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東部有哪些城市
『壹』 緬甸有幾個特區
緬甸有3個特區,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緬甸撣邦第二特區佤邦及緬甸撣邦東部第四特區勐拉。
這些地區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主體民族都是中華民族,果敢的果敢族就是中國漢族,佤邦的佤族也是中華民族之一的佤族,勐拉的愛伲族則是中華民族之一的哈尼族。這里毗鄰雲南省臨滄市,與緬甸貴概以怒江為界,與緬甸佤邦以南鄧江為界。
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首府是老街,這里曾是滿清時期果敢土司所在地。清末這里被割讓給英緬,此後成為緬甸一部分。緬甸果敢族是緬甸承認的少數民族,其實就是漢族。老街距離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城非常近,兩地相距不過十幾公里。可以說是少有姐妹城市。
(1)緬甸的東部有哪些城市擴展閱讀:
緬甸撣邦東部第四特區首府是勐拉,建城時期始於1989年,經過近三十年建設,這里猶如中國一個縣城。這里靠近中國的打洛口岸。
緬甸撣邦第四特區東北面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接壤,同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接壤的邊界線長288.5公里、同瀾滄縣接壤的邊界線長45.92公里。東面同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在湄公河上隔江而治,河道總長100餘公里,西北面同佤邦連接,西南面是國防軍守備的區域。
第四特區即原緬共「八一五」軍區,人口在幾支地方民族武裝中相對最少。於1989年4月19日宣告脫離緬共領導,成立了「緬甸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軍政委員會」,下設「軍事委員會」和「地方行政管理委員會」。現為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控制,擁有高度的自治權。
『貳』 緬甸有哪幾個大城市,面積和人口各是多少。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面積67.6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700萬。
仰光,是仰光省的省會、緬甸的原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緬甸第一大城市,城市面積約578平方公里,人口約500萬。
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省會,著名的故都,也是緬甸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約80多萬,是上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內比都,位於緬甸中部,人口約80萬。2005年11月6日,緬甸政府部門開始分批遷往內比都。2006年3月,緬甸政府將緬甸聯邦新的首都確定為內比都。
『叄』 中國與緬甸交界的城市是哪裡
緬甸和中國的西雙版納州、普洱市、臨滄市、德宏州、怒江州交界,國境線長2200公里。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
緬甸面積約67.8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為山脈環繞。北部為高山區,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靠近中國邊境的開卡博峰海拔5881米,為全國最高峰。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原間為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地勢低平。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
『肆』 緬甸的具體地理位置是
緬甸位於亞洲中南半島西北部,地處北緯9°58′至28°31′之間和東經92°20′至101°11′之間。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毗鄰,東部和東南部與寮國和泰國相連,西南瀕臨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西部和西北部與孟加拉國和印度接壤,海岸線長2832公里。國土面積67.66萬平方公里。緬甸位於東6.5區,GMT+06:30,比北京時間晚一個半小時,無夏令時。
(4)緬甸的東部有哪些城市擴展閱讀:
