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人做飯怎麼弄

緬甸人做飯怎麼弄

發布時間: 2022-05-19 10:30:53

『壹』 緬甸人的生活習慣、風俗

飲食: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里喝咖啡、奶茶,吃點心。如麵包夾黃油、果醬、乳酪、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面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咸。宏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炸烤食物易於保存,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腌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鮮美。

緬甸人的口味特點是酸、辣、清淡,不油膩,類似中國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愛吃雞、鴨、魚、蝦、蝦醬、魚醬,喜食咖哩,要求略帶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們喜歡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以及炒過的辣椒籽,吃起來又酸、又咸、又辣、又鮮。

服飾

緬甸是一個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國家,在仰光,超過80%的人還穿著民族服裝。無論男女,下身都穿紗籠,男式叫「籠基」,女式叫「特敏」。雖然男女穿法稍有不同,但色彩都較為鮮艷。男女上衣均為右衽,也有對襟的。男人上衣為無領對襟長袖短衫,用一條或粉紅或黃或白的薄紗或絲綢帕包在頭上,作為出席盛會的禮帽。女子的上及多為斜襟長袖衫,衣袖長而窄,顏色多為乳白色或粉紅色。為了適應熱帶氣候,多用薄紗製成。婦女一般都留長發,卷發髻,並插花,還特別喜歡佩戴各種首飾。緬甸人很少穿鞋襪,男女老少都愛穿拖鞋。

拓展資料

緬甸人:

緬甸全國共有135個 民族,總人口5141.9萬(2014年),主要民族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全國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約8%的人信奉伊斯蘭教。

民族:

緬甸全國共有135個 民族,其中緬族約占總人口的65%,其他主要民族有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

宗教

緬甸有85%以上的人信仰佛教,大約5%的人信仰基督教,8%的人信仰伊斯蘭教,約0.5%的人信仰印度教,1.21%的人信仰泛靈論。

緬甸的佛教主要是南傳上座部佛教。佛教不但是緬甸 人的宗教信仰,而且是他們道德教育的源泉。佛教的經文,尤其是《吉祥經》,是緬甸人民的生活哲學,深深地印入人們的心靈中。緬甸人日常生活中經常參神拜 佛,信眾一路赤腳走去,不能穿鞋或襪子。不能對寺廟、佛像、和尚有任何輕率舉動,不能穿過短、過透的衣服。在緬甸,信佛教家庭的男孩都須入寺廟當一段時間 的和尚,過靜修生活後才能還俗結婚。緬甸人對和尚十分尊敬和崇拜,只要有和尚來化緣,他們都不惜拿出家中最好的財物送給和尚。緬甸人虔心向佛,民風淳樸、 和善,社會犯罪率比較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緬甸人

