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為什麼穿日式軍服
1. 二戰時期滇緬戰區日本人穿什麼衣服
=1942年在珍珠港事件後,日軍入侵東南亞諸國:
1為正在喝水的陸軍南洋方面軍91旅團的工兵二等兵。
2為陸軍南洋方面軍中校,頭戴白色涼帽,手立著一把「95式」軍刀。
3為日本海軍陸戰隊一等水兵,雖是海軍,但仍穿和陸軍一樣的黃色戰斗服。其區別是無領章,右臂綉有一張黑底黃錨的臂章,軍銜也體現在臂章上
2. 緬甸紙幣上那些穿軍裝的人是誰啊。
緬甸國父昂山將軍
(AungSan,1915—1947)緬甸獨立運動領袖。將軍。1915年2月13日,出生於緬甸北部,自幼受家鄉人民反英斗爭的影響,入仰光大學後,政治上逐漸成熟,成為學生運動的領導人。1936年2月與吳努一起領導學生罷課。1938年加入德欽黨,1939—1940年任該黨總書記。1940年為緬甸獨立而尋求外國的支持,曾與日本人接觸。日本人協助他建立緬甸獨立軍。這支軍隊跟隨日軍前進,接管佔領區的地方行政。1943—1945年昂山在巴莫傀儡政府中任國防部長。1944年8月秘密成立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聯盟,任主席。1945年3月率緬甸國民軍協助盟國作戰,直至日本投降。1946年任緬甸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實際等於總理。1947年1月,率代表團赴英進行談判,於1月21日簽訂了「昂山——艾德禮協定」。根據協定,緬甸成立了以昂山為首的臨時政府。但時隔不久,英方在「臨時政府成立1年後,緬甸將完全獨立」的條款上採取了搪塞的態度,他公開譴責英政府背信棄義的行為,同年4月選舉制憲會議,他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在202個席位中贏得196席。同年7月19日,與其他6名部長同時遭殺害。這一天,後被定為緬甸的「烈士節」。
3. 為什麼二戰中被日本侵略的泰國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不怎麼討厭日本呢
40年代初的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此時,日本開始實踐南下政策,在太平洋戰場上連打了幾個勝仗,順利的挺進了東南亞。日本高呼的是」大東亞共榮「口號,美其名曰:亞洲人解放亞洲人,即,同為亞洲人的日本人幫助東亞、東南亞的」同胞們「趕走英美、法國等白人殖民者。
果不其然,這個口號真的打動了不少人,像泰國、緬甸、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殖民地國家出現了不少「聯日抗英」、「聯日抗美」、「聯日抗法」的隊伍。
此時的緬甸,27歲的昂山將軍決定聯日抗英,組建「緬甸獨立軍」,趕走英國人。
看完這個故事,大家可以體會到,原來,東南亞的這些國家(泰國除外),跟咱們東亞國家境遇完全不同。
看咱們中國,幾千年來大一統的格局,有著統一的民族、文化認同,沒有被外族大規模侵略殖民過(什麼胡人南下,匈奴入侵,元蒙、滿清其實那還是屬於「人民內部矛盾」,不是這里所說的外族,尤其是滿族,被漢人同化的就剩下兩個遺產——跳大神和」薩其馬「小零食,倒是為現今的影視娛樂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
4. 緬甸人的喜好和忌諱
緬甸人全民信佛,對和尚要尊敬,不得褻瀆。交往時候不得拍摸對方頭部,不得穿鞋進入寺廟。不要和緬甸人談論若開問題。
5. 緬甸有什麼好的
因緬甸境內種族的多元,仰光市的餐飲也呈現包羅萬象的特色,尤其以撣族、緬族、中國和印度的影響最為顯著。當地食物的精髓包括以咖哩烹調的魚、肉和蔬菜以及葫蘆湯,緬甸料理的特色為比較油和咸但較不辛辣。
緬甸粽子:粽子是有糯米作主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餡。這種粽子香氣撲鼻,令人陶醉。
