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可以養殖什麼
1. 緬甸陸龜如何飼養和養護!
緬甸陸龜是素食龜,主要以水果蔬菜為主,也可以喂龜糧,需要定期補鈣(鈣粉、墨魚骨皆可)。
緬甸陸龜的餌料簡單,瓜果、蔬菜等植物類均可,小型昆蟲及瘦肉類也可。餌料投喂前需洗凈並消毒,以防有殘留的農葯及有害物質。
每天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以龜能食完為宜。當初春、深秋季節,由於溫度不穩定,可兩三天投喂1次,即使龜有食慾,也應少喂或不喂。
(1)緬甸可以養殖什麼擴展閱讀:
緬甸陸龜喜暖怕寒,對溫度的變化尤其敏感。溫度不但影響龜的新陳代謝速度,而且也影響覓食和捕食的頻率,因此,在日常飼養中應重視對溫度的控制。
溫度指龜生活的環境溫度,當溫度19-30°C時,可正常投餵食物,在季節交換之際,投餵食物應遵循寧少勿多的原則。若白天投餵食物後,溫度忽然降低,應及時加溫。
緬甸陸龜生活於陸地,糞便、尿及殘餌均留在沙上,所以做好衛生護衛工作是必要的。對飼養地的沙每月用紫外線消毒(將龜移出)或全部更換沙(適用於龜少的地方),每天及時清理飲水盆、糞便和殘餌。
2. 緬甸可以私養猴子,但是不知道養猴子會不會很倒霉。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禍與福是沒有主宰的,也不是神祇,不是說吃了供養的豬頭他就保佑你,沒有供養的話,鬼就找你,那是空話。
「禍福無門」,鬼神也做不了你的主,上帝菩薩都做不了你的主,只有人自己的心念,所謂「惟人自召」,是你自己召的。所以我們人生一切的遭遇,嚴格地反省下來,痛苦、幸福、煩惱等等,都是自己召來的。天道就是這樣一個東西。天道就像一張網一樣,無所不在,可是看不見,有真智慧無主宰,但又不是自然,不是物理的自然。中國的成語中,經常可以看到這兩句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其實,這裡面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的觀念問題,是我們的問題。因為我們無始以來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抱怨習慣,一切向外去追尋,不知道回觀反照一下,總是想改變別人或者是外界,不知道要改變自己。因為外界是無法改變,或者說是難以改變的,唯一能夠改變的是我們自己。
所以,我們一有這樣倒霉的感覺,就會採取相應的「措施」去對付自己所處的所謂「逆境」或者說是陷阱,總是想從這個「逆境」或者說是陷阱裡面逃脫出來。結果適得其反,越逃越遠,越陷越深,一輩子不得解脫。這樣自然就會陷入惡性的因果循環,把自己困在被誤解、被陷害、被設計等等泥潭裡面不得自拔。人走霉運,不是看名字,不是看生肖,不是看八字,也不是看星座。而是看這個人,都做過些什麼。
有人懷疑,一件好事未做的人,還做了若干壞事,卻生活得那麼富裕康樂,這又是什麼道理?司馬遷在寫《伯夷列傳》中,也曾提出一個疑點:「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又說「余甚惑焉,儻[tǎng]所謂天道,是邪,非邪」。不過他寫這篇文章,對這類的困惑不作答案,只提一個問題,讓讀他文章的人自己去思索。
講到宗教哲學,往往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宗教是講是非善惡的;但是有人一輩子是好人做好事,卻遭遇的打擊最多,痛苦也最大,連寫《史記》的司馬遷也曾有如此的懷疑。司馬遷為了替李陵說公道話,反而受了重刑,痛苦一生。他在《伯夷叔齊列傳》上說,所謂天道是真的嗎?假的嗎?我就不清楚了。社會上有許多好人一輩子痛苦,而那些壞蛋的生活卻舒服得很,樣樣好,人越壞生活越好。
佛家的答覆很簡單,某人現世是壞人,但他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境遇,是因為他前生善業所得的善報還沒有完;他現生所做的壞事,等到惡貫滿盈時自會結算。在我個人的人生經驗,佛法說的是對的。
或有人說,這只能聽聽而已,前生及來生也都看不見嘛!關於這個疑問,只要從現實這一生去研究就會明白,「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因為自己嚴格反省下來,就會發現遭到最大的打擊就是最大的福報,如果沒有招到最大的打擊的話,大概命也不保了。當然人活著並不一定就是好啊!活得太長久也很難過,雖然一般人認為長壽也是福氣。
由這許多道理看來,才會懂得老子所說的「天網恢恢,疏而不失」的意義。它沒有道理,沒有主宰,沒有標准,可是又有一個大原則,一個標准;這個道理,在任何宗教哲學上都是最深刻的一個道理。簡單一句話說明,就是因果律,自己造的因,自己自然得這個果,誰都逃脫不了。——《老子他說》
我看到許多人一生的經歷,報應非常快,好像比電腦計算還要快。其實許多人就是現世報,但是受報的人自己並不明白。所以中國社會,普遍流行的有四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日子未到」,這是大家都愛說的。——《孟子與盡心篇》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孔子雖然對時代那麼感嘆,但是他認為還是要走正道才對。一個君子不要對現實低頭,最後的勝利,最後的成功還是歸於正道的。他舉例說「誰能出不由戶?」大門里的門為戶。他說哪一個要出外的人,能夠不經過門戶出去呢?出了門才走上正路,人一定要走上正路的,走邪門,行左道,終歸曲折而難有結果。
