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為什麼多緬甸蟒
㈠ 關於寵物蛇 緬甸蟒的
緬甸蟒 目錄[隱藏]物種介紹 馴化 生態習性 飼養空間 常見問題
中文正名:緬甸蟒
拉丁學名: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
分類地位:動物界 Fauna =>脊索動物門 Chordat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爬行綱REPTILIA =>有鱗目 SQUAMATA =>蛇亞目 SERPENTES =>原蛇下目 Henophidia =>蟒科Pythonidae =>蟒屬 Python => 緬甸蟒 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
地理分布:這種蛇分布范圍很廣,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北部;我國見於廣東、廣西、福建、雲南、海南、貴州等地。
保護等級:國家一級、CITES附錄2 [編輯本段]物種介紹緬甸蟒的性情很溫和,很適合作為寵物飼養,甚至新手飼養也很簡單。只是在飼養之前你必須知道它是一種巨型的蟒蛇,可以輕易的長到4~6米長!
野生狀態:在它們的野外棲息地,數量在不斷的減少。它們的皮被廣泛的出現在皮毛貿易之中。當它們在野外被發現,因為蛇皮和蛇肉,它們會立刻被殺死。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被殺死的原因——它們是一條蛇。對於野生族群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強烈反對捕殺、走私、食用!
體型:體長生長到4米以上是十分平常的,在人工飼養的情況下,有可能長到接近7米。更有超過186公斤,長達8米的個體(金氏世界記錄)。如果大量投喂並且保持溫度的話,在出生之後的一年半內就可以生長到3米左右。雌性緬甸蟒的體型比雄性的大。如果過量投喂的話,體型會變得肥胖。
壽命:年齡可以在25歲以上。 [編輯本段]馴化:如果你購買的是一隻野生的緬甸蟒,在他成為馴良的寵物之前很可能是帶威脅性的、攻擊性的動物,這是因為它害怕人類的緣故。經過適當馴化,它會變得平靜和溫馴。想捉一隻野生的和從未接觸人類的蛇是比較困難的,它們會咬你和極力逃離你的手。(如果沒有,可能是因為它太虛弱)
捉拿:始終以最多的受力點支持你手上的蛇的身體。避免做快速移動的動作。不要把你蛇當作是玩具。避免作出限制蛇動作的行為。不要把你的蛇纏在你的脖子上。避免用各種會對蛇產生壓力的行為去吸引你的蛇的注意力。如果你讓蛇感到壓力變得緊張,他可能會撲咬挑逗他的人。避免受到傷害,你可以帶上手套。飼養者必須使自己飼養的蛇感到安全,讓他信任你。
被蛇咬通常有兩個原因:
1)他們把你當作食物。
2)他們感到你在威脅他們的生命安全。同時當他們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也是不會攻擊的。 [編輯本段]生態習性:其性情甚溫和,適合做寵物。本亞種的生長相當迅速,所以當它長到約1.5米之後,要減少食物的供應,以防止過度肥胖。在自然環境中,會進入水中,所以也要設置水盆,盆子大小是蛇盤成一圈後可以進去的程度。它相當耐低溫,長到約2.5米之後,可供應天竺鼠及兔子。
概述:溫度保持在26-33℃之間,當然,緬甸蟒也能適應冬眠,只不過在冬眠期間的發病率很高,所以如果你不是想繁殖的話,請不要讓你的蟒蛇冬眠。飼養的容器的長度必須不少於蛇的體長的1/2,寬不少於體長的1/3。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盡可能購買人工繁殖的個體,這樣可以避免觸犯法律,避免對野生蟒類的數量構成威脅,而且這樣的個體比捕於野生的個體更易於馴服。
