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茶葉出口到哪裡

緬甸茶葉出口到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5-17 09:34:14

A. 緬甸有哪些城市

仰光(Yangon)原首都和現最大城市,地處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是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緬甸內外海陸交通的總樞紐.有12條內河航運線通三角洲各地及伊洛瓦底江中上游,仰光港距海口僅34公里,是緬甸吞吐量最大的海港,緬甸全年進出口貿易的80%的貨物都經過這里.全國的鐵路和公路干線都匯集於此.市區總面積約352.86平方公里.仰光自然風光秀麗,景色迷人.世界聞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於2500多年前,高達百米,塔頂鑲著4300多顆寶石.整個高塔用20516張金片貼住,形成了晝夜金碧輝煌的外觀.1852年建成的仰光港,是緬甸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主要的稻米輸出港之一.緬甸遷都後,擁有500多萬人的仰光將作為直轄市,繼續發揮它商業之都的經濟中心作用.
勃生(Pathein)重要港市,伊洛瓦底省省會,是西南門戶,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勃生河左岸,南距河口120公里.東距仰光約150公里.人口14.4萬人(1983).歷史悠久的大米貿易中心.有機械製造、造船、金屬加工、碾米、制陶、鋸木等工業部門.所產緬傘頗有名.出口以大米和柚木為主.萬噸輪船可以進出;有鐵路東北行,在禮勃坦附近與仰光-卑謬鐵路接軌.70年代又修建了通往仰光的高級公路.
內比都(Naypyitaw、Nay Pyi Taw)現緬甸聯邦首都,是緬甸中部山區的一個戰略重鎮.內比都以前是緬甸中部的一個縣級城市,現人口約80萬人,位於仰光以北390公里處,距緬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約300公里,內比都坐落在緬甸中部錫當河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北依山勢,南望平川,鐵路從其境內通過,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且周圍都是叢林山區,是個易守難攻的要塞.內比都有農業、林業和畜牧業3所大學,內比都曾是緬甸民族英雄昂山將軍(現今被軍政府軟禁的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季的父親)發動獨立戰爭的軍事要沖及共產游擊隊大本營.主要居民為緬族,另有撣、克欽、克倫、克耶、德努、勃朗、勃歐等少數民族雜居於此.
曼德勒(Mandalay)全國第二大城市,中部地區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也是中部地區的軍事重鎮.曼德勒位於伊洛瓦底江中游東岸,海拔76米,人口458萬人,地處中部乾燥區,扼守伊洛瓦底江;雍笈牙王朝於1857年興建的新首都,故都位於現城近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部分建築被毀,僅存古皇城和城樓.工業有茶葉包裝、絲綢紡織、釀酒、玉石琢磨、鑄銅和金箔工藝等,還有造船、食

B. 中國出口到緬甸茶葉緬甸收多少關稅

  • 這個要問緬甸當地的客戶或者緬甸當地的清關代理公司才能知道。

  • 不過想要得到他們比較准確的估計,你就要提供給他們很詳細的產品信息,比如產品說明書之類,好讓他們能夠比較准確地確定HS編碼。

  • 只有確定HS海關編碼(也叫稅號)之後,才可以確定稅金如何。

  • 為什麼要問國外,因為HS編碼只有前六位世界統一,六位之後是各個國家自行劃分,所以在實際中經常會遇到國外給了我們一個8位或10位的HS編碼作為我們歸類的參考,但是我們一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就會發現,經常會找不到這個HS編碼;

  • 同理,我們發給國外的8位或10位HS編碼,國外客戶在他們本國的HS編碼體系裡也找不到。這都是因為各國的本國子目不同所致。

  • 所以,在不同國家之間,當告訴對方HS編碼時,只需要告訴前六位就行,因為只有前六位各國一樣,六位以後屬於本國子目,只適合本國使用。

C. 有的人說緬甸的茶葉也有的是普洱茶,有什麼區別嗎

謝謝邀請。
單從定名來說,這個說法應該就是一個不嚴謹的說法,所謂的緬甸普洱茶可能和我們常說的雲南普洱茶採用同樣的樹種,同樣的工藝製作,但是嚴格定義來說,緬甸普洱茶不是我們常說的普洱茶。
普洱茶的定義是採用雲南特定區域內的大葉種曬青毛茶製作的,這個特定區域肯定是不包括緬甸的。
除去這個定義,可能所說的「緬甸普洱茶也是普洱茶」更多的是指茶青原料同茶種,工藝同工藝吧。
我是愛喝茶的滌煩子,歡迎茶友多多交流。

