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為什麼緬甸要在邊境打仗

為什麼緬甸要在邊境打仗

發布時間: 2022-05-24 18:29:55

① 為什麼緬甸果敢地區會發生戰亂

緬甸果敢地區會發生戰亂原因:民族復雜各有武裝,且和解進程實現未果。

緬甸共有135個民族,按地理劃分為8個大族群。緬甸共有7個省和7個邦,緬族占緬甸人口的六成左右,主要生活在緬甸的7個省,剩下7個大的少數族群分別生活在7個邦。撣族主要生活在撣邦,而撣邦中又有33個民族,包括果敢族。

緬族掌握國家的主要政治和經濟資源,少數民族多數生活在邊境地區,那裡自然環境相對惡劣,經濟發展滯後,不少少數民族擁有武裝力量並各自占據一片地盤,有的還建立特區實行自治。

比如,果敢族在果敢地區建立了「撣邦第一特區」(現果敢自治區),其軍隊稱為「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簡稱果敢同盟軍。

另外一支由克欽族人在上世紀60年代為爭取獨立而組建的反政府武裝名為「克欽獨立軍」。1994年與政府停火,成立「克欽邦第二特區」。

隨著緬甸民主進程的推進,2008年緬甸通過了新憲法。為保證2010年大選順利進行,緬甸中央政府著手收編少數民族武裝。

有些武裝比較順利地與中央政府達成和解,有些則進行了強烈抵抗。

(1)為什麼緬甸要在邊境打仗擴展閱讀:

緬甸是個多民族國家,在近6000萬人口中,緬族佔了2/3,撣族、克倫族、克欽族、孟族、佤族等是比較大的少數民族。英國殖民緬甸時期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措施,曾造成這個東南亞國家的分裂。

1947年2月,為了反對英國殖民政府「分而治之」、成立幾個國家的圖謀,緬族與主要少數民族在彬龍會議上簽署《彬龍協議》。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但殖民者留下的陰影還是讓一些少數民族武裝在過去幾十年中不斷與中央政府對抗。

在緬甸,緬族雖然是主要民族,但並不佔絕對優勢,其他的主要勢力是南方的孟族,北方高原的撣族(就是傣族),西北地區的克欽族(景頗族和傈僳族),北部的佤族,此外還有欽族、克耶族、克倫族和若開族等等,很多部族都割據一方,並不服從政府領導。

