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翡翠老坑有哪些
❶ 緬甸翡翠何謂老坑種定義是什麼
明確一下:老坑 新坑 種老 種嫩 這些概念!!!!
很多商家在標簽上,或者標題上,不論什麼東西都會說個 老坑什麼什麼的東西。
大家喜歡翡翠,接觸翡翠,時間長了後對業內經常說的,老坑,老種,新坑等等這些名詞很容易混淆。我在這里來明確一下這些概念,希望大家能有個認識。
首先,如果老坑 新坑 單純的來代表開采時間(或者礦坑發現時間的早晚) 那麼可以說老坑是早開採的 新坑是新開採的 但是這種說法沒什麼意義,早開採的礦也未必就出什麼好東西。因為這種開采時間的早晚,只能說是緬甸勞動人民發現的早晚罷了。跟真正業內所指的新老之意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講清楚新老坑之前,先來說一點知識:翡翠的礦脈 分為原生礦和次生礦。 什麼是原生礦呢?就是基本沒怎麼經過地殼碰撞,岩溶澆灌以及一些地質運動的原生礦脈。 次生礦:就是指,翡翠礦脈經過大量的地質運動,碰撞後逐漸穩定下來所形成的翡翠礦脈。 那麼這兩種礦脈有什麼不同呢?我們都知道翡翠的種,種細指的是結構細膩,排列緊密。種粗指的是結構粗狂,顆粒間隙大。在地質活動、碰撞中,種粗的翡翠礦石因為本身顆粒間隙大,結構粗糙所以在碰撞的過程中很多這種種粗的礦石就被流失掉了,剩下來的,結構夠細密的,能經受得住地質活動考驗的,就留了下來,形成了翡翠次生礦。
從以上的原生礦、次生礦對比來看,次生礦中大多數都是種地細膩堅硬,結構緊密的翡翠。
我們把這種次生礦脈開挖的礦場稱為老坑,老場!!
而原生礦脈開挖的礦場成為新坑,新場!!! 這是從礦脈意義上,業內對新老坑的一種分法。
但是,老場也會出新坑料,就是說,次生礦脈中也不會全部都是種細,結構緻密的翡翠礦石,也會有沒有流失掉的種粗的礦石。
新場也會出老坑料,就是說,原生礦脈中也不可能都是種粗的東西,也會有天生就種細的翡翠礦石。
只不過老場出的老坑料比例要大一些就是如此了。
最後單獨說一下老坑種! 有的商家會說老坑種這個概念。
老坑種是 單指那些色肉相融的色料。 無色的不能叫老坑種,只是現在的市場比較亂,很多商家為了提高自己商品的價值來混淆一些概念,很多業內傳統的叫法到現在都變味了。
最後明確一下,老坑種!!(就是色料相融的料子) 並不代表老場 只是單指這種料子而已!!!!!
其實作為一個普通的翡翠消費者來說,我們不必一定要分得清楚這些概念。我們只需要記住,種老代表的就是種細(也就是說從凈度,透度,光澤,水潤度越好的東西種就越老) 種新(嫩)代表的就是種粗(也就是說從凈度,透度,光澤,水潤度相對較差的東西) 只需要明白這兩個概念就可以了。
希望大家明確這些概念,對翡翠料子以及種的新老等概念有一個認識。
❷ 緬甸老坑翡翠與新坑翡翠有什麼區別
緬甸老坑翡翠與新坑翡翠有以下區別:
老 坑成礦年代早,塊體生形豐滿,沙發顯著,霧層平均,底章緻密,顏色光鮮.常見的有山石、水石、半山半水石,都是老坑的同質多象.老坑的成分不亂,結構綦嚴,硬度強,比重足.發育完善;具備了正宗緬甸翡翠的品質,表現出緬甸翡翠作為寶石所應有的長處.古往今來,所有高檔首飾和雕件,無不是取材於老坑石.但是.老坑石也有差異之分,有的老坑石只經歷了一次風化.沒有霧層,顏色不夠冶艷.有的老坑石結品顆粒較粗,底章不夠細膩,常顯得水分不足.有的老坑石,綠色的藍味過重,黃味不足.有的綿柳凸起,有的裂紋太多等等。
緬甸的新坑緬甸翡翠,是典型的原生礦產物,沒有風化過程,因而沒有皮殼,也沒有霧層.這是新坑緬甸翡翠的基本特徵。比較老坑而言,新坑的緻密程度低,韌性弱,易斷裂.顏色淺淡而色性顯弱.成分中含鋁較多,比重偏輕,硬度稍軟.
