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王室為什麼還有權利

緬甸王室為什麼還有權利

發布時間: 2022-05-14 05:46:11

❶ 蒙古人戰無不勝,滅國無數,為何卻滅不了一個小小的緬甸

十三世紀時蒙古人的世界,整個世界都在蒙古人的鐵蹄下瑟瑟發抖。公元1206年,蒙古族歷史上最傑出的領袖,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蒙古帝國。

三.元朝內部不穩。

元朝庭對漢人實施殘酷的統治,絕大多數漢人始終沒有歸附。再加上吏治的腐敗,橫征暴斂,收刮民脂民膏,導致階級矛盾激化,時常有起義發生。元朝不得不派出軍隊鎮壓起義軍,無法集中優勢兵力征戰東南亞諸國。

❷ 緬甸歷代的政權更迭情況緬甸為何長期處於分裂和戰亂的狀態

緬甸古代主要的文明其實是南方的孟族人接受印度文化而成,緬族是後來從雲南遷入的
主要統一的緬人王朝:
1、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於1044年建立,為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這是第一個緬族的王朝
2、東吁王朝(1531年-1752年)1531年緬人莽應體二度統一緬甸
3、貢榜王朝(1752年-1885年)
在這些緬族王朝中間,還有南方孟族和北方撣族、高族(哈尼族)建立的王朝

緬甸之所以長期處於分裂和戰亂,其實是國內的民族問題。
緬族雖然是主要民族,但並不佔絕對優勢,其他的主要勢力是南方的孟族,北方高原的撣族(就是傣族),西北地區的克欽族(景頗族和傈僳族),北部的佤族,此外還有欽族、克耶族、克倫族和若開族等等,很多部族都是割據一方的土皇帝,不歸政府管的

❸ 現在哪些國家還有國王

發達國家中,資本主義的君主立憲制國家都有國王,典型——英國,日本,西班牙。國王只是名譽元首,並沒實權,權利在國會手裡。

發展中國家(或者落後國家)有不少軍政合一的國家,比如非洲的很多國家也有國王,並且有實權。

❹ 緬甸是聯邦制國家還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呢

緬甸是聯邦制國家,聯邦制是一種國家行政區組成形式,相對聯邦制的是單一制中央集權制。 緬甸不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名義上是民主共和制總統制,實際上軍隊能量大,而被認為是軍閥統治的軍政府。

政體:總統制——議會制(內閣制)
國體:聯邦制——單一制
共和制——君主制
總統制,最典型的就是美國。總統掌握行政權,議會掌握立法權。
總統制國家總統和國會可能是對立的(現在的美國總統和國會),也可能是一夥的(這種選舉前的美國總統和國會)。
憲法往往已經規定了哪些權利屬於總統,哪些權利屬於國會,所以國會也不可能通過手中的立法權來捆死總統,比如現在的布希總統即使選舉失利仍然是很囂張的
議會制(內閣制),有兩種情況,一種有國王的(君主立憲制)比如英國;另一種沒有國王的比如印度。議會制國家總理或首相是由議會多數黨派領袖擔任,總理(首相)和議會是屬於同一政治派別,一個鼻孔出氣的。
一般聯邦制國家地方權利比較大,而單一制國家地方權利比較小
聯邦制國家:美國、俄羅斯,單一制國家:中國、日本。
聯邦制國家的憲法一般會規定哪些權利屬於中央,哪些權利屬於地方,雙方都不能違反。任何一方想要擴大自己的權利就需要通過全民公決的形式投票修改憲法。
而單一制國家,中央只需要一紙法律就可以擴大自己的權利或者下放權利。
有國王的就是君主制,沒有國王的就是共和制。

❺ 現在哪些國家還會有皇室家族

英國 加拿大 瑞典 等等 資本主義國家大部分都存在著皇室家族 因為他們從封建主義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的過程是個很艱難的 當時為了使這個過渡時期順利的完成 所以就保留著皇室家族
他們沒有實權 政府定期會給他們資助 權力(政治權力)還是由國會主掌 國會一般分為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 眾議院原從人民競選中選出眾議員 而有的參議院原從皇室家族中選出參議員 但現在的國會議員一般都是從人民中競選的 因為皇室家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取而代之的是民主時代
皇室家族的權利被限制很多 但已存在一部分 只是象徵性的權利 他們一般是不可以參與政事的
皇室家族不是選出來的 因為是君主制 他們後羿自然會成為家族成員 有的為君主 有的為皇後 有的為伯爵等等
皇室家族成員是被其國家人民所尊敬的 譬如伊麗莎白皇族 這點是和中國歷史相反的