1988年以來,緬甸軍政府實行新的民族和解政策,截至2011年年初,先後有40支武裝與政府實現和解,有的完全放棄了武裝,有的被改編成民兵或編入中央領導的邊防軍。

② 為什麼緬甸在中緬邊境關口附近打仗

因為關口附近都是自治地區

③ 緬甸打仗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緬甸內戰始於1960年,當時軍事強人奈溫奪取政權,建立軍事獨裁政府,否決少數民族的自決權,開始緬甸化同化政策。由此,緬甸陷入50多年的內戰。這場內戰,截止到現在仍未有停歇的意思。在緬甸近6000萬人口中,緬族佔了2/3,撣族、克倫族、克欽族、孟族、佤族等是比較大的少數民族。緬甸現在有公開的25支民族武裝和10多支不常露面的民族武裝,僅撣邦就有10多支民族武裝經常活動。在這些武裝當中,有一些是當年國民黨遠征軍的遺老遺少,是中華民族遺落在他國的武裝;有些是由緬共演變出來的武裝。但是,這次和緬甸政府軍打得最激烈的卻不是和中國源源較深的那些武裝,而是和美國源源頗深、受美國支持較多的克欽獨立軍。而這次緬甸政府軍和克欽獨立軍的戰爭,美國在其間的作用不可忽視。
在美國智庫(CSIS)最新提出的、針對中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2.0版的政策建議中,關於東南亞布局的內容提到的第一個國家就是緬甸。考慮到近幾年緬甸的政治改革、緬甸反對派昂山素季的出獄並恢復議員身份,以及美國政要頻繁訪問緬甸,可想而知緬甸已經成了美國在地院戰略上准備遏制中國的重要布局。考慮到中國和緬甸現政府的關系,美國的目標一直是推動親西方的昂山素季在競選中上台,這一點從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緬甸,並與昂山素季密談可以窺斑見豹。但是,緬甸現政府顯然沒有給昂山素季和美國機會,昂山素季最終因憲法所限未能獲得競選總統的資格。這使得美國通過競選途徑贏得緬甸的可能性基本沒有了。於是,美國開始選擇內戰方式。
事實上,為了使得昂山素季獲得更多支持,美國一直在努力促使克欽獨立武裝在政治上支持昂山素季,從而使昂山在緬甸獲得軍事上的力量。要想搞清楚這一點,我們還得從緬甸克欽獨立武裝的歷史說起。19世紀,英國殖民者先後發動3次侵緬戰爭,並於1886年正式在緬甸建立起殖民統治。和在印度一樣,英國人在緬甸也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建立了「七邦七省」,並有意識地將一些軍政要職逐步讓給克倫、克欽和佤族等少數民族。隨著時間推移,各少數民族與緬族的關系不斷惡化,緬甸的民族分離主義越來越明顯。與此同時,受英國殖民者影響,克欽等緬甸少數民族中的大部分人也拋棄了傳統的拜物信仰,改信了基督教,與英國人合作對付緬族人。1948年緬甸獨立,那時候少數民族分離主義已經很明顯。到了1962年後的奈溫軍政府時期,矛盾開始激化。克欽獨立軍就是成立於1961年2月5日,是緬甸克欽族分裂運動克欽獨立組織(KIO)的武裝力量。克欽獨立武裝是緬甸最大的地方民族武裝之一,也是緬北勢力最大的反政府武裝,數十年來與緬甸中央政府的國防軍打打停停,戰爭不斷。事實上,克欽獨立軍與美國淵源頗深。早在上世紀緬甸獨立前,可親民族的拼音文字都是由美國傳教士奧拉·漢森幫忙編制的,並把第一本用克欽文翻譯成的《聖經》交給克欽民族,克欽族就是在那時候開始改變了信仰。目前,克欽邦超過90%的人都信仰基督教。二戰爆發後,日本軍隊佔領了全緬甸,由於初期盟軍還處於劣勢,所以希望能在緬甸動員更多本土力量對抗日本侵略軍,於是美國就與克欽族合作成立了擅長山地作戰的「克欽101突擊隊」(Force 101 Ranger)。這一突擊隊參與了不少美軍對日軍的作戰,扮演了諸如偵察、突襲和炸毀日軍彈葯庫等任務。克欽101突擊隊發展迅速,到1945年初由原來2000人發展為2萬多人,成了抗日英雄部隊,部分甚至還參與了美國在太平洋的對日作戰,得到了美國總統和國防部的嘉獎。戰後,美軍撤離緬甸,但在美軍中一直保留了101突擊隊的番號和101部隊基金會。
緬甸獨立後,101克欽突擊隊以五個營兵力轉入了新成立的緬甸聯邦國防軍。當時,緬族軍隊僅有三個營。由於昂山繼任者沒有兌現「彬龍協議」中關於尊重少數民族自治意願的條款,緬甸政府與少數民族的矛盾沖突加劇惡化。1949年,實力強勁的克欽部隊應時任總理吳努的要求,南下攻打正在圍攻仰光的克倫族軍隊,擊敗克倫族軍隊後可親部隊又在勃固山區打垮了緬共力量。
但是,隨後克欽部隊發生分裂,一部分軍隊進入克倫族軍中,並於1961年2月5日建立了以早丹等三兄弟為首的克欽獨立軍,次年回到克欽邦,成了反政府軍武裝。緬甸獨立後即和美國建交,與美國關系的惡化則始於軍隊接管政權後。在奈溫建立軍政府後,美國即將駐緬使館降為代辦級,停止對緬甸提供經濟援助和進度援助,撤消了對緬甸的貿易普惠政策,對面實施了武器禁運,並對緬甸實施了金融制裁,組織國際機構對緬提供援助。
事實上,自那時開始緬甸被美國封鎖了。美國和緬甸關系的改善是從2009年9月開始,奧巴馬政府公布對緬新政策,在維持現有制裁同時,恢復與緬直接接觸並有條件擴大對緬人道援助,目的是換取親西方政治人物昂山素季的自由。2009年11月,奧巴馬在新加坡與包括緬總理吳登盛在內的東盟國家領導人舉行會晤。
2009年11月和2010年5月,美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兩次訪緬。作為和西方改善關系並實施內部改革的一部分,2010年11月13日,昂山素季被緬甸政府釋放。昂山素季被釋放後,美國政客即開始頻繁訪問緬甸。2010年12月,美國務院助卿幫辦約瑟夫·雲訪緬。2011年5月,約瑟夫·雲再次訪緬。2011年6月美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訪緬。2011年8月,美參議院批准關於米德偉(Derek Mitchell)擔任美國緬甸事務特使,米德偉先後於9月和10月訪問緬甸。9月29日,美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助理國務卿波斯納和緬甸問題特使米德偉分別在華盛頓會見緬外長吳溫納貌倫。11月30日,美國務卿希拉里對緬甸進行歷史性訪問,成為50多年來第一位到訪緬甸的美國國務卿,此後兩國關系開始改善。2012年1月1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減輕對緬甸制裁,准許美國公司在緬甸投資。2012年11月1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緬甸。奧巴馬此行使其成為首位在位期間訪緬的美國總統。2013年5月,緬甸總統吳登盛訪美,成為47年來首位訪問美國的緬甸國家元首。