❸ 緬甸翡翠有幾個坑口
根據場區場口所翡翠的特殊性,來觀察判斷這塊翡翠是否可賭。場區又分老場區、新場區及新老場區。六個場區分別為:
老場區
(也稱老坑老廠〉
翡翠的場口
①怕崗場區,著名場口有灰卡、木那、大谷地、四通卡、帕崗等28個以上場口。
②木坎場區,著名場口有大木坎、雀丙、黃巴等14個以上場口。
③南奇場區,著名場口有南奇、莫罕等9個場口。
④後江場區,著名場口有後江、雷打場、加莫、莫守郭等5個以上場口。[2]
新場區
(也稱新坑新廠〉
⑤新場區,著名場口有馬薩廠、凱蘇、度胃、目亂崗等11個以上場口。
新老場區,(也稱新老廠〉
⑥新老場區,著名場口有龍塘場口等。
最著名的場口是:老帕敢、會卡、大谷地、木那、格拉莫、次通卡等。這些場口的玉石產量多、質量高,交易中經常遇到,因此必須熟練掌握其特性 這些場口的玉石老 做出來的貨比新場區的貨都要好
老場區
位於霧露河中游,是開采時間最早的場區,大約是在18世紀。也是至今面積最大、場口最多、種類繁多的場區。其中較大的場口有27個,最著名的場口是:老帕敢、會卡、大谷地、木那、格拉莫、次通卡等。這些場口的玉石產量多、質量高,交易中經常遇到,因此必須熟練掌握其特性。[2]
帕敢場區
這個場區是沖積或殘—坡積礦床,位於烏魯江中游,開采時間始於公元一世紀。目前挖掘最深的坑洞已達第五層約為30米左右深。第一層所出的塊體幾乎都是黃沙皮殼,第二層多見紅沙皮殼,並帶有蠟皮,第三層為黑沙皮殼,第四層為灰黑皮殼,第五層為白黃皮殼,大多有蠟皮。場口之間的塊體有著明顯差異,區別並非易事,通過認識場口記清各自的特徵,方能熟中生巧,准確作出判斷。這個場區主要場口有:老帕敢、麻母灣、惠卡、擺上橋、大古地、赤通卡、格拉莫、勐毛、東郭、馬拿、結崩窮、莫老埂、仙洞、香公、窮瓢、南英、育馬、格銀窮、東磨、格拉莫窪、帕丙、資波、陷典、苗畢、莫地、帕扁、三決、哼定、橋烏、老寨棚子、嗆叭、三岔河、莫敢。[2]
後江場區
後江是烏魯江北側的一條支流,名為康底江。翡翠礦區分布在江畔,
翡翠的場口分布
因而稱為後江場區。這里也是沖積型礦床,開采時間較晚,大區在十六世紀初葉。這里包括後江和那莫兩個場區。雖然兩地相距不遠,所產翡翠塊體卻有天壤之別。後江場區所出產的塊體,一般在300克左右,品咱多,質地優,上殼薄,幽默產上乘。現掘近深度已超過第六層,約為30多米深,第三、第四層都有隔層,前二層與老場區的情況類似,第六層的塊體皮殼幾乎都是黃蠟殼,第六層之後的隔層比較厚,出礦率較低。主要場口有:磨隆、比四都、格母林、帕得多曼、香港莫、莫東郭、莫地、加英、不格朵、格青莫那莫場區。
大場區
那莫是緬語,意為雷打。這個場區也叫雷打場區,所出的塊體稱為雷打石。這個場區位於康底江上游,多見為表生礦,塊體低劣,裂紋多,底水干硬度差,質地疏鬆,絕大部分不能切割製作,雖有綠色大多屬於變種石其價值十分低廉。雷打石的變種原因,需從成因上作進一步的探明,看其中下層是否能有變化,希望能出正宗翡翠。近些年業,人們已逐漸對這個場區有了新的看法。1992年初,這個場區發現了一塊巨大如屋的優質塊體,尤如暴出奇跡,一時引起轟動。具有代表性的場口只有:那莫、勤蘭幫、勐蘭幫。
小場區
這個場區位於烏魯江南面,面積約為45平方公里,比後江場區大三倍,只因場口不多,人們把它稱為小場區。這里是原生礦床,曾郵產過許多優質翡翠,是整個緬甸翡翠礦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這個場區最深的場口已控到第四層,以黑色帶蠟殼的塊體為多,最有名氣的場口是:南奇、南莫、莫六、細莫、莫罕、南西翁、烏起公、那黑、通董、磨六磨、摸格地。