『貳』 最新腦筋急轉彎

死前放屁又叫什麼?【 答案:絕響 】
什麼話可以世界通用?【 答案:電話 】
一隻餓貓從一隻胖老鼠身旁走過,為什麼那隻飢餓的老貓竟無動於衷繼續走它的路,連看都沒看這只老鼠。【 答案:這是一隻可憐的瞎貓子碰到一隻死耗子。 】
為什麼阿郎穿著全新沒破洞的雨衣,卻依然弄的全身濕透?【 答案:因為他在太陽底下穿著雨衣走路 】
一個可憐的傢伙因為想不開從二十米高的塔上大頭朝下跳了下來,在水泥地面上和大地劇烈的擁抱了……,可是,他卻沒有被摔死,這是為什麼?【 答案:在半空中嚇死了 】
一個人被老虎窮追不舍,突然前面有一條大河, 他不會游泳,但他卻過去了,為什麼?【 答案:昏過去了 】
什麼人靠別人的腦袋生活?【 答案:理發師 】
一個老人頭頂上只剩三根頭發,有一天他要參加重要宴會,為什麼他仍忍痛拔掉其中一根頭發呢?【 答案:他想中分 】
平平把魚放在魚缸里,不到十分鍾魚都死了,為什麼?【 答案:魚缸內沒有水 】
什麼人在刀刃上生活?【 答案:滑冰運動員 】
四個9加起來為什麼等於100?【 答案:9/9+99 】
什麼東西愈生氣,它便愈大?【 答案:脾氣 】
森林中有十隻鳥,小明開木倉打死了一隻,其它九隻卻都沒有飛走,為什麼?【 答案:鴕鳥 】
什麼東西不大,但卻可以裝下比它大得多的東西?【 答案:電視機 】
什麼交通工具速度越慢越讓人恐懼?【 答案:正在飛行的飛機 】
一隻普通手錶剛掉到大海里,會不會停?【 答案:不會停,它會一直沉下去 】
大象的左耳朵像什麼?【 答案:像右耳朵 】
為什麼青蛙可以跳得比樹高? 【 答案:樹不會跳。 】
什麼情況一山可容二虎? 【 答案:一公一母。 】
什麼時候時鍾會響13下? 【 答案:壞的時候。 】
一位服裝模特兒小姐,即使在平日也穿著未經發表的新款服飾,但她常常看到穿著和她完全相同服飾的人。這是為什麼? 【 答案:因為她看到的是映於鏡子內的自己。 】
火柴盒內只剩一根火柴棒。A先生想點亮煤油燈,使煤爐起火,並燒熱水的話,應該先點何物較佳? 【 答案:應先點燃火柴棒。若沒將火柴棒點燃,其他的部分就不能發揮作用了。 】
至少要多少時間才能讀完清華大學? 【 答案:幾秒。 】
什麼人是不用電的? 【 答案:緬甸人。 】
青春痘長在哪裡,你比較不擔心?【 答案:別人臉上 】
為了怕身材走樣,結婚後不生孩子的美女怎麼稱呼?【 答案:絕代佳人 】
世界上哪裡的海不產魚?【 答案:辭海 】
最堅固的鎖怕什麼? 【 答案:鑰匙 】
南來北往的二個人,一個挑擔,一個背包,他們沒爭也沒吵,也沒有人讓路,卻順利的通過了獨木橋,為什麼?【 答案:南來北往是一個方向,當然可以通過獨木橋。 】
為什麼大部份佛教徒都在北半球? 【 答案:南「無」阿彌陀佛 】
小明總是喜歡把家裡的鬧鍾整壞,媽媽為什麼總是讓不會修理鍾表的爸爸代為修理?【 答案:修理小明 】
你每天做作業時先干什麼?【 答案:打開本子 】
什麼話是世界通用的?【 答案:電話 】
如何將你的右手放在左褲兜里,左手放在右褲兜里?【 答案:將褲子反著穿 】
永遠不能做飯的鍋是什麼鍋?【 答案:羅鍋 】
誰是世界上最有恆心的畫家?【 答案:愛化妝的女人 】
小張把一個雞蛋扔到一米以外的地方去,雞蛋卻沒有破,為什麼?【 答案:雞蛋還沒有落地 】
小李的英語非常好,可老外卻聽不懂,為什麼?【 答案:老外是日本人 】
一個盒子有幾個邊?【 答案:兩個邊,里邊和外邊 】
牛的舌頭和尾巴在什麼時候可以碰在一起?【 答案:菜盤中 】
什麼水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絕?【 答案:口水 】
有十支蠟燭,你吹滅了三支,還有幾支?【 答案:十支 】
王既不買票有沒有月票的為什麼可以從起點坐到終點?【 答案:因為他是司機 】
什麼門不能有門栓?【 答案:球門 】
一位著名的作家的最後一本書是什麼書?【 答案:遺書 】
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在過一個90°的彎時,哪個輪子一定離開地面?【 答案:備用輪胎 】
什麼動物被你打死了後卻流你的血?【 答案:蚊子 】

『叄』 緬甸人的性格

緬甸人的性格各不相同。緬甸的性格也有些像籠基,有時偏向左,有時偏向右,但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確保自身當前的利益。
拓展:
緬甸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
佛教之國緬甸人,崇拜烏鴉奉為神;榕樹極為受寵愛,喻為佛塔民族魂;宗教習俗「右為上」,「左賤」、「女卑」根很深;「過午不食」為教規,恪守教義方為純;國民待人講友善,禮貌盛情心忠懇。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緬甸人歷來非常尊敬僧侶,黃色的袈裟是人們心目中庄嚴、崇高、聖潔、不可侵犯的象徵。乘船坐車,人們見到和尚要起立讓座;宴會、集會等場合,和尚都坐最好的位置;任何人,包括國王,謁見和尚教要跣足膜拜;大法師有事見緬王時,緬王要主動讓開寶座,以示尊敬。
緬甸的「潑水節」是人民傳統的新年佳節,於每年公歷4月13日前後,一般要慶祝4天。在「潑水節」期間,佛教徒清晨要先趕赴附近的寺院,參加浴佛儀式,念育吉祥經。向菩薩灑香水,祈求保佑。家家戶戶在門前缸桶里盛裝貯滿清水,潑灑來客和過往行人,以表示衷心祝願。人們都以被潑得多而興奮。緬甸佛家人可以食肉,這是與有的佛教國不同的。但佛家人是不可殺生的。
緬甸人無論做什麼事都有個「男右女左」的習俗。據說這表示「右為大,左為小」、「右為貴,左為賤」的意思。在信奉佛教的緬甸人心目中,榕樹是非常神聖的,榕樹就是佛塔,他們在崇拜烏鴉之俗。並視其為「神鳥」,對其倍中愛護。他們一般便後都不願意使用手紙,他們的習慣是用水罐裝水,用左手來沖洗。
緬甸中部勃叨族婦女的審美觀很奇特。她們都以預長為美的標志。為了讓脖子變長,他們從小便在頸部套上一圈圈類似脖套的黃銅環,銅環高達30厘米以上便被視為美貌。在她們的手臂和腳、腿上也都愛戴這種飾物。緬甸的緬族人以紋身為美。男子紋身較為普遍,一般從十幾歲就在背、腹、腿外紋以花草鳥獸;有些女子也喜歡在身上刺花作裝飾。緬甸人偏愛東亞蘭花,人們視其為美好和吉祥的象徵,並喻其為國花。他們喜愛孔雀。人們視其為美好和幸福的象徵。他們在生活上,習慣使用紅、黃和鮮艷的色彩。常以其裝飾自己或美化環境。

