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駐緬甸大使叫什麼名字
Ⅰ 在中國,有幾個國家的駐華大使館,分別在哪
大使館名稱 地址 電話
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光華路28號 65321120,65321119
阿根廷共和國大使館 三里屯東51街11號 65322090,65322142
澳大利亞大使館 東直門外大街21號 65322331-7,65321724
奧地利共和國大使館 建國門外秀水大街21號 65322062,65322063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大使館 光華路42號 65322521,65323706
白俄羅斯共和國大使館 東直門內北中街4號 65326834
比利時王國大使館 三里屯路6號 65321736
巴西聯邦共和國大使館 光華路27號 65322883
加拿大大使館 東直門外大街19號 65323536
智利共和國大使館 三里屯東41街1號 65322074,65321591
剛果共和國大使館 三里屯東41街2號 65321658
古巴共和國大使館 建國門外秀水南街1號 65322822
塞普勒斯共和國大使館 塔園外交人員辦公樓2-13-2 65325075
捷克共和國大使館 建國門外日壇路 65326902-4
丹麥王國大使館 三里屯東51街1號 65322431/2
埃及共和國大使館 日壇東路2號 65321825,65322760
衣索比亞大使館 建國門外秀水南街3號 65325258
芬蘭共和國大使館 塔園外交人員辦公1單元111樓1號 65321817,65321806
德國大使館 東直門外大街5號 65322161-65,65321181
希臘共和國大使館 光華路19號 65321391,65321588
匈牙利共和國大使館 三里屯東直門外大街10號 65321413,65321432
印度共和國大使館 日壇東路1號 65321856,65321908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大使館 三里屯外交人員辦公1樓 65325488,65325484-87
伊朗共和國大使館 三里屯東61街13號 65322040,65324870-73
以色列大使館 三里屯東2街2號 65322131-34,65322187
日本大使館 建國門外日壇路7號 65322361
肯亞共和國大使館 三里屯西6街4號 65323381,65322473
科威特國大使館 塔運外交人員辦公2-4-1 65326458
馬來西亞大使館 東直門外大街13號 65322531-3
墨西哥合眾國大使館 三里屯東51街5號 65322574,65322070
蒙古國大使館 建國門外秀水北街2號 65321203,65321810
莫三比克共和國大使館 塔園外交人員辦公樓1單元7樓9號 65323664
緬甸聯邦大使館 東直門外大街6號 65321488
荷蘭大使館 亮馬河南路4號 6531
紐西蘭大使館 日壇路東21街1號 65322731
奈及利亞大使館 三里屯東51街2號 65323631
挪威大使館 三里屯東街1號 65322261
阿曼蘇丹大使館 亮馬河南路6號 65323276
巴基斯坦大使館 東直門外大街1號 65322504
秘魯大使館 三里屯外交人員辦公樓2單元82號 65324658
菲律賓大使館 建國門外日壇路1號 65321872
波蘭大使館 建國門外日壇路1號 65321235
葡萄牙大使館 塔園辦公樓2-15-1/2號 65323497
大韓大使館 建國門外大街1號國貿中心4層 65052587
羅馬尼亞大使館 日壇路東2街 65323879
俄羅斯大使館 東直門北中街4號 65321267
沙烏地阿拉伯大使館 三里屯北小街1號 65323926
新加坡大使館 建國門外秀水北街1號 65324825
西班牙大使館 三里屯路9號 65321986
斯里蘭卡大使館 建國門外建華路3號 65321861
蘇丹大使館 三里屯東2街1號 65323715
瑞典大使館 東直門外大街3號 65322736
瑞士大使館 三里屯東5街3號 65322736
泰國大使館 光華路40號 65321903
土耳其大使館 三里屯東5街9號 65322650
烏克蘭大使館 三里屯東6街11號 65324014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大使館 塔園外交人員辦公羅1單元9層1號 65322112
美國大使館 建國門外秀水北街3號 65323431
越南大使館 建國門外光華路32號 65321155
辛巴威大使館 三里屯東3街7號 65323795
南斯拉夫大使館 三里屯東6街1號 65323516
尚比亞大使館 三里屯東4街5號 65321554
委內瑞拉大使館 三里屯東路14號 65321295
突尼西亞大使館 三里屯東街1號 65322435
坦尚尼亞大使館 三里屯東亮馬河南路8號 65321491
