。

撣邦軍(SSA):領導人色廷,兵力2100人,總部盛加。

克欽保衛軍(KDA):領導人木吐諾,兵力2000餘人,總部崗卡。

勃歐民族組織(PNO):領導人昂坎迪,兵力1400餘人,總部椒得龍。

崩龍邦解放軍(PSLA):領導人吳埃孟,兵力1400餘人,總部楠瑪都。

克洋民族保衛軍(KNG):領導人格巴耶邦,兵力80人,總部孟別。

克倫尼民族解放陣線(KNLF):領導人美桑達、吳吞覺,兵力1600餘人,總部霍雅。

新克洋邦黨(KPP):領導人吳瑞埃,吳丹梭奔,兵力150人,總部彬瀧。

撣幫各民族人民解放組織(SSNPLO):領導人吳達格雷,兵力3100人,總部瑙都。

克倫尼民族進步黨(KNPP):領導人昂丹雷、吳庫貼布佩,兵力7800人,總部多達瑪基。

若開共產黨(CPB):領導人沙吞吳,兵力300人,總部布帝洞。

❹ 緬甸小勐拉的中國城

恩樓主想問什麼

航母遼寧艦內部
圖冊 4張
艦員們面臨的第一階段考核就是不迷路。走進航母記的不是路也不是門,而是門牌號,從門牌號里就可以解讀出艦員所在的區域和他在甲板的第幾層,准確地找到所處的艙室了。新兵上艦後必須在一個月內完成對所熟悉的艙室路線摸索,一般要求從他自己的生活艙到工作艙必須在十分鍾內找到。航母體積大、功能全、部署周期長,有「海上城市」之稱,官兵在其中生活,就像一個小社會。艦員們生活條件比在其他艦艇要好得多,有現代化餐廳、超市、郵局、洗衣房、健身房、垃圾處理站等,這些以前不可想像的條件在航母上都變成了現實。

艦載武器
遼寧艦原始設計是定義為一種大型航空巡洋

遼寧艦舷側,可見近防導彈發射系統
艦,作為航空母艦的同時也擔負著戰斗巡洋艦功能(見下文歷史沿革目錄下蘇聯海軍軍事思想部分),因此它原來安裝有12枚P-700「花崗岩」(北約代號:SS-N-19「海難」)長程反艦導彈發射系統和諸多武裝。中國購入該艦後,在後期的改造工程中拆除了反艦導彈發射裝置,並且改裝以適合其它用途。艦尾兩側各配置1座1130近防炮,1座18聯裝紅旗-10防空導彈發射裝置,1座24管幹擾彈發射裝置,1座12管反潛火箭發射裝置;在艦首右側配有1座近防炮;左側配有1座18聯裝紅旗-10防空導彈發射裝置。

❺ 緬甸現在還有多少地方武裝沒有沒有歸降政府

撣東同盟軍(NDAA)
撣東同盟軍(NDAA)。是1989年4月由緬甸G**人民軍815軍區另立門戶的武裝組織。現控制區面積4950餘平方公里,分為小勐拉、南板和薩洛3個行政區。人口7.4萬人。以撣族為主體,其次是拉祜族、佤族和議族。總兵力3300人,主席兼司令林明賢,副司令蔣志明、羅常保。總部設在小勐拉。

撣邦民族軍(亦稱撣邦軍)
撣邦民族軍(亦稱撣邦軍),成立於1964年5月。該部主要以緬甸撣族為主體所組成。撣族為緬甸第三大民族,有緬甸撣族和中國撣族(傣族)之分。撣幫聯合革命軍於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軍。1995年初其主席賽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撣族頭人甘約率部脫離坤沙的蒙泰軍另立山頭,重新組建了「撣邦民族軍」。現主要活動於緬甸東枝以北的南蘭、板法、孟蓋和賴卡等地區。控制區面積約510平方公里(不含游擊區),控制區人口4.5萬人,總兵力3200餘人,總部設在孟蓋,該部曾先後10多次與緬政府進行談判,但均未能達成和解協議。