『肆』 答好了給高分!!!急求東南亞國家的烹飪特點是什麼

多給點分啊,打字打的累死我了,~(@^_^@)~世界三大菜系
世界三大菜系主要是指:中國菜系(東方菜系),包括中國、朝鮮、日本、東南亞若干國家及南亞一些國家,以中餐為代表,這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一個菜系。法國菜系(西方菜系)也稱西餐,包括歐洲、美洲、大洋洲等許多國家,佔地面積最大,以西餐為主題。土耳其菜系,包括中亞、西亞、南亞及非洲一些穆斯林國家。
中國菜系
中國是一個餐飲文化大國,長期以來在某一地區由於地理環境、氣候物產、文化傳統以及民族習俗等因素的影響,形成有一定親緣承襲關系、菜點風味相近,知名度較高,並為部分群眾喜愛的地方風味著名流派稱作菜系。菜餚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其中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也為社會所公認的有:魯、川、蘇、粵、閩、浙、湘、徽等菜系。魯菜、川菜、蘇菜、粵菜、浙菜、閩菜、湘菜、徽菜稱為「八大菜系」,加上京菜和鄂菜,即為「十大菜系」。

其他東方菜系
日本篇
【日本菜】按日本人的習慣又稱為「日本料理」。按照字面的含義來講,就是把料配好的意思。日本菜是當前世界上一個重要烹調流派,有它特有的烹調方式和格調,在不少國家和地區都有日餐菜館和日菜烹調技術,其影響僅次於中餐和西餐。
韓國篇
【韓國菜】韓國有各種飲食,由於韓國過去處於農耕社會。因此從古代開始主食就以米為主。最近,韓國飲食與各種蔬菜,肉類,魚類共同組成。泡菜(發酵的辣白菜),海鮮醬(鹽漬海產品),豆醬(發酵的黃豆)等各種發酵保存食品。以營養價值和特別的味道而聞名。
東南亞篇
【東南亞菜】主要還是以中國菜系為主,由於華人在該地區的分布比較廣,在加上東南亞國家裡有很多是中華文明圈的一員,都多少的受到中國的影響,比如越南、新加坡、泰國、印尼、馬來亞等,故此在飲食上也是受到中國菜的影響,自成一派。
法國菜系:法國篇
【法國菜】相傳16世紀義大利女子Catherine嫁給法蘭西國王亨利二世以後,把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盛行的牛肝臟,黑菌,嫩牛排,乳酪等烹飪方法帶到法國,路易十四還曾發起烹飪比賽,即現今流行的Corden Bleu獎。曾任英皇喬治四世和帝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首席廚師的安東尼.凱萊梅寫了一本飲食字典,Dictionary of Cuisine,成為古典法國菜式的基礎。偶的最愛~(@^_^@)~
法國菜系:歐洲篇
【歐洲菜】主要還是由法國的烹飪技法加上歐洲其他國家本民族特色而自成一派的菜系,在歐洲版圖上,除了法國大餐外,我們還可以了解到義大利菜、希臘菜、西班牙菜及德國菜,這些菜式也多少影響了整個歐洲的飲食習慣,雖然沒有他的源流法國菜那麼名氣大,但也相互影響著。
法國菜系:美洲篇
【美洲菜】當哥倫布帶著他的船員來到美洲及歐洲人大量的遷入此地時,他們也帶來了自己本民族的飲食文化,這些操著日耳曼語言和拉丁語言的人們把歐洲的烹飪技法也帶來了,和本地的印第安人的融合使得美洲菜既有法國菜的香甜,也有印第安菜的濃郁。
法國菜系:大洋洲篇
【大洋洲菜】主要還是以澳洲、紐西蘭及夏威夷群島為主,這些歐洲人的後裔,很好的把法國菜系的烹飪技法和本地的土著烹飪技法相融合,比如:當代澳洲的美食借用了土著居民的烹調方法,被稱為「叢林食物」,包括使用當地動植物烹制出特色美食,可以滿足不同口味的要求。
[編輯本段]土耳其菜系
土耳其菜系:土耳其篇
【土耳其菜】亞洲及小亞細亞地區豐富的農作物品種、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與各種文化的交互作用、塞爾柱及奧斯曼時期宮廷中花樣翻新的烹制方法,都對土耳其烹飪文化的形成產生了影響。土耳其菜餚一般包括醬汁美味配谷類食物、各種蔬菜、肉類、湯、橄欖油拌冷盤、糕點以及野菜,還有很多健康食品如熬成糖漿的葡萄汁、酸奶、蒸蕎麥等。
土耳其菜系:中亞篇
【中亞菜】主要還是流行於中亞五國,比如:哈薩克有拌面、烤羊肉串、馬肉腸、馬奶,烏茲別克有油饢、烤肉串、各種水果,吉爾吉斯斯坦有熏魚和烤魚,還有各式各樣奶豆腐。受土耳其菜的影響頗深,不同的區別只是肉多菜少。
土耳其菜系:中東篇
【中東菜】主要以阿拉伯菜和伊朗菜為主,阿拉伯菜餚主食以牛羊肉為主,其烹調手法多樣,其點心味道以咸為主,採用孜然、咖喱和沙嗲等調味品,形成獨特的風味。伊朗菜的特點是鮮香醇厚活清新爽口。尤其不惜工本地使用到一些名貴的香料葯材,使人頓生綺想,比如藏紅花,比如玫瑰花瓣。
土耳其菜系:南亞篇
【南亞菜】當今餐飲流行的南亞風潮並不完全只是印度菜或大家熟悉的咖喱,那隻是南亞風潮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南亞餐飲的最大特色是在各種香料的應用,雖然它基本種類不超過20種,但由於它們的搭配比例與使用方法都可以非常的個人,所以具體的味道就難以向大家解釋。