D. 孟連縣到緬甸有哪幾個出口

孟連縣到緬甸只有一個口岸,即孟連(勐阿)口岸。
勐阿口岸地處南馬河與南卡江的匯合處,以南卡江心為界,江東岸為我國,江西岸為緬甸。海拔偏低,平均只有500米;是一個盛產水稻、甘蔗、橡膠、菠蘿、香蕉、蕃木瓜的亞熱帶邊沿壩區,這里的水稻一年兩熟。勐阿又名"芒允",傣語意為被水分開的壩子,口岸區共有常住人員約4000餘人。這里歷來是中緬邊民往來探親和互市的重要口岸,原在勵阿西北的籠海渡口設有木船,提供邊民往來。近幾年來,隨著改革開放,雙邊互市逐漸繁榮,從原來在綠樹叢林中的商業經貿市場,轉變成如今的規范化、統一化市場,勐阿的邊民互市主要以當地的民族土特產品、民族手工藝品、中外時裝、食品、家庭用品等為主,每逢趕集日,這里都熱鬧非常。
在出境手續齊全的情況下,可以乘車從勐阿通過國境口岸大橋,到緬甸佤邦邦康市作邊境跨國旅遊,這里兩個國家的市鎮,僅是一江之隔。緬甸佤邦邦康市已開發開放的有購物市場、百貨商場、賭場、水上游樂團,在柒塗山,建有4000平方米的風景旅遊區,稱為「來涼旅遊山莊」。
孟連對外貿易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就是我國與緬甸、泰國以及東南亞各國商貿往來的重要通道之一,擁有勐阿、芒信、臘福、公信、富岩、班順六條陸路通道。其中勐阿、芒信兩條通道為指定通道,分別設置了海關、檢驗檢疫、邊防武警聯檢機構。
勐阿通道距縣城51km,位於勐馬鎮勐阿村隴海小組旁。與緬甸第二特區(佤邦)首府所在地邦康市隔江相望。是雲南省重點通道之一,是普洱市進出口貿易量最大的通道。從邦康市經丹陽、臘戌、曼得勒可達緬甸原首都仰光,公路里程約1300km;從邦康市經勐波、勐拉、景棟、大其力可達泰國米塞,公路里程約500km。
芒信通道距縣城31 km,位於芒信鎮芒信村。與緬甸第二特區(佤邦)勐波縣賀島區接壤。其經濟通道從賀島經色勒、勐拉、景棟、大其力可達泰國米塞。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簡稱孟連縣)位於雲南省西南部,是普洱市下轄的自治縣,是通向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重要門戶,為省級開放口岸。
孟連縣東接瀾滄縣、北臨西盟佤族自治縣、西部和南部與緬甸相連,國境線長133.399公里。截至2012年,孟連縣轄3鄉3鎮,面積為1893.4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為127870人。
孟連系傣語諧音,意為「尋找到的一個好地方」,有「邊地綠寶石」、「龍血樹故鄉」的美稱。旅遊資源以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為主,主要有孟連大金塔、孟連宣撫司署、勐馬溫泉、臘福大黑山風景名勝區等。

E. 東盟各個國家的茶文化

多年來,我國對東盟茶葉出口均保持在6,000-8000噸左右,出口金額在1,000多萬美元。新加坡為我國綠茶對東盟出口數量最大市場,緬甸其次,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分列第三至第五位,對菲律賓和柬埔寨均有出口。我國對東盟紅茶出口主要為緬甸、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我國特種茶對東盟各國出口依次為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柬埔寨和菲律賓。