Ⅱ 駐緬甸新大使洪亮祖籍那裡
洪亮,江蘇高郵人,男,1969年9月生,大學畢業。是我國著名外交官。
現任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司長。
Ⅲ 尋找緬甸大使館有關方面的事情
您好
新華網北京2008年5月14日電中國外交部14日發布消息說,緬甸遭受強台風災害以來,受災地區通信不暢,仰光電話通信至今未完全恢復,為便於國內公眾查詢在緬親友,中國駐緬甸使館特別設立求助熱線,號碼是:951-221926,95-951-42358。如撥打以上電話仍有困難,可將求助詳情傳真至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8610-65964094)代為轉達。
北京時間2008年5月19日下午2時28分,中國駐緬甸使館全體館員和家屬,懷著沉痛的心情,肅立默哀3分鍾,與全國人民一道深切哀悼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 5月19日晨駐緬甸使館下半旗誌哀。使館內設弔唁簿,開始接受各界弔唁。
北京時間2008年5月19日下午2時28分,中國駐緬甸使館全體館員和家屬,懷著沉痛的心情,肅立默哀3分鍾,與全國人民一道深切哀悼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 5月19日晨駐緬甸使館下半旗誌哀。使館內設弔唁簿,開始接受各界弔唁。
· 中國歷任駐緬大使
1.姚仲明 1950年 8月——1958年 1月
2.李一氓 1958年 4月——1963年 9月
3.耿 飈 1963年 9月——1967年 9月
4.陳肇源 1971年 3月——1973年 5月
5.葉成章 1973年 7月——1977年10月
6.莫燕忠 1977年11月——1982年 4月
7.黃明達 1982年 7月——1985年 6月
8.周明基 1985年 8月——1987年 6月
9.程瑞聲 1987年 8月——1990年 5月
10.梁 楓 1991年 7月——1994年 8月
11.陳寶鎏 1994年 9月——1997年 7月
12.梁 棟 1997年 9月——2001年 1月
13.李進軍 2001年2月 — 2005年10月
14.管 木 2005年10月--
管木大使簡歷
1952年10月生。
1970-1974就讀於北京大學東語系(泰語專業)
1974-1977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亞洲司職員
1977-1981駐泰王國大使館職員
1981-1986外交部亞洲司科員、三秘
1986-1990駐泰王國大使館三秘、二秘
1990-1994外交部亞洲司二秘、副處長、一秘
1994-1998駐泰王國大使館一秘、參贊
1998-2001駐新加坡共和國大使館公使銜參贊
2001-2005外交部亞洲司副司長
2005.10-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緬甸聯邦特命全權大使
已婚,有一子。
謝謝
Ⅳ 新加坡在中國哪些城市有使館
北京設有大使館
新加坡駐上海總領事館
新加坡駐廣州總領事館
新加坡駐廈門總領事館
新加坡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總領事館
新加坡駐成都領事館
Ⅳ 關於新加坡!
朋友,我也是去過新加坡待了很N久,這個國家東西不想多說,隨便搜搜有的是,而且相信你也知道的很多,說點實際的吧:
1.你去新加坡是讀書嗎?
2.聽你口氣說去面試,是不是申請了這邊的公立大專,還是那兩所本科?可以說清楚好幫你看看,呵呵。
3.不過,如果是公立的學校,不管大專還是本科那都還好,起碼是很正規的。
4.如果是私立,那文章可就多了,老子是吃過虧的人,現在一樣照混了過來。
5.真是去留學的話,可以詳細聊聊 ,實在有很多可以分享的,玩樂也是,呵呵
最後,那邊的官方語言雖然是英語,但是完全不用擔心,講國語是可以通行全國的,你所說的英語面試,告訴你,別嚇著自己,越是正規的學校,口語面試越是人性化的,人家都是很牛的外教,才不會刻意刁難我們這些英語的菜鳥,你只要把自己基本情況准備好,求學動機,大概的學習方向之類的英語弄熟點,到時千萬不要緊張,慢慢說,人家都是說的很簡單很清晰的,你不要太卡就好了。
反正我所知道的身邊的人去參加公立大專面試,都是很容易的,沒你想的那麼恐怖,只是那個入學考試和以後全英教學,做作業之類的,那個英語就比較難,而且比較難過,一學期掛三科那就完蛋了,但是這里公立學校的獎學金是想但誘人的,如果你成績好,前30名,那既可以免去70%的學費還可以每月領到一大筆的獎學金,是政府補貼給你生活用的,一般5000-7000人民幣左右,不過要簽合同,你畢業後要留在那裡工作3到5年,期間可以申請綠卡,但是想畢業就回來那就得補回學費.......
再給你一個必須記住的論壇網站吧《http://bbs.sgchinese.com/》,這里都是自己人,是早年中國都留學學子弄得,你在新加坡遇到所有問題,前人們都知道,在這里都可以找人咨詢,在外靠朋友啊!
