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挖玉去哪裡
⑴ 怎麼挖到玉石
不是隨便哪裡都能挖的出的,如果哪裡都能挖的出,就不名貴了,要到有礦的地方。或是到流經玉礦的河流的下游里找,玉礦比如緬甸的翡翠、南陽的獨山玉、遼寧岫岩的岫玉。河裡找的籽料,比如新疆的和田玉。
⑵ 我要去緬甸挖玉石,有沒有人可以幫我
緬甸地方武裝會打死你的,用槍打死你!礦主更會打死你!
⑶ 緬甸翡翠的開采方法
最初緬甸采玉人人無法將大塊體的翡翠從土層中挖掘出來,常用火把原石燒透,再潑冷水使之炸裂,然後挑選帶色的碎塊,對挖出地面的大塊原料也常用此法進行破碎。直到現在,大部分仍是沿襲古老的人工挖掘,由於缺乏專業知識與專業的探采設備,挖掘只能憑經驗和運氣,盡管非常辛苦,卻還是年年如故,樂此不疲。從中國內陸前往緬甸的玉石礦山開發商則採用先進的機械化開采模式,開采場面之大、開采數量之多是手工開采所無法比擬的。緬甸礦區的開采時間集中在每年陰歷九月至次年的四月。其餘均是雨季,坑洞積水,道路泥濘,氣候炎熱,生活和挖掘都十分困難,即便是開采出來的原石都不能及時運送出來。每到旱季,三五成群的玉工,自發地上山尋找老闆,選中場口,用最原始的工具逐層由表及裡向下挖掘,人們將這種方法稱為「挖洞子」。另一種是「開塘法」,不再採用縱向的挖掘,而是採取類似露天煤礦開采式的挖掘方法橫向挖出淺層的養魚塘大小的坑口,邊挖邊尋找石頭。此種方法常見在新場區使用。第三種是「沖苗法」。顧名思義是利用抽水機引水沖淘,看到目標後再有的放矢地挖掘,這種方法適合於地面土層較薄的地區。第四種是「打撈法」。此種方法的開采頗象古代硯工於深潭中開采硯石一樣,由工人潛到水裡辨認礫石與翡翠,然後將其打撈上地面,分辨優劣和決定取捨。這種方法,沿伊洛瓦底江的場區場口而今仍在使用。
⑷ 翡翠在緬甸的產地有哪些老場區新場區各有哪些場口
根據石頭的種類和開采時間的順序,通常將整個場區劃分為六大場區:老場區、大馬坎場區、小場區、後江場區、雷打場區和新場區.
翡翠的主要產地是緬甸北部山地,北緯24°~28°,東經96°線左右,東起和平,西至紅木林,北起拉班,南至溫朵.烏龍江橫貫整個玉石場區,因而有玉石產地在烏龍江之說.它處於高黎貢山和巴蓋崩山的夾峙之中,南北長約240公里,東西寬約170公里,多數為丘陵地和沖積平地,氣候炎熱,年降雨量達3,000毫米以上.當地群眾多為欽撣、蕪、傈等少數民族,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蜂湧而至的挖玉人大約有幾十萬人之多。
按翡翠產出環境分為山料和仔料,前者是未受風化破碎而與原岩長在一體無包皮內外相同。後者是經受風化破裂。經水土或河流沖刷轉移形成外殼包皮,其外殼特徵與產地地質、土壤、植被及水質有密切關系,即場口不同而賭石也有差異。著名的場口其賭石有典型特性。如位於烏龍河中流老場區其中大場口有27個。已開採到20米以下,共分三層由上而下,第一層黃沙皮,第二層黃紅沙皮,第三層為黑沙皮。在後江場區有10多個場口,產量多、質量好、很受商家重視的新場口,其深部產出之石以紅蠟、黑蠟和白黃蠟殼為顯著標志。應該指出,翡翠場口眾多,每個場口都可能產出。
