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施工用的水泥從哪裡來

緬甸施工用的水泥從哪裡來

發布時間: 2022-05-25 00:34:44

㈠ 萬塔之邦

緬甸

緬甸:昨天的輝煌

文/任維東
緬甸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中期,我曾以邊境旅遊的方式,從雲南省的德宏州出境,去過緬甸的木姐和南坎兩個小城。當時,中國改革開放大潮初起,經濟還很不發達,這兩個緬甸小城裡自由市場上的電子手錶、化妝品、襯衣等商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又從西雙版納出境,去過緬甸的勐拉。這些地方都處緬甸的北部邊境,經濟並不發達,甚至可以說是落後。說陌生,是指我還沒有深入到緬甸的腹地。
今年「五一」大假,我不畏炎熱,決定與朋友飛赴緬甸旅遊。所見所聞,使我感到過去國人對我們這個近鄰的了解實在是太少,甚至有許多誤解。
過去,一提緬甸,在許多國人眼裡,似乎就意味著腐敗、獨裁、毒品、貧窮與落後,很容易聯想到金三角、昂山素季等等。這裡面明顯有宣傳的誤區。等你到了那裡,親眼看看,就會明白「百聞不如一見」的古訓是做人時應當時刻謹記的。
我們這次去造訪的是緬甸現在的首都仰光和古都曼德勒、蒲甘。
事實上,緬甸在歷史上曾是中南半島上稱霸一時的強國,有著輝煌的歷史。在雍籍牙王朝孟雲王統治時期(公元1782-1819年),緬甸的封建社會發展到了鼎盛時期,疆域西起當今印度的阿薩姆、曼尼坡,東到今泰緬邊境的廣大地區,都是它的勢力范圍,成為當時東南亞各國中疆土最為遼闊的強大的封建國家。
位於中南半島西部的緬甸,面積約676,581平方公里,在東南亞僅次於印度尼西亞而居第二位。與中國接壤的國境線長達2,185公里,其中與雲南省接壤的邊界線有1,997公里。由於其大部分國土都在北回歸線以南,因而屬於熱帶。
花城仰光
現今的首都仰光是一個洋溢著現代氣息的美麗的城市,特別是城中參天的熱帶樹木、盛開的鮮花和殖民地時期留下的歐式建築,給人印象頗深。
5月的緬甸正是一年中該國最熱的季節。我們到達仰光那天的中午,有空調的旅遊大巴內氣溫竟然在30攝氏度,車外氣溫高達41攝氏度。或許是我們已經先在曼德勒預熱過了,所以一身短打扮(短衣、短褲、拖鞋)的我,居然也能接受和適應。當然,一離開空調,就免不了汗流浹背。
導游阿強是個華人,一路上給我們介紹緬甸的歷史,而且總少不了要贊美當年佔領緬甸的英國殖民者,說仰光的街道、火車站都是英國人一百多年前規劃興建的,某一街區的建築也是英國人建的,等等,時至今日,還在沿用,仍然能適應仰光城市現在的需要。
來仰光,第一要看的自然是其標志性建築、堪稱世界之最——雪德恭大金塔。它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經數次整修,如今塔高112米,底座周長427米,其塔頂鑲嵌有7000多顆鑽石及一顆世界最大的紅寶石,塔身用純金建造,而且大金塔四周又環立著68座各式小佛塔,形成金塔之林,在藍天紅日的映照下,真是燦爛輝煌,蔚為大觀。據說,整個大金塔使用了六七十噸黃金,這也更凸現了大金塔的珍貴。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看大金塔就是看黃金。一年到頭,這里都擁擠著緬甸的佛教信徒與世界各地的旅遊者。
在緬語中,仰光意思是「戰爭結束」,也就是和平之城,位於伊洛瓦底江支流仰光河的左岸。其街道不寬,但比較整齊,建築也要比古都曼德勒現代化,高樓不少。但最讓人稱道的是街道、馬路兩旁鬱郁蔥蔥又參天的大樹以及盛開的各種鮮花。說仰光是春城、花城,倒真是恰如其分。
由於仰光工業很不發達,許多日用品和工業品依靠進口,加上熱帶植物遍布,雨水充沛,所以這里的空氣質量非常好,污染少,天是瓦藍瓦藍的。對於久居中國污染嚴重的大都市的我們而言,來緬甸洗肺、換氣,真是好極了。
走在仰光的大街上,看到一個怪現象,那便是正在跑的汽車大都十分破舊,而且形形色色,真像一個舊車博物館。有的老式汽車我們以前只在電影里看過。這些汽車中有上個世紀20年代的甲殼蟲、有老掉牙的二戰卡車,更多的是日本產於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舊車。問及原因,導游阿強說,緬甸軍政府規定從外國進口的新車在緬甸銷售要繳納高達200%的關稅,所以大多數緬甸人很難買得起新車,只好用外國(主要是日本)淘汰的舊車。
普通的緬甸人出行,主要靠的是從中國進口的自行車和摩托車。也有乘坐公共汽車的。仰光的公共汽車也很特別,有不少使用的是箱式小貨車,乘客一個挨一個站在車廂里,任憑氣溫高達三四十攝氏度,像沙丁魚似的緊緊擁擠在一處,甚至還有勇敢者外掛在車廂的兩邊和尾部,讓我們這些老外看得提心吊膽,生怕他們從車上摔下來。
這些以運送人為主的公共巴士不少都是超載,安全措施也非常缺乏,仰光當局的管理人員如警察竟然熟視無睹。我們對此感到十分奇怪。阿強說,沒辦法,國家落後、人窮,命不值錢,也就是兩袋米的價錢嘛!他解釋說,在緬甸出了交通事故,人被汽車軋死,政府也就補助死者家屬兩袋大米而已。當然了,如果軋死了當大官的家人,那就不是兩袋大米能解決的,麻煩就大了。
提「錢」來見
沒來緬甸之前,就聽說緬甸一些政府官員相當腐敗,凡事都要錢。因此,當我乘飛機抵達曼德勒時,就做好了入境交小費的准備。前年,去柬埔寨旅行,在首都金邊國際機場,我和全旅行團的朋友,每人都被迫在查驗護照時向移民警察奉獻了1美元,才順利過關。
當我站在曼德勒國際機場的外國人入境通道前,一個面孔黝黑的男移民官員,友好地用英語同我打招呼。在我把護照遞上去後,他問我:「Can you speak English?」「A little.」我一邊回答,一邊提高了警惕,心想莫非他想要小費?豈料,他只是問我的職業是什麼,來緬甸訪問的目的是什麼,准備去什麼地方,並沒有索要小費。兩人一問一答,臨了,他還給我護照時,不忘說一句「Welcom to Burma!」我終於如釋重負地過了關。
入境的經歷使我以為原來的傳說有些言過其實,甚至是謠傳。沒想到,在後來的旅途中,還是得到了驗證。導游阿強說,由於經濟不發達,緬甸的政府官員薪水很低,而要養家糊口、過好日子,則不能不索要小費、收受賄賂,這在那裡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據他介紹,在緬甸找官員辦事,幾乎無一例外地要「提『錢』來見」。比如司機開車違犯了交規,見警察時一定要把錢捏在手中與他握手,而一些有經驗的老警察不用看,但憑手感,就能判斷出司機送的錢的面值大小,真是一絕。據說有一次,緬政府因為腐敗受賄問題,一次更換了政府十多個部長。
在我們結束旅行,再次來到曼德勒機場,准備從這里回國時,索要小費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在第一次過機場安檢門的時候,與我同行的好友那鼓鼓囊囊的錢包,立刻讓檢查官員眼睛發亮了,示意這位好友在一旁等待檢查。他和我都以為壞了,這下錢包里的美元要被沒收了,因為入境時沒有申報。負責檢查的那人,將好友的錢包拿去翻看了一下,然後向另一位官銜比他大的人請示怎麼辦,兩人用緬語嘀咕了一陣,還是揮手放行了,讓人虛驚一場。然而同行的一位四川老表,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攜帶的七八千元緬幣,被以「政府規定不準將緬甸國家貨幣帶出境外」為由,合理合法的沒收了,盡管四川老表解釋說他還要回來做生意,也無濟於事。