PS:在那裡不要隨意簽合同,一定要自己弄明白再簽,不然很吃虧的。
Ⅵ 誰能給我介紹一下新加坡
新加坡國情介紹
國名 新加坡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面積 647.5平方公里(1996年新加坡年鑒)。�
人口 310萬(1997年)。華人佔77.2%,馬來人14.1%,印度人7.4%,其他民族1.3%。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馬來語為國語,英語為行政用語。華人、斯里蘭卡人多信奉佛教,馬來人、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此外,還有人信奉基督教。�
國家元首 總統王鼎昌(Ong Teng Cheong),1993年就任,任期六年。
簡 介
城市國家。位於馬來半島南端、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口。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由新加坡島及附近約60個小島組成,其中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91.6%。地勢低平,平均海拔15米,最高海拔166米。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4℃~27℃,日平均氣溫26.7℃。年平均降水量2352毫米。
古稱單馬錫。8世紀建國,屬印尼室利佛逝王朝。18世紀~19世紀是馬來亞柔佛王國的一部分。182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一直是英在遠東的轉口貿易商埠和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基地。1942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日本投降後英國恢復殖民統治,次年劃為直轄殖民地。1959年新實行內部自治,成為自治邦,英保留國防、外交、修改憲法、頒布「緊急法令」等權力。1963年9月16日並入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同年9月成為聯合國成員國,10月加入英聯邦。
政 治
1993年8月28日,新加坡舉行獨立後首次總統大選(以前總統由國會選出),前副總理、新加坡職工總會候選人王鼎昌當選為新加坡第一位由全民選出的總統。
【憲法】1963年9月並入馬來西亞後頒布了新加坡州憲法。1965年12月,州憲法經修改成為新加坡共和國憲法,並規定馬來西亞憲法中的一些條文對新加坡仍適用。憲法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總統委任議會多數黨領袖為總理;總統和議會共同行使立法權。根據1991年1月的憲法修正案,允許總統由全體新加坡公民直接選舉。從1993年起總統由全民選舉產生。
【議會】稱國會。實行一院制。議員由公民投票選舉產生,任期五年。第九屆國會於1997年1月選舉產生,共有83個議席,其中人民行動黨81席,工人黨和人民黨各1席。議長陳樹群(Tan Soo Khoon)。
【政府】本屆內閣於1997年1月25日就職,主要閣員有:總理吳作棟(Goh Chok Tong),內閣資政李光耀(Lee Kuan Yew),副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陳慶炎(Tony Tan Keng Yam),律政部長兼外交部長賈古瑪(S.Jayakumar),財政部長胡賜道( Hu Tsu Tau),貿工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李玉全(Lee Yock Suan),內政部長黃根成(Wong Kan Seng)等。
【司法機構】設最高法院和總檢察長公署。從1994年起,新加坡最高法院判決不再上訴至英國樞密院,新加坡上訴法院被確定為終審庭。最高法院大法官楊邦孝(Yong Pung How),總檢察長陳錫強(Chan Sek Keong)。
【政黨】已注冊的政黨有23個。主要有:
(1)人民行動黨(The Peoples Action Party):執政黨。1954年11月成立。1959年大選後一直保持執政黨地位。秘書長吳作棟。
(2)工人黨(The Workers Party):1957年11月創立。主張議會斗爭。1971年重新建立領導機構,提出廢除僱傭制,修改國內治安法,恢復言論和結社自由。近年來在群眾中影響有所擴大。在1991年和1997年的國會大選中各獲一席。秘書長惹耶勒南(Jeyarepnan)。
(3)新加坡民主黨(Singapore Democratic Party):1980年7月成立。主張反對黨聯合起來,打破人民行動黨的一黨統治,積極爭取工人支持。在中上層知識界有一定影響。在1991年國會大選中獲三個議席,在1997年國會大選中未獲席位。秘書長徐順全(Chee Soon Juan)。
【重要人物】王鼎昌:總統。1936年生於新加坡。1961年在澳大利亞獲建築測繪學學士學位。1967年在英國獲市政設計碩士學位。1972年當選國會議員。1984年任第二副總理兼職工總會秘書長。1990年任副總理。1993年9月成為第五任總統。1995年8月對華進行國事訪問。吳作棟:總理。1941年生於新加坡。1964年畢業於新加坡大學經濟系。1966年赴美國學習,並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79年任貿工部長。1982年任國防部長兼第二衛生部長。1985年任第一副總理兼國防部長。1990年11月任總理。曾多次訪華。李光耀:內閣資政。1923年生於新加坡。1946年赴英國留學,在劍橋大學法律系和倫敦中殿法院學習。1950年回新加坡當律師,多次代表工會同英殖民政府談判。1954年與拉賈拉南等人發起組織人民行動黨,任該黨秘書長至1992年。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後,出任總理。1965年新獨立後,長期擔任總理。1990年11月辭去總理職務,改任內閣資政。曾多次訪華。
經 濟