緬甸的基本食品主要是米飯和咖喱,拌有沙拉的魚醬有許多種形式,米飯、其它菜餚與湯一起食用。米粉和魚湯做成的魚粉湯,椰子、雞肉咖喱加面條做成的椰奶面條都是緬甸人最喜歡的早餐和便餐食品。
緬甸也盛產海鮮,在仰光和其它城市中大部分的緬餐和中餐館中,螃蟹、對蝦、龍蝦和其它貝類都是非常受歡迎的菜餚。
典型的緬餐館供應肉類和蔬菜食品,大部分的緬甸餐館還可以做中國菜和印度菜,其它風味的亞洲菜包括泰國、越南、日本、韓國和新加坡風味的菜餚在緬甸也可以品嘗到。西餐主要是在賓館飯店中才有,在仰光有一些餐館提供義大利菜。
緬甸有許多茶葉店,在仰光和曼德勒有幾家快餐中心和快餐吧。
緬甸人的口味特點是酸、辣、清淡,不油膩,類似我國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愛吃雞、鴨、魚、蝦、蝦醬、魚醬,喜食咖哩,要求略帶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們喜歡用水果做萊。如把芒果切成片,拌隊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以及炒過的辣椒籽,吃起來又酸、又咸、又辣、又鮮。
緬族人占緬甸人口的大多數,遍居於緬甸全國。遵照佛教習俗,緬人每日只進兩餐,進餐時間約在上午9時與下午5時。由於緬甸是大米之邦,所以緬人素以大米為主食,菜餚很簡單,慣以咖喱為佐料。進餐時,大家圍於矮桌四周,或蹲,或盤腿而坐,桌上放一碗咖喱菜湯,一碟魚蝦醬和幾杯清水,人們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把米飯抓進口中。有時,湯碗里放一把湯匙,以備公用。一般而言,各家用餐都禁酒,但在酒店裡可以飲酒。飯後,人們到水缸邊洗手,然後喝水、吸煙或嚼檳榔。
緬甸飲食文化
緬甸緬族人喜食椰漿飯及攔有姜黃粉、椰絲、蝦松的糯米飯;每餐必食一種叫「雅比」的魚蝦醬;菜餚喜放咖喱。緬甸克欽族人喜吃獸肉,他們習慣用火烤食,烤熟後撒上鹽、用手撕食。緬甸克倫族人,無論男女老幼都吸煙斗。酒列是日常必備之物,任何儀式上,人們都要以酒助興。緬甸人一般早晨愛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台喜歡備有辣椒油和辣椒醬等調味品。他們用餐習慣一人一把匙和一個湯盤,他們不習慣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飯靈巧方便。他們樂於菜齊後一起上桌用餐。
緬甸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講究菜餚要豐盛,注重菜品要質精量小。
②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愛食甜、酸、辣味。
③主食:以米飯為主,對水餃、蒸餃、餡餅、烤餅、燒麥等也很感興趣。
④副食:喜歡吃雞、魚、蝦、鴨、雞蛋及各種蔬菜;調味愛用蕃茄醬、蝦醬油、辣椒油、辣椒醬和咖喱粉等。
⑤製法:對烤、炸、爆、煎、燒、醬、拌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⑥中餐:喜愛中國的川菜。
⑦菜譜:很欣賞大拼盤、素雞、吉利魚條、姜芽鴨片、煎釀明蝦、炸脆皮雞、棒棒雞、奶油菜花、炸板蝦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愛喝啤酒、汽水、桔子水等;飯後有喝咖啡或熱茶的習慣,不過他們愛喝的是怪味茶(即有茶葉拌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末、炒熟的辣椒籽等,攪拌後沖成怪味茶飲用)。
⑨果品:愛吃香蕉、椰子、芒果、木瓜、柑桔、菠蘿等水果;乾果喜歡核桃仁等。
因境內種族的多元,仰光市的餐飲也呈現包羅萬象的特色,尤其以撣族、緬族、中國和印度的影響最為顯著。當地食物的精髓包括以咖哩烹調的魚、肉和蔬菜以及葫蘆湯等。緬甸料理的特色為比較油和咸但較不辛辣。 ... 展開全部>
熱心網友 | 2013-07-04
1
3
6. 二戰日本陸軍士兵的軍服顏色