量體溫(因為北京又發現了非典)、換完登記牌,又辦行李托運,我親眼看到「很懂規矩」的導游阿強,從他的錢包里抽出幾張大額緬幣,送給辦行李托運的機場工作人員。當這些手續總算辦完之後,向候機廳走去,沒想到緬甸人還設了最後一道安檢在那裡。 我自然是順利過關了,拿好自己的物品,正准備找個座位坐下,一轉身,發現我的那位好友又被攔住了,自然又是他的錢包惹的禍。負責檢查的三、四個緬甸官員有兩個是穿軍裝的軍人(緬甸是軍人政府,一切都是軍方說了算),其中一個示意好友停下。跟在好友後面的一位同行者,想幫忙,可惜試了一下,聽不懂軍官說的英語。感到緊張、又不懂英語的好友趕緊喊我:「大哥,你快來看看,他要干什麼。」我走過去,看見軍官把裝有錢包、護照之類的小塑料筐放在一旁。我用英語問他「有何貴干?」他支支吾吾,不肯明說。我馬上意識到,可能是想要小費,連忙問他是否要「Tips」,他點點頭,豎起一根手指:「One dollar!」我當即向好友說明,他連忙從錢包里抽一美元奉上,那軍官又指了一下他的同伴。我說:「再拿一美元,給他。」好友又急忙抽出一美元遞過去,這樣才終於放他過關了。待到候機廳坐定,議論剛才的經歷時,同行的一位老者帶著一臉的不悅進來了,他沒有美元,卻被索要了300元人民幣。瞧瞧,緬甸軍政府官員的腐敗,我們總算領教了!
照說,佛教號召信徒追求簡單生活、不能貪婪,在這樣一個人人信仰佛教的國度里,這些利用職權、明目張膽地向外國遊客索要錢的行為是否與佛教的宗旨相違背呢?
萬塔之邦
這里想說說緬甸的另一大特色。來到緬甸就如同來到佛教國度。由於歷史的原因,至今緬甸奉佛教為國教,國民的80-90%都是佛教信徒。據資料記載,緬甸這樣一個人口四五千萬的國家,和尚就約有10萬之眾,尼姑數千,大小佛寺在2萬座以上,佛塔也多達10餘萬座。
如果你是佛教信徒,那以我這次的經歷奉勸你一定要去緬甸朝聖。事實上,這次緬甸旅行中,我也發現了一些來自泰國、中國等地去緬甸朝聖的佛教徒。在聞名於世的仰光大金塔,我親眼看到了來自泰國的一個約有二三十人的朝聖團,帶著銀缽、鮮花等貢品,集體參拜大金塔,集體在大金塔誦經。
有人說,緬甸是萬塔之邦。到緬甸一看,發覺此言真的不虛。從曼德勒到仰光,從仰光到蒲甘,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到處都是閃著金光的佛塔和寺廟,到處都有僧侶的身影。同行一位朋友感慨地對我說:「這次旅行,可是把我這輩子的佛塔都看完了,以後不用再看了。」以緬甸古都蒲甘為例,蒲甘王朝從公元9世紀起,不惜耗費大量錢財,興建的各式佛塔多達5000多座,歷經後代的戰亂和多年的自然風化,現在還存有2000多座古佛塔。
實際上,我們造訪的第一站並不是仰光,而是曼德勒。曼德勒位於緬甸中部,伊洛瓦底江從城邊流過。它是緬甸著名的古都,也是緬甸現在的第二大城市。當地的華僑習慣稱之為「瓦城」。
曼德勒古時候是什麼樣子,我們不得而知,但以我的眼光,現在無論從空中看、還是從地面上看,它都不像個城市,更別說是什麼第二大城市。在我看來,曼德勒就像個大鎮子,幾乎沒有什麼樓房,大都是緬甸風格的低矮建築,這些房屋不像中國城市那樣擁擠在一起,而是較零散地分布在伊洛瓦底江平原上;像樣的街道也不多,不少道路還是土路,難得一見水泥或瀝青鋪就的馬路,每當汽車駛過,難免會揚起陣陣塵土。有一點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片平原面積不小,許多地方還空著或一片荒蕪,以後它發展的空間還是很大的。而同樣沒有什麼工業的曼德勒,植被也不錯,到處都是綠樹。如果說要挑選曼德勒最具現代氣息的建築,那理所當然就是城郊新落成的國際機場。這個飛機場,是目前緬甸全國最大、最好的現代化國際機場,比其首都仰光的機場要好得多(仰光的機場還是英國人當年修建的,已經顯得又小又簡陋、陳舊),聽說這個新機場是泰國援建的。
游覽曼德勒,除了看眾多的佛塔,主要是在清晨或傍晚,登上曼德勒山,看日出或夕陽,據說這是曼德勒最令世界各地攝影家們痴迷之地。再就是參觀曼德勒的皇城。皇城為敏同王(公元1857-1878年)所建,坐落在曼德勒的城東北部,呈正方形,城牆以磚砌成,四周還環繞一條護城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皇宮遭到了破壞,現存的建築物據說還不到原來的一半。這個皇宮雖然也充滿著緬甸的建築風格,建築物鑲金鍍銀,看起來也還不錯,但同泰國的大皇宮、柬埔寨金邊的王宮相比較,不僅要小得多,也沒有他們那樣富麗堂皇和氣派。現在對外國遊客開放,當然了,有軍人把守,因為皇城內還住有軍政府的高官。
朝聖蒲甘
中國人說「不到長城非好漢」。緬甸人則說:「不到蒲甘,就不算到過緬甸。」
我們是從仰光去蒲甘的。從仰光到蒲甘雖然只有100多公里的路程,但據說路面太糟糕,坑坑窪窪,十分難走,如果乘汽車要花五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所以,我們選擇了飛機。
一大早起床,緬甸時間7點40分左右到達機場,8點多登上仰光航空公司的一架座位只有70多個的小飛機,僅用了20分鍾,我們就飛到了蒲甘。趁著此刻天氣還比較涼爽,行裝未卸,旅遊大巴把我們直接拉到了蒲甘的佛塔遺址。這時,已經相當於北京時間的10點鍾左右,光線很適合攝影。首先,導游帶我們看的是這里最有名的雪西貢佛塔,然後是最高的佛塔、最壯觀的佛塔等等,一個個地看下去。
同樣位於伊洛瓦底江畔的蒲甘,是緬甸最重要和最大的佛教聖地。據史書記載,蒲甘王朝從公元9世紀開始大肆修建佛塔,以炫耀其強大的實力,到鼎盛時期,共興建了5000多座各式佛塔。因此,說蒲甘是萬塔之城,真是名副其實。
地處盆地的蒲甘,氣候常年炎熱,地面呈現出類似於非洲草原的地表特徵,土壤乾燥而有些沙化,一個旅遊者打趣地說「蒲甘蒲甘,普遍乾旱」。不過,這里雖然乾旱,卻又會下點雨,這對古塔的保存倒是比較有利。令人感到意外和愜意的是,盡管乾旱,但蒲甘並不乏綠草和樹木。放眼望去,數以千計的佛塔,都掩映在綠樹之中,無論是在朝陽里還是夕陽下,都非常的美麗。
由於天氣太熱,從中午到下午4點以前都不適合外出。抵達的那天下午,蒲甘氣溫最高時竟高達45攝氏度,很容易熱得中暑。所以,根據安排,大家中午飯後先在酒店裡休息。雖然,房間里有空調,還有電扇,但是還是覺得熱,就連床鋪都是熱的,好半天,也涼不下來,身上還是粘乎乎的。我的同伴,把自己的皮涼鞋用清水沖洗後,拿到屋外去涼曬了一會兒。居然,這皮涼鞋的後跟,被火熱的太陽曬化了膠粘劑,鞋跟裂開了,其高熱度為我等平生所未見。
下午5點,大家登車繼續參觀。先參觀了一處佛塔之後,看看時候不早,在我的提醒下,導游帶著我們前往另一處佛塔,目的是為了在那裡觀看蒲甘最美的一景——塔林夕陽。
下車後,為了表示對佛教的尊敬,按照緬甸人的習慣,照例得脫下鞋子,赤足,沿著陡峭的台階,攀上佛塔半腰的一圈平台。此時,已經是6時30分左右了,夕陽從遠處把落日的余暉撒在了蒲甘林立的各式佛塔之上,反射出土紅色的光芒,凸顯出一派庄嚴,給人一種心靈的震撼。遠眺,則群山起伏逶迤,伊洛瓦底江為夕陽最後的輝煌映照得金光閃閃。塔中腰雖然面積不大,卻也聚集了來自各國的觀光客,尤以歐美人士居多。大家都光著腳,在塔腰轉來轉去,尋找角度拍照、觀賞,力圖把這號稱東南亞最壯麗的夕照凝固在自己的記憶之中。
面對這有千年歷史的文化遺產,今天的後人又該如何珍惜?哦,蒲甘,你不只屬於緬甸,還屬於全世界、屬於全人類!地球上的人們除了激賞你的壯美,還應當為保護你的永存而做點什麼。
參考資料: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81/12506/1124554.html