『伍』 緬甸人有哪些生活習性

緬甸人的房屋有竹質結構、木質結構的和水泥結構的。一般城市裡常見的是水泥結構和木質結構的,農村則常見竹質結構的。緬甸人習慣每天吃兩頓飯,上午十點吃一頓,下午五點吃一頓,早起洗澡後,只喝杯茶,吃些點心或炒米飯、煮豆等充飢。緬甸人的主食是米飯、面條。副食有雞、魚、蝦、雞蛋、豬肉以及洋蔥、空心菜等。緬甸人不吃牛肉,不買活雞、活魚吃。吃魚只喜歡吃淡水魚,如她魚、黑魚、鯨魚等。緬甸人每餐必吃的一個菜是炸蝦醬,他們說;「沒有魚蝦醬,就不吃飯。」緬甸的飲食有六大特點:辣味濃、油膩大、炸食多、拌菜多、酸菜多、椰子和棕糖食品多。

緬甸人一般不在星期二出門辦事,認為在這一天出門辦事,一次不能成功,至少辦兩次才行。如在星期二有急事要辦,出門前,邁出幾步之後,必須再退回屋內,然後才上路,以示反復兩次。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在星期二把事情一次辦成功。�送物:緬甸人崇拜佛教,樂善好施,但送給他人物品時,有一定的規定。一般來說,送物必須在星期一到星期六期間,星期天忌送他人物品,尤其禁止把衣服、沙籠送給別人。在星期一,緬甸人禁忌送牛給他人或向他人借牛使用;星期二,禁忌把木頭、竹子等送給別人;星期三,禁忌把稻穀贈給他人;星期四,禁忌向他人索借金銀製品。此外,緬甸人還禁忌在星期二、五、六借錢給別人。用手在緬甸、印度,有一個禁忌常會被初到者忽視,即當地人把左手看作是低下的、不潔凈的。這是因為他們上廁所時用左手(緬甸的廁所里,不論檔次高低,都有洗手設施,或是面盆,或是水龍頭,亦或只有一個筒易水池,加上一把水勺),所以平時送茶、上菜、接物、遞東西都不允許用左手,見面時更是禁忌用左手握手。我是左撇子,心中暗下決心,定要刻骨銘心記住這點,以免狂忌。�

建塔、拜塔的傳統風俗

緬甸素以「萬塔之國」著稱,在這里,到處可見大大小小金光燦燦風格各異的佛塔。據緬甸學者考證,古代在蒲甘地區實際有佛塔5000多座,這些佛塔,全是緬甸人捐款修建的。虔誠的佛教徒把修建佛塔看作一生最大的心願。他們平日捨不得吃穿,臨終前把一生辛苦的積蓄捐獻出來修建一座佛塔,才算了卻心願。正如緬甸人自己說的:「我們緬甸人在施捨時手決不會發抖」。不過,緬甸人修建佛塔的目的同樣是為了積德,以便擺脫苦海,來世升入天堂。

