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佤邦鮑有祥有多少部隊
① 鮑有祥的人物經歷
坤沙之後,鮑有祥成為「金三角」新霸主
佤名陸棒(lok: pang),尊稱達棒,佤族,1949年9月19日生於昆馬新寨一個開明頭人家庭。其父鮑興嘎(艾嘎),其兄鮑有義、鮑有良、鮑有華。鮑有祥在少年時期在家務農,主要是放牛,也做點小本生意。
1959年7月,鮑家突遭國民黨軍邱鴻齋部搶劫,鮑興嘎屢遭追捕,全家畏而奔往中國避難,遷居滄源縣岩丙寨。當年9月,鮑有祥就讀於岩丙小學,「有祥」一名為當地老師所取。1961年4月,全家遷回昆馬。這時鮑有祥已長大成人,1964年結婚,當年4月,其父鮑興嘎去世。
王麗是鮑有祥的秘書。她的朋友指點我們,可以在王麗面前開任何玩笑,但千萬不能指責鮑總,否則會招致她的狂怒。幾乎所有的佤邦人,對鮑有祥,都有對革命領袖那樣的敬畏之情。
旁人告訴我,在佤邦,不能稱呼任何一個老闆「×總」,那是犯政治錯誤的。佤邦只有一個「總」,就是書記鮑有祥。至於佤邦聯合黨副總書記肖明亮,一定要加上「副」字,就是「肖副總」。
因不堪忍受國民黨邱鴻齋部反動部落武裝的欺壓,鮑於1966年開始與堂叔鮑三板,同鄉魏尼門、李六勒等秘密組織反抗組織,1967年7月3日成立昆馬游擊大隊,鮑任游擊大隊副大隊長,主要負責武裝組織工作和軍事指揮。1967年11月率隊前往中國雪林進行軍事訓練,半月有返回昆馬根據地。1969年9月,游擊大隊接受緬甸共產黨的領導,整編為人民軍4043部隊(即後來的4243營),鮑任一連連長。1971年1月,部隊改編為501營,鮑任副營長。1971年3月成立502營,鮑任營長,並率部參加了解放新地方的戰斗。1974年1月,鮑提升為683旅副旅長,1975年9月任緬共中央中部分局副司令兼參謀長。1984年4月23日,由緬共三個營,克欽獨立軍三個營,SPP(撣邦進步黨)兩個營組成民族民主陣線,鮑任陣線總指揮至1986年。其間,鮑支持制定了著名的「4·13聯合軍事計劃」。1985年7月,鮑當選為緬共中央候補委員。1989年4月17日,鮑與趙尼來一起組織領導了脫離緬共錯誤領導的武裝起義,成立了佤邦聯合軍,並出任聯合軍司令。
1989年11月,鮑參加了在果敢召開的佤邦聯軍、果敢同盟軍、撣東同盟軍、新克欽民主軍、SPP五個武裝力量聯合陣線會議,正式實行聯合後,鮑出任總司令。1990年,緬甸聯邦政府委任鮑為邊境監察總署署長。1996年2月,鮑當選為佤邦政府主席兼財政部長至今。1996年12月,鮑代表佤邦政府參加了聯邦政府在首都仰光召開的國民代表大會。
他和趙尼來是佤邦各族人民最尊敬和愛戴的人民領袖。在佤邦各族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里,中國政府和企業共投資5億元人民幣,並提供大量技術支援力量,幫助「金三角」地區發展替代植物,昔日的40萬畝罌粟地已變成了稻田和橡膠園。
禁種之後,鮑有祥的理想是把「毒品的金三角」變成「旅遊的金三角」、「經濟的金三角」,甚至是「夢想的烏托邦」。
② 緬甸佤邦歷史
緬甸第二特區(佤邦)的歷史可分為三個階段:
佤邦第一個階段:1967年以前的幾千年。
是佤邦漫長的歷史階段。這段歷史是原始社會末期,封建社會初期的變革階段。鬼神支配著人們的思想,世襲的山官、頭人統治整個社會,其表現形式是部落制度。整個佤邦分為大大小小幾十個部落(佤語叫「恩」)。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由於外來武裝勢力的干預,佤邦境內出現了布來吳、岩帥、永和、岩小石、扎跌等部落武裝組織(稱自衛隊)。這些武裝組織和部落之間互相殘殺械鬥,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佤邦在歷史上曾為中國土司管轄的領土,但多數時期為分散在各地的眾多頭人部落,未有統一的政權出現。明代分屬孟定府、孟璉司、孟根府土司疆域。清代部分地區脫離原土司控制,成為甌脫地,較知名者有葫蘆、莽冷。