果敢同盟軍(MDNA)
果敢同盟軍(MDNA),是1989年3月由緬甸G**人民軍東北軍區兵變另立山頭的武裝組織。1992年該部發生內訌,司令彭家聲和參謀長楊茂良大打出手,結果楊茂良驅逐了彭家聲,自任主席兼司令。1995年彭家聲又打回去,重任主席,其弟彭家富任司令,魏超仁任參謀長。現控制區面積2700平方公里,人口22萬,成員主要是果敢族(漢族),其次是撣族(泰族)和苗族。武裝力量2700餘人,其中軍隊500餘人。總部設在老街。

克倫尼民族解放陣線(KNLF)
克倫尼民族解放陣線(KNLF)。是以克倫尼族(克耶族)為主體的民族地方武裝。領導人美桑達、吳吞覺,兵力1600餘人,總部在霍雅。

克倫尼民族進步黨(KNPP)
克倫尼民族進步黨(KNPP),是以克倫尼族(克耶族)為主體的民族地方武裝。領導人昂丹雷、吳庫貼布佩,兵力7800人,總部在多達瑪基。

克欽獨立軍(KIA)
克欽獨立軍(KIA),組建於1961年2月5日,當時,緬軍中的一支以「早丹」等三兄弟為首的少數民族軍來到緬北克欽地區,宣布成立了「克欽獨立軍」 (KIA),並且成立了獨立的「克欽政府組織」(KIC)和「克欽政黨」(KIO)。克欽獨立軍是緬甸國內老牌的反政府少數民族武裝,當地人多稱其為「山兵」,部隊主要沿用英國軍隊的管理體制和教練方法。
1962年2月5日1987年5月,緬甸國防軍對其進行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圍剿,由於時任「克欽主席」的早邁執行不抵抗政策,其「中央政府」被迫退到距雲南省盈江縣邊緣數百米的「勒新」。後來由於夏季叢林暴雨突來,阻擋了國防軍的繼續進攻,克欽「中央政府」才得以保存。
1989年3月,緬甸國內最大的反政府武裝「緬共人民軍」瓦解,克欽獨立軍在武器等方面斷了重要來源,形勢對克欽軍不利。於是早邁決定與政府進行停戰談判,1994年2月24日雙方達成停火協議,緬政府承認其為「克欽邦東部第一特區」,46其轄區為位於緬甸克欽邦東北部,與中國雲南及印度的阿薩姆邦接壤,控制區面積約287平方公里,下設12個縣,總人口約15萬人。
克欽獨立軍所轄地區是克欽邦最主要的罌粟種植區,但自1991年始即開始禁毒,不僅不準販毒,而且不準吸毒,凡販毒和吸毒者一律處死!經過努力,克欽獨立軍轄區內一度確實做到了無罌粟種植,無鴉片販賣。

克欽自衛軍(KDA)
克欽自衛軍(KDA)。是以克欽族為主體的民族地方武裝。領導人木吐諾,兵力2000餘人,總部在崗卡。

撣邦各民族人民解放組織(SSNPLO)
撣邦各民族人民解放組織(SSNPLO),是以撣族為主體的民族地方武裝。領導人吳達格雷,兵力3100人,總部在瑙都。

佤邦聯合黨與瓦邦聯合軍(MNSA)
佤邦聯合黨與瓦邦聯合軍(MNSA),原名緬甸民族民主聯合黨,是1989年4月從緬共中部軍兵變後分離出來的部分。1989年11月改名佤邦聯合黨。該黨領導的武裝稱「佤邦聯合軍」,簡稱「佤聯軍」。其宗旨是謀求佤邦自治,並成為省級行政區。佤聯軍控制區分南、北2個部分。北部與中國雲南省接壤,面積1.7-1.8萬平方公里,人口40餘萬。南部與泰國和寮國相鄰,面積1.8-1.9萬平方公里,人口22萬。佤聯軍控制區以佤族為主體民族,人口數量約占總人口數的70%。依人口數量排列,下面是拉祜族和撣族,再次是克欽、漢、愛尼、僳僳、苗、布朗、回、本、崩龍、阿克、緬、克倫和老棉等民族。佤聯軍成員以佤族居多,主要領導人也大多是佤族人士。佤聯軍現已發展到3.5萬人,是緬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裝。現任黨總書記趙尼萊,副總書記趙明(最近去世)、肖明亮。佤聯軍總司令鮑有祥,副總司令李自如、布萊康。總部設在邦康(原名邦桑)。南部指揮機關「行政事務管理部」設在萊三哨。書記鮑有義(兼南部軍區政委)。
政府給了正式名分,撣邦第3特區。原主要控制區是北部山區,土壤貧瘠,只能種毒。後來打敗坤沙,擴展了南部軍區。南部可以種水稻。政府派人車把北部居民運到南部,給安家費,在雲南省幫助下替代種植(水稻)。還發現了錫礦。用礦產和水稻來做主要經濟來源。