㈡ 水泥怎麼做的

水泥的生產,一般可分生料制備、熟料煅燒和水泥製成等三個工序,整個生產過程可概括為「兩磨一燒」。

1、生料粉磨,分干法和濕法兩種。干法一般採用閉路操作系統,即原料經磨機磨細後,進入選粉機分選,粗粉迴流入磨再行粉磨的操作,並且多數採用物料在磨機內同時烘乾並粉磨的工藝,所用設備有管磨、中卸磨及輥式磨等。

濕法通常採用管磨、棒球磨等一次通過磨機不再迴流的開路系統,但也有採用帶分級機或弧形篩的閉路系統的。

2、熟料煅燒,煅燒熟料的設備主要有立窯和回轉窯兩類,立窯適用於生產規模較小的工廠,大、中型廠宜採用回轉窯。

3、水泥粉磨,水泥熟料的細磨通常採用圈流粉磨工藝(即閉路操作系統)。為了防止生產中的粉塵飛揚,水泥廠均裝有收塵設備。電收塵器、袋式收塵器和旋風收塵器等是水泥廠常用的收塵設備。

由於在原料預均化、生料粉的均化輸送和收塵等方面採用了新技術和新設備,尤其是窯外分解技術的出現,一種干法生產新工藝隨之產生。採用這種新工藝使干法生產的熟料質量不亞於濕法生產,電耗也有所降低,已成為各國水泥工業發展的趨勢。

(2)緬甸施工用的水泥從哪裡來擴展閱讀:

水泥特性:

1、水泥:粉狀水硬性無機膠凝材料。加水攪拌後成漿體,能在空氣中硬化或者在水中硬化,並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膠結在一起。利用的是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

2、早期石灰與火山灰的混合物與現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膠結碎石製成的混凝土,硬化後不但強度較高,而且還能抵抗淡水或含鹽水的侵蝕。長期以來,它作為一種重要的膠凝材料,廣泛應用於土木建築、水利、國防等工程。