從地理上講,佤邦遠離緬甸聯邦政府,使政府對這一地區的行政管理權失控。從1948年開始,佤邦各族人民被國民黨領導了20年。1966年在佤邦先後出現了四家游擊隊後開始削弱了國民黨的勢力。1969年緬共利用佤邦地區是聯邦政府管理的薄弱地區,又控制了佤邦20年。佤邦在1989年脫離了緬甸共產黨的錯誤領導,在當年的5月份就與緬甸聯邦政府達成停火協議,從此走向了和平發展的道路。在英國統治緬甸時期,佤邦曾和英屬緬甸分開,有過佤邦(WaState)這一名稱。
第二階段(1967—1989年)
在部落混戰、各族群眾處於暗無天日的危難時刻,佤邦許多有識志士勇敢地站出出來。他們認識到,要拯救處於水火之中的人民,必須推翻反動的部落制度。必須組織革命的武裝力量,以實現佤邦的統一和和解。
1966年6月,以鮑有祥、鮑三板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昆馬游擊隊。
1967年5月,岩肯、岩克龍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岩城游擊隊。
1968年,以魯興國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戶雙游擊隊。
1969年2月以趙尼來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紹帕游擊隊。
這些游擊隊的出現,鼓舞了人民求解放的願望,受到了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人民群眾積極參軍參戰、傳遞情報,隊伍發展迅速。但這些游擊隊組織都是自發的、分散的。對統一佤邦、解放佤邦很有局限性。各游擊隊領導人不謀而合地意識到:必須統一組織、統一領導、統一指揮。趙尼來、鮑有祥、魯興國、岩肯等領導人加強了聯絡,經過很多曲折,找到了緬甸共產黨。以誠懇的態度請緬甸共產黨來領導游擊隊鬧革命。
1969年三月,緬共代表來到紹帕、戶雙,7月到昆馬、岩城。緬共代表與游擊隊領導經反復協商,密切合作,對各游擊隊進行了整編。以戶雙游擊隊為基礎,成立了緬甸人民軍東北軍區4048營,以紹帕游擊隊為基礎,成立了4049營,以昆馬游擊隊的基礎,成立了502營,以岩誠游擊隊為基礎,成立了501營。
部隊成立後,組成了江東指揮部。指揮部成員有:周昆系、郭志明、楊福康、魯興國、郭志、趙尼來、鮑有祥等人。指揮部成立後,70年4月30日解放了勐冒(新地方)、隨後解放了營盤、邦腰、金廠等地。根據東北軍區的命令,4048、4049部隊到外區域作戰,501、502部隊留佤邦地區作戰。 1971年11月,佤邦的部隊和民兵群眾參加了滾弄戰役。
1972年3月,緬共東北軍區總部遷到勐冒,進駐佤邦的部隊有4045、4046、4047、3035、炮營等。本年底,佤邦境內大都獲解放,北佤南佤實現了統一。1973年解放了勐波地區,孟延地區的大部分及勐寧等地區。1973年4月,東北軍區總部遷到邦康,1978年7月中央總部也遷到邦桑,直到1989年4月16日。
緬甸共產黨在佤邦地區20年,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以階級斗爭為綱;以農民為基礎;以軍事為中心;以農村包圍城市、贏得戰爭、奪取政權為方針路線,解放了佤邦、統一了佤邦,使佤邦人民擺脫了部落統治的桎梏與枷鎖,佤邦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20年來,緬共除以上部隊編號外,還先後組建了2旅、5旅、8旅、683旅、685旅、768旅、859旅、12旅、6旅、7旅、48師、68師等部隊編號。在地方,還廣泛地成立了民兵,各縣成立了縣大隊。武裝力量形成了民兵、地方軍、主力軍三結合體制。 在地方政權方面,組建了北佤縣、南佤縣、景北縣、邦傘特區。