也就是說人一定要有作人的標准。盡管許多人,不走正道而得意一時,最後還是有問題。不過許多人還是只顧目前,不顧自己的後果。雖然我們看到不少人作惡多端,卻仍然安享天年,但是這筆帳終歸有來世結算的。——《論語別裁》
佛學講的因果報應,比如說你昨天罵了人家,當時人家對你笑笑,心裡已經有了仇恨,有機會他一定會報答你的,不會客氣。這就是因果,這就叫做業。
所以說「沒孽不挨打,沒罪不挨罵,逆事來了,是給你送德來的,不但要忍受,還要感激他」——《靜思語錄》
一受就受了[liǎo],受罪就了[liǎo]罪,受苦就了[liǎo]苦,逆事來了,若能樂哈哈的受過去,自然就了啦,若是受不了,心裡還存有怨氣,這件事雖然過去了,將來必有逆事重來。或者下一世,再下一世,一直輪回直到你悔悟為止。
社會上常講:「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本來是「無度不丈夫。」被人錯讀成「無毒不丈夫,」讓人誤認為要「狠毒」才是丈夫。 「度」就是度量、氣度。沒有度量的人不能稱為丈夫。「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是培養人們的容量,是很好的格言。
古代有一個道德修養很好的人,叫林退齋,這個人福報很好,兒孫很多。他在臨終時,子孫都跪在他面前說:「您要離開我們了,最後留點什麼讓我們終生奉行吧。」
他說:「你們要學會吃虧。」這正是他對兒孫的最大關懷,讓他們懂得吃虧是福。
也有人說:「你欺負我,侮辱我,就是侮辱了我的人格。人格是最重要的。
障礙是你自己造成的
忍受別人的侮辱,對自己的人格並沒有影響。
不但沒有影響,反而顯示了我們人格的高尚。
以上舉出的這些,是我們這些凡夫都不可避免的習氣。歸納起來,有個根本的東西在作崇,這就是堅固的我執,我為什麼,我憑什麼。一切都有個「我」,就會生起憎恨心、我慢心、就種下了惡因。與其說事物或者他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子曰:「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現在的命是你過去召來的,但你將來的命和你現在的命是你現在的所做所為可以化解的。所以為了給你的以後注個好命,你現在就得多積德行善,認真生活。布施不盜以後就富,慳[qiān]貪偷盜以後就窮。樂於助人以後你就有貴人,見義不為以後就沒有人幫你,富與貴,貧與窮都是你自己召的。自求多福吧!推薦你一篇能積福增福的文章,網上搜索《了凡四訓白話文》。人要知福,惜福,才能造福
人是萬物之靈,你的心最靈啊!人有這麽大的靈性你不知道,盲目地發牢騷,那你的命能好嗎?不可能好!有的人說:「我命不好啊,我這輩子倒血霉了。」好,越說越靈,讓你倒個夠。實際上人人都有一個具足的佛性,它只聽我們自己的,這個很靈。如果說:「哎呀,這事肯定不行。」越說就越不行。你可別說好心不得好報,千萬別說身邊沒好人。有的女人說:「是男人都沒好東西。」那能有好東西安排到你身邊嗎?因為你要求的就是「男人沒有好東西」,這是你的願望,是你下的定論。不往好里輸,還誤以為擔心是好心。記住,擔心就等於咒罵,詛咒。我們下任何結論都要謹慎,所以中庸的中字是口字上貼個封條,告訴你別亂說,先把嘴封上。咱們應該輸良性的程序:「我身邊都是好人」,「我吃虧就是福」,「這人對我不好就是要轉運了」,「我越病越感冒越排毒」,誰聽說越感冒越短壽啊?這可不一定哦。所以我們要輸好程序,我常常給自己輸良性的程序:「丟錢了要來財運了」,「著涼了越凍越健康」,一般人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禍」,我不是這個程序,我是「右眼跳貴人」,都是跳好東西。
因果報應乃宇宙自然法則,這是大自然的發展規律,然而,它卻是相對的,不在一定時間事物上永恆不變,而是隨宇宙萬物的變化而變化。宇宙中沒有絕對的因果規律,最終決定命運的還是每個人自身的價值存在觀念,簡易而言,只有自己能決定自己的一切,主宰自己的命運。
3. 緬甸陸龜的飼養方法!
緬甸陸龜(詳情介紹)
由於緬甸陸龜(詳情介紹)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因此它們生存的所需溫度比較高,我們在飼養這種烏龜時應當注意它們的生存溫度。當然不僅僅是生存環境,對於它們的飲食以及護理同樣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如何飼養緬甸陸龜。
緬陸需要濕度還是比較高的,低濕度經常會引起背甲暴裂,皮膚乾燥等問題,雖說緬陸是很好養的品種,但是飼養起來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建議最好每天曬一個小時左右的太陽,順便泡澡。緬陸比較容易感冒,所以泡澡和平時的飼養環境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通風好。2.少灰塵。3.泡澡時注意水溫。
感冒初期,應用土黴素泡水(整顆)用以泡澡。中期,應葯浴加填葯,填的分量是正常土黴素的四分之一!要是不忍填葯的話可在食物中加上一定的葯量,建議是多曬太陽!
雖然緬甸陸龜的價格不高,而且不如那些名貴龜種好看,但是既然飼養了它們,那麼就要對它們負責,畢竟是我們選擇了飼養它們,所以我們就有責任將它們照顧好。
4. 緬甸蟒怎麼養
緬甸蟒
緬甸蟒主要生活在東南亞的一些國家,比如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在中國南部的一些地區,人們也發現緬甸蟒的存在。熱帶雨林是最易發現緬甸蟒的地方,因此要捕獵緬甸蟒的人都會去熱帶雨林尋找它們的蹤跡。因為對水源的依賴,捕獵者還會到水源附近以求更快地找到它們。