緬甸人無姓氏,只有名字,一般人在自己名字前冠一稱號,以區別其性別,輩分。男人或晚輩自稱為「貌」,稱前輩為「吳」,稱平輩為「郭」,女人通稱「瑪」,年齡大的稱「杜」,緬甸人喜歡扎素色頭巾,稱為「崗包」。

緬甸人為了適應當地炎熱的氣候,不論男女老幼,下身都喜歡穿著五光十色的紗籠,就象我們說的圍裙一樣,穿起來看似有些邋遢,但卻方便涼快。如果是在一些比較莊重的場合,男子穿的紗籠還講究配套,即是用一條布巾以一定格式扎在頭上,這叫戴「崗色」,上身則穿沒有衣領的對襟式長袖短衫。女子穿的紗籠看起來比較薄,但多配有底裙,腰間還會繫上銀帶或安上紐扣作裝飾。

男人必須當和尚

緬甸的男人雖然生活悠閑,但他們一生必須出家一次,出家次數不限,時間可長可短,有的終身當和尚,更多的則是幾年、幾個月甚至一兩個星期。除信仰因素外,出家的理由也千奇百怪:窮人為了有個地方吃住,富人為了長命百歲,體弱者為消災去病,強壯者為福上加壽,運氣好要當和尚高興些日子,運氣不好也要當和尚去去晦氣,婚前為婚後幸福要出家,婚後為重溫婚前獨身生活也要去做和尚。

『陸』 如何做粽子,製作葉子和要求需要什麼材料(具體的)包得步驟時間水應該放多少

歷史上關於粽子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說文新附•米部》謂「糉,蘆葉裹米也。從米,葼聲。」《說文•夂》:「葼,斂足也。」義為鳥飛時收斂腿爪。《集韻•送韻》:「糉,角黍也。或作粽。」
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記載見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注雲:端,始也,謂五月初五也。四仲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同 「鴨」),春孚雛,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二節日所尚啖也。……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蓋取陰陽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清楚說明用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櫚葉形狀食物,所以稱「角黍」或「粽」。
明清以後,粽子多用糯米包裹,這時就不叫角黍,而稱粽子了。

【民間傳說】

從南北朝以後,民間開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說法。
南朝梁的吳均(467—520)在《續齊諧記》中寫道:「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中,長沙歐回,白日忽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謂曰:『君當見祭,甚善 。但常所遺,苦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楝樹葉塞其上,以五彩絲縛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並帶五色絲及楝葉,皆汩羅之遺風也。」
另外的說法是,百姓怕屈原的屍體被江里的魚吃掉,於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魚。
粽子與屈原關聯的說法,由於其浪漫主義色彩,而被廣為傳頌。粽子在文人歌賦中屢有出現。
元稹在表夏十首中寫道:「彩縷碧筠糭,香粳白玉團。」
宋代楊無咎在齊天樂端午中寫道:「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午。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衫裁艾虎。更釵裊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粽子趣聞】

歷史最悠久的粽子則是西安的蜂蜜涼粽子,載於唐韋巨源《食譜》。特點是只用糯米,無餡,煮熟後晾涼,吃時用絲線勒成薄片,澆以蜂蜜與黃桂醬――白糖腌桂花醬。
最大的粽子――大肉粽產於廣西南寧,每隻重約兩斤,以肥豬肉、綠豆為餡,清香、軟糯、甘潤、膏腴不膩。
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廟,綠波廊、湖心亭兩處皆有。長約寸許,形如枕頭,火腿為餡,小巧清鮮;湖心亭以為茶食,甚妙。

【粽子流派】

北方的粽子,多是簡單白米,或者雜以赤豆、棗子,蘸白糖食用。
江南的粽子名聲最盛,做法也復雜,尤其是餡,變化多端。和北方粽子的一個重大差異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預先用醬油浸漬,與肉餡相蒸,香味撲鼻。
國內的粽子,以江南嘉興出產的最為有名。嘉興粽子早在清代,就享有盛譽。食書記載嘉興粽子的種類和做法:
「竹葉粽」:「取竹葉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
「艾香粽」:「糯米淘凈,夾棗、栗、綠豆,以艾葉浸米裹,入鍋煮。」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軟,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蓮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火腿粽」:「入火腿塊包粽,火腿要金華者,精肥適均。又,肉丁包粽亦可。」
嘉興粽子中,又以五芳齋最為著名。嘉興五芳齋的鮮肉粽四季供應,用筷子分夾四塊,塊塊見肉,芬芳和潤,酥爛嫩鮮,肥糯不膩。湖州諸老大粽子以洗沙甜粽見長,以豆沙、豬板油丁為餡並不稀罕,難得的是豆沙是洗沙――紅小豆煮爛去殼,再加糖、熟豬油、玫瑰原汁炒至烏黑晶亮有勁,這種豆沙吃口香、潤、細、滑。