佤邦民兵緬共在佤邦20年,為佤邦辦了20多所學校、5個醫院,動員群眾修了乾季公路300公里,搞了部分開田挖溝等農田水利工作。
1985年9月9日,緬共召開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趙明同志,被選為中央委員。趙尼來、鮑有祥、李自如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緬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前後,內部發生了許多問題:根據地越來越小,階級斗爭越搞越激烈,中央主要領導年齡老化,思想僵化,教條主義十分頑固。大民族主義、宗派主義日趨明顯,幹部中培置親信,拉幫結伙。連年戰爭,群眾生活逐年下降,部隊供給短缺……對此形勢,當時許多中下層幹部提了許多改進意見,但緬共主要領導聽不進,還加上「反黨」帽子。在這種情況下,3月11日,原緬共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彭家聲在果敢宣布脫離緬共領導,成立了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
在對待和處理果敢問題上,緬共內部有兩種主張:一是和平解決,二是軍事鎮壓。主張軍事鎮壓的佔了上風。他們組織了指揮部,命令當時任北佤縣縣長、12旅旅長的趙尼來和當時任中部軍區副司令員的鮑有祥,率部隊前往鎮壓。他們倆人都是主張和平解決的幹部。在這即將發生兄弟互相殘殺的危急時刻,趙尼來、鮑有祥左右為難,一邊是上級領導,不執行軍令不行;一邊是20多年同一戰壕的戰友,不忍心互相殘殺。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他們最後決定:脫離緬共領導。這就是震驚內外的《4.17》事件。
第三階段:和平建設時期(1989—1999年)
1989年4月17日,佤邦舉義旗,脫離了緬共錯誤領導,組建了佤邦聯合黨、佤邦聯合軍。5月18日和政府對話,達成停戰協議。4月17日是佤邦歷史上一個里程碑。從此佤邦進入了和平建設的新時期。
③ 鮑有祥的介紹
鮑有祥,現任緬甸佤邦政府主席、佤邦聯合軍總司令、佤邦聯合黨總書記。
④ 佤邦軍是哪個國家的
佤邦聯合軍(United Wa State Army)簡稱:佤聯軍,正規部隊總數約3萬人左右,總部設在邦康,在南方的泰緬邊境設有一個軍區:171軍區,為緬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裝組織。
佤邦聯合軍(緬甸第二特區),是從緬共領導下的緬共人民軍中分離出來的民族地方武裝,現已成為緬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裝組織,總部設在邦桑(現改為邦康)。邦桑是原緬共中央和緬共東北軍區所在地。1989年4月,當時的緬共中央候補委員趙尼來和鮑有祥策動兵變,將緬共中央領導人驅趕到雲南孟連縣的孟啊,終止了緬共在佤邦的一切活動,宣告成立緬甸國家團結黨(後改為佤邦聯合黨)和緬甸民族民主聯合軍(後改為佤邦聯合軍)。
佤聯軍轄區由北至南分成兩部分。北部轄區位於撣邦東北部,薩爾溫江以東,北緯22°一23°和東經98°一100°之間。東北面與中國臨滄地區耿馬縣和滄源縣,思茅地區瀾滄縣、西盟縣、孟連縣,西雙版納州勐海縣接壤,邊境線長502公里,在中緬邊境145至210界樁之間,西北與果敢同盟軍控制區(撣邦第一特區)相鄰,東南是撣邦東部同盟軍控制區(撣邦第四特區),西面至薩爾溫江,南面是緬政府控制區。撣邦第二特區的北部轄區包括邦康、龍潭、南登3個特區和景北(勐冒)、景南、勐博和溫高4個縣,約1.7~1.8萬平方公里,人口40餘萬。