❻ 來自大理的南詔後裔皮邏閣為何能統一緬甸

緬甸部落三巨頭

縱貫全境的伊洛瓦底江將緬甸南部三角洲地區沖擊成大片的沃野良田,也為中部的河谷平原帶來充足的水利資源。大約2000年前,兩支來自中國的部落先後沿著大江從雲南遷徙到緬甸,其中一支在伊洛瓦底江河谷安家,另一個則在沿海地區紮下根來。

在河谷地區安家的驃族老家在青海、甘肅一帶,是緬甸有文字記載的最早居住者,盡管在他們之前,早就有熱帶地區的土著生活在伊江兩岸,但驃族顯然代表了更為先進的文明。他們在河谷地區開始了農業和畜牧業,並作為中間商,壟斷了中國和印度之間南方絲綢之路上的貿易。

從魏晉到唐朝,中國的史籍上都記載過驃族的情況,比如唐朝詩人白居易就曾寫下過新樂府《驃國樂》記錄貞元十七年(801年)驃國樂舞到長安表演的場景:「玉螺—吹椎髻聳,銅鼓千擊文身踴。珠纓炫轉星宿搖,花?斗藪龍蛇動」,可見這種樂舞的主要樂器是螺號和銅鼓,舞者頂髻紋身,舞姿聳動跳踴,時而搖擺旋轉。至公元8世紀,驃族在伊洛瓦底河谷平原上聚集成18個城邦,以卑繆為都城,建立了驃國。

2014年6月,現存的3個驃族城鎮遺址被聯合國命名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緬甸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古跡。

卑繆的驃族古城於2014年被聯合國授予世界文化遺產。驃族是緬甸有文字記錄的最早移民。

在沿海地區盤踞下來的孟族,是柬埔寨高棉人的近親,他們擅長漁業和海上貿易,逐漸在緬甸東南沿海和泰國南部建立起了幾個城邦,並將觸角伸向泰國內陸,甚至到達寮國。孟族人從斯里蘭卡引入了小乘佛教,並將其傳播至中南半島,被稱為「東南亞的佛教信使」。孟族人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緬甸現在的文字就是在孟族文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孟邦首府毛淡棉的佛寺。孟族是將小乘佛教傳播到中南半島的「信使」。

盡管驃族和孟族很早就進入緬甸並建立了城邦國家,但真正一統緬甸全境的卻是另一支來自雲南的族群。

緬族:從南詔到緬馬

公元8世紀,以現今雲南大理州巍山縣為中心的彝族城邦——蒙舍詔——吞並了洱海周圍的另外幾個城邦,史稱「統一六詔」,從而建立了南詔國。蒙舍詔的第四代君王皮邏閣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遠見卓識的帝王,他統一六詔後,將都城搬到了現在大理古城附近,憑借洱海周圍的肥沃土地和蒼山天險,使南詔迅速稱雄於莽莽雲貴高原。

南詔是一個尚武的國家,身處大唐與吐蕃兩個強大王朝的夾縫中,時而聯蕃據唐,時而棄蕃歸唐,左支右絀,竟然也打下了不小的一片天地。

707年,吐蕃進犯南詔國境,唐朝派遣唐九征為討擊使,率兵與南詔軍隊並肩作戰,擊退吐蕃軍隊,拆除了吐蕃建在漾濞江上的鐵索橋,切斷了吐蕃與洱海地區的交通。唐九征在漾濞江邊豎立了一根鐵柱,用來表彰戰功,並以之標記大唐與吐蕃的邊界。這就是後人孫髯翁在昆明大觀樓「天下第一長聯」里寫到的「唐標鐵柱」典故。

而到了755年,中國北方發生「安史之亂」時,南詔又聯合吐蕃軍隊進犯大唐後方的四川,攻城略地,搶奪人畜。據唐朝末年樊綽所著《蠻書》記載,南詔歸化了西南地區眾多蠻族部落,士兵身披虎皮,生食畜肉,陣中以大象猛獸開道,南征北伐,所向披靡。

832年,彪猛善戰的南詔大軍翻過橫斷山脈,一路殺進伊洛瓦底河谷,攻破驃族城池,滅掉了驃國,並擄走三千多人、帶回大理做奴隸。

然而,進入公元9世紀後期,由於連年的征戰,南詔國力漸衰,隨後發生了王室內亂,權臣篡位。其後的幾十年間,大理地區經歷了多次政權更迭,最後於937年由白族人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國,才算安定下來。