【粽子形狀】

因地區不同,由材料以至粽葉,都有著很大的差別,連「裹」的形狀,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們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漢晉時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

【粽子做法】

(一)古代
漢代,粽子是「蘆葉裹米」;到了西晉,變成了「菰葉裹黏米,雜以粟」。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記載更為詳細:
《食經》曰:「粟黍法:先取稻,漬之使釋。計二升米,以成粟一斗,著竹內,米一行,粟一行,裹,以繩縛。其繩相去寸所一行。須釜中煮,可炊十石米間,黍熟。」
《食次》曰:「●:用秫稻米末,絹羅,水、蜜溲之,如強湯餅面。手搦之,令長尺余,廣二寸余。四破,以棗、栗肉上下著之遍,與油塗竹箬裹之,爛蒸。奠二,箬不開,破去兩頭,解去束附。」
到了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
「糭,俗作粽。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糭櫚葉心之形,故曰糭,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為節物相饋送。或言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飼蛟龍也。」
可見,明朝的時候,糯米已經成為粽子的主要原料。

(二)現代
現在的傳統做法則是,先將粽葉(蘆葦葉或竹葉等)泡濕,糯米用水泡好,以肉、豆沙、棗仁等為餡,包成三棱形、方形、枕頭形等蒸、煮而成。具體做法,詳細介紹以下:

1、肉棕
A、5斤香糯米,用(不能過涼或過熱,水溫以手感有些熱但可以接受)溫水浸泡糯米2、3個小時(期間撓1至2次,以便米更好浸透),用個小簸箕或過濾籃濾干水分。
B、2斤去皮綠豆,以同樣的溫水同樣的時間浸泡,濾干水分。
C、2斤半肥瘦豬肉(單是瘦肉煮出的粽子口感不爽滑也不夠香),把肉切成寬2cm、厚1cm、長10-15cm條狀,接下來放入少許精鹽、味精(雞精)、料酒、薑片、生抽1小匙、(麻油)香油1小匙等調料並用筷拌勻待用。
D、把粽子葉放水裡煮,水開10分鍾後即可取出冷水洗凈剪兩端多餘後濾干。
E、把棉線剪若干條,每條長約20cm。腿上(膝蓋處)放一條毛巾以備弄濕衣物。
F、取兩張(均為反面)粽葉一頭一尾的反方向重疊(不完全),放入一小碗(125克)米,用食指在米中間輕輕劃一字,放入1、2匙綠豆,接著是放肉條,放同等綠豆於肉條上,再填123克米蓋住綠豆。
G、右手先把外端粽葉往裡折疊並向後折去,包好一端再以同樣手法完成另一端,綁粽子要先在中間綁一次後才從一端逐一綁向一端以防變形,繩子緊度不能過緊(煮爆)或過松(進水),以輕扯不移動即可。
H、綁好後逐一放到鍋里,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cm左右,點火……水開15分鍾後把鍋里上下粽子兌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2、紅棗粽子
弄清肉粽的做法後甜棗粽子並不是很難啦。最大差別:棗子溫水泡好去籽剪成豆大顆粒,然後與濾乾的糯米混勻,至於調料方面,喜歡甜的可放些糖

3、綠豆鴨蛋粽
糯米、綠豆各750克,花生米25克,熟咸鴨蛋黃5個。將蛋黃切碎與糯米、綠豆、花生拌勻即成餡。取泡過的粽殼葉折成斗狀,填入適量餡料,包好後入鍋加冷水浸沒粽子,煮沸1小時後,改文火煮1小時即可。

4、陳皮牛肉粽
泡過的糯米、綠豆各1000克,牛肉、陳皮各100克,豬肉末50克,蔥末、薑末、食鹽適量。用豬油將蔥末炒黃,依次放入牛肉、陳皮、豬肉末炒半分鍾後,淋上麻油即成餡。包時先填進拌勻的糯米、綠豆,將餡料夾在中間,再按上述方式煮熟。

5、百果粽子
糯米750克、青梅、菠蘿肉、冬瓜條各25克,西瓜子仁、核桃仁、葡萄乾、紅絲各15克,白砂糖300克。先將青梅、菠蘿肉、冬瓜條各用白糖水煮,瀝干水分,然後用白糖腌漬24小時,即成餡。包成五角方底粽,煮50分鍾,離火燜4分鍾即成。

6、咸香雞肉粽
用料:糯米600克、雞肉800克、土豆400克、蝦米80克、蒜蓉1湯匙、生抽半湯匙、蔥、鹽、雞精、生粉若干、粽葉適量、粽繩適量。
做法:
(1)將雞肉、土豆和大蔥頭剁碎,加入鹽、蒜、雞精、生粉等調料拌勻。
(2)洗凈糯米,浸水半小時。燒熱鍋,用蔥姜蒜爆香,加入糯米和生抽,炒均。
(3)用粽葉2張,折疊成漏狀,放入炒香的糯米1湯匙,加入做法1中扮勻的餡料,再加入1湯匙的糯米在上面。
(4)將粽繩把粽子紮好,放入高壓煲中煮30分鍾,即可趁熱食。如果是普通煲須煮2小時左右。