緬甸翡翠礦區主要位於緬北孟拱西北部的烏龍河上游,長約250千米,寬約15千米,面積三千餘平方千米。各個礦山不同坑口所產翡翠各具特色,質量好壞不同,因而識別賭石場口(即采玉坑口),對推斷賭石玉質的好壞,有很大的幫助。玉石行業有一句名言,即「不識場口,不玩賭石」。故在選購翡翠原石時,一定要懂得玉料的產地和特徵,否則就無條件做賭石生意。
現據幾種有關資料,對翡翠賭石必須了解的8大場口作一些簡介,以供參考:
後江玉石
(也稱坎底玉):
分老後江玉與新後江玉,均產於河床沖擊砂中。其中,老後江玉產自沖擊層之底部。皮薄呈灰綠黃色,個體很小,很少超過0.3千克好底好,常產滿綠高翠,少霧,多裂紋,做出成品的顏色比原石變好(即增色),且加工性能好,是製作戒面的理想用材。
新後江玉的皮較老後江玉厚一些,個頭較大,一般在3千克左右,水與底均比老厚江玉差,密度極硬度也略小,裂紋多,成品拋光後不及原石色彩好,即使滿綠、高翠,也難做出高檔飾[3]
帕崗玉石
屬歷史名坑,開采最早。帕崗玉皮薄,皮以灰白及黃白色為主,玉石結晶細,種好,透明度高,色足;個頭較大,從幾公斤到幾百公斤,呈各種大小樂石。一般以產中低檔磚頭料為主。老帕崗以產皮殼烏黑似煤炭的黑烏砂玉著名,但已全部采完,市場所見烏砂玉均產自麻蒙。
灰卡玉石
皮殼雜色,以灰綠及灰黑色為主,透明度好壞不一,水底好壞分布不均,但有綠的地方水常較好。玉石個體大小懸殊,大件的可達幾百千克至上萬千克的。
麻蒙玉石
(也稱烏砂玉)
黑烏砂黑中帶灰,水底一般較差,且常夾黑絲或白霧,綠色偏籃。.
打木砍玉石
(也稱刀磨砍玉)
皮殼多為褐灰色、黃紅色,一般水與低均較好,但多白霧、黃霧。個頭較小,一般1--2千克。此地還產如血似火之紅翡玉石,也較名貴。
抹崗玉石
(也稱抹崗玉)
皮較粗,皮色灰黃或灰白;玉石水與底均較好,裂紋少,為綠或滿綠夾顏綠之高翠品種,很少含雜質,玻璃底較常見,但產量少。 7.自壁玉石(又稱次卑玉)
皮殼以黃灰為主,水底均佳,裂紋少,但有白霧,其產品以藍花水好聞名,有少量做高檔手鐲的綠花玉料產出,騰沖有名的綺羅玉即產於此坑。
龍塘玉石
(也稱龍坑玉)
以黃砂皮或灰白魚皮為主,皮殼較粗。大部分水與底均好,綠色很正,常出高翠玉料。
馬薩玉石
屬新廠玉,無皮或少皮,綠較淺淡,水與底有好有差,主要用作低檔手鐲料
❹ 什麼是老坑緬甸翡翠它與新坑翡翠的區別在於
TAGS: 緬甸翡翠 老坑翡翠 新坑翡翠 步驟/方法1: 老坑 成礦年代早,塊體生形豐滿,沙發顯著,霧層平均,底章緻密,顏色光鮮.常見的有山石、水石、半山半水石,都是老坑的同質多象.老坑的成分不亂,結構綦嚴,硬度強,比重足.發育完善;具備了正宗緬甸翡翠的品質,表現出緬甸翡翠作為寶石所應有的長處.古往今來,所有高檔首飾和雕件,無不是取材於老坑石. 2:但是.老坑石也有差異之分,有的老坑石只經歷了一次風化.沒有霧層,顏色不夠冶艷.有的老坑石結品顆粒較粗,底章不夠細膩,常顯得水分不足.有的老坑石,綠色的藍味過重,黃味不足.有的綿柳凸起,有的裂紋太多等等.總之,天然形成的老坑石,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陷與不足.反之,就顯示不出老坑石的貴重和難求.老坑石和新坑石比擬,可用率可達75%以上.緬甸每年均勻生產的老坑緬甸翡翠約為50%以上,一直據有主要地位.3:新坑 緬甸的新坑緬甸翡翠,是典型的原生礦產物,沒有風化過程,因而沒有皮殼,也沒有霧層.這是新坑緬甸翡翠的基本特徵.比較老坑而言,新坑的緻密程度低,韌性弱,易斷裂.顏色淺淡而色性顯弱.成分中含鋁較多,比重偏輕,硬度稍軟.但新坑的塊體較大,底章不失玻璃光澤,還是硬玉中的上品.新坑石多用於雕件及中低檔飾物.新坑緬甸翡翠每年均勻生產量約為20%.