野生緬甸蟒的活動范圍會根據其年紀及體型的變化而發生一些變化,比如幼年緬甸蟒不僅會在地上活動,還會在樹上活動。不過當它們體重變重、體長變長之後,它們可能就不太適合在樹上活動,所以這時候它們便不會再往樹上去。此外,緬甸蟒跟水的關系密切,它們的游泳水平很高,即便在水中活動30分鍾對它們來說也是小菜一碟。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飼主最先要保證的是飼養緬甸蟒的空間足夠大,因為緬甸蟒本身就是巨型蛇類,所以如果你沒有合適的空間,還是不要飼養緬甸蟒了。而為了保證緬甸蟒擁有一個適合生存的環境,主人還要定期為它們清理蛇籠,不過清理蛇籠任務艱巨,主人需要做好心理准備。
緬甸蟒對於生活空間的高度倒是沒什麼特殊要求,它們本身就不是很愛爬。同時,天然墊料的准備需謹慎,因為寄生蟲等可是也會感染緬甸蟒的。除了上面所說的幾點外,主人還需要注意兩點:1.記得給緬甸蟒准備一個可以躲藏的地方;2.一個可以讓緬甸蟒泡水的容器也是必需品。
5. 為什麼緬甸私人可以養殖老虎
因為緬甸這個國家沒有規定私人不可以養只老虎。
不同的國家,相關法律是不一樣的,緬甸這個國家人家沒有規定私人不可以養老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二十七條禁止出售、購買、利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6. 緬甸陸龜飼養
1.龜箱需要多大(玻璃魚缸為一種比較好的飼養工具。飼養箱一般多為長80~100cm,高50cm左右,寬為70cm左右比較適合) 2.加溫墊需要鋪滿整個龜箱嗎(箱內鋪墊3~5cm厚的腐殖土,也可以直接購買市面上的專業底材或者直接鋪墊報紙也可以,箱的頂部配置一到兩個加熱燈泡,選用40瓦~100瓦左右即可,關鍵是保持箱內的溫度能夠達到25度左右。加溫墊的話不需要鋪滿。鋪個3之1就可以了) 3.需要加濕器嗎(需要的,要保持空氣中的濕度) 4.陸龜用的燈和家裡用的燈一樣嗎(一樣的) 5.需要水池讓龜游泳嗎(在箱的另一側放置水盆和食盆。對於緬甸水盆是很重要的,可以保持空氣中的濕度,並且在水盆內適當添加維生素類物質可以促進龜龜的健康生長。) 6.怎樣防止治療寄生蟲,腸胃炎( 緬甸陸龜喜暖怕寒,對溫度的變化尤其敏感。溫度不但影響龜的新陳代謝速度,而且也影響覓食和捕食的頻率。因此,在日常飼養中應重視對溫度的控制。溫度指龜生活的環境溫度,當溫度19-30℃時,可正常投餵食物,在季節交換之際,投餵食物應遵循寧少勿多的原則。若白天投餵食物後,溫度忽然降低,應及時加溫,否則,易引起龜消化不良,導致龜患腸胃病。) 7.需要冬眠嗎(若環境溫度低於20℃時,可加溫或使其冬眠(適應健康的龜)。對連續1周拒食的龜採取填食方法。將龜豎立,拉出龜的頭,用鑷子掰開其嘴,將黃瓜等食物塞入口中,然後放下龜,使其自己吞咽,若自己不吞咽,可用鑷子將食物推至食道深處,首次填喂的食物量寧少勿多。對患腸胃病的龜應採取肌肉注射的方法。) 關於緬陸飼養的幾個概括:
1.當環境溫度在22-33之間時,活動量較大,胃口也好。當溫度在17-22之間活動量、食量減少。溫度再底如果仍然餵食時,龜龜會出現消化不良的現象,請注意避免。當溫度低於15度左右龜進入冬眠狀態。
2.人工飼養的緬陸,其大部分都是來自野外捕獲的,剛來的時候飼養當中要多注意觀察,體外、體內要及時消滅,適當的給葯打蟲。
3.人工飼養可以餵食各種蔬菜瓜果,注意高含水量的東西少喂,適當調劑是可以的。緬陸對紅色東西比較敏感,如西紅柿等,對於剛來的新龜可用此方法誘其開食,有香味的香蕉也可以,但絕不提倡經常餵食。請注意實物的多樣性。另外有說緬陸可以少量的餵食一些小魚蝦或者肉什麼的,我也喂的一周一次絕不能多,過於這一點有待討論了。適當接受陽光沐浴有利於龜的健康成長。
4.定時泡水以促使龜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5.緬陸在冬眠前要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觀察它的進食、糞便,體質不好的不健康的龜不能讓其冬眠,應加溫飼並給予一定的治療。確認健康的龜要泡澡讓其排干凈體內的糞便,放在室內固定的箱子里,增加干沙土、稻草、棉絮什麼的保溫材料,讓其自然冬眠。期間注意觀察,但少驚擾。
7. 緬甸陸龜怎麼養
1、最主要的是養龜器具,少量飼養且簡易的設備為高度30cm以上的木箱或塑料箱,0.3平方米至幾個平方米均可,內設餌料盒,飲水盒,箱底局部墊鋪細砂土10cm厚,低溫時節養殖,須加置燈泡或加熱裝置,箱四角上緣,各加固蓋板一塊(直角三角形的)。
2、食物方面可以用青菜,芹菜,西紅柿,蘋果等等,建議飼養盡量多樣化,可以補充龜龜的對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的需要。通常頭幾天龜龜可能會出現拒食現象,不過只要靜養幾天就可以正常化了。
3、緬甸陸龜不喜歡曬太陽,但選擇比較陰暗的地方。當溫度達到28℃在夏季的溫室,它們在黎明和黃昏時活躍,在陽光充足的日子裡,龜會待在陰涼處,當氣溫較低的時候,它們只在春天和秋天曬太陽。
(7)緬甸可以養殖什麼擴展閱讀:
緬甸陸龜的生活習性:
1、喜暖畏寒,17℃以下較少活動,12℃開始進入淺度冬眠,長期在6℃左右,極易生病;喜靜怕驚;喜弱光怕強光;喜棲息於山丘或灌木叢中及沙土地上活動,棲息場點較固定。該種龜較溫順,互不撕咬。
2、該龜屬植食性,在自然界攝食嫩草、花果、真菌、蛞蝓。人工養殖,則喜食香蕉、青菜、含有魚粉的配合軟顆粒餌料及瘦肉、西瓜、蘋果和小昆蟲等。