7、正宗金牌裹蒸粽
用料:
(1)糯米500克、干香菇1朵、蓮子4粒、蝦米10克、綠豆仁50克、栗子2粒、干荷葉1張、干竹葉6片、干鹼草2條。
(2)鹹蛋黃1粒、胡椒粉少許、芋頭30克、排骨、肥肉約100克;五香粉、蔥油、味精鹽少許。
做法:
(1)將用料1中的材料泡水至發起為止,其中尖糯米至少泡2個半小時以上,然後用胡椒粉、蔥油、味精、鹽來腌味。芋頭切塊炸過,備用。
(2)將肥肉切塊用五香粉腌味約30分鍾。排骨切塊用黑醋、醬油、鹽、味精、麵粉腌過備用。
(3)將荷葉對撕,粗面朝下,鋪上3片竹葉,放一半的糯米。然後放入香菇、蓮子、蝦米、栗子、鹹蛋黃、肥肉、排骨、芋頭、綠豆仁。再放上另一半糯米,將另外3片竹葉蓋上。
(4)將荷葉左右兩側對摺抓緊,再前後對摺抓緊包成四角形,用鹼草包緊打結即可。5、用水煮粽子四小時即可上桌。

【注意事項】

吃粽子時,可以適當喝些茶水或糖水有助於消化。最好,配一些蔬菜水果一起吃,更有營養。另外,有慢性胃腸等消化道疾病的人不宜多吃。

【外國粽子】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端午節,端午節食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也是中國一種特有的節令食品。可是您知道嗎?現在粽子雖不是中國的特產,世界上很多國家也有吃粽子的習俗,但都起源於中國。
▲朝鮮的粽子 朝鮮人在端午節這天有吃「車輪餅」的風俗,人們把鮮嫩芽艾葉煮後搗碎,摻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車輪形狀,朝鮮人成它為「車輪餅」。
▲日本的粽子 日本人過端午節時也吃粽子,不過日本的端午節是在公歷的5月5日,日本的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做成的,粽子的形狀與中國的粽子不同,其狀呈種子形,別具一格。
▲越南的粽子 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葉包裹的,有圓形和方形兩種。他們認為,圓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節吃粽子可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緬甸的粽子 緬甸人愛吃粽子,但沒有節日文化色彩和紀念活動,只是作為一種食品而已。緬甸人的粽子是用糯米作主料,用香蕉和椰蓉作餡,香氣撲鼻,軟酥酥的,甜滋滋的,令人陶醉。
▲泰國的粽子 泰國人包裹的粽子個頭小如雞蛋,因為是用綠色粽葉包裹,所以蒸熟後呈淡綠色,味道十分清香。
▲墨西哥的粽子 墨西哥的粽子又叫「達瑪爾」,其原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面,餡料是肉片叫辣椒,用玉米葉或香蕉葉包成,別有一番風味。
▲印度尼西亞的粽子 印度尼西亞人對粽子餡特別講究,常用鮮肉末加香菇、蔥做粽餡。吃時香滑可口,多吃不膩。
▲哥斯大黎加的粽子 哥斯大黎加的粽子用一種經過特別加工、帶有黏性的玉米粉為主料,配以雞肉、牛肉、胡蘿卜、土豆、橄欖、辣椒等。有的還澆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鮮的香蕉葉包成扁方形。
▲菲律賓的粽子 菲律賓的粽子有點特殊,習慣裹成長條形,味道倒和中國江浙一帶的粽子差不多,而且他們在過聖誕節時,把粽子當成不可缺少的食品。
▲拉丁美洲的粽子 拉丁美洲也流行一種類似粽子的食品,這大概要起源於印第安人的傳統食品,他們用香蕉葉包粽子,主料是玉米粉和菜豆,吃起來味道很香。關於它還有一個傳說:400多年前,西班牙殖民者統治了拉美大部分地區,印第安人被迫外出服勞役,婦女們為此把煮熟的玉米粉和菜豆用香蕉葉包起來,作為干糧讓親人帶上路。久而久之,就成了他們的傳統。