東南亞國家茶俗
東南亞主要的飲茶國家有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汶萊等。這些國家人民,受華人飲茶風習影響,歷來就有飲茶習俗。飲茶方式也多種多樣:既有飲綠茶、紅茶的,也有飲烏龍茶、普洱茶、花茶的;既有飲熱茶的,也有飲冰茶的;既有飲清茶的,也有飲調味茶的。

1、新加坡喝茶呈現多元。當地大部分人為華僑或華裔,因此他們也很愛飲茶。農歷新年,一盅清茶,佐以橄欖,稱為「無寶茶」,寓意恭喜發財。喝下午茶則是以吃為主,茶的好壞卻不十分重要。即使是在五星級賓館喝茶,也常常會用茶葉袋泡的大壺茶來待客。除了中國茶和英國茶之外,新加坡特有的「長茶」——把泡好的紅茶加牛奶,然後泡茶人把奶茶倒進罐子里。由於「長茶」的杯子相當大,喝起來相當過癮,喝茶者邊品茶,邊欣賞精彩的倒茶,心情也會變得輕松。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肉骨茶——就是一邊吃肉骨,一邊喝茶。肉骨,多選用新鮮帶瘦肉的排骨,也有用豬蹄、牛肉或雞肉的。燒制時,肉骨先用作料進行烹調,文火燉熟。有的還會放上黨參、枸杞、熟地等滋補名貴葯材,使肉骨變得更加清香味美,而且能補氣生血,富有營養。而茶葉則大多選自福建產的烏龍茶,如大紅袍、鐵觀音之類。吃肉骨茶時,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人們在吃肉骨時,必須飲茶。如今,肉骨茶已成為一種大眾化的食品,肉骨茶的配料也應運而生。在新加坡、以來西亞,以及中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等地的一些超市內,都可買到適合自己口味的肉骨茶配料。

2、緬甸和泰國有著極具特色的「嚼茶」。嚼茶的食用方法是,先將茶樹的嫩葉蒸一下,然後再用鹽腌,最後摻上少量的鹽和其他佐料,放在口中嚼食。冰茶也是這些熱帶國家的飲茶習慣。泰國人喝冰茶:泰國人飲茶的習慣很奇特,他們常常在一杯熱茶中加入一些小冰塊,這樣茶很快就冰涼了。在氣候炎熱的泰國,飲用此茶使人倍感涼快、舒適。泰國腌茶——泰國北部地區,與中國雲南接壤,這里的人們有喜歡吃腌茶的風俗,其法與出自中國雲南少數民族的製作腌茶一樣,通常在雨季腌制。腌茶,其實是一道菜,吃時將它和香料拌和後,放進嘴裡細嚼。又因這里氣候炎熱,空氣潮濕,而用時吃腌菜,又香又涼,所以,腌茶成了當地世代相傳的一道家常菜。

3、緬甸緬族人飲食習慣:飯後有喝咖啡或熱茶的習慣,不過他們愛喝的是怪味茶(即有茶葉拌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末、炒熟的辣椒籽等,攪拌後沖成怪味茶飲用)。

4、馬來西亞是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等多民族國度,傳統喝的是"拉茶"。拉茶是傳自印度的飲品,用料與奶茶差不多。「拉茶」是各族人們共同喜愛的茶飲料——先將紅茶泡好,濾出茶渣,並將茶湯與煉乳混合,倒入帶柄的不銹鋼鐵罐內,然後一手持空罐,一手持盛有茶湯的罐子,將茶湯以約一米的距離,倒入空罐,接著是倒回來又倒過去,倒來倒去七、八次(為了均勻茶湯,讓茶與奶徹底融合,並增加水的活性,營造口感的滑順感),由於茶湯在運動的過程中,兩罐距離忽而由近到遠,忽而由遠到近,與「拉麵」的動作有幾分相似。