❺ 緬甸老坑翡翠有什麼特點
翡翠習慣上亦稱為緬甸玉,是緬甸出產的硬玉,日本、蘇聯、墨西哥、美國加州等地均產有硬玉,但其質量與產量遠遠不如緬甸聯邦。緬甸聯邦北部的密支那地區,翡翠礦床儲量最大,很早就開采寶石級翡翠,供應世界各地。所以人們長期以來只知道緬甸聯邦才出產翡翠,因此將緬甸聯邦玉作為硬玉的代名詞了,硬玉是學名,而緬甸玉則是行家的行話。 翡翠的價值主要取決於顏色、透明度、質地、地.子、種、瑕疵、裂綹、工藝等等。下面分別對此加以說明: A、顏色 翡翠常見的顏色為綠色、白色、紅色、紫色等 ,其中尤以綠色為最優的品種,如果一件翡翠中既有綠色,又有紅色和紫羅蘭色,那也是一件非常難得的玉。由於綠色在顏色中具有最重要的商業價值,因此主要對綠色加以介紹: 商業上翡翠的綠色總體來說,講求"濃、正、陽、和"。所謂"濃"是指綠色飽滿、濃重;"正"是指綠色純正,不含雜色;"陽"是指綠色鮮艷、明亮;"和"是指綠色均勻、柔和。(轉自博寶藝術網)
❻ 緬甸老坑翡翠手鐲有幾種如何辨別
緬甸老坑翡翠手鐲玻璃種在翡翠玉的種類中是最好的玉種,即珍品;該檔次以下依次為冰種,蛋清種,糯種,荔枝種,豆種等,其透明度為半透明至微透明。具體的分辨方法,我講肯定沒有專業人士准確,你還是直接到www.ecshw.com/category-19-b0.html,他們不止是翡翠銷售網,還是翡翠網路網哦。
❼ 緬甸翡翠老坑老廠的名稱有哪些
一:目亂干 為新廠,無皮,水好底好,有白霧。以出產紫羅蘭及紅翡為主。
二:帕崗 屬歷史名坑,開采最早。帕崗皮薄,皮以灰白及黃白色為主,結晶細,種好,透明度高,色足。
三:灰卡皮殼雜色,以灰綠及灰黑色為主,透明度好壞不一,水底好壞分布不均,但有綠的地方水常較好。
四:麻蒙也稱烏砂 黑烏砂黑中帶灰,水底一般較差,且常夾黑絲或白霧,綠色偏籃。
五:打木砍也稱刀磨砍 皮殼多為褐灰色、黃紅色,一般水與低均較好,但多白霧、黃霧。 六:抹崗 皮較粗,皮色灰黃或灰白;水與底均較好,裂紋少,為綠或滿綠夾顏綠之高翠品種,很少含雜質,玻璃底較常見,但產量少。
七:自壁 又稱次卑皮殼以黃灰為主,水底均佳,裂紋少,但有白霧,其產品以藍花水好聞名, 八:龍塘也稱龍坑 以黃砂皮或灰白魚皮為主,皮殼較粗。 大部分水與底均好,綠色很正,常出高翠料。
九:馬薩 屬新廠,無皮或少皮,綠較淺淡,水與底有好有差,主要用作低檔緬甸翡翠手鐲料或大型擺件料。
十:後江也稱坎底 分老後江與新後江,均產於河床沖擊砂中。其中,老後江產自沖擊層之底部。
❽ 緬甸翡翠中的老坑和新坑的主要區別是什麼時間嗎哪個品牌的比較好
對的,主要區別就是形成的時間,所謂「新坑」,也就是指那些翡翠礦脈形成時間較晚一些的,遠離上述的那條礦脈的坑口。由於年紀較輕,露天形成時間也不夠,所以大多質地粗松,水頭短少,而真正老坑礦床由於幾代人的開挖,已經資源殆盡了,所以老坑精品可遇不可求哦,咱們只能到意綿綿珠寶.com/www.yimianmian.com看看圖片,解解饞了。
❾ 什麼是老坑翡翠
(老坑種滿綠翡翠)它之所以名為老坑種,是有原因的,中國人的觀念,年分越老的玉,包括翡翠是最漂亮的,包括顏色較深,透明度較好,另外這種質地翡翠大多在緬甸的次生礦床找到,而緬甸翡翠次生礦床較早開采,因此,就稱為老坑了老坑和新坑實際上是按人們發現,開采翡翠的先後年份來分的,按著地質學觀點看,它們在地下形成的地質時代是相同的。河流沉積的次生礦床是第四紀時期河流搬運至河床沉積而成,可以說時間上是更後形成的礦床。有些行家從長期的實踐中發現,在」老坑」中的翡翠質量較好,水分也較足,這是事實。是否由於長期在河流里浸泡,水分進入結晶體中形成的呢?本文來自:瑞鳥網.