⑸ 翡翠原石一般在什麼地方
翡翠原石一般指翡翠,其主要產地在緬甸北部的霧露河(江)流域第四紀和第三紀礫岩層次生翡翠礦床中。
它們主要分布在緬北克欽邦地區,南北長約240 km,東西寬170 km。1871年,緬甸霧露(又作烏尢,烏龍、烏魯)河流域發現了幾大礦床,其中最著名礦床有4個,它們分別是度冒、緬冒、潘冒和南奈冒。
原生礦翡翠岩主要是白色和分散有各種綠色色調及褐黃、淺紫色的硬玉岩組成,除硬玉礦物外還有透輝石、角閃石、霓石及鈉長石等礦物,達到寶石級的綠色翡翠很少。
除了緬甸出產翡翠外,世界上翡翠出產的國家還有中國、瓜地馬拉、日本、美國、哈薩克、墨西哥和哥倫比亞。這些國家翡翠的特點是達到寶石級的很少,大多為一些雕刻級的工藝原料。中國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也出產少量翡翠礦石。
(5)緬甸挖玉去哪裡擴展閱讀:
此外,緬甸翡翠原石開采大部分都是在礦區,山區。一個中型的礦區就有幾十萬人,有點像蟻窩!工人都是用炸葯將堅硬的山丘炸松,然後用怪手挖掘,將土抬出來挑選翡翠原石,再將廢土運出倒掉。
據開采商講述翡翠原石很少,幾天挖不到一塊翡翠原石也是常有的事。翡翠原石不僅開采困難,在運輸方面也比較困難。從礦山經過大象托運或人工搬運的山地,轉公路運輸。
翡翠是由大洋板塊俯沖到地下深處形成的,由於需要特殊的地質條件,因而能夠滿足翡翠形成條件的地區很少,日本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出產翡翠的國家之一。早在大約7千年前的日本繩文時代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翡翠加工品。
在繩文時代(公元前131世紀左右至公元前4世紀左右)、彌生時代(公元前3世紀左右至公元後3世紀左右)、古墳時代(3世紀後期至7世紀)遺址中發現的勾玉等翡翠產品都出產於位於新潟縣的系魚川。系魚川市在2008年時將翡翠選為「市石」。
⑹ 翡翠原石平均4萬一公斤揭開緬甸礦區神秘的面紗
說到賭石,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大玉王」,這塊料子最早出現在2006年仰光公盤,當時1188公斤,底價800萬歐元,這塊料子當時在場口出土購買成本在4000萬人民幣,僅合4萬元一公斤,系緬甸三位最有實力的賭石高手所得。
所以誠然翡翠價高有部分商家可以炒作的原因,但是更多的還是和翡翠自身的稀缺、和開采方式困難、和製作過程艱辛等等因素有關,真正到達市場上的翡翠原石和成品,每一件都是花費了難以計量的人力物力開採製作出來的,每一件都應當被我們視為珍品,好好珍惜。
⑺ 如何去緬甸開采玉石的相關條件與手續
建議你去公司問問。此類公司有很多,如:雲南省徽翠苑珠寶有限公司。
以及數不清的連鎖加盟公司。比如中華真玉第一家,等等
最好去雲南瑞麗等地區實地考察。如果真有意,准備充足的話去緬甸走一走
⑻ 緬甸翡翠有幾個坑口
根據場區場口所翡翠的特殊性,來觀察判斷這塊翡翠是否可賭。場區又分老場區、新場區及新老場區。六個場區分別為:
老場區