㈢ 水泥如何製作

水泥的生產,一般可分生料制備、熟料煅燒和水泥製成等三個工序,整個生產過程可概括為「兩磨一燒」。

1,生料粉磨,分干法和濕法兩種。干法一般採用閉路操作系統,即原料經磨機磨細後,進入選粉機分選,粗粉迴流入磨再行粉磨的操作,並且多數採用物料在磨機內同時烘乾並粉磨的工藝,所用設備有管磨、中卸磨及輥式磨等。濕法通常採用管磨、棒球磨等一次通過磨機不再迴流的開路系統,但也有採用帶分級機或弧形篩的閉路系統的。

2,熟料煅燒,煅燒熟料的設備主要有立窯和回轉窯兩類,立窯適用於生產規模較小的工廠,大、中型廠宜採用回轉窯。

3,水泥粉磨,水泥熟料的細磨通常採用圈流粉磨工藝(即閉路操作系統)。為了防止生產中的粉塵飛揚,水泥廠均裝有收塵設備。電收塵器、袋式收塵器和旋風收塵器等是水泥廠常用的收塵設備。

由於在原料預均化、生料粉的均化輸送和收塵等方面採用了新技術和新設備,尤其是窯外分解技術的出現,一種干法生產新工藝隨之產生。採用這種新工藝使干法生產的熟料質量不亞於濕法生產,電耗也有所降低,已成為各國水泥工業發展的趨勢。

(3)緬甸施工用的水泥從哪裡來擴展閱讀:

濕法生產:

將原料加水粉磨成生料漿後,喂入濕法窯煅燒成熟料的方法。也有將濕法制備的生料漿脫水後,製成生料塊入窯煅燒成熟料的方法,稱為半濕法,仍屬濕法生產之一種。

濕法生產具有操作簡單,生料成分容易控制,產品質量好,料漿輸送方便,車間揚塵少等優點,缺點是熱耗高(熟料熱耗通常為5234~6490焦/千克)。

參考資料:

水泥--網路

㈣ 緬甸孟平市在什麼位置

位於緬甸東北部,比鄰中國雲南省西雙版和緬甸禪邦第四特區勐拉,緬甸佤邦東部新建的開發區,現為第二特區佤邦聯合軍468旅駐防,擁有高度的自治權。

勐平的語言:官方語言是漢語,然後是緬甸語,最後是佤族各部落的一些土語。

勐平的主要產業:農業和服務業。

勐平的通信網路:因為距中國邊境思茅地區較近,所以勐平的程式控制電話和行動電話用的是中國的網路。在緬甸北部金三角腹地使用中國行動電話打國內電話,是不會收取國際長途話費的。

(4)緬甸施工用的水泥從哪裡來擴展閱讀:

勐平開發區是緬甸佤邦的主要產糧區之一,自然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近幾年甘蔗、橡膠、咖啡等種植業的迅速發展,電力缺口超過1500千瓦,加上即將立項的日產300噸的水泥廠和2015年擬建日處理500噸的莫帕錳鐵礦選礦廠,兩企業用電負荷可達4500千瓦,到2015年,該區最大負荷預測將達8310千瓦。

