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地震有哪些

緬甸地震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5-31 22:47:23

A. 緬甸發生5.2級地震,據我國多遠

據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8月27日20時7分在緬甸發生5.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23.00度,東經93.20度,距我國邊境線最近約433公里。

根據中國地震台網速報目錄,震中周邊200公里內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7次,最大地震是2016年4月13日在緬甸發生的7.2級地震(距離本次震中172公里)。

(1)緬甸地震有哪些擴展閱讀:

地震成因:

地震是一種極其普通和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但由於地殼構造的復雜性和震源區的不可直觀性,關於地震特別構造地震,它是怎樣孕育和發生的,其成因和機制是什麼的問題,至今尚無完滿的解答,但目前科學家比較公認的解釋是構造地震是由地殼板塊運動造成的。

由於地球在無休止地自轉和公轉,其內部物質也在不停地進行分異,所以,圍繞在地球表面的地殼,或者說岩石圈也在不斷地生成、演變和運動,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殼構造運動。關於地殼構造和海陸變遷,科學家們經歷了漫長的觀察、描述和分析,先後形成了不同的假說、構想和學說。

板塊構造學說又稱新全球構造學說,則是形成較晚(上世紀60年代),已為廣大地學工作者所接受的一個關於地殼構造運動的學說。

B. 緬甸首都發生地震是什麼原因

有史以來的地學基礎空白,【湖泊與盆地的關系】,獲得重大突破:地理學的認知和深入探研,盆地形成的整個過程是這樣的:(看好了)負地形-湖泊(堰塞湖、人工湖)--沼澤地(濕地)--湖盆內陸地--盆地(因在湖盆內)。這就是說,湖泊沉積可以演變成盆地,湖泊、水域是所有盆地形成的基礎,這一重大發現,徹底打破地學多年來一籌莫展的困局,依賴板塊學說建立的各種地學理論全部垮塌。這一重大發現,讓地球科學迎來了巨大的挑戰和變革,也將讓中國地學迅猛發展和超越世界發達國家奠定堅實的基礎,潛力無限。在這個認知的基礎上,深入研究,破解了地震形成和發展的規律---郭德勝

盆地、沖積平原對成煤、成礦、地質災害起了決定作用
郭德勝 佳木斯大學數學系 [email protected]
在地球上,任何生命都與「碳元素」緊密相關,進行 著周而復始的碳元素循環,生命需要進食含碳的有機物質,排放出二氧化碳,地球也遵循著這樣的規律,地球也是要吞納含碳有機物質,在地球內部形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等,再經過火山、地震、人類開采與使用,形成二氧化碳排放空中,被排放空中的二氧化碳又被樹木,植物利用光合作用被吸收,再次將二氧化碳轉化 成有機物質,以植物的形式體現出來,一部分植物被動物消化,一部分通過河流被運移地球內部,形成一個反復「碳」循環的體系。
多年來,我一直思考這樣的問題,煤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原有的煤炭形成理論,「煤是樹木、植被、動物屍體堆積,以及沼澤地,經過多年的演變形成煤炭」,根據這個理論分析思考,陸地上為什麼看不到樹木、動物屍體的堆積呢?另一方面,煤礦很大,哪來的那麼多樹木和動植物屍體呢?
一,天然氣如何的形成的?
經過多年的思考和研究,終於發現,將含碳有機物質堆積起來,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通過河水的運移,將樹木、植被、動物屍體等含碳有機物質運送到湖泊、低窪地帶,經過多年的沉積,疊加,將湖泊,低窪地帶變成盆地和沖積平原。
湖泊,低窪地帶,他們形成了聚集各種地表物質的自然條件,地表的含碳物體在水流、河水的沖擊、運移,被湖泊、低窪地帶沉積下來,經歷幾百年,上千年的沉積過程後,湖泊的演變成乾涸的陸地,也就是,湖泊---沼澤地帶—乾涸的盆地結構陸地。而低窪地帶在多次沖擊中形成沉澱,天長日久成為沖積平原。而在這個上萬年過程中。湖泊、沖積平原要積累無法估量的樹木、植被、泥沙,以及魚類屍體,在多年的積累沉積過程中,湖泊、沖積平原沉積了巨厚的沉積物質,有幾十米,上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厚度,繼而形成了盆地式結構的陸地、沖積平原。通過這樣沉積的方式,地下儲存了大量的含碳物質,從而完成了碳元素物質的積累。而這個過程,與生活中的「沼氣池原理」完全相似。
任何物質,在高溫、高壓、通電作用下,會發生了化學反應和化學變化,地下沉積大量含碳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就會發生同等元素的物質的轉化,形成含碳固體、液體、氣體等物質。根據沼氣池形成甲烷氣體的原理,沉積巨厚含碳物質的盆地、沖積平原,就必然會出現含碳氣體,固體和液體,氣體很可能就是天然氣。
二,煤炭是否也在盆地、沖積平原內部以及與山體接壤處產生呢?
地球上一個重要的現象,就是水流運移,雨水、河流將地球表面沖洗,把地面的含碳有機物運移匯聚,最後停留在湖盆、低窪地帶,盆地、沖積平原就具備了儲存含碳有機物的條件。盆地、沖積平原在多年的河水運移,形成一個天然的碳物質儲存庫,這是一個顯著的量變過程,當物質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質變。盆地、沖積平原條件成熟,就無法避免的發生一系列化學變化。
我們清楚,在化學變化中,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會產生熱能、氣體、甚至出現爆炸現象。從這個角度分析,那麼,地球上經常出現地震,是不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這樣的地理位置上,而產生了一種巨大的能量釋放,導致地球的震動?
同時,地下在釋放巨大能量的同時,地下含碳物質在熱能作用下將進一步發生化學變化,將含有碳元素氣體物質演變成固體,進而形成煤炭?根據推理分析,天然氣和煤應該存在同一位置,存在於盆地、沖積平原與接壤的山系帶,而地震也應發生在這樣的地理位置上。這個演變過程應該是,沉積盆地與沖積平原--天然氣--地震—煤炭。附下圖:

如果上面的推理正確,那麼,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
1,地球內部出現碳元素物質的堆積,一定是通過河水的運移,經過多年的沉積、疊加,將含碳物質埋入地下,進而形成了盆地和沖積平原。
2,沉積式盆地、沖積平原,一定會產生天然氣體,在化學反應的作用下形成含碳的固體、液體、氣體。
3,地震所發生的地域,它的周邊一定存在著一個沖擊平原或盆地。沖積平原、盆地的面積大小決定了天然氣、煤礦、地震的大小。
4,在其內及周邊,沒有盆地、沖積平原的地域,決不會發生地震。
5,如果說,盆地、沖積平原形成天然氣,分析天然氣移動走向,根據地質疏密程度,盆地、沖積平原的表面密度相對於山體的密度就大一些,氣體移動會順山體移動,山體結構是岩石,岩石存在縫隙,盆地、沖積平原所形成的天然氣就會存儲在山體內,根據天然氣可燃可爆特性,就存在膨脹、爆炸可能,產生地質災害,而震源中心多出於這樣的地理位置。
6,對於大的沖積平原、沉積盆地,在它的內部和周邊 ,一定存在巨量的天然氣以及大的煤礦,反之,沒有這樣的地理位置,不會出現巨量天然氣與煤礦,沖積平原大,天然氣儲量也大,地震也大,煤礦也大。
根據上述的結論,用事實加以驗證。 根據網路搜索,復制了相關的信息資料。
三、大地震與沖積平原和盆地地域的關系
1、「汶川大地震」是否發生在沖積平原或盆地周邊地域里?
汶川地震,它所包括的震區是十個最嚴重震點。汶川縣、北川縣、綿竹市、什邡市、青川縣、茂縣、安縣、都江堰市、平武縣、彭州市;
從上面這些地震位置發現,參見下圖,這些震區圍繞著盆西平原,也就是成都平原的北部。
網上資料顯示,成都平原發育在東北—西南向的向斜構造基礎上,由發源於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綿遠河、石亭江、湔江)及其支流等 8個沖積扇重疊聯綴而成復合的沖積扇平原。整個平原地表鬆散沉積物巨厚,第四紀沉積物之上覆有粉砂和粘土,結構良好,宜於耕作,為四川省境最肥沃土壤,海拔450~750米,地勢平坦。
盆西平原介於龍泉山和龍門山、邛崍山之間,北起江油,南到樂山五通橋。包括北部的綿陽、江油、安縣間的涪江沖積平原,中部的岷江、沱江沖積平原,南部的青衣江、大渡河沖積平原等。

