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有哪些國家撤僑了
Ⅰ 駐緬甸使館稱,打砸事件已致37家中資工廠受損,是否會安排撤撤僑
關於這個問題,大家應該都了解過了,最近的新聞也全都在播,3月14日這個日子註定是讓人傷心的,因為中國的部分企業在緬甸被破壞,犯罪分子使用仰光的各種武器。大搖大擺的在工業區里摧毀了許多中資工廠,這一次雖然沒有出現大問題,但是,這種事情是覺得不可以再次發生的,這一次的事件造成了32家中資工廠受損,其次根據不完裝的統計,企業財產大概損失2.4億元左右。
一、穩定人心,以得服人緬甸是一個小國家,這個問題想必每個人都知道,小國家的格局是非常小的,我們不應該跟他們計較,然而這一次的問題導致許多工廠值班人員受傷,涉及的企業大多數都是中資企業或中緬合資企業,其中包括服裝加工廠,現在最為重要的就是保證我們國內人員的安全,其次,應該盡量配合緬甸那邊盡快抓到幕後主使,抓到一些小混混是沒用的,只能抓到幕後之人這個問題才是告一段落,很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這一次的突然襲擊事件可能是早有預謀的。
Ⅱ 緬甸有沒有歸了別的國家
沒有,緬甸在近代原屬英屬印度,1947年獲得獨立,至今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Ⅲ 美國命令非必要外交人員撤離緬甸,到底是怎麼回事
主要是因為國家政局,並不是很穩定,出於保護人員安全,所以拜登下達這個政策。 換句話來講,有可能在緬甸美國外交人員,絕大多數都要回國,基本上算是“全身而退”。
這種在國際政壇上,算是很常見事情,如果一旦所在國家政局很不穩定,那麼很多外國國家都會選擇撤僑。早先伊拉克戰爭,利比亞內戰等,都見過撤僑場景。
不知道這個決定,是否意味著美國要對緬甸“動武”,客觀上來講,基本上不大會。拜登畢竟是一個老牌政客,孰輕孰重心知肚明。眼下的任務,就是致力於再度讓美國重復“昔日榮光”。
Ⅳ 中國政府此次從利比亞撤僑為什麼會贏得廣泛的贊譽和尊重
因為政府時刻惦記華僑們的生命安全,盡所有的力量來保證同胞的安全
Ⅳ 緬甸32家中資工廠受損,中國是否會安排撤僑
中國目前並沒有打算這么做,外交部在公告當中已經發表了一些觀點提示當地的中國人必須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如果有需要的話,及時聯系當地的使館,並且已經聯系了當地的警方,必須要保護我們中國人民的安全,因為我們國家在他們國家做出了很大的經濟上的貢獻。
中國的工廠在緬甸已經受到了非常大的損失而且,中國人民的中國的工廠在緬甸已經收到了非常大的損失,並且安全也遭受著一定的威脅,所以目前所能夠做的就是提醒當地的中國人必須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有需要的話只能夠尋找有關方面的幫助。
一、大使館永遠是中國老百姓尋求幫助的一個地方。大使館的作用其實是非常明顯的,因為每一個人在國外生活的過程當中都會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問題的,如果在當地沒有辦法進行解決的話,那麼只能夠尋找大使館的幫忙了,因為大使館永遠代表著中國人民的利益,所以遇到困難的時候確實是能夠找他們幫忙的,而且他們也是非常願意幫忙的,並且會提供一些免費的幫助,這對於中國老百姓來說,在國外生活確實是有一定的保證的。
目前這件事情對於中國老百姓的生活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因為在當地生活必須要面臨著每天提心吊膽的事情發生。我認為必須要尋求大使館的幫忙,但是在有困難的前提之下只能夠這么做,如果在生活當中沒有太大的損失的話,那麼應該積極樂觀的繼續生活,緬甸也沒有那麼糟糕,只不過是突發事件而已,這些事情目前正在調查當中。
Ⅵ 現在的中國到底是強還是弱啊看到了利比亞葉門的撤僑行動和中日南海對峙,又看到了緬甸可以隨意炸死我國
中國是大國,一直都是大國,但是還不算是強國,屬於正逐步恢復的強國。
論國土,論人口,論戰略縱深,論物產等,中國絕對有資格成為強國。
中國軍事應該能世界前三,經濟世界第二,工業世界第一,生產這世界五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工業產品,這方面看我們已經距離強國很近了。
當然,如果人口平均一下的話,中國人平均GDP,資源等都是世界一百多名。國民的素質水平還不高,這些方面看我們和強國還是有很大距離的。
至於說的幾件事請把
利比亞撤僑可以看做我國在海外維護公民安全利益的最大規模行動也是一個大國強國的表面,中國主動了空軍,海軍,警察,民航等各種手段,在短時間內順利接觸數萬在利比亞國民的效率和表現絕對讓其他國家佩服了。
中日南海對峙??這個沒發生過吧,日本人嘴上挺硬的,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來到南海,南海除了越南,菲律賓這些小嘍嘍叫的歡,就美國還算積極點,但是也是嘴炮一片行動很少,打打擦邊球還可以。