特別注意:由於力氣大,生長速度和體型驚人,有時會攻擊侵犯其領地的大型動物,甚至將對方絞殺,有一定危險性。飼養需要相關知識指導!飼養者在飼養緬甸蟒之前,應該盡量透過各種媒介,獲知蟒蛇類和其他蛇類的基本知識。一般來說只有健康的個體才能夠很好的成為你的寵物。蟒蛇最容易感染的疾病是肺炎和口腔炎,在低溫的時候會得感冒。 [編輯本段]飼養空間:飼養空間長度最好超過蛇身長的3/4,讓它不至長期縮著身體。飼養空間不須太高,因為它不愛爬;底部須鋪上一定厚度的鬆散的消過毒的泥土、報紙、木碎和苔蘚等混合物料。天然墊料最好經過蒸煮,以防感染寄生蟲。另外,一個給隱藏的地方和一個足以容納整個身體浸入水裡的盛水器是必須的。
飼養設備:無論使用哪種容器,都要注意的是:可以有效防止蛇逃走、容易消毒、沒有尖銳突出物、通風、可以保持適合的溫度。設計傳統的籠舍時,避免使用未上漆或者未經琢磨的木頭、避免使用容易滲水的塗料,因為這些材料是難以清潔和燒毒的。
加溫:在籠舍底放置可調溫的發熱墊(可用人用的發熱墊,但是不要長時間的墊在飼養箱下),用可調節的加熱燈、發熱墊、發熱石。注意:對於大體型的蟒蛇,請使用相應大小的發熱墊,不要使用小型的發熱石,因為當蛇被迫在這種小型的熱源上取暖時,就會容易被燙傷。無論使用哪種熱源,都務必要使到籠舍1/3-1/2的地方得到溫暖,同時在曬太陽的那一點地面溫度應該達到31-33℃。請在籠舍的各處放置溫度計!在沒有加溫的區域,溫度不能低於22℃。在籠舍內提供溫度梯度(即一端較高溫,另一端較低溫)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可以讓蛇自己選擇適當的溫度區域。
燈具:當你使用燈具的時候,你就得小心了。如果溫度過高,對任何動物的健康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有可能會讓他們死亡。最好是燈具與地底熱源同時使用,紅燈是理想的加溫燈具,同時它不會影響光照周期。避免使用大瓦數的燈(100W),除非有這個必要。很多飼養者的錯誤是:光照過分集中,造成了燒傷。
照明:每天開12小時,是用白熾燈泡或熒光燈。千萬不要讓發可見光的燈24小時開著,這對蛇來說會造成壓力。
陳設:一個足夠大的盛水容器,可以讓蛇在裡面泡水,並把它放置在熱源附近。水要保持清潔,每周進行清潔。可分別放置一個可供蟒蛇隱藏的盒子或容器在籠舍的熱源范圍邊緣和低溫的區域。對籠舍內的樹枝、石頭有定期用漂白水或嗽口水消毒,以防止細菌或寄生蟲。
墊材:報紙、紙巾、牛皮紙、人工草皮都是安全而且不昂貴的墊料。白楊樹皮和柏樹皮也可以使用,但必須要注意,當蛇捕食的時候,這些墊料很容易被納入蛇口裡面。使用小石、沙、樹根和刨花可能會引起健康上的問題,例如:腸道梗塞、皮膚破損、口腔炎。注意:雪松是爬蟲的死敵!
食物:雖然他在野外會捕食多種食物,例如:各種的兩棲類、爬蟲類、小型哺乳類等,但我們還是建議你投喂家養的小白鼠、大白鼠、葵鼠、兔子,因為如果你這樣做,可以避免你的蟒蛇感染寄生蟲,而且用哺乳動物作為食物,營養更為全面。
餵食:剛出生的緬甸蟒應該從投喂21天大的白鼠或小型爬蟲類開始。當你的蛇達到90cm,他就可以吞下剛斷奶的幼鼠。達到120cm,他就有能力制服成年的小白鼠了。如果你可以頻繁的給你的蛇投喂(每個星期1-2次),你的蛇就會快速的增長,並且可以確保他的健康。也許你想控制他的長度,那麼你可以減少投喂的頻率,他的生長也會變得緩慢,但起碼10天就要投喂一次。但你的蛇可以吃得下大的動物時,例如:兔子,那麼你就不需要再過於頻繁的投餵了。
很多被飼養的蛇類都可以適應攝食已死的或曾經冷藏後再化凍的動物,這樣的做法對於蛇來說是安全的,因為這樣可以讓蛇免於被活生的獵物傷害,例如:被老鼠咬。餵食後要避免捉起蛇,這樣會讓蛇感到有壓力,從而嘔吐。不要讓作為食物的活生老鼠留在蛇的籠舍,如果在半個小時內你的蛇沒有把老鼠吃下,請把老鼠拿走,因為老鼠可以對你蛇構成致命的傷害。決不要用曾經捉過老鼠或其他動物的手去觸摸你的蛇,他可能會誤會你的手是食物。
蛻皮:蛻皮的頻率是根據蛇的生長速度和健康狀況而定的,蛻皮開始是雙眼呈霧狀,然後變的清晰,接下來就要蛻皮了!
蛻皮有可能每3-6星期就發生一次,緬甸蟒在蛻皮期間會拒食。蛻皮期間如果環境乾燥可以往蛇身上噴一點水,這樣比較更容易蛻掉!