美國和緬甸改善關系,目的是為了緬甸政府釋放昂山素季,並推動緬甸改革,從而試圖在後面的選舉中贏得緬甸選舉,從而完成對緬甸的政權演變。對緬甸政府來說,以釋放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季來換取美國對緬甸的制裁解禁,目的是為了進行改革,並擴大緬甸與外部的經濟合作與聯系。兩國的蜜月期在2013年5月奧巴馬訪問緬甸達到頂點,之後開始回落。
奧巴馬在訪問緬甸時,與昂山素季進行了會見並有密談。在會面後不久的6月份,昂山素季即宣布參選總統。這一變化顯然突破了緬甸政府的底線,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拉鋸,最終緬甸聯邦議會議長吳瑞曼在2014年11月18日,在內比都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下屆政府時期方可修改現行憲法,明年底大選依然依據現行憲法舉行。
這也意味著昂山素季將不可能擁有總統競選資格,美國針對緬甸的5年布局也就此宣布落空。為了推動改革,緬甸新政府自2011年3月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重啟與少數民族獨立武裝的談判,但緬軍和政府之間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誤解,所以彼此仍是打打停停,並未真的停止,只是到2012年1月後沖突次數減少。到了2012年年底和2013年年初,沖突再次加劇。由於政府已經與多個少數民族簽署了停火協議,所以這之後的沖突雙方主要在克欽獨立武裝與政府軍之間展開。2014年4月,緬甸政府雋星新一輪人口普查,這遭到了部分少數民族武裝控制區域的抵制。由於政府軍簽署停火協議的主要條件就是要緬甸境內的獨立武裝解散軍隊,緬甸只能允許「一國一軍」的存在。連續3年的戰爭使得克欽獨立武裝壓力過大,經濟也面臨崩潰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克欽獨立武裝也在不斷尋求外援。
考慮到中國和緬甸之間的關系,克欽獨立武裝能夠尋求最大的幫助就只能是美國。2014年4月中下旬,緬甸克欽獨立軍副總司令桑魯甘茂對美國進行了為期11天的訪問。在美國,桑魯甘茂會見了包括主管民主、人權與勞工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湯姆。馬林諾夫斯基、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薩曼莎。鮑爾、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國際開發署及國防部的一些官員。另外,甘茂還會見了聯合國秘書長緬甸特使南威哲、旅美克欽民族國際組織、其他克欽組織等代表。而早在這之前,在奧巴馬執政後不久,克欽邦的「101突擊隊」的老兵就曾聯名向白宮寫信,希望美國能對克欽予以幫助。奧巴馬政府認為,美國有必要幫助克欽,表面上理由是克欽曾幫助美國軍隊打過日本軍隊,事實上則是因為在美國對緬新政策下克欽獨立武裝對美國有了新的利用價值和意義。
不過,那時候美國還需要和緬甸官方進一步緩和關系,所以只是態度上表示支持,並未提供實質性援助。雖然沒有實質性的支持,美國還是給了克欽獨立武裝一個建議,即發展和緬甸民主派即昂山素季方面的關系,通過與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合作來獲得美國的幫助。這實際上是美國在給昂山素季策劃軍事支持力量。當然,由於這個選擇牽扯到大國利益,克欽獨立武裝不敢得罪中國。
因此,克欽獨立武裝並沒有很快敢下決定,雙方並未達成利益一致。但是,2014年4月甘茂訪美,希望美國政府能夠作為見證者參加緬甸政府和各民族武裝組織之間的停火協議簽訂儀式。這實際上是克欽獨立武裝試圖將美國拉入到緬甸內戰調停當中,將克欽問題國際化的一次努力。努力的目的是,迫使緬甸政府讓步,實施聯邦制,並允許克欽等少數民族保留獨立武裝。2014年4月29日,甘茂又對緬甸《伊洛瓦底江新聞雜志》表示,緬甸內戰已經打了60年,這個問題已不是雙方能夠處理的;中國是強大的鄰居,同時美國是一個認真開展對緬交流的超級大國,只有中美兩個大國參與進來,克欽民族的和平才能實現。
克欽獨立武裝的這種行為,在大國角力的情況下實際上是順著美國的利益在走,而一旦緬甸問題國際化,那麼就將影響中國的絲綢之路戰略,中印緬孟經濟走廊的戰略實施就將受到影響。所以,對中國來說,並不希望美國插入進來,特別是在中國越來越需要打通從緬甸到印度洋的陸路通道的時候。客觀上,中國反對克欽的想法。然而,由於緬甸政府確定了昂山素季不能參加本屆總統選舉,美國試圖借昂山素季勝選或敗選後發動對緬甸的和平演變的計劃破滅了。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需要搞亂緬甸。與此同時,作為緬甸政府,為了繼續贏得美國的信任,從而試圖得到美國的諒解,也在盡最大努力改革以符合美國的胃口。於是,美國以此為借口要求考察緬甸人權。2015年1月11日到15日,美國國務院人權特使訪問緬甸,與緬方舉行人權對話。美方代表團中還包括太平洋司令部副司令等數名軍方高官,他們低調訪問了緬北克欽邦首府密支那,「考察人權」的同時,了解緬北武裝沖突現狀。據報道,人權對話前,克拉奇菲爾德等美軍高級將領9日低調前往緬北克欽邦首府密支那,與緬甸武裝部隊總參謀部人員、密支那軍區指揮員及旅級前線軍官會晤。
除了探討緬甸軍隊建設和改革前景,美軍將領還專門聽取了緬北武裝沖突現狀、緬北各支「民地武」當前的情況,以及首批受訓緬軍回前線後的表現,並商討第二批緬軍少壯派軍官赴美受訓的事。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托馬斯·哈維是負責戰略構建的。有知情人士透露,美軍高層此次訪問緬北前線和內比都目標明確,那就是爭取緬甸軍人集團、昂山素季民主派和「民地武」三方面力量。說白了,美國一方面試圖在緬軍中扶植親美勢力,同時還向將昂山素季和緬北的武裝力量糅合在一起,並最終挑起緬甸的大規模內戰。