5、緬甸人精神上受印度文化影響,佛教盛行,物質上則受中國文化影響。喝茶的習慣相信是從印度或中國傳來。緬甸人很喜歡喝茶,早午晚餐都在茶座/茶餐廳解決,一天喝上三五次的茶是常事,生活非常悠閑。除中國茶以外,當地的緬甸茶是錫蘭茶葉加煉奶,由小玻璃杯或瓷杯由瓷盤盛著,口味很甜。

6、印度尼西亞的冰茶——在一日三餐中,印度尼西亞人民認為中餐比早、晚餐更重要,飯菜的品種花樣也比較多。但他們有個習慣,不管春、夏、秋、冬,吃完中餐以後,不是喝熱茶,而是要喝一碗冰冷的冰茶。涼茶,又稱冰茶,通常用紅茶沖泡而成,再加入一些糖和作料,隨即放入冰箱,隨時取飲。

7、越南的玳玳花茶 越南毗鄰中國廣西,飲茶風俗很有些與中國廣西相仿。此外,他們還喜歡飲一種玳玳花茶。玳玳花(蕾)潔白馨香,越南人喜歡把玳玳花曬干後,放上3-5朵,和茶葉一起沖泡飲用。由於這種茶是由玳玳花和茶兩者相融,故名玳玳花茶。玳玳花茶有止痛、去痰、解毒等功效。一經沖泡後,綠中透出點點白的花蕾,煞是好看;喝起來又芳香可口。如此飲茶,饒有情趣。