㈤ 寸姓的名人

寸性怡,字懷雲,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出生於騰沖和順鄉上村一個貧苦農家,是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隨沐英、傅有德征雲南時,由重慶巴縣征調到騰的寸姓一世祖寸慶公的第十六代孫。清朝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赴永昌府應歲試,一舉考取了文生,也就是成為了秀才。
寸性怡生前多年擔任寸氏族長,他辦事公道、認真,盡心料理宗族事務,排解族間各種糾紛,倡善抑惡,因而深得闔族老幼頌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任其族長期間,寸氏宗祠年久失修,他除了從資金上大力鼎承外,還親自在緬甸請建築設計師規劃設計,並顧請了印度工匠到和順按圖施工,用馬幫運回來許多水泥——當時叫作「比臘泥」(即英國水泥)及鋼筋等建築材料,修建了跟和順其他7家宗祠迥然不同,別開生面的宗祠大門,典型的南亞建築風格在整個騰沖建築史上可謂獨樹一幟,為騰越文化是中華文化與南亞、東南亞文化交匯的產物作了最好的物證注腳。可惜的是「文革」浩劫將原有建築毀於一旦,近年才又用火山石按原式樣復制,目前這道別具韻味的大門已成為了和順魅力名鎮最富特色的建築名片之一。 (1898~1942年),雲南騰沖和順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驅、教育家。在雲南騰沖保山縣和順鎮,有個中國第一鄉村圖書館--和順圖書館,他的創始人,就是寸馥清和寸仲猷。和順圖書館的前進路上,有汗水,有智慧,有心血,還有生命。1938年寫下《本館經濟史略》的寸仲猷先生,是和順書報社的兩名發起人之一,是和順圖書館的一名「接生婆」。寸仲猷是位文化多面手,不僅古文功底深厚,且精通緬、英兩種語言。還為益群中學的建立出過大力,為和順「星光音樂社」捐贈過音樂器材,是騰沖集郵界的先驅。為了家鄉的文化事業,為了和順圖書館這個「嬰兒」健康成長,寸仲猷往來於中緬之間。除了募籌資金外,在緬甸設立駐緬經理處,北京、上海等內地城市出版的書報經香港到仰光轉入騰沖,解決了內地書報遲遲運不到邊城的困難。
可惜的是1942年4月,日寇席捲緬甸,寸仲猷滿腔悲憤,將各地寄給圖書館的書報和家產打理好馱運回國,路上被土匪殺害。劫匪們打開馱子大失所望,看見的是大量書報和集郵郵票,根本就沒有什麼金銀珠寶。這位活了四十四個春秋的和順圖書館的奠基人之一雖然肉體毀了,但寸仲猷制贈給館里的鋼印至今還在使用。印把上「寸嗣徽贈」四個大字灼灼耀眼,銘記著他的奉獻,輝映著他的人生,也使人看到當時和順鄉人的拳拳赤心。 (1935~ ),雲南騰沖和順人。著名遺傳學研究員。1959年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醫療系。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所室主任。兼任廣州、長春兩市血液中心細胞研究室窖座教授。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擅於進行細胞工程研究工作。進行人類腫瘤細胞分離培養,1983年創建了我國第一株人骨髓瘤細胞株IBTCHM8310。為當時可供人-人雜交瘤單抗母體細胞的世界第三株細胞。為我國開展人-人雜交瘤研究作了貢獻。
1987年獲全國衛生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稱號,獲四川科技進步二等獎。在承擔國家「七五」醫學重點攻關研究期間先後共創建了六株人類細胞株。其中兩株通過同行專家會鑒定為國內首創。人胎兒細胞株HFT8810在體外培養二年多共傳二百餘代仍一直保持著分泌人胸腺素的功能為國際領先水平。
1992年被評為醫科院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分子,1993年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940~ ),雲南騰沖和順人。著名地方電子學工程師,原騰沖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副主任。1964年9月於昆明農林學院林學專業分配到保山行署林業局。1981年調騰沖縣林業局,進行地、省和國家級科研成果獎。1987年2月調騰沖縣農廣校從事農職業教育。在沒有專職校長的情況下政府任命為教導處副主任及領導小組成員。剛到校時,一無場地二無設備三無教師四缺經費,但其干一行愛一行,在縣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支持下,與其它同志一道努力拚搏建蓋了一千五百平方米木樓兩幢,購置了電教設備、十台微型計算機、一輛車,固定資產達二十萬元,辦學條件總值三十三萬元。十多年累計招生二十二個專業兩千一百餘人,其中中專學歷生一千九百餘人,畢業六百餘人,專修班六十餘人,畢業五十餘人,在專一百餘人。
1987年在全省首次創辦全日制煙草班畢業後成為全縣創建煙草行業的骨幹。全日制班共辦七個,三百五十餘人,畢業三百餘人。分管學籍管理中,堅持一個「勤」字,學員個人檔案及集體檔案均規范管理,便於查尋,為教學和用人單位提供依據,並隨時可提供各級所需數據。還承擔多門課程的教學,教學質量較高為發展騰沖縣農村經濟發揮了一定作用。數次被省評為辦學先進集體,先後幾次被省農業廳、行署農業局、縣農業局給予先進教育工作者的殊榮。現雖接近退休,但仍熱愛職業教育,為科技興農再盡一點微簿之力。 (1962~ ),白族,雲南鶴慶草海人。著名民族手工業大師。1978年初中畢業隨父學藝(系家中多六代傳人),走南闖北做活,先後到過雲南、貴州、廣西、西藏、寧夏、甘肅、陝西等省區的少數民族縣居區。
1987年到拉薩從事民族手工藝的開發研製,聘為西藏自治區福利企業總公司民族用品加工部經理設計製作了大量佛事和藏民族生活用品。
1996年回新華村創辦「寸發標手工藝作坊」,製作以九龍杯、酒具為代表的民族手工藝品。專業特長與成就:在十多年的實踐中,熟練地掌握了金屬雕刻製作的技藝,能用黃金,白銀和黃、紅白銅等作原料,設計製作出數十種民族手工藝品和生活用品,主要有九龍壺酒具、九龍噴霧火鍋、鶴陽八景酒具、九龍獎懷、銀包木碗、金龍、金剪刀等。曾多次參加省、州旅遊產品交易會,產品銷售到省內及西藏、四川、貴州、廣東、深圳、北京、上海等地;部分產品遠銷到美國、法國、印度、尼泊爾等國家,多件精品被雲南省民族博物館收藏。多次被雲南民影學院民族藝術系聘請講學和指導學生學習。榮譽與獎勵:1996年首創的「標樣牌」九龍酒具獲國家專利。