緬甸那個並不是人家故意的,應該是誤炸,是一場失誤造成的,當然也可能是果敢同盟軍中間挑撥一下(這種事他們以前也做過當然沒有一次成功),緬甸方面在調查過後道歉賠款也就可以了,我們因為人家失誤就開戰打人家肯定不對的。就像你走路別人一不小心踩了你腳一下,人家道歉,帶你砍傷賠點醫葯費誤工費啥的算不錯了,你因為這個非要把人家打死,那腦子就有問題也太霸道了吧。
---------------------------
總之,我們的國家目前發展迅速,國力逐步增強,部分領域已經世界領先,但是平均等還是很差,整體國力上算是強國,但是國民素質等問題方面我們還有很大差距。
Ⅶ 利比亞撤僑成功的因素
姜聲揚:我們繼續《時事開講》,在成功撤離了在利比亞的中方人員之後。這一波的中東動盪局勢浪潮究竟對中國來說造成了多大的經濟損失?我們在和杜平先生進行點評之前,我們請導播來看一下,我們收集到一個數據,我們看一下這個根據香港《南華早報》所收集的數據,就是中國在利比亞的投資。中交建設就48億,這些都是以美金來計算。中國鐵建52億,在當地建了多鐵路,包括從利比亞東西兩端建設一條,橫跨利比亞的鐵路。中工集團40億,很多房屋建設。中國葛洲壩集團8.29億,中石油很多在當地的石油投資3.8億,華為技術0.4億,中興通訊0.927億,都是以美金計算。杜先生我們看到剛剛這么多的數據,可以看到中國在利比亞投資其實不是個小的數字。杜平:不是一個小的數字,國家不大吧。海外利益所遇風險明顯增多姜聲揚:您認為這次損失除了剛才經濟損失之外,還有哪些損失?杜平:直接的損失可以從這兩天的報道可以看的出來,就是中石油這個項目受到的攻擊比較多一點,包括他們很多的設施汽車包括還有個人的財產等等都受到一些影響。甚至有的工人也,當然不只是中石油了,還有其他的一些項目,其他公司的一些工人也受到影響。有的工人在微博上也寫得他自己那種經歷,也就可以說明這是直接的損失了。如果說你要看後續的一些損失的話可能就會更多一點,還是用中石油這個項目來講,如果說這個項目現在持續的關閉的話,不能夠持續的操作和生產下去的話,對整個中國從中東地區進口石油的常態就會發生變化。但是整個上對中國的能源供應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但至少對目前來講,就是整個的規劃可能會產生影響,包括汽油的價格也會影響大世界的汽油價格,等等。但是這個方面可能損失還不知道,沒辦法估計,因為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夠局勢恢復平靜,然後這個中國項目重新啟動起來,現在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夠進行下去。姜聲揚:您剛才提到石油的影響,利比亞的局勢如此動盪的話,我們也看到利比亞局勢動盪之後石油價格曾經一度飆升。但是在今天沙烏地阿拉伯也說他們會彌補這個損失,美國也表示他們也沒有這個擔心,油價也就慢慢穩定下來。但是長期來講,你認為利比亞如果局勢動盪對於全球的油價的影響究竟會有多大?杜平:肯定會有所影響,但現在目前來講,因為利比亞它這個國家還是受到其他西方國家一些貿易商制裁以後,它就對世界石油供應的貢獻不是說份額很大,所以它影響肯定是有,但是不是說非常大的影響。因為其他的OPEC組織還可以進行調節,但是對中國的經濟損失可能會比較大一點,除了中石油之外,你看那麼多的大的項目,錢扔下去以後,這個錢又收不回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夠進。那樣一個項目可能對中國的海外企業來講是一個很大的警鍾。就是說現在在利比亞是這樣,在其他國家可能將來還會發生,過去實際上已經發生過好多次了,特別是在非洲地區,都發生過這樣的情況。所以就是說將來我們可能第三節或者有時間講到這個問題,但是從中國且來講,利比亞這個損失應該還是比較大。我覺得對不只是企業,對中國的外交各個方面比較要有一些新的思考,要在這樣局勢比較容易動盪的地區,怎麼樣使自己的國家利益能夠得到切實的保護,這個是很大的問題。姜聲揚:那您然為這次利比亞發生的事件對中國向來奉行的走出去政策會帶來什麼樣的一個打擊呢?杜平:我覺得這個打擊是由於利比亞國內的政治發生動盪造成的,這一點我覺得在短期內肯定會遭受打擊。但是不能夠因為這個改變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整個的方向,這個方向還繼續的持續下去。姜聲揚:會調整嗎?杜平:調整主要是在策略上的調整,包括怎麼樣確保自己的利益,減少它的損害程度,特別是減少在當地國家,當地的地區可能會造成的影響。這個就事先在投資之前,過去我們對所有的企業來講,基本上就是你投資之前,可行性研究可能就不太考慮到這樣的安全上的所造成一些負擔。安全上的代價可能大家考慮的比較少。所以就是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更加有必要,就是說除了純經濟的這種考量之下,比較把安全這個代價考慮進去。這樣的話可能會使得這個國家作出決策的時候,不只是國家還有企業,做出最後的決策的時候,需要有一個基本長期的規劃。姜聲揚:我們現在看到畫面當中有很多的照片一一在播出。