日本陸軍在二戰中有好幾款軍服,主要是跟據的戰場環境而更替,最著名的是「昭和5式」和「98式」。 日本陸軍軍服顏色為國防色,國防色是日本陸軍基本顏色,就是茶綠色,國內影視劇道具軍裝不準。不是土黃色。陸軍夏季的襯衫是枯草黃
「昭和5式」設有肩章,軍銜也體現在肩章上面,領章則是體現兵種,分兩叉型,以不同顏色來區分。紅色(步兵)、綠色(騎兵)、黃色(炮兵)、黑色(憲兵)、棕色(工兵)、深褐色(工程)、藍色(軍樂)、深藍色(汽車兵)、青藍色(航空兵)、白色(軍法)、桔紅色(參謀)、桔黃色(山地兵)、深紅色(裝甲兵)、深綠色(葯劑)、茶色(司務)、銀灰色(軍醫)、紫色(獸醫)。這種軍服一直用到1938年,口戴為倒山字型,軍紐口為銅制,很大很顯眼,質地為昵子,在1937年攻打南京的日本陸軍就是穿的這種軍服。
「98式」軍服特徵是軍銜表現在領子上,領章塊很小,遠處不易查覺。原因是「昭和5式」的軍銜設在肩上,陸軍將官金色肩章很顯眼,由於在中國戰場上游擊戰很頻繁。日本軍方擔不少上戰場視查或督戰的陸軍高級將領會成為中國游擊隊或狙擊手的靶子,所以改穿這種「98式」,兵種表現為 「M」型胸章,一般別在右胸,顏色和上述「昭和5式」一樣。
總的來說,二戰時日本陸軍的軍服也不止上述兩種,還有些寒冷地區,如在中國東北和西伯利亞使用的冬裝。還有在東南亞和緬甸使用的「40式」熱帶作戰服。
7. 緬甸海軍的目前狀況
1994年9月緬甸訂購了2艘1865噸級的江湖級護衛艦,但由於技術問題推遲了交付日期。緬甸目前不具備裝備反艦導彈的能力。緬甸海軍還從南斯拉夫購進了三艘PB 90海岸巡邏艇。
另據外界報道,緬甸海軍第一款國產護衛艦阿多隆多級於1997年開工,2002年下水,2006年服役。所取艦名是為了紀念蒲甘王朝的開國國王。他被稱為緬甸「三大民族英雄」或「三大帝」。又由於其對佛教的大力護持而被尊稱為「緬甸的阿育王」。阿奴律陀是宮錯姜漂(一作混修恭驃)之子,即位後,首先統一群雄割據的局面,先後征服了南部的打端、西部若開族的阿拉干王國,並與北方的大理國維持和平均勢,為蒲甘王朝奠定了二百四十三年(1044-1287年)的基業。當時王朝的領域,北起八莫,南濱大海,東部統領撣族諸部,西臨北阿拉干,為緬甸最早統一的王國。 第二艘命名為「莽應龍」號,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國王。他1555年攻佔阿瓦,後又征服北部各撣邦,完成了緬甸的第二次統一,使其疆域超越蒲甘王朝,西至曼尼普爾,東至林城(今寮國萬象)、景邁 (今泰國清邁),北至中緬邊境9個撣族土司的轄地,為緬甸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在位期間,政績顯著。政治方面,為團結各民族,使樞密院內的權力不分撣、孟、緬,各民族一律平等,佔有同樣的席位。經濟方面,鼓勵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廣種水稻以發展農業,利用俘獲的工匠,發展從景邁傳入的漆器和從曼尼普爾傳入的編織、紡織、冶煉和玻璃製造等技術以發展手工業,制訂統一的度量和貨幣制度,促進了國內外貿易的發展。文化方面,從戰俘中傳入暹羅的音樂、舞蹈、戲劇、雕刻等文化藝術。為振興佛教,又於1575 年從錫蘭迎來佛牙。立法方面,除令編纂《著名法典》和《法典九集》外,並將其親自判決的案件匯編成史稱《白象王判卷》的法典,作為全國官吏審理案件的依據。交通方面,由於戰爭需要,興建由白古 (今勃固) 至東吁和至卑謬的兩條主要干線,為國內交通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第三艘在建造中。 這還沒完,2011年緬甸民選政府上台後,逐步對外公開了第二款國產艦艇「雍籍牙」級。雍籍牙在位時為緬甸的復興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法治,下令編著各種緬文法典,興修水利,發展農業。 2008年,中南半島第一大國緬甸遭遇「納爾吉斯」颶風,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其中緬甸海軍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水面艦艇和港口設施也沒能倖免。之後多年間,緬甸都拼湊不出一支足堪巡邏外海、保護專屬經濟區氣田的艦隊,這顯然與緬甸國防需求並不相符。經過卧薪嘗膽,在2015年4月舉行的海軍節閱艦式上,緬甸展示了一大批國產艦艇,其中舷號「F11」的「雍籍牙」號是該國自行建造的最大噸位戰艦。