中國希望周邊穩定,以便於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美國,希望破壞中國周邊的穩定,破壞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於是乎,緬甸就成了中美較量的一個新區域。而緬甸內部的各方,也在不斷調整自己的位置,試圖謀得利益最大化。
事實上,中國在盡力試圖說服各方坐下來談判,避免緬甸最終發展成大規模的內戰,上了美國的當。然而,由於緬甸政府和緬北武裝的矛盾難解,被美國利用恐怕是定了,只是到底會利用到什麼程度,會不會引發大規模、全國性的大戰,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作者署名:緬甸中文網)

④ 緬甸為什麼和果敢同盟軍發生戰爭

這次果敢戰事,還有前一時期的江西南庄戰役,果敢同盟軍的主要政治目標是以打促談,爭取到自己的政治地位。而這個訴求,中方在給緬軍的有關緬北和平建議中也提到了果敢同盟軍的政治地位問題。這次果敢戰役後,緬軍總司令敏昂來在接受采訪時,也提到了,說中方在果敢同盟軍的問題上,提了干涉緬甸內政的建議,表示不滿,也佐證了中方的這個建議。
但從筆者所能了解到的情況來看,中方在建議中,僅僅是要緬軍正視果敢同盟軍的事實存在,緬北和平問題,需要一攬子解決,而不能留下戰火復燃的死角。可惜的是,緬軍沒有聽進去而直接拒絕了關於果敢同盟軍的建議,隨後,果敢戰事就正式爆發。
中方的建議中,只是要求緬軍正視果敢同盟軍的事實存在,要給予其應有的政治地位進行和談,沒有涉及到支持果敢同盟軍打回果敢,光復果敢。在果敢戰事爆發之前,彭家聲接受采訪時也是反復提到要緬方給予其談判的政治地位,也沒有得到緬軍的響應。隨後,果敢戰事爆發後,局面就暫時都失去控制,同盟軍提出的恢復果敢第一特區的政治目標,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新的政治目標。
二、果敢同盟軍宣傳上的政治失策略談
果敢同盟軍在打回果敢之初,就明確提出了果敢人不打果敢人,目標只對准緬軍。可惜的是,同盟軍的某個在網路上有影響的宣傳人員,一看到同盟軍起初的攻勢勢如破竹之時,就狂妄無知到了極點,在博客上對白所成明學昌魏三等自治區政府要員喊打喊殺,表現得比同盟軍更極左更革命的樣子。
而歷史早就證明,現實也正證明,往往這些民族主義口號喊得最響亮,最激烈的人,最後往往就是叛徒。
該宣傳人員在博客上的把敵人直接對准自治區政府要員而不是真正的敵人緬軍,看似是在為同盟軍搖旗吶喊,而實際上,是在為同盟軍樹立更多的政治敵人。之後,該宣傳人員又把矛頭直接對准了中國政府,對中國政府連篇累牘地痛罵。
這種夾帶個人私利的宣傳,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組織和事件來達到泄自己私憤的目的,絲毫不顧及到整個局勢下的果敢同盟軍的前途,是任何組織都無法容忍的,而這里我暫時說這是他的私利和泄憤,已經是很輕的表述了。
從開始到最後不顧果敢同盟軍的勸告直至警告,依然我行我素無限消費果敢同盟軍,為果敢同盟軍到處樹敵,達到自己肩負某國的政治目標。到最後,同盟軍不得不公開發出聲明與他進行政治上的切割,該宣傳人員的調子立馬一轉,說果敢同盟軍還沒站穩腳跟就要清算白所成魏三等等,他為白所成等感到悲哀,自己也是兔死狐悲,到這個時候,還不忘記對同盟軍栽贓和樹敵。
查同盟軍的官方博客,從沒有要通緝白所成要殺白所成,反而對白所成等惡狠狠地喊打喊殺的,就是該宣傳人員他自己。就是那個通緝令,也是由果敢同盟軍里與其關系要好又沒政治頭腦的某人頭腦發熱而擅自發出。果敢同盟軍在政治上被該人的夾帶個人私利的宣傳搞得越來越被動,迫使同盟軍不得不徹底與其進行切割。
在其夾帶個人私貨的謊言宣傳和暗示下,讓眾多網友認為彭家是受到美國資助才打回果敢而痛罵自己的國家不幫果敢人民,那麼中國由政府出於人道主義安置的大量果敢難民並收治傷員,何以視而不見?
有人說,單憑一個宣傳人員就能把這事攪渾了,側面說明很多問題;也有人覺得這個人能長期存在網路上這事很詭異。其實,果敢同盟軍的實力畢竟還很弱小,經不起這類政治投機商的消費。果敢同盟軍需要的是被幫助,而不是被消費。