緬甸,曾經長期與世隔絕,近年來正打開國門,以全新的姿態面對世界。如同處女地一般的緬甸吸引了許多大國的目光,加之緬甸地理位置重要,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印度的「東望」戰略都把緬甸視為重要節點國家,日本也努力增加在緬甸的存在感。如何同一個「日新月異」而又「左右逢源」的緬甸打交道,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伍』 緬甸幾個特區
3個特區。
1、緬甸克欽邦第一特區(英文簡稱――NDAK)
位於緬甸東北部,控制著恩梅開江以東大部份地區,與中國雲南省貢山、福貢、六庫、騰沖、盈江接壤。境內多為高山地形,靠近恩梅開江有部分平原、壩子,木材、礦產等資源豐富,一年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政府所在地板瓦,有大田壩,2007年4月28日由中國雲南省騰沖縣至緬甸克欽省府密支那的二級柏油公路在此舉行通車典禮。
2、緬甸迪洛瓦經濟特區
2012年年底日本和緬甸簽署協議聯合開發迪洛瓦經濟特區。特區宣稱規劃佔地面積為2400公頃,包括深水港以及工業園區建設,計劃吸引汽車、機械、電子零部件等企業入駐,日本政府在未來幾年內預計將為迪洛瓦經濟特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高達126億美元。
2013年5月,日本首相訪緬,兩國再次就迪洛瓦經濟特區的建設規劃進行商談,預計特區於2015年建成投用。
3、緬甸克欽邦第二特區
緬甸克欽邦第二特區為原克欽獨立組織和克欽獨立軍的駐地,轄區位於克欽邦東北部,與中國雲南省及印度的阿薩姆邦接壤,控制區面積約287平方公里,下設12個縣,人口約20萬人。
(5)緬甸的東部有哪些城市擴展閱讀:
內比都是緬甸首都,人口約115.8萬。內比都位於仰光以北390公里處,距緬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約300公里,坐落在緬甸中部錫當河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周圍都是叢林山區,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
有農業、林業和畜牧業3所大學。2005年11月6日,緬甸政府部門開始分批遷往內比都。2006年3月,緬甸政府將緬甸聯邦新的首都命名為「內比都」。
『陸』 緬甸東枝是怎樣的一個城市
東枝是緬甸東南部城市,撣邦首府,為緬甸的第四大城市。是撣邦的政治、文化和商業貿易中心。距緬甸首都內比都140公里,人口20多萬。市區位於海拔1436米的高原上,氣候涼爽。 在緬甸語里,「東枝」的意思為「大山」,因它東部的著名高山Taung-chun(The Crag)。
1、民族與人口
城市人口23萬。東枝雖然是撣邦首府,然而撣族人並非它的主要居民,它主要的民族為勃歐族,占城市總人口的60%。東枝地區又是一個多民族聚集區,除勃歐族外,還有撣族、克欽、勃朗、德努、拉祜、僳僳、勃當、克耶等民族。
2、文化與教育
東枝是撣邦里的民族大熔爐,在這里你可以看到不同類型的文化。
(1)宗教
佛教的影響可從佛寺遍布城市而得到證明;然而,亦有基督徒;亦有直屬羅馬天主教的「東枝大主教」的「聖約瑟大教堂」及修道院與其相關的設施;以及最初由英國管理的「浸信會堂」及聖公會,可惜最近都處於日久失修的狀況;亦有不少清真寺及中國式的道觀。
(2)大學
東枝教育學院、東枝大學。值得一提的是,東枝大學是緬甸少有的開設了漢語專業的大學。
3、交通
(1)鐵路
在1995年才修建一條軍用運輸鐵路穿越東枝,然而它卻不提供客運服務。乘客要使用客運鐵路服務,須到東枝以外西12英里的瑞良。
另外,從泰國清邁到東枝的鐵路由中國公司正在承建之中。
(2)航空
最近東枝的機場位於西部的黑河(Heho)鎮上的黑河機場。
4、旅遊景區
(1)因萊湖
茵萊湖位於東枝南面十餘公里處,湖南北長14.5公里,東西最寬處6.44公里,水深10—30英尺。湖上有許多由腐爛水草積聚形成的浮島,可漂移和分割,當地居民英達族人在浮島上種植莊稼和建造房屋,形成奇特景觀。湖邊有著名的旁道烏大佛塔。佛塔附近有許多手工作坊。湖中心建有一個水上餐廳,遊人在此可邊用餐邊觀賞英達族人獨特的用腳劃船表演。
(2)戛古舍利塔群
戛古舍利塔群,2001年底由新加坡護國金塔寺及其信徒耗資7200萬緬幣建造而成,並從斯里蘭卡迎奉佛舍利於此塔內,此此聲名大振。但由於交通不便,很少有人到這里,然而,不便的交通擋不住心中充滿信仰的人們。
(3)濱蒂雅鍾乳石洞
「濱蒂雅鍾乳石洞」是遠觀Myelat的好去處,它的內部為天然鍾乳石,供奉有成千上萬的佛像,金碧輝煌宛如一座宮殿。據說洞里深處所供奉的一尊大卧佛之背後,曾經收藏無數奇珍異寶。
5、歷史
東枝原本是一個只有幾棟寮屋的小村,雖然當年的古村早已煙沒,但是鄉村風味仍然隨處可尋。 在英國統治期間,它成為成撣邦南部的重鎮。
東枝的現代發展始於1894年。當年英國為了衛生及地理位置等原因,把行政辦公室從茵萊湖東岸移到海拔較高的東枝。英國為避免受當地土司的管理,把它列為「禁區」。