(也稱老坑老廠〉
翡翠的場口
①怕崗場區,著名場口有灰卡、木那、大谷地、四通卡、帕崗等28個以上場口。
②木坎場區,著名場口有大木坎、雀丙、黃巴等14個以上場口。
③南奇場區,著名場口有南奇、莫罕等9個場口。
④後江場區,著名場口有後江、雷打場、加莫、莫守郭等5個以上場口。[2]
新場區
(也稱新坑新廠〉
⑤新場區,著名場口有馬薩廠、凱蘇、度胃、目亂崗等11個以上場口。
新老場區,(也稱新老廠〉
⑥新老場區,著名場口有龍塘場口等。
最著名的場口是:老帕敢、會卡、大谷地、木那、格拉莫、次通卡等。這些場口的玉石產量多、質量高,交易中經常遇到,因此必須熟練掌握其特性 這些場口的玉石老 做出來的貨比新場區的貨都要好
老場區
位於霧露河中游,是開采時間最早的場區,大約是在18世紀。也是至今面積最大、場口最多、種類繁多的場區。其中較大的場口有27個,最著名的場口是:老帕敢、會卡、大谷地、木那、格拉莫、次通卡等。這些場口的玉石產量多、質量高,交易中經常遇到,因此必須熟練掌握其特性。[2]
帕敢場區
這個場區是沖積或殘—坡積礦床,位於烏魯江中游,開采時間始於公元一世紀。目前挖掘最深的坑洞已達第五層約為30米左右深。第一層所出的塊體幾乎都是黃沙皮殼,第二層多見紅沙皮殼,並帶有蠟皮,第三層為黑沙皮殼,第四層為灰黑皮殼,第五層為白黃皮殼,大多有蠟皮。場口之間的塊體有著明顯差異,區別並非易事,通過認識場口記清各自的特徵,方能熟中生巧,准確作出判斷。這個場區主要場口有:老帕敢、麻母灣、惠卡、擺上橋、大古地、赤通卡、格拉莫、勐毛、東郭、馬拿、結崩窮、莫老埂、仙洞、香公、窮瓢、南英、育馬、格銀窮、東磨、格拉莫窪、帕丙、資波、陷典、苗畢、莫地、帕扁、三決、哼定、橋烏、老寨棚子、嗆叭、三岔河、莫敢。[2]
後江場區
後江是烏魯江北側的一條支流,名為康底江。翡翠礦區分布在江畔,
翡翠的場口分布
因而稱為後江場區。這里也是沖積型礦床,開采時間較晚,大區在十六世紀初葉。這里包括後江和那莫兩個場區。雖然兩地相距不遠,所產翡翠塊體卻有天壤之別。後江場區所出產的塊體,一般在300克左右,品咱多,質地優,上殼薄,幽默產上乘。現掘近深度已超過第六層,約為30多米深,第三、第四層都有隔層,前二層與老場區的情況類似,第六層的塊體皮殼幾乎都是黃蠟殼,第六層之後的隔層比較厚,出礦率較低。主要場口有:磨隆、比四都、格母林、帕得多曼、香港莫、莫東郭、莫地、加英、不格朵、格青莫那莫場區。
大場區
那莫是緬語,意為雷打。這個場區也叫雷打場區,所出的塊體稱為雷打石。這個場區位於康底江上游,多見為表生礦,塊體低劣,裂紋多,底水干硬度差,質地疏鬆,絕大部分不能切割製作,雖有綠色大多屬於變種石其價值十分低廉。雷打石的變種原因,需從成因上作進一步的探明,看其中下層是否能有變化,希望能出正宗翡翠。近些年業,人們已逐漸對這個場區有了新的看法。1992年初,這個場區發現了一塊巨大如屋的優質塊體,尤如暴出奇跡,一時引起轟動。具有代表性的場口只有:那莫、勤蘭幫、勐蘭幫。
小場區