傳統經濟以商業為主,包括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獨立後堅持自由經濟政策,加緊發展資本密集、高增值的新興工業,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力求以最優越的商業環境吸引外來投資。以製造業和服務業作為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不斷提高產業結構,目前尤為重視信息產業,已投資在全島建立「新加坡綜合網」。為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近年來大力推行「區域化經濟發展戰略」,加速向海外投資,積極開展在國外的經濟活動。1997年,主要經濟部門增長情況:製造業4.3%,建築業13.3%,商業5.8%,運輸與通訊業9.2%,金融與服務業11%。
國內生產總值(1997年):1430億新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997年):7.8%。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997年):2.46萬美元。
貨幣名稱:新加坡元。
匯率(1997年平均):1新元=0.60美元。
通貨膨脹率(1997年):2.5%。
失業率(1997年):1.8%。
【資源】自然資源匱乏。
【工業】有電子、石化、煉油、修造船舶、電器、紡織、交通設備等部門。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不到1%。主要有家禽飼養和水產業。糧食全部靠進口。蔬菜自產僅佔5%,絕大部分從馬來西亞、中國、印尼和澳大利亞進口。
【旅遊業】外匯主要來源之一。1997年來新旅遊者720萬人次,主要來自印尼、日本、馬來西亞、中國台灣、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
【交通運輸】交通發達,設施便利。
公路:總長約3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1.6公里。
鐵路:總長67公里,均為電氣化鐵路。
水運:新是世界重要轉口港,有500多條航線連接世界700多個港口。
空運:新又是聯系亞、歐、非、大洋洲的航空中心。新加坡航空公司同世界60多家航空公司建立了聯系,每周有近3000個班次起落。
【財政金融】1997年,政府財政收支贏餘48億新元,無外債,內債1023億新元。新是國際金融和亞洲美元市場之一。1997年外匯儲備717.6億美元。
【對外貿易】經濟對外依賴性強,對外貿易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1997年進出口總額為3822億新元(約合2288.6億美元),出口額為1856億新元(約合1111.4億美元),進口額為1966億新元(約合1177億美元)。
主要進口機械設備、原油、工業原料和食品等,出口電子產品、石化產品和紡織品等。美國、馬來西亞、歐盟、日本是主要貿易夥伴。
【外國資本】多集中在電子、化工等資本密集和高科技產業。資本主要來自美國、日本、歐盟。
【對外投資】根據「區域化經濟發展戰略」,新繼續大力向海外投資。截至1996年底,在海外直接投資約400億美元,主要投資於金融、製造業和商業。主要投資對象為印尼、馬來西亞、中國、越南、緬甸等國。
人民生活
政府注意改善人民的居住條件,全國已有超過90%的居民搬入政府統建的組屋。1997年消費物價指數2.0%。識字率91.6%(15歲以上)。人均預期壽命76.4歲。每百人擁有電話50部,電視機38.5台,醫生0.14名。
軍 事
軍隊組建於1965年,建軍節為7月1日。總統為三軍統帥。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2年~3年。三軍總兵力5.55萬人。陸軍4.5萬人,編為5個師部及1個空中機動旅、1個炮兵旅、兩個突擊營、6個工兵營、3個通信營。海軍0.45萬人,裝備各型艦只50餘艘。空軍0.6萬餘人,裝備各型飛機220餘架。另有準軍事部隊4萬人。
1997年,國防預算73億新元(約43.8億美元)。
新系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五國聯防」的成員,經常參加聯合軍事演習。軍隊主要在國外訓練。
文化教育 保留各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鼓勵向新加坡統一民族文化演變。
【教育】小學教育免費。大學有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國立的理工學院有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新加坡理工學院、新加坡談馬錫理工學院、新加坡發展管理學院等。新加坡教育屬英國教育體制,學校的課程、考試、成績、文憑都和英國大學一致。新加坡的私立大學都可以和英聯邦國家的大學實行課程、學分轉移,考試試卷也是在英國大學改卷,文憑多是英國、澳洲國立大學頒發。具體的詳細情況請看新加坡學校的簡介。
【新聞出版】英文報有《海峽時報》、《商業時報》、《新報》;華文報有《聯合早報》、《聯合晚報》、《新明日報》;馬來文報有《每日新聞》;此外還有泰米爾文報《泰米爾鼓》。
廣播電台:1936年開播,1959年1月起以馬來語、英語、華語、泰米爾語廣播。現有9個波段,每周廣播1307小時。新加坡廣播機構擁有並經營10個國內電台和3個國際電台。
電視台:1963年開播,1974年開始播送彩色節目。新加坡電視機構擁有並經營兩個頻道,一個播送華語節目,另一個播送英語節目,每天播送24小時。12電視公司經營兩個頻道,一個主要為馬來族和印度族人口服務,另一個主要播送體育及文藝節目。1995年有線電視網開通,用戶可接收30多個頻道、10餘個國家的電視節目。
對外關系
立足東盟,將維護東盟團結與合作、推動東盟在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放在外交工作重要地位;面向亞洲,注重發展與亞洲國家特別是中、日、韓、印度等國的合作關系;奉行「大國平衡」政策;積極開展經濟外交。成功倡議和推動亞歐會議,並成功主辦首屆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和第一屆亞歐外長會議。率先呼籲召開東盟—中、日、韓非正式首腦會晤,積極推動興建亞洲鐵路網,並決定競選2001年~2002年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席位。截至1997年5月,已與151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外交和領事關系。
