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人名有哪些七個字
① 外國人的姓名的順序
大衛·瓊斯」,大衛是名,瓊斯是姓。
(一)、英美人姓名
英美人姓名的排列是名在前姓在後。如John Wilson譯為約翰.維爾遜,John是名,Wilson 是姓。又如Edward Adam Davis譯為愛德華.亞當.戴維斯, Edward是教名,Adam是本人名,Davis為姓。
婦女的姓名,在結婚前都有自己的姓名,結婚後一般是自己的名加丈夫的姓。
(二)、法國人姓名
法國人姓名也是名在前姓在後,一般由二節或三節組成。前一、二節為個人名,最後一節為姓。有時姓名可達四、五節,多是教名和由長輩起的名字。但現在長名字越來越少。如:Henri Rene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譯為:亨利.勒內.阿貝爾.居伊.德.莫泊桑,一般簡稱Guy de Maupassant居伊.德.莫泊桑。
(三)、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姓名
西班牙人姓名常有三、四節,前一、二節為本人名字,倒數第二節為父姓,最後一節為母姓。一般以父姓為自己的姓,但少數人也有用母姓為本人的姓。如:Diego Rodrigueez de Silva y Velasquez譯為迭戈.羅德里格斯.德席爾瓦.貝拉斯克斯
(四)、俄羅斯人和匈牙利人姓名
俄羅斯人姓名一般由三節組成。如伊萬.伊萬諾維奇.伊萬諾夫(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Иванов),伊萬為本人名字,伊萬諾維奇為父名,意為伊萬之子,伊萬諾夫為姓。婦女姓名多以娃、婭結尾。
(五)、阿拉伯人姓名
阿拉伯人姓名一般由三或四節組成。第一節為本人名字,第二節為父名,第三節為祖父名,第四節為姓,如沙烏地阿拉伯前國王費薩爾的姓名是:Faisal ibn Abl Aziz ibn Abl Rahman al Saud譯為:費薩爾.伊本.阿卜杜勒.阿齊茲.伊本.阿卜杜勒.拉赫曼.沙特。其中費薩爾為本人名,阿卜杜勒.阿齊茲為父名,阿卜杜勒.拉赫曼為祖父名,沙特為姓。
(六)、日本人姓名
日本人姓名順序與我國相同,即姓前名後,但姓名字數常常比我漢族姓名字數多。最常見的由四字組成,如:小坂正雄,吉田正一,福田英夫等。前二字為姓,後二字為名。
(七)、緬甸人姓名
緬甸人僅有名而無姓。我們常見緬甸人名前的「吳」不是姓而是一種尊稱,意為「先生」。常用的尊稱還有:「杜」是對女子的尊稱,意為「女士」,「貌」意為「弟弟」,「瑪」意為「姐妹」,「哥」意為「兄長」,「波」意為「軍官」,「塞耶」意為「老師」,「道達」是英語Dr.的譯音即「博士」,「德欽」意為「主人」,「耶博」意為「同志」等。例如一男子名「剛」,長輩稱他為「貌剛」,同輩稱他為「哥剛」。
(八)、泰國人姓名
泰國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後,如巴頌.乍侖蓬,巴頌是名,乍侖蓬是姓。未婚婦女用父姓,已婚婦女用丈夫姓。
(1)緬甸的人名有哪些七個字擴展閱讀
英美人姓名特點:
書寫時常把名字縮寫為一個字頭,但姓不能縮寫,如G. W. Thomson, D. C. Sullivan 等。
口頭稱呼一般稱姓,如「懷特先生」、「史密斯先生」。正式場合一般要全稱,但關系密切的常稱本人名。家裡人,親友之間除稱本人名外,還常用昵稱(愛稱)。
以英文為本國文字的國家,姓名組成稱呼基本與英、美人一樣。
② 緬旬人,是先名後姓還是先姓後名
世界上很多國家、民族的人沒有姓、名的區別,而是單有一個名字。比如傳統的蒙古人、藏族人只有名字,美洲原著民族也是如此。緬甸也一樣!以下摘自環球網
對緬甸比較熟悉的人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緬甸近代的領導人,如緬甸政府第一任總理吳努、緬甸前總統吳奈溫及前總理吳貌貌卡、曾經擔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吳丹等都「姓」吳,難道這是巧合嗎?到了緬甸後,我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緬甸人的名字並沒有傳承家族符號的功能,緬甸人有名無姓!