究竟我們中國在不光是利比亞,整個非洲來說還有哪些值得我們注意的投資?杜平:中國在除了利比亞之外,在其他國家,特別是非洲,這些年來非常的多了。就是說過去西方國家說中國是搞新的殖民主義,這是完全是抹黑中國了。但是真正的中國跟他們完全不一樣的,你看各個行業都有,包括照片上也有的,包括農業都有了,就是買它的地種糧食,或者是種其他的食品。還有就是伐木、開礦、也有石油,幫他們建一些,投資的,不是援建了。現在幫他們建體育設施,醫院等等,像這樣的項目會越來越多,而且中國在這方面跟非洲國家因為長期關系都不錯,而且合作的經驗也比較豐富。所以在這方面,實際上很真是有很多的優勢。但是現在真的是很,過去可能沒有預料到的問題,就是說關系那麼好的情況下,有時候反而中國在當地的工人和企業和其他的利益收到損害這受到攻擊。這個是中國過去所沒有遇到過的,因為當時雙方的關系都非常的好,但是現在就必須要引起重視了。姜聲揚:其實您很有意思,您剛剛提到中國的投資不光是在非洲,在世界各地,比方說日前我到加勒比海去了一趟,我到了很多的小島,結果跟這個導游聊,他們發現很多的,他們說你看看這個體育館是中國建的,那個政府的宿舍,中國的房屋也是中國一起幫忙建的。所以說中國在各地投資都很多,除了未來以後在北非這個地方要特別關注以外,在世界各地還有哪些地方哪些國家您認為值得政府要區加強關注。杜平:我覺得就是說中國基本上在基礎設施,或者是能源供應等等方面,主要是集中在非洲和南美洲,拉美地區,還有中亞地區。這幾塊地方實際上都是政治比較容易動盪的地方。拉美比非洲還好一點,但是中亞地區或者包括巴基斯坦,還有周邊的緬甸等等,像這些國家都比較容易政治動盪,或者國際關系不很好。所以它政治風險和它的安全系數,其實有很多確定的因素還是相當的多。所以我就覺得整體來講,就是走出去的戰略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中國高速崛起的時候,需要新的市場,需要新的能源和原材料等等。這個東西是沒有辦法,不能夠因為個別的事件來影響。但是問題就是說,現在長期的戰略來講,還是需要除了經濟的考量之外,過去我們沒有經驗,沒有這個經驗考慮到就是其他的安全方面的因素,這個沒有考慮到的。我是覺得將來非常重要的一個東西就是說,必須在安全的保障方面必須有一個新的規劃。包括外交上的,甚至軍事方面。軍事方面我們涉及到海洋,海洋上的運輸等等,也需要這樣的後備的力量,後盾。所以整體講不是外交部門的事情了,不只是外交部門,還有整個國家的作為一個戰略的思考,納入一個非常重點的內容。姜聲揚:您先別太深入,因為我們就來談談在這個利比亞事件之後,中國政府得到了什麼樣結論,可以攝取到什麼想的教訓,我們稍候再請杜先生為我們做分析。各位我們休息片刻。回頭繼續《事事開講》。
Ⅷ 現在緬甸有幾股勢力,都是哪些國家支持的中國是支持政府軍嗎
西北克欽邦,克欽武裝,親美!克欽隊伍分分合合,多的時候三隻,人民軍,獨立軍等,美國需要他就支持它,不需要就踢了。果敢同盟軍,在克欽與佤邦之間,誰給好處跟誰跑,以前親台,斷援後什麼來錢就做什麼,彭氏政權敗了,小彭在流浪,奪回希望渺茫,現在偽軍白所成掌權,被收編。正北(北佤),東北(南佤)佤邦聯合軍,親中,小號中國。四特,北佤隔壁,親中,和佤邦差不多,山寨中國,領導是中國知青,制度法律等等仿中國。南撣軍親泰背後老闆美國,北撣應該和南撣差不多。其餘游擊隊小隊伍若干,都是這幾家扶持的。
Ⅸ 為什麼天天報道葉門撤僑,而對果敢華人視而不見
緬甸手裡捏著中國的睾丸,你不知道嘛?
這條管線,幾千萬噸的能源!
Ⅹ 緬甸的鄰國有那些
緬甸的鄰國有:印度、孟加拉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泰國、寮國。
緬甸簡介:
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為緬甸,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7月,因經濟形勢惡化,緬甸全國爆發遊行示威。同年9月18日,以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軍人接管政權,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1997年改名為「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宣布廢除憲法,解散人民議會和國家權力機構。1988年9月23日,國名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緬甸聯邦」。2008年5月,緬甸聯邦共和國新憲法獲得通過,規定實行總統制。緬甸於2010年依據新憲法舉行多黨制全國大選。2011年2月4日,緬甸國會選出吳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最大城市仰光遷至內比都(前稱彬馬那)。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緬甸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