F. 勐海茶廠的大事記

勐海是雲南西南的一個縣,這里原先是車里宣慰司(土司中級別較高的)的領地,這里有成片的古茶林。由於缺少文獻的佐證,這些茶林的種植者和種植年代有些模糊。
●1910年,清政府幫助車里土司平定了勐海土司和勐遮土司之間的內訌,同年,漢族商人張堂階在勐海開設了勐海歷史上的第一個茶莊。當時,勐年產茶葉不足兩千擔(每擔相當於50千克),全部運往思茅加工。1923年以後,由於經緬甸、印度進入西藏的茶路的發現,很多人到勐海設立茶莊,壓制茶葉後直接出境。
●1939年初,剛成立的雲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決定派遣范和鈞、張石城兩先生赴勐海(當時叫佛海)調查茶葉產銷情形,並籌建年產5000箱機制茶的實驗茶廠。
4月,由雲南省財政廳投資的「雲南思普區茶葉實驗場南糯山(當時南糯山歸車里縣管理)制茶廠」成立。
1939年4月1日,范和鈞、張石城由昆明出發,經大理、保山、臘戌、仰光、景棟等地,最終於1939年5月26日到達佛海。
8月1日,南嶠(在今勐海縣勐遮)農場場長李升(字茂堂)率本公司技工25名赴佛海工作,月底到達。同月,招收9名本地學生進入進廠。
9月下旬,制茶十八日,計製成白茶一種,紅茶三種,綠茶二種,磚茶二種,藏銷緊茶一種,老青茶三種,合計得一千一百七十斤。
1939年10月14日,范和鈞離開佛海,茶廠由張石城代為管理。
●1940年1月1日,「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佛海實驗茶廠」(勐海茶廠前身)正式成立,范和鈞任廠長。
1940年2月27日,第二批工人、學生、職員隊伍四十餘人抵達佛海。
1910年1月,由雲南全省經濟委員會認墊新滇幣二十六萬元,雲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及雲南富滇新銀行各認墊新幣十二萬元,成立雲南全省經濟委員會佛海服務社。范和鈞暫任經理。
佛海實驗茶廠生產紅茶 93擔,綠茶39擔,圓茶400擔(委託同昌號和玉溪人陳璽加工)。另外,雲南全省經濟委員會佛海服務社生產緊茶1000擔。
●1941年,佛海茶廠主要生產紅末茶,同時,佛海茶廠和佛海服務社大量收購私商緊茶,從1941年秋到1942年春,收購緊茶超過一萬兩千擔,部分運到葛倫堡銷售,部分被炸,部分疏散在勐海各茶莊。
●1942年,由於日軍攻入緬甸,佛海茶葉出境通道被阻,同時,日機轟炸佛海,佛海茶廠大多數員工撤退,茶廠進入保管期,廠方物資由佛海服務社李拂一負責接收,刀國棟、周光澤等留守。
●1943年,佛海茶廠生產高檔白茶318市斤。
●1945年,李拂一將部分1942年存留的緊茶賣給馬鼎臣的鼎興號。
●1946年,佛海茶廠1942年所收購的緊茶數千擔被售與思茅恆盛公,後者將這批茶全部銷往西藏。
●1947年,佛海茶廠留守的職員周光澤,利用佛海茶廠的油印機開辦《佛海旬刊》,共出版10期。
●1950年3月,佛海縣臨時人民政府接管佛海茶廠。茶廠共有:三層樓房一幢,二層樓房兩幢,25千瓦發電機一台,18千瓦發電機一台,24千瓦發動機一台,2千瓦電動機一台,牛力發動機一台,烘茶機兩台,切茶機一台,牛力揉茶機一台,平圓機一台,沖床、車床等多種。
●1951年,省茶司派王興、楊秉葵、唐慶陽等籌備恢復佛海茶廠的生產,王全面負責,楊負責行政,唐負責業務。1952年正式開工生產,少量加工紅茶;大量收購青毛茶,同時收購私商洪記、可以興、雲生祥等茶莊生產的緊茶交省公司銷售。公司名稱為:「中國茶葉公司佛海茶廠」。九月十四日,由中國茶葉總公司統一注冊「中茶」牌商標,注冊證號為第8071號,並要求全國國營茶廠統一使用此商標,佛海茶廠的產品除藏銷茶品外,都使用中茶牌商標。1984年以前,勐海茶廠全部出口茶和大部內銷精緻茶均須調至昆明,由「省茶司」再行分配轉調。
●1953年9月,茶廠更名為「中國茶業公司西雙版納茶廠」。同年接管了主要生產紅茶的南糯山茶廠。由於公司業務、人事管理並不一致,因此,勐海茶廠很長時間沒有正廠長,只有負責人,(副廠長中的一員),這些負責人中有:劉國棟、胡傑、嚴振儒、周培榮等。由於當時全國的國營茶廠統一使用「中茶」商標,勐海茶廠作為中國茶葉公司的業務下屬單位,茶廠名稱的更改並不一定反映在包裝上,舊的包裝和圖章仍可以使用。
●1954年4月,佛海茶廠更名為「雲南省茶業公司西雙版納茶廠」,茶廠開始加工緊壓茶、綠茶。
●1956年2月,更名為思茅專區勐海茶廠。中國茶葉公司改為中國茶葉出口公司。雲南僑銷圓茶和青毛茶均調廣東省茶葉公司出口或重新拼配。