南部轄區(即南部171軍區),指揮官魏學剛,政委鮑有義,副政委岩崩龍,副參謀長、軍訓總監李文。南部是泰國,東部隔湄公河與寮國相望,東北是第四特區和緬政府控制區,西北是拉祜族民族武裝控制區和緬政府控制區,西南部是蒙泰軍(坤沙殘部)控制區。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人口20餘萬。又從北部南移近6萬人。緬甸軍政府還將原蒙泰軍所控制的近1萬平方公里的地區劃歸佤聯軍南部軍區管轄,使南部軍區的面積增至1.8~1.9萬平方公里,人口增至26萬。
⑤ 佤邦軍為啥有中國人
因為靠近中國邊境,他們的祖先就是中國人。
佤邦聯合軍一支戰斗隊:悍衛佤邦不受外來侵犯,為佤邦和平建設保駕護航,嚴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則。
她又是工作隊:擔負著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的任務;她也是生產隊:積極開展部隊生產,提高部隊生活,減輕人民負擔,還要積極參加地方的建設。
(5)緬甸佤邦鮑有祥有多少部隊擴展閱讀
佤邦軍成立於1989年4月17日,由原緬甸共產黨鮑有祥領導的部隊分離出來的地方民族武裝組成,原名緬甸民族民主聯合軍,1989年11月4日改為現名。
現有9個旅,其中北佤4個旅,南佤5個旅,有正規軍約6萬人,預備軍約500,000人,總部設於邦康。
⑥ 緬甸交火是他們自己國內的交火嗎和其他國家也沒有牽連
緬北內戰,以1946年到現在。緬北四州,原為中國領土,1946年,英國歸還中國,蔣介石拒絕,英國便託管於緬甸。從此,開啟了七十年的緬北內戰。
個中歷史復雜,緬北四個特區,全是華人地區,用漢文,講漢語,使用中國移動通信,郵編為雲南行政碼,車牌號為雲南牌,中國式管理,中國式軍事化,譽為山寨版的袖珍中國。
曾經要求回歸中國,中國政府從毛偉人會見果敢同盟軍領袖彭家聲時就明確表示過。現緬北有四個武裝隊伍,分別是果敢同盟軍,主席彭家聲,四川人,約4千人。佤邦聯合軍,主席鮑有祥,雲南人,約3千人。撣邦民主同盟軍,主席林明賢,海南人,約七千人,克欽聯合軍,無固定主席,約一萬七千人。全華人武器,全中式裝備,緬甸有五十萬正規軍,可以剿滅他們。但緬甸政府不敢,他們的身後有十幾億華人同胞,有強大的人民解放軍,打打可以,不能過分。
他們是明朝的逃難亡民的後代,是中國遠征軍抗日英烈的後代,是國民黨39軍李彌的部下。這是一個困局,中國政府即不能收回,也不能讓他們獨立,虧欠太多,只能安撫。
⑦ 10年前,緬甸政府瓦解了果敢同盟軍,為何不敢動佤邦聯合軍呢
緬甸作為中國一個鄰國,與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關系。歷史上緬甸也很強大,歷時7年的清緬戰爭,清朝並沒有佔到便宜,這是乾隆皇帝臨死前很遺憾的一件戰事。近現代以來,緬甸也是世界上內部戰爭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個國家,該國獨立前及獨立後,內戰就從沒有停止過。有時短暫停止是下一場大的沖突醞釀。
我國電力部門就曾支援過佤邦電力建設,而且佤邦主動要求中國同胞來投資。而反觀果敢人,他們雖然認為是中國人,但有時他們也屈從於緬甸人。在果敢近百年的戰爭中,有許多中國人的勢力在這里打打殺殺,都想當老大,彼此並不是十分團結。有時面對緬甸政府軍攻打時,一些人更多想到的是自身利益,沒有一種團結共同的目標和方向,這種認同感缺失,也影響著果敢同盟軍的戰鬥力和發展。不過果敢同盟軍也沒有實力與政府軍對抗,這是實際情況。
⑧ 緬甸佤邦聯合軍為什麼都是中國裝備
一:他們來源於解放戰爭時期唄打散的國民黨部隊。屬於中國人分支!