在1906年以前,這里已有千戶居民家,後來由於撣邦內亂,東枝受軍事警察的駐守。此外,東枝還擔任過撣邦的物資供應中心,並為許多國籍的人士服務。
『柒』 緬甸哪個地區離雲南最近
緬甸東部的克欽邦和撣邦離雲南最近。
1、克欽邦是緬甸北部的自治邦,首都在密支那,東北方向與中國雲南省接壤。克欽邦面積8.97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面積的13%,南北長約470公里,東西寬約300公里。
2、撣邦位於緬甸東部,北與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接壤,東面與寮國和泰國相接壤,西面與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曼德勒省、實皆省相連。
(7)緬甸的東部有哪些城市擴展閱讀:
克欽邦古代為中國領土,在唐代屬於中國地方政權南詔國的領土,宋代屬於大理國的領土,元朝和明朝時期屬於中國雲南的一部分。清朝時期屬於部落獨立狀態。克欽邦北部包含江心坡地區、坎底地區、胡康地區,這些地方在晚清和1941年民國時代被英國佔領並入英屬緬甸。
1947年緬甸各邦向英國爭取獨立,同年翁山將軍依據彬龍協議同意將克欽邦、撣邦等地,劃為自治區。
1994年與緬甸政府簽訂和平協定,允許克欽獨立組織可以控制克欽邦,但仍有少數克欽邦獨立軍和克欽獨立組織的成員仍不滿意,因此目前克欽邦的政局仍不穩定。
『捌』 緬甸有哪些重要城市
內比都(Naypyitaw、Nay Pyi Taw)現緬甸聯邦首都,是緬甸中部山區的一個戰略重鎮。內比都以前是緬甸中部的一個縣級城市,現人口約80萬人。
仰光(Yangon)原首都和現最大城市,是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緬甸內外海陸交通的總樞紐。仰光自然風光秀麗,景色迷人。世界聞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於2500多年前,高達百米,塔頂鑲著4300多顆寶石。
勃生(Pathein)重要港市,伊洛瓦底省省會,歷史悠久的大米貿易中心。有機械製造、造船、金屬加工、碾米、制陶、鋸木等工業部門。所產緬傘頗有名。
曼德勒(Mandalay)全國第二大城市,中部地區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也是中部地區的軍事重鎮。曼德勒位於伊洛瓦底江中游東岸,市內有達弗林城堡、故宮、廟宇、寺院以及古老的英國政府大廈等遺跡。郊區曼德勒山海拔260米,山頂廟宇建築精緻,山下白塔林立 山下廣場。是緬甸佛教聖地之一,也是旅遊勝地。文化教育中心,市內設有文理科院校,師范學院,技術中學、美術、音樂和戲劇學校,還有博物館和現代化醫院。當地的緬醫、緬葯馳名全國。
密支那(Myitkyina)緬甸聯邦北部城市,是緬甸北部的邊陲重鎮,克欽邦的首府,密支那是緬甸位置最北的河港和鐵路線終點。
東枝(Taunggyi)緬甸東南部城市,撣邦首府。在塔澤以東100公里。人口10.8萬人(1983)。市區位於海拔1436米的高原上,氣候涼爽,東有林木蔥郁的東枝山,西南十數公里處即著名的因萊湖。有鐵路支線通塔澤,轉仰光-密支那干線,橫貫撣邦高原的塔澤-景棟公路也由此通過。
臘戍:緬甸東部重要貿易城市。在曼德勒東北約230公里。人口約4萬人,華人和華僑較多,是中緬陸上交通和貿易的中樞。附近產茶、多種有色金屬礦及紅玉等。鐵路通曼德勒;公路南通東枝,北通中國雲南,與畹町相距約130公里。
『玖』 雲南那個地方離緬甸最近
緬甸東部的克欽邦和撣邦離雲南最近。
1、克欽邦是緬甸北部的自治邦,首都在密支那,東北方向與中國雲南省接壤。克欽邦面積8.97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面積的13%,南北長約470公里,東西寬約300公里。
2、撣邦位於緬甸東部,北與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接壤,東面與寮國和泰國相接壤,西面與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曼德勒省、實皆省相連。
克欽邦古代為中國領土,在唐代屬於中國地方政權南詔國的領土,宋代屬於大理國的領土,元朝和明朝時期屬於中國雲南的一部分。清朝時期屬於部落獨立狀態。克欽邦北部包含江心坡地區、坎底地區、胡康地區,這些地方在晚清和1941年民國時代被英國佔領並入英屬緬甸。
1947年緬甸各邦向英國爭取獨立,同年翁山將軍依據彬龍協議同意將克欽邦、撣邦等地,劃為自治區。
1994年與緬甸政府簽訂和平協定,允許克欽獨立組織可以控制克欽邦,但仍有少數克欽邦獨立軍和克欽獨立組織的成員仍不滿意,因此目前克欽邦的政局仍不穩定。
『拾』 東枝在哪裡
東枝是緬甸東南部城市,撣邦首府,為緬甸的第四大城市。是撣邦的政治、文化和商業貿易中心。距緬甸首都內比都140公里,人口20多萬。市區位於海拔1436米的高原上,氣候涼爽。 在緬甸語里,「東枝」的意思為「大山」,因它東部的著名高山Taung-chun(The Cr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