3、該種龜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平均規格為283.3g/只,經92d的養殖,平均增重率為39.41%,平均每天每隻增重1.23g,幼龜生長較快,成龜生長較慢。
8. 緬甸陸龜的人工養殖
緬甸陸龜是素食龜,主要以水果蔬菜為主,也可以喂龜糧,需要定期補鈣(鈣粉、墨魚骨皆可)。
野生龜的馴養:緬甸陸龜適應力較強。成體(體重1500克以上)或亞成體(體重500克以上)龜較幼體(體重400克以內)易飼養。新引進的龜一般不主動進食,需經一段時間的馴化後方能主動覓食。首先,為龜准備大小適宜的紙箱或木箱,放在人少的地方,使其適應新的環境,同時觀察龜的糞便。其次,需要進行數天的靜養,在環境溫度為20-30℃時,每天將食物放在龜的嘴前方,食物最好是香蕉、柑橘、西紅柿,因為香蕉、柑橘有香味,西紅柿是紅色,易引誘龜進食,且大多數緬甸陸龜喜食這些食物。若環境溫度低於20℃時,可加溫或使其冬眠(適應健康的龜)。對連續三四周拒食的龜採取暗養,兩個月拒食的龜採取填食方法。將龜豎立,拉出用鑷子掰開其嘴,將黃瓜等食物塞人口中,然後放下龜,任其自己吞咽,若自己不吞咽,可用鑷子將食物推至食道深處,首次填喂的食物量寧少勿多。對患病的龜可以在填食的過程中口喂葯物。
緬甸陸龜的餌料簡單,瓜果、蔬菜等植物類均可,小型昆蟲及瘦肉類也可。餌料投喂前需洗凈並消毒,以防有殘留的農葯及有害物質。一般每天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以龜能食完為宜。當初春、深秋季節,由於溫度不穩定,可兩三天投喂1次,即使龜有食慾,也應少喂或不喂。 (1)緬甸陸龜喜暖怕寒,對溫度的變化尤其敏感。溫度不但影響龜的新陳代謝速度,而且也影響覓食和捕食的頻率,因此,在日常飼養中應重視對溫度的控制。溫度指龜生活的環境溫度,當溫度19-30°C時,可正常投餵食物,在季節交換之際,投餵食物應遵循寧少勿多的原則。若白天投餵食物後,溫度忽然降低,應及時加溫,否則,易引起龜的消化不良,導致龜患腸胃病。
(2)緬甸陸龜生活於陸地,糞便、尿及殘餌均留在沙上,所以做好衛生護衛工作是必要的。對飼養地的沙每月用紫外線消毒(將龜移出)或全部更換沙(適用於龜少的地方),每天及時清理飲水盆、糞便和殘餌。
(3)在日常飼養中,龜的管理和飼養要求管理者必須認真、細心、謹慎,每天檢查龜的活動、進食、糞便情況,並做好日記。對不健康的龜及時分開,隔離飼養。
(4)緬甸陸龜的日常日光浴也是必不可少的,常曬太陽可以有效防止隆背,但要注意緬甸陸龜完全暴露在太陽下超過半小時極易脫水死亡,所以要准備一個水壺定時讓龜補充水分(日光浴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為宜)。緬陸屬於典型的雨林型陸龜,對陽光的利用率較高,日常不需要過多的日光直射。
冬眠前約兩個月,對龜進行體檢,觀察糞便、進食、體質狀況,不健康的龜不能讓其冬眠,用電熱器加溫,使環境溫度保持在22-28°C左右,正常餵食並用葯物治療;健康的龜在需要改變食譜(多喂甜度高,糖分足的水果或蔬菜,讓其儲備能量),並盡量讓其排盡糞便,放置室內朝南處,飼養箱內增加沙土,也可增蓋棉墊,環境溫度保持在14℃左右,使其自然冬眠。冬眠中,除必要的每周查看外,應盡量少驚動龜,以免龜受驚而影響冬眠的質量。冬眠的後期,由於環境溫度不穩定,忽高忽低,有時環境溫度雖達19-22°C,龜也進食,但夜晚時溫度將下降,易引起龜腸胃不適。所以,晝夜溫差不超過4-6℃時,方可給龜餵食。
9. 可以在緬甸養殖土元嗎
土元,原名地鱉(ground beetle )別名: 地鱉蟲、土鱉、過街、地烏龜、節節蟲、臭蟲母、土元。屬於昆蟲,身體扁,棕黑色,雄的有翅膀,雌的無翅。常在住宅牆根的土內活動。是市場緊缺的中葯材,隨著自然環境的破壞,以及國內外市場需求量的逐年擴大,野生土元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在中國亳州中葯材交易市場上的價格逐年攀升[2]。也叫蜇蟲(zhèchóng),通稱土鱉。鱉蠊科昆蟲地鱉(Eupolyphagasinensis Walker) 或冀地鱉 (Steleophaga plancyi ) 的雌蟲乾燥體。捕捉後,置沸水中燙死,曬干或烘乾。
土元養殖技術
概述地鱉 蟲是野生昆蟲,以往靠捕捉為葯物來源,近些年來由於舊房翻新,油房、糧倉等木地板改為瀝青、水泥地坪以及除四害講衛生列入日常工作,使地鱉蟲失去了自然孳生場所,因此單靠捕捉自然生長的蟲子遠遠不能滿足國內葯用和出口的需要,為了廣開葯源,全國許多地方進行了人工飼養,取得了顯著效果,人工飼養的地鱉是可以大量繁殖的。有過多年養殖土元的薪華農業實踐證明,人工養殖地鱉蟲是一項成本低,收益高、管理方便,設備簡單,食料廣泛,繁殖力強,適應性廣,不與糧棉爭地,不同作物爭肥,利國利己的副業項目,集體、家庭和個人都可飼養,很有發展前途。養殖環境人工飼養的地鱉主要為中華地鱉(Bupo1yphagasinensisWalker),主要是葯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人工養殖土元,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簡。根據所養殖的規模,大小不拘,形式繁多。養殖可缸養、坑(池)養、盆養、櫃養、箱養等都可以。地鱉蟲為不完全變態昆蟲,完成一個世代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野生的土元歷時約需一年半至兩年半。在中國南方地區,每年4月上、中旬氣溫上升到10℃以上時,開始出土活動到11月中下旬當氣溫下降至10℃以下時逐漸入土停止活動,進行越冬。除雄成蟲外,其他各蟲態均能冬眠。