培養你的蛇有良好的攝食習慣,當你的蛇的長度超過1.8米,你可以在餵食的時候先把他移到一個蛇箱裡面,再投喂死的老鼠,並讓他發現自己的獵物,經過一段時間,你的蛇在籠舍裡面不再期望得到食物了。這樣就可以避免熱心投喂的你被蛇誤會為食物的事件了。
做一份關於攝食和健康情況的記錄。也許在晚上和沒有燈光的地方,你的蟒蛇更主動攝食,同時也許需要一個作為伏擊獵物、供隱藏的盒子。並嘗試投喂不同種類、不同大小的老鼠。如果你的蛇拒食,並開始消瘦,你最好和當地的爬蟲獸醫或有經驗的爬蟲飼養者聯系,以尋求解決的方法。
繁殖:在出生後的1.5-4年後,就會成為成熟的個體。雄性生長到2米-3米、雌性生長到2.5米或以上時就可以繁殖了。在人工飼養中,緬甸蟒的繁殖季節是每年的11月-3月,在這段時間他們回停止攝食。在繁殖之前,你必須確定你的蟒蛇是健康的,而且空間足夠大;在發情季節,飼養者可以營造適合的環境來促使交配:把日照時間縮短至8-10小時,把晚間的溫度下降到21℃以下,日間溫度下降到26℃以下。把雌蛇、雄蛇養在一起。增加環境濕度、用噴壺噴出薄霧有可能可以促行交配。根據不同雌蛇體型的大小,所下的卵在20-80枚左右。孵卵期間,溫度保持在31-32℃(最理想),根據溫度,在55-70天之間孵化。 [編輯本段]常見問題:
1)呼吸道感染(肺炎)。肺炎主要是由於氣候突變 而玩家又沒有及時的採取加溫設施,濕度過高 空氣渾濁 浸泡冷水澡 夏天窩內悶熱不透風這些都可以引發肺炎!肺炎的狀況看上去很鬧心 鼻子冒泡 而又時常張嘴不閉 打開嘴後發現顏色正常 且無任何創傷,不喜歡在自己的窩內呆著 爬行遲緩 大量喝水 頭部呈45度角呼吸,而呼吸時又有很擦拉擦拉的聲音 最後死於呼吸衰竭。
肺炎具有傳染性,所以在蛇不幸得上後 一定要隔離治療。肺炎是鏈球菌,葡萄球菌等入侵蛇的呼吸道,繁殖產生毒素,感染肺部,而導致。肺炎的治療可分為口服和皮下注射。先說口服:口服用葯是比較安全的一種治療方式,但治療效果沒有注射來的快 口服用葯一般選為 土黴素 四環素 紅黴素 慶大黴素 如果是末狀,可用一個針管加上水將葯物稀釋後灌服,用量仍為人體的1/4~1/5 也就是一管水加葯可以分4次用 當然每天還是早晚各一次,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是最快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治療方法 因為肺炎一般是由於革蘭士陰性菌或革蘭士陽性菌引起 所以 葯物可選為青黴素或鏈黴素 也可用 慶大黴素或復方黃連素 及頭包注射液 青黴素或鏈黴素可選用10萬~20萬單位注射(視病情輕重而定)其他葯物的用量也是掌握在人體劑量的1/4~1/5 如果病情較嚴重首次用葯可在原有基礎上加重一些 注射的部位為 皮下或肌肉 先說皮下:帶寵物予自己身體平衡的時候 可用針頭從鱗片間斜下進 而後將葯物注射 肌肉:選擇寵物的中斷較厚肌肉的地方斜下沿脊椎骨兩側肌肉進針。注意 不管是皮下還是肌肉注射 都不可一次把葯全部推進去 應多點進行大約25平方厘米那麼大的地方就可以。肌肉注射的次數仍然是每天2次
2)因為口腔的潰瘍或者受到傷害而出現的口腔腐爛。治療方法:把溫度提高到32℃,用5%的雙氧水清潔被感染的區域,剔出腐肉,每天塗上慶大黴素或用西瓜霜噴劑。期間最好不要餵食,除非是特別虛弱的可以填餵乳鼠,但動作一定要輕!
3)在乾燥環境下蛻皮引起的脫水。原因:不恰當的溫度、疾病、壓力。在蛻皮期間,讓你的蛇呆在潮濕的地方,例如:盛了水的碟、濕毛巾。
4)熱傷和腹部腐爛。原因:你的蛇直接與過高的熱源和不衛生的環境接觸。可用2)的治療方法。治療受傷的組織和修正不適當的環境。
5)體外寄生蟲,例如扁虱。常常在捕於野生的蛇類身上發現,位於鱗片之間,吸取血液。輕微的可以泡水驅除!