在南詔大軍征討驃國時,一部分軍民留在了伊洛瓦底河谷。他們留下的目的起初是為了幫助南詔鎮守大後方,並開拓新的屯田基地,以保障南詔征戰的後援。但是,到了南詔王國逐漸衰落的時候,這些遠離家鄉的徵人漸漸意識到「故國不堪回首」,歸程遙遙無期。伊洛瓦底河谷為他們提供了廣袤的牧場和良田,連年征戰培養了他們的紀律性和團隊精神,很快,他們就成了河谷地區的新主人,並逐步修建了城堡,開始建立起自己的城邦。

從那時開始,他們漸漸摒棄了「南詔人」或「哀牢人」的稱謂,而自稱為「緬馬」(Mranma),意思是「強大的騎士」。緬甸現在的國名——Myanmar——就是從這個稱謂發源而來的,而這些留在伊洛瓦底河谷的南詔人從此變成了後來緬甸的主體民族——緬族。

緬族人先後在今天曼德勒省伊洛瓦底江和她最大支流欽敦江的匯合處建立了數個城邦,其中最早的一支是於849年建立的蒲甘國。

蒲甘古城現在已經成為緬甸最重要的旅遊地,大約有2000多座佛塔和寺廟得以倖存。

南詔後裔首次統一緬甸

關於蒲甘王國的起源,現代學者的考古研究與緬甸古代皇家編年史的記錄有很大的出入。緬甸人將蒲甘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幾個世紀,而由於沒有任何文字記載及考古學的佐證,很多皇家的記錄大多來自後人編織的傳奇故事。

緬甸和越南一樣,為了擺脫中國的「陰影」,在神話故事中編造出一個自己的始祖,以示「正本清源」,表明自己的民族是現在國家版圖上的世襲土著,與中國沒有任何關系。在緬甸人的傳說中,蒲甘的締造者是太陽神之子與神龍之女結合而生,長大成為一個巨人,百步穿楊的神箭手,長壽110歲,等等。而現代科學研究和鄰國文字記載的歷史,則會得出另一種結論。

不管怎麼說,在蒲甘建國的年代,蒲甘只是伊洛瓦底河谷地區眾多的城邦小國之一。附近驃族的城邦仍舊苟延殘喘,南方孟族的城邦也漸成氣候,更多的民族部落翻山越嶺而來,棲息在高原與河谷之間。直到蒲甘國成立了將近200年後,1044年,一位緬甸人民心目中的偉大英雄——阿奴律陀,登上了國王的寶座。

阿奴律陀從兄長手中奪下王位,在隨後的30年裡,他騎著戰象,親自率兵東征西戰,逐個兼並了河谷地區的其他城邦,統治了整個伊洛瓦底河谷。然後,他的軍隊繼續四面出擊,向北一直打進雲南,與大理國劃地為界;向南消滅了孟族城邦,占據了沿海港口,扼住了通往馬六甲海峽的海上貿易通道;向西南殺進阿拉干王國(現緬甸若開邦)的領地,令阿拉干國王納貢稱臣;向東南佔領了德林達依海岸,擊退了高棉帝國的擴張大軍。

蒲甘王國控制的地盤基本上覆蓋了今天緬甸領土的面積,阿奴律陀成為緬甸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了全境的國王。這位「緬始皇」隨後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很快將蒲甘發展壯大成為在東南亞與高棉比肩的強大帝國。

❼ 緬甸是封建制度國家嗎(有國王和首相)

緬甸不是封建制度國家,而是總統制共和制國家。

一、緬甸:

緬甸聯邦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7月,因經濟形勢惡化,緬甸全國爆發遊行示威。同年9月18日,以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軍人接管政權,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1997年改名為「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宣布廢除憲法,解散人民議會和國家權力機構。1988年9月23日,國名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緬甸聯邦」。2008年5月,緬甸聯邦共和國新憲法獲得通過,規定實行總統制。緬甸於2010年依據新憲法舉行多黨制全國大選。2011年2月4日,緬甸國會選出吳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2016年3月15日,緬甸聯邦議會選出吳廷覺為半個多世紀以來緬甸首位民選非軍人總統。

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最大城市仰光遷至內比都(前稱彬馬那)。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

二、總統制:

總統制是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一種政權組織形式,與議會內閣制相對稱,指由選民分別選舉行政和立法機關,由總統擔任國家元首,同時擔任政府首腦的制度。