● 1957年,茶廠改隸雲南省商業廳經濟作物局。茶廠改革制茶機具,加工能力猛增。
●1958年,勐海茶廠為解決運輸難等問題,開始將勐海縣調運公司內部的毛茶原料經過蒸軟壓成大方塊運輸,昆明、下關茶廠收到原料後再復蒸解塊。
●1959年,勐海茶廠開發出「勐海方茶」、「普洱方茶」、「勐海沱茶」、「勐海磚茶」等新產品。
●1961年1月,更名為「勐海縣茶廠」。新茶路1號現址和老茶廠自由街和平路8號同時使用。同年,中國茶葉出口公司改名為中國茶葉土產進出口總公司。
●1963年1月,茶廠更名為「雲南省勐海茶廠」。
●1964年,勐海茶廠副廠長周培榮參與了雲南省在勐海進行的雲南大葉種茶全面測定和用雲南大葉種製做高品質紅茶的技術研究。
●1966年,中國茶葉土產進出口公司雲南茶葉分公司成立。
●1967年,將心臟形的緊茶改為長方磚形,使用中茶牌商標。
●1970年,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成立,專營茶葉出口業務。茶廠又更名為「勐海縣茶廠」。
●1972年,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雲南茶葉分公司成立。我們所見到的「雲南七子餅茶」大多是這一時期以後的。
●1974年,生產普洱茶(熟茶)6擔,以後逐年增加。當時,由於發酵技術的原因,勐海茶廠的高級別熟散茶(如三四級、五六級茶)因湯色、老味等指標達不到外商要求,因此,以「雲南青」名義出口。
●1976年,雲外茶業字第84/45號文件為勐海茶廠普洱茶規定了如下七個茶號:雲南七子餅 7572 7682雲南普洱茶74092 7 雲南青(茶) 74342 74562 74782。昆明的7581磚,7663沱、7763磚等茶號也在這一文件中給以規定。這里,散茶第三、四位、緊壓茶第三位代表原料等級;散茶第五位,緊壓茶第四位代但表茶廠,昆明茶廠1,勐海茶廠2,下關茶廠3,普洱茶廠4。
●1978年,普洱茶(熟茶)的加工量躍居各精製茶之首。這一年,勐海全縣共加工精製茶27797擔,其中綠茶3675擔,紅茶7403擔,緊壓茶(普洱生茶)6936擔,特種茶(普洱熟茶)9783擔。
●1982年,更名為「勐海茶廠」。周培榮去世。如果以范和鈞為第一任廠長,周培榮是文革後被任命的勐海茶廠的第二任廠長。
●1983年,雲南七子餅茶獲省優質產品、商業部優質產品稱號。同年,唐慶陽被任命為第三任廠長,並於年底退休。
●1984年,鄒炳良接任勐海茶廠廠長,為勐海茶廠的第四任正廠長。
●1985年,勐海茶廠應香港南天公司要求,創制出8582(生茶)、8592(熟茶)兩種新茶號。
●1986年,普洱茶10級、8級分獲省優稱號。
●1988年,勐海茶廠在八達、布朗山開辟兩個萬畝茶園基地,為以後勐海茶廠的原料供應打下很好的基礎。同年,勐海沱茶獲全國營養食品「熊貓杯」銀獎。
●1989年,「大益」商標注冊成功,作為茶廠自主品牌開始了海外市場推廣。勐海茶廠此舉是對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要求屬下各茶廠使用中茶牌商標時必須繳付使用費的一個對策。同年,普洱茶散茶79562、79092、79102獲省優稱號。
●1990年,勐海沱茶、普洱方茶等獲得省優稱號。
●1992年,「宮廷普洱」被授予雲南名茶稱號。
●1993年,勐海茶廠重新調整、規范了各茶號普洱茶的拼配比例。1993年以後,政府組織的茶葉評獎漸漸被各種協會、活動組委會等所組織的評獎所代替,勐海茶廠獲得過眾多的金、銀、銅獎,不錄。
●1996年1月,「勐海茶葉有限責任公司」掛牌成立,公司(茶廠)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獨立核算的經營管理模式,開始多種經營,投資啤酒廠、玩具廠等領域。
●1996年~1998年,盧雲任廠長
●1998年10月~2002年,阮殿蓉任廠長。
●1999年,勐海茶廠獲綠色食品和有機(天然)食品雙認證。
●2002年~2004年,鄭躍任廠長。從2000年到2004年,勐海茶廠的產品豐富而多樣,很多產品是經銷商訂制茶,部分還是來料加工茶,這使得大益茶的辨認成了一門復雜的學問。
●2004年10月,雲南博聞投資有限公司全面接手勐海茶廠。
●2005年 11月25日,勐海茶廠率先在西雙版納州取得食品生產質量安全(QS)許可證。
●2006年1月1日,勐海茶廠全面啟用包裝防偽系統。