三,關於果敢同盟軍的性質
當然,出於各種利益的考慮,網上包括群里有歌頌白所成的,有歌頌彭家聲的,有認為壓根就不需要借用彭家聲名望就可以打回果敢的,或者現借用彭家聲的聲望打回果敢然後一腳踢開彭家聲的,各種觀點在網路上都得到了充分地展示,也客觀上讓網友可以接受到四方的觀點以供自己判斷。
關於果敢同盟軍與彭家聲的關系問題,我的觀點是:沒有彭家聲的聲望,就不可能有果敢同盟軍的重新組建,但果敢同盟軍也不等同於彭家聲。果敢同盟軍目前是有著明確的政治目標並由緬甸民族正義黨所領導的以爭取少數民族的政治權利的革命武裝組織,而非某個人的私人武裝。
四、果敢同盟軍的戰役戰術得失談
這個問題由於敏感,筆者已經就這個問題在內部進行過意見交流,因此,在公開的層面上,不再談及。
五、果敢戰事的中方態度
有關中方的態度,從目前來看,沒有什麼改變,那就是:建議各方坐下來談,只要緬方願意,中國這次願意當調停人,而不再僅是見證人。這是在緬甸和平路線圖上,從沒有出現過的態度。
不過大家一定要注意,目前中方的態度也僅進行到此為止,還是沒有說支持同盟軍光復果敢,是否光復果敢,取決於談判的政治結果,而不是軍事結果。解讀出來的意思就是:一個名義上統一的緬甸是符合中國的利益的。
所以,在果敢問題上,在克欽問題上,中國目前是絕不接受任何一方用武力獨立於緬甸之外的政治訴求的,在這點上,佤邦和四特把握的相當精準,所以,佤邦和四特總是強調我們不分裂,但我們必須要高度自治。
當然,現在緬甸內地大緬主義情緒被煽動,針對中國的各種過激的政治言論在紛紛出籠,如果緬甸政府和軍方不從兩國和平穩定的大局考慮,只一味地宣洩自己的不滿和無限度向中方索取不恰當的回報,那麼,中方在目前上述立場上是否有微調、調整、方向性陡轉?還有待觀察,在此,筆者提醒網友注意研究下1967年緬甸和1969年的緬甸歷史。
六、緬甸軍方為什麼在果敢戰事上如此強硬?
熟悉緬北近些年的所有重大事件的網友應該知道,緬軍目前的高層,包括三軍總司令敏昂來,都是藉助2009年的88果敢事件而一戰成名爬上高位。因此,不管是中方的建議,還是果敢同盟軍的通過武裝斗爭打回果敢,這都無異於是要這些緬軍高層既得利益者把早已經吞進去的勝利果實吐出一部分出來,因此,不管是在政治考量上,還是在他們私人的利益考量上,是絕不輕言退讓的。
而緬甸國家的政治格局的角度來看,對於西方國家和緬甸內部大量的政黨和民眾要求就憲法的任何條款進行全民投票修憲的呼聲,吳登盛政府已經夾持這些有利於他政治利益的呼聲答應就修憲問題在5月份進行全民公投,在這種局面下,除了總統資格條款有可能修改公投外,軍方不經任何選舉就自動佔有議會25%的席位的條款的修改也可能會進行公投。
在軍方面對國際國內的巨大修憲公投的壓力下,軍方如果堅決反對修憲公投的聲音就會顯得異常刺耳。而此時的果敢戰事的爆發,無疑為緬軍提供了巨大的政治機會,為此,敏昂來總司令甚至高調說打擊果敢同盟軍是一場反侵略戰爭,就是意在通過調動國內的大緬主義情緒來讓緬甸民眾認為軍方的25%的席位是不可修改的,對果敢地區實行90天的軍管,也恰好涵蓋了計劃5月份的修憲公投。
因此,在修憲公投沒有結束之前,不管緬軍在果敢戰場遭到多大損失,也不會輕言撤軍和和談,相反,這個期間的緬軍重大傷亡反而更能刺激緬甸內地民眾的大緬主義情緒,從而達到就軍方在議會中的25%席位不舉行修改公投。在達到這個政治目標後,才有可能轉變對果敢同盟軍的政治態度。
七、如何讓緬軍和緬政府承認果敢同盟軍的政治地位?
有人問如何讓緬軍承認同盟軍的政治地位?答案是目前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繼續打,堅持到緬甸修憲公投之後,直到緬軍自己覺得損失慘重,政治籌碼也在輸的時候,態度才會出現變化。
同時,緬甸內部各個政黨、政治家、分析家、一些軍方人士,也認識到,如果在果敢問題上,不接受中方的建議,恐怕會重蹈69年的覆轍,到最後,輸的褲子都快沒有了,還是得談,因此也在積極建議和呼號希望政府和軍方高層不要因為自己的個人政治利益而不接受中方的建議。