雌蟲的產卵期從5月上旬起至11月中旬止,以6~9月為產卵盛期,6月底、7月上中旬開始孵化。凡是8月中旬以前產的卵,當年11月中旬都可以孵化,8月下旬至越冬前產的卵要到翌年6月下旬或7月上旬才開始孵化。雄若蟲生長發育期約280~320天,雌若蟲約500天左右。地鱉生長發育、產卵繁殖的速度,與溫度、濕度、食物等有密切關系,它的活動適宜溫度在15~35℃之間,最適為25~35℃,如果低於0℃或高於38℃,就會引起成蟲、若蟲大量死亡。適宜的相對濕度為50~80%。生理活動雌蟲交尾一次就能陸續產卵,未經交尾的雖亦能產卵,但不能孵化。雌蟲交尾後7天左右產卵,以後每隔4~6天產卵一次,一頭雌蟲一生可產卵30~40塊。氣溫在26℃時卵需經兩個月孵化,30~35℃時一個月左右即可孵化。初孵若蟲白色,形如臭蟲,8~12天後脫第一次皮,脫皮時不食不動呈假死狀,經1~2天後恢復活動,以後每隔25天左右脫皮一次,一般雄蟲一生脫皮7~9次,雌蟲一生脫皮9~11次,長大成蟲。地鱉蟲多生活於陰濕的鬆土中,怕陽光,常見於潮濕溫暖和富有腐植質的紅苕窖、地窯、灶腳、倉腳及牆腳的鬆土內,柴草堆、豬圈、牛棚馬廄近旁的松上中,白天入土潛伏,夜晚出來活動、覓食或交尾。雌雄蟲的區別為胸背部3條橫紋的第2、3條弧成月牙形,弧角700左右的是雌蟲,弧角400左右的是雄蟲;腹部有4條橫紋的是雌蟲,6條的是雄蟲;腹末端尾須之間有一條橫紋連結的為雄蟲,橫紋離尾須較遠的為雌蟲;爬行時,雄蟲六足豎起,姿態較高,雌蟲六足伏地,姿態較低。在飼養過程中,務必根據上述特徵來鑒別雌、雄若蟲,以利雌雄成蟲的搭配、交尾和殺雄。捕捉方法一是捕捉野生的,二是從其他飼養者引種。 1)人工捕捉:在夜晚將地鱉蟲棲息處的堆積物輕輕移開或將其經常隱蔽的鬆土慢慢扒開,發現地鱉蟲時,即可用手或廣口瓶將其捕獲,如有卵鞘也應一起收集。2)餌料誘捕:在大口瓦罐或其他光壁容器里放人炒過帶香味的米糠麩皮或豆餅屑等作誘餌,將罐埋在地鱉蟲經常出沒的地方,罐口要與地面相平,其上可放幾根稻草或麥秸,等傍晚地鱉蟲出來取食時,嗅到香味爬入罐內而無法爬出,即可將罐取出,捕獲蟲種。引種方法土元養殖是養殖業的一部份,和其它的養殖業和種植業一樣,須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確保土元養殖業的成功,最低限度的減少經濟損失。參照湖南益農大型雜交土元養殖基地的經驗,土元養殖需遵循以下原則:1.區域原則 土元養殖比較先進的是立體式恆溫養殖法,此方法養殖土元經濟效益高,但這是對於正在養殖的規模性養殖戶而言的。對於剛開始准備養殖土元的客戶來講,土元都還沒有或土元很小就談不上立體恆溫養殖了,因此引種時就值得注意了。從北往南引種時,因偏北溫度低,土元和土元種子在溫室中呆的時間長,而往南溫度有提升,偏北引來的土元種在往南的自然環境下呆的時間比北方長,這就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就好比一株植物在溫室中生長得很好,移栽到自然環境下生長就需要有一段時間的適應過程。因此,土元由北往南引種時區域跨度不能太大,一般可以分為四個區域:長江以南,長江以北至黃河以南,黃河以北,以及華西地區。南方的土元在自然環境中生長的時間要比北方長很多,適應性較強,因此由南往北引種就不存在區域性,就好比植物從自然環境移栽至溫室中一樣,植物同樣可以長得很好。2.市場原則 土元引種時市場上的價格與質量差別較大,有些土元初養者看到有土元種子價格低的就積極引種,認為這樣既可以多養殖土元又省了一筆開支,但要注意到種子質量才是關鍵。也有的養殖戶認為種子價格高回收價格又高的就是好種子,但要注意市場原則,土元的市場價格去到葯材市場查詢是比較准確的,為什麼有的回收價就是比市場高出很多呢,這個問題值得初養者注意。因此,土元引種時在遵循區域和市場兩大原則的前提下,還需找到踏踏實實的規模性土元養殖戶進行引種才是你養殖成功的關鍵。飼養方法把地鱉蟲由野生變為人工養殖,需要安排一套與其生物學特性相適應的飼養設備和管理技術才能把蟲養活養好,同時通過飼養實踐,不斷加以改進,才能使人工飼養地鱉蟲逐步達到穩產高產。飼養地鱉蟲所需用的設備,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簡。根據飼養蟲口的多少和具備的條件不同,設置不同的設備,有專門建房造坑的,也有利用空屋及牆角牆邊造池(坑)的,也有缸養的或櫃養的,大小不拘,形式繁多。總括起來可分四種。1)飼養缸:是進行小型飼養地鱉蟲的一種飼養設備,就是家庭常用普通的缸,大的小的都可以,有裂縫的缸,只要用石灰或水泥修補一下也能用,缸的內壁要光滑,以防止地鱉蟲外爬,一般以口徑60cm,高45cm的缸為好。初養的,因數量較少,一般宜用缸養。2)飼養坑(池):一般砌在屋內的牆邊牆角,不佔用主要場地,坑可大可小,一平方尺、二平方尺、三平方尺均可,長者10~15尺或更長一些,寬2尺,坑內再分格,坑不論大小,深度均為0.8尺左右,坑底要夯平打實,坑的四周用磚砌成,高出地面1尺,全高1.8尺。坑的內外用石灰或水泥刷平,要求平整光滑,坑面要用蓋。3)地下道:地下道坑是解決飼養場地困難的一種辦法,即利用住宅內的地下,掘深0.8尺的坑道,坑底也要夯平打實,四周用磚砌成,內壁要光滑,長度可根據需要或住宅的大小而定,寬度可根據安裝的蓋板的寬度而定,每隔一塊固定蓋板,做一塊1尺左右寬度的活動地板,作喂料和檢查之用。地下道坑也可分格飼養,每天晚上睡前拿去活動板,讓地鱉蟲自由出入。這樣的地下道坑,白天照樣可以在上面行走。為了防止老鼠,螞蟻等敵害,房屋四周門縫等處的大小孔洞要嚴密堵塞。4)飼養櫃:象多層的兔籠一樣,多層(2~6層等)立體形,形狀似櫃,所以叫飼養櫃。這是充分利用室內的空間面積,進行大面積飼養,解決飼養場地困難的最好辦法。