嚴重點的治療方法:塗抹凡士林,直到寄生蟲在幾天之內死去,之後用手摘除。
6)體內寄生蟲,尤其是捕於野生的個體。症狀:消瘦、嘔吐、拒食、少活動,常見的體內寄生蟲有裂頭蚴 鞭節舌蟲病 棒線蟲
1) 裂頭蚴
裂頭蚴是絛蟲的幼蟲,蛇類是孟氏裂頭絛蟲的第二中間宿主。裂頭蚴多在皮下寄生,一般對蛇類危害不大。若裂頭勘寄生在蛇體表皮下,可用利刀剖開皮膚取出,然後在傷口塗上1%一2%碘酐。裂頭蚴寄生在其它部位,不用專門治療,可在治療其它寄生蟲時附帶治療。
(2) 鞭節舌蟲病
寄生於蛇的肺部和氣管中,危害很大,能使蛇窒息致死。對此種寄生蟲可用獸用敵百蟲溶液灌入胃中,按10 mg/kg體重給葯,連續灌胃3天。
(3 )棒線蟲
寄生於肺泡腔內,多時密布患部,使蛇肺部糜爛而死。治療用四咪唑,0.1一0.2g/kg體重灌服
㈡ 我國的大蟒蛇生活在什麼地方
摘要 我國的大型蟒蛇只有緬甸蟒一種。
㈢ 蟒蛇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哪
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四川、香港、雲南、西藏自治區。
蟒蛇是蟒科,蟒屬大型爬行動物。最大體長約3.5米,頭頸部背面有一暗棕色矛形斑,頭側有一條黑色縱斑,頭部腹面黃白色,體背棕褐色、灰褐色或黃色,體背及兩側均有大塊鑲黑邊雲豹狀斑紋。
在交配季節,蟒蛇發情時,雌性從皮膚和尾基部的腺體分泌出其特徵氣味以引誘雄性,雄蟒會跟蹤氣味找到雌蟒,相遇後即進行交配活動,交配過程可長達3小時,產卵數8-103枚,孵化55-61天即破殼。
(3)廣東為什麼多緬甸蟒擴展閱讀:
商業價值:
蟒蛇皮具有極高的商業價值,可用於樂器的琴膜或鼓皮,也可加工成高檔皮鞋、手提包、錢包等。但正因該種價值較高,而出現較多的販賣、走私蟒蛇皮,而從中牟取暴利的現象,因而導致蟒蛇資源遭受到極度破壞,野外殘存的數量已經非常稀少。現蟒蛇皮採制依靠人工養殖。
保護級別:
蟒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㈣ 緬甸蟒的分布范圍
這種蛇分布范圍很廣,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北部;我國見於廣東、廣西、福建、雲南、海南、貴州、湖南,等地。
原產地
台灣師范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思民追蹤三年掌握關鍵DNA遺傳證據,分析它是金門土生土長的「本土種」。它是台灣首例被列為本土種的蟒蛇。
在美國,一些飼養緬甸蟒的事例,導致了另一種嚴重的生態問題。有些人飼養緬甸蟒,卻想不到這些蟒蛇逐日長大,竟然成長出超乎想像的體型,想要丟棄其寵物(也有些人是純粹不想再飼養下去),又不知道如何處理,有時會就此將蟒蛇放生到野外。大量蟒蛇的出現,令佛羅里達州大沼澤地一帶產生地區性的生態問題。這些蟒蛇進佔大沼澤地,並於當地繁殖成長,成為該地區的入侵物種。在2005年,當地緬甸蟒因與本土的美國短吻鱷產生死結式的斗爭,而受到人類的介入,當時更捕獲到超過230條的巨蟒,可見其繁殖數量之驚人。另外,這些蟒蛇更會捕食當地的瀕危鳥類,令本已脆弱的生態環境更受威脅,緬甸蟒的存在成為一種新的生態危機。2008年2月,更有學者估計在數代繁殖之後,佛羅里達州緬甸蟒會開始向外遷移,甚至開始侵佔美國本土三分一內陸地帶。
2016年3月,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環境保護局為保護當地生態穩定,捕殺43條巨型緬甸蟒蛇。其中一條蟒蛇重達140磅(約64千克),長16英尺(約4.8米)。
㈤ 蛇在中國有多少種
蛇在中國有216種。
今世界上的蛇約有3000種,其中毒蛇有650多種。中國蛇類216種,毒蛇65種。
蛇的個體差異很大。分布在加勒比群島的馬丁尼亞、巴貝多等島上的盲蛇,是世界上最短的無毒蛇,只有9厘米長,最長不過11.94厘米。最大的毒蛇是眼鏡王蛇,最長達5米多。分布在東南亞、印尼和菲律賓一帶的蟒蛇,一般都超過5米,最長的可達10米左右。
而南美洲的水蟒則更大,體重200公斤左右。有記錄最大的蟒蛇是印度尼西亞捕獲的網紋蟒,長14.85米,重447公斤,取名為「桂花」。世界上陸生蛇中最毒的蛇為細鱗太攀蛇(俗稱內陸太攀蛇),毒液毒性位居榜首,是不折不扣的毒蛇王。