【同我國的關系】1990年10月3日建交。1997年,中新關系取得新進展。4月~5月,吳作棟總理對華進行工作訪問。10月,吳作棟總理訪問香港特別行政區。11月~12月,內閣資政李光耀訪華。10月,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陳慶炎訪華。11月,內政部長黃根成首次率人民行動黨代表團訪華。8月,李鵬總理訪新。1999年-2000年中國和新加坡最高領導人陸續訪問新加坡和中國。雙方的關系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1997年,中新貿易總額87.9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額為43.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2%,進口額為44.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9%。新對華投資業務發展迅速,兩國間有蘇州工業園區等一批大型合作項目。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陳寶鎏。館址:70—76 Dalvey Road 1025。電話:(0065)—7343200。商務處:7343307。簽證處:7353867。
新加坡駐華大使:陳燮榮(Chin Siat Yoon)。館址: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秀水北街1號。電話:65323926。
【同美國的關系】1966年4月4日建交。重視對美關系,與美國有良好的雙邊關系。1月,三軍總長馬士強訪美。2月,美助理國務卿幫辦萊曼訪新。7月,美國務卿奧爾布賴特訪新。9月,吳作棟總理訪美。11月,外長賈古瑪訪美。
【同日本的關系】1966年4月26日建交。1997年,兩國關系取得新進展。1月,日首相橋本龍太郎訪新,提出旨在「重建日本與東盟21世紀夥伴關系」三建議:領導人頻繁舉行對話、通過合作弘揚獨特文化與傳統、共同應付恐怖主義等全球性問題;雙方就進一步加強合作達成協議,成立新日商業理事會和政府間行動議程委員會,決定開展兩國政府間官員交流,繼續為第三國提供技術援助。5月,賈古瑪外長訪日,與日本外相池田行彥舉行會談,簽署「新日21世紀夥伴關系」備忘錄。同月,李光耀資政訪日。8月,吳作棟總理訪日。11月,副總理李顯龍訪日。
【同馬來西亞的關系】1965年9月1日建交。重視同馬來西亞的傳統關系,經貿關系密切。1997年3月,李光耀資政關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治安「臭名昭著」的言論致使兩國關系出現風波。李「毫無保留地向馬來西亞政府和人民道歉」,馬內閣接受其道歉。4月,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陳慶炎赴馬出席「五國聯防」第三屆國防部長會議,會見了馬哈蒂爾總理。5月,賈古瑪外長赴馬出席東盟外長特別會議,與馬外長巴達維舉行會談。
【同印度尼西亞的關系】1966年1月1日建交。重視同印尼的關系。3月,貿工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李玉全訪問印尼。8月,國會議長陳樹群出席印尼獨立52周年慶典。10月,吳作棟總理訪問印尼。
【同菲律賓的關系】重視發展同菲律賓的關系。1997年2月,菲海軍總司令桑托斯訪新。6月,吳作棟總理訪菲,與拉莫斯總統共同出席了兩項新菲合作計劃協議簽字儀式並宣布啟動「新菲行動計劃」。10月,菲武裝部隊參謀長阿塞德拉訪新。8月,菲國防部長德比利亞訪新。
【同泰國的關系】往來密切。1997年2月,泰外長巴蜀訪新。3月,泰國會兼下議院議長馬德訪新;泰總理差瓦利訪新。4月,賈古瑪外長訪泰。6月,吳作棟總理訪泰。11月,泰空軍部長達那尼訪新。
【同越南的關系】1997年,兩國關系繼續發展。5月和8月,新聞及藝術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楊榮文兩次訪越,在其第二次訪問中,與越簽署興建越新工藝訓練中心諒解備忘錄。
【同澳大利亞的關系】1997年3月,澳總理霍華德訪新。8月,澳外長唐納訪新。
【同歐盟的關系】重視同歐盟的關系。1997年2月,英外交大臣里夫金德訪新。8月,英外交大臣庫克訪新。9月,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陳慶炎訪問英國和瑞典。10月,義大利總理羅馬諾訪新;同月,吳作棟總理訪問丹麥。11月,瑞士聯邦委員會副主席兼外長科蒂訪新;同月,賈古瑪外長訪英。
新 加 坡 概 況
國名: 新加坡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國名來由: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般+木)那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黑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作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過去華僑多稱其為「息辣」,即馬來語「海峽」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將之稱為星洲、星島的。
獨立日:8月9日(1965年)
國旗:由上紅下白兩個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長與寬之比為3∶2。左上角有一彎白色新月和五顆白色五角星。紅色代表人類的平等,白色象徵純潔和美德;新月象徵國家,五顆星代表國家建立民主、和平、進步、正義和平等的思想。新月和五顆星的組合緊密而有序,象徵著新加坡人民的團結和互助的精神。
國徽:由盾徽、獅子、老虎等圖案組成。紅色的盾面上鑲有白色的新月和五角星,其寓意與國旗相同。紅盾左側是一頭獅子,這是新加坡的象徵,新加坡在馬來語中是「獅子城」的意思;右側是一隻老虎,象徵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間歷史上的聯系。紅盾下方為金色的棕櫚枝葉,底部的藍色飾帶上用馬來文寫著「前進吧,新加坡!」
國歌:《前進吧,新加坡》