同時,緬甸這些有識之士也暗示接受了中方的建議,88果敢事件的既得利益者今後在政治上相信中方不會讓其有損失的。但是緬軍不會把已經吞進肚子里的東西自動吐出的。
所以,後一階段的果敢戰事,將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會有多場惡戰,特別是在春節假期後中方的態度再次出來之前,雙方都會惡戰幾場,以爭取在談判時的政治籌碼。也就會看到,從緬軍目前誓言徹底干凈地消滅同盟軍,到後來會表述成消滅同盟軍的主力,之後再表述成擊潰同盟軍的主力,再之後就表述成為了國家和平,緬軍願意高姿態接受中方的調停。各位網友今後可以細心觀察緬軍就果敢戰事的評論表述的這種用詞細微變化。(緬甸東子

⑤ 為何緬甸一直在打仗,二戰後過了幾十年還沒能實現太平

緬甸是內陸國家,恰處在印支半島,靠近中國的最里側,所以就成為外國勢力覬覦東亞的戰略立足點,所以此處各股政治勢力,角斗不斷。

⑥ 緬甸軍為什麼和果敢軍打起來果敢軍有多少軍隊果敢軍地區有多少人民果敢軍是不是很窮還有果敢軍那

進入2015年,緬甸北部的戰事就由零星交火逐漸發展到大規模的武裝沖突,也逐漸吸引了國人關注的眼球,如今戰火已經綿延近三個月,而擁兵數萬,還有飛機、坦克等重武器的緬甸政府軍,卻始終奈何不了只有千把人,裝備也是多為輕武器的果敢同盟軍,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參加閱兵的緬甸政府軍。

首先是士氣,緬甸發動的緬北戰事更多是出於政治方面的考量,現在的緬甸三軍總司令敏昂萊,2009年時還是個普通的少將,之所以在短短幾年間就如同坐火箭那樣飛速晉升到大將,並且超越很多同輩執掌三軍帥印,就是因為2009年他主導的收復果敢的軍事行動取得了勝利。今年是緬甸的大選之年,如果在他領導下,再能拿下一兩個民間地方武裝,那麼他在緬甸政壇上的地位,即便不能取代吳瑞曼成為總統候選人,至少也能鞏固現有地位,讓新總統不敢小覷。所以這場沖突更主要的是為了爭奪政治上的利益,而與普通官兵沒有多少直接關系,更沒有師出有名的道義上的正義,基層官兵的士氣自然不會太旺盛。而反觀果敢軍一方,既有 2009年的前仇未雪,又有眼前的生死存亡。可以說是既懷著一雪前恥的復仇之志,又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哀兵之勇,士氣之高昂,自然不需再多說什麼了。兩相對比,孰高孰低已經是一目瞭然了。

其次是地形,緬北是連綿的山地,又是亞熱帶叢林地帶,在這樣的地形作戰,大兵團未必就有優勢,因為受到地形限制,即便是數萬大軍也很難部署。集中主力吧,機動也好,攻擊也好,都很難迅速展開。分散兵力吧,又容易被熟悉地形的果敢軍各個擊破。真是個兩難的選 擇。而果敢軍方面,雖然只有千把人,反倒是個最理想的兵力規模,你若是大兵壓境,我就可以化整為零,讓大部隊在這潮濕悶熱的叢林里兜圈子,就像高射炮打蚊 子;你若是分兵合擊,我就集中著千把人選擇有力地形,針對你一路,打你沒商量。所以在這樣的地形上,兵力上的優勢,並不能直接轉化為戰鬥力上的優勢。