根據這些發生重災區的位置發現,汶川縣、北川縣、綿竹市、什邡市、青川縣、茂縣、安縣、都江堰市、平武縣、彭州市,將這些城市依次連接,將成都平原包圍了一圈,根據這些城市受到同等嚴重受災情況,再根據地圖,成都平原的邊緣是地震中心地帶。
2、魯甸大地震是否發生在沖積平原或盆地地域里?
2014年8月3日16時30分,在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北緯27.1度,東經103.3度)發生6.5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餘震1335次。
魯甸此次地震災區最高烈度為Ⅸ度,涉及范圍面積只有90平方千米,等震線長軸總體呈北北西走向,Ⅵ度區及以上總面積為10350平方千米,共造成雲南省、四川省、貴州省10個縣(區)受災,包括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巧家縣、永善縣、昭陽區,曲靖市會澤縣;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會東縣、寧南縣、布拖縣、金陽縣;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資料顯示, 昭魯壩子東起昭陽區涼風台大山腳,西至相鄰的魯甸縣城稍外。總體地勢西南高,東北低,面積約525平方公里,屬雲南四大壩子之一。壩子內丘壩相間,地勢平坦, 昭魯壩子位於雲南省東北部的昭通市,昭通市西北面與四川省隔江(金沙江)相望,東南面與貴州省畢節市接壤,南面與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相鄰,是雲南、貴州、四川三省的結合部。
昭通市境內最高海拔(巧家縣葯山)4040米,最低海拔(水富縣滾坎壩)267米。昭魯壩子處於昭通市的腹心地帶,南北縱貫昭陽區與相鄰的魯甸縣,故稱昭魯壩子。

昭魯壩子北接壤金陽縣,南接壤會澤縣,南北穿越魯甸,昭陽區,西側對應巧家縣。
結合上面的陳述和地圖,就不難得出,昭魯壩子處在8.3魯甸大地震的中心地帶。
3、秘魯大地震是否發生在沖積平原或盆地地域里?
資料顯示,亞馬遜平原位於南美洲北部,亞馬孫河中下游,介於蓋亞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間,西接安第斯山,東濱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魯、哥倫比亞和玻利維亞四國領土,面積達560萬平方千米(其中巴西境內220多萬平方千米,約占該國領土1/3),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沖積平原。
秘魯當地媒體報道,當地時間24日下午18點左右(北京時間25日早6時左右),秘魯中東部與巴西交界的馬德雷德迪奧斯大區發生里氏7.5級地震。根據中國地震台網中心消息,此次地震的震級為7.7級,震源深度610公里。

秘魯多個省份、巴西、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玻利維亞和厄瓜多等鄰近國家的一些地區均有震感。
事實上,亞馬遜平原周邊地帶的智利、哥倫比亞、玻利維亞和厄瓜多發生過多次大地震。
根據地圖,這些發生大地震的國家,都處於亞馬遜大平原的周邊。這些國家的天然氣開采量也很驚人。
4、台灣大地震是否發生在沖積平原或盆地地域里?
資料記載,台灣的台中、南投兩縣為921地震的重災區。地震發生次日有統計數字表明:死亡人數逾2000人,上6534人,受困者2308人。台北縣、台北市、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等地災情較為嚴重。
台南平原台灣省最大的平原,屬沖積平原,其面積五千平方公里。 台北縣、台北市、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位於「台南平原」東側,台南平原5000平方公里,921地震處在台南平原地帶。