國花:以一種名為卓錦·萬代蘭的胡姬花為國花。東南亞通稱蘭花為胡姬花。卓錦·萬代蘭是由卓錦女士培植而成,花朵清麗端莊、生命力特強,它象徵新加坡人的氣質和刻苦耐勞、果敢奮斗的精神。
國家政要:總統納丹(s.r. nathan),1999年9月1日就任,任期六年;總理吳作棟(goh chok tong),1990年11月任總理;內閣資政李光耀(lee kuan yew) ,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長期擔任總理,1990年11月辭去總理職務,改任內閣資政。
重要節日:華人新年:每年1月或2月的農歷新年;中秋節:農歷8月15;開齋節:回歷10月新月出現之時;泰米爾新年:4、5月間;大寶森節:泰米爾歷的1、2月間;蹈火節:10、11月間。衛塞節:5月的月圓日;聖誕節:12月25日;復活節:3月21日月圓後的周日。
自然地理:位於東南亞,是馬來半島最南端的一個熱帶城市島國。面積為647.5平方公里,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有長堤與馬來西亞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由50多個海島組成,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91.6%。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4-27℃。
人口: 321.75萬(1999年6月),其中華人佔77.2%;馬來人佔14.1%;印度人佔7.4%,其餘為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人。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國語為馬來語。英語為行政用語。無國教。華人和斯里蘭卡人多信佛教,馬來人和巴基斯坦人信奉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此外還有人信奉基督教。
簡史:古稱淡馬錫。8世紀建國,屬印尼室利佛逝王朝。公元18世紀至19世紀初為馬來亞柔佛王國的一部分。1819年,英國人史丹福·萊佛士抵新,與柔佛蘇丹訂約設立貿易站。182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成為英在遠東的轉口貿易商埠和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基地。1942年被日軍佔領,1945年日本投降後,英國恢復其殖民統治,次年劃為直屬殖民地。1946年英國將其劃為直轄殖民地。1959年6月新加坡實行內部自治,成為自治邦,英國保留國防、外交、修改憲法、頒布「緊急法令」等權力。1963年9月16日並入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同年9月成為聯合國成員國,10月加入英聯邦。
政治:憲法規定:實行議會共和制。總統為國家元首,由全民選舉產生,任期6年。總統委任議會多數黨領袖為總理。總統有權否決政府財政預算和公共部門職位任命;可審查政府行使內部安全法令和宗教和諧法令所賦予的權力以及調查貪污案件。總統顧問理事會受委向總統提供咨詢與建議。總統在行使某些職權,如主要公務員任命時,必須先徵求總統顧問理事會的意見。總統和議會共同行使立法權。議會稱國會,實行一院制。議員由公民投票選舉產生,任期5年。
經濟: 新加坡的傳統經濟以商業為主,包括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獨立後,政府堅持自由經濟政策,大力吸引外資,發展多樣化經濟。八十年代初開始,加速發展資本密集、高增值的新興工業,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力求以最優越的商業環境吸引外來投資。以製造業和服務業作為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不斷提高產業結構,90年代尤為重視信息產業,已投資在全島興建「新加坡綜合網」。為進一步推進經濟增長,大力推行「區域化經濟發展戰略」,加速向海外投資,積極開展在國外的經濟活動。經濟以五大部門為主:商業、製造業、建築業、金融業、交通和通訊業。工業主要以煉油、石油化工、修造船為主,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不到1%,主要有家禽飼養和水產業。糧食全部靠進口,蔬菜自產僅佔5%,絕大部分從馬來西亞、中國、印尼和澳大利亞進口。旅遊業是主要外匯收入來源之一。貨幣名稱:新加坡元(簡稱新元)
新聞出版:英文報有《海峽時報》、《商業時報》、《新報》;華文報有《聯合早報》、《聯合晚報》、《新明日報》;馬來文報有《每日新聞》;此外還有泰米爾文報《泰米爾日報》。廣播電台於1936年開播,1959年1月起以馬來語、英語、華語、泰米爾語廣播。新加坡廣播電台擁有並經營12個國內電台和3個國際電台。新加坡電視機構擁有並經營2個頻道,一個播送華文節目,另一個播送英文節目,每天播送24小時。12電視私人公司經營2個頻道,一個主要為馬來族和印度族人口服務,另一個主要播送體育及文藝節目。1995年有線電視網開通,用戶可接收30多個頻道、10餘個國家的電視節目。1995年開通衛星電視。
外交:立足東盟,將維護東盟團結與合作、推動東盟在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放在外交工作的重要地位;面向亞洲,注重發展與亞洲國家特別是中、日、韓、印度等國的合作關系;奉行「大國平衡」政策,積極開展經濟外交。
與中國關系:1980年6月14日,中國政府和新加坡政府關於互設商務代表處協議在北京簽字,次年9月兩國商務代表處正式開館。1990年10月3日,中新兩國建交。
參考資料:http://news.xinhuanet.com/misc/2002-04/15/content_358770.htm
Ⅶ 新加坡駐華大使是誰
羅家良.2012年4月20日,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翁孟勇會見了來訪的新加坡新任駐華大使羅家良一行。 這封2012號看到我回答就抄我的,唉。。。。。。。。。。。。。。。。。。。。。。
Ⅷ 中國駐緬甸大使館電話
00951-22831