世界上還存在著一種名叫海岸太攀蛇的蛇,很多人誤以為海岸太攀蛇更厲害,但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海岸太攀蛇在的毒性稍微較細鱗太攀蛇弱。
1989年9月上旬,中國湖南宜章莽山地區發現「青龍」屬蝮亞科烙鐵頭屬,並將其命名為「莽山烙鐵頭蛇」,現已更名莽山原矛頭蝮,僅存幾百條,堪稱一代「國寶」。
其實在我國還有很多比莽山烙鐵頭還珍稀的蛇。不過現在價值並沒有新聞那麼誇張,野生的一萬都可以買幾條了,但價值和稀有不掛鉤。
(5)廣東為什麼多緬甸蟒擴展閱讀:
中國最大的十種蛇
1、尖吻蝮
尖吻蝮是蛇亞目蝰蛇科蝮亞科下的一個有毒單型蛇,屬下尖吻蝮的幼蛇只有尖吻蝮一個品種。尖吻蝮又稱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蘄蛇、山谷虌、百花蛇、中華蝮等,是亞洲地區內相當著名的蛇種,尤其在台灣及華南一帶更是自古已備受重視的蛇類。目前未有任何亞種被確認。
尖吻蝮全長120—150厘米,大者可達200厘米以上。頭大呈三角形,與頸部可明顯區分,有長管牙。尖吻蝮也是我國第三大的毒蛇。
尖吻蝮在中國分布范圍大致在東經104°以東,北緯25°到31°之間。已知的分布地區有安徽(南部)、重慶、江西、浙江、福建(北部)、湖南、湖北、廣西(北部)、貴州、廣東(北部)及台灣省。在中國分布較廣,其中以武夷山山區和皖南山區貯量最多。中國之外只見於越南北部。
2、棕黑錦蛇
棕黑錦蛇中文俗名黃花松、烏蟲。游蛇科,錦蛇屬。全長1.5m -1.9m,體重0.5-1.5千克。隨產地不同顏色差異較大。湖南浙江的顏色較淺;北京的顏色鮮艷,花紋明顯;
東北的顏色深基本是黑色活動於平原、山區的林邊、草叢、耕地,亦到人住宅附近甚至進入房內。性情比較溫和,不受威脅時,一般不咬人。以鼠類為食,亦吃鳥類及鳥蛋。
棕黑錦蛇主要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新賓和清原)、河北、山東、湖南、湖北、浙江、西伯利亞、朝鮮、北京、日本。
3、赤峰錦蛇
赤峰錦蛇是游蛇科,全長2m左右。背面黃褐色或棕色,腹麵灰白色,沒有黑斑或有不明顯的黑斑。主要生活於平原、丘陵、山地的林邊、田園、水域附近,亦可進入人住宅。屬無毒蛇。
赤峰錦蛇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遼寧、河北、內蒙古、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赤峰錦蛇在我國分布遠較棕黑錦蛇廣;為遼寧廣布種,但數量上不多.
4、滑鼠蛇
滑鼠蛇(學名:Ptyas mucosus),俗名:烏肉蛇、草錦蛇、長標蛇、水律蛇、山蛇,是一種無毒蛇。背面黃褐色,體後部有不規則的黑色橫紋。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南方地區,生活於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區、丘陵、平原地帶。蛇性情較兇猛,攻擊速度快,捕食鼠類、蟾蜍、蛙、蜥蜴和其它蛇等。
滑鼠蛇是中國所產無毒蛇中的較大者,成蛇體長而粗大,一般在1500mm以上,有的可達2000mm左右。在中國分布於:廣西、廣東、福建、台灣、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其它分布於:印度、阿富汗、印度尼西亞、中南半島。
5、黑眉錦蛇
黑眉錦蛇是大型無毒蛇,全長可達2米左右。黑眉錦蛇別名家蛇﹑秤星蛇﹑菜花蛇(雖王錦蛇也稱菜花蛇,但四川、貴州一帶稱黑眉錦蛇為菜花蛇)﹑黃頜蛇﹑枸皮蛇﹑黃喉蛇﹑慈鰻﹑黃長蟲﹑廣蛇等。
黑眉錦蛇是我國最常見的蛇之一,黑眉錦蛇中國分布:各個省(區)。其它國家分布:朝鮮、越南、馬來半島北半部,寮國、緬甸、印度(大吉嶺,阿薩姆)、日本。
6、烏梢蛇
烏梢蛇 ,俗稱烏蛇、烏風蛇,為游蛇科烏梢蛇屬體形較大的蛇。分布范圍很廣,是我國較為常見的一種無毒蛇。烏梢蛇長勢快適應性強、抗病力高、市場暢銷、很適宜人工養殖。
烏梢蛇別名烏蛇、青蛇、一溜黑、黑花蛇、烏風蛇、烏風梢、烏風鞭、風梢等。成蛇體長一般在1.6米左右,較大者可達2米以上。
烏梢蛇廣泛分布於河北、河南、陝西、山東、甘肅、四川、貴州、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區)、廣東、廣西(上林縣、靈山縣地區居多),國外未見報道。