在室內靠牆壁處修建多層飼養櫃,除靠牆一邊外,其它三面或每層台底可用薄水泥板或磚砌成長方形,平面面積為3~10平方尺,可砌成4~8層,每層高6~8寸,每層還可以分成若干小格,每格要留有能餵食並可通氣的活動門。飼養實踐證明多層飼養櫃的平均溫度比飼養坑高,所以地鱉蟲的食量顯著提高,生長發育也明顯加快,因此,多層飼養櫃比一般坑養的地鱉蟲從卵一若蟲一成蟲完成一個世代所需要的時間可大大縮短,年產量也有明顯提高。5)蜂鱉聯合飼養器:在飼養地鱉蟲過程中,如能控制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就能加快繁殖,提高產量。為此,可根據地鱉蟲繁育的最適溫度是25~35℃,相對濕度是70%的要求,利用蜂箱內的常溫(34~35℃)以及相對濕度為80%左右的有利條件,制備養鱉器,在蜂箱內進行聯合飼養。有瓶式孵化器、框式飼養器、繼箱式飼養器等。瓶式孵化器:用高23cm,瓶口直徑為16cm的廣口瓶(大小以能放入蜂箱為准),在瓶蓋上穿一些透氣孔。主要用於卵鞘孵化,瓶底放入一層濕度相宜的鬆土,把由飼養池內揀出的未孵化的卵鞘放入瓶內,並與鬆土拌和,土面加少量飼料,每周檢查1次,觀察孵化情況,將已孵若蟲取出,放在另備的飼養器內飼養。框式飼養器:用薄木板製成,形狀與飼養蜜蜂的框式飼養器相同。一般高24cm,長48cm,寬16cm,為了防止地鱉蟲爬出,可加一個鐵紗網封閉蓋,主要用於母鱉產卵。從飼養池內把母鱉連同飼養土一起取出,放進飼養器內,再加適量飼料。飼養器要用隔板與蜂框隔開,每周檢查兩次,觀察產卵情況,並加料加水,促使母鱉產卵。繼箱式飼養器:可用養蜂的繼箱改制而成,長46.5cm,寬38cm,高58cm,也可用巢箱。繼箱底要加釘一層薄木板(最好用易傳溫的金屬板再鋪一層竹簾)。主要用於飼養若蟲,也可兼養母鱉和卵鞘,繼箱的容量大,管理方便,可大規模飼養,但一定注意要在蜂滿箱時和早春第一個流蜜期,外界氣溫上升後利用,為了大規模飼養,繼箱可增高,以擴大容量。通過蜂鱉聯合飼養的實踐證明,蜂箱內蜂群至少要有5框足蜂,才能達到聯合飼養增溫的目的,這樣地鱉蟲生育期可縮短,即完成一個世代可由原來的三年縮短力兩年左右,產卵始期可由原來的5、6月提前至3、4月,成活率顯著提高,繁殖率比自然環境下增長很多,發育速度也大大加快,而且對蜜蜂的繁殖和生產沒有不良影響。6)飼養土:對飼養土選擇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地鱉蟲的成蟲,而且對其生長發育也有密切關系,如飼養上選擇得不適宜,還能使蟲得病或招致蟎蟲等敵害,因此在選擇哪類土做飼養上,甚麼季節取上,土的溫度保持多大等等,都是必須加以考慮的基本條件。一般要選擇濕潤松軟,含腐殖質較多的肥沃土壤作飼養土最好,如菜園土等,這種土便於地鱉蟲鑽入土中和鑽出土表取食活動。各地還可根據當地具體土質情況,因地制宜的加以選擇。山東、江蘇等省有用砂土或黃粘土作飼養土的。粘性強的泥土易結塊,縮小了地鱉蟲的伏居范圍,同時還會粘住蟲體,影響爬行和發育,不宜應用。一般以冬季取土較好,此時土壤內病、蟲、雜菌較少,可減少對土鱉蟲的侵害。取土時可先將土層翻開打碎,在太陽下曝曬消毒,然後用0.08×0.08寸篩眼的篩子 篩除土塊和雜物。飼養土的濕度土內含水量一般以15~20%較適宜,以手捏不能成團為度,同時還應根據節氣、蟲型、設備的不同,土的濕度也應有所區別。一般是冬天、梅雨季稍干,夏秋季稍潮,小蟲稍干,大蟲稍潮,飼養坑稍干,飼養缸、飼養櫃的上面幾格稍潮,保存卵鞘的泥要稍干。當發現飼養土過濕或過干時,要注意找出原因,適時調節。過干時,可在飼養土中噴灑少量水或增加一些青飼料用量,過濕可開窗通風散濕或減少一些青飼料用量等,這些都是調節飼養土濕度的有效措施。飼養土的厚度與蟲齡的大小,蟲口數量有密切關系,9齡蟲以上包括成蟲能鑽到30厘米的深度。若蟲在6cm左右的深度活動,蟲口數量多飼養土的厚度也要相應厚些,反之則稍薄些。為了使飼養土疏鬆、肥沃,也可以在飼養土中加入適量的谷殼、火燒灰、木屑或發酵過的馬糞牛糞,以及豆殼、河泥等。但一定要注意不能用陰溝泥或施過氨水、農葯及含鹼性的土作飼養上。7)飼料:由於地鱉蟲是雜食性昆蟲,所以它的飼料種類也比較多,可分三類:精料:主要是糧食和油料加工後的下腳料。如麥麩、米糠、麻餅、豆餅、棉籽餅、豆腐渣。粉渣(曬乾的)等,一般均可生喂,炒熟帶香味後更喜食,但不要炒焦。青飼料:主要是瓜果蔬菜樹葉草根之類,如黃瓜冬瓜南瓜的皮瓤,梨、柿、桃、李、橙等果枝和果皮,紅苕、芝麻、蓖麻、蠶豆、豌豆、紫雲英、棉花、青菜、包菜、茭白、萵苣、莧菜、白菜葉子以及桑樹、楊樹、柳樹、泡桐、無花果等樹葉都可喂飼,但要注意保持新鮮干凈。動物性飼料:如食堂和家中吃剩下的豬、牛、羊、雞、鴨、鵝、兔、魚等下腳料,一般都喂熟食。地鱉蟲和其他昆蟲一樣屬變溫動物,其生長、發育、繁殖等生命活動受外界環境、特別是溫度和濕度的影響很大,夏季氣溫高,水分易蒸發,飼養土易乾燥,一旦氣溫超過35℃或陰雨連綿,氣溫又高,濕度又大時,要特別注意降溫和通風,應及時打開窗子,使空氣流通,如果飼養土乾燥可以噴些水,為了降溫,有條件也可以在室內放些冰塊,並適當多喂些青飼料。不然,因溫度過高會造成地鱉蟲的大量死亡。冬季蟲子越冬時要注意保溫,溫度不能低於0℃,否則蟲子會凍死,卵塊會凍壞。保溫方法可因地制宜,如可將門窗關嚴,最好掛上草簾,飼養坑、缸上要加蓋(但要留有通氣孔),飼養土表面可加些麥糠、草屑或約20cm厚的灰土等。單位面積的飼養土內養多少蟲,這是生產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地鱉蟲在土中喜歡群居,飼養密度一般可以大些,但在環境條件出現不利的情況下,地鱉蟲會發生相互殘殺或咬食卵鞘的現象,故密度又不宜過大。