駐緬甸大使館位於仰光市達貢鎮區聯邦林蔭路1號(1, Pyidaungsu Yeiktha Road, Dagon Tsp, Yangon, Myanmar),辦公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8:00—12:00,14:00—16:30,使館在中國法定假日和緬甸法定假日不對外辦公。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領事部)。傳真:00951-228319(領事部)。
(8)新加坡駐緬甸大使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歷任大使:
1、姚仲明(Yao Zhongming)1950年8月—1958年1月
2、李一氓(Li Yimang)1958年4月—1963年9月
3、耿飈(Geng Biao)1963年9月—1967年9月
4、陳肇源(Chen Zhaoyuan)1971年3月—1973年5月
5、葉成章(Ye Chengzhang)1973年7月—1977年10月
6、莫燕忠(Mo Yanzhong)1977年11月—1982年4月
7、黃明達(Huang Mingda)1982年7月—1985年6月
8、周明基(Zhou Mingji)1985年5月—1987年6月
9、程瑞聲(Chen Ruisheng)1987年8月—1990年5月
10、梁楓(Liang Feng)1991年7月—1994年8月
Ⅸ 各國駐華使館車牌號是什麼
1、國家代碼:101阿富汗;103阿爾及利亞;105阿根廷;106澳大利亞;107奧地利;
2、109巴林;110孟加拉;112比利時;116巴西;123加拿大;125智利;132捷克;133朝鮮;
3、134丹麥;137埃及;143法國;145德國;146迦納;150匈牙利;151冰島;152印度;153印尼;
4、154伊朗;155伊拉克;156愛爾蘭;157以色列;158義大利;162肯亞;164科威特;166寮國;
5、204新加坡;205斯洛伐克;208南非;209西班牙;212瑞典;213瑞士;216泰國;219土耳其;
6、223英國;224美國;233辛巴威;235日本;300聯合國。
7、車牌的組成:使館的車牌是由使(紅色漢字)+三位數國家代碼+三位數內部編號組成的。
(9)新加坡駐緬甸大使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一、車牌
1、車牌,指車輛號牌,是兩面分別懸掛在車子前後的板材,通常使用的材質是鋁、塑料或貼紙;
2、在板上會顯示有關車子的登記號碼、登記地區或其他的基本資料。
3、車牌是對各車的編號,其主要作用是通過車牌可以知道車所屬省、市、縣,車管所根據車牌可以查到車的主人。
二、車牌分類、規格、顏色、及適用范圍
1、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綠底黑字黑框線,新能源汽車號牌為漸變綠色,大型新能源汽車號牌為黃綠雙拼色;
2、大型汽車號牌:黃底黑字黑框線。中型(含)以上載客、載貨汽車和專項作業車;半掛牽引車;電車;
3、掛車號牌:黃底黑字黑框線。全掛車和不與牽引車固定使用的半掛車;
4、小型汽車號牌:藍底白字白框線。中型以下載客、載貨汽車和專項作業車。
5、使、領館汽車號牌:黑底白字,紅「使」、「領」字,白框線。駐華使、領館汽車。
三、駐華使館車牌使用規則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各機構人員負有尊重中國法律的義務。
2、禮賓司謹請各機構要求有關人員,遵守中方交通法規,接受交警指揮,違章後接受處罰。
3、二○○九年一月一日起,各機構人員如交通違章均需依法繳納罰款(可登陸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網址www.bjjtgl.gov.cn查詢)。
4、對於二○○九年前有交通違章記錄且未接受處罰的各機構人員,中方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
Ⅹ 外交部有哪幾個司
辦公廳 政策研究司 亞洲司 西亞北非司 非洲司 歐亞司 歐洲司 北美大洋洲司 拉丁美洲司 國際司 軍控司 條約法律司 新聞司 禮賓司 領事司 港澳台司 翻譯室 外事管理司 涉外安全事務司 幹部司 離退休幹部局 行政司 財務司 檔案館 機關黨委 監察局 國外工作局 服務局
· 常駐國際海底管理局代表處
· 常駐禁止化學武器組織代表團
· 常駐聯合國代表團
· 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
· 常駐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和社會委員會代表處
· 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團
· 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
· 駐巴拿馬貿易代表處
· 駐海地商代處
· 駐歐盟使團
· 駐阿富汗大使館
· 駐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大使館
· 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使館
· 駐大韓民國大使館
· 駐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 駐菲律賓共和國大使館
· 駐柬埔寨王國大使館
· 駐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 駐馬爾地夫共和國外交機構
· 駐馬來西亞大使館
· 駐蒙古國大使館
· 駐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大使館
· 駐緬甸聯邦大使館
· 駐尼泊爾王國大使館
· 駐日本國大使館
· 駐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大使館
· 駐泰王國大使館
· 駐汶萊達魯薩蘭國大使館
· 駐新加坡共和國大使館
· 駐印度共和國大使館
· 駐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大使館
· 駐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大使館