❻ 仰光已經做了一百多年首都,為何緬甸要遷都至內比都

這個主要是基於國家的經濟及戰事策略的安全考慮。首先仰光太過於靠近海,這種地方就很多容易遭攻擊,不僅是鄰國或者別的國家,畢竟海域上不會有很明顯的界限,其次是緬甸內陸的面積非常的大,現在內陸經濟不景氣,如果想要發展好內陸的經濟的話必須先將首都位置遷移過去,才能帶動內部經濟發展。

其次的話,這次遷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軍事防備。在沿海區域,首先自己防備別人是比較困難的,再者就是自己做什麼軍事儲備、演練、研發也沒有地方進行施展,實戰。

❼ 港片里常說的泰國 柬埔寨 越南 緬甸這些國家很多地方武裝軍閥割據是真的么有知道的簡要介紹下么

緬甸:
克倫民族聯盟。 該聯盟是緬甸獨立初最有實力的組織之一,他們領導的克倫民族解放軍兵力僅次於緬共人民軍。克倫民族聯盟還聯合了一些地方民族武裝組織並組成了「民族民主統一戰線」。1994年該聯盟中,信仰佛教和信仰基督教的人員發生矛盾和沖突,導至聯盟一分為二。一派是以波妙為首的基督教派繼續沿用「克倫民族聯盟」名稱。另一派改稱「克倫進步佛教協會」。1995年初,緬政府軍趁其內訌之機,向克倫民族聯盟發起了大規模進剿,一舉攻克其總部馬納普洛並佔領了其控制區。迫使該部轉移至緬泰邊境西線一帶開展游擊戰爭。
撣邦民族軍(亦稱撣邦軍)。 成立於1964年5月。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軍。1995年初其主席賽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撣族頭人甘約率部脫離坤沙的蒙泰軍另立山頭,重新組建「撣邦民族軍」。現主要活動於緬甸東枝以北的南蘭、板法、孟蓋和賴卡等地區。控制區面積510平方公里(不含游擊區),控制區人口4.5萬人,總兵力3200餘人,總部設在孟蓋,該部曾先後10多次與緬政府進行了談判,但均未能達成和解協議。
撣邦聯合革命軍。 成立於1960年,莫亨任首領。1985年該部與坤沙的蒙泰軍合並。1996年初,原莫亨歸部團長約色率2000餘人,脫離坤沙自立門戶,重新組成「撣邦聯合革命軍」。堅持反政府武裝斗爭。該部現主要活動於景棟以南,邦弄以東地區,以及孟乃、蘭科、孟班、賽芒滾、萬達果、刀辛和孟裴等地。總兵力約5000餘人,編成756、757、758和759四個旅,總部設在景康(景統)。該部現仍繼續堅持反政府武裝斗爭。
羅興伽穆斯林團結陣線。 該陣線是緬甸若開邦的穆斯林反政府武裝組織,成立於1978年,同時建立了「羅興伽穆斯林游擊隊」,並在該邦的貌奪和布帝洞等地區建立了根據地。1991年緬政府對其根據地進行了大規模清剿,該部武裝和穆斯林難民大批逃往孟加拉國。外逃的穆斯林團結陣線仍繼續在孟加拉國堅持反緬政府的斗爭,並向伊斯蘭國家請求援助,現該陣線由昭鮑任主席,努爾·伊沙林任副主席,肖丁任總書記,武裝力量約3000餘人,總部設在孟加拉國境內。
坤沙余部和其他較小的民族武裝組織。 坤沙余部包括張維綱的自衛隊、麻哈三的佤民族解放軍、趙蘇來部、戴康部和明少本部等。總兵力約1萬人。其他較小的反政府組織還有若開民族解放軍、若開解放黨和欽族解放軍等。