1999年6月被雲南省文化廳首批授予「雲南省民族民間高級美術師」稱號,是全省首批獲該稱號的十三人中年齡最小的一個。 男,漢族,1960年10月生,1977年10月參加工作,1984年9月入黨,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
1977.10--1978.10,德宏州潞西縣勐戛公社插隊;
1978.10--1983.08,潞西縣財政局法帕稅務所工作;
1983.09--1985.07,雲南財貿學院財政系學習;
1985.08--1991.11,德宏州稅務局工作;
1991.11--1994.05,德宏州稅務局副局長;
1994.06--2003.01,德宏州地方稅務局黨組書記、局長;
2003.01--2010.05,思茅行署副專員、思茅市、普洱市副市長
2010.05--,雲南省農業廳副廳長、黨組成員。 (1933~2002),雲南騰沖和順人。著名緬甸歸僑,文藝工作者。文山州僑聯副主席,男中音歌唱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雲南分會會員。本人作詞,劉世坤作曲《疇陽河連著中南海》發表於1973年9月雲嶺新歌(雲南創作歌曲)。1982年10月在廣西演出,在江日報報道「民族藝苑綻新花」作者,東明,永年。「寸國義同志的男中音獨唱,聲音渾厚明亮,吐字清晰,演唱自然,感情朴實,獲得了觀眾的熱烈贊揚」。
1961~1984年在文山州民族文工團任歌唱演員,歌唱隊隊長及聲樂教員,二十多年堅持上山下鄉到部隊為工農兵演唱,到過州外和省外及越南河江省演出,省廣播電台曾錄音廣播。
1980年9月在北京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擔任雲南代表隊歌唱隊副隊長。該團的彝族舞蹈《銅鼓舞》轟動了北京舞台,現該舞蹈已拍攝在《奼紫嫣紅》影片中,其領唱和伴唱,此錄音帶以後被省歌舞團帶到東南亞幾個國家演出時使用,外專州和延邊歌舞團和中央民族歌舞團也來信要此錄音。
1981年10月到扣林山主峰陣地九勇士所在地和有名的「80年代上甘嶺」為解放軍指戰員演出,演唱了《駝鈴》、《我和班長》、《懷念戰友》等歌,深受歡迎。雲南省華僑歷史學會會員,文山州政協第七屆委員、雲南省僑聯第五屆委員、雲南省僑聯第六屆名譽委員。
1982年6月、8月、12月曾先後出席文山州、雲南省、全國歸僑僑眷僑務工作者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大會。1986年10月被全國僑聯評為僑聯工作積極分子。
1987年9月出席雲南省歸僑僑眷僑務工作者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大會。 (1935~ ),雲南騰沖和順人。著名地方僑務工作者。
畢業於雲南省騰沖縣益群中學。現任雲南省盈江縣僑聯副主席兼秘書長、僑辦副主任,兼盈江縣首屆海外聯誼會副會長,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自從事僑務工作以來,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僑務政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為僑民服務的宗旨,廣泛開展聯誼工作,積極為僑民排憂解難。1991年到條件比較艱苦的僑鄉昔馬鄉參加「雙文明」建設工作期間,親自領導高產雜交玉米種植實驗成功,為大面積推廣高產雜交玉米,解決僑鄉昔馬的缺糧問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特別是在著馬遭到歷史上罕見的洪水和泥石流災害後,不顧個人安危,夜以繼日地配合鄉黨委、政府領導抗洪救災和重建家園工作,並帶頭發起捐資捐物活動,深得僑鄉群眾好評。盈江縣城是省級對外開放口岸,為促進當地經濟建設的發展和對外開放,1992年,憑著在僑界中的威望,對僑商多方宣傳開導,解除顧慮,動員五戶僑商申報開辦盈江縣首批「三資」企業,使五家「三資」企業得以順利開張營業。適應改革開放的大潮,開辦了縣僑聯直屬企業「邊僑商號」,緩解了縣僑聯經費的不足。
1993年該縣一僑商與廣東某個體戶發生價值上千萬元的經濟糾紛案,其以事實為依據出庭作證,協助司法部門圓滿解決了此案,為僑商挽回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在當地及緬甸邊境產生了很大影響。個人曾先後三次被縣直機關黨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1992年被評為雲南省僑務工作者先進個人。1999年業績入編《中國僑界模範人物名典》。 寸氏宗祠: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擴建於清代嘉慶十年(1806年),,當時的族長寸光遠組織闔族在國內外展,勸捐』活動,將所捐得的錢在緬甸用於經商所賺錢財用於修建宗祠。先修大門,爾後次第修建逐步完善。歷時18寒暑,初具規模,是和順宗祠中歷史最為悠久之一。公元1935年,清同治秀才、寸氏宗族族長寸性怡主持重修和順寸氏宗祠新大門。坐落於大石巷右側。 宗祠選址極其考究,它位於鄉間的中心前沿,視野開闊,其向深遠。自里向外有正殿、兩廂、內院、前廳、前院、大門、小月台,越鄉道即大月台,更低處還有一池荷塘。拾級而上具有步步高升之勢,且縱貫於一中軸線上。更有考究者,始祖墳位於後山正中橄欖坡下靈秀的一坡腦上,如將宗祠及遠眺之筆架山連在一起,又恰在一更大的中軸線上,真可謂神奇的風水寶地。
與其它宗祠不同的是大門,系中西合璧,三道羅馬式圓拱門,每道門上有一個近三角形的頂,圖案為浮雕,有創意。使用的材料水泥、鋼筋、瀝清都是從緬甸馱來,資金耗費不少,同時還在主門兩側的石柱上鑲嵌「五嶽宗山百川赴海,千秋報本萬古流芳」的楷書石刻楹聯,至今保存完整。大門外有兩層石月台,臨門月台高出鄉前通衢175cm,左右兩邊有石標桿,每棵桿上有兩個石斗(為清光緒乙未科進士寸開泰所立)。通衢外又有一個更大的月台,前有荷池一塘,眼界開擴,風景無限。寸氏宗祠自上世紀20年代時為子孫受教育計,前賢慨然將其提供初等小學校舍延續至2005年。在僑鄉教育史上留下了餓厚重的一筆。族人接管宗祠以來,各方踴躍,凡清明時節,各方族裔前來瞻拜祭祀,禮儀隆盛。此族人之極大凝聚力所為,展現出對祖先之英德景仰、追遠、承襲之情。 五嶽宗山百川赴海(上聯),千秋報本萬古流芳(下聯)。
暖閣楹聯
隨庄硚以開滇喜姓著九邊勛垂百代(上聯)
佐沐英而定越幸職肩千戶祀享萬年(下聯)
大廳楹聯:
扶王道於五千年既安既東(上聯)
勒宗功於二十紀有守有為(下聯)
左廂樓楹聯:
耀祖光宗當追司馬才華親題玉柱(上聯),
課孫訓子好奮元龍志氣大啟瓊樓(下聯)