我的一位緬甸朋友介紹說:「『吳』不是緬甸人的姓,而是緬甸人對男性長輩的尊稱。」
緬甸男子成年之前,向別人介紹自己時往往在名字前加一個「貌」字,以示自謙;有時為了表示親近,長輩稱呼比自己年輕的男性晚輩時,在其名字前加一個「貌」字。人們稱呼與自己平輩或者年輕的男性時,在其名字前加一個「哥」字。比如,一對緬甸夫婦給自己的兒子取名叫覺溫,覺溫未成年時人們叫他「貌覺溫」,成年後叫他「哥覺溫」,等他年長時或者獲得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以後,人們便尊稱他為「吳覺溫」了。
與男性相同,緬甸婦女的稱謂也隨年齡的變化而變化。
稱呼年輕或和自己平輩的女性,該女性的名字前通常加一個「瑪」字。「瑪」意為「姑娘」。年輕的女性表示自謙,自報名字時一般會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一個「瑪」字。如果稱呼年長的婦女,人們要在她的名字前加一個「杜」字,以示尊敬。
緬甸人的尊稱和謙稱能區別人們的性別和年齡。
雖然沒有姓,但是緬甸人非常重視給孩子起名字。從小孩出生後的第七天到第十四天內,家長要挑選良辰吉日為小孩舉行隆重的命名儀式。在命名儀式上,父母用藤金合歡葉和大解寶葉熬制的水給小孩洗頭。然後,給孩子換上干凈的新衣服,噴點香料水。接著,主持命名儀式的長者根據孩子出生的時辰和日子給他取名字。
有趣的是,緬甸人的名字一般都和星期有關。根據緬甸的風俗,一個星期中的每一天都有緬甸語中的字母與之相對應。父母給孩子取名字時,通常將孩子出生那天所對應的字母放在名字的首位,出生後第五天所對應的字母放在名字的末位。所以,只要知道緬甸人的名字,就能猜出他是星期幾出生的了。
③ 緬甸人冠在名字前面的姓氏有哪些
緬甸人的名字並沒有傳承家族符號的功能,緬甸人有名無姓。
參考資料:2008年12月29日 15:28 環球時報
緬甸人有名無姓
陳偉源
【摘要】:正 許多人不禁要問,為什麼緬甸男子多姓吳,如前綱領黨主席吳奈溫、前總統吳山友、前總理吳努和現任政府首腦緬甸聯邦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主席吳丹瑞等。其實,他們都不姓吳。緬甸人是世界上少有的沒有姓氏的民族之一。但他們與絕大多數人都習慣在名字前或後加上個冠詞,以示性別、長幼和社會地位。其中,男子名最常見的第一字有吳、郭、貌。吳表示對年紀較大或有名望人的尊稱,意思是爺、叔伯或是先生,郭是哥,貌是弟,表示謙虛或是青年小夥子。如一個名叫丹的男子,他自稱或長輩人稱他貌丹,同輩人對他的稱呼為郭丹,晚輩人則叫他吳丹。
與男性相同,緬甸婦女的稱謂也隨年齡的變化而變化。
稱呼年輕或和自己平輩的女性,該女性的名字前通常加一個「瑪」字。「瑪」意為「姑娘」。年輕的女性表示自謙,自報名字時一般會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一個「瑪」字。如果稱呼年長的婦女,人們要在她的名字前加一個「杜」字,以示尊敬。
緬甸人的尊稱和謙稱能區別人們的性別和年齡。
有趣的是,緬甸人的名字一般都和星期有關。根據緬甸的風俗,一個星期中的每一天都有緬甸語中的字母與之相對應。父母給孩子取名字時,通常將孩子出生那天所對應的字母放在名字的首位,出生後第5天所對應的字母放在名字的末位。所以,只要知道緬甸人的名字,就能猜出他是星期幾出生的了。
④ 為什麼緬甸總統都姓吳
3月28日,緬甸前人民院(下院)議長吳溫敏高票當選為緬甸新總統,也是緬甸聯邦共和國第10任總統。縱觀緬甸歷任男性總統的名字吳溫敏、吳廷覺、吳登盛…… 為何緬甸總統們都「姓」吳?
同樣讓一些朋友困惑的是,中國媒體對緬甸當選總統的報道出現了「吳溫敏」和「溫敏」兩種名字的表述,新華社的歷史報道中也有上述兩種版本,而中國外交部網站上使用的則是「溫敏」。
緬甸語是單音節語言,每一個字可以單獨表意成詞,這一點和漢語類似。因此緬甸人的名字大多音節較少。一個孩子的名字里,一般會有一個字示意出生在星期幾——這是因為緬甸人認為人的命運與星辰相連。同樣,他們起名的講究也與中國人的習慣類似:大多數名字都有吉祥、美好的寓意。
在緬甸人名的翻譯問題上也有講究。緬語界泰斗、北京外國語大學退休教授粟秀玉曾表示,翻譯緬甸人名應依據緬甸語發音,而不是英文拼寫和發音,因為從緬文到英文可能已經走樣,再從英文到中文就有可能偏離更遠。
雲南大學緬甸研究院院長李晨陽指出,外國領導人名字的翻譯要以符合對方國家語言發音為第一原則,要尊重對方的文化傳統。
在緬甸工作超過二十年的新華社資深緬甸問題專家張雲飛還表示,對於老地名老名人,按照約定俗成為好;另外還必須考慮中文詞義的褒貶,避免選用生僻字;此外,緬甸少數民族的名字翻譯,也要照顧到少數民族的稱謂習慣。
⑤ 緬甸人名怎麼讀,htun htein lin
htun htein lin音為「屯騰林」
P.S:我是緬甸華僑