· 駐阿爾及利亞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 駐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大使館
· 駐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大使館
· 駐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大使館
· 駐阿曼蘇丹國大使館
· 駐巴勒斯坦國大使館
· 駐巴林王國大使館
· 駐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大使館
· 駐卡達國大使館
· 駐科威特國大使館
· 駐黎巴嫩共和國大使館
· 駐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大使館
· 駐摩洛哥王國大使館
· 駐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大使館
· 駐蘇丹共和國大使館
· 駐突尼西亞共和國大使館
· 駐土耳其共和國大使館
· 駐葉門共和國大使館 (2006/03/01)
· 駐伊拉克共和國大使館
· 駐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大使館
· 駐以色列國大使館
· 駐約旦哈希姆王國大使館
· 駐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 駐安哥拉共和國大使館
· 駐貝南共和國大使館
· 駐波札那共和國大使館
· 駐蒲隆地共和國大使館
· 駐赤道幾內亞共和國大使館
· 駐多哥共和國大使館
· 駐厄利垂亞國大使館
· 駐維德角共和國大使館
· 駐剛果共和國大使館
· 駐剛果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 駐吉布地共和國大使館
· 駐幾內亞比索共和國大使館
· 駐幾內亞共和國大使館
· 駐迦納共和國大使館
· 駐加彭共和國大使館
· 駐辛巴威共和國大使館
· 駐喀麥隆共和國大使館
· 駐葛摩伊斯蘭聯邦共和國大使館
· 駐象牙海岸共和國大使館
· 駐肯亞共和國大使館 (2006/03/01)
· 駐賴索托王國大使館
· 駐賴比瑞亞共和國大使館
· 駐盧安達共和國大使館
· 駐馬達加斯加共和國大使館
· 駐馬利共和國大使館
· 駐模里西斯共和國大使館
· 駐莫三比克共和國大使館
· 駐納米比亞共和國大使館
· 駐南非共和國大使館
· 駐尼日共和國大使館
· 駐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大使館
· 駐獅子山共和國大使館
· 駐塞內加爾共和國大使館
· 駐塞席爾共和國大使館
· 駐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大使館
· 駐烏干達共和國大使館
· 駐尚比亞共和國大使館
· 駐中非共和國大使館
· 駐亞塞拜然共和國大使館
· 駐白俄羅斯共和國大使館
· 駐俄羅斯聯邦大使館
· 駐喬治亞大使館
· 駐哈薩克共和國大使館
· 駐吉爾吉斯共和國大使館
· 駐摩爾多瓦共和國大使館
· 駐塔吉克共和國大使館
· 駐土庫曼大使館
· 駐烏克蘭大使館
· 駐烏茲別克共和國大使館
· 駐亞美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 駐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 駐愛爾蘭共和國大使館
· 駐愛沙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 駐安道爾公國大使館
· 駐奧地利共和國大使館 (2006/02/10)
· 駐保加利亞共和國大使館
· 駐比利時王國大使館
· 駐冰島共和國大使館
· 駐波蘭共和國大使館
· 駐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大使館
· 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使館
· 駐丹麥王國大使館
· 駐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大使館 (2006/01/12)
· 駐法蘭西共和國大使館
· 駐芬蘭共和國大使館
· 駐荷蘭王國大使館
· 駐捷克共和國大使館
· 駐克羅埃西亞共和國大使館
· 駐拉脫維亞共和國大使館
· 駐立陶宛共和國大使館
· 駐盧森堡大公國大使館
· 駐羅馬尼亞大使館
· 駐馬爾他共和國大使館
· 駐馬其頓共和國大使館
· 駐挪威王國大使館
· 駐葡萄牙共和國大使館
· 駐瑞典大使館
· 駐瑞士聯邦大使館
· 駐塞爾維亞共和國大使館
· 駐塞普勒斯共和國大使館
· 駐斯洛伐克共和國大使館
· 駐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 駐西班牙大使館
· 駐希臘共和國大使館
· 駐匈牙利共和國大使館
· 駐義大利共和國大使館
· 駐澳大利亞大使館
· 駐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大使館
· 駐斐濟群島共和國大使館
· 駐吉里巴斯共和國留守組
· 駐加拿大大使館
· 駐美利堅合眾國大使館
· 駐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大使館
· 駐薩摩亞大使館
· 駐湯加大使館
· 駐萬那杜共和國大使館
· 駐紐西蘭大使館
· 駐阿根廷共和國大使館
· 駐安地卡及巴布達大使館
· 駐巴貝多大使館
· 駐巴哈馬國大使館
· 駐巴西聯邦共和國大使館
· 駐玻利維亞共和國大使館
· 駐多米尼克國大使館
· 駐厄瓜多共和國大使館
· 駐哥倫比亞共和國大使館
· 駐格瑞那達大使館
· 駐古巴共和國大使館
· 駐蓋亞那合作共和國大使館
· 駐秘魯共和國大使館
· 駐墨西哥合眾國大使館
· 駐聖露西亞大使館
· 駐蘇利南共和國大使館
· 駐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大使館
· 駐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大使館
· 駐烏拉圭東岸共和國大使館
· 駐牙買加大使館
· 駐智利共和國大使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