右花園楹聯:
仗先祖之有靈桂折杏探南園家聲從此振(上聯)
憶故園其無恙瓜棉椒衍西川世澤到今存(下聯)
客堂楹聯:
嘉佳來臨喜促膝談心表揚先德(上聯)
高堂戾止願本身作則訓誨後昆(下聯)
大門楹聯:
五嶽宗山百川赴海(上聯)
千秋報本萬古流芳(下聯)
立德立功願萬世子孫書香遠繼(上聯)
有源有本問兩川父老祖澤猶存(下聯)
惟道帷德帷功緬宗風於先代(上聯)
日謙日慈日儉留家法於後人(下聯)
廚房楹聯:
知稼穡艱難力服先疇未敢自安暇逸(上聯)
采藻萍清潔勤修祀典還期永享蒸嘗(下聯)
寸開泰作品內容曾參與編修《騰越廳志》,主編《騰越鄉土志》、《龍陵縣志》、《寸氏家譜》等。傳世著作有《八十一株梅花館詩文稿》《梅花記》《庚子紀變詩》多卷。
龍光台長聯 寸開泰 清代幾層樓獨撐東南峰,統近水遙山,供張畫譜。聚蔥嶺雪,散白河煙,烘丹景霞,染青衣霧,時而詩人弔古,時而猛士籌邊,最可憐花蕊飄零,早埋了春閨寶鏡;枇杷寂寞,空留著綠野香墳。對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總貪迷醉夢鄉中。試從絕頂高 呼,問、問、問,這半江月誰家之物;
千年事屢換西川局,盡鴻篇巨制,裝演英雄。躍崗上龍,殞坡前鳳,卧關下虎,鳴井底蛙,忽然鐵馬金戈,忽然銀笙玉笛,倒不如長歌短賦,拋撒些綺恨頭愁;曲檻迴廊,消受得好風細雨。嗟予蹙蹙,四海無歸,跳死猢猻,終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樓俯首,看、看、看,哪一塊雲是我的天。氣壯山河成仁取義;光昭日月生榮死哀:雲南騰沖來鳳書院門聯 寸開泰 清代寸氏家訓共十六字:禮、義、廉、恥、忠、信、孝、悌、寬、和、謹、勤、慈、讓、恭、儉。清代光緒乙未進士寸開泰手書的「寸氏家訓」
梅花頌 寸開泰 清代
百劫修來貞潔身,
獨殊群艷佔先春。
雪中莫問和美事,
且作花間共醉人 。
寸發標手工藝術作品: 寸品升(生卒年待考) 字平階,雲南騰沖和順人,清光緒拔貢,著名民主革命先驅。其所起草的「討袁檄文」被胡適稱為「天南第一筆」。後為民國成立為眾議院議員。著《居竹軒詩文集》四卷。錄詩16首,文兩篇。自號蕉溪酣睡子的寸平階,是位狂士。:一醉鰲峰當枕眠,但丹敢照人豐彩綺。 寸品升《討袁檄文》(民國三年即公元1914年5月為孫文起草): 壬子之二月,國民憫構兵之慘,許清室舊臣自新,竭誠志以臨時政府付袁世凱,四海之內,莫不走相告曰:息兵安民,以事建設,是大仁大義舉也。吾民既竭誠以望袁,今袁所報民者何如哉?辛亥之役,深[流]血萬里,人盡好生,何為而然?若知袁種之暴戾更甚於清,則又何苦膏血萬戶,以博一人皇帝之雄哉!所以寧死而不悔者,誓與共和相始長耳。
今袁背棄前盟,暴行帝制,解散自治會,而閭閻無安民矣;解散國會,而國家無正論矣;濫用公款,謀殺人才,而陷國家於危險之地位矣;假民黨獄,而良懦多為無辜矣。有此四者,國無不亡!國亡則民奴,獨袁與二三附從之奸,尚可執挺銜璧以保富貴耳。嗚呼!吾民何不幸,而委此國家生命於袁氏哉!自袁為總統,野有餓莩,而都下之笙歌不徹;國多憂患,而郊祀之典禮未忘。萬戶涕淚,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稱民賊。吾儕昔以大仁大義鑄此巨錯,又焉敢不犯難,誓死戮此民賊,以拯吾民。
今長江大河,萬里以內,武漢京津,扼要諸軍,皆已暗受旗幟,磨劍以待。一旦義旗起,呼聲動天地。當以秦隴一軍,出關北指;川楚一軍,規畫中原;閩粵旌旗橫海,合齊魯以搗京左。三軍既興,我將與諸君子扼揚子江口,定蘇浙,以樹東南之威。掣庭掃穴,共戮國賊,期可指日待焉。
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又曰:「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正義所至,何堅不破?願與愛國之豪俊共圖之!
寸黯 康熙末歲貢,有詩文集,已迭,錄文一篇。
寸式玉,字章五,號德山,乾隆丙午舉人,培成甚眾,主講來鳳書院八年。著有詩文集多種和《家居詩》。僅存《北上吟草》一卷,錄詩48首。
寸秀升,嘉慶丙寅歲貢,,錄文一篇。寸輔清 字 佐廷(1867——1915)和李根源一樣,是1904年以官費送日本留學者,他倆一起赴日留學,並於次年首批加入同盟會。1911年,在昆明舉行重九起義中,根源攻上五華山,輔清則為大漢軍政府雲南都督撰寫第一張安民告示。先後任廣西補用知縣,雲南鎮南知縣。先後創辦永昌師范,騰沖中學,並首任校長。著《芝軒詩文鈔》《留日歸國日記》。文革中被毀。錄詩72首,文一篇。寸品升 字平階。雲南騰沖和順人,清光緒拔貢,著名民主革命先驅。其所起草的「討袁檄文」被胡適稱為「天南第一筆」。後為民國成立為眾議院議員。著《居竹軒詩文集》四卷。錄詩16首,文兩篇。自號蕉溪酣睡子的寸平階,是位狂士。:一醉鰲峰當枕眠,丹敢照人豐彩綺。寸亮卿 (生卒年待考),字翊清 廖生雲南騰沖和順人。廖生,教師,後旅居緬甸,詩文著作頗豐,多已流失。錄詩四首。 在寸亮卿翊清的倡議下,組成秀峰詩社。當時,亮卿先生撰《秀峰志盛》《秀峰志盛》今我秀峰詩社開,陸海潘江魚貫來。傾談笑語放達出,天際歡聲震若雷。須臾片雲黑上首,跋扈風雨催詩吼。若者昂頭縱嘯歌,若者雍容欣酌酒。
寸時楨 字干臣。附生,教育家,錄詩一首。 寸仲猷:字嗣徽(公元1898~1942年),雲南騰沖和順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驅、教育家。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生於騰沖縣和順鄉的一個清貧的華僑家庭。自幼聰慧勤學。1912年於和順兩等小學畢業,因品學兼優,與寸樹聲同時被鄉里公費選送到大理雲南省立第二中學深造。畢業後赴緬甸習商。他勤奮自學,幾年的時間就能用緬語對話、書寫,用英語書信,講閩粵方言。他熱心公益,善於交際,到仰光後,廣泛接觸新聞、教育、文化、工商界人士,和緬英當局政府官員也有往來,常出入當時進步的《新覺民日報》社,於報刊常有詩文發表。
寸嗣徽先生精於集郵。1938年「和順圖書館」新館屋建成,他除捐贈了經費和圖書外,還贈送一些精美的郵票給圖書館,裝入幾大鏡框排成圖案加註文字說明,長期懸掛在館內,向群眾展出。這是雲南繼昆明文廟郵展後的又一次集郵展覽。著有《騰沖家庭的緬化和教育的落後》《和順圖書館的前車——咸新社》《說從儉》《本會會務進展要務》《本文作者致總部書》《婚禮改良議》《緬甸森林管理法及概況》《由旅緬滇僑概況及社團組織說到選舉》《本館經濟史略》等。寸樹瓊 字佩久。雲南騰沖和順人,崇新會重要骨幹,和順教師,和順圖書館館務經理,後旅緬經商,愛國僑領。著有詩詞聯200餘首(副)。寸守綱 字維三(1912——1985).。曾為和順圖書館館務經理,彎樓子教師和益群中學教師。善書善畫善詩文。
寸尊文 字郁廷 ,文生。七絕2首