7、王錦蛇
王錦蛇是我國最常見的大型無毒蛇,在我國除了蟒蛇以外最大的無毒蛇,其他中文俗名:臭王蛇、黃喉蛇、黃頜蛇、王蛇(四川)、錦蛇、黃蟒蛇、王蟒蛇、油菜花、臭黃蟒、棱錦蛇(黑龍江)、
棱鱗錦蛇(福建)、菜蛇、王字頭(貴州)、菜花蛇(湖南、湖北)、松花蛇(貴州、四川)、臭青公母(台灣)、菜花蛇(江蘇,浙江,江西,四川)、臭黃頷。
王錦蛇是一種游蛇科蛇類,體大兇猛,且無毒,遇到同類會相互殘殺。廣泛分布於河南、山東南部(以前分布較多,隨著近年來生態環境的惡化和人為因素等,現在較為少見),陝西、四川、雲南、貴州、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等地。
8、莽山洛鐵頭
莽山烙鐵頭的重量是烙鐵頭蛇的十倍以上,由於體形巨大毒液分泌量也隨之增大,一旦被咬,它的蛇毒會隨著血液在人體內迅速發作,如不及時處理,死神一定會如約而至。
成年蛇體長至少2米以上,重在3千克以上,已捕獲的最重者達17.75千克,超過《吉尼斯世界紀錄》記載的最重毒蛇的15.44千克。
莽山烙鐵頭也稱為莽山原矛頭蝮,全長可達2m,是蛇亞目蝰蛇科下的一個有毒蛇種,主要分布於中國的湖南省。目前未有任何亞種被確認。
9、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又稱山萬蛇、過山峰、大扁頸蛇、大眼鏡蛇、大扁頭風、扁頸蛇、大膨頸、吹風蛇、過山標等。相比其他眼鏡蛇性情更兇猛,反應也極其敏捷,頭頸轉動靈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類之一。
眼鏡王蛇為大型蛇類,是世界上最大的毒蛇,最大全長記錄中國3,806(3,276+53)mm、中國之外5,580mm,比無毒蛇網錦蛇要大的多。眼鏡王蛇分布在中國浙江、福建、江西、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廣東(全省分布)。國外分布於東南亞和南亞。
10、緬甸蟒
緬甸蟒也有人稱為緬甸岩蟒,又叫南蛇、琴蛇、雙帶蚺,是蛇亞目蟒科蟒屬亞洲岩蟒的亞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巨型的六種蛇類之一。它是東南亞地區的本土品種,多居於熱帶雨林里。
在一些接近水源的地方較容易接觸到它們,有時也會出沒於樹木上。緬甸蟒以體型巨大著稱,在亞洲緬甸蟒是第二大蛇,僅次於網紋蟒,緬甸蟒身長可達6米,體重可達90公斤。
緬甸蟒分布范圍很廣,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北部;我國見於廣東、廣西、福建、雲南、海南、貴州、湖南,等地。是中國最大的蛇,沒有之一。
㈥ 廣東3米長30斤重的大蟒蛇凌晨光顧雞棚吃雞,為何蟒蛇屢屢出現在生活區
廣東3米長30斤重的大蟒蛇凌晨光顧雞棚吃雞,為何蟒蛇屢屢出現在生活區?季節的原因,蛇需要出來覓食。
老家農村院子里有一個隔著牆的巷子,很窄,放馬桶或者務農工具的地方,幾年有一條我家護家蛇,基本不出來,也不知道它躲在哪個地方,反正就在那條巷子里,有次牆裂了,喊瓦匠師傅幫忙重整下,就看見那條蛇了,奇怪的是,我爺爺年輕時候見過它,我爸年輕時候見過它,我小時候也見過。很明顯的一個特徵,這條蛇背上有三條灰色環,一條紅色環,3米多長,不主動攻擊人,也沒有存在的理由(基本不知道它吃什麼)家裡養的雞鴨鵝從來不少,仔雞養的地方就在牆外,更奇怪的是,後來巷子里還養了幾只我買的兔子,相處幾年都沒事。
㈦ 緬甸蟒是幾級保護動物
緬甸蟒這種蛇分布范圍很廣,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北部;我國見於廣東、廣西、福建、雲南、海南、貴州等地。
緬甸蟒(學名: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是蛇亞目蟒科蟒屬印度蟒的亞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巨型的六種蛇類之一。緬甸蟒是東南亞地區的本土品種,多居於熱帶森林裡。在一些接近水源的地方較容易接觸到它們,有時也會出沒於樹木上。