實行總統制的國家,在憲法中都規定了總統的職權。與議會內閣制相比較,總統制的特點是以總統為行政首腦,行政機關從屬於總統而非議會。在總統制下,總統獨立於議會之外,定期由公民直接或間接選舉;總統只向選民負責,不對議會負責。有些國家雖然也設總統,但總統只是國家元首,不兼任政府首腦,內閣由議會產生,只對議會負責。這種情況屬於半總統制或者雙首長制。




❽ 關於緬甸的文化

蒲甘849年建城,擁有12座宏偉的城門,並有護城河環繞。緬甸歷史上的阿奴律陀國王率兵征戰,吞並了包括緬甸南部文化發達的直通王國,在蒲甘建立了緬甸歷史上第一個包括緬、撣、孟等民族的統一的封建王朝,於1044年定都蒲甘,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蒲甘王朝。蒲甘從此成為蒲甘王朝歷代君王的都城,前後長達240年之久。

在阿奴律陀建立蒲甘王朝之前,幾代君王均信奉阿利教(一個萬物有靈與大乘佛教混合的教派)。這個教派教規松馳,並有干涉王室和僧人享有「初夜權」等惡習,民眾對其敢怒不敢言。阿奴律陀登基後,想改信一種較文明的佛教。

當時,下緬甸孟人王國的京都直通一帶信奉小乘佛教,口碑較好。阿奴律陀便派遣使臣前往直通取經,孟人國王摩奴訶不但不給佛典,還侮辱了派去的使臣。阿奴律陀大怒,於1057年發動了征服直通的宗教戰爭。經過3個月的酷戰,終於攻破直通,俘虜了摩奴訶王,繳獲三藏經30部,同時還帶回大批僧侶與工匠藝人。阿奴律陀大力宣揚巴利語系佛教,命令工匠大造佛塔,以此作為安定民心、維護和穩定統治的重要國策。

在此後的243年間,歷代蒲甘王都執行這個國策,效仿阿奴律陀護佛宏法,並認為廣建寺塔將功德無量。於是,在蒲甘方圓數十公里范圍內建了444萬余座,使蒲甘享有「四百萬寶塔之城」的稱號。

佛塔之都

相傳蒲甘地區曾有400多萬座佛塔,這些建築精巧、風格各異的佛塔遍布城內城外,無論鬧市或者郊外,都能見到蹤影。這些佛塔形式不同、顏色各異,高低不一,但都精雕細刻、獨具匠心。蒲甘王朝的建塔規模之宏偉,堪稱緬甸建塔歷史上的頂峰,建塔藝術幾乎集緬甸建築藝術之大成,迄今依然保持著緬甸宗教聖地的地位。

建造佛塔,是緬甸小乘佛教的一種傳統,無論是國王、僧侶還是平民,建造佛塔就是完成一個最大的善果。人們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修建一座獻給佛的塔。獲得善果並非個人獨享,而且可以惠及眾生。他們一生捨不得吃捨不得穿,臨死時把全部積蓄捐獻出來修一座佛塔才算了卻心願。

尊敬僧侶

蒲甘是個全民信佛的地方,人們對僧侶非常敬重。在古代,佛教大法師就是國王的國師。國王見國師必須赤腳膜拜。召見法師時要主動讓開寶座以示尊敬。人們見到僧侶要停步,雙手合十。躬身施禮。在現代,緬甸人對僧侶的崇敬之情絲毫未減。對僧侶講話要用敬語,出門坐車或乘船,要給僧侶讓坐。若因佛事出門,國家要負責給僧侶買票。求見僧侶要行五體投地禮。哪怕是親生父母見了剛剛入佛門的兒子也要行大禮。

人們在佛教思想的長期影響下樂善好施,緬甸人認為,如果能在炎熱的夏天向過路人施捨一杯清涼潔凈的水,都是一件很積德的事。

❾ 緬甸的一場內部政變,為何成為宗主國大明最後的催命符

一、緬甸王的他弟弟莽白,自己帶兵進了首都,將他的哥哥給刺殺了。然後自己奪得了皇位。然後清朝的大軍吳三桂的捎信給莽白,信中所說如果不將永曆帝送出來,大軍就會踏入緬甸將其滅亡,莽白天看了信之後就答應了。因此一場內變就這樣毀滅了明朝。

四、法院不在雲南,以及他家族第11代統治雲南的巨大權力,向清朝投降,仍然繼承公爵,享受繁榮。但是,他沒有。他知道南明就要死了,他已經准備好了奪取這個國家。緬甸是大明的附庸國,應該尊重這個主權國家。然而,時代已經改變,現在,流放的緬甸國王不再禮貌,甚至忽視它。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7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3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9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7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2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5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