佤邦聯合黨與佤邦聯合軍(MNSA)。 是1989年4月從緬共中部軍兵變後分離出來的,原名緬甸民族民主聯合黨。1989年11月改名為佤邦聯合黨。該黨領導的武裝稱「佤邦聯合軍」簡稱「佤聯軍」。佤聯軍控制區分南、北2部份。北部與中國接壤,面積1.7-1.8萬平方公里,人口40餘萬。南部與泰國和寮國相鄰,面積1.8-1.9萬平方公里,人口22萬。佤聯軍現已發展到3.5萬人,是緬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裝。現黨總書記趙尼萊,副總書記肖明亮、鮑有義。佤聯軍總司令鮑有祥,副總司令李自如、布萊康。總部設在幫康(原名邦桑)。南部指揮機關「行政事務管理部」設在萊三哨。部長魏學剛(兼南部軍區司令),書記鮑有義(兼南部軍區政委)。
克欽新民主軍(NDA)。 是1989年10月由緬甸共產黨101軍脫離緬共另立門戶的武裝組織。現控制區6000平方公里,分為片馬、昔董、拖角和落空4個區,人口7萬餘人。武裝力量有軍隊500餘人,民兵1000餘人。主席兼司令丁英,副司令澤龍。總部設在板瓦。
新孟邦黨(NMSP)。 成立於1962年,由奈瑞景任主席,1980年黨內出現矛盾發生內訌,分成兩派。1987年兩派經過協商又重新統一。1993年-1995年該黨與緬政府舉行過4次和解談判。1995年6月雙方簽訂了政治和解協定。1998年以來,由於緬政府在孟族聚居區推行同化政策,新孟邦黨聲稱要中止與緬政府和平協定。現該黨總兵力7800餘人,各種武器8300餘件,總部設在耶羌帕。
撣東同盟軍(NDAA)。 是1989年4月由緬甸共產黨815軍區另立門戶的武裝組織。現控制區面積4950餘平方公里,分為小勐拉、南板和薩洛三個行政區。人口7.4萬人。總兵力3300人,主席兼司令林明賢,副司令蔣志明、羅常保。總部設在小勐拉。
果敢同盟軍(MDNA)。 是1989年3月由緬甸共產黨東北軍區兵變另立山頭的武裝組織。1992年該部發生內訌,司令彭家聲和參謀長楊茂良大打出手,結果楊茂良驅出了彭家聲,任主席兼司令。1995年彭家聲又打回去,重任主席,其弟彭家富任司令,魏超仁任參謀長。現控制區面積2700平方公里,人口22萬,武裝力量2700餘人。其中軍隊500餘人,總部設在老街。
撣邦軍(SSA)。 領導人色廷,兵力2100人,總部盛加。
克欽保衛軍(KDA)。 領導人木吐諾,兵力2000餘人,總部崗卡。
勃歐民族組織(PNO)。 領導人昂坎迪,兵力1400餘人,總部椒得龍。
崩龍邦解放軍(PSLA)。 領導人吳埃孟,兵力1400餘人,總部楠瑪都。
克洋民族保衛軍(KNG)。 領導人格巴耶邦,兵力80人,總部孟別。
克倫尼民族解放陣線(KNLF)。 領導人美桑達、吳吞覺,兵力1600餘人,總部霍雅。
新克洋邦黨(KPP)。 領導人吳瑞埃,吳丹梭奔,兵力150人,總部彬瀧。
撣幫各民族人民解放組織(SSNPLO)。 領導人吳達格雷,兵力3100人,總部瑙都。
克倫尼民族進步黨(KNPP)。 領導人昂丹雷、吳庫貼布佩,兵力7800人,總部多達瑪基。
若開共產黨(CPB)。 領導人沙吞吳,兵力300人,總部布帝洞。
寮國
寮國先後出現的武裝組織有民主救國組織、中立救國組織、獨立組織和民族聯合陣線等,目前仍在繼續活動的主要是民族聯合陣線(郎王寶軍事集團),他們一直得到美國和西方的支持和援助,經常在老中和老泰邊境地區進行武裝騷亂活動。