盡管「雍籍牙」號的性能在世界上算不上一流,但在緬甸卻被當作民族驕傲,緬甸海軍司令部大門口的宣傳板就以該艦為主角,上面還用緬語寫著「海軍驕傲」。有意思的是,正因為是本國自行建造的,「雍籍牙」號的甲板特意被塗上綠色,而不像之前從外國購買的軍艦採用灰色甲板。除此之外,該艦艦員受到優待,配發三套軍服,按照規定,他們在周一和周五要穿一種軍服,周二、周四要穿一種軍服,周三則單獨穿一種軍服。不論軍服,還是甲板的不同顏色,都反映出緬甸海軍對細節的嚴格要求,這背後是他們對於海軍榮譽的看重。
「雍籍牙」號 艦長115米(一說108米),標准排水量2000噸,滿載排水量2800噸,推進系統為兩個五葉螺旋槳,發動機是兩台法國皮爾斯蒂克公司提供的中速柴油機(這也是一種廣泛用於民船的柴油機,後勤維護比較方便)。
該艦的主桅頂端安裝有尺寸較大的扇形雷達,用於對空/對海搜索,還有與各類火炮配套的炮瞄雷達、導彈火控雷達和航行用的導航雷達。「雍籍牙」號艦配備義大利奧托·梅萊拉公司研製的1門76毫米艦炮以及俄羅斯圖拉儀表設計局研製的4門30毫米AK-630近防炮。「雍籍牙」號在艦中部裝備有四個圓形反艦導彈發射器,從發射器的尺寸和形狀來看,裡面裝填的是射程達130千米的俄制Kh-35反艦導彈,目前東盟國家中還有越南列裝該導彈。該艦艦艏裝有火箭式反潛深彈,還在76毫米艦炮後部裝備一座外形頗為奇特的火箭發射裝置,主要用於發射干擾火箭。
「雍籍牙」號艦體後部有寬廣的甲板,配備有直升機平台。由於艦體寬度較大,比較適合輕型直升機起降,但是直升機甲板上只有起降標志,連最簡單的助降裝置都沒有,也沒有系留設備,所以該艦即使搭載艦載直升機,也很難對其進行妥善的維護,無法進行長時間的海上執勤。據緬甸媒體《伊洛瓦底》介紹,「雍籍牙」(F-11)和「江喜陀」(F-12)之後,緬甸海軍還計劃繼續建造兩艘姊妹艦,目前主要障礙是申請國家預算以及從外國爭取進口先進的動力系統。2013年,緬甸海軍為第三艘國產護衛艦「江喜陀」號在Thilawar海軍基地舉行啟動儀式。在儀式上新建的第二隱形護衛艦被授予舷號F14[2]。該艦配備了最新的電力、通信和武器系統。 武裝包括一門76mm仿製型「奧托.梅拉拉」全自動炮、4座中國製造730型30mm近防炮、2座4聯裝C-802反艦導彈發射筒、 1座8聯裝「HHQ-9」近程艦對空導彈發射架 (24枚彈)、2座6管3200多用途火箭發射器。(主要用於反潛,射程約1200米。備彈36枚)艦艉設置1個平台以及1個機庫,載一架「Z-9」反潛直升機。首艦已經於2014年末加入緬甸海軍服役。另一艘以我國古代傳奇人物孟姜女命名的「孟姜女」號(F-15)還在建造中。
8. 鐵血女騎兵中的日本兵軍官為什麼都穿白翻領的軍服
這種裝束的一般是日軍的南方軍的軍官裝飾,南方軍是日軍的六個總軍之一,以緬甸、泰國、南洋方面等地區為其作戰地域,也曾經進入過雲南
9. 緬甸有什麼特色
緬甸 特色小吃--緬式糯糊
緬式糯糊是緬甸「搭敏呢擺」(糯糊節)所食用一種年節食品。
原料配方:
糯米500克椰子肉100克姜絲25克蒜末50克精鹽10克熟花生仁50克熟芝麻25克花生油50克
製作方法:
1.將糯米漂淘洗凈,用清水浸泡1~2小時。椰肉用刀切成3厘米長的薄片。
2.將鍋加花生油置於旺火上燒至八成熟,放入姜絲和蒜末煸炒,然後倒入糯米和清水(水沒米3厘米為宜)煮沸,待水分快乾時,放入椰肉片、芝麻和花生仁翻攪拌勻,用文水略煮片刻即熟。成品應為稠糊狀,煮時若干,可再加些溫水。
產品特點:鮮香油酥,營養豐富,製作方便
10. 緬甸神秘地區出現穿中國軍服人員,求解
應該是果敢軍吧,穿的衣服像中國軍服,有些也可能是從中國搞到的農民工迷彩之類的。果敢是緬甸的一個自治地區,居民基本是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