G. 當今遍布五大洲有多個國家或地區能夠穩定地出口茶葉

世界上共有22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國家為193個,地區為31個。其中:
亞洲(48個國家)

東亞: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 (5)

東南亞: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汶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
東帝汶 (11)

南亞: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7)

中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5)

西亞: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阿曼、葉門、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耳其、塞普勒斯(20)

註:錫金現已並入印度成為其一個邦,所以這里不出現,詳細請看:

歐洲(43個國家/1個地區)

北歐:芬蘭、瑞典、挪威、冰島、丹麥 法羅群島(丹)(6)

東歐: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7)

中歐: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8)

西歐: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摩納哥(7)

南歐: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希臘、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和墨塞哥維那

義大利、梵蒂岡、聖馬利諾、馬爾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16)

非洲(53個國家/6個地區)

北非:埃及、利比亞、蘇丹、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亞速爾群島(葡)、馬德拉群島(葡)(8)

東非: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里、吉布地、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塞席爾(10)

中非:查德、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共和國(即:剛果(布))、剛果民主共和國(即:剛果(金))、聖多美及普林西比(8)

西非:茅利塔尼亞、西撒哈拉(註:未獨立,詳細請看:)、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尼日、加那利群島(西)(18)

南非:尚比亞、安哥拉、辛巴威、馬拉維、莫三比克、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馬達加斯加、葛摩、模里西斯、留尼旺(法)、聖赫勒拿(英)(15)

大洋洲(14個國家/10個地區)

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萬那杜、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帛琉、諾魯、吉里巴斯、吐瓦魯、薩摩亞、斐濟群島、湯加、庫克群島(新)、關島(美)、新喀里多尼亞(法)、法屬波利尼西亞、皮特凱恩島(英)、瓦利斯與富圖納(法)、紐埃(新)、托克勞(新)、美屬薩摩亞、北馬里亞納(美)

北美洲(23個國家/13個地區)

北美:加拿大、美國、墨西哥、格陵蘭(丹)(4)

中美洲: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7)

加勒比海地區:巴哈馬、古巴、牙買加、海地、多明尼加、安地卡及巴布達、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多米尼克、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格瑞那達、巴貝多、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波多黎各(美)、英屬維爾京群島、美屬維爾京群島、安圭拉(英)、蒙特塞拉特(英)、瓜德羅普(法)、馬提尼克(法)、荷屬安的列斯、阿魯巴(荷)、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開曼群島(英)、百慕大(英)(25)

南美洲(12個國家/1個地區)

北部: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法屬蓋亞那、蘇利南(5)

中西部: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3)

東部:巴西(1)

南部: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4)