餵食要按蟲齡,季節和發育階段的不同採取適宜的餵食方法、餵食時間和餵食數量。1~4齡若蟲,蟲體小活動力弱,一般在飼養土表層內尋食,可採用撒料餵食的方法。因蟲子多集中在坑的邊沿,所以坑的周圍要多撒一些並用五指伸入土中2~3cm扒土數次以使飼料摻入土表層。一齡若蟲尚無食青飼料的能力,故可在2齡以後加添青飼料。5齡以上的若蟲都出土尋食,故可在飼養土表面加撒一層稻殼,稻殼上面鋪幾塊塑料布或木板作食料板,將精料撒在上邊,這樣,地鱉蟲出來尋食,穿過稻殼蟲體無泥,能保持飼料干凈,避免浪費。每隔3~4天,將塑料布清刷一次,有利於蟲體。在氣溫偏低的月份,可以隔日餵食一次,氣溫較高的月份,堅持每天餵食2次,晨喂青料,晚喂精料,保持食物新鮮,不喂霉爛的飼料。蟲子在脫皮前後,食量顯著減少,脫皮期間完全停食。此時少喂精料或不喂,待發現飼養土表面出現大量蟲皮後再恢復正常餵食。地鱉蟲在飢餓或環境不利的情況下會食卵鞘,為避免這一損失,應及時將所產卵鞘取出放入孵化池或孵化缸內待孵,在南方每年5月上旬就可第一次取卵,取卵次數不宜過多,不然對種蟲發育不利,反之間隔時間也不宜過長,一是隨著時間的延長,被食卵鞘增多,二是當氣溫升至30~35℃時,卵鞘30天左右便可孵化,故時間不宜超過1個月。在飼養的地鱉蟲中,一般雄蟲約占總數的30%,試驗表明,在雌成 蟲中,經常保持5%健壯的雄蟲就足以滿足交尾的需要,因此要採取去雄措施即在若蟲發育到7~8齡時,就可以去除過多的雄蟲,將它們加工入葯。群體飼養地鱉蟲,在一般飼養條件下,同期孵化的若蟲到成蟲階段,其發育程度會有很大差別。為使蟲體正常發育,避免參差不齊,飼養到一定階段時,可分檔飼養,按蟲齡可分為①1~6齡若蟲;②7~8齡若蟲;③9~10齡若蟲;④成蟲。也可按蟲體的大小來分:①芝麻型,指發育1~2個月的若蟲,形小如芝麻;②黃豆型,指3~4個月的若蟲,似黃豆那樣大的蟲型;③蠶豆型,指5~6個月的若蟲象蠶豆大小的蟲型;④拇指型,即成蟲,體型大小如拇指。根據不同的型(或齡期),分設不同的飼養坑。經這樣分檔處理後,蟲批較分明,發育較整齊,便於飼養管理。為了縮短地鱉蟲的飼養期,提高產量,有人應用脫皮激素或保幼激素進行了探討,初步獲得成效,對體長1.5~2.0cm的地鱉蟲,平均每克餵食脫皮激素1μg,雄蟲蟲的成熟期分別縮短12.5%和19%;如用以上兩種激素對4齡以上的若蟲作催熟劑,則14個月即可完成一個世代。激素的應用尚處探討階段,如何正確把握激素的用量和時機,激素在蟲體內是否殘留及對服葯病人有無不良影響,尚需進一步研究。有些地方在冬季,利用室內加溫的方法停止地鱉蟲的休眠,也能促進它的生長發育,但有的反映其體質比經過正常休眠的要弱,易感染疾病等。總之,在人工伺養地鱉蟲的過程中,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地鱉蟲的活動范圍不大,但天敵的種類比較多,鼠、蟻、蟑螂、雞、鴨、蟾蜍、青蛙、粉蟎、蜘蛛、鼠婦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老鼠,其次是雞、鴨、螞蟻和粉蟎。飼養過程中必須注意防治。老鼠既能爬高,又會鑽洞,無孔不入。它不僅吃土面上的地鱉蟲,還會吃掉一尺深度內的蟲子和大量卵鞘。在冬季其他食物比較少的情況下,還會打洞進坑找食。為防治鼠害在築造地鱉蟲飼養池時,池底要用三合土打實,地面加蓋,並經常檢查,特別是晚上如發現老鼠和鼠洞,應及時捕捉和堵洞,亦可用捕鼠工具捕殺。螞蟻能爬高鑽洞,只要有一個細小的洞,它就能爬進坑內危害;地鱉蟲本身有一股極濃的腥臭氣,死蟲氣味更烈。坑內經常有死雄蟲或飼喂動物性食料之後均易招致螞蟻危害;當地鱉蟲剛蛻皮,變成白嫩若蟲時爬行比較遲緩,這種若蟲如被螞蟻發現,一隻孵缸內的幾千隻芝麻型若蟲,幾小時內就會全部被拖走,螞蟻不僅侵擾地鱉蟲還與地鱉蟲搶食。為防止螞蟻鑽人池內,可在池(缸)的周圍撒上一些6%可濕性六六六粉或5%氯丹粉等農葯,坑內發現螞蟻應立即消滅,可用肉食殘渣作誘餌誘殺或人工捕殺。如果已在坑內築起了蟻窩,就比較麻煩,務必做到滅早滅了。蟎類是地鱉蟲的重要天敵,夏、秋季節米糠、麥麩中易發生,會促使飼料發霉變質,地鱉蟲飼養缸、坑內的蟎一般是由米糠等食料傳入,也可能是飼養土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嚴 帶入蔓延的,蟎類繁殖快,數量多,對地鱉蟲危害大,一般蟎寄生於地鱉蟲的頭背、腹、腿根部等處妨礙地鱉蟲的生長發育,使蟲體逐漸瘦弱,降低繁殖率往往造成大批死亡。污染食物和環境致使地鱉蟲體弱患病衰亡。防治蟎害應採取防重於治的原則。要注意檢查飼料,不要把蟎隨飼料帶入池內,糠、麩等可先炒熟後再用作飼料。定量喂養並及時清除剩餘飼料殘渣,地鱉蟲的屍體、卵鞘空殼等是蟎類孳生的場所或寄生物,並嚴格控制夏季和梅雨季節的溫度和濕度,以除蟎害。認真檢查飼養土,注意避免隨飼養土把蟎帶入池內。將飼養土先日曬消毒後再用。如已發現蟎類侵入飼養池內,可利用地鱉蟲晝伏夜出的習性,白天在食料板上放些炒熟的麥麩、豆粉等物誘蟎,傍晚時取出食料板進行處理,連續誘集幾天後可減輕為害。在蟎類危害較嚴重時,應徹底更換飼養土。把地鱉蟲篩出倒入乾燥細沙中任其爬行半小時,以便擦掉寄生在蟲體上的蟎,同時將坑壁用火烤一次,這樣可較徹底地清除蟎害。蜘蛛的繁殖能力很強,如果不及時消滅,飼養室內縫縫角角到處會看到蜘蛛網,這些蛛網對地鱉蟲危害很大,特別是對出翅雄成蟲影響更大,經常被蛛網粘住而被蜘蛛吃掉,也有礙管理操作。可通過人工打掃把蜘蛛掃下來踏死,此外可用25%殺蟲脒300倍的溶液噴灑,一個月噴兩次基本上能全部消滅,噴霧在上午進行,噴葯前要把吃剩的食料全部去掉,但噴在蟲體上對地鱉蟲也無影響。地鱉蟲一般沒有嚴重的病害,但管理不善或在梅雨季節溫度高、濕度大,蟲口密度大的情況下,容易感染霉病,嚴重時可造成大批死亡。感染霉病時蟲體表面無光澤,腹部呈暗綠色,行動呆滯,體瘦干癟,晚上不出來覓食,有時白天爬出池面死亡,也有的死在土內。病因尚不很清楚,有人認為是真菌感染所致。在飼養地鱉蟲中要經常作好病害的預防工作,溫濕度太大時要通風換氣降溫排濕,保持飼料新鮮,經常清除飼料殘渣、蟲殼等物,保持池內清潔,另外在飼料中增加少量酵母片、土黴素粉等喂蟲,能助消化促進地鱉蟲健壯生長,以增強抵抗病害的能力。除上述病害外,有時蟲體呈現腹部膨大而發亮;青黃色,糞便稀等病症,有人稱大肚子病,有時蟲體潤濕身粘泥土,腹部邊緣發黑,糞便呈水瀉狀,醬色,這些都危及地鱉蟲的正常生長發育,病因還不清楚,但一般認為是由於餵食不適時,蟲口過密,溫度濕度不適宜,也可能是由病菌侵入而引起的。這些還不甚明了,需要在今後的飼養實踐中進一步深入研究加以解決。