另註:
網路資料,1556年,中國陝西省南部秦嶺以北的渭河流域發生的一次特大地震。華縣地震之所以造成巨大損失,還與震中區位於河谷盆地和沖積平原,鬆散沉積物厚。
1739年1月3日晚8點左右,在平羅、銀川一帶發生該區有史以來最大的8級地震,地震位置處在銀川平原。銀川平原是黃河沖積平原,地下水埋深極淺,甚至溢積地表,地下水排泄不暢,土壤鹽漬嚴重。
按照這樣的思路分析判研,再結合衛星地圖,找到世界所有的沉積盆地、沖積平原,與此地所發生的地震結合起來,就會發現:在這樣的地理位置上存在各種地震,對於所有的大地震,在它的周邊,或是在受災嚴重地區所包圍的地帶,都存在各種盆地、「沖積平原」。
所有歷史大地震,都存在一個共性,每一個大地震都對應著一個大的沖擊平原或盆地。我們任意的拿出一個地震事件,都存在這樣的現象。有地震的地區,就存在這么一個「沖積平原」,反之,沒有「沖積平原」的地區及附近周邊,就沒有地震。
四.沖積平原,盆地會產生天然氣么?
據新聞媒體報道,2015年下半年,中國石油在四川盆地頁岩氣勘探獲重大突破。經國土資源部審定,中國石油在四川盆地威202井區、寧201井區、YS108井區,新增含氣面積207.87平方公里、頁岩氣探明地質儲量1635.31億立方米、技術可采儲量408.83億立方米。這是中國石油首次提交頁岩氣探明地質儲量。
作為一種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頁岩氣如何實現有效勘探開發,國內沒有現成經驗。中國石油從2007年進行地質綜合評價開始,解放思想,創新實踐,創造了頁岩氣工業氣井、頁岩氣「工廠化」作業平台等10多項國內第一,形成了頁岩氣資源評價、區塊優選、快速鑽進、長水平段固井、分段壓裂、壓裂液回收再利用技術系列,積累了以「井位部署平台化、鑽井壓裂工廠化、采輸設備橇裝化、工程服務市場化、組織管理一體化」為核心的降本增效經驗,對我國規模效益開發頁岩氣資源將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截至2015年8月27日,在上述探明儲量區內,已有47口氣井投產,日產氣362萬立方米,能保障280萬個三口之家用氣。
對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的沖積平原或盆地進行搜查,都會存在著這樣現象,存在大平原或大盆地的國家地區,煤炭、天然氣非常豐富,同時大地震也頻發。把世界上著名的大平原拿出來,得出的結論都是一樣的,不再一一例舉。
經過上面的分析論證,煤礦、天然氣、地質災害的成因以及所處的地理位置已經非常清楚,所舉的事例和事實完全符合文章所闡述的也找到了。
上述觀點對於地球的合理開發,保護地球家園,有極其深遠意義。按照這個理論觀點,地球多年來形成的自然災害,可以找到相應的解決對策,避免災害造成的生命與財產的重大傷亡和損失。從這個觀點出發,還會發現地球的過去,預知地球的未來,一舉突破以往很多無法解決的問題。

C. 4·13緬甸印度邊境地震

4月13日21時55分在緬甸(北緯23.14度,東經94.87度)發生7.2級地震,震源深度130千米。我國西藏東南部的林芝市(察隅縣、墨脫縣、波密縣)、拉薩市、日喀則市有明顯震感。

D. 緬甸發生5.2級地震,都有哪些地區震感強烈

根據中國地震網公布的消息說,緬甸也就是北緯21.99度,東經99.23度,震源深度為10千米,緬甸附近震感都比較強烈。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緬甸的地理位置,位於全球第二大的歐亞地震帶,也就是印度洋板塊的亞歐大陸板塊交界處。眾所周知地震頻發是自然現象,由於板塊運動,板塊交界的地方很容易發生地震或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根據專業人士的統計,地球上每年都會發生好幾百次的地震,其中有很多比較小的地震人們甚至感受不到,有些會給人們帶來災難的地震每年大概有十幾二十次左右。

總之,希望這次緬甸5.2級地震帶來的慘痛能夠很快過去。

E. 緬甸馬圭省發生5.4級地震,面對地震的正確處理方式應該是怎樣的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渺小的,大自然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在緬甸馬圭省11月8日上午11時44分,發生了5.4級的地震,緬甸是個多發生地震的地方。震中位於甘高鎮以東27公里(東經94.4度、北緯22.18度),震源深度69公里,值得慶幸的是,目前暫無人員傷亡消息。地震的發生會有一些跡象,大地震發生前地聲、地光和地面會有細微變化。地下水也會有異常現象,包括動物會感到驚恐不安。

那麼當地震到來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正確處理呢?

1、保持冷靜是最重要的,遇到地震,很多人第一反應會是驚慌失措,但是這不利於我們保護自己,應該理性做出正確躲藏的判斷和抉擇,保護好自身的安全。

4、在戶外遭遇地震時,不要盲目跑回家救人,專業人士有專業的工具和技巧可以更好的幫助家人逃生,此時應該留在開闊的地方,遠離建築物或者有高壓電線的地方。靜待地震停止。