H. 世界哪一個國家的茶葉產量最多

茶葉總產量最大國家是印度。

世界主要的茶葉產地分布在亞洲和非洲,其次是美洲、大洋州和歐洲,這三大洲也有一定數量的生產,但相對於亞洲和非洲來說少得多。據相關的統計表明,2004年各洲的茶葉產量計算,亞洲、非洲的茶葉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近97%,其中,亞洲佔81%,非洲佔15.6% ,南美洲、大洋州和歐洲茶葉產量所佔比例很少。 各大洲主要的產茶國如下:在亞洲,茶葉產地主要集中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斯里蘭卡等國家,上述的四個國家茶葉產量占亞洲茶葉總產量的81%;在非洲,茶葉產地分布在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馬拉維和辛巴威等國,這五個國家所產的茶葉占非洲茶葉產量的91%,在美洲,以阿根廷為主要的產茶國家,其茶葉產量佔美洲茶葉總產量的87%。
除中國這一茶葉主產區外,目前世界上還有五十多個國家生產茶葉,最北可達北緯49度,位於前蘇聯,最南可達南緯33度,位於南非。世界茶區在地理上的分布,多集中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可分為東亞、南亞、東南亞、西亞、歐洲、東非和南美6區。
東亞茶區的主產國有中國和日本,兩國的茶葉產量約佔世界茶葉總產量的23%,中國居世界第二位,日本居第四位。日本茶區主要分布在九州、四國和本州東南部,包括靜岡、琦玉、宮崎、鹿兒島、京都、三重、茨城、奈良、九州、高知等縣(府),其中靜岡縣產量最高,佔全國總產量的45%。
南亞茶區的主產國有印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所產茶葉約佔世界總產量的44%總出口量的50%。印度產量佔世界首位,斯里蘭卡居世界第三位。印度的茶區分布在北部(包括東北部)和南部,北部又分為阿薩姆茶區和西孟加拉茶區:阿薩姆茶區是印度的主要茶區,茶葉產量約佔全國茶葉總產量的50%以上;西孟加拉茶區主要分布在杜爾斯附近,茶葉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20%左右。南部茶區主要分布在馬德拉斯和喀拉拉(爪盤谷、交趾),氣候與北部相比,較為暖和,全年無霜,可終年採摘茶葉。斯里蘭卡地處印度半島東南,是一個熱帶島國。全島地勢以中部偏南為最高,茶園多集中在中部山區,主產區為康提、納佛拉、愛里、巴杜拉和拉脫那浦拉,其茶園面積佔全國茶園總面積的77%,茶葉產量佔全國的75%。孟加拉國位於恆河下游,印度阿薩姆邦和孟加拉邦之間,茶區主要分布在東北部的錫爾赫特和東南角的吉大港以及位於上述兩區間的帖比拉,其中錫爾赫特的茶葉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90%。
東南亞茶區位於中國以南,印度以東。產茶國家有印度尼西亞、越南、緬甸、馬來西亞、泰國、寮國、柬埔寨、菲律賓等,茶葉產量約佔全世界總產量的8%,其中印度尼西亞產量最高,越南、緬甸次之,馬來西亞較少,其他幾個國家產笙則很少。印度尼西亞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具有溫度高、降雨多、濕度大的特點,全年幾乎無寒暑之分,終年可採收茶葉;茶區主要分布在爪哇和蘇門答臘兩大島上,其中海拔2000米左右的爪哇島產茶最多,約佔全國總產量的80%。越南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高、濕度大,早雨季明顯;茶區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中部、南部也有少量茶區。馬來西亞因靠近赤道,終年炎熱多雨,屬熱帶雨林氣候;茶區主要分布在海拔1220米的加米隆高地。
西亞和歐洲茶區的主要產茶國有歐洲的前蘇聯和亞洲的土耳其、伊朗等,所產茶葉約佔世界茶葉總產量的14%。前蘇聯茶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喬治亞和亞塞拜然,在黑海沿岸的克拉斯諾達爾等地也有少量茶區。土耳其茶區主要分布在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的里澤地區。伊朗大部分地區屬大陸性亞熱帶草原和沙漠式氣候,雨量較少,寒暑變化劇烈,不適宜種茶,僅西部山地和黑海沿岸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故茶區主要分布在黑海沿岸的吉蘭省和馬贊撼蘭省,其中巴列維和戈爾甘為主要產地。
東非茶區的主要產茶國有肯亞、馬拉維、烏干達、坦尚尼亞、莫三比克等國,其中肯亞產量最高。肯亞有5省12縣產茶,主要茶區分布在肯亞山的南坡,內羅畢地區西部和尼安薩區,如克里喬、索提克、南迪、基錫、尼耶尼、墨倉加、開里亞加等地。馬拉維是東非第二大產茶國,茶區主要集中分布於尼亞薩湖東南部和山坡地帶,如米蘭熱、松巴、高羅、布蘭太爾等地。烏干達是新興的產茶國之一,茶區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的托羅、安科利、布里奧羅、基蓋齊、穆本迪、烏薩卡等地區。坦尚尼亞和莫三比克也都是東非主要的產茶國,坦尚尼亞茶區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維多利亞湖沿岸,布科巴等地產茶較多;莫三比克茶區主要集中在南謀里和姆蘭傑山區。
中南美茶區的產茶國家有阿根廷、巴西、秘魯、厄瓜多、墨西哥、哥倫比亞等國。其中阿根廷產量最高,約佔南美茶葉總產量的70%,茶區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密西奧尼斯山區,在科連特斯等省較為集中。

I. 茶葉出口到哪些國家

最主要的是日韓,港台,東南亞,俄羅斯,蒙古。向歐洲出口只要是紅茶,主要出口國是英國和荷蘭。滿清時期,茶葉出口到英國,在英國很流行,那個時候,茶葉是貴族才能喝到的!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5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5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17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9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3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58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3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06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4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