㈥ 哪裡有緬甸國家水泥標准

緬甸不清楚,但根據推斷應該是採用國標或者JS標准。

㈦ 緬甸水泥標准

按照海螺標准。
緬甸海螺5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建成後,緬甸工業部給予了高度評價,並要求後續建設水泥廠一律按照海螺標准。可以自豪地說,我們推動了當地水泥工業的技術進步和結構升級。
在海外發展過程中,海螺集團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通過打造利益共同體,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實現與投資國、當地社區的互利共贏。

㈧ 生產水泥的原料有哪些

水泥的成分有石灰石、砂岩、硅酸鹽礦物、鐵粉以及一些礦渣,將這些成分進行配比,然後磨成細細的粉末,這時候的混合物叫生料。然後進行煅燒,一般溫度在1450度左右,煅燒後的產物叫熟料。然後將熟料和石膏一起磨細,按比例混合,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水泥。

(8)緬甸施工用的水泥從哪裡來擴展閱讀:

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在遇到空氣中的水分和氧氣時會發生硬化。

水泥硬化的有關化學方程式如下:

1、3CaO.SiO2+6H2O=3CaO.SiO2.3H2O+3Ca(OH)2

2、2(2CaO.SiO2)+4H2O=3CaO.SiO2.3H2O+Ca(OH)2

3、3CaO.Al2O3+6H2O=3CaO.Al2O3.6H2O

這些硬化過程都是復雜的化學變化過程,也正因如此,水泥硬化才能更加完全。

㈨ 水泥是怎麼製作的

水泥的製作方法和流程:

1、 破碎及預均化

(1)破碎 水泥生產過程中,大部分原料要進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鐵礦石及煤等。石灰石是生產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開采後的粒度較大,硬度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廠的物料破碎中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

(2)原料預均化 預均化技術就是在原料的存、取過程中,運用科學的堆取料技術,實現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場同時具備貯存與均化的功能。

2、生料制備

水泥生產過程中,每生產1噸硅酸鹽水泥至少要粉磨3噸物料(包括各種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據統計,干法水泥生產線粉磨作業需要消耗的動力約佔全廠動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佔30%以上,煤磨占約3%,水泥粉磨約佔40%。因此,合理選擇粉磨設備和工藝流程,優化工藝參數,正確操作,控製作業制度,對保證產品質量、降低能耗具有重大意義。

3、生料均化

新型干法水泥生產過程中,穩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穩定熟料燒成熱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統起著穩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後一道把關作用。

4、預熱分解

把生料的預熱和部分分解由預熱器來完成,代替回轉窯部分功能,達到縮短回窯長度,同時使窯內以堆積狀態進行氣料換熱過程,移到預熱器內在懸浮狀態下進行,使生料能夠同窯內排出的熾熱氣體充分混合,增大了氣料接觸面積,傳熱速度快,熱交換效率高,達到提高窯系統生產效率、降低熟料燒成熱耗的目的。

(1)物料分散

換熱80%在入口管道內進行的。喂入預熱器管道中的生料,在與高速上升氣流的沖擊下,物料折轉向上隨氣流運動,同時被分散。

(2)氣固分離

當氣流攜帶料粉進入旋風筒後,被迫在旋風筒筒體與內筒(排氣管)之間的環狀空間內做旋轉流動,並且一邊旋轉一邊向下運動,由筒體到錐體,一直可以延伸到錐體的端部,然後轉而向上旋轉上升,由排氣管排出。

(3)預分解

預分解技術的出現是水泥煅燒工藝的一次技術飛躍。它是在預熱器和回轉窯之間增設分解爐和利用窯尾上升煙道,設燃料噴入裝置,使燃料燃燒的放熱過程與生料的碳酸鹽分解的吸熱過程,在分解爐內以懸浮態或流化態下迅速進行,使入窯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90%以上。將原來在回轉窯內進行的碳酸鹽分解任務,移到分解爐內進行;燃料大部分從分解爐內加入,少部分由窯頭加入,減輕了窯內煅燒帶的熱負荷,延長了襯料壽命,有利於生產大型化;由於燃料與生料混合均勻,燃料燃燒熱及時傳遞給物料,使燃燒、換熱及碳酸鹽分解過程得到優化。因而具有優質、高效、低耗等一系列優良性能及特點。

4、水泥熟料的燒成

生料在旋風預熱器中完成預熱和預分解後,下一道工序是進入回轉窯中進行熟料的燒成。

在回轉窯中碳酸鹽進一步的迅速分解並發生一系列的固相反應,生成水泥熟料中的 礦物。隨著物料溫度升高近礦物會變成液相,溶解於液相中的 和 進行反應生成大量 (熟料)。熟料燒成後,溫度開始降低。最後由水泥熟料冷卻機將回轉窯卸出的高溫熟料冷卻到下游輸送、貯存庫和水泥磨所能承受的溫度,同時回收高溫熟料的顯熱,提高系統的熱效率和熟料質量。

5、水泥粉磨

水泥粉磨是水泥製造的最後工序,也是耗電最多的工序。其主要功能在於將水泥熟料(及膠凝劑、性能調節材料等)粉磨至適宜的粒度(以細度、比表面積等表示),形成一定的顆粒級配,增大其水化面積,加速水化速度,滿足水泥漿體凝結、硬化要求。

6、水泥包裝

水泥出廠有袋裝和散裝兩種發運方式。

(9)緬甸施工用的水泥從哪裡來擴展閱讀

水泥按用途及性能分為:

(1)通用水泥: 一般土木建築工程通常採用的水泥。通用水泥主要是指:GB175—2007規定的六大類水泥,即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和復合硅酸鹽水泥。

(2)專用水泥:專門用途的水泥。如:G級油井水泥,道路硅酸鹽水泥。

(3)特性水泥:某種性能比較突出的水泥。如:快硬硅酸鹽水泥、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膨脹硫鋁酸鹽水泥、磷鋁酸鹽水泥和磷酸鹽水泥。

水泥按其主要水硬性物質名稱分為:

(1)硅酸鹽水泥,即國外通稱的波特蘭水泥;

(2)鋁酸鹽水泥;

(3)硫鋁酸鹽水泥;

(4)鐵鋁酸鹽水泥;

(5)氟鋁酸鹽水泥;

(6)磷酸鹽水泥

(7) 以火山灰或潛在水硬性材料及其他活性材料為主要組分的水泥。

水泥按主要技術特性分為:

(1) 快硬性(水硬性):分為快硬和特快硬兩類;

(2)水化熱:分為中熱和低熱兩類;

(3) 抗硫酸鹽性:分中抗硫酸鹽腐蝕和高抗硫酸鹽腐蝕兩類;

(4) 膨脹性:分為膨脹和自應力兩類;

(5) 耐高溫性:鋁酸鹽水泥的耐高溫性以水泥中氧化鋁含量分級。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7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8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21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5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1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5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09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6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