緬甸蟒以體型巨大著稱,平均身長至高可達7米,體重可達91公斤。 緬甸蟒畢生會不斷成長,大量的脊椎骨增生令其體型不斷加長,而且雌性的緬甸蟒比雄性更為巨大。位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蛇類野生動物園中的一條緬甸蟒,是目前全球被飼養的蛇類中體重最重的紀錄保持者,在2005年,其體重達183公斤,體長則為8.2米。
緬甸蟒的身體顏色基調較為淺色,有著許多明顯的黑紋,其斑斕的紋理深受歡迎,在皮革行業中其蛇皮成為相當高級的逸品。緬甸蟒的體紋形態及色彩均與非洲岩蟒(Python sebae)頗為相似,這令許多在野外(多指印度與緬甸的邊陲地區)遇到巨蟒的人,會對此兩個物種有所混淆。
緬甸蟒
緬甸蟒是一種夜行性蛇類,生活於熱帶雨林之中。 年幼的緬甸蟒僅活動於樹上或地面上的既定區域內,但當它們逐漸長大後,由於體重及長度與日俱增,它們開始將活動領域局限在地面上。另一方面,緬甸蟒亦是游泳能手,更能逗留於水內達半小時之久。緬甸蟒多把身體隱藏於矮樹叢間,一些分布於偏北地區的蟒蛇在遇到寒冷的季節也會進入冬眠狀態。
緬甸蟒約於早春時分進行生育繁殖,雌蛇平均誕下12至36枚蛇卵,並加以孵育(以身軀肌肉的磨擦動作為蛇卵提供熱能)。幼蛇孵出後,會以乳齒將部分蛋殼撐破,並逗留於蛋殼內靜待蛇皮的長完,然後便會出外自行獵食。
在進食習慣方面,緬甸蟒跟一般蛇類一樣屬於肉食性動物。緬甸蟒根據各自體型的不同,而捕獵各種大小不一的鳥類及哺乳動物。它們以尖銳的倒勾狀牙齒咬緊獵物,然後將軀體捆綁著對手加以緊壓,利用強勁的肌肉力量將對手捏死。它們間中也會於人類周邊出現,主要原因是人類住居所聚生的鼠類是它們的主要糧食之一。
緬甸蟒年齡可以在25歲以上。
緬甸蟒
緬甸蟒分布范圍很廣,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北部;中國見於廣東、廣西、福建、雲南、海南、貴州等地。
一頭美國短吻鱷與一條緬甸蟒陷入纏斗
野生的緬甸蟒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脅,它們被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列入「瀕危物種」名單。因其蛇皮受到皮革商及獵戶的覬覦,因而遭到頻繁的捕獵;另外一些民間制葯、泡酒的方式,及部分人士活捕作寵物等事情,都令野生緬甸蟒的數量一度銳減。有些地方(例如中國)的人類更會捕捉蟒蛇作直接飲食用途。
在美國,一些飼養緬甸蟒的事例,導致了另一種嚴重的生態問題。有些人飼養緬甸蟒,卻想不到這些蟒蛇逐日長大,竟然成長出超乎想像的體型,想要丟棄其寵物(也有些人是純粹不想再飼養下去),又不知道如何處理,有時會就此將蟒蛇放生到野外。大量蟒蛇的出現,令佛羅里達州大沼澤地一帶產生地區性的生態問題。 這些蟒蛇進佔大沼澤地,並於當地繁殖成長,成為該地區的入侵物種。在2005年,當地緬甸蟒因與本土的美國短吻鱷產生死結式的斗爭,而受到人類的介入,當時更捕獲到超過230條的巨蟒,可見其繁殖數量之驚人。另外,這些蟒蛇更會捕食當地的瀕危鳥類,令本已脆弱的生態環境更受威脅,緬甸蟒的存在成為一種新的生態危機。2008年2月,更有學者估計在數代繁殖之後,佛羅里達州緬甸蟒會開始向外遷移,甚至開始侵佔美國本土三分一內陸地帶。
緬甸蟒
首先緬甸蟒成長迅速,成體之後體型也非常巨大,在人工飼養條件下1歲就可能長到2米以上,2年左右的個體可能就達到3米以上了,而緬甸蟒的成體則有4米到7米以上的長度,絕對不是一般中國家庭能夠負擔的。
雖然一般來說緬甸蟒是相對比較溫順的蟒類,但這么大的個體帶來的安全問題也不可忽視,它們的危險不僅僅是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咬傷,擅長以纏繞和絞殺捕獵的成年緬甸蟒對小孩甚至是成人的生命也會造成威脅。美國曾經發生過多起兒童被家中飼養的緬甸蟒攻擊甚至殺死的悲劇,因此如果你家養了貓狗或者有小孩子,緬甸蟒絕對不應該是飼養的選擇對象。
另外,由於野生緬甸蟒是中國法律規定的一級保護動物,任何販賣和購買野生緬甸蟒的行為都是違反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犯罪行為,後果非常嚴重。加上中國雖然是華盛頓公約的締約國,但是對動物資源人工商業利用的規定卻非常缺失,林業局和警察局對於市面上的緬甸蟒究竟是野生個體還是人工繁育個體無法也不想加以區分,加上沒有正規合法的渠道,使得市面上出現的緬甸蟒都沒有合法性,因此出於守法考慮,不要購買和飼養緬甸蟒。[1]