⑥ 緬甸人的名字有什麼特點
緬甸人名字的傳統性特點是有名無姓,並往往在名字之前加上一定的稱謂詞,以標明其性別、年齡、官位、尊卑及特定的感情色彩;成年、幼年或少年男子的名字前,往往加「貌」,意即自謙為「弟弟」或向對方稱「弟弟」。對長官或受尊輩的男子,其名前往往加「吳」,意即敬稱對方為「叔叔」、叫「伯伯」。對平輩或年輕的男子,名前往往加「郭」,意即稱對方為「兄」。
⑦ 緬甸姓氏大全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Maung,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Ko,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U,意為叔伯)。如某男子叫「昂基」(Aung Gyi),隨著他的年齡和地位的變化,被稱作「貌昂基」(Maung Aung Gyi)、「郭昂基」(Ko Aung Gyi)或「吳昂基」(U Aung Gyi)。此外,還有在自己名字前冠以「德欽」(Thakin,意為主人)、「波」(Bo,意為軍官)、「耶波」(YeBo,意為同志)、「塞耶」(SaYar,意為教師和醫生)的。緬甸婦女不論已婚與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瑪」(Ma),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平輩也稱「瑪」(意為姑娘),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則稱「杜」(Daw,意為姑、姨、嬸)。如有一位叫「丹敏」(Tan Min)的女子,隨著她的年齡和社會地位的不同,人們可稱她為「瑪丹敏」(Ma Tan Min)或「杜丹敏」(Daw Tan Min),她本人自稱「瑪丹敏」(Ma Tan Min)。有統計,緬甸人取名所用的字總共不到100個,用這些字互相拼湊,取其聲韻順口悅耳即可。因而緬甸人重名的很多,為表示區別,往往在名字前或名字後加上籍貫或工作單位、職業名稱等。
⑧ 請問Thum這個緬甸人名的發音是什麼,緬甸人名發音有什麼規律嗎
Thum 緬甸人名沒見過,會不會多了個m字,或是 thein,
thu的發音是 【都】,thein的發音是 ding【丁】
緬甸人名發音跟中文拼音很相似,
把緬甸字母、韻母、用英文字來代替後用拼音法發出音的.
⑨ 緬甸人名怎麼讀,khin maung Than和 Kyaw thur hlaing
khin maung than = kin mao dang
kyaw thur hlaing = jiao da lai
緬甸文的發音,有很多是中文裡沒有的,現在我把人名用中文拼音寫下的,
但不是標凖的,只是最接近的音了,
⑩ 既然緬甸沒有姓氏,對於緬甸人應該如何稱呼呢
緬甸人很重視在名上區分性別、長幼、尊卑。因此,他們在每個人的名前面都加一個前綴稱呼。
這個「前綴」一般表示自謙或尊敬,且隨著年齡增長或社會地位改變而改變。
一般來說,男人名前加「貌」、「郭」、「吳」字等,女人名前加「瑪」、「杜」字等。
男性對少年或幼輩稱「貌」(意思是弟弟、小弟),對青年或平輩稱「郭」(意思是小夥子、兄長),對長輩或上級稱「吳」(意思是大叔、先生)。
年輕的女性無論婚否,或自稱時,一般在名前加「瑪」字(意即少女),長輩或有地位的婦女則名前加「杜」字(意即夫人、太太),以示尊敬。
常用的尊稱中,還有其他一些稱呼,是軍官的,前面加「波」字;是老師的前面加「塞耶」;愛國青年知識分子,名前加「德欽」二字,表示「主人」;從事政治活動的人,喜歡在名前加「耶波」,意思是「同志」。
(10)緬甸的人名有哪些七個字擴展閱讀
緬甸人在人際交往中待人十分謙恭、友好,他們所採用的見面禮節主要有三種。
1、合十禮
由於緬甸人大多信奉佛教,因此他們在社交活動之中,一般都習慣於向交往對象行合十禮。在緬甸,在行合十禮時不僅要問候對方,而且戴帽子的人必須首先將帽子摘下來,並且夾在腋下。見到僧侶時,對其只能行合十禮。
2、鞠躬禮
緬甸人在見到長輩、上級或學者時,大都要向對方行鞠躬禮,以表示自己特殊的敬意。
3、跪拜禮
在民間交往中,緬甸人在參見父母、師長或者僧侶時,往往講究要「五體投地」,向對方行跪拜大禮。這種禮節,其實出自佛門。按照佛教教規,在行跪拜禮時,行禮者須使自己雙手、雙腳、雙肘、雙膝、額頭同時接觸地面,並且在此前後雙手合十舉至頭頂。
在日常生活中,緬甸人對長輩尊重有加。他們講究,晚輩在向長輩遞送東西時,必須使用雙手。在遞細小物品時,可單用右手,但應同時以左手托扶右手下部。
在長輩面前通過時,晚輩應當躬身低首,輕輕走過,不允許昂首闊步,或是奔跑通過。
長輩來到室內時,晚輩必須迅速起身迎侯。向長輩告辭時,晚輩先要躬身施禮,然後後退兩步,方可離去。