❽ 禁止女性進入堪稱男兒國,是世界上的哪個國家

在《西遊記》中有一個十分特殊的國家——女兒國,這個國家之中只有女人,但是卻可以靠著一條河流繁衍後代。因此,當唐僧師徒來到這里的時候,女兒國之中的人們都十分好奇,想要看看男人到底是什麼樣的,甚至連女兒國的國王都愛上了唐僧。看到這里,人們便會想到,既然有女兒國,那麼是不是也有男兒國呢?事實證明,還真的有,希臘阿陀斯山便是有一個「男兒國」,這個地方禁止女性進入。



當然這還不是最令人奇怪的,由於這樣神奇的地方吸引了人們的好奇心,因此一些青年女性本著玩鬧之心,想要「男扮女裝」混入其中,但是這里的人們也害怕這一點的發生,於是他們便向當地法律申請了性別檢查,每一個前來登島的人都需要脫褲子進行檢查,才能夠被允許登島。一些被抓到的女性,需要接受6到16次的鞭笞的懲罰,並且驅逐出境,因此後來人們便不敢冒險。

對於這些修道士而言,他們認為女性的襯衫也會影響他們的修道,並且冒犯神靈,因此除了沒有女子之外,島上還幾乎沒有雌性動物。為了能夠讓他們專心修行,雖然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各種科技產品層出不窮,但是阿陀斯山,你看不到任何的收音機、電視機、電話、樂器等。

不過,倘若你是個男性,並且對於這里十分好奇的話,倒是可以前往這個地方一探究竟,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❾ 請懂日文的達人幫忙翻譯這個地名!

馬其頓地區
薩洛尼卡 西南
薩洛尼卡郊外深處

❿ 緬甸有哪些反政府武裝

撣東同盟軍(NDAA)
撣東同盟軍(NDAA)。是1989年4月由緬甸G**人民軍815軍區另立門戶的武裝組織。現控制區面積4950餘平方公里,分為小勐拉、南板和薩洛3個行政區。人口7.4萬人。以撣族為主體,其次是拉祜族、佤族和議族。總兵力3300人,主席兼司令林明賢,副司令蔣志明、羅常保。總部設在小勐拉。

撣邦民族軍(亦稱撣邦軍)
撣邦民族軍(亦稱撣邦軍),成立於1964年5月。該部主要以緬甸撣族為主體所組成。撣族為緬甸第三大民族,有緬甸撣族和中國撣族(傣族)之分。撣幫聯合革命軍於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軍。1995年初其主席賽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撣族頭人甘約率部脫離坤沙的蒙泰軍另立山頭,重新組建了「撣邦民族軍」。現主要活動於緬甸東枝以北的南蘭、板法、孟蓋和賴卡等地區。控制區面積約510平方公里(不含游擊區),控制區人口4.5萬人,總兵力3200餘人,總部設在孟蓋,該部曾先後10多次與緬政府進行談判,但均未能達成和解協議。

果敢同盟軍(MDNA)
果敢同盟軍(MDNA),是1989年3月由緬甸G**人民軍東北軍區兵變另立山頭的武裝組織。1992年該部發生內訌,司令彭家聲和參謀長楊茂良大打出手,結果楊茂良驅逐了彭家聲,自任主席兼司令。1995年彭家聲又打回去,重任主席,其弟彭家富任司令,魏超仁任參謀長。現控制區面積2700平方公里,人口22萬,成員主要是果敢族(漢族),其次是撣族(泰族)和苗族。武裝力量2700餘人,其中軍隊500餘人。總部設在老街。

克倫尼民族解放陣線(KNLF)
克倫尼民族解放陣線(KNLF)。是以克倫尼族(克耶族)為主體的民族地方武裝。領導人美桑達、吳吞覺,兵力1600餘人,總部在霍雅。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7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8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21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1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5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1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5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10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6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