果敢軍在密林中挖掘的地道。

再就是武器方面,盡管緬甸政府軍有飛機,有坦克,裝備方面的優勢更是壓倒性的。但是,在緬北復雜的地形上,緬甸空軍缺乏精準的目標指引,加上飛行員訓練水準也不咋的,要想真正有效地為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支援,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這也是緬甸軍機一再進入中國領空發生誤炸事件的客觀原因。至於坦克部隊在緬北的復雜地形,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難以施展出坦克部隊橫掃千軍的雷霆之威,弄得不好,反會像陷入泥潭的大笨牛,成為果敢軍火箭筒的活靶子。倒是果敢軍的輕武 器,在這種戰場環境最能發揮出打了就跑的游擊戰效能,要知道,在叢林中,一支AK47可遠比一門榴彈炮更有作用。

復次,就是緬軍步兵戰鬥力 並不那麼強悍。現在只需站在臨滄—南傘的公路邊,就能看到「果敢戰爭直播」。公路下方是大竹箐村,與這個雲南省鎮康縣村落正對面的,是緬甸果敢地區的扣塘 村。當地村民楊老三說:「真是嚇死人了,緬甸的重炮昨天早上8點就開始狂轟扣塘村山頭上的果敢同盟軍陣地,然後是步兵沖鋒。步兵在第一波攻擊中退下陣線, 再用重炮轟擊。10點40分左右,緬軍發動第二波步兵沖鋒,結果又敗了。後來,緬軍又從老街東城和其它地方調兵來,雙方一直打個沒停。」村民楊老三正在和 記者說著。談話間,眼看著1公里遠處的山上,就有果敢同盟軍部隊在追擊潰逃的緬軍。緬軍以多打少,發動3輪進攻都已失敗告終,最後還被對方的反沖鋒,打的 到處跑。可見戰斗能力和意志並不高。

果敢軍重機槍陣地。

這幕情景引來不少過往人員駐車圍觀,以至於過路的公安巡邏車不得不用廣播警告:「趕緊散了,小心流彈危 險!」果敢同盟軍最高指揮員告訴記者,自16日起,緬軍地面部隊和炮兵先後對鄰近中國南傘國門的同盟軍211旅防區、311旅的扣塘防區發動猛烈進攻,果敢同盟軍17日下午1時42分也突襲了緬軍由臘戌至老街的運輸車隊。

最後,果敢軍還有一條退路,就是在最危急的情況下,大不了退入中國境 內。盡管中國方面會出於維護治安的考慮,收繳果敢軍的武器,但是一般不會拘禁果敢軍的官兵,一旦避過風頭,果敢軍的官兵又會回到緬北,雖然只是赤手空拳, 但要知道在緬北,要搞到槍支武器,可是比搞到蘋果手機更容易啊。而緬甸正規軍由於國境線的限制,是根本無法實施迂迴包抄的戰術,而且漫長的邊境線也使政府軍防不勝防。甚至可以說,就是由於背靠中國,就使果敢軍有了即使被打敗也不可能被完全消滅的「不死金身」。

隱蔽在山地中的果敢軍地堡。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果敢軍有這么 多的有利條件,怎麼在2009年會被緬甸政府軍打得丟盔卸甲,連彭家聲也只帶了兩三個人落荒而逃,整整潛水了四五年才重新露頭?2009年緬甸政府軍的大勝,關鍵是當時彭家聲家族掌控果敢地區的政治經濟大權,引起手下不滿,最後堅固的堡壘還是被從內部攻破,要是沒有內部的里應外合,當年果敢軍也絕不會輸得如此之慘。而現在東山再起的彭家聲顯然已經吸取了這一深刻教訓,必然會有所改進,政府軍這回再要想靠內部分化來取得勝利,幾乎是不可能了。這也正是這次武 裝沖突持續了近三個月,政府軍空有兵力、裝備上的巨大優勢,也難以取得決定性的進展的原因所在。何況,本來緬甸政府軍先是和克欽獨立軍交火,而克欽獨立軍 可是緬北眾多民間地方武裝中實力最強的一支,兵力和裝備都在果敢軍之上,緬甸政府軍在進攻果敢軍的同時,還得提防克欽獨立軍會不會從背後來一刀,數敵太多,也是緬甸政府軍此次緬北戰事的戰略失策之一。