10. 緬甸陸龜
15厘米的緬陸,大概100元。龜商基本上是以60元/一斤買來的,加上成本,15厘米的龜,在100元左右。
飼養方法,整體飼養空間溫度25度,濕度65% 。15厘米的緬陸最好做個1米的箱子,裡面放上加熱墊,樹皮墊材,以及一盞燈,一個水盆(煙灰缸大小,給緬陸喝水)。然後再放一塊濕毛巾。這樣的設備養龜,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了,記得一定要溫度25左右,濕度65%左右
緬甸陸龜也稱之為象龜,龍爪龜,英文名Elongated Tortoise,是市面上最常見的陸龜之一。分布於東南亞地區以及中國的雲南以及廣西地區。一般市面上出售的多是背甲10~15cm的個體,偶爾也有背甲長達20cm以上的個體,但不推薦初級玩家購買:一是體型過大不容易照料,況且此種體型的個體多是在野外捕獲,健康狀況讓人擔憂,並且成體的性格習性方面已經定型,不容易與飼養者親近;二是此種體形的個體價格上往往過高,不如購買體型適中的個體,不僅空間上可以容納,方便照料,對於本身龜龜的身體健康也有好處。市面上購買一般挑選體型勻稱,外觀無磨損,無體表寄生蟲,精神狀態良好,拽拉四肢有強烈的反抗反映的個體;眼睛上沒有白色分泌物的,放入手中,掂量的感覺與目測的差距不是很大;可以用食物引誘,看其是否開食,這點很重要。如果可以主動進食的話那飼養的難度將大大降低,如此便可以購買回家充當家中的寵物。回到家中,請立即給龜龜進行一次體表的清理,將龜體表的污垢等全部洗干凈。清理用的水溫一般最好為30度為限,水中可適當添加抗生素,洗干凈之後立即放入飼養箱中。
在這里先介紹一下飼養箱的製作,對於緬甸陸龜來說,濕度是很重要的,所以針對此龜,一般的玻璃魚缸也不失為一種比較好的飼養工具。飼養箱一般多為長80~100cm,高50cm左右,寬為70cm左右比較適合。箱內鋪墊3~5cm厚的腐殖土,也可以直接購買市面上的專業底材或者直接鋪墊報紙也可以,箱的頂部配置一到兩個加熱燈泡,選用40瓦~100瓦左右即可,關鍵是保持箱內的溫度能夠達到25度左右。如果有條件也可以配置一根專業爬蟲用UVB,促進龜龜對鈣的吸收。然後在箱的一側設置一個龜龜的窩,大小隻要夠龜龜鑽入即可,可以用紙盒或者用小號花盆剖開成半,扣置箱內;在箱的另一側放置水盆和食盆。對於緬甸水盆是很重要的,可以保持空氣中的濕度,並且在水盆內適當添加維生素類物質可以促進龜龜的健康生長。箱的一面上掛一隻溫度計,隨時可以觀察箱內的溫度變化,不然很容易造成陸龜感冒,造成死亡。
食物方面可以用青菜,芹菜,西紅柿,蘋果等等,建議飼養盡量多樣化,可以補充龜龜的對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的需要。一般頭幾天龜龜可能會出現拒食現象,不過只要靜養幾天就可以正常化了。在這里要注意的是,新購入的龜龜需要安靜的環境,所以飼養者一開始最好盡量少的驚動它,否則可能會造成龜龜緊張過度,引起疾病。接下來就是要飼養者堅持每天定時的清理龜箱以及餵食,按時清理以及餵食對於龜龜的生長發育有很大的好處,並且可以增加寵物與主人之間的感情,到最後龜龜可以直接從主人手中搶食,那種樂趣只有飼養者本人才能夠體會。
以上就是緬甸陸龜的基本飼養方法,下面是龜龜愛好者之間的一些飼養經驗,希望大家看看,對飼養龜龜是有好處的:一般龜龜被飼養在人造環境當中由於跟本身自然環境無法相比,所以很容易造成腸道內結石的現象,這其中有環境不適應造成緊張的原因也有食物搭配不合理的緣故,所以建議飼養者在飼養陸龜的時候有條件最好每天都給其洗澡,不過洗澡的時候一定注意不要受涼,否則容易引起肺炎,那時候可就麻煩了。龜龜的糞便要及時清理,這樣不僅可以保持箱內的干凈,給龜龜一個舒適的環境而且可以從糞便的不同情況來分析龜龜的健康狀態,一般糞便呈條狀,顏色黑色為好,有紅色可能是吃西紅柿或者西瓜所致,如果糞便呈現鬆散,綠色的話,要注意是否是得腸炎或者是感冒等疾病,及時調整食物搭配,並且在食物內添加適當的抗生素,一般情況下可以康復,如果一直不見好轉可以請教飼養高手或者到當地的寵物醫院進行治療。龜龜一般不大容易生病,如果生病的話一般多是腸炎或者是軟甲症,後者主要是由於缺少陽光照射,無法通過陽光的UVB光線充分轉化體內的鈣內物質造成的,所以最好有時間的話就是在陽光充足的時候講龜龜從箱內拿出來曬曬太陽,好處是很明顯的,不僅外觀漂亮,而且精神會變得很充沛。
以上就是我對緬甸陸龜入門飼養的一點看法,此種方法主要側重於東南亞地區以及南美洲地區的陸龜;對於市面上的蘇卡達以及餅干龜等沙漠乾旱型龜種,要注意的是箱內的乾燥度一定要高,通風也一定要好,有條件最好配置UVB燈管,溫度保持在28度左右,食物以粗纖維為主,否則很容易造成結石等疾病現象的發生,如果遇到問題,盡量找當地的飼養高手解答,或者通過網路尋求幫助,希望大家都能夠飼養好手中的龜龜,讓龜龜有個健康成長的環境,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