生命誠可貴,在遭遇意外情況的時候,應該冷靜面對,盡量保證自身的安全。

F. 從2008年汶川地震到現在的緬甸地震之間總共有過幾次地震(外國也算)

只算重大地震事件,共15次
5•12汶川地震
2008年05月12日14時28分 中國大陸

海地地震
2010年1月13日5時53分 海地

智利康塞普西翁地震
2010年2月27日3時34分 智利

4•14玉樹地震
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 中國大陸

6•13印度尼科巴群島地震
2010年6月13日1時26分 印度

9•4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地震
2010年9月4日4時35分 紐西蘭

12•30西藏尼瑪地震
2010年12月30日2時31分 中國大陸

1•12南黃海地震
2011年1月12日9點19分 中國大陸

1•19安徽安慶地震
2011年1月19日12時7分 中國大陸

2•11智利康塞普西翁地震
2011年2月11日20時05分 智利

2•13湯加群島地震
2011年2月13日1時57分 湯加

2•22紐西蘭克萊斯特徹奇地震
2011年2月22日12時51分 紐西蘭

3•10雲南盈江地震
2011年3月10日12時58分 中國大陸

日本東海岸福島核海嘯地震
2011年3月11日13時46分 日本

3•24緬甸東北部地區地震
2011.3.24 緬甸

G. 緬甸發生4.7級地震,為何此地頻頻出現地震

根據當地新聞媒體的報道,這一次發生在緬甸的地震強度為4.7級,震源深度為20km左右,這則消息被傳出來之後,有很多的網友都提出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現在發生在緬甸的地震是如此頻繁地,對於這個問題,我將會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如何在地震當中緊急避險?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一輩子都不可能碰到一次地震,但是如果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之後,還是能夠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如果真的遇到地震,首先千萬不要慌張,不要急著下樓去尋找空地,因為在這個時候,地震是最猛烈的,下樓往往是最危險的,首先需要找一個穩固的地方躲藏起來,然後等待地震的餘波過去,再去廣闊的地方等待救援,在這這時候才是比較安全的,當然如果被埋住的話也不要慌張,要耐心的等待,同時不要喪失生存的希望,而且還要保存體力。

H. 緬甸半年內發生地震100多次嗎

2018年7月2日,緬甸氣象與水文管理司地震分局副局長茵苗敏褪博士發布消息稱,進入2018年以來,緬甸全國范圍內已經發生了100多次地震。

6月28日上午,勃固省瑞當鎮西北方向25英里處發生地震,震級4.1級,該地震是今年內截止近期,緬甸全國范圍發生的第101次地震。

今年1月12日,勃固省彪關鎮附近,以勃固山脈為中心發生了6.8級地震後,中強度餘震持續發生。

此外,6月內低強度地震頻發,6月26日,以實皆省蒙育瓦鎮附近為中心發生了4.6級地震;6月27日,以彬馬那鎮附近為中心發生5.0級地震。彬馬那發生的地震,內比都和彬馬那鎮的民眾們,都明顯感覺到了震感。地震學家們評論稱,該地震與勃固山脈的彪關地震無關,應該是實皆斷裂帶引發的。

I. 緬甸發生地震,之後還會有餘震嗎

1月13日,仰光省坦德賓鎮東南2英里處為中心,發生了3.9級地震。該地震致使仰光地下板塊明顯震動。緬甸地震委員會及地震學家發布信息,提醒民眾須對實皆斷裂帶有可能引發的地震進行高度警惕。

緬甸聯邦國家氣象與水文管理司發布消息,2018年1月15日凌晨零點19分52秒,格巴A地震監測中心監測到中心北面117英里處,勃固省彪關鎮轄區西北方向16英里區域,發生5.0級地震。專家稱,之前彪關鎮轄區勃固山脈內發生的6級地震,已經讓仰光地下板塊活動明顯。而1月13日的地震,進一步加劇了板塊活動。

德貢港口鎮區一名民眾稱,13日發生地震前,好像聽到了什麼響聲,然後明顯感到地面震動。地下板塊活動明顯,請保持警惕。緬甸歷史記錄顯示,1930年3月時,勃固地震發生數月後。1930年12月,彪關鎮發生了7.5級高強度地震,地震致使彪關鎮建築損失嚴重,並致30人死亡。這些區域都屬於實皆斷裂帶,實皆斷裂帶是緬甸最大的斷裂帶,再次發生地震的幾率明顯高於其他地區。地質學家覺吞博士稱,地震防震相關知識普及工作,必須持續開展。

J. 緬甸發生5.2級地震是否造成人員傷亡

緬甸發生五點二級地震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在遇到地震的時候我們應當及時躲避、及時疏疏散、學會自救。在緬甸發生的五點二級地震是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的,並且這次地震所造成的損失也是很少的。同時這次地震由於當地居民的躲避及時也沒有造成較大的恐慌,當地政府也及時的對群眾進行了疏導以及教育,很快。很快的當地群眾就恢復了平靜。而在平時的生活中,如果遇到地震是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的,下面我就來詳細說說。

三、遇到地震的時候要學會自救。

在地震的時候,我們也是需要學會自救的,尤其是在房間內,並且房屋倒塌的時候,我們應當讓自己冷靜下來,並且合理的保持體力,同時觀察周圍是否有能夠逃生以及聯系救援的地方。需要盡最大的努力來讓自己生存下去,不能放棄求生的希望。

大家還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7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8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21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2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6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1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5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10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7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