❿ 緬甸翡翠有哪些
種類:
老坑種翡:通常具玻璃光澤,其質地細膩純凈無瑕疵,顏色為純正、明亮、濃郁、均勻的翠綠色;老坑種翡翠硬玉晶粒很細,因此,憑肉眼極難見到「翠性」;老坑種翡翠在光的照射下呈半透明一透明狀,是翡翠中的上品或極品。
冰種翡:質地與老坑種有相似之處,無色或少色,冰種的特徵是外層表面上光澤很好,半透明至透明,清亮似冰,給人以冰清玉瑩的感覺 。若冰種翡翠中有絮花狀或斷斷續續的脈帶狀的藍顏色,則稱這樣的翡翠為「藍花冰」,是冰種翡翠中的一個常見的品種 。冰種玉料常用來製作手鐲或掛件 。無色的冰種翡翠和「藍花冰」翡翠的價值沒有明顯的高低之分,其實際價格主要取決於人們的喜好 。冰種是中上檔或中檔層次的翡翠。
水種翡:其玉質的結構略粗於老坑玻璃種,光澤、透明度也略低於老坑玻璃種而與冰種相似或相當 。其特點是通透如水但光澤柔和,細觀其內部結構,可見少許的「波紋」,或有少量暗裂 和石紋,偶爾還可見極少的雜質、棉柳 。有行家說水種翡翠是色淡或無色的、質量稍差的老坑種翡翠。是翡翠中的中上檔、偶見上檔的一個品種。
紫羅蘭翡:這是一種顏色像花的紫色翡翠,珠寶界又將紫羅蘭色稱為「椿」或「春色」 。具有「春色」的翡翠有高、中、低各個檔次,並非是只要是紫羅蘭,就一定值錢,一定是上品,還須結合質地、透明度、工藝製作水平等質量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翡翠上的紫色一般不深,翡翠界根據紫色色調深淺的不同,將翡翠中的紫色劃分為粉紫、茄紫和藍紫,粉紫通常質地較細,透明度較好,茄紫次之,藍紫再次之 。
白底青翡:白底青的特點是底白如雪,綠色在白色的底子上 顯得很鮮艷,白綠分明 。這一品種的翡翠極易識別:綠色在白底上呈斑狀分布,透明度差,為不透明或微透明;玉件具纖維和細粒鑲嵌結構,但以細粒結構為主;在顯微鏡下觀察(須放大30~40倍),其表面常見孔眼或凹凸不平的結構。
該品種多為中檔翡翠,少數綠白分明、綠色艷麗且色形好,色、底非常協調的,可達中高檔品品級。
花青翡翠:顏色翠綠呈脈狀分布,極不規則;質地有粗有細,半透明 。其底色為淺綠色或其他顏色 。如淺灰色或豆青色,其結構主要為纖維和細粒一中粒結構。花青翡翠的特點是綠色不均 。有的較密集,有的較為疏落,色有深也有淺 。花青翡翠中還有一種結構只呈粒狀,水感不足,因其結構粗糙,所以透明度往往很差 。花青屬中檔或中低檔品級的翡翠。
紅翡:顏色鮮紅或橙紅的翡翠,在市場中很容易見到 。紅翡的顏色是 硬玉晶體生成後才形成的,系赤鐵礦浸染所致 。其特點為亮紅色或深紅色,好的紅翡色佳,具有玻璃光澤,其透明度為半透明狀,紅翡製品常為中檔或中低檔商品,但也有高檔的紅翡:色澤明麗、質地細膩、非常漂亮,是受人們喜愛的,具有吉慶色彩的翡翠。
黃棕翡:顏色從黃到棕黃或褐黃的翡翠,透明程度較低 。這一系列顏色的翡翠製品在市場中隨處可見 。它們的顏色也是硬玉晶體生成後才形成,常常分布於紅色層之上,是由褐鐵礦浸染所致。在市場中,紅翡的價值高於黃翡,黃翡則高於棕黃翡,褐黃翡的價格又次之 。但也有因人的喜愛及飾品別具特色而使其價格有別於常規的情況 。
豆種翡翠:簡稱豆種,豆種翡翠是翡翠家族中的一個很常見的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