⑦ 緬甸為什麼總打仗

其實,緬甸的問題其實並不復雜,總結起來其實就是一個緬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矛盾無法解決。
緬甸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緬北地區如果敢、佤邦、撣邦少數民族區域等,長期是以一個割據的形態出現。這些地區控制了緬甸近一半的國土,有著較強的經濟和政治獨立性,甚至於一些地區還有這獨立的工業體系,這使得他們有了和緬甸政府分庭抗禮的資本。
這也是為何當這些區域罌粟種植業泛濫的時候,緬甸政府卻沒能做出有效的管控,原因就是他們管不了,這些地方的人不聽政府的。而罌粟種植由於其暴力,在一些地區內部甚至成為了支柱型產業,當地的政府不僅不管,還會適當的給予保護,這無疑是導致了武裝販毒集團的滋生和蔓延。由此可見,緬甸政府在緬北影響力有多弱!
這也是各方爆發沖突的原因的前提,因為如果緬甸政府軍能夠占據絕對的優勢,問題早就解決了。
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就是一個歷史原因了。
首先在歷史上,緬甸就是一個相對分裂的形勢,占據著平原河谷的緬族,因為其豐富的資源和宜居的環境,在人口上處於優勢。而在緬北地區撣族、克倫族、克欽族等少數民族。雖然人口處於劣勢,但依靠著山地優勢,他們一直保持著相當大的獨立性。
誰也不能征服誰,即使是在英國人來後,這樣的矛盾依然沒能解決。當然,英國人巴不得這樣的矛盾存在呢,這樣他們才能更好的控制緬甸嘛。挑起民族矛盾不就是英國人最喜歡乾的嗎?當初的「印巴分治」害死多少人?
所以英國殖民時代,這樣的民族矛盾不僅沒能解決,反而還加大了。
後來緬甸為了尋求獨立,由昂山將軍提倡組建聯邦政府,這原本是解決雙方矛盾的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因為首先昂山將軍是當時獲得各方勢力認同的唯一領袖,而且聯邦政府和極大的保持緬北地區各方勢力的獨立性。但是不幸的是,昂山將軍被刺殺。雖然此時的緬甸相對比較統一,那僅僅只是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英國,他們都想獨立。
在英國人走後,矛盾再次爆發,分離主義在緬甸大行其道。緬族控制的中央政府當然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於是軍政府出現了。接下來就是武力征服與鎮壓,緬族希望通過武力來獲得國家的統治權。而邊緣少數民族勢力也不憚一戰,因為或許只有戰爭,才是保證其存在下去的最好方式。因為在工業化時代,他們只會被占據了更好地域的緬族逐漸的而拉開距離,最終被碾壓。
與其如此,那還不如一直打下去,一次來延緩雙方差距拉開的速度。說不定他們能在失敗之前,拿到自己想要的權益。
如此一來,緬甸內戰便已不可避免,著一打就是幾十年。當然了,至於為何會打這么就,主要還是緬甸政府內部不團結,軍政府和昂山素季領導的民主派至今還在明爭暗鬥。國家遲遲不能走上正軌。不然,以雙方的地緣差距來看,緬北是堅持不了多久的。至少在中國停止支持緬共武裝力量的時候,緬甸就應該可以實現和平。
所以,當今緬甸亂局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國家意識形態不能統一,各大勢力盤踞,分歧太多。當然,緬甸軍隊也是菜,數十萬軍隊面對總人口不過十餘萬的果敢地區,這么久了都搞不定.

⑧ 這次緬甸戰爭的起因是什麼

中國與印度因藏南的問題鬧得不可開交,其實,主要就是為非法的麥克馬洪線鬧得不可開交。
而據麥克馬洪線簽約,還有」麥克馬洪線緬甸段」。麥克馬洪線緬甸段就包括了果敢這片土地。而今,緬甸見中印度關系因麥克馬洪線的問題不可開交,自然覺得麥克馬洪線緬甸段即「緬北」與「果敢」有被 否認的可能!所以用軍隊先駐入此地,奪取實佔主權為重!
原來緬甸曾長期隸屬英國印度殖民地的一部份。直至1937年才成立英緬殖民地政府,緬甸才脫離英印殖民地。故在1910年代英藏兩政府背著中國中央政府所劃定的麥克馬洪線是包括有緬甸段的, 即緬甸克欽邦北部Kachin Race Distribution Map克欽邦大部份(北部)是英國在民初侵佔雲南顥頗族聚居的江心坡和孟養土司地區, 中緬邊界條約割讓與緬甸的麥克馬洪線緬甸段。 此也為何招致印度政府振振有詞的說,中國既然可以承認麥克馬洪線緬甸段,為何不能承認麥克馬洪線印度段, 使印度侵佔藏南合理化。
這次緬甸新一輪的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是緬甸新政府後面實際掌權的全國最高委員會在新憲法通過後,借口民族武裝抗拒整編已超過了規定期限,並從2010年9月1日起,把這些民族武裝宣布所謂的非法武裝。新政府成立前後,對這些「非法民族武裝」的軍事圍剿,當作是新政府顯示權威和行使新憲法的首要任務

⑨ 緬甸為啥要打仗

大緬族主義作祟,想要撕毀彬龍協議,建立單一制的緬族至高無上的國度。

⑩ 緬甸為什麼一直在打仗,看完你就知道了

緬北各個少數族群,都有自己的武裝,同時,緬甸又有大緬族主義,的確有一些歧視這些少數族群。所以,戰斗就一直持續,加上緬北是叢林地區,最適合打游擊戰。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6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7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20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1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5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0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5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09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6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