緬甸蟒現在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來說就是一種災難。據佛羅里達州政府部門估計,位於該州的沼澤國家公園里滋生著大批緬甸蟒,大約有3萬多條。由於這種外來入侵者在當地幾乎沒有天敵,因此這一數據仍將有可能會繼續增加。緬甸蟒體型巨大,最長可以達到20英尺(約合6米)長,甚至連美洲鱷魚都不是它們的對手。有人曾經在一條被捕獲的緬甸蟒腹內發現了一隻長約5英尺(約合1.5米)的美洲鱷魚。當地許多瀕危物種對於這種龐然大物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佛羅里達州的緬甸蟒有的是逃自寵物商店或動物園,有的是被寵物主人放生,還有可能是來自動物偷渡者。全球氣候變暖為這種動物在美國東南部地區大批滋生並泛濫成災提供了適宜的生活條件。
㈧ 我國的大蟒蛇生活在什麼地方
棲居於熱帶、亞熱帶低山叢林中,需要常綠闊葉林或常綠闊葉藤本灌木叢,以及良好的洞穴供休息及隱蔽,垂直棲息高度為海拔10-4050米。
善攀援,可長期生活在水中,嗜昏睡,夜行性、雜食性,喜熱怕冷,30℃以上時很活躍;20℃時不活動或少活動;15℃時便開始呈麻木狀態;
溫度持續在5-6℃以下時,蟒蛇即死亡。當室溫上升到35℃以上時,不喜活動;在強烈陽光下曝曬過久也會死亡,取食溫度要在25℃以上。
(8)廣東為什麼多緬甸蟒擴展閱讀:
繁殖
蟒蛇要經過2-3年的生長,性器官才基本發育成熟,其生殖年齡一般在2.5歲以上。1條雄蟒可先後與數條雌蟒交配。
成熟特徵為:雄蟒身軀修長,尾部瘦尖 ,生殖孔兩側的鉤長,外露明顯,生殖孔兩側受到按壓可見生殖器官。雌蟒身軀肥胖,尾部稍豐滿,生殖孔兩側的鉤短,不明顯外露,生殖孔兩側受到按壓時不見生殖器官露出。
蟒蛇的交配期在3-8月份。蟒蛇發情時,雌蟒從皮膚和尾基部的腺體分泌出其特徵氣味以引誘雄蟒,雄蟒會跟蹤氣味找到雌蟒,相遇後即進行交配活動。
㈨ 為什麼蟒蛇在中國是一級保護動物,在美國泛濫成災
在美國泛濫成災的是緬甸蟒(產於東南亞,包括中國南部大部分地區)和非洲岩蟒(產於非洲),被引進佛州,在佛州本地沒有天敵,因此成為入侵物種,無限繁殖
而緬甸蟒就是中國本土的蟒,怎麼會是入侵物種?中國現在最嚴重的入侵物種是巴西龜 鱷龜和水葫蘆。再加上中國本土是有蟒的天敵的,中國盜獵又猖獗,所以是一級保護動物
某些扯政治的,我只能說他們沒文化
㈩ 廣東村民抓獲一條巨蟒,這條巨蟒給村民帶來了什麼損失
蛇類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動物,因為很多蛇都帶有劇毒,所以很多人見到蛇便感到害怕。在自然界當中,除了使用毒液的毒蛇,還有力量強大的蟒蛇,這種蛇雖然無毒但是身形巨大,全身上下都是肌肉,在捕獵時便用肌肉纏在獵物身上,收縮自己的身體使得獵物窒息而死,所以蟒蛇也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動物。中國境內的蟒蛇主要以緬甸蟒與網紋蟒為主,很多蟒蛇都是被人遺棄的,最後在野外獨自生活甚至繁衍出了後代,在廣東省中山市就發生了一起村民遇見蟒蛇的事件,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隨後,林業站的工作人員來帶到村子裡處理這條大蛇,據村民稱這條蟒蛇最終會被工作人員放生到自然保護區當中。
- 案件啟示
其實這樣的案件在近年來屢見不鮮,隨著我國自然條件的不斷改善,人類與兇猛動物碰面的幾率變得越來越高,所以遇到這種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首先就是遇到蛇這類的動物,一定不要出於好奇心而去招惹他們,一般的蛇都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除非它覺得自身安全收受到了傷害,所以最好馬上離開現場,避免不必要危險的發生。在遇到如狗熊等危險動物時,千萬不要裝死,也不要逃跑,因為狗熊的奔跑速度比博爾特還快,跑過狗熊是不現實的,最好的做法就是看著狗熊慢慢後退,不要做出較大的動作,這樣逃生的幾率才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