二:和中國緊密所以全是國產裝備。
三:佤邦聯合軍是佤邦各族人民的子弟兵,是在佤邦聯合黨絕對領導下的,肩負著保衛佤邦、建設佤邦的武裝部隊。
佤邦聯合軍一支戰斗隊:悍衛佤邦不受外來侵犯,為佤邦和平建設保駕護航,嚴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則;她又是工作隊:擔負著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的任務;她也是生產隊:積極開展部隊生產,提高部隊生活,減輕人民負擔,還要積極參加地方的建設。
1989年4月,先後組建了417師、418師、420師、421師、214師、獨立團、炮團、警衛團。5月份又組建了525師。1996年420師、525師合拼為171軍區。地方上,各縣組建了縣大隊(勐冒縣組建了629團)和民兵營。現任佤邦聯合軍總司令為鮑有祥,副總司令趙忠丹、岩倫,總參謀長趙忠丹,副總參謀長再三、李老二、田建明、趙岩忠、岩榮。佤邦聯合軍總部設於邦康市。
據2009年8月29日的媒體報道,佤邦聯合軍(UWSA)已加入果敢同盟軍與緬甸政府軍的戰事。其他同政府軍達成停火協議的少數民族組織也可能加入戰局。
2011年4月18日,緬甸撣邦第二特區佤邦,為慶祝和平建設二十三年舉行盛大閱兵,進行了大量武器裝備的展示,據悉其現已成為緬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裝組織。
⑨ 緬甸主要民武有哪些,果敢同盟軍、佤邦、克欽軍到底怎麼分
在東南亞地區領土最大的國家就要屬緬甸了,這個國家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它經歷了近六十年的殖民地生活,一直到1945年。盡管緬甸從英國獨立出來了,擺脫掉了殖民地的身份,但是在這個國家的土地上依舊彌漫著硝煙。由於它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多到你完全想像不到。
在薪水這一方面,由於緬甸這一國家並不是特別發達,所以總的來說普遍的工資水平也沒有特別高。克欽軍每個士兵的月薪大約是五十到一百元元人民幣,而瓦邦軍的會更高一些,大概有前者的兩倍。不僅如此,每個月還有大米可以領取。這樣看來還可以從士兵的狀態來看是屬於哪一個民族武裝部隊的,畢竟吃的好的總會比吃的不那麼好的,狀態更好一些。
⑩ 佤邦聯合軍的歷史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七日,是佤邦聯合軍建軍節。原定名緬甸民族民主聯合軍,由於形勢需要,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四日,改名為佤邦聯合軍。 佤邦聯合軍是佤邦各族人民的子弟兵,是在佤邦聯合黨絕對領導下的,肩負著保衛佤邦、建設佤邦的武裝部隊。
佤邦聯合軍一支戰斗隊:悍衛佤邦不受外來侵犯,為佤邦和平建設保駕護航,嚴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則;她又是工作隊:擔負著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的任務;她也是生產隊:積極開展部隊生產,提高部隊生活,減輕人民負擔,還要積極參加地方的建設。
1989年4月,先後組建了417師、418師、420師、421師、214師、獨立團、炮團、警衛團。5月份又組建了525師。1996年420師、525師合拼為171軍區。
地方上,各縣組建了縣大隊(勐冒縣組建了629團)和民兵營。
現任佤邦聯合軍總司令為鮑有祥,副總司令趙忠丹、岩倫,總參謀長趙忠丹,副總參謀長再三、李老二、田建明、趙岩忠、岩榮。佤邦聯合軍總部設於邦康市。 2015年2月9日,彭家聲領導下的果敢同盟軍在緬甸撣邦果敢地區同緬甸政府軍士兵引發沖突,隨後雙方爆發激烈交火,21日,妙吞吳中將在首都內比都舉行新聞發布會,點名了佤邦聯合軍等5個緬甸民族地方武裝,稱他們也參與了攻擊緬甸國防軍的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