這個場區位於烏魯江南面,面積約為45平方公里,比後江場區大三倍,只因場口不多,人們把它稱為小場區。這里是原生礦床,曾郵產過許多優質翡翠,是整個緬甸翡翠礦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這個場區最深的場口已控到第四層,以黑色帶蠟殼的塊體為多,最有名氣的場口是:南奇、南莫、莫六、細莫、莫罕、南西翁、烏起公、那黑、通董、磨六磨、摸格地。
緬甸翡翠礦區主要位於緬北孟拱西北部的烏龍河上游,長約250千米,寬約15千米,面積三千餘平方千米。各個礦山不同坑口所產翡翠各具特色,質量好壞不同,因而識別賭石場口(即采玉坑口),對推斷賭石玉質的好壞,有很大的幫助。玉石行業有一句名言,即「不識場口,不玩賭石」。故在選購翡翠原石時,一定要懂得玉料的產地和特徵,否則就無條件做賭石生意。
現據幾種有關資料,對翡翠賭石必須了解的8大場口作一些簡介,以供參考:
後江玉石
(也稱坎底玉):
分老後江玉與新後江玉,均產於河床沖擊砂中。其中,老後江玉產自沖擊層之底部。皮薄呈灰綠黃色,個體很小,很少超過0.3千克好底好,常產滿綠高翠,少霧,多裂紋,做出成品的顏色比原石變好(即增色),且加工性能好,是製作戒面的理想用材。
新後江玉的皮較老後江玉厚一些,個頭較大,一般在3千克左右,水與底均比老厚江玉差,密度極硬度也略小,裂紋多,成品拋光後不及原石色彩好,即使滿綠、高翠,也難做出高檔飾[3]
帕崗玉石
屬歷史名坑,開采最早。帕崗玉皮薄,皮以灰白及黃白色為主,玉石結晶細,種好,透明度高,色足;個頭較大,從幾公斤到幾百公斤,呈各種大小樂石。一般以產中低檔磚頭料為主。老帕崗以產皮殼烏黑似煤炭的黑烏砂玉著名,但已全部采完,市場所見烏砂玉均產自麻蒙。
灰卡玉石
皮殼雜色,以灰綠及灰黑色為主,透明度好壞不一,水底好壞分布不均,但有綠的地方水常較好。玉石個體大小懸殊,大件的可達幾百千克至上萬千克的。
麻蒙玉石
(也稱烏砂玉)
黑烏砂黑中帶灰,水底一般較差,且常夾黑絲或白霧,綠色偏籃。.
打木砍玉石
(也稱刀磨砍玉)
皮殼多為褐灰色、黃紅色,一般水與低均較好,但多白霧、黃霧。個頭較小,一般1--2千克。此地還產如血似火之紅翡玉石,也較名貴。
抹崗玉石
(也稱抹崗玉)
皮較粗,皮色灰黃或灰白;玉石水與底均較好,裂紋少,為綠或滿綠夾顏綠之高翠品種,很少含雜質,玻璃底較常見,但產量少。 7.自壁玉石(又稱次卑玉)
皮殼以黃灰為主,水底均佳,裂紋少,但有白霧,其產品以藍花水好聞名,有少量做高檔手鐲的綠花玉料產出,騰沖有名的綺羅玉即產於此坑。
龍塘玉石
(也稱龍坑玉)
以黃砂皮或灰白魚皮為主,皮殼較粗。大部分水與底均好,綠色很正,常出高翠玉料。
馬薩玉石
屬新廠玉,無皮或少皮,綠較淺淡,水與底有好有差,主要用作低檔手鐲料
⑼ 緬甸翡翠玉是怎麼挖的
這是緬甸政府才能接觸到的,他們的礦石不對外的,全都是政府接管,你是想去挖礦a ,即使是進購原石把控的也是很嚴格,都是經過好幾輪的挑選後才會流通於市面。
⑽ 哪個地方適合去挖寶藏
在中國所有的土地都是國有的,挖出來寶藏也是屬於國家的,所以只能去外國找寶藏。緬甸北部的胡康河谷盛產緬甸玉,非常受國人歡迎,兒子價格也非常的高,樓主有膽識的話,可以約幾個人,偷渡過去看看,多半可以挖到玉石,不過那裡有反政府武裝活動,安全性必須要充分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