『柒』 既然緬甸沒有姓氏,對於緬甸人應該如何稱呼呢

緬甸人很重視在名上區分性別、長幼、尊卑。因此,他們在每個人的名前面都加一個前綴稱呼。

這個「前綴」一般表示自謙或尊敬,且隨著年齡增長或社會地位改變而改變。

一般來說,男人名前加「貌」、「郭」、「吳」字等,女人名前加「瑪」、「杜」字等。

男性對少年或幼輩稱「貌」(意思是弟弟、小弟),對青年或平輩稱「郭」(意思是小夥子、兄長),對長輩或上級稱「吳」(意思是大叔、先生)。

年輕的女性無論婚否,或自稱時,一般在名前加「瑪」字(意即少女),長輩或有地位的婦女則名前加「杜」字(意即夫人、太太),以示尊敬。

常用的尊稱中,還有其他一些稱呼,是軍官的,前面加「波」字;是老師的前面加「塞耶」;愛國青年知識分子,名前加「德欽」二字,表示「主人」;從事政治活動的人,喜歡在名前加「耶波」,意思是「同志」。

(7)緬甸人做飯怎麼弄擴展閱讀

緬甸人在人際交往中待人十分謙恭、友好,他們所採用的見面禮節主要有三種。

1、合十禮

由於緬甸人大多信奉佛教,因此他們在社交活動之中,一般都習慣於向交往對象行合十禮。在緬甸,在行合十禮時不僅要問候對方,而且戴帽子的人必須首先將帽子摘下來,並且夾在腋下。見到僧侶時,對其只能行合十禮。

2、鞠躬禮

緬甸人在見到長輩、上級或學者時,大都要向對方行鞠躬禮,以表示自己特殊的敬意。

3、跪拜禮

在民間交往中,緬甸人在參見父母、師長或者僧侶時,往往講究要「五體投地」,向對方行跪拜大禮。這種禮節,其實出自佛門。按照佛教教規,在行跪拜禮時,行禮者須使自己雙手、雙腳、雙肘、雙膝、額頭同時接觸地面,並且在此前後雙手合十舉至頭頂。

在日常生活中,緬甸人對長輩尊重有加。他們講究,晚輩在向長輩遞送東西時,必須使用雙手。在遞細小物品時,可單用右手,但應同時以左手托扶右手下部。

在長輩面前通過時,晚輩應當躬身低首,輕輕走過,不允許昂首闊步,或是奔跑通過。

長輩來到室內時,晚輩必須迅速起身迎侯。向長輩告辭時,晚輩先要躬身施禮,然後後退兩步,方可離去。

『捌』 嫩豇豆炒肉絲,怎麼做才更好吃

今天為大家分享一道家常小炒菜「豆角炒肉絲」的做法,豆角是一種營養又美味的蔬菜,含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嫩豆莢肉質肥厚,炒食脆嫩,也可燙後涼拌或腌泡。很多人說炒豆角一定要炒熟,不然過多食用會中毒,其實並不是,像這種長豆角是無毒的,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可以放心的食用。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分享一下做法,喜歡的朋友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好了,這道脆嫩麻辣的豇豆炒肉絲就做好了。感謝您的欣賞,也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每天都有一道家常菜供大家參考,喜歡做飯的朋友別忘記點關注

『玖』 緬甸經商

我中緬邊境呆過一段時間,也做過一些生意,希望能幫到你。
不知道你具體想了解一下什麼信息。
語言好辦,就當地找個翻譯就才行了,(她們都是華僑,華裔,但在緬甸長大,會講中文和緬語,英語講得好的不多,不過那個價錢就要貴點了)我當時請的翻譯是包吃不包住人民幣400塊一個月,給你當翻譯,還給你賣貨,做飯什麼的,價格相當的便宜。估計現在也就這個行情。我是2008年在那邊的。
也不知道你做什麼的,不過最好的方法是在中國的商貿區交易,緬甸那邊的情況就比較難得掌握了,比如說過關的費用,路上的交通安全,都是要考慮的。
如果在中國這邊交易,就簡單多了,在雲南瑞麗的姐告,就是中緬邊境最大的商貿區,是免稅的(可不是關稅哦)。
你直接和買家談好,給他一個比較合理的價格,在中國這邊交易,他自己報關也好,偷渡也好,那是他的事情,他實惠,你也輕松。免得在異國他鄉的處處受制約。
還有要注意和緬甸人打交道可不能馬虎,他們很鬼,也有很多不守信用的,和他們做生意,要不見兔子不撒鷹,知道么?我朋友被一個幾年的老顧客一次坑了30萬的貨跑了,去緬甸找人也沒有用,那邊警察也不聽咱的,中國的警察也不能去人家那裡抓人,所以只能不了了之。所以做好是在中國交易,就算有點事情,在自己的領土上,不是有中國的政府么。緬甸政府可不那麼管事的呵呵~~
所以凡事多長個心眼最好,祝樓主好運。我的QQ43492151,不過很少上就是呵呵~~~希望能幫到你。

『拾』 緬甸人做菜不用八角桂皮香葉嗎

緬甸人做菜也用八角桂皮香葉,這些東西都是從中國傳入過去的,所以她們也會使